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政第二(6)

作者&投稿:贺寒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原文】: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章旨】: 本章是孟武伯让孔子保身尽孝。

【注释】: 孟武伯:孟懿子的儿子。姓仲孙,名彘。父母唯其疾之忧。惟,只有。其,指子女。马融说:“言孝子不妄为非,唯疾病然后使父母忧耳”。又一说:“其”字是指父母而言,说人子应以父母之疾为忧,如此,则“父母”下应断句。亦通。

【语释】: 孟武伯问孔子怎样才算孝。孔子说:“父母只怕自己的子女不幸生病,所以做子女的常保重身体,不要使父母担忧,这也算孝了。”

【释义】:

从这段话我们又能学到什么呢?

首先孟武伯是孟懿子的儿子,儿子和父亲都问孝,可是孔老夫子给的答案不一样。说明圣人之教绝非死板的教条主义,是非常灵活的。每个人根性、习气毛病不同,给到的回答也不同,是为了对机让其觉悟。如阳明先生曾说:“圣贤教人,如医用药,皆因病立方,酌其虚实温凉、阴阳内外而时时加减之。要在去病,初无定说。若拘执一方,鲜不杀人矣。”圣人行教化,犹如医生治病,只是圣人治的是世人的心病。那医生治病要望闻问切,辩证施治,一病一方,再根据病情变化温凉、阴阳而时时调整。关键是要能治病,没有绝对的不变的说法。如果拘泥于一个方子,不论对方情况,想一招鲜,那是要伤人杀人的。行教化同治病一样。也要不同对象不同方案。所谓佛法有八万四千种法门,对应八万四千种烦恼。我们每个人在生活中都有为人师的时候,比如在家要做孩子的老师,在单位可能要做下级的老师,在社会上可能也会成为别人的老师,那么我们一定要向孔子学习,不要先入为主,固执己见,要用一颗清静心去观,然后再给到适合对方的建议。

其次,我们来详细解读孔子给到孟武伯的答案,“父母唯其疾之忧。”孔子的意思,朱子解释说,“言父母爱子之心,无所不至,惟恐其有疾病,常以为忧也。人子体此,而以父母之心为心,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矣,岂不可以为孝乎?”意思是,父母都爱儿女,爱子之心,无所不至,关怀无微不至,对于儿女的身体,更是关心。惟恐儿女有疾病,所以常常以为忧。这里的“疾”是疾病,“其”是指儿女,也有注解说是父母,也未尝不可。

关于这个我有过一次很深的体会。记得有一次,我自己在家辟谷,前三天是滴水不进,不但不吃饭,连水也不喝,到了第四天稍微喝点水。第四天的时候估计是病气都出来,脸乌黑的,本来又瘦。这个样子被父亲看到了,我没想到他气了半年。一直对我冲,没脸色,后来才跟我讲,为这事气的。他说我那时那个样子就跟我母亲临死前一样,他吓死了,跟所有亲戚抱怨我的不懂事,我的不孝。这次我真的明白,父母有多么的担心我们的身体。但反过来我们有如父母那样关心我们的身体那样关心他们的身体吗。或者我们能否体会父母如此担忧之心并常常忆念父母的这种担心,为了不让他们担心从而好好的保护自己的身体吗。

弟子规讲,“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我们身体不能有病,我们的道德、德行也不能有病。“则凡所以守其身者,自不容于不谨”,守身跟守德是一样的。要守身,必须自律。如早睡早起,戒不良嗜好,过度的娱乐刺激,以及处处要谨慎小心等等。这些能做到就是在修德。当然除了能在自身饮食作息方面做到修身自律,还要进一步在言行举止上面进行修持。一言一动都非常谨慎。不敢骄慢、放逸,这叫守身。就怕身有瑕疵、德有亏欠,怎么能叫孝?真正有这样的一种谨慎的操守,念念以父母之心为心,就可以称为孝。

