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面青天”包公的故事

作者&投稿:段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包公是众所周知的“铁面无私”的清官。他生于北宋早期,原名包拯,由于他为人刚直,不怕权势,主持正义,为民申冤,保护贫苦人民和无辜者的权利,所以被人尊称为“公”。
包拯出身于书香世家,他的父亲是宋朝的小官。在青少年时代,包拯刻苦读书,他29岁时,终于考中了进士甲科。按照规定,中了进士就可以做官了,因此他便被委任为建昌县官。但是,包拯认为父母年事已高,他有责任尽孝照顾他们,所以把官辞了,在家服侍父母。直到双亲去世以后,在家乡父老的劝告下,他才离家到天长县任知县。那时候,他大约40岁。
由此可见,包拯并不是一个爱名好利的人。相反的,他牺牲名利,留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父母死后他去当官,也是过着节俭朴素的生活,实在令人钦佩。
他把他的人生哲学,当成家训,刻在家里的墙壁上,以训诫子孙。他叫子孙不要欺骗别人,不要****他人的财物,或欺负百姓。凡是犯上述这种不检行为的子孙,死后都不得放归本家,葬于祖坟之地。
包拯的正直清廉,杰出才华,终于得到仁宗皇帝的赏识。从此,他平步青云,被派到各地去担任要职。他在63岁那年,死于任内,遗下一个晚年才生的5岁儿子包延。
包拯的刚正不阿,不怕权势,大公无私地主持正义的决心及他分辨是非的能力,都是众所周知,家喻户晓的。他的这些特征,在许多小说故事,戏曲传说里,都有清楚的交代。包公之所以特别受到普通老百姓的敬爱,是因为他大开衙门,让任何人都可以直接向他伸冤。过去的冤案如果要上诉,必须通过初级衙门这一关。这种做法,造成了官府的普遍贪污,使人认为只有有钱人才能享有公道。所谓“衙门八字开,有理无钱莫进来”这句话,就是这种现象的最好写照。
有许多故事和戏曲,描述了包公大无畏的精神和勇气,即使是皇亲国戚,一旦被判有罪,他都一律给予应有的处罚。包拯办案,有两个特点,一是不怕权势,二是为民申冤。两者结合起来,便是包公。
不怕权势,敢于顶风办事,在宋代不是容易的事。那错综复杂的关系,早已用一根既得利益即特权的绳索,把官僚、贵族、豪绅、恶霸们联系在一起。要冲破这个已经编织好的、保护地主贵族利益的网络,谈何容易。但是,包拯迎难而上,以不怕身败名裂的勇气,使得贵戚宦官为之敛手。
这里举一个突出的例子。开封城里有一条惠民河,河的两岸,既有平民住宅,也有达官贵人的住宅。包拯任开封府尹时,天下大雨,河水氾滥,淹没街道,使许多平民无家可归。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包拯经过调查,了解到河塞不通,不能排水的原因,是在于大官僚和贵族们在河上筑起了堤坝,将坝内的水面据为已有,种花养鱼,并且同自己的住宅连在了一块,成了水上花园。因此,要为民造福,要疏通惠民河,只有将这些堤坝挖掉,挖掉堤坝,冲走水上花园,贵族们能答应吗?包拯画了地图,拿了有关证据,下令将所有堤坝与花园拆毁。有人自恃权大位显,告到宋仁宗那里。包拯拿出证据,证明他们非法建造水上花园。这样,惠民河疏通了。宋仁宗也只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能为皇亲贵戚们说话了。
包拯办案,不徇私,不舞弊,所以当时的天下百姓,男女老少都知道包公。他们把包公传为救世主。他们说:“关节不到,有阎罗包老。”关节就是打通关节,如果你找不到打通关节的路,也不要着急,因为有包拯替我们做主。
不过,很少有人知道的是,包公在担任开封府的高官时,曾经采取了许多措施,以确保政治和社会的稳定。例如,为了确保有才干的人才可以担任国家要职,他主张朝廷官员到70岁必须离职退休。他也进一步提议,朝廷官员和皇亲贵族的子孙,不能自动出任朝廷官员,而必须通过考试。
为了保护普通人民的利益,公正的包公也建议向民间购买物资,应该根据市场价格采购。




