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片板不得下海什么时候提出的

作者&投稿:窦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洪武三年(1370)开始的。

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

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浙江明州、广东广州三市舶司,中国对外贸易遂告断绝。洪武十四年(1381),朱元璋“以倭寇仍不稍敛足迹,又下令禁濒海民私通海外诸国”  。

自此,连与明朝素好的东南亚各国也不能来华进行贸易和文化交流了。洪武二十三年(1390),朱元璋再次发布“禁外藩交通令”。洪武二十七年(1394),为彻底取缔海外贸易,又一律禁止民间使用及买卖舶来的番香、番货等。洪武三十年(1397),再次发布命令,禁止中国人下海通番。

扩展资料

海禁政策的具体实施随著政策不同而有张有弛,即“严禁”及“弛禁”之分。一般认为,海禁的主要目的是有消灭反叛势力、打击海盗及走私,保障社会稳定等。

海禁政策也限制了外国商人前往本国通商,实际上真正受到打击的更多是本国对外的贸易及渔业。海盗和走私商人的活动亦反而因为海禁而更加猖獗,对本国及其周边国家的社会和经济发展产生了消极影响。“闭关锁国”体现为对海外贸易的各种限制性政策,其中最严重的即是海禁,其次为限制通商口岸。

中国历史上海禁的高峰期是在明代与清代,不仅在政策上有所强化,而且持续时间长达多年。中国的海禁也成为东南亚陶瓷业发展的契机。另一方面,藩属国例如琉球等国家,亦因为海禁的关系,利用独占与中国贸易的契机而获取大量利益。

但总体上来说,中国只在明前期,中期倭乱及清前期平定台湾前实行近乎全面的海禁,而其时间跨度却远远短于开海或部分开海时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明朝海禁




趣味历史:胶南人,你知道自己是哪来的移民吗?(评论区见)
明太祖朱元璋为了巩固海防,一方面规定「 ”片板不许下海”,另一方面在全国实行卫所制。按照「 ”跨县设所,连府设卫”的原则,陆续在山东设立安东卫、鳌山卫、灵山卫、大嵩卫、靖海卫、成山卫、威海卫等九卫,洪武五年(1372年)在胶南境内设「 ”灵山卫”,筑灵山卫城,灵山卫的规模相当大,辖前、后、左三所,共...

明朝是怎样的一个朝代 !!
虽说有洪武时的片板不能下海,又有永乐归天之后的禁海令,然而抗倭战争之后,所谓禁海令已经形同虚设,民间的海上通商十分繁荣(郑氏家族的崛起就是明证),根据西方人士说,明朝是当时的世界贸易的中心,2\/3以上的贸易都与明朝有关。自天启时开始,明朝政府特别重视与西方的交流,并且任命了许多西方人士为朝廷高官重臣,辅...

明朝最后的英主,东亚三百年海上秩序的缔造者—万历皇帝朱翊钧
不理朝政,却打赢了三大征!手握大权,却和大臣争了二十年国本! 这哥们很低调,闷声不响干大事,不像武宗那么高调!万历并不是个昏庸的皇帝,不上朝不等于不管事。 “壬辰援朝” 把日本打到“300年片板不敢下海” 的程度,仅凭这一项贡献就可以认定明神宗朱翊钧是 华夏民族的英雄。 很多人批评万历怠政,官员...

明朝泛滥的倭寇,为何到了清朝就消失了呢
在当时清朝仍有一定海禁政策,“片板不准下海”,比如将沿海居民强制性内迁,渔商尽禁,违者治罪。在沿海地区的居民都被强制迁到了内陆,外出的渔船和商船都是被禁止、被限制的。在这种严格的管控下,百姓也难以和外界倭寇搭上联系。 再者,日本德川幕府颁布了“锁国令”。德川幕府掌权之后。对先前丰臣秀吉出兵朝鲜受挫...

倭寇“倭寇”的意义
在东南沿海,倭寇利用日本人的身份掩饰,而地方官则倾向于将所有动乱上报为"倭情",以避免影响政绩。嘉靖至万历年间,倭寇之患达到顶峰,主要由沿海贫困的平民构成,这与明朝的"片板不许下海"的海禁政策密切相关。海禁导致当地居民失去生计,福建等地的居民以海为生,海禁如同剥夺了他们的"田"。在广东...

开放通商口岸利国利民,为何清朝不开?
顺治初年,为了对付东南沿海及台湾的抗清势力,清政府实行海禁,“片板不准下海”。并下令在福建、广东、浙江、江南、山东、北直隶六省实行迁海,将沿海居民内迁数十里,迁出之地焚其房屋,荒其土地,以防居民出海。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统一台湾后,开始开放海禁,允许中国商民出海贸易,并指定广州、...

明清时期“国际贸易”有什么特点
清初,为了镇压东南沿海地区汉族人民的反清斗争,实行严格的“海禁”,不许下海交易.违禁者不论官民,一律处斩,货物入官.顺治十八年(公元一六六一年),颁布“迁海令”,强迫东南沿海各省的居民分别内迁三十至五十里,“片板不准下海”.这不仅造成了沿海人民的许多惨剧,也使得明末开放“海禁”以来发展了的...

郑和下西洋的作用,含义,启示是什么?
说到底就是明成祖觉得自己得位不正 所以要搞个万邦来朝 显示自己的文治武功 以堵天下人悠悠之嘴

明清海禁和闭关锁国的秘密是什么?是不是西方人的谎言?
而历史上的元朝是开放的,特别是海上贸易,继宋朝之后到达了历史的巅峰。元朝先后四次实施了海禁政策,但前后仅仅只有13年,并且程度很稀松,几乎被历史给淡漠掉了。如果忽必烈东征成功,东瀛岛国可能从此会变成我国的一个省。而明朝自朱元璋登基之后,就实施了史上最严的海禁政策,即“片板不得下海”。...