朱子又提到另一种说法,“旧说,人子能使父母不以其陷于不义为忧,而独以其疾为忧,乃可谓孝。亦通。”前一种说法,是儿女为了不使父母担心,所以守身谨慎,不让身体有疾病,也不让德行有亏缺,这种谨慎的心,叫孝。第二种说法,也说得很好,说为人子,不可以使父母忧虑我们德行有亏欠,自己不能陷于不义,陷于不义就是“德有伤,贻亲羞”,父母对我们能够放心,知道我们不会干怀事,不会缺德,能够念念修养自己做君子、做圣贤,父母还有什么忧虑呢?如果说有忧虑,可能只有一个,就是自己可能会有病。

正所谓“天有不测风云,月有阴情圆缺,人有旦夕祸福”,万一得了病,会让父母忧虑。除了得病让父母忧虑以外,其他的都不会让父母忧虑,可见得这位孝子,德行几近于完美了,这才叫孝。

这两种说法都很好,两种说法都最终归到一个德字。自己不能有任何不义的行为,才不会让父母忧虑,除了身体有病,其他一律不会让父母忧虑。这种说法在何晏的《论语集解》里,他引东汉大儒马融的说法,“马融曰:“言孝子不妄为非,唯有疾病,然后父母忧之耳””。朱子在这就是引《何晏集解》中马融的这个说法。

孟武伯出身贵族,从小就有骄奢淫逸的毛病,沉溺于声色犬马之中,是一个纨绔子弟。孔子在这里电他,点得非常委婉,“为人子要做到孝道,除了身体有病之外,其余都不能使父母忧虑”。换句话说,如果你有诸多不义的行为,这叫大不孝。当然这句话没点出来,话里带着话,这是圣人语言的艺术,对于孟武伯这样的人,不能讲的太白,点到即止。若讲得太白、太直,会引起他的怨恨,不就自找麻烦吗?他不能改过,反而对你怨恨,严重的甚至还会起谋害你的心,不是让他造更重的罪业吗?所以孔子回答得非常委婉。他听懂了,当然就能改;他若是听不懂,应该会来问。他若是不问,那说的再白、再直,也没用,他不想学。所以跟圣人相处,一定要有谦卑恭敬的心,才能真正得利益,否则圣贤老师讲的意思,我们都没听懂,更不要说去落实了。

藕益大师在《点睛注解》里说,“此等点示,能令有人心者痛哭”。这句话讲的非常平实,但是字里行间,我们已经感觉到藕益大师那一份孝心。

孔子讲得这么简单的一句话,“父母唯其疾之忧”都是疼爱自己的儿女,常常为儿女忧虑。自从儿女呱呱坠地以后,父母的忧念就没有断过。古诗有曰:“母年一百岁,常忧八十儿”。父母到了一百岁,他的儿女八十岁了,父母还一直在忧念着八十岁的儿女。这讲的很形象,说明父母对儿女的忧念,是永不止息。到什么时候才为止?父母断气了,再也不能忧念了,这才止息。所以古诗说,“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从这两句诗,我们去体会父母对儿女的那种关怀。父母对儿女的帮助,辛勤的劳动,像春蚕吐丝,一直吐到死为止。蜡烛燃烧自己,照亮别人,把自己燃尽了,这个贡献才能停止,父母对我们不都是这样吗?

父母的忧心、关爱,可有一时一刻停止过?孔子只是讲,“惟其疾之忧”,儿女有病,当然是忧虑。儿女没病的时候,其实父母的忧念也没有停止。所以藕益大师讲,想到这样的一个状况,“有人心者痛哭”,对于父母那种无微不至的关爱,深恩大德,想到此地都能痛哭流涕,马上要提起尽孝、报恩的心,不能等待。古人讲,“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我们想尽孝,时日无多。父母如果还在,赶紧抓紧机会,尽心奉孝,事之以礼,不要等到父母过世了,只留下遗憾。父母过世之后,我们依然要不忘父母之恩,这种不忘恩的心时刻不能间断。

葬礼和祭礼,是有一定时间的,来表达自己的报恩心,念亲的心,这是用形式来表达,用这种礼,但是内心中没有一刻停止。藕益大师父亲早逝,他生前也是一位孝子,母亲也是一位念佛人,支持他出家。藕益大师二十四岁出家,到二十八岁那年母亲病得很重,虽然他出家了,还是回到家,并且四次割股疗亲,就是把大腿的肉切下来做药引,为母亲治病。

