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秦论的写作目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崇茅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一、主旨和结构
《过秦论》分上、中、下三篇。这篇课文是上篇,着重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揭露秦始皇的暴虐无道,最后指出,“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是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这是从史实中提炼观点。这个观点也贯穿在其余两篇之中。作者总结秦王朝覆灭的历史教训,意在借古讽今,即从反面说明“牧民之道,务在安之而已”,而“安之”之策莫大于施行仁义,目的是劝汉文帝对人民实行宽松的政策。把握住作者的这个意图,对本文的内容、结构和写法就可以洞若观火。
本文先叙史实后作分析,据此,全文可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至第4段),叙述秦王朝的兴亡过程。全过程从秦孝公即位(前361年)算起至子婴降汉(前207年)止,长达154年,分为四个不同的历史时期。
1.秦王朝势力的崛起(第1段)。这是秦孝公时的事。在战国初期,万乘之国共有七个,秦居其一,实力与其余六国相等,它的进一步强大自孝公开始。文章先叙秦的地理优势和孝公的政治雄心,次叙在商鞅辅佐下所制定的基本国策(立法度、耕战、连衡)和取得的成果。秦孝公在位24年(前361至前338年),其间商鞅专秦柄约为15年,可见这个时期不长。又,“连衡”一句为虚笔,“连衡”首倡者是张仪,而张仪相秦始于惠文王十年(前328年),是此后十年的事。
2.秦王朝势力的进一步扩展(第2段)。这个时期长达90年,包括秦孝公之后始皇之前的五位国君,即惠文王、武王、昭襄王、孝文王、庄襄王。后两位“享国之日浅”,一笔带过;主要说前三朝87年间事。用高度概括的语言,将本时期内纷纭复杂的斗争情况集中到两个方面:一是按四个方位分写秦领土日益扩大的情形,表现它的势力空前增长;二是写诸侯约从反秦以及斗争的失败,反衬秦人困诸侯之易,说明它是不可战胜的。这是为下段蓄势,表明由秦来统一全国已成定局。
3.秦始皇统一全国(第3段)。这个时期包括秦始皇在位的36年。秦始皇不仅消灭了各国诸侯,而且继续扩大版图,创建了史无前例的大帝国。这意味着秦从此转入守势,所以下文接着说它的守策,即愚民、弱民、防民,以“关中之固,金城千里”来确保“子孙帝王万世之业”。这段文字义正词严,充分揭露了秦始皇的暴虐无道,为本文结句“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张本。
4.陈涉起义和秦王朝的覆灭(第4段)。重点是写陈涉起义。用低衬写法:先说陈涉地位低,才智不足,意思是缺乏号召力和指挥作战能力,又说起义队伍人数不多、武器简陋,意思是不堪一击;然而结果出人意料,“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星星之火顷刻间燃成燎原之势。这也是针对着“仁义不施”写的。仁义不施,民心丧尽,“其亡可立而待”,所以下面只用一句话写它的覆灭。
第二部分(第5段),阐述秦王朝迅速灭亡的原因,可分两层。前一层分析各方面力量的对比。首先指出秦的优势仍然存在,而且比过去强大,因为它占有天下。接着从领袖的地位、指挥作战能力、军队的素质和装备四方面将九国之师和陈涉之众作对比,指出后者远不如前者。尽管如此,二者却“成败异变,功业相反”。这就包含着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反常的情况呢?留给下文解答。第二层照应全篇,归纳中心论点。“然秦以区区之地”以下四句照应第1、2段;然后“以六合为家”二句照应第3段;“一夫作难”三句照应第4段;最后照应上文“成败异变”二句。水到渠成地点出全文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二、论证方法
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
作者所谓“攻守之势异”,指的是秦要统一全国,自然要对山东(崤山以东)诸侯采取攻势,逐步消灭它们;而在统一全国之后要防止人民颠覆它的政权,这就转入守势了。处于攻势“尚诈力”,处于守势“贵顺权”。“顺权”,就是施行仁义以收拢民心。秦灭六国后依旧残酷地压迫人民,不施仁义,故而迅速灭亡。这是贾谊的基本观点。要讲清这一点,就必须以史实为据,说明秦的兴亡过程。
本文叙史的特点是:在观点统率下对史实作出高度概括。例如秦“取西河之外”,是商鞅计骗魏将公子昂而袭破其军的结果,文中以“拱手”二字作了概括。又如山东诸侯曾多次合纵抗秦,皆被张仪等人的连衡术所破,韩、魏、楚三国多次献地于秦,秦土日广,这是秦的“诈力”策略的胜利,作者把所有这些史实都集中到九国之师攻秦失败一事上来加以表现。说到秦统一全国后,则着重揭露秦始皇压迫人民的政策——这其实是“诈力”策略的继续。这个事实充分说明:秦在转入守势之后,“其道不易,其政不改”(《过秦论》中篇语),它的覆灭是不可避免的。
从上面的分析还可以看出,政论叙史所看重的是历史过程的本质,而不讲求细节的准确。
2.对比论述。
本文的对比论述集中在第5段,上文已有说明。这里只作一点补充:必须把这种对比放到历史发展的进程中来看。昔年,九国之师,以“十倍之地,百万之众”,进攻仅有雍州一地的秦,却遭到惨败;而今天,陈涉以数百“疲弊之卒”发难,进攻占有天下的秦,反而取得成功,这就生动地说明了转入守势后的秦已经变得外强中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形呢?孟子说:“失民心者失天下。”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这正是仁义不施而失掉民心的结果。这样来论述,自然突出了文章的中心论点。
三、语言特色
贾谊是汉赋的早期作家,这篇文章不是赋,然而语言上却明显地带有赋的特色。它讲究铺排渲染,例如开头写秦孝公的雄心,连用“席卷天下”“包举宇内”等四语;中间写九国之师攻秦,四君、九国、谋臣、策士、武将,一一列名,显得很有声势;写秦始皇,则极力塑造出他那“威加海内”的形象。行文又多用骈偶,读起来铿锵有声。它的骈偶不同于后来的骈体文以“四六句”为基本形式,而是非常灵活,有时字数甚至不完全相等,如“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有些骈语是包含在散句之中,如“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城,临不测之渊,以为固”。如此变化多端,不显得单调。


