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儒生诗《嘲鲁儒》原文翻译及赏析

作者&投稿:荀阁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嘲鲁儒》古诗全文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嘲鲁儒》古诗赏析

太白一生与儒生、释徒、道士等都有交往,一方面受其浸染,吸取有益的营养;另一方面又克服弊端,扬弃落后、繁琐的部分,形成独特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对于儒学,他尊敬孔子,自称“ 小儒 ”,希望“ 再复鲁道 ”,却又不时持嘲笑和批判的态度,“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 ”(《庐山谣》),“ 儒生不及游侠人,白首下帷复何益 ”(《行行且游猎篇》)。此篇以鲁儒为讽刺对象,写于开元末诗人移居东鲁之后,观点最有代表性。

全诗五言十四句,内容分为三个层次。

前四句为第一层,批判鲁儒死守章句,不切世用,是典型的书呆子。唐代虽说是开放性的社会,但儒家思想仍占统治地位。唐太宗鉴于东汉以来儒学师说多门的情况,令孔颖达撰《五经正义》,颜师古定《五经定本》(五经指《诗》《书》《礼》《易》《春秋》),使儒学定于一统,作为官书颁行天下。科举明经必读《五经》,进士科也离不开《五经》,这样就造成了“ 四方儒士,多抱负经典 ”(《旧唐书·儒学传》)的局面。

死守经注,白首穷经,造成了新的思想束缚。诗人对此不满,借鲁儒而发之。另外,他寓家瑕丘(即兖州),与孔子故里曲阜仅距数十里之隔,这里的儒生他大约见过不少,感触可能特深。他们因守旧训,脱离实际最为严重,所谓“ 经济策 ”,是指经时济世的方略,亦即治理天下的具体办法。茫然坠烟雾,即茫然不知,如入烟云雾障不辨东西南北。

接着四句为第二层,描写他们形象的迂腐可笑,不合时宜。足上穿的是仿制汉代的带有文饰的远游履,头上戴的是仿制汉代的形高而方的方山冠,顺着直道缓缓地踱步,还没等人走开,那宽大的衣袖早就扇起了蒙蒙尘土。作者真像一位高明的画家,这带有动态的鲁儒肖像可是活灵活现啊。

最后六句是第三层意思,作正面的评论。作者熟悉历史掌故,常对历史人物召之即来,挥之即去。这里提到了秦相李斯和汉初的叔孙通。李斯作为法家人物,对峨冠、褒衣(大衣襟)、博带的儒生根本不看重,结果终于说服了秦皇罢黜儒术,烧掉儒学经典,罚儒生筑长城。叔孙通为汉高祖刘邦制订礼制,建立汉初的封建秩序。据《史记·刘敬叔孙通列传》,他曾讥笑两位不肯随他进京的鲁儒为不知时变的“ 鄙儒 ”。

诗人于此干脆声明自己心仪叔孙通,与鲁儒并非同一类人,即是有志于经世济时,关心现实,决不做腐儒、鄙儒。“ 顾余不及仕,学剑来山东 ”(《三月东鲁行答汶上翁》),学剑是为出仕作准备。“ 我隐屠钓下,尔得玉石分 ”(《赠瑕丘王少府》)隐居是为了造就社会声誉,将来好同吕尚一样为君王所用。

结尾两句讽刺他们未达时事,只配归耕汶水之滨,终老于斯。作者把自己摆进去,这无疑告诉我们他讽刺的只是儒生的一种,而不是全部。他的思想体系以儒道互补为基础,对儒家的兼济天下、积极用世是拥护的赞赏的。鲁儒们的不知时变,不通世务,正违背了儒家的根本政治理想。全诗形象鲜明,巧用对比,意蕴丰盈,为集中名篇之一。




讽刺儒生诗《嘲鲁儒》原文翻译及赏析
《嘲鲁儒》古诗全文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嘲鲁儒》古诗赏析 太白一生与儒生、释徒、道士等都有...

《嘲鲁儒》赏析
鄙儒”。《嘲鲁儒》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李白移居东鲁不久。李白寓居的瑕丘,就是今天的兖州,其地距孔子故里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正是“盛产”儒生的地方。李白来到这里,见到大批“鲁儒”,一旦与之交接,心所鄙之,因此写诗以讽。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 ...

嘲鲁儒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

嘲鲁儒骂了什么
李白主要讽刺了儒生只会死读经书,却不懂经邦治国之策。简单来说,就是骂儒生迂腐,充其量只是个腐儒。《嘲鲁儒》是李白在唐开元末年初游东鲁时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正如诗题所说,这首诗讽刺的对象便是“鲁儒”,也就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李白主要讽刺了儒生只会死读经书,却不懂经邦治国之...

古代讽刺诗
3、唐代李白《嘲鲁儒》(讽刺腐儒行动迂阔、装腔作势,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原文: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译文:鲁地老叟...

