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历史上,郑和是真实存在的吗?

作者&投稿:圭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清末状元袁嘉谷听说光绪年间在昆阳州(现晋宁县)和代村发现了一块与郑和有关的墓碑,遂于1912年亲往踏勘查访。在昆阳月山西坡,果然见到这块题额为《故马公墓志铭》的石碑。碑文为明永乐三年(1405年)礼部尚书兼左春坊大学士李至刚所撰,内容是为墓主马哈只写的墓志铭。除了记叙墓主的生平德行外,碑文中明确写到马哈只有两个儿子,长子叫马文铭,次子就是郑和,“和自幼有材志,事今天子,赐姓郑,为内官监太监”。石碑背面还刻有郑和回乡祭祖扫墓的记载:“马氏第二子太监郑和,奉命于永乐九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到于祖冢坟茔祭扫追荐”。袁嘉谷经过研究考证,1913年撰写了《昆阳马哈只碑跋》,确定昆阳和代村就是郑和的出生地。



从这块石碑可看出,郑和少小离家,一直怀念着故乡。永乐三年第一次下西洋之前,特请礼部尚书、大学士李至刚为已故的父亲写了墓志铭,托人带回家乡刻立。他本人却因一再奉命出使,无暇回乡扫墓祭祖。直到第三次下西洋回国后,郑和才于永乐九年十一月回到魂牵梦绕的故乡,到“祖冢坟茔祭扫追荐”。



这块“马哈只碑”除了证明郑和的籍贯外,还为后人提供了一些重要信息:一是郑和原名马和,出身于一个穆斯林家庭,因碑文称郑和的父亲和祖父为“哈只”,只有到过伊斯兰教圣地麦加朝觐的穆斯林才拥有“哈只”的称号;二是郑和的家庭非富即贵,不是一般的普通人家,因为云南与麦加相距遥远,千山万水阻隔,往返约需一年时间,一般平民百姓是不大可能前往的;三是郑和父亲在洪武十五年39岁壮年时即去世,而这一年正是明军平定云南,消灭元朝残余势力的年份,两者之间肯定有密切关系。



袁嘉谷在昆阳查访马哈只碑时,还听说郑和后人家中有其他资料。果然,在离昆阳不远的云南玉溪县,辛亥革命元老李鸿祥将军1936年在主持编修县志时意外发现了郑和家谱——《郑氏世系家谱》,让人将家谱抄本送给当时在云南大学任教授的袁嘉谷。袁嘉谷将抄本交给他的学生李士厚考证研究。李鸿祥和李士厚还到玉溪东营访问了郑和后裔郑绍明、郑绍文兄弟,借到了家谱原件。

据家谱记载,郑和是太监,自己没有子女,过继了兄长马文铭的一个儿子,取名郑赐。郑赐的后代有两支,一支在江苏南京,一支在云南玉溪。这部家谱除了记载郑和家世和后裔情况外,还记载了郑和出使时的船只、人数、所到国家以及永乐、宣德两位皇帝给郑和的敕书等。

1926年秋,中外交通史学家、厦门大学教授张星烺到福建泉州考察,在东郊灵山伊斯兰圣墓发现了一块石碑,上书“钦差总兵太监郑和前往西洋忽鲁谟厮等国公干永乐十五年五月十六日于此行香望灵圣庇佑镇抚蒲和日记立”46字。这块“郑和行香碑”表明:①郑和第五次下西洋前,曾来泉州拜谒灵山圣墓;②郑和出身穆斯林家庭,第五次出洋的主要目的地是伊斯兰国家,因此前来伊斯兰圣墓行香,以乞求灵圣护佑;③立碑者蒲和日是宋代泉州阿拉伯裔商人蒲寿庚后代,时为泉州镇抚,陪同郑和行香后刻此碑纪念。



江苏太仓刘家港是郑和船队的大本营,郑和多次到当地的天妃宫(即妈祖庙)祭祀祈福,修葺祠庙。宣德六年,郑和等人在第七次出洋前夕,在天妃宫大殿墙壁上镌嵌了一块《通番事迹记碑》。但随着时间流逝,这块石碑后来不见了踪迹,也无人知道碑文内容是什么。1935年夏,在国立编译馆工作的郑鹤声查阅四库全书时,发现明代钱谷编著的《吴都文粹续集》中载有《通番事迹记碑》碑文,遂将其公之于世。碑文共826字,记述了七下西洋的情况,各次往返的年代,所至各地的名称,以及前六次下西洋中的重大事件。郑鹤声在对《通番事迹记碑》考订时,发现除了第一、第七次下西洋时间外,其余各次均与《明史》记载不同。由于此碑为郑和亲自刊记,可信度更高,从而纠正了《明史》等文献记载的混乱之处。但遗憾的是,这块很有价值的《通番事迹记碑》只有碑文,未见真碑。

