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僧写下了哪四句诗,虽无生僻字,有一句却至今无人懂?

作者&投稿:盛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四川高僧写下一首诗,短短4句无一生僻字,为何最后一句却无人能参透?~

偈子,又名偈颂,或者偈诗。历代高僧通常会将自己所悟传示后人,这些充满了智慧的偈诗便也成为了传统文化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四川眉山曾经出过一位高僧,他将自己所悟到的内容写成一首名诗,最后一句却让世人难以参透,不知你能否读懂呢?
释法泰,俗姓吕,生活于隋唐时期。释法泰原本入了道家,10多年后,因为机缘巧合,他对佛门智慧产生向往,又成为了一名僧侣。据唐代的《续高僧传》等资料,释法泰在象耳寺剃发出家,每天都勤习功课诵经,诵经时经常出现异香绕身的情况。
法泰大师享80岁高寿后圆寂,他也留下了偈诗,我们今天分享的便是《偈七首·其一》: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这首偈诗只有短短4句20个字,内容看似通俗易懂,无一生僻字,实际却不是那么容易参透的。开篇说“空手把锄头”,既然是空手,又怎么会拿着锄头?又说人在步行,又说人骑着水牛,似乎非常矛盾。
其实,如果按现实逻辑思维去理解,法泰大师的这首偈诗的确难读懂。如果从禅意出发,那么人人都能有所悟,只看你悟到了几分。佛家有“缘起性空”之说,分离聚合皆是缘,因缘和合生起假有,因缘散失,事物便也归为乌有。

你手中空空时,是否也惦记过去拿一把锄头或者说要急着去做什么事,放不下呢?心里被无尽的烦恼思虑填充,自然就轻松不起来,就像一个人被绳索束缚在原地,动弹不得,怎么也摆脱不了那种无力感。
也有另一层意思:手空了,你才能无限接纳。在这首诗里,“空手”与“把锄头”,就跟“步行”与“骑水牛”以及“桥流”与“水不流”一样是矛盾的、相对的,虚妄和真实掺杂在一起,需要你去细细分辨出来。
如果从现实和辩证的角度去讲,“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这一句还体现了相对静止,当你觉得是水在流动,桥自然就固定不动了;然而,当你觉得动的是桥,水就会成了静止的一方,明明是同样的状况,人却会有不同的感受。

《坛经》中说“不是风动,不是幡动,仁者心动”,这里的心便是指本性。其实认真探究起来,法泰大师这首偈诗体现的道理有很多方面,高僧看待问题的角度和普通人可能有一些不同,思考万事万物之间的联系,也是一种非常有趣的体验。

法泰大师还写过“和合离散,随处发现;满月弯弓,双雕一箭”这样的句子,细读起来也觉得妙不可言,事物的发展变化与永远不会停止,和合离散时刻都在发生。不知你从“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一句中读到了什么呢?是否会因为这句话有所悟?

