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调句的文言文

作者&投稿:成固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文言文的四大句型

高中所有文言文特殊句式讲解宾语前置 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 例如:《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疑问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用疑问代词“谁”、“何”、“奚”、“安”等做宾语时往往放在动词的前面.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介词宾语前置 在现代汉语中,介词后面跟着宾语,组成介宾结构,用来修饰动词谓语.在文言文中,介词宾语往往置与介词之前,形成一种倒置的现象. 例如:《岳阳楼记》:“臆!微斯人吾谁与归?”“谁与归”应理解为“与谁归”. 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大家要注意语感. 宾语前置 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一定条件下,宾语会前置,其条件是:第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 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如:“沛公安在?”(《史记.项羽本记》)这种类型的句子关键是作宾语的疑问代词(像:谁、何、奚、曷、胡、恶、安、焉等).值得注 意的是,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如:“余是以记之,以俟观人风者得焉.”(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 词,但也前置了.第二、文言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有两点要注意,一是否定句(一般句中必须有“不”、“未”“毋”、“无”、“莫”等 否定词);二是代词作宾语.如:“时人莫之许也.”(陈寿《三国志.诸葛亮传》)正常语序应该是“时人莫许之也.”第三、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 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韩愈《师说》)有时,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 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构成“唯.是.”的格式.如:“唯利是图”、“唯命是从”等.第四、介词宾语前置的情况除了第一种情况外,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方位词、时间词作宾语时,有时也前置;例如:“业文南向坐.”(《史记.项羽本记》)意思是“业文面向南坐.” 宾语前置 宾语前置相当多见,有几种情况.一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提前. 古之人不余欺也.(不欺余) (苏轼《石钟山记》). 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弗怠之)(宋濂《送东阳马生序9) 一是疑问句中代词作动词或介词的宾语,宾语提前.例如: 大王来何操? (操何) (司马迁《鸿门宴》) 沛公安在? (在安) (同上) 子何恃而往? (侍何) (彭端淑《为学》) 微斯人,吾谁与归? (与谁) (范仲淹《岳阳楼记》) 不然,籍何以至此? (以何) (司马迁《鸿门宴》) 一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到前边.例如: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不知句读,不解惑)(韩愈《师说》) 唯利是图(图利) 主谓倒置 为了强调谓语,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如,“甚矣,汝之不惠(慧)!”(《愚公移山》)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嘻!晏子之家若是其贫也! (《晏子春秋?晏子辞千金》)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位于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另外,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因不常用,因此按下不表. 定语后置 文言中,一些修饰性的定语常常置于中心词之后.例如: 遂率子孙荷担考三夫.(《列子?愚公移山》) 大阉之乱,绍绅而能不易其志者,四海之大,有几人欤? (张溥《五人墓碑记] 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 介词结构后置在现代汉语里,介词结构常常放在动词前作状语,古代汉语里有则往往置后作补语.例如: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得双石于潭上.(苏轼《石钟山记》)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荀子《劝学》)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韩愈《师说》) 为坛而盟,祭以尉首.(司马迁《陈涉世家》) 判断句 用“者……也”表判断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胜是阳城人) “方柯者,语文小栈之站长也.”(方柯是语文小栈网站的站长) “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廉颇是赵国的良将) 句末用“也”表判断 “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城北徐公是齐国的美丽的人) “方柯,天才也.”(方柯是天才) 用“者”表判断 “方柯者,中国之人.”(方柯,是中国人) 用“为”表判断 “为天下理财,不为征利.”(……不能说是设法生财) 用“乃”表判断 “是乃狼也.”(这是狼) “电脑乃高科技用具.”(电脑是高科技用具)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

2. 一些古文的句式,和古文的固定句型

文言文的固定句式和译法 “不亦……乎”?表反问,可译为“不是……吗?”(其中“亦”只起加强语气作用,可不译); “无乃……乎?”表推测语气,比较委婉,可译为“恐怕……吗?”或者“莫非……吧?”; “得无……乎(耶)”表猜测、疑问语气,可译为“莫不是……吗?”“能不……吗?”或者“恐怕……吧?”; “如……何”、“若……何”、“奈……何”都表示疑问的格式,都可译为“把……怎么办?”、“拿……怎么样?”、“对……怎么样?”; “……孰与……”表示“与……相比,谁……”,常可译为“与……比较起来怎么样”; “其……乎?”表猜测或反问语气,可译为“大概……吧?”、“难道……吗?”; “何……为?”表询问或反问,可译为“为什么……呢?”或“有什么……呢?”; “有以……”、“无以……”,前者可译为“有什么可以拿(用)来……”,后者可译为“没什么可以拿(用)来……”; “有所……”、“无所……”,其中“所”是助词,“所……”是“有、无”的宾语,所以前者可译为“有……的”,后者可译为“没有……的”。