过秦论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实来证明其论点的...
(1)作者认为秦灭亡的原因是什么?作者是怎样运用事例来证明其论点的?联系你所学过的历史知识,说说你的看法.(2)本文意在指出秦之过失,但一上来却用大段篇幅叙述秦攻取天下的过程,你认为作者有何用意?(3)最后两段写到陈涉起义,作者却极言"陈涉如此之微",并拿陈涉与六国之师做了对比,这对与证明...

苏辙秦论原文及翻译
苏辙秦论原文及翻译如下:原文: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秦以攻取之外,小则获邑,大则得城。较秦之所得,与战胜而得者,其实百倍;诸侯之所亡,与战败...

法家思想与秦的统治理论是什么?
秦国在战国七雄中属于文化较为落后的国家。秦国的统治者选择了法家思想作为富国强兵的指导理论,这种思想强调实用和战争功绩。商鞅通过游说秦孝公,最终使法家思想在秦国占据主导地位,而其他思想流派则被边缘化。法家主张通过严刑峻法驱使人民努力耕战,这一理论对秦国的强盛起到了重要作用。秦昭王时期,荀子...

《过秦论》为什么不叫 《秦过论》 或《论秦过》?鲁迅评《过秦论》除了...
个人分析“过”有两层意思 第一层就是过失,通过秦朝的兴衰,指出秦朝的过失,解释秦朝不能持续的原因,以警醒汉文帝,正所谓“前世之不忘,后事之师也。”第二层意思,秦朝已经是历史了,是过去的前世。当世是大汉天下,如果叫<秦过论>,在统治者眼里,未免有秦高汉低的嫌疑,所以作者可能考虑到这...

先论述秦散文与汉代散文的区别
就象“鱼,我所欲也”,就是层层深入,运用曲折的比喻揭出所论主旨。诸子图在先秦思想中,庄子的思想具有一种虚无主义色彩。在先秦散文中,《庄子》是最具风格的。大量的采用虚构的寓言故事,来说明思想论点,这是《庄子》的一大特色,《庄子》想象神奇,在古代散文中独树一帜。《庄子》寓言丰富,并且...

礼记的常识
《礼记》的作者不止一人,写作时间也有先有后,其中多数篇章可能是孔子的七十二弟子及其学生们的作品,还兼收光秦的其它典籍。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意,解释仪礼。 9.《礼记》的主要内容和主要思想是什么 主要内容 《礼记》的内容主要是记载和论述先秦的礼制、礼仪,解释仪礼,记录孔子和弟子...

六国论写作特点
《六国论》的写作特点,独特而引人深思。文章以战国历史为背景,通过借古讽今的手法,针砭时弊,旨在阐述现实政治主张。它并非单纯的史学探讨,而是以史立论,通过六国灭亡的教训,揭示“弊在赂秦”的核心论点,具有强烈的社会针对性。文章论点鲜明,论证过程严密。文章结构严谨,开篇即明确提出“弊在赂秦”...

《阿房宫赋》教学方案及翻译
2.了解体会作者对秦亡的原因的看法,以及文章的写作目的。3. 感受课文形象生动的比喻、丰富瑰丽的想像、大胆奇特的夸张特点。 4.体会本文骈散结合的特点教学课时:2课时。第一课时一.教学导入:“以史为鉴,可以知兴衰”,总结历史的兴亡教训可以补察当今为政的得失。在这种思想的指导下,贾谊写了《过秦论》,其中心...