是宋代文学家苏轼的诗作《於潜僧绿筠轩》,全诗原文如下:
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
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
若对此君仍大嚼,世间那有扬州鹤?
白话文释义:宁可没有肉吃,也不能让居处没有竹子。没有肉吃不过人会瘦掉,但没有竹子就会让人变庸俗。原因是人瘦还可变肥,人俗就难以医治了。
旁人若果对此不解,笑问此言:“似高还似痴?”那么请问,如果面对此君(竹),仍然大嚼,既要想得清高之名,又要想获甘味之乐,世上又哪来“扬州鹤”这等鱼和熊掌兼得的美事呢?
注释:於潜是旧县名,在今浙江省临安市境内,县南有寂照寺,寺内有绿筠轩,以竹点缀环境,十分幽雅这首诗是借题“于潜僧绿筠轩”歌颂风雅高节,批判物欲俗骨。僧:名孜,字惠觉,出家于於潜县的丰国乡寂照寺。
此君是用晋王徽之典故。王徽之酷爱竹子,有一次借住在朋友家,立即命人来种竹,人问其故,徽之说:“何可一日无此君。”此君即是竹子。
扬州鹤语出《殷芸小说》,故事的大意是,有客相从,各言所志,有的是想当扬州刺史,有的是愿多置钱财,有的是想骑鹤上天,成为神仙。其中一人说:他想“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兼得升官、发财、成仙之利。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1073年(北宋熙宁六年)春,苏东坡出任杭州通判时,从富阳、新登,取道浮云岭,进入於潜县境“视政”,当时於潜县令刁铸,与苏东坡是同榜进士,交情甚笃。刁铸热情接待了这位上司,并下塌在镇东南的金鹅山巅“绿筠轩”中。
在寂照寺出家的於潜僧慧觉禅师拜见苏东坡,与他一起谈佛论经。苏东坡博学多才,又自称佛门居士,谙熟佛学,使慧觉十分钦佩。两人在“绿筠轩”临窗远眺,只见满目皆是茂林修竹,苍翠欲滴,景色宜人。于是写下了这首《於潜僧绿筠轩》。
诗的开篇首句化用典故,借此典而颂于潜僧。“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因为典故中有着那样一位风采卓异的形象,诗入又用了“可”、“不可”这样的选择而肯定的语气,一位超然不俗的高僧形象便立刻跃然纸上。
后一句是对“不可使居无竹”的进一步发挥。它富哲理,有情韵,写出了物质与精神、美德与美食在比较中的价值;食无甘味,充其量不过是“令人瘦”而已;人无松竹之节,无雅尚之好,那就会“令人俗”。这既是对于潜僧风节的赞颂之语,也是对缺乏风节之辈的示警。
接着用“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申足此意,就更鞭辟入里。一个人,最重要的是思想品格和精神境界。只要有了高尚的情操,就会有松柏的孤直,直道而行,卓然为人;反之,就会汲汲于名利,计较于得失,随权势而俯仰,俗态媚骨。这种人,往往自视高明,听不进奉劝,改不了秉性,所以诗人说这种“俗士不可医”——医之无效。
前文皆为议论,下段重开波澜,另转新意。由那种“不可医”的“俗士”站出来作自我表演,这就是修辞学中的“示现”:“旁人笑此言:‘似高还似痴’”这个“旁人”,就是前面提到的那种“俗士”。
他听了诗人的议论,大不以为然;他虽然认为“不可使居无竹”是十足的迂阔之论,腐儒之见,但在口头上却将此论说成“似高、似痴”,从这模棱两可的语气里,显示了这种人世故、圆滑的特点;他绝不肯在论辩中作决绝之语而树敌。
最后两句则是诗人对俗士的调侃和反诘,又想种竹而得清高之名,又要面竹而大嚼甘味,人间何处有“腰缠十万贯,骑鹤上扬州”这等美事。名节高的人难得厚富,厚富的人难得名高;做官的人无暇学仙,得道的人无暇做官;食肉的人无高节,高节的人不食肉;两种好处都不能兼得,多种好处就更不能兼得了。
这首诗以五言为主,以议论为主。但由于适当采用了散文化的句式(如“不可使居无竹”、“若对此君仍大嚼”等)以及赋的某些表现手法(如以对白方式发议论等),因而能于议论中见风采,议论中有波澜,议论中寓形象。苏轼极善于借题发挥,有丰富的联想力,能于平凡的题目中别出新意,吐语不凡,此诗即是一例。

在中国古代,很多高僧会留下千古流传的诗句。一般说来,高僧的作品都是经过反复推敲,而且创作者都是看破红尘的高僧,诗中的意境自然也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了,看起来总是那么的深不可测

隋朝有一位诗人,名字叫做释法泰。他的一生只留下了这么一首诗。但仅仅是这一首诗足以成为绝唱,令人久久回味,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首诗吧。



偈七首其一

隋.释法泰

空手把锄头,步行骑水牛。

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

对于这首诗,我们可以这样理解:

手里面明明空空如也,但却好像握着一把锄头,有时候人在步行,有时候人又像是在骑着水牛。当人从桥上经过,看着水流,似乎是桥在流动,而不是水在流动。

诗中的第一句话“空手把锄头”,诗人一边是说空着手,另一边却说,手里拿着锄头,这似乎看起来是不可能的事情。但仔细一想,才能体会其中深意,只有当手里没有东西之后,才会有足够的空间去握住锄头。



人生何尝不是如此呢,只有心灵空了才能去接纳世间的万物,所以人要懂得放空,去学习自己真正需要的东西。

第二句诗“步行骑水牛”,这是最令人难以理解的诗句,因为诗人一边步行一边又骑着水牛,那么又是如何同时做到这两件事情的呢?大部分人都觉得诗人其实是为了表达这样的思想:人要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最后才能获得成功。尤其是从高僧口中说出来,所以就显得更加的深不可测,难以理解。



最后的两句诗:“人从桥上过,桥流水不流”,其实就是以现在的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这是一种相对静止,当你以为水是静止的时候,自然就以为是桥在流动了。最重要的是,一个人是如何看待这个问题的,无论是认为水在流动还是桥在流动,都应该把水和桥,看作是两种平等的物体,这才能达到一种“物我统一”的境界。

