愚公移山赋原文及翻译

作者&投稿:守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愚公移山赋翻译?~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

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的精力来搬掉太行山和王屋山,修一条通向南方的大道。你们说好吗!”,大家都表示赞成。

但愚公的老伴提出了一个问题:“我们大家的力量加起来,还不能搬移一座小山,又怎能把太行、王屋两座大山搬掉呢?再说,把那些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放到哪里去呢?”,讨论下来大家认为,可以把挖出来的泥土和石块扔到东方的海边和北方最远的地方。

第二天一早,愚公带着儿孙们开始挖山。虽然一家人每天挖不了多少,但他们还是坚持挖。直到换季节的时候,才回家一次。 有个名叫智叟的老人得知这件事后,特地来劝愚公说:“你这样做太不聪明了,凭你这有限的精力,又怎能把这两座山挖平呢?”

愚公回答说:“你这个人太顽固了,简直无法开导,即使我死了,还有我的儿子在这里。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孙子又生孩子,孩子又生儿子。子子孙孙是没有穷尽的,而山却不会再增高,为什么挖不平呢?”。

当时山神见愚公他们挖山不止,便向上帝报告了这件事。上帝被愚公的精神感动,派了两个大力神下凡,把两座山背走。从此,这里不再有高山阻隔了。

止万物者艮,会万灵者人。艮为山以设险,人体道以通神。是知山之大,人之心亦大,故可以议其利害也。
昔太行耸峙,王屋作固。千岩纠纷,万仞回互。蓄冰霜而居夏凝结,联源流而飞泉积素。爰有谆谆愚叟,面兹林麓。怆彼居之湫隘,惩祁寒之惨毒。激老氏之志,且欲移山;当算亥之年,宁忧就木。乃言:日月无私照也,山则蔽之;春夏无伏阴也,山则藏之。倾阻我比屋,拥隔我通逵。我将拔本塞源,使无孑遗。得则为功之美,否则为身之耻。终当诒厥孙谋,施于翼子。
于是协室而一乃心力,荷担而三夫杰起。畚斫斯备,其功聿修。於涧於沼,爰始爰谋。一之日土垦石凿,二之日崩崖陨崿,三之日夷峰弥壑。云林摧以盖偃,火石迸而星落。尔其洞突堙塞,阴阳交错。飞禽走兽,魄褫气慑,而不复巢居穴托;王乔偓佺,低徊频蹙,而无所骖鸾驾鹤。
山神操蛇闻之,乃壮其功,深其计。将惧不已,先谒於帝。命夸娥二子,发神威,振猛厉。始将怒目决眦,终欲飙举电逝。遂乃斡砀莽,挟崔嵬。下拔乎三泉,上冲乎九垓。突兀云动,磅礴天回。遽投雍朔,而不复来。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多歧在於亡羊,齐物同於指马。我修词而忘倦,彼移山之不舍。吾亦安知夫无成与有成,谅归功於大冶。

愚公移山原文
先秦:列御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人物分析
愚公要移山,不是头脑一时发热,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首先,他移山的目的十分明确。“惩北山之塞,出入之迂也”,说明他深受交通阻塞之苦。惩,苦于。这里是意动用法。塞,闭塞,堵塞,指阻碍交通。迂,绕远、曲折。全句是说苦于北山挡道,出来进去要绕远,很不方便。这句话说的不止是愚公一人的体会,而是所有“面山而居”的人们的共同感受。因此,愚公“聚室而谋”,立即得到热烈的赞同。这是从消极方面说的。从积极方面说,对于搬掉两座山会给人们带来什么好处,愚公心中也是有数的。“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说的就是移山之利。这里的“指通”“达于”都有笔直地来往的意思,与上文“塞”“迂”相对应。可见愚公对移山的利害关系,早已考虑再三了。其次,对于山能够移走这一点,愚公也是成竹在胸的。他在批驳智叟的一段话里,就说得十分清楚。这段话是用“顶针”的修辞方法写的,一句顶着一句,层层紧扣,充分说明子子孙孙绵延不绝的道理。最后用“无穷匮也”做结束,肯定了人力的无穷无尽,很有说服力。接着用“而”字一转,又指出山只能是越挖越少,不会“更加增”。这样得出“何苦而不平”的结论就十分自然,令人信服。这说明愚公移山的信心是在对人力和自然的发展变化关系的深刻认识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由此可见,愚公在移山的整个过程中站得高、看得远,考虑问题十分周密,驳斥智叟有理有据。像这样可敬的老人,谁还能相信他是“笨老头”呢?