位于闽江口的福建长乐太平港,是郑和船队每次出洋前驻泊候风之地,这里也有一个天妃宫。1930年,一位农民在长乐南山天妃宫遗址挖土时发现了一块郑和等人立的《天妃灵应之记碑》石碑,县长吴鼎芬将其运回县署保存。但吴鼎芬离任后,此碑又被乱草掩盖。1936年春,新任县长王伯秋在县署档案中看到记载,派人到处寻找,在荒草丛中找到该碑。王伯秋是文化人,知道该碑的史料价值,对碑文进行摹拓后,分寄给相关学者鉴定研究。后福建省立图书馆馆长萨士武就此碑撰写了考证文章,发表在《大公报·史地周刊》,很快引起了海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天妃灵应之记碑》碑文共1177字,是目前国内仅存的记述郑和下西洋的碑刻,现存于福建长乐郑和公园郑和史迹陈列馆。

《通番事迹记碑》和《天妃灵应之记碑》两碑都为郑和亲自撰刊,时间都是在第七次出洋前的宣德六年(1431年),内容、语气也基本相同,堪称“姊妹双碑”。只不过《通番事迹记碑》仅存于文献,实物已不存,而《天妃灵应之记碑》虽未载于文献,却找到了实物。这两块碑名义上是感恩天妃护佑,实际上是记录七下西洋史实。



当然。郑和下西洋在历史上是真实存在的。就发生永乐大帝朱棣在位期间。

郑和确实是真实存在过的,他是明成祖朱棣时候的人。

是真实存在的。是朱棣派出去,去寻找建文帝的。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那时的皇帝叫什么
郑和是中国明朝的航海家、外交家。1405到1433年,郑和七下西洋,完成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壮举,在第七次下西洋期间去世,时间约在1433年,当时的皇帝是明成祖朱棣(1360年5月2日-1424年8月12日),明太祖第四子,明朝第三位皇帝,年号永乐。

郑和是谁?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公元1405年,明朝的统治者为了稳固边防和开展海上贸易,派郑和下西洋。在此后的28年里,郑和带领船队七下西洋,前后出海的人员有10多万人,访问了30多个国家和地区。船队纵横南亚、西亚,一直到非洲大陆。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它展现了郑和卓越的航海和组织...

郑成功和郑和是一个人吗?
郑成功和郑和不是一个人。但他们都是中国的历史伟人,郑成功是明末清初福建人,民族英雄,主要功绩是从荷兰殖民者手中收复台湾。郑和是明朝初年云南人,明成祖朱棣的司礼太监,是中国最著名的航海家,曾七下西洋,威名远播世界。

流年与我国历史上哪位航海家有关
郑和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航海家,他的航海活动与流年有关联。流年是一个词指代时间的流逝和转移。在中国古代,人们常常使用"流年"这个词来表达时间的流逝和岁月的更迭。郑和的航海活动发生在明代宣德年间,距今已经几个世纪了。他是明朝第三位皇帝永乐皇帝的亲信将领和导航专家。郑和领导了七次西洋航海,带领...

-我们和地球猜一猜:"水果之王"榴莲与我国历史上的哪位航海家有关徐福...
“水果之王”榴莲与我国历史上的航海家郑和有关。

榴莲与我国历史上航海家有关
榴莲与我国历史上航海家郑和有关。1、榴莲与中国的历史航海家郑和有关系。郑和(1371年-1433年)是明朝时期的一位中国航海家和探险家,也是中国历史上最著名的航海家之一。2、他率领船队七次下西洋,曾经到过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并与当地人进行贸易和外交往来。3、有一个传说与榴莲...

郑和下西洋是什么时候的事?为什么说它是世界史上的航海奇迹?
从1405年至1433年,共计七次郑和的这次航行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开创了西太平洋与印度洋之间的亚非海上交通线。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最后一次盛名世界的壮举和奇迹。1、郑和船队的规模在当时举世无双,每次出海都是船队二百多艘海船,大号宝船长152米,宽61.6米船数多,人数多每次航行两三万人的船队。

猜一猜:“水果之王”榴莲与我国历史上的哪位航海家有关?
有人问郑和,这种果子叫什么名字。他随口答道:流连。榴莲与流连同音,后来人们就将它称为“榴莲”。民国初年,榴莲最早成规模来到我国,下南洋的华商带回榴莲树苗,在海南和云南部分地区尝试种植。此后的日子里,随着远洋贸易的兴起和冷链运输技术的发展,大批的榴莲漂洋过海来到了中国,并且一步步走入...