《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翻译赏析
《嘲鲁儒》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李白移居东鲁不久。李白寓居的瑕丘,就是今天的兖州,其地距孔子故里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正是“盛产”儒生的地方。李白来到这里,见到大批“鲁儒”,一旦与之交接,心所鄙之,因此写诗以讽。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

《嘲鲁儒》李白唐诗的鉴赏
“鄙儒”。《嘲鲁儒》这首诗,大约作于开元末年李白移居东鲁不久。李白寓居的瑕丘,就是今天的兖州,其地距孔子故里曲阜不过数十里之遥,正是“盛产”儒生的地方。李白来到这里,见到大批“鲁儒”,一旦与之交接,心所鄙之,因此写诗以讽。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

嘲鲁儒赏析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

嘲鲁儒的作品鉴赏
这是一首讽刺诗,讽刺的对象是东鲁(今山东)的儒生。鲁地有儒者虽皓首穷经,却死守章句,不懂经邦治国之策。李白自视有“经济之才”、“王霸大略”,或曾受到某“鲁儒”的轻视和嘲笑,故以此诗反讥之。开头四句说,那些白发苍苍的“鲁叟”们,言必称“五经”,他们以毕生的精力,将《诗》、《...

骂李白的诗?
简单来说,就是骂儒生迂腐,充其量只是个腐儒。全诗采用以古喻今和对比的写法,用典贴切,讽刺辛辣,是李白水平很高的一首讽刺诗。《嘲鲁儒》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

旌阳区17211634047: 李白最能骂人的一首诗是哪首?
苍梧面头孢: 嘲鲁儒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与杜甫并称为“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

旌阳区17211634047: 李白写的《嘲鲁儒》意在讽刺哪一类的人 -
苍梧面头孢: 《嘲鲁儒》是诗人李白在唐开元末年初游东鲁时所创作的一首讽刺诗.这首诗以辛辣的笔调,淋漓尽致地刻划了腐儒行动迂阔、装腔作势,只会死读经书、不懂治国之策的丑恶形象.全诗采用了以古喻今和对比的写法,讽刺辛辣而形象,显示了高超的艺术水平. 全诗如下: 《嘲鲁儒》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 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 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 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 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 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旌阳区17211634047: 骂李白的诗? -
苍梧面头孢: 在我国古典诗歌中,诗人往往会用艺术的手法对人、或社会的某些错误,进行揭露、批评、攻击,这便是讽刺诗的定义.说得俗气点,就是以文雅的方式骂人,所谓“骂人不带一个脏字”.其实,早在《诗经》中便有“硕鼠硕鼠,无食我黍”,...

旌阳区17211634047: 嘲鲁儒的写作特点是什么? -
苍梧面头孢: 标题 嘲鲁儒 作者 李白 年代 唐 内容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问以经济策,茫如坠烟雾.足著远游履,首戴方山巾.缓步从直道,未行先起尘.秦家丞相府,不重褒衣人.君非叔孙通,与我本殊伦.时事且未达,归耕汶水滨. 注释 【注释】:

旌阳区17211634047: 鲁叟谈五经,白发死章句 -
苍梧面头孢: 【答案】B 【解析】章句:经典的章节句读,加以解释,古时称为章句之学.经济策:经世济民,治理国家的策略.这几句大意是:鲁儒眼界狭窄,行动迂阔,只知道死读书,问他治国安邦的实际本事,就如堕烟雾之中,茫无

旌阳区17211634047: 有那些反对死读书的诗 -
苍梧面头孢: 圣书万卷任纵横,常觉心源极有灵.狂笑惊散四方客,大怒偏向虎山行.不畏腥风吹血雨,豪歌一曲万里晴,独自遨游何稽首?揭天掀地慰生平.

旌阳区17211634047: 下面对中《晏子仆御》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上学吧
苍梧面头孢:[答案] (1)B句子译为:李朴从担任小官开始,天下人尊重他的名望.蔡京想要强行招致他,让(李朴)知道(蔡京)厚待他的意思,... 国子祭酒,因病没上任.高宗即位授他秘书监,未到就去世了,原文“半岁凡五迁至国子祭酒,以疾不能至…高宗即位,除秘...

旌阳区17211634047: 文言文翻译 -
苍梧面头孢: 【译文】 卫国有个姓束的,没有别的嗜好,专爱养猫.他家养了一百多只野猫.这些猫先把自己家的老鼠捉光了,后来又把周围邻居家的老鼠捉光了.猫没吃的,饿得喵喵直叫.束家就每天到菜场买肉喂猫.几年过...

旌阳区17211634047: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是什么意思 -
苍梧面头孢: 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 唐·刘长卿《送士元》 [今译] 毛毛细雨润湿了衣服,自己却看不见;树上的残花飘落在地上,也听不到声音. [赏析] 这两句一向被认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