智叟
  智叟是一个自作聪明的老人。他轻视愚公,反对移山。文中写智叟的文字不多,却把这个自以为是的老头刻画得淋漓尽致。他对愚公移山“笑而止之”。这种笑是嘲笑,是轻蔑,显得既傲慢又武断。“甚矣,汝之不惠”,用倒装句强调愚公不聪明,充分反映出智叟对愚公的轻视。“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意思说“凭你这一大把年纪和剩下的一点力气,还不能毁掉山上的一棵小草,又能把土块石头怎么样呢?”这话说得尖刻、夸张,带有明显的嘲讽口吻。用“其”加强反问语气。这些都表明了智叟反对移山的顽固态度。但最后他反被愚公驳斥得“亡以应”。智叟从开始时的振振有词,教训别人,到被驳得哑口无言,一副窘态,这正是自作聪明的人应得的下场。智叟目光短浅,知难而退,无所作为又信口开河、好为人师,这种人自以为是,其实不过是卖弄小聪明罢了。

希望能帮到你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

  北山下面有个名叫愚公的人,年龄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区北部的阻塞,出入都要曲折绕远,于是集合全家人商量说:“我跟你们尽全力铲除险峻的大山,使道路一直通向豫州南部,到达汉水南岸,好吗?”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他的妻子提出疑问说:“凭你的力气,连魁父这座小山也不能削平,能把太行、王屋怎么样呢?再说,挖下来的土和石头又安放在哪里?”众人说:“把它扔到渤海的边上,隐土的北边。”于是愚公率领儿孙中能挑担子的三个人上了山,凿石头,挖土,用箕畚运到渤海边上。邻居京城氏的孀妻有个遗腹子,刚刚换牙的年纪,蹦蹦跳跳地去帮助他。冬夏换季,才能往返一次。

  河湾上聪明的老头讥笑愚公,阻止他干这件事,说:“你真的太愚蠢了!就凭你残余的岁月、剩下的力气连山上的一棵草都动不了,又能把泥土石头怎么样呢?”北山愚公长叹一声说:“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连孤儿寡妇都比不上。即使我死了,还有儿子在呀;儿子又生孙子,孙子又生儿子;儿子又有儿子,儿子又有孙子;子子孙孙无穷无尽,可是山却不会增高加大,还怕挖不平吗?”河曲智叟无话可答。

  手中拿着蛇的山神听说了这件事,怕他不停地干下去,于是向天帝报告了。天帝被愚公的诚心感动,命令大力神夸娥氏的两个儿子背走了那两座山,一座放在朔方的东边,一座放在雍州的南边。从这以后,冀州的南部直到汉水南岸,再也没有高山阻隔了。

愚公移山中最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就是子子孙孙无穷尽也意思就是儿子孙子可以一直在一这座大山,永远没有休止

其实你这个,完全可以用,百度,好好翻译,才可


谁给我初中文言文《愚公移山》的翻译!! 谢谢!
2014-02-25 初中文言文《愚公移山》的翻译 17 2011-12-08 文言文《愚公移山》的课文和翻译 44 2010-05-13 愚公移山文言文翻译 615 2006-02-02 古文《愚公移山》的翻译 245 2010-04-02 愚公移山原文及翻译《愚公移山》原文 1870 2020-10-15 愚公移山的文言文翻译 1 2014-09-08 愚公移山文言文,...

愚公移山传说的原文及翻译原文
选自《列子·汤问》(1)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2)九十,面山而居(3)。惩(4)山北之塞(5),出入之迂(6)也,聚室而谋(7)曰:“吾与汝毕力平险(8),指通豫南(9),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10)。其妻献疑...

九下《愚公移山》课文翻译。
愚公移山 《列子》【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

九年级文言文愚公移山译文
(龚自珍)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六单元 21、陈涉世家(司马迁) 22、唐雎不辱使命(刘向) 23、隆中对(陈寿) 24、出师表(诸葛亮) 25、词五首 望江南(温庭筠) 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渔家傲(范仲淹)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 武陵春(李清照) 人教版九年级下册文言文翻译全集第五单元 17...

《愚公移山》中所有“之”字的意思以及代指的是前文的什么
甚矣,汝之不惠!汝心之固,固不可彻用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翻译 告之于帝代词,指愚公挖山这件事 基本字义:1、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心。2、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计。不速~客。莫逆~交。3、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行也,天下为公”。4...

