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兴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有何特色?

作者&投稿:嬴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比,就是譬喻。
  朱熹《诗集传》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这是在今天仍常常使用的一个主要修辞手法,包括比喻与象征。比喻可以使描述形象化。如《卫风·硕人》写庄姜的美貌用了一连串的比喻:“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巧笑倩兮,美目盼兮。”因为有前后的一系列比喻,所以末尾的点睛之句才能使其形象跃然纸上。[12]
  比喻还可以突出事物的特征。因为比喻都是取整体上差异较大,而某一方面有共同性的事物来相比,喻体与本体相同之处往往就相当突出。因此,在比喻中,便常常有夸张的性质。如《硕鼠》,就其外形、生物的类别及其发展程度的高低而言,本体与喻体的差别是相当之大的;但是,在不劳而获,白吃饭这一点来说,却完全一致,所以这个比喻实际上是一种夸张的表现。
  又由于喻体在人们长期的社会生活中已获得了一定的情感意蕴,在某种程度上已有一定的象征意义,故根据与不同喻体的联系,可以表现不同的感情,如《硕鼠》、《相鼠》等。《诗经》中用比的地方很多,运用亦很灵活、广泛。如《卫风·氓》:“桑之未落,其叶沃若”。“桑之落矣,其黄而陨”。前者用以比喻形体,后者用以比喻感情之变化。[12]
  《邶风·简兮》:“执辔如组,两骖如舞。”以形态比形态;
  《唐风·椒聊》:“椒聊之实,蕃衍盈升。彼其之子,硕大无朋”。以某种繁多之物喻人之多生;
  《王风·黍栗》:“中心如醉”,“中心如咽”。以感觉喻感觉;
  二、兴是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的开头。
  朱熹《诗集传》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兴即引发、开头。包括两种情况:
  1、情触于物而发为歌咏(即用一个同表现内容相协调的事物为开头)。
  2、借助某事某物起韵。
  朱熹对赋、比、兴概念的解释十分明确,但他将《诗经》每章表现手法都一一标出,在他所言的类型同他对诗本文的解释中,就显示了矛盾。如《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朱标:“兴也。”但他在具体解释此章时又说:“雎鸠,一名王雎,……生有定偶而不相乱,偶常并游而不相狎,故《毛传》以为挚而有别,《烈女传》以为人未尝见其乘居而匹处者。盖其性然也。”串讲全章时又云:“言彼关关然之雎鸠,则相与合鸣于河洲之上矣。此窈窕之淑女,则岂非君子之美匹乎?言其相与和乐而恭敬亦若雎鸠之情挚而有别也。”则又成了“比”。再如《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他也标为“兴也”,解释时却说:“周礼,仲春令会男女,然则桃之有华,正婚姻之时也。”又成了“赋”。
  这样,赋、比、兴三者的界限就又乱了。比较适合的划分是,凡与当时情景之描述有关联者,都应归于赋,如《卷耳》、《黍离》、《蒹葭》、《七月》;凡有比喻、象征意义者,都应归之比,如《关雎》、《桃夭》、《谷风》、《无衣》;只有无法与诗本义联系的,才是兴,如《黄鸟》、《采薇》等。
  兴包括“情触于物而发为歌咏”的情形,是指由于人们生活阅历各不相同,每个人的经历都会有种种偶然的情形,某些事物对一般人来说是漠不相关,但对某一具体人来说,就可能会勾起对旧的经历的回忆,引起很深的感慨。
  三、赋。
  《诗集传》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这里所谓“直言之”,是说不以兴词为引,也不用比的手法,并不是不要细致的形容描绘。因此可以说:兴、比以外的其他一切表现手段,都可以包括在“赋”的范围之内。作为一种写作手段,它包括得十分广泛。就《诗经》言之,它包括叙述、形容、联想、悬想、对话、心理刻画等。《七月》、《生民》全诗都用赋法,无论对于弃儿情节的叙述,还是对于祭祀场面的描写,都极为生动。《东山》、《采薇》二首,除《东山》第一章“蜎蜎者蠋,烝在桑野”外,也全用赋法。但这两首诗写行役征人之心绪,可谓淋漓尽致:“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是最上乘的写景诗。所以,《诗经》的赋法不只是指叙述,不只是所谓“直陈其事”,在抒情写景方面,也达到很高超的地步。
  赋法,在《诗经》中也常体现于一些简单的叙事。如《邶风·静女》写了一个女子约他的男朋友晚间在城隅相会,但男青年按时到了约会地点,却不见这位姑娘,等之不来,既不能喊,也不能自己去找,不知如何是好而“搔首踟躇”。过了一会,姑娘忽然从暗中跑出来,使小伙子异常高兴。诗中所写姑娘藏起来的那点细节,可以理解为开玩笑,也可以理解为对小伙子爱的程度的测试,但总之是充满了生活的情趣,表现了高尚纯洁的爱情。后面赠彤管的细节也一样。其中既无比,也无兴,却十分生动。
  《诗经》中也有通过人物的对话来抒情、叙述的。如《郑风·溱洧》,表现三月间水暖花开之时,男女青年在水边游玩戏谑的情景。通篇并无兴词,也全无比喻,却描绘出一幅充满欢乐气氛的民俗画。
  赋法中,也包括叙写、联想与悬想。如《豳风·东山》第三章写到“有敦瓜苦,烝在栗薪”,从而引出“自我不见,于今三年”;第四章更承上“瓜苦”(瓜瓠,结婚合卺之物)而联想及结婚时情景,作为对于将要面对的现实的烘托或反衬等。
  悬想即未必有,而是诗人设想之,借以表现诗人的心绪。如《东山》的第二章写其想象中的家可能会出现的情况,第四章前半写设想妻子可能正在家中想念自己等。《周南·卷耳》、《魏风·陟岵》亦是。
  《诗经》中有些纯用赋法的诗中,也创作出了很深远的意境。《黍离》、《君子于役》、《蒹葭》全用赋法,既无兴词,也无比喻,然而抒情味道之浓、意境之深远、情调之感人,后来之诗,少有其比。诗人写景不是专门描摹之,从抒情中带出;而情又寓于景。


