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折柳”在古代有什么意思?

作者&投稿:勤柱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折柳,汉语词语,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中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

【词语释义】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中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古时柳树又称小杨或杨柳,因“柳”与“留”谐音,可以表示挽留之意。离别赠柳表示难分难离、不忍相别、恋恋不舍的心意。北朝乐府《鼓角横吹曲》中有《折杨柳枝》,歌词是:“上马不捉鞭,反拗杨柳枝。下马吹横笛,愁杀行客人。”

李白“年年柳色,灞陵伤别”就说明了这样一个风俗:古代长安灞桥两岸,十里长堤,一步一柳,由长安东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别,折柳枝赠别亲人。白居易《青门柳》“为近都门多送别,长条折尽减春风。”鱼玄机《折杨柳》“朝朝送别泣花钿,折尽春风杨柳烟。”“折柳赠别”蕴含着一种对友人“春常在”的美好祝愿,也喻意亲人离别家乡正如离枝的柳条,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发芽,好像柳枝之随处可活。

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折柳”一词也寓含“怀远”之意。张九龄“纤纤折杨柳,持此寄情人”;李白“攀条折春色,远寄龙庭前”;李白《宣城送刘副使入秦》“无令长相思,折断杨柳枝。”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

【词语出处】

折柳一词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

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

后人用折柳隐晦离愁之情,也有暗示思乡之情的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春夜洛城闻笛》李白)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凉州词》王之涣)

这其中的杨柳是代指两种事物。一种就是真正的塞外杨柳树,还有一种就是折柳曲。暗示戍守边关将士思乡的心态。

【“折柳”之缘由】

分别时为什么要折柳相送呢?

常见的解释是,“柳”谐“留”音,赠柳表示留念,一为不忍分别,二为永不忘怀。但是,这种解释我们感到很单薄,不足以完全令人信服。折柳送别作为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习俗,恐怕不是一个“谐音”就能解释清楚的。因此,古代就有人从另外的角度探求这其中的缘由。如清朝褚人获在《坚瓠广集》卷四中提出:“送行之人岂无他枝可折而必于柳者,非谓津亭所便,亦以人之去乡正如木之离土,望其随处皆安,一如柳之随地可活,为之祝愿耳。”这种解释是很合理的。柳树和其他树木相比,其特点是“随地可活”,这正可以拿来祝愿远别的人,到了异地后,随遇而安,能够很快地融入当地的人群中,一切顺遂。这一说法便有了深刻的哲理性和更高的文化品味。

但是,我以为,这还不是“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的最初缘由。最早的渊源应该是“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这几句古诗。理由有三:一是这诗句来自《诗经》,而且是名句,读书人人人熟悉;二是“杨柳依依”表达了战士出征前怀家恋土的离情别绪,为后来的的送别诗奠定了文化基调;三是《诗经》作为五经之一,其深广的文化传承作用是不容怀疑的,古人作诗讲究“无一字无来处”,当然来自经典。从这个意义上说,有人把《渭城曲》中“客舍依依杨柳春”改为“客舍青青柳色新”,我以为不妥。

总之,“折柳送别”应该有“谐音感怀”、“哲理启迪”、“文化传承”这样三个缘由。

【使用示例】

“折柳”之深情

古人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当时一种很流行的民间习俗,尤其是在文人墨客中,成为一种时尚。

张籍《蓟北旅思》:“客亭门外柳,折尽向南枝。”周邦彦《兰陵王》:“柳荫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从“折尽向南枝”和“柔条过千尺”这样的词句中,我们就可以看出这种习俗、时尚存在的普遍性。

送别的地点多在长亭、桥头或大堤,如周邦彦词中提到的“隋堤”,还有下文的“霸陵”(附近有霸桥)即是。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2003年高考古诗词鉴赏题出的就是这首诗。)

李白《忆秦娥》:“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李白《金陵酒肆留别》:“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郑谷《淮上与友人别》:“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数声风笛离亭晚,君向潇湘我向秦。”(“杨花”就是柳絮。苏轼有《杨花词》)

吴文英《风入松》:“楼前暗绿分携路,一丝柳、一寸柔情。”