这种孝心,难能可贵。很可惜,他母亲最后还是去世了。大师悲痛欲绝,从母亡那天就开始守孝,丧事办完后,就到了深山里闭关,等于守灵一样。在关房里用功修行。参禅念佛,求生净土,用自己修行的功德回向给母亲,闭关三年,“丧三年,常悲咽,居处变,酒肉绝”,完全做到。在关房中,他生了大病,当时就一切放下,一心念佛求生净土。他在关房里生病,虽然父母不在世,他也觉得自己对不起父母,“父母惟其疾之忧”,儿女有病,父母最忧虑,“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可毁伤”。藕益大师真做到了,除了身体有病之外,他的德行、学问各方面没有让父母忧虑,这真是大德。

孝子能真正做到德行无缺,除了疾病以外,没有让父母感到羞耻和忧虑的。可以说是几近完美。藕益大师是真正明心见性、大彻大悟之人。念佛往生净土,往生就是不退成佛。成佛,是真正的圆满大孝。佛身体没病,不仅德行全体圆满了。身体、身相,一切能力、智慧都圆满,父母真的一点都没忧虑了。

所以学习圣贤之道,学做圣人,一生向道,不断圆满自身,便是尽孝。我们一起努力。

    

【学修思考】

(1)彼此分享下从小到大,我们的父母对我们“惟其疾之忧”的故事。

(2)深度的反省下自己有没有对父母“惟其疾之忧”,接下来如何改进。

妙行2020.10.10


香港特别行政区历任行政长官是哪些人?
截止目前,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一共有5任,分别如下:1、第一任:董建华(Tung Chee-hwa),任期时间:1997年7月1日—2002年6月30日;2、第二任:董建华(Tung Chee-hwa),任期时间:2002年7月1日—2005年3月12日;3、第三任:曾荫权(Donald Tsang Yam-kuen),任期时间:2007年7月1日—...

公务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典型例题分析
推敲一:第一个数(3)乘上第二个数(7)是21,比第三个数(16)大,差值是5 推敲二:第二个数(7)乘上第三个数(16)是112,比第四个数(107)大,差值是5 推敲三:第三个数(16)乘上第四个数(107)是1712,比第五个数(?)大,差值是?分析到这里,或许规律已经出来,关键点还是差值这个部分...

历史上中国古代王朝建立和巩固政权的措施有什么
意义:加强统治,巩固王权 4、西周宗法制最大特点是:嫡长子继承制;影响:保证贵族的垄断地位,有利于统治集团内部的稳定与团结。5、西周的宗法制是与分封制互为表里的具有政治性质的制度。6、王位世袭制、宗法制和分封制一起,构成了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的主体,对中国社会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第二课...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第二次世界大战(World War II,简称二战,亦可称世界反法西斯战争)。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以纳粹德国、日本帝国、意大利王国为首的法西斯军国主义国家为轴心国一方,以三巨头美国、英国、苏联为首的反法西斯国家同盟国为另一方,进行的第二次全球规模的战争。[1]从欧洲到亚洲,从大西洋到...

读三国演义学做人做事人生智慧(第二章)6
正追赶间,赵弘、孙仲引贼众到,与儁交战。儁见弘势大,引军暂退。弘乘势复夺宛城。哎,赵弘又犯了和韩忠一样困守孤城的错误,孤城不可守,不值得守,否则很容易被敌人围困包围,陷于被动局面,时间一长就必将被迫突围,突围过程中又会中埋伏包围圈,恶性循环。孙坚年十七岁时,与父至钱塘,见海贼...

苏轼的人生经历
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却因欧阳修误认为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了避嫌,使他只得第二。 1061年(嘉祐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母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1069年(...