结合诗经中的作品谈谈兴的艺术手法的运用?
在《诗经》中,兴的艺术手法还被广泛用于各种不同类型的诗歌中。例如,在农事诗中,诗人常用兴的手法来描绘自然景象和季节变化,以此表达农民对收成的期望和祝愿;在讽刺诗中,诗人则常用兴的手法来引出社会现象和问题,以此表达对现实的不满和批评。总之,《诗经》中的兴的艺术手法是一种重要的表达方式...

赋比兴手法在《诗经》中的运用
赋比兴的手法 后人曾经把《诗经》的艺术表现手法概括为赋、比、兴三种,这三者也确实是《诗经》最基本的艺术手法.关于赋比兴的含义,历来众说纷纭,宋代朱熹的解释是比较有代表性的,他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赋是《诗经...

诗经解读,手法“兴”应该怎样运用?
诗经中的艺术手法——“兴”的奥秘 在《诗经》的瑰宝中,"兴"的运用犹如繁星点点,既有微妙的音韵引导,又有深沉的情感共鸣。它并非一成不变,而是根据情境与主题的需要,展现出多样的风貌。《小雅·鸳鸯》中的例子,为我们揭示了兴句的微妙之处。"鸳鸯在梁,戢其左翼",看似与"君子万年,宜其遐福...

诗经中的兴在诗经中的作用是?
2、《诗经》中的《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3、《关雎》开头的“关关雎鸠,在河之洲”,是诗人借眼前景物以兴起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关雎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的和谐恩爱。兴,作为艺术手法,主要用来渲染气氛,触影生情,有时候也在音节上起到和谐的作用。

《关雎》和《七月》两首诗,简述赋、比、兴三种手法在诗中的运用
《关雎》是《风》之始,全诗反复叠唱,四章句式相异,大体整齐,每章四句,共十六句。诗人运用“赋、比、兴”的手法,情景交融,把君子求淑女的心情表达得淋漓尽致。1. 赋 “赋”是“直陈其事”的手法,诗人以富于文采的语言对君子和淑女的生活及相思之情进行了直接的描述,如“关关雎鸠,在河之...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运用的例子:1、赋是直铺陈叙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2、比是“以彼物比此物”,是比喻之意。《诗经》中的《氓》用桑树从繁茂到凋落的变化来比喻爱情的盛衰;《鹤鸣》用“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来比喻...

结合《诗经》中的具体作品,分析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是如何运用的...
总结 综上所述,《诗经》中的作品运用了赋、比、兴三种艺术手法。通过赋的描写、比的对比和兴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对事物的观察和思考,以及对情感和思想的表达。这些艺术手法的运用使得《诗经》中的作品更加生动、富有感染力,展示了中国古代诗歌的独特魅力。

论赋比兴在《诗经》民歌的应用
《黍离》、《君子于役》、《蒹葭》全用赋法,既无兴词,也无比喻,然而抒情味道之浓、意境之深远、情调之感人,后来之诗,少有其比。诗人写景不是专门描摹之,从抒情中带出;而情又寓于景。 前人用赋、比、兴来概括《诗经》的表现手法,十分精到。但对《诗经》“赋”这种表现手法注意得不够,在兴和赋、比的关系...