诗词中不仅写“折柳送别”这种行动,而且,凡是与柳相关的词语都要拿来抒发分别时的离愁别恨,朋友间的厚意深情。如“柳丝”、“柳枝”、“柳阴”、“柳色”、“烟柳”“柳绵”(又可说成是“柳花”、“杨花”、“柳絮”)、“杨柳”、“折杨柳”、“杨柳春”、“杨柳依依”等等。

“折柳”诗词中,还有一段非常感人的故事。

宋朝礼部属官李之问,爱上了都城名妓聂胜琼。李将回原籍时,聂胜琼为之送别,饮于莲花楼,唱了一首词,末一句是:“无计留春住,奈何无计随君去。”为这,李之问又留下来住了一个多月。后来因为妻子催促太紧,李不得不怅然离去。不到十天,聂胜琼写了一首《鹧鸪天》,寄给李之问。李中途得之,藏在箱子里,回家后被妻子发现。李只得以实相告。李夫人读了《鹧鸪天》,见其语句清健,非常高兴。不但没有阻止李聂的这段情缘,反而拿出私房钱让李之问去都城迎娶聂胜琼。

聂胜琼《鹧鸪天》:玉惨花愁出凤城,莲花楼下柳青青,尊前一唱阳关后,别个人人第五程。 寻好梦,梦难成,有谁知我此时情。枕前泪共帘前雨,隔个窗儿滴到明。



1、以柳赠别

柳,谐音“留”。古人送别多用“折柳”,表示离人的难言难分之情。“折柳”赠别之风,尤其是在唐、宋朝时盛行,因而,“折柳”也就成为赠别的代称。


2、以柳言愁

人遇悲心事,景暗万念灰。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柳永,是以柳言愁的高手,他的《雨霖铃》中“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堪称愁景写愁情的千古佳句。词人在这里设想,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酒入愁肠,梦醒时分竟不知身在何处。

3、以柔为美

柳的形体特征,具有阴柔之美。贺知章的“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的诗句,写的就是柳的这种内在特质之美。

扩展资料

1、柳的一个重要寓意就是“去恶辟邪”,这主要源于佛教,观音一手托净瓶,一手拿柳枝,以柳枝蘸净瓶中的水向人间抛洒甘露,祓病消灾。受此影响,国人便以柳为驱邪消灾之吉祥物,称其为“鬼怖木”。

2、青青春柳有象征青春之义,正可以表达人们心中对青春年华的珍惜与留恋。而柳谐音“留”,因此,人们自然就把柳与“留驻青春”联系到了一起。这一寓意在民间被广泛运用,每到清明时节,人们纷纷把柳枝做成各种装饰佩戴于身,男人一般编柳圈戴在头上,女人一般是编柳球挂于鬓角。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 柳(描写柳的古代诗文)_




“灞桥折柳”是什么意思,只求意思!!!
灞桥折柳释义:到唐朝时,灞桥上设立驿站,凡送别亲人好友东去,一般都要送到灞桥后才分手,并折下桥头柳枝相赠。久而久之,“灞桥折柳赠别”便成了特有的习俗。古代灞桥,一直居于关中交通要冲,它连接着西安东边的各主要交通干线。《雍录》上指出:“此地最为长安冲要,凡自西东两方而入出峣、潼两...

古代中的“折柳”有什么意义呢?
详情请查看视频回答

折柳送别的典故
例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有“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虽然主要描写的是景色,但其中蕴含的离别之情却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除了文学作品外,折柳送别的习俗还在日常生活中得到了广泛的体现。在古代,人们在送别亲友时会特意选择柳枝繁茂的地方,如...

古代“折柳”的含义
送别时不仅折柳相送,饯行饮酒自然是少不了的;有时还要吹笛、唱歌,曲子是现成的,几乎当时有点文化的人都可随口唱出;诗人们当然更要吟诗赋词以相赠。在古代诗词中,我们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中国文学史上一个非常重要的文化景观。如: 李白《春夜洛城闻笛》:“谁家玉笛暗飞...