清朝是不是最垃圾的朝代
举个例子,恐惧海上贸易的朱元璋认为,只有农业才能养活中国,下令“片板不得下海”开始一直到明末,明朝除了极少数时间,都在海禁。知道明朝倭寇怎么来的吗?倭寇是海禁的必然产物。明朝甚至于宁愿花大钱打倭寇也要继续海禁。 一个75%时间在闭关锁国的明朝,那巴掌大的国土面积,几百年连个蒙古都搞不定的朝代,明朝开会仅仅...

巴塘县19719734276: 明朝片板不得下海什么时候提出的 -
史咬八味: 明初海禁 明太祖下令“寸板不许下海” ,是明朝建立伊始就制定的遏制中国人对外交往的海禁政策.洪武三年(1370),明政府“罢太仓黄渡市舶司” .洪武七年(1374),明政府下令撤销自唐朝以来就存在的,负责海外贸易的福建泉州、...

巴塘县19719734276: 一块木板都不准出海体现了明朝的什么政策 -
史咬八味: 原话是片板不得出海,那是清朝的闭关锁国,明朝虽然有海禁,不过是为了防倭寇,倭寇被剿灭后,就有了隆庆开关政策.

巴塘县19719734276: 寇与商同是人市通则寇转而为上市禁则商转而为盗是什么意思
史咬八味: 明初,政府实施“片板不许下海,寸货不许入番”的海禁政策.这就迫使广东、福建的商人成为亦盗亦商的海盗集团,“市通则寇转为商,市禁则商转为寇”.广东亦盗亦商的商人主要有东莞的黄秀山、何亚八;饶平的张链、许栋、林国显;澄海的林道乾、杨四;潮州的诸亮宝;梅县的林朝曦等.他们为了保证海外贸易的安全,不仅内部结为帮,而且还与其他海商联合,成为更大的海商商帮.明嘉靖年间,这种海商商帮已成规模.因此,许多学者认为粤商在嘉靖年间形成,和闽商一样,都是亦盗亦商的海商商帮. 简单地说:海禁时候,商人就转变为贼寇,篡夺财物,维持生计 ,而打开海关的时候,贼寇又纷纷转业经商.

巴塘县19719734276: 郑和远航资料40字左右
史咬八味: 靖难之役后,永乐皇帝为解决当时的财政危机,派遣郑和疏通自汉朝之前就已经存在,在宋朝达到鼎盛,元朝也几乎完整的继承的海上商路.但是在明朝立国之初,朱元璋下令“片板不得下海”,海边饥民捕鱼自救居然要被问罪.所以朱棣只好以官方名义派遣官方船只进行疏通商路和恢复通商的工作,但是郑和没有完成恢复商路的任务,明朝内陆却很快休养生息恢复了自给自足的经济运行方式.所以,郑和下西洋,徒劳无功.

巴塘县19719734276: 明清两朝海外贸易政策的相似之处 -
史咬八味: 明朝在隆庆年间开放海禁,使得海外贸易一度繁荣,后来在嘉靖年间又封海不准寸板下海,但是屡禁不止,后来被迫又重开海外贸易.到明末崇祯年间发展的郑芝龙势力更是东南亚海域一霸,也为后来郑成功收台湾打下基础,可见当时明朝海外贸易的繁盛程度.满清人游牧民族,早期和荷兰人、葡萄牙人交易、而满清在辽东早期也是靠着海上贸易过活.明清这几百年对于大海在态度上其实都是差不多的,那就是一律不重视海外贸易,甚至不准下海经商,后期又通通被迫开放海禁,而明间海贸昌盛,福建 广东一带多下海经商者(非官方)

巴塘县19719734276: 明朝禁海时百姓可以下海捕鱼吗 -
史咬八味: 不可以..据史书记载明清时期禁止海上贸易的法令.明初朱元璋下令严禁出海贸易.清初顺治1656年颁发《禁海令》,商民不得下海交易,沿海居民内迁50里,违者或越界者,无论官民一律处斩,货物没收,犯人家产偿给告发人. 捕鱼在明朝要除以惩罚

巴塘县19719734276: 海禁政策和闭关政策有什么区别? -
史咬八味: 海禁有一个简单的描述叫做“片帆不得下海”——是出于政治目的,防止内外的反对势力结合起来威胁自身统治——但是对经济连带的进行封锁. 闭关锁国则更多的是一项经济政策,连带政治、文化.在这项政策之下不是完全封闭、完全禁止,而是严格限制…… 分清他们区别的时候要把握他们的一个共同点——这两个政策都是官方针对民间的. 还要注意二者有继承关系,海禁产生于明朝,后来发展成为闭关锁国,被清政府沿用

巴塘县19719734276: 感觉如果不是清朝的禁海令太厉害,明朝的禁海令应该没有人会想到,是吧?
史咬八味: 不是.第一,清朝的禁海令和明朝崇祯年间的禁海令是一个形式.即中央宣布禁海,地方开海,海税因为名义上的禁海令而不必上缴中央(因为中央禁海,所以无法收税),由地方官府贪污.其中广东13行和澳门都是重要的出口贸易地,外国白...

巴塘县19719734276: 明朝的造船技术怎么失传了 -
史咬八味: 闭关封海政策造成的.永乐和宣德朝过后法律就规定“片板不得入海”,大型船舶的建造技术用不上,就被荒废,失传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