包拯为什么被称为铁面包公
包拯到朝廷做官后,见有的皇亲国戚和有权有势的大官贪赃枉法,他也毫无顾忌地向皇帝直抒己见,直到朝廷将这些人罢官,他才甘休。

包拯被称为“铁面包公”的原因
他诚实守信,不依附权贵,故名包青天,包公。后世崇拜他,认为他是文曲之星,死后成为牢房第五名震天下的阎罗王。他的黑脸形象,亦被称作包黑子,黑炭。包拯被称为铁面包公的原因:包拯,安徽合肥人,生于公元999年,年28岁,是地方和朝廷的官员。上朝后,见一些皇亲国戚和有权势的大官贪污不法,他也...

为什么包拯被称为铁面包公包拯怎么会被称为铁面包公
1、因为包拯无私,不畏强权,只要触犯了朝廷律令就一律按照法律规定来处理犯人,使得很多有着深厚背景的势力人员都折在了包拯的手下,所以人人才以“铁面包公”来称呼包拯。包拯是北宋时期的官员,在历史上有着真正的这个人,所以虽然在文学之中对包拯的形象有所夸张,但是实际上真正的包拯还是有迹可循的。

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
范仲淹的新政失败以后,北宋的朝政越来越腐败,特别是在京城开封府,权贵大臣贪污受贿的风气十分严重;一些皇亲国戚更是肆无忌惮,不把国法放在眼里。后来,开封府来了个新任知府包拯,这种情况才有了点改变。 包拯是庐州合肥人,早年做过天长县(今安徽天长)的县令。有一次,县里发生一个案件,有个农民...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的故事
1、包公铡陈世美 《铡美案》讲述了北宋年间,民女秦香莲嫁给书生陈世美为妻,然而其夫进京赶考,数年无音信。适逢家乡连遭荒旱,公婆饿死,香莲带领儿女进京寻夫。到京后,得知陈世美考中状元,并招为驸马。陈世美寿诞之日,香莲闯宫而入,陈竟昧心不认,反将香莲母子三人赶出宫去。三朝元老王延龄得知...

包青天的故事 急用
包公,名包拯,字希仁,宋朝合肥人,曾任开封府尹,是宋朝有名的清官。他铁面无私,执法公正不阿,替民伸冤除害,深得人心。 断鸡蛋 传说包拯三十岁当了开封府尹。那时,他已经是个有智有谋的清官,隔着窗棂吹喇叭——响声在外啦!推荐他来京主事的,是当朝大师王延龄。此人是三朝元老,白胡子齐腰深,还日夜思念着国事...

包拯铁面无私的故事
吓得面如土色,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的小故事
王小三听完包公的话,吓得面如土色。 连忙爬在地板上,叩头如捣蒜,承认自己偷了张小友的钱,恭恭敬敬地把钱拿了出来,听从包青天的处罚。 老百姓看见包公破案这样神速,都欢天喜地说:“我们端州来了一位好清官。”一位老人顺口溜道: “端州来了包老爷,百姓从此见青天; 男耕女织勤劳动,岁岁丰收谷满仓。” 5、...

中国历史上“铁面无私”的清官包公的故乡是哪里?
包公的故乡在安徽合肥 那里有包公祠和包公墓 安徽包公祠,是我国历史上清官代表人物包拯的祠堂,坐落在城南的香花墩上。有的祠堂建筑是清光绪年间所建的,庄严古扑。大殿上端坐着包拯的高大塑像,两壁是几副楹联。大殿左侧是廉井,井上有亭,有碑记。殿后还有一块李鸿章撰写的《重修包孝肃祠记》石碑...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的小故事
1、狸猫换太子 在北宋宋真宗时期,刘妃和李妃都怀孕了,刘妃因嫉妒心重,担心李妃生子后被立为皇后,于是与总管郭槐和接生婆尤氏密谋,用剥去皮毛的狸猫替换了李妃刚生的太子。刘妃命令宫女寇珠杀死太子,但寇珠不忍心,将太子交给了宦官陈琳,陈琳将太子藏在提盒中送给了八贤王抚养。真宗看到狸猫,以为...