也有的人认为,这首诗反应了现象与本质之间的关系。从现象上来看,人是在桥上走的,只有水在流动、而桥是静止的,但是人却对这种现象做出了否定,透过现象去看本质,认为是桥在流动,而非水在流动



同时,我们只看到了人的手里是空空如也的,但诗人却认为人的手里抓住了锄头,我们可能看到的这种现象只是一种假象,而诗人通过这种现象看到了后面的本质。

这首诗的语言非常简明,读起来通俗易懂,而且没有一个生僻字,但其中蕴含的深意却让人百思不得其解。




僧志南绝句意思
全诗意思: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出处:《绝句》是南宋僧人志南(法号)创作的诗词。这首诗记述了...

有哪些文学题目?
15、武松在血油鸳鸯楼,杀死西门庆等人后,在墙上写下了哪八个字___。 (杀人者,打虎武松也。)16、宋江在浔阳楼上倚阑畅饮,潸然泪下,临风触目,感恨伤怀,作了《西江月》,又写了四句诗,其中的后两句是“他时若遂凌云志,___!” (敢笑黄巢不丈夫)17、《水浒传》中发生在黄泥冈的重大事件是 ___。 (智取...

《僧伽吒经》:读诵四句偈,得此最胜福,如八十四恒,诸佛所说法,读诵此...
回师在《僧伽吒经》讲解中第五讲1小时12分45秒讲到“四句偈”,哪四句偈呢:远离于解脱 不识解脱故 恶业所流转 心有烦恼故 佛陀在讲经中说到闻此四句偈,功德如下:闻四句偈所有功德我今说之。善男子。譬如十三恒河沙诸佛如来所有福德。闻此法门福德胜彼。若有供养十三恒河沙诸佛如来。若有于此...

“偷得浮生半日闲”全诗是什么意思?
浮生半日闲,是因为过竹院逢僧话。此句深深禅意,揭示了无趣盲目的人生,半日闲最难得。 作者已经对人生有所觉悟,并找出自己的答案。这首诗就是他心境的写照,有人以为是“偷得浮生半日闲”,并对之解释,其实“偷得”也好,“又得”也好,并非对人生的消极应对,而是一种自然之道。 【作者简介】 李涉(约806年前后...

猜一猜 请问秀才和姑娘的诗前四句分别是怎样说的?
有土念个增,没土还念曾,去掉增边土,立人念个僧。僧前一本经,每天苦修行,有朝功德满,成佛做花心。有口念个和,没口还念禾,去掉和边口,添斗念个科。科考一才郎,用功在书房,进京去赴试,中得状元郎。有木念个桥,没木还念桥,去掉桥边木,加女念个娇。娇女避雨来,见俩狗屎台;一...

远看山有色,近听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这首诗写了几种景物
这首诗写了山、水、花、鸟这几种景物。前两句写其山色分明,流水无声;后两句描述其花开四季,鸟不怕人。四句诗构成了一幅完整的山水花鸟图。全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平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全诗读起来似乎行行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写出...

画说东坡
一日,苏东坡在嘉州三江上泛舟,行至大佛下诗兴大发,提笔写下:“出手天外天,佛光照大千。八风吹不动,端坐紫云莲。”惊动大佛,其化身一疯僧在苏轼写下的诗句后添加“放屁”两字,悠然远去。苏轼愤然前来质问,大佛寺前与一和尚对话后方知自己口出狂言,得罪有识之士。急忙躬身三拜。从此苏轼谦虚谨慎,严谨治学,终成...

各种诗句,急需!!!
本诗抒写她失宠的幽怨,在客观上谴责了帝王用情不专,造成宫妃们极大的痛苦。沈德潜说三四句写“寒鸦带东方日影而来,见己之不如鸦也。优柔婉丽,含蕴无穷,使人一唱而三叹。”叶燮《原诗》说这两句是绝不能有其事的情至之语,奇而入理。 从军行 大漠风尘日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生擒吐谷浑...

和贾岛的僧敲月下门还是僧推月下门相似的经过诗人推敲决定一个字起...
任翻(人名)题台州寺壁诗曰:“前峰月照一江水,僧在翠微开竹房。”既去,有观者,取笔改“一”为“半”字。翻(任翻)行数十里,乃得“半”字,亟欲回易之,则见所改字,因叹曰:“台州有人。”——(李东阳《麓堂诗话》)写的是唐代诗人任翻为改一个字,跑了数十里的故事,也很动人...

