<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所诉的阴阳之性是什么

作者&投稿:龚康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黄帝内经·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阳生阴长,阳杀阴藏”怎么理解?~

“阳生阴长,阳杀阴藏”主要是讲一年里的阴阳变化以及万物的生长情况。

阳生阴长主要讲上半年,也就是春夏的变化。在这个过程中,阳渐渐生,阴渐渐长,两者的关系非常协调。联系到具体的自然,春日以后,白日渐长,气温渐高,我们随处可以感受到阳气的不断增长。那么阴呢?阳化气,阴成形,这些成形的,属阴的万物也随着这个阳的增长而不断地繁茂,真正的一派欣欣向荣。这个过程真正是阳在生,阴在长,夫唱妇随。与我们以往所说的对立的、消长的关系好像不同,并不是阳产生了,万物反而消灭,完全不是这么一个情况。阳气就好比能量,可以设想在天地之间有这样一个能量库,而在春夏这两季,能量是处在一个释放的过程,随着能量的释放,万物得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便逐渐的生长,繁茂起来。否则,万物凭什么会生长繁茂呢?就是因为这个阳气的释放,这个能量的释放造成的。这是阳生阴长。

  阳杀阴藏,是讲秋冬的变化。不要把“阳杀”看成真正的杀灭,“阳杀”与“阳生”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既然春夏的阳生指的是阳的释放,能量的释放。那这个释放是不是会无休止的进行下去呢?应该不会。这好比我们拳击,拳头伸展打出去了,如果拳头还老是停留在这个状态,那就没办法进行第二击。所以,必须先把拳头收回来,才能打下面的一击。阳气也是这样,老是生发,老是释放行不行?不行!这样就不能持续。所以,生发、释放到一定程度后,它就逐渐地转入到收藏,这个阳气的收藏相对于释放而言,就是“阳杀”。阳杀了,能量收藏起来了,天地万物得不到这个能量的供给,万物的生长就趋于停止,而且渐渐地凋零、枯萎,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秋冬景象。所谓“秋风吹渭水,落叶满长安”就是讲的这个肃杀的状态,就是讲的这个收藏的状态。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三个“清阳”和三个“浊阴”指的是:
1.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里的“清阳”指饮食精微、轻清上升,化为呼吸之气,并布散于头面七窍,“浊阴”指糟粕重浊沉降,由前后二阴排出。
2.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这里的“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精液。
3.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里的“清阳”指饮食物化生的精气,充养于四肢,“浊阴”指代谢后的糟粕,由六腑排出体外。

在《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第五》中提到了阴阳的本质问题,但从阴阳的本性来讲,就四个字——阴静阳躁。

冰心堂任务,答案是阴静阳燥

= = BX师门....

我也是来百度的#116
悲剧..

阴阳者,天地之道,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



阴静阳躁


黄帝内经笔记图解目录
黄帝内经笔记图解目录 上篇 概论 一、《黄帝内经》释名 二、《黄帝内经》成书时代 三、《黄帝内经》沿革 四、《黄帝内经》的注家与注本下篇 原文选读

中药的“甘、平、淡、辛、温”是什么意思?哪些是热体质的人吃的?_百...
如“热者寒之,寒者热之”(《素问•至真要大论》);“用寒远寒,用凉远凉,用温远温,用热远热,食宜同法”(《素问•六元正纪大论》);“水谷之寒热,感则害六腑”(《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等,说明食物同样具有寒、热、温、凉四种不同的食性。其中,寒凉性质的食物主要用于热性体质或热性病证,温热性...

《黄帝内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天气,清净光明者也,藏德④不止,故不...四时阴阳的变化,是万物生命的根本,所以圣人在春夏季节保养阳气以适应生长的需要,在秋冬季节保养阴气以适应

一个亥旁边一个欠是什么字
欬 kài <动> 重声咳嗽 [cough] 欬,逆气也。——《说文》 冬时有嗽上气疾。——《周礼》 在变动为欬。——《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欬嗽所以利咽喉也。” 车上不广欬。——《礼记·曲礼》 鲁乐欬,字子声。——《史记·弟子传》 国多风欬。——《...