什么是赋,比,兴,举例说明他们在《诗经》中的运用
在《诗经》中,赋、比、兴手法常常是交替使用的,有“赋而比也”,有“比而兴也”,还有“兴而比也”。如《卫风·氓》是赋体,但诗中“桑之未落,其叶沃若,吁嗟鸠兮,无食桑葚”又显然是“兴而比也”。另如《卫风·硕人》,用铺陈的手法描写庄姜美貌,但其中“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齿如...

“赋”“比“兴”手法在诗词中的作用
赋比兴是诗经的主要三种表现手法。是中国古代对于诗歌表现方法的归纳。它是根据《诗经》的创作经验总结出来的。最早的记载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教六诗:曰风,曰赋,曰比,曰兴,曰雅,曰颂。”后来,《毛诗序》又将“六诗”称之为“六义”:“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

仙居县18819385598: 诗经中比兴手法的妙处?详解 1000字左右 -
牟贸利妥: 《诗经》用得最多的还是比兴手法.“比”是比喻,比拟,“以彼物比此物”.“兴”指借一物来引起他物,触景生情,以引起下面的歌词,“托物以起兴,借物以表情”. 《诗经》爱情诗中,更多的是“赋”“比”“兴”三种手法在同一首诗...

仙居县18819385598: 《诗经》中赋比兴的艺术特色? -
牟贸利妥: 诗词曲中的赋比兴,一般来说,诗中赋比兴兼用,词中比兴多于赋,曲中赋比多于兴.以下分别论述. 一、《诗经》中的赋 《周南·芣苢》:采采芣苢,薄言采之.采采芣苢,薄言有之. 采采芣苢,薄言掇之.采采芣苢,薄言捋之. 采采芣...

仙居县18819385598: 比兴手法的应用什么是比兴,有怎样的表达效果,与普通的修辞相比呢? -
牟贸利妥:[答案] 【比兴】 文学创作中的两种手法.比是比喻.兴为寄托.比、兴两法在我国诗歌创作中源远流长,从《诗经》起就已开始运用.儒家诗论把比兴列为风、赋、比、兴、雅、颂“六义”的两种.郑玄说:“比”是“见今之失,不敢斥言,取比类以言之”.“兴...

仙居县18819385598: 以采薇为例,分析诗经中比兴和重章叠句的特点. -
牟贸利妥: 此诗运用了重叠的句式与比兴的手法,集中体现了《诗经》的艺术特色.1、诗以“采薇”托物起兴,以“薇”的发芽到变老过程暗示季节的变化推移,从而将戍期漫长、战士久戍不归的思乡情感含蓄复杂地表现出来. 2、以采薇起兴,但兴中...

仙居县18819385598: 《诗经》表现手法有哪三种 -
牟贸利妥: 《诗经》表现手法有:赋、比、兴 1、赋就是铺陈直叙,即诗人把思想感情及其有关的事物平铺直叙地表达出来. 2、比就是比方,以彼物比此物,诗人有本事或情感,借一个事物来作比喻. 3、兴则是触物兴词,客观事物触发了诗人的情感,...

仙居县18819385598: 《诗经》在表现手法上普遍运用了什么手法 -
牟贸利妥: 1、普遍运用了赋、比、兴的表现手法 2、知识延伸 《诗经》的表现手法,前人概括为赋、比、兴.朱熹在《诗集传》中解释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这种解释...

仙居县18819385598: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是如何运用的?请举例说明
牟贸利妥: 诗经中的赋比兴手法运用的例子:1、赋是直铺陈叙述,是基本的表现手法.如“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即是直接表达自己的感情.2、比是“以彼...

仙居县18819385598: 《诗经》中兴与比的异同? -
牟贸利妥: 异:“比”就是比喻;“兴”就是起兴,即借助其他事物作为诗歌发端;“比”具有更多的文学因素,是借外物以明人事,具有更多的伦理功能.“兴”具有更多的艺术因素而超越了出伦理的范畴,它直接连接了万物与人类自我,而在自我与自...

仙居县18819385598: 举例分析诗经中赋比兴三种艺术表现方法 -
牟贸利妥:[答案] 以比、兴、赋之名,而诗义转晦.子朱子于《楚辞》,亦 分章而系以比、兴、赋,尤属无谓.” 应当指出,这种离开诗歌的... 名论点(《介存斋论词杂著》).“寄托”即“比兴”的 艺术思维和表现手法在创作中的运用.诗词写作,既不 能没有寄托...

仙居县18819385598: 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 -
牟贸利妥: 诗经的三种艺术表现手法是什么 如题 我来答 《诗经》的表现手法有“赋、比、兴”三种.“赋者,敷也,敷陈其事而直言之者也.”“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赋即是直接铺陈叙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