广西桂林恭城可以异地高考吗
可以。根据新政,6类考生在满足条件后可在桂林“异地中考”。第一类是外省户籍迁入的外来务工人员子女。这一类考生分两种情况,一是户籍没有迁入桂林的,二是户籍在中考报名截止前(即2015年5月8日)已迁入桂林的。户籍没有迁入的考生要参加“异地中考”需满足下列条件:为初中应届毕业生,有在桂林的3年...

清朝皇帝列表
2、清圣祖康熙 清圣祖爱新觉罗·玄烨(1654年5月4日—1722年12月20日),清世祖爱新觉罗·福临第三子,生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清朝第四位、清军入关后第二位皇帝,年号康熙。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1722年12月20日),康熙帝崩于北京畅春园,享年六十八岁,庙号圣祖,谥号合天弘运文武睿哲恭俭宽裕...

历史上的崔姓名人有那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志愿军铁道兵团副政治委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铁道兵副政治委员兼政治部主任、政治委员,高等军事学院速成系班主任兼政治委员,铁道兵政治委员、顾问,第二炮兵顾问。是第三届国防委员会委员,第四、五、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中国共产党第七、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代表。 1955年被授予中将...

第一次、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资料
美国于8月6日和9日对广岛、长崎投下了两颗原子弹,加速了日本侵略战争的失败。1945年9月2日,举行了日本投降书的签字仪式。第二次世界大战宣告结束。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命运产生了巨大影响,是人类历史的重大转折点。第二次世界大战是由德、日、意法西斯国家集团发动的,它们的目的,不仅在于争夺殖民地,而且...

建阳市19472692225: 论语中关于孝的句子和解释 -
钮采安得: 论语为政第二【原文】 2·5 孟懿子(1)问孝,子曰:“无违.(2)”樊迟(3)御(4),子告之曰:“孟孙(5)问孝于我, 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注释】 (1)孟懿子:鲁国的...

建阳市19472692225: 十条论语中关于孝的 -
钮采安得: 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 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

建阳市19472692225: 品读的论语8则的答案 -
钮采安得: 共十四条 为政第二 5 孟懿(yi音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 孟懿子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不...

建阳市19472692225: (论语)为政第二的内容 -
钮采安得: 论语·为政第二 内容摘要 《论语》是一部语录体散文,全书总共20篇.《论语》是孔子死后,弟子们把他平日的言行记录收集起来,整理编成的.其中有孔子的言论,也有弟子们的自相,它集中阐明了孔子“礼”和“仁”的学说,是儒家...

建阳市19472692225: 《论语.为政第二》13:先做,后说,为什么 -
钮采安得: 先行其言,而后从之 为什么要先做后说呢?首先你要先大概了解子贡这个学生,子贡这个学生是经商的口才能力在孔子弟子中排名一二名,说话很好听未必都是真实的,你和他狡辩是狡辩不过的他有的没的一起说出来有点.既然子贡问于孔子怎么样成为君子!成为君子首要条件都是先改正自身缺点,也就是孔子的因材施教.先做后说可以取信于人. 另一个方面就是孔子说你先做到君子,再说君子的事吧,这也符合

建阳市19472692225: 论语 -- 为政第二的介绍 -
钮采安得: 论语--为政第二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

建阳市19472692225: 《论语》学而篇第一和为政篇第二的重点归纳 -
钮采安得: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yùn),不亦君子乎?” (《学而》) 孔子说:"学习之后,时常地去复习,不也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却不生气,...

建阳市19472692225: 有好吃的老师先吃论语怎么说 -
钮采安得: 【原文】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2.8为政第二第八章) 【翻译】 子夏问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在父母面前,始终和颜悦色很难.有事情,年轻人去帮着做,有了酒饭,让长辈吃,难道...

建阳市19472692225: 论语:为政篇第二 意思 -
钮采安得: 《论语》一共分为二十篇,《为政篇第二》是其中的第二篇,之所以起名为“为政”,是因为第二篇第一章的开头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就是取孔子这句话的开头两个字为篇名. 就像《学而篇第一》一样,是因为第一篇的第一章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

建阳市19472692225: 论语为政第二中8个最好的句子,第三的8个句子
钮采安得: 二 1.导之以政,齐之以德,民免而无耻.导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3.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4....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