文言固定结构常见的有表疑问的、表反问的、表测度的、表感汉的和表判断的等五种。 一、表疑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奈何、若何、如何、何如、奈……何、若……何、如……何、孰与。

例如: ①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 之战》) ③与不 同好,如何?(《左传·齐桓公伐楚》) ④以五十步笑百步,则如何?(《孟子·梁惠王上》) ⑤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列子·愚公移山》) ⑥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①句中的“奈何”,意思是“怎么办”,②---④句中的“若何”、“如何”、“何如”意为“怎么样”,⑤句中的“如……何”可解作“把……怎么样”,⑥句中的“孰与”是“与……比较,哪一个……”的意思。一般地说,“奈何”、“奈……何”、“若……何”,可解作“怎么办”、“把……怎么样”、“拿……怎么办”、“怎么”,而“若何”、“如何”、“何如”一般解作“怎样”、“怎么样”、“怎么”等,要视具体语境而定。

二.表反问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何……之有、何以……为、何……为、不亦……乎。例如: ⑦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 ⑧君子质而已矣,何以文为?(《论语·颜渊》) ⑨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⑩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论语·学而》) “何……之有”可译作“有什么……”,“何功之有”即“有什么用处”,是反问句。

其用法特点是:何+名词+之+有。“何以……为”、“何……为”可译作“做什么”,其中“何”是疑问代词“什么”,“为”是句末语气词,相当于“呢”。

“何以文为”译为“要华美做什么呢”,“何辞为”译为“要告辞做什么呢”。“不亦……乎”译作“不是……吗”。

“不亦乐乎”译作“不是很快乐吗”。 三.表测度的固定结构常 见的有:得无……乎(耶)、无乃……乎。

例如: 11.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岳阳楼记》) 12.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促织》) 13.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之战》) “得无……乎(耶)”、“无乃……乎”均可译为“恐怕……吧”,都表示推测、估计。“得无异乎”译为“恐怕不同吧”,“得无教我猎虫所耶”译为“恐怕是教我捉虫的地方吧”,“无乃不可乎”译为“恐怕不可以吧”,只是例11、13的末句除了表测度外,还带有委婉否定的意味。

四、表感叹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一何、何其、何如,均解释为“多么”。例如: 14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石壕吏》) 15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序》) 16痛定思痛,痛何若哉!(《〈指南录〉后序》) 五.表判断的固定结构 常见的有:是之谓、此之谓。

例如: 17是之谓政令行。(《荀子·王霸》) 18诗云:“殷鉴不远,在夏后氏之世。”

此之谓也。(《孟子·离娄》) 17句中的“是之谓”可译作“这就叫做”,18句中的“此之谓”只能译作“就是说这个”。

这两句均为判断句,不过这里的“是”或“此”在古汉语中却是前置的宾语。 初中古文常见固定格式翻译 文言文中的一些词语经常结合起来使用,表达一定的语法意义,由于世代沿用,就成为—种用法和结构都比较固定的习惯句式,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固定格式。

这些固定格式,表示的意义是固定的,不懂得这一点,就不能准确理解句意。这里想对初中课本中出现的一些固定格式作简单的归类和分类,以期对同学们翻译古文有所帮助。

一、表陈述的固定格式 1.以为,以……为。如: 得而腊之以为饵。

(《捕蛇者说》) “以为”可以是动词,译为“认为”,更多的时候是像上例一样,“以(之)为”的省略,与“以……为”一样,翻译为“把(用)……当作(做)……”。 2.所以。

如: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出师表》) “所以”表示原因时,译为“……的缘故”,如上例;表示手段和目的时,译为。

3. 高中文言文特殊句型有哪些

(一)判断句的格式 文言文里的判断句,一般不用判断词,而是径直用名词或名词短语作谓语表示判断,并往往借助于一些助词、语气词、副词来表示或加强判断的语气。

主要格式有以下几种:1.主语后用助词“者”表提顿,谓语后用语气词“也”煞尾。如: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58685e5aeb931333264646530)2.只在主语后用“者”表提顿。