文言翻译: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
原文:即如佗言,立吐蛇一枚,悬车边,欲造佗。译文:按照华佗说的去做,当即就吐出一条蛇来,悬挂在车边,想去拜访华佗。出自《三国志·方技传》云:“佗行道,见一人病咽塞,嗜食而不得下,家人车载欲往就医。佗闻其呻吟,驻车往视,语之曰:‘向来道边有卖饼蒜齑大酢,从取三升饮之,...

谁有桃花源记,愚公移山,
《愚公移山》翻译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大山,一直通到豫州的南部,到达汉水的南岸,可以吗?”(...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如下:原文。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

文言文启蒙读本22.23原文及翻译
世传公冶长能解百禽语云。盖当日有一鸱来报长曰:"冶长、冶长,南有死獐,子食其肉,我食其肠。"长往,果得獐,乃无意饲鸱肠也。鸱怨之。居无何,鸱又来报如前,长复往望,见数人围一物而哗。长以为死獐,恐人夺之也。遥呼曰:“我击死者。”至,乃一死人,非獐也。众遂逮长见邑...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
北山移文原文及翻译如下: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夫以耿介拔俗之标,萧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眄,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岂期终始参差,苍黄翻覆,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

阳东县13126361330: 愚公移山赋翻译? -
字寇小儿: 传说古时候有两座大山,一座叫太行山,一座叫王屋山.那里的北山住着一位老人名叫愚公,快90岁了.他每次出门,都因被这两座大山阻隔,要绕很大的圈子,才能到南方去.一天,他把全家人召集起来,说:“我准备与你们一起,用毕生...

阳东县13126361330: 愚公移山逐字逐句翻译 -
字寇小儿: 先是原文,再到翻译,懂点翻译的应该都能看明白 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翻译:太行、王屋两座山,纵横七百里,高七八千丈,本来在冀州南边,黄河北岸的北边.原文:北山愚公者,年且...

阳东县13126361330: 愚公移山 翻译 -
字寇小儿: 《愚公移山》原文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阳东县13126361330: 《愚公移山赋》从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的翻译,不胜感激 -
字寇小儿: 世人始知愚公之远大,未可测已;夸娥之神力,何其壮哉.傥若不收遗男之助,荷从智叟之辨,则居当困蒙,往必遇蹇,终为丈夫之浅.今者移山之功既已成,河冀之地又以平,则愚公之道行. 客有感而叹曰:事虽殊致,理或相假. 译文:世上的人这才知道愚公的目光之远大,不是可以预测的.夸娥氏(我国神话传说中的大力神)有神力,是多么的了不起!要是没有遗男的相助,只听从了智叟的说法,就会困于蒙昧,长此以往遇到艰难,就会变成目光短浅之人.现在移山的事情既然已经成功,河冀之地也已经平了,这都是愚公的本事.客人有感而叹,说:事情虽然不一样,道理却是有相通,可以互相借用的地方.

阳东县13126361330: 《愚公移山》的解释,译文 -
字寇小儿:[答案] 晋张湛对《愚公移山》一节的几条注释 (1)“北山愚公者”——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 (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 (3)“河曲智叟亡以应”——屈其理而服其志也. (4)“惧其不已也”——必其不已,则山会平...

阳东县13126361330: 《愚公移山》的解释,译文 -
字寇小儿: 晋张湛对《愚公移山》一节的几条注释(1)“北山愚公者”——俗谓之愚者,未必非智也.(2)“河曲智叟笑而止之”——俗谓之智者,未必非愚也.(3)“河曲智叟亡以应”——屈其理而服其志也.(4)“惧其不已也”——必其不已,则山会...

阳东县13126361330: 求愚公移山原文加翻译 -
字寇小儿: 『愚公移山』原文: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

阳东县13126361330: 《愚公移山》古文翻译 -
字寇小儿: 1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2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和你们竭尽全力铲平...

阳东县13126361330: 愚公移山 翻译 语文课本上. -
字寇小儿: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七百里,高七八千丈.(这两座山)本来在冀州的南面,黄河的北面.北山愚公,年纪将近九十岁了,面对着山居住.(他)苦于山北交通阻塞,进出要绕远道,就召集全家来商量说:“我要和你们尽全力挖平险峻的...

阳东县13126361330: 初三文言文愚公移山翻译 -
字寇小儿: 愚公移山-译文 太行、王屋两座山,方圆达七百里,高达七八千丈.它们原来位于冀州的南部、黄河北岸. 山北面有一位叫愚公的老人,年近九十岁了,向着大山居住.苦于大山的阻塞,出入要绕远路,于是他召集全家人商量说:"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