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扬一益二”说法,指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充季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扬一益二,指的是盛唐时期,扬州和益州是最为繁华的地区,其中扬州排在首位,益州排在第二

唐朝可以说是古代经济文化发展的巅峰朝代,当时唐代的东南、西南两大都市,最可以作为代表的就是扬州和益州,这里的益州也就指的是四川成都

在《元和郡县志》中记载,"扬州与成都号为天下繁侈,故称扬、益"。 
《资治通鉴.卷259》也有记载,"先是,扬州富庶甲天下,时人称扬一益二。及经秦、毕、孙、杨兵火之馀,江、淮之间,东西千里扫地尽矣"。

在安史之乱后,北方的经济地位开始逐渐下降,而长江流域的经济地位却快速上升,当时,扬州和成都已经成为了经济繁荣的中心城市,其繁华程度远远超过了长安和洛阳,所以,当时便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隋炀帝在位时曾经开凿运河运河,定位于扬州,此处属于长江运河的交汇中心,贸易方便,经济十分繁盛,到了唐朝末期,朝廷大乱,而扬州却在这个时期达到了鼎盛,城市的规模逐渐接近长安和洛阳。

杜牧在《扬州三首》中写道,“街垂千步柳,霞映两重城。天碧台阁丽,风凉歌管清。纤腰间长袖,王佩杂繁缨。格轴诚为壮,豪华不可名。自是荒淫罪,何妨作帝京?”

这首诗中,非常直白的描述出了当时扬州的极致繁华。

成都别名为益州,一直有“天府之国”的美称,是中国在西南地域最早开发的地区,在秦汉时期,成都也发展成了全国屈指可数的发达城市。

到了隋唐时期,国内的农业商业都非常发达,丝绸贸易、造纸印刷术也进入了飞速发展期,当地的“蜀绣”也成为了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被作为贡品进献宫廷,而且,成都还是中国雕版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

这里不止经济繁荣,同时也是众多文人骚客的汇聚之地,我们熟知的诗仙李白、诗圣杜甫、王勃、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等,都时常流连此地。



扬一益二是一个术语。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益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所以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

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即益州)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古代有“扬一益二”的说话,这个词的意思是说扬州位于第一,益州位于第二。除扬州外,这里的益州指的是成都。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即益州)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所以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


益州与中原的哪些齐名
虽然几乎在所有人的印象中,中晚唐时的益州还是相当富庶的,不然就不会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出现了。如:《成都记序》:“大凡今之推名镇为天下第一者曰扬益。”《容斋随笔》:“唐世盐铁转运使在扬州,尽斡(掌管)利权,判官多至数十人,商贾如织。故谚称“扬一益二”,谓天下之盛,扬为一...

《杨"怎么理解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繁华的代名词,曾有“扬一益二”的美誉,其盛景在唐代诗词中屡见不鲜,如姚合的“春风荡漾满城郭,笙歌盈耳”和张祜的“十里长街,月明桥上”的描绘。杜牧的诗句“豆蔻梢头二月初”和“十年一觉扬州梦”虽然描绘了当时的风流生活,但从深层次理解,这些艳句可能是词人以扬州的...

一杨二益指的是哪里
不是“一杨二益”而是“扬一益二”吧 很多人认为“扬一益二”意思是“扬州第一,成都第二”,其实这是不对 的,因为“益”从来不是指成都,历史上,成都从来没有改名叫过“益州”,“益州”从来都是地区名,不是城市名,历史上,益州是指四川一带的地区。《四川日报》报道:成都,自建成后城址...

熊召政:茶中的故乡
远在唐代,就有“扬一益二荆三”的说法。扬是扬州、益指益州,即今天的成都;荆指荆州。在一千五百多年前,这三座商业都会分别成为长江上游、中游、下游的区域经济文化中心。当年,李白就豪气干云地说要“腰缠十万贯,骑鹤下扬州”,这多少还是有一点土豪的心态。自汉代开始,中国的财富中心一直在南移,到了宋代,...

关于赞美扬州的文章
译文:谁怀念李白而想和李白举酒论文呢?是杜甫,他在成都的草堂遥指江东的李白。夸说当时扬州的繁华富丽。从早春又到晚春初夏,离恨之情千斤重。小船连夜渡江来到扬州,大家同时吃惊而又笑我经过旅途辛苦的疲困容颜。说的话仍然带着江东口音。夜深喝酒的地方,仍是像作梦一样。4、题扬州禅智寺 唐代:...