如:①粟者,民之所种。(《论贵粟疏>)3.只在谓语后用“也”煞尾。

如:①此世所以不传也。(《石钟山记)) ②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师说>)4.“者~也”都不用。如:①此人力士。

(《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刘备天下枭雄。( )5.谓语前用副词“乃”“即”“必”“则”等加强肯定语气。

如:①臣乃市井鼓刀屠者。(《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鸿门宴》) ③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岳阳楼记))6.用副词“非”表否定判断。

如:①人非生而知之者。(

(《促织》)(二)被动句的格式 文言里的被动句,常借助于一定的介词、助词、助动词来造成被动的格式。1.用介词“为”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炮台悉为逆据。(《三元里抗英》) ②兔不可复得,而身为宋国笑。

(《五蠹》)2.用介词“于”引进行为的主动者。如:①夫赵强而燕弱,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不拘于时,学于余。(《师说》)3.用介词“被”表被动,“被”的宾语往往省略。

如:①内一人说是西洋兵头,亦被杀死。(《三元里抗英》) ②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原列传》)4.用助动词“见”表被动。

如:①欲予秦,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非独见病,亦以病吾子。

(《答韦中立论师道书》)5.用“为……所……”的格式表被动 “为”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所”是助词,置于动词之前。

如:①赢闻如姬父为人所杀。(《信陵君窃符救赵》) ②巨是凡人,偏在远郡,行将为人所并。

(《赤壁之战》6.用“见……于……”的格式表被动。“见”是助动词;“于”是介词,引进行为的主动者。

如:①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故令人持壁归。(《廉颇蔺相如列传》)7.意念上的被动。

动词本身用于被动意义,不借助于任何表示被动的词语。这种被动要根据文意来判断。

如:①举孝康,不行。(《张衡传》)──“举孝廉”,被举荐为孝糜。

②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拜为上卿”,被封为上卿。

③戍卒叫,函谷举。(《阿房宫赋>)──“函谷举”,函各关被攻下。

(三)特殊的双宾语 文言里有两种特殊的双宾语,不能按一般的双宾语理解。1.使动双宾语。

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使动关系。如:①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廉颇蔺相如列传》)──“负秦”,使秦负。“负秦曲”,使秦负曲,使秦国担负理亏的责任。

②今殴民而归之农,皆著于本。(《论积贮疏》)──“归之”,使之归。

“归之农”,使之归农。2.为动双宾语。

动词和近宾之间是为动关系。如:①为之驾,比门下之车客。

(《冯谖客孟尝君>)──“为”(wéi),动词,这里是“准备”的意思。“为之”,为(w苗)之为(wéi),替他准备。

“为之驾”,为(wèi)之为(wéi)驾,给他准备车马。 ②君子疾夫舍日欲之而必为之辞。

(《季氏将伐颛臾》)──“为”,找。“为之辞”,替它找个借口。

(四)句子成分的特殊顺序 文言里有几种语序,和现代汉语里相应句式的语序不同。1.疑问代词作宾语,前置。

如:①大王来何操?(《鸿门宴》)──此为作动词的宾语前置。 ②君何以知燕王?( .—一此为作介词的宾语间置。

2.否定句代词宾语前置。如:①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

(《张衡传))──句中用了表否定的副词“未”,是否定句,宾语“之”是代词。置于谓语动词“有”之前。

②古之人不余欺也。(《石钟山记》)──—道理同上。

3.宾语前置,用助词“之”“是”等置于前置的宾语和谓语之间。如:①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苻救赵》) ②求,无乃尔是过与?(《季氏将伐颛臾》)4.定语以“者”字短语的形式置于中心词之后。

中心词和后置定语之间,可以加助词“之”,也可不加。如:①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石钟山记》) ②使吏召诸民当偿者悉来合券。(《冯谖客孟尝君>)(五)句子成分的省略 文言句子里有一些组成成分,习惯上常常省略,译成现代汉语时需要补充。