景县15020132509: 包公的小故事越简短越好 -
以侄通窍: 有一个无赖,将一个农民告到县衙,包拯对那农民说:“你回家把牛杀了,自己留一点吃,其余拿到市场上去卖.”按当时宋朝的法律规定,民间私杀耕牛是要犯法的,但有县老爷的许可,那位农民回到家中就真的把耕牛杀了.第二天,就有人向包拯控告那位杀牛的农民,反而将这告状的人扣押起来,怒问道:“你为什么把人家牛的舌头割了?”那人被这突如其来的追问弄得惊慌失措,只得如实招供.这个无赖再也没有想到,这是包拯使了个“引蛇出洞”之计.包拯在接到牛舌被割的报案后,马上意识到这一定是有仇家有意陷害这个农民.20

景县15020132509: 铁面无私的包拯 的故事 简短些(150字内) -
以侄通窍:[答案] 你可以选一个抄 七斗王逵 王逵是出名的贪官.他在出任地方官时,横行不法,随意增派各种名目的苛捐杂税,仅其中一次就... 甚至无意之间把唾沫喷到了皇帝的脸上.在包拯的不断弹劾下,王逵终于被罢免了. 强拆违建: 有一年,开封发大水,那里一...

景县15020132509: 包公的故事(突出他的精神) -
以侄通窍: 包公断案——铁面无私的故事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

景县15020132509: 包拯的事迹有哪些?
以侄通窍: 包拯(999年一1062年),字希仁,庐州合 肥(今属安徽•)人,宋代廉官.包拯历任州县 官、天章阁待制、龙图阁直学士、开封知府、御史中丞、枢密副使等职.他为人为官刚直不 阿,对内严修武备,精选将才,广开言路,整 顿吏治,减轻赋役;对外主张抵御外侮.包拯 执法铁面无私、务德慎利、赏罚分明,敢于折权贵而为民沉冤昭雪.包拯断案的故事被后世 广为传颂,民间称他为“包青天”.

景县15020132509: 刚正廉洁的包公的事迹有哪些 -
以侄通窍: 仁宗皇祐二年(1250年),包拯向皇上上书,条陈七件事,其中四件直指 皇帝.一应了解下情,二应区分忠奸,三是明辨是非,四是荡去疑心.否则 君暗则臣蔽,奸小当道,国事将日坏;另外三件事则说的是臣,应重用能臣, 罢斥庸才,政治...

景县15020132509: 包公的故事 -
以侄通窍: 宋朝宋仁宗在位时,端州城郊有一个十多岁的小男孩,名叫张小友,他父亲靠炸糍粑卖来维持生活.有一天,张小友放学后,他帮助父亲提糍粑上街叫卖.这一天生意特好,晌午刚过就卖完了.小友在回家路上,看见路旁的大树下面有一块长...

景县15020132509: 包公斩死侄子的故事包公铁面无私,对侄子犯罪也不宽恕的故事.急. -
以侄通窍:[答案] 在古代回避制度的作用下,包公不大可能斩侄.包公斩侄应为传说 如果按照时下最流行的方式,为中国历史[看图片]上的清官做一个排行榜,那么包拯包大人无疑名列前茅.在民间传说里,这位包青天"日审阳间,夜审阴间",铁面无私,...

景县15020132509: 关于包拯的故事 50个字以下的 -
以侄通窍: 传说中的包公最辉煌的功绩是审出了发生在宫中的一件大案——狸猫换太子案,替仁宗皇帝找回了自己的亲生母亲.《三侠五义》中用了好几个回目大肆渲染了这件事. 那是宋真宗第一个皇后死后的事情.当时,刘妃和李妃都怀了孕.很显然...

景县15020132509: “包青天”的很短的故事 -
以侄通窍: 包拯任天长知县时,有人盗割牛舌,牛主人来衙门告状.包拯告诉他,回去后把牛杀了卖掉吧!当时私杀耕牛是违法行为,果然,牛主人杀牛后,很快有人前来揭发.包拯当即喝问对方“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那人见自己的伎俩已被识破,不由得十分惊服

景县15020132509: 关于包拯的三个故事 -
以侄通窍: 原文: 包拯字希仁,庐州合肥人也.……知天长县.有盗割人牛舌者,主来诉.拯曰:“第归,杀而鬻之”寻复有来告私杀牛者,拯曰:“何为割牛舌而又告之?”盗惊服. 徙知端州,迁殿中丞.端土产砚,前守缘贡率取数十倍以遗权贵.拯...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