我国诗词当中不乏打油诗,你最喜欢的打油诗是哪首?
这首诗传为张打油所作,也是打油诗的起源。通篇写雪,但不见一个“雪”字,然而雪的形神跃然,尤其是最后一个"肿"字非常传神。《题黄鹤楼》某僧 一拳捶碎黄鹤楼,一脚踢翻鹦鹉洲。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颢题诗在上头。唐人崔颢登上黄鹤楼赏景写下了一首名作《黄鹤楼》,后来李白也登上黄鹤楼,游目...

镇江市19631666815: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的意思是? -
丛元鱼金: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意思是:要经常擦拭它,不要让它沾上尘埃. “时时勤拂拭,勿使染尘埃”出自唐代高僧神秀所作的诗偈《无相偈》.原文: 《无相偈》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 释义: 弟子就如同...

镇江市19631666815: 《夜宿山寺》表达了李白的什么感情? -
丛元鱼金: 《夜宿山寺》表达了诗人对古代庙宇工程艺术的惊叹以及对神仙般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之情.全诗语言朴素自然,想象瑰丽,夸张巧妙,活灵活现,给人以丰富的联想和身临其境之感. 原文: 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镇江市19631666815: 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作者是谁 -
丛元鱼金: 1、“月落鸟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出自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这两句诗的意思是——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2、附...

镇江市19631666815: 求这两句诗的全诗.请爱好文学的朋友赐教.一:虽无密室高僧引,出墙红杏总相知.二:爱能起岁月,不随红颜老 -
丛元鱼金: 第二首 岁月如镰刀,刈尽红颜草,爱能超岁月,不随红颜老第一首 满院青草向天齐,熟透梅子未逢时.虽无密室高僧引,出墙红杏总相知 青苔满地无踏迹,一株熟梅正逢时.虽无密室高僧引,出墙红杏总相知.

镇江市19631666815: 梧桐树的资料 -
丛元鱼金:梧桐是梧桐科的落叶乔木,它和同名为“桐”的油桐(大戟科)、玄参科的泡桐、法国梧桐(悬铃木科)没有亲缘关系. 梧桐树高大魁梧,树干无节,向上直升,高擎着翡翠般的碧绿巨伞,气势昂扬.树皮平滑...

镇江市19631666815: 古诗<晚泊洵阳望香炉峰>的赏析???!! -
丛元鱼金: 晚泊浔阳望庐山孟浩然挂席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东林精舍近,日暮空闻钟.这首诗色彩淡素,浑成无迹,后人叹为“天籁”之作.上来四句,颇有气势,尺幅千里,一气直下...

镇江市19631666815: 关于峨眉山的诗 -
丛元鱼金: 1、唐代:李白《当涂赵炎少府粉图山水歌》原文选段:峨眉高出西极天,罗浮直与南溟连.名公绎思挥彩笔,驱山走海置眼前.满堂空翠如可扫,赤城霞气苍梧烟.洞庭潇湘意渺绵,三江七泽情洄沿.释义:画中之山,如峨眉挺拔于西极之天...

镇江市19631666815: 如何鉴赏李翱《赠药山高僧惟俨(其一)》? -
丛元鱼金: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全诗,李翱当时一共写了两首诗 赠药山高僧惟俨【1】 李翱 【其一】 炼得身形似鹤形, 千株松下两函经. 我来问道无余说, 云在青天水在瓶. 【其二】 选得幽居惬野情, 终年无送亦无迎. 有时直上孤峰顶, 月下披云啸一...

镇江市19631666815: 过香积寺全诗赏析 -
丛元鱼金: 《过香积寺》全诗赏析: 诗题“过香积寺”的“过”,意谓“访问”、“探望”.既是去访香积寺,却又从“不知”说起;“不知”而又要去访,表现出诗人的洒脱不羁.因为“不知”,诗人便步入茫茫山林中去寻找,行不数里就进入白云缭绕...

镇江市19631666815: 跪求著名僧人所写诗词及赏析 -
丛元鱼金: 春晚书山家屋壁·唐代僧人贯休 柴门寂寂黍饭馨, 山家烟火春雨晴.庭花蒙蒙水泠泠, 小儿啼索树上莺.赏析:柴门内外静悄悄的,缕缕炊烟,冉冉上升;一阵阵黄米饭的香味,扑鼻而来;一场春雨过后,不违农时的农夫自然要抢墒春耕,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