为什么叫淮扬菜而不叫扬淮菜
唐代扬州是全国最繁华的都市,被称为“扬一益二”。唐代诗人如李白、杜牧等都有描写扬州繁华的诗句。宋代诗人苏轼也记录了扬州的饮食文化。明清时期,淮扬菜走向成熟。康熙皇帝六次南巡,扬州再次呈现历史上的辉煌。清代的扬州还是全世界十大城市之一,人口超过50万。淮扬菜的装盘与造型等得到了文人的指导...

一个出了909位进士的地方,竟然不是江浙,而是四川眉山
在唐代之时,成都就是名列前茅的经济发达地区之一,有「 ”扬一益二”之美称。眉山毗邻成都,受成都地区的带动,经济稳定且繁荣。 唐代末年,北方战乱纷飞;北宋末年「 ”靖康之乱”;南宋末年的宋金战争,中原各地受尽战乱之苦。而居于四川盆地之内,受战争影响最小,其他地方民不聊生,四川却「 ”三川晏宁,五稼丰稔”...

益州是指成都还是重庆
秦灭蜀,改称蜀郡。西汉时成都织锦业发达,朝廷在此设置“锦官”进行管理,因此,成都又被称为“锦官城”或简称“锦城”。五代时,后蜀主孟昶下令遍种芙蓉,成都又被称为“蓉城”。成都得名在古蜀国从北向南迁都时.统治者想借光周朝先祖迁都得兴旺的运气,且寄望于这个新地方能够早日成为其国家的政治...

唐朝的两个盛世名城分别是什么?
唐朝盛世的名城,应该是长安(现在的西安)和洛阳。唐定都长安后,改隋大兴城为长安城,并进行了增修和扩建。唐太宗贞观八年(公元634年),在原外郭城东北龙首原上营建大明宫;之后年间又不断修建城墙、城楼、兴庆宫等建筑。唐代自高宗始仍以洛阳为都,称东都,武则天光宅元年(684年)始,改东都为...

南方经济的发展,“以致”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中的“以致”使用的是否...
不正确 “以致”,有“因而造成”、“致使”的意思,表示由于前面所说的原因而造成某种结果,多指不良结果或者不希望出现的结局.出现了扬一益二的说法 很明显不是不良结果 这里应该用“以至”,有“一直到”的意思,表范围、数量、程度、时间等延伸和发展,一般指从小到大,从小到多,从浅到深.

石拐区18991515132: 扬一益二是什么意思 -
占娄复方:[答案] 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当时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石拐区18991515132: 扬一益二是什么? -
占娄复方: 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即益州)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成都物产富饶,当时的谚语称"扬一益二",就说明成都工商业地位的重要. 见高中教材中国古代史人教版74页

石拐区18991515132: 扬一益二的说法产生于什么时代
占娄复方: 说的是唐末 长江沿线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为两个中心.安史之乱以后,北方经济地位下降,长江流域地位上升.扬州、成都成为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扬一益二”是安史之乱以后中晚唐时期的情形,这段时期扬州、成都较北方安定.黄巢起义和唐末的混战导致扬州城市衰落,地位因此不再.

石拐区18991515132: 一杨二益指的是哪里 -
占娄复方: 不是“一杨二益”而是“扬一益二”吧 很多人认为“扬一益二”意思是“扬州第一,成都第二”,其实这是不对 的,因为“益”从来不是指成都,历史上,成都从来没有改名叫过“益州”,“益州”从来都是地区名,不是城市名,历史上,益州...

石拐区18991515132: “扬一益二”的说法是怎么来的? -
占娄复方: 据说在秦汉时期,扬州和成都就同时跻身全国五大都会,到了隋唐,更是成为全国两大经济中心,“扬一益二”的美誉也由此而来.唐朝时长江流域的商业城市,以扬州,成都(即益州)为东西两个中心.唐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经济地位超过了长安,洛阳.所以有"天下之盛,扬为首"的说法

石拐区18991515132: 中国古代最富的镇 -
占娄复方: 各个朝代不同,在宋代有扬一益二的说法,指扬州繁荣第一,益州(今成都)第二,宋代可以说是中国历朝历代经济最繁荣的,这样说的话扬州可以说是最富有的了.

石拐区18991515132: “扬一益二”是后唐时期对什么地区的称道 -
占娄复方: 扬州 益州 简单~~!

石拐区18991515132: 唐朝时期西安、洛阳、广州、苏州、泉州哪个城市经济实力最强?大家觉得这几个城市知名度排名怎么排? -
占娄复方: 唐朝有“扬一益二”的说法,就是商业经济繁荣程度扬州第一益州(成都)第二,在楼主提及的城市中应是西安、洛阳、苏州、泉州、广州.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