榴莲与我国历史上哪位人物有关
榴莲与中国的历史航海家郑和有关系。一、历史记录 郑和船队第一次看见榴莲的场景:有一等臭果番名“赌尔焉,如中国水鸡头样,长八九寸皮生尖刺,熟则五六瓣裂开,若臭牛肉之臭,内有粟子大酥白肉十四五块,甚甜美好吃,中有子可炒吃,其味如栗。”“赌尔焉”正是榴莲。二、人物介绍 郑和,原本姓...

郑和下夕阳中外关系史中哪一重大历史事件
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众说纷纭,一说宣扬大明威德,《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朱允炆,《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一说发展贸易缓解财政,有未被抹杀干净的史料称郑和下西洋使“贫民致富”、“国用充足” ;另有包抄帖木儿...

耀州区19355505380: 历史名人郑和的资料 -
善依茵栀: 郑和(1371-1433),原名马三保.明朝伟大的航海家.洪武十三年1381年冬,明军进攻云南.马三保10岁,被掳入明营,被阉割成太监,后进入朱棣的燕王府.在靖难之变中,马三保在河北郑州(在今河北任丘北,非河南郑州)为燕王朱棣立...

耀州区19355505380: 明朝郑和下西洋仅有中国历史记载吗 -
善依茵栀: 有一本英国民科的脑洞书《1421中国发现世界》 用大量详实的证据,和脑洞考证方式“证明”了郑和船队发现澳大利亚、新西兰、南北美洲. 这本民科书很有趣,虽然论证方式和论证结果太过牵强,不过搜集的证据,尤其是古代欧洲航海家的...

耀州区19355505380: 郑和下西洋的真正原因? -
善依茵栀: 郑和下西洋发生在600年前,规模巨大,为什么去?有很多说法,第一个说法,我们先看看《明史·郑和传》上是怎么说的?《郑和传》上有这么几句话,它说:“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踪迹之”,什么意思呢?就是明成祖怀疑建文帝跑到海外...

耀州区19355505380: 郑和是哪个朝代的人?
善依茵栀: 郑和是明朝时期人物.郑和, 回族,本姓马,世称“三保太监”(又作“三宝太监”),云南昆阳州(今晋宁昆阳街道)人.中国明朝太监,航海家、外交家.郑和早年经历不详,据推测于明平云南之战中为明军所掳,1385年随傅友德等前往...

耀州区19355505380: 郑和是我国明朝人,被称为?
善依茵栀: 国姓爷,因为朱元璋给他赐姓郑,在当时皇帝赐姓是非常大的荣耀,所以时人尊称国姓爷.

耀州区19355505380: 郑和宝船是否存在呢?
善依茵栀: 据史料记载,在郑和下西洋的船队中,最大的宝船长44丈4 尺,宽18丈,载重量800吨.它的铁舵,需要二三百人才能举动.按照今天的测量方法来看,这艘宝船长将近138米,宽56米.一些学者认为如此巨型的木帆船在中国明代不可能出现....

耀州区19355505380: 郑和是我国古代丝绸之路的著名使者,这么说对吗
善依茵栀: 不完全正确,丝绸之路,一般指的是陆上的,如果没有特指的话;丝绸之路是起始于古代中国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古都长安(今天的西安)连接亚洲、非洲和欧洲的古代路上商业贸易路线.郑和是明朝永乐皇帝,命令郑和带着一支舰队南下...

耀州区19355505380: 郑和是不是中国历史上最早的航海家?
善依茵栀: 郑和出生于明洪武四年(1371),原名马三宝.永乐二年(1404),明成祖朱棣御书 “郑”字赐马三保郑姓,改名为和,任为内官 监太监,官至四品,地位仅次于司礼监...

耀州区19355505380: 中国古代航海家郑和曾几下西洋? -
善依茵栀: 七下西洋郑和七下西洋 郑和七下西洋(组图) 1433(明宣宗宣德八年七月癸丑)7月18日,郑和第七次下西洋,回到北京.七次出使西洋,前后共28年,经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非洲...

耀州区19355505380: 巜郑和远航出自史记吗 -
善依茵栀: 《郑和远航》不是出自史记. 《郑和远航》重点介绍了郑和第一次下西洋的情况,并点明郑和七次远航的重大意义,表现了我国古代人民顽强的探索精神和出色的航海技术.据《明史·郑和传》中记载:“且欲耀兵异域,示中国富强”;一说寻找建文帝,《明史·郑和传》中记载:“成祖疑惠帝亡海外,欲觅踪迹”. 而《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至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太初四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太初元年(前104年),司马迁开始了《太史公书》即后来被称为《史记》的史书创作.前后经历了14年,才得以完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