六国论如何达到借古讽今的目的
是借古喻今 还是借古讽今——对苏洵《六国论》写作意图和艺术特色的探讨中国文学史上, 出现了唐宋八大家, 宋代的苏洵名列其中。他的名气虽没有韩愈、柳宗元、苏轼等人大, 但他的《六国论》等文却在当时颇受人们的喜爱。就是在今天, 《六国论》也经常被选入中学和大学的教材之中。那么, 作为宋代的苏洵, 为何...

暴秦之欲无厌的通假字是什么
作品简介与赏析苏洵的《六国论》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苏洵的写作目的不在于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朝统治者勿蹈六国灭亡的覆辙。借古喻今,以谈论历史供当今统治者借鉴,这是苏洵高出其二子的地方。从历史情况看,六国灭亡的原因并不是“赂秦”。六国的失败,主要是政治上保守,因循...

蔚县13832793406: 贾谊写过秦论的目的是什么啊? -
苍梧段罗格: 贾谊写《过秦论》其实只是想自保 对他人行为做不同的解释,经常是为了保护我们自己. 西汉的贾谊写过一篇有名的《过秦论》,细数秦朝之所以亡国的过失,譬如统治暴虐、焚书坑儒、劳役过重、不施仁义等等,一发表即震动当世,而且...

蔚县13832793406: 贾谊写过秦论目的? -
苍梧段罗格:[答案] 《过秦论》是贾谊政论散文的代表作,分上中下三篇.全文着重从各个方面分析秦王朝的过失,故名为《过秦论》.旨在总结秦速亡的历史经验,以作为汉王朝建立制度,巩固统治的借鉴.

蔚县13832793406: 《过秦论》的写作目的? -
苍梧段罗格: 总结秦兴亡的原因,为西汉君王提供劝诫.

蔚县13832793406: 贾谊写过秦论的目的 -
苍梧段罗格: 西汉初期,经济凋敝,人口减少,贾谊目睹了这一切,便极力主张行“仁政”以“安民”.多次上疏,评论时政,其《过秦论》的目的即是借说秦之过而劝汉文帝“安民”.

蔚县13832793406: 过秦论的中心意义 -
苍梧段罗格: 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蔚县13832793406: 标题 贾谊在《过秦论》中分析了秦朝灭亡的历史教训,他写作的目的是什么?反映 -
苍梧段罗格: 其实贾谊这个人,他的写作目的,我个人觉得可能是恶,为了这个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这样的一个思想,因为他在这个过秦论上篇中写道说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那就是说他们没有诗人一,那么秦朝他呢?他是主张以法家的统治为主,那么这个他的这个统治思想是法家,但是假一他是儒家的,这样一个学者,所以说这个时候他写这篇文章的最主要的目的,其实是希望这个汗,这个汉景帝能采纳他的这种就是独尊儒术的这样一种思想吧!

蔚县13832793406: 过秦论的现实意义 -
苍梧段罗格: 贾谊的三篇过秦论 《过秦论》主旨在于分析“秦之过”,旧分上中下三篇,其实本是一篇,最广为流传的《过秦论》是文章的前三分之一,它通过对秦国兴盛历史的回顾,指出秦国变法图强而得天下,“仁义不施”而不能守天下.而在中篇和下...

蔚县13832793406: 贾谊写《过秦论》的背景? -
苍梧段罗格: 秦孝公二十二年(前340年),商鞅伐魏,魏使公子为将而击之.商鞅遗书公子,愿与为好会而罢兵.会盟既已,商鞅虏公子而袭夺其军.其后十年间,魏屡败于秦,魏王恐,乃使使割西河之地献于秦以和. 贾谊(前200—前168),西汉洛阳...

蔚县13832793406: 《过秦论》的问题!1.本文是一篇史论,为什么大半篇幅是叙事?作者这样叙事有什么目的? 2.文章将秦统一全国的过程划分为几个阶段?为什么这样划分? -
苍梧段罗格:[答案] 第一个问题:叙事是为了烘托气势同时也是为了作者最后的那个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作铺垫.再说我国古人的传统历来就长于叙事,结合贾谊那个时候的创作文体的风格---汉大赋也好于铺张、叙事.

蔚县13832793406: 《过秦论》的内容和写作特点 -
苍梧段罗格: 【主要内容】《过秦论》是史论,文章总论了秦的兴起,灭亡及其原因,鲜明地提出了本文的中心论点:“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其目的是提供给汉文帝作为改革政治的借鉴.【写作特色】1.以史实为论据,用观点统率材料.本文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