左面一个口,中间一个了,右面一个又;下半部:一横
亟qì——现在用法 屡次:~来探视。亟jí 赶快,急切:~需办理。~待纠正。亟 ——古文释义 一音气(qì)。①指气。《素问·生气通天论》:“阴者,藏精而起亟也”。张景岳注:“亟,即气也。观《阴阳应象大论》曰:‘精化为气’,即此藏精起气之谓。”②屡次。《素问·疏五过论》...

想找一些中国四大名医的名言警句!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4. 其高者,因而越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5. 其下者,引而竭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6. 中满者,泻之于内。(《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7. 其有邪者,渍形以为汗。(《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8. 其在皮者,汗而发之。(《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9. ...

对于素问<<疟论>>"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类经 疾病类 四十八>>注...
《类经》对于“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的注是:“阳并于阴则阴邪胜,阴胜则寒也。阳明者胃气之所出,其主肌肉,其脉循颐颊,故阳明虚则为寒栗鼓颔。”您的引文是对上段话“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的注。

内经100句悟中医(摘取内经精华100句)
19. 气味与阴阳的区分<\/——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教导我们理解气味如何反映阴阳平衡。20. 咳嗽的普遍性<\/——五脏六腑皆可导致咳嗽,素问·咳论拓宽了我们对病症的认识。21. 内外刚柔的对比<\/——阳刚与阴柔,灵枢·太阴阳明论揭示了内外世界的对立统一。22. 阴阳失衡的后果<\/——素问·调经论阐述了...

苍,组词
在色为苍。——《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注:“谓薄青色。”彼苍者天。——《诗·秦风·黄鸟》春为苍天。——《尔雅·释天》东方曰苍天。——《吕氏春秋·有始》驾苍龙。——《礼记·月令孟春》。注:“苍亦青也。”染于苍则苍,染于黄则黄。——《墨子·所染》又如:苍山(青山);苍苔(青苔)...

古文中"苦"有几种意思?
<形>(味道)苦;甘、甜的反面。《苦斋记》:“味~而微辛。”②<动>劳苦;辛劳。《齐桓晋文之事》:“乐岁终身~,凶年不免于死亡。”【又】<名>辛劳艰苦的事。《班超告老归国》:“故超万里归诚,自陈~急。”③<形>艰苦;困苦。《兵车行》:“况复秦兵而~战,被驱不异犬与鸡。”...

泉港区157746943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是以圣人为无为之事,乐恬憺之能,从欲快志于虚无之守,故寿命无穷与天地终.” -
定彼奈西:[答案] 有而若无,实而若虚.道家用来指"道"(真理)的本体无所不在,但无形象可见.

泉港区157746943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曰:“阴阳者,天地之道也,万物之纲纪,变化之父母,生杀之本始,神府之明也.”请用老百姓的话语解释一下“阴阳”.要求很简... -
定彼奈西:[答案] 阴阳是自然界万物运动变化的内在动力. 以天地来说.天为阳,地为阴.地气受阳热的蒸腾上升为云,天气受阴寒而凝聚下降为雨.

泉港区15774694307: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三个 清阳 ,三个 浊阴 分别是什么含义? -
定彼奈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中的三个“清阳”和三个“浊阴”指的是:1. “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这里的“清阳”指饮食精微、轻清上升,化为呼吸之气,并布散于头面七窍,“浊阴”指糟粕重浊沉降,由前后二阴排出.2. “清阳发腠理,浊阴走五脏”:这里的“清阳”指卫气,“浊阴”指精血精液.3. “清阳实四肢,浊阴归六腑”:这里的“清阳”指饮食物化生的精气,充养于四肢,“浊阴”指代谢后的糟粕,由六腑排出体外.

泉港区15774694307: 人体的左右阴阳划分?
定彼奈西: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其中“壮火”、“少火”本指药食气味的阴阳性能而言,药食气味纯阳者为壮火,药食气味温和者为少火,意为:药食气味纯厚而作用纯阳,服之则耗散人体的正气,药物饮食气味温和而作用平和,食之则能使人体正气壮盛.即具有纯阳作用的壮火之品能够损伤人体的正气,具有平和作用的少火之品能够补益人体的正气.后世医家对“壮火”、“少火”有进一步发挥,将“火”解释为阳气,壮火是过亢的阳气,即病理之火;少火是平和的阳气,即生理之火.这种壮火、少火的理论,不仅成为中医病机学说的重要内容,而且也为后世主火的学术流派,奠定了理论基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