1.兼语省略。省略的兼语必须是已见于上文,或者是从内容上看没有必要说出来的。

如:①召入,使拜夫人。((左忠毅公逸事>)──召(之)入,使(之)拜夫人。

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廉颇蔺相如列传》)──拜(相如)为上卿。

以上二例省略的兼语都是已见于上文的。2.动词的代词宾语省略。

这种省略有两个条件:一、省略的宾语必须是可以用代词充当的,即可以从上文看出来的。二、后边有“于”或“以”组成的介词结构作补语。

4. 文言文《秋水》通假字,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性活用,特殊句型急

【秋水 文言现象整理】一、通假字 泾 同 径 直 泾流之大 辩 同 辨 辨识 不辩牛马 虚 同 墟 所居之处 拘于虚也大 同 太 大的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卒 同 萃 聚集 人卒九州豪 同 毫 动物身上的细毛 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二、词性活用 1.名作动面 名作动,面向 东面而视2.名作状时 名作状,按时 秋水时至 东 名作状,向东 顺流而东行东 名作状,向东 东面而视3.形作动少 形作意动,认为。

少 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轻 形作意动,认为。轻 而轻伯夷之义者穷 形作动,走到尽头 今我睹子之难穷也多 形作意动,认为。

多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少 形作意动,认为。少 方寸乎见少4.形作名美 形作名,美景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三.一词多义1.之结构助词,提宾标志 我之谓也结构助词,的 仲尼之闻 代词,指天下 伯夷辞之以为名2.于动词,到达 吾非至于子之门介词,被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介词,比 莫大于海介词,由于 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3.以动词,认为 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动词,凭借 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连词,来 伯夷辞之以为名4.为动词,认为 以为莫己若'者介词,用 不可为量数动词,取得 伯夷辞之以为名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我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 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2.省略句顺流而东行 (省略主语)东面而视 (省略主语)春秋不变,水旱不知 (省略主语)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 (省略主语)3.被动句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方存乎见少拘于虚也笃于时也束于教也4.定语后置句闻道百5.宾语前置句以为莫己若'者 宾语前置句 我之谓也 宾语前置句又奚以自多 介词宾语前置句6.介词结构后置句今尔出于涯涘,观于大海天下之水,莫大于海自以比行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




文言文删改留换
6、调——调整خ 把倒装句的句子成分调整过来ح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 2. 文言文里的翻译方法:对、词、换、留、增、删 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必译或不能译的词语以及古今意义相同的词语,如人名、官名、地名、物名、国号、年号等等。上面五例中就有一些词语在翻译时保留了下来:鸡、人、听、问、...

文言文解释句子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景公闻命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7. 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1)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①句意为:优厚的俸禄对我有什么好处呢?何加:有什么好处;②句意为:让所认识穷困贫乏的人感激我吗?得,通“德”,恩惠,这里是感激的意思;③句意为:景公披着白狐狸皮袍.被:同“披”,披着,穿着;④句意为:便命令人发放衣服和粮食.裘...

万唯文言文与人本文言文哪个好
人本文言文好。人本文言文是逐词逐句精讲文言文。它是一句一句抠文言词汇,一句一句拆分文言语法。在识词中让你知道字词的意思:在理句中帮你划分句子的结构,理清句子的逻辑关系:最后在知义里引导你根据现代汉语的习惯调整句子的意思,最终把句子的意思准确翻译出来。这样系统的从词到句的讲解,让你...

省略句文言文
通常用虚词者、也。 者:置于描述该事物的句子(通常为前面那句)的最末。 也:置于判断该事物的句子(通常为后面那句)的最末。 自恃其聪与敏而不学 者 ,自败者 也 。 (有时会省略[ 者 ])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 2011-07-14 11:06:16 补充: 文言文翻译的方法 一、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

浅谈文言文疏通文意的四种方法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文言文御术诀窍
对于一些铺陈和互文的句子,都可以进行合并,就像数学里的合并同类项一样。所谓“调”,就是“调整”。 就是对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进行调整,使之符合现代汉语的句式。文言文里有很多状语后置句、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主谓倒装句,这些都属于特殊句式或倒装句式,都需要进行调整。 所谓“扩”,就是“扩大、扩充”。就...

几点用文言文
文言文翻译常最常用的几点技巧是:(1)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2)翻译“六字法”:留、删、换、调、补、变。 第一步,结合上下文语境,...

文言文翻译表达方式
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使之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才能使译句通顺.这就需要调整语句语序,大体有四种情况: 1、前置谓语后移....