古人送别时多会折柳枝 这有何寓意
俗话说“有心栽花花不开,无心插柳柳成荫”。人们送离人折柳,又意在祝愿远行的亲人或朋友,能够如同柳枝一样,到哪都能有旺盛的生命力,不因背井离乡而不适。柳枝在身,便如亲人在旁,随遇而安。据说,在古代的长安灞桥长堤上,每相隔几米的距离,便有一株如丝绦般的垂柳。此地是出入长安的必经...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因为柳树是“留”的谐音,能够表达相思的感情...
古人有折柳送别的说法因为柳树是留的谐音能够表达相思的感情,这句话是正确的。1、折柳,汉语词语,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2、中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会折柳寄情。3、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

折柳常被用来比喻离别,它跟分离有什么关系?
但不管怎么说,分离总是让人感到惆怅。古人有《折杨柳》一曲,专门用来惜别怀远,诗词中的折柳也是离别的委婉说法。如唐代诗人李白的《春夜洛城闻笛》:“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描述的就是离别的思绪。杨柳 隋炀帝像杨柳可以指杨树和柳树的并称,也可以单指柳树。在古代,人们认为杨树和...

为什么中国古诗词中“折柳”又代指送别?
”句中都隐含折柳送别之情。千古以来,不管文人是爱柳、植柳、赞柳、吟柳,都因此而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佳句。那么,为什么“折柳”被用来代指送别呢?折柳,即折取柳枝。在《三辅黄图.卷六.桥》上载?“霸桥在长安东,跨水作桥,汉人送客至此桥,折柳赠别。”原来,古代长安东边有座霸桥,...

折柳有什么含义?
1、折柳赠别的习俗源于古人对柳树的特殊情感,柳树因其谐音“留”而成为表达难舍之情的象征。特别是在唐朝和宋朝,折柳赠别成为一种流行的风俗。因此,“折柳”一词逐渐演变为赠别的别称。2、柳树常常被用来寄托人们的哀愁。词人柳永便是擅长用柳树来表达愁绪的大师。在他的作品中,“晓风轻拂、残月朦胧、...

折柳送别最早出现在哪部文学作品中
折柳送别最早出现在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小雅;采薇》。“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在古代诗词中,可以读到许多与“折柳送别”这种文化习俗相关的作品,可以说这是一种非常普遍的文化现象。在中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

友好区19468018129: 古代人们为什么常在诗文中用折柳来表达送别之意 -
大叔将易福: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昔我往...

友好区19468018129: 古代许多诗句中都有“折柳”二字,这是什么情况下的习俗? -
大叔将易福:[答案] “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 .我国“折柳送行”的习俗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里的《小雅;采薇》...

友好区19468018129: 折柳在古诗中是怎样一种意象 -
大叔将易福: 折柳,古人离别时,有折柳枝相赠之风俗.最早出现在汉乐府《折杨柳歌辞》第一中.折柳”一词寓含“惜别怀远”之意.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人们离别时折柳相送,在思念亲人、怀念故友时也...

友好区19468018129: 春夜洛城闻笛中的“折柳”又和寓意? -
大叔将易福: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故园,即是故乡.本来李白只是在被动地欣赏着一曲从不知什么地方传来的悠扬的笛声而已,但当他一旦听清了曲子之后,自己的心情便情不自禁地被《折杨柳》的情调所深深地感染,在不知不觉中陷...

友好区19468018129: 古代诗词常用 “折柳”,折柳的意思是 -
大叔将易福: 古代诗词常用 “折柳”,折柳的意思是?答:送别

友好区19468018129: 杨柳(折柳)在古代代表什么意思? -
大叔将易福: 古时候,驿站旁边栽有柳树,柳的谐音是留,离别的人常常折柳送别,意思是挽留!

友好区19468018129: 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折柳有什么寓意 -
大叔将易福:[答案] 折柳是一种习俗.古代送别是通常会折一枝柳枝,因为柳的谐音为“留”,即留客,不舍之意.古曲中也有名叫折柳的曲子,同样也是这个意思,表现了一种愁绪,送别时的感伤和别后的思念.

友好区19468018129: 此夜曲中闻折柳中折柳有什么寓意 -
大叔将易福: 折柳是一种习俗.古代送别是通常会折一枝柳枝,因为柳的谐音为“留”,即留客,不舍之意.古曲中也有名叫折柳的曲子,同样也是这个意思,表现了一种愁绪,送别时的感伤和别后的思念.

友好区19468018129: 《春月洛城闻笛》中“折柳”是什么意思? -
大叔将易福: 柳 谐音 留 因此折柳 也寓意惜别 在我国的古代,亲朋好友一旦分离,送行者总要折一支柳条赠给远行者.“折柳”一词寓含“惜别”之意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杜审言《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

友好区19468018129: 古代的折柳是什么意思
大叔将易福: 柳者,留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