文言文翻译卑鄙
译句:“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之”为宾语前置的标志,删去不译.例3:“师道之不传也久矣.”译句:“从师学习的风尚已经很久不存在了.” “也”为句中语气助词,起到舒缓语气的作用,没有实在意义.在翻译时,完全可以去掉. (三)调.就是调整,在翻译文言文倒装句时,应把古汉语倒装句式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

南陵县18694826597: 谁有一些包含“寡人”的文言文句子+翻译!越多越好! -
赧询腹痛: 1.《廉颇蔺相如列传》:“秦王以十五城请易寡人之璧,可予不?” “秦王用十五座城池换取我的和氏璧,可不可以给他?”2.《左传》:“请子奉之以主社稷,寡人虽死亦无悔焉.” “请你辅佐他来管理国家,我即使死了也不会有遗憾了”3....

南陵县18694826597: 强调句的句型是什么? -
赧询腹痛: it强调句型的构成: It+be+被强调部分+that(强调部分指人做主语时时用who,指人做宾语时用whom)+句子的其他部分. 例如: Mary met an old beggar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It was Mary who/that met an old beggar in the street yesterday. (强...

南陵县18694826597: 强调句型的结构? -
赧询腹痛: 强调句(The Emphatic Pattern)是一种修辞,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而使用的一种形式.通过各种方式对句子中的某个部分进行强调,从而起到修辞的作用. 英语常用的强调结构是"It is (was)+被强调部分(主语、宾语或状语)+who (that)...".一般说来,被强调部分指人时,用who;指事物时用that,但that也可以指人.在美国英语中指事物时常用which来代替that.例: It was now that I anwser your question.

南陵县18694826597: 强调句的连词有哪些 -
赧询腹痛: that who 强调句的基本形式为: It is /was .+..强调比分.+. that /who+其他部分被强调部分可以是主语、宾语或状语.强调的是宾格且指人的时候用 that ,who均可 强调事物或情况时 用that

南陵县18694826597: 请教一个关于强调句的问题. -
赧询腹痛: 首先,以上均不属于强调句. 第一句是说明,除了列举说明没有其他的手法 第二句是设问,除此没有其他手法 第三句是简单的问句 以上,指出个人认为的几点标志 突出主语的是定语,定语和表语一样是形容词.强调句会有感叹号或者问号,并要在合适的句中才有效果 个人认为

南陵县18694826597: 强调句的类型和例句 -
赧询腹痛:[答案] 强调句的结构是 It is/was +被强调部分+that+剩余部分 例句 It was at eight o'clock that I went to sleep yesterday. 要注意的是 强调句去掉It is/was 和that后 还是一个完整的句子

南陵县18694826597: 有没有强调句句型的名人名言,或警句 -
赧询腹痛: 学问,学问,一学二问,不学不问是个愚人. 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相信就是强大,怀疑只会抑制能力,而信仰却是力量. 金窝,银窝,不如自己的狗窝. 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我读的书愈多,就愈亲近世界,愈明了生活的意义,愈明了生活的重要.燕子去了,有再来的时候;杨柳枯了,有再青的时候;桃花谢了,有再开的时候.但是,聪明的,你告诉我,我们的日子为什么一去不复返呢?

南陵县18694826597: 1. 陈述句的强调句型 2. 一般疑问句的强调句型 3. 特殊疑问句的强调句型 4.not … until … 句型的强调句 -
赧询腹痛: 1. it is/was +强调部分+that+剩余句子部分 2.is/was it +强调部分+that+剩余句子部分? 3.what/when/which等特殊疑问词 +is/was it+that+剩余句子部分?(疑问的是强调部分) 4.It is not until +强调部分+that+剩余句子部分.(注意因为not否定放在...

南陵县18694826597: 强调句的具体形式
赧询腹痛: It is/ was + 被强调部分(非谓语)+ that/ who(当强调主语且主语指人)+ 剩下部分. 例子 It was yesterday that he met Li Ping

南陵县18694826597: 谁给个强调句例句吧...我都混乱了 -
赧询腹痛: 【解答】英语中表示强调. 强调句是一种修辞,是人们为了表达自己的意愿或情感而使用的一种形式.{句型如下} 1. 陈述句的强调句型 It is/ was + 被强调部分(通常是主语、宾语或状语)+ that/ who(当强调主语且主语指人)+ 其他部分. 例...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