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国维一生的主要成有哪些?

作者&投稿:卓油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分类: 艺术
解析:

王国维(1877—1927),字伯隅,自号静安,又号观堂,浙江海宁人。父亲王乃誉是一商人。四岁丧母,父亲经常出门经商,对子女教育严格,养成王国维孤僻的性格。他两次到杭州参加乡试,未中,便倾向新学。

甲午战争后,他到上海,为《时务报》当书记校对,同时,用业余时间入罗振玉办的东文学社,从日本藤田丰八等学习日文及理化等课程。上虞罗振玉看到王国维扇面上所写咏史诗,赞赏其才学,在经济上帮助他,留他在东文书社当庶务。王誓事罗振玉并终生依庇于罗。

1901年王曾赴日留学,次年因病回国。1903年任南通师范学堂教员,1904年任江苏师范学堂教员,讲授心理学、伦理学及社会学。1906年,罗振玉调京,在学部做官,王随之入京,次年在学部总务司行走,任学部图书馆编译。他对叔本华、康德、尼采哲学颇有兴趣,在《教育世界》发表过一批哲学论文,介绍德国哲学,又从事词和戏曲的研究。1908年《人间词话》问世,1912年《宋元戏曲考》问世。

辛亥革命后,罗振玉、王国维逃到日本居住。罗对王讲:现在世变很激烈,士欲可为,舍返经信古未由也。王听了罗的劝告,便尽弃前学,专治经史。他运用罗振玉的大云书库所藏经史、古器物、甲骨文、流沙坠简等,经过研究写出一批学术论文。1916年他回到上海,应哈同之聘,为《学术丛编》杂志编辑,后又任包圣明智大学教授。他仍从事甲骨文和古史考证,和沈曾植等研讨学术,关系密切。1923年他召为南书房行走,为已废的清室皇帝溥仪当先生。1924年冯玉祥将溥仪驱逐出故宫,王国维认为是“大辱”,想自杀,经家人严密监视未遂。1925年,他到清华学校研究院任教,从事古代西北地理和蒙古史的研究工作。1927年4、5月,北伐军进抵河南,北洋军阀即将崩溃,革命形势空前高涨,王国维于6月2日写就遗书,说:“五十之年,只欠一死。经此世变,义无再辱。”便投颐和园内昆明湖自杀,结束了他遗老的生活。

综观王国维的学术活动,先是研究哲学,继而转向研究文学,再而转向研究史学,以史学的研究贡献最大。

王国维研究哲学,先是读康德的书:《纯粹理性批判》,书很深奥,难以悉解。他便又读叔本华的书:《作为意志和表象的世界》,深受叔本华的影响。 王国维写了《汗德像赞》、《叔本华之哲学及教育学说》、《叔本华和尼采》、《书叔本华遗传说后》、《释理》等论文,全面介绍了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思想。王国维深受叔本华思想的影响,哲学、美学、教育、宗教、法律、政治各方面的阐述都运用了叔本华的思想。他认为哲学和艺术是探求精神上永恒的真理,人生哲学就是探求揭示人生即痛苦这一真理以及其解脱之道。美学是感发人的情绪,洗涤人的精神,揭示人生的真义,使人超然物外,忘记利害关系,获得精神上的慰藉,求得暂时的解脱的功效。他写了《古雅之在美学上之位置》、《文学小言》等文,是发挥叔本华美学思想的名篇。他又写了《红楼梦评论》一文,分析曹雪芹创作的小说《红楼梦》的悲剧意义。他运用叔本华的美学思想分析《红楼梦》一书的基本精神是展示了生活之欲造成的巨大苦痛,从而走上了解脱之路。“洞观宇宙人生之本质”,“遂悟宇宙人生之真相”,这一观一悟,写出了彻头彻尾的悲剧,具有典型的美学价值。王国维对《红楼梦》的研究,独具慧眼,第一次道出了小说的内在含义,推倒了封建文人视《红楼梦》为“诲淫”之作的偏见,也批评了“索引派”繁琐的历史考证的研究方法,将《红楼梦》推举为中国古代文学的伟大作品,肯定了它的悲剧意义和美学价值。 王国维研究哲学产生了疲惫的心态。他曾在《自序》中述说道:“余疲于哲学有日矣;哲学上之说,大都可爱者不可信,可信者不可爱。余知真理,而余又爱其谬误。伟大的形而上学,高严的伦理学,与纯粹之美学,此吾人所酷嗜也。然求其可信者,则宁在知识论上之实证论,伦理学上之快乐论,与美学上之经验论。知其可信而不可爱,觉其可爱而不能信,此近二三年中最大之烦闷。” 当时西方传入中国的哲学有两大潮流:一是英国的实证主义,如洛克、休谟、斯宾塞等,即严复所宣传的一套实证论、经验论思想。另一是德国的哲学,如康德、叔本华、尼采的思想,是先验论、唯心论思想体系。王国维一方面偏爱康德、叔本华、尼采的哲学,但是,他也曾批评过这些哲学可爱而不可信,他曾说叔本华:“悟叔氏之说,半出于其主观的气质,而无关于客观的知识。”另一方面,他也曾受过实证论思想的熏陶,曾学过逻辑学、数学、化学、物理学,这些学问培养了他科学的研究方法,但是,他又不满于科学、实证,而认为还需要探讨人生的道路、真理。这便是他认为“可信而不可爱”。于是,他在可爱与可信之间徘徊,思想常处于矛盾之中。 辛亥革命后,他到日本,便弃文而从史的研究。在历史的研究中,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研究方法又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王国维是著名的历史学家,他属于考古派。陈寅恪对他的学术成就曾有过描述:“其学术的内容及治学方法,殆可举三目以概括之者。一曰取地下之实物与地上之遗文互相释证;凡属于考古学及上古史之作,如《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及《鬼方、昆夷、狁考》等是也。二曰取异族之故书与吾国之旧籍互相补正;凡属于辽、金、元史事及边疆地理之作,如《萌古考》及《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等是也。三曰取外来之观念与固有之材料互相参证,凡属于文艺批评及小说戏曲之作,如《红楼梦评论》及《宋元戏曲考》、《唐宋大曲考》等是也。”

陈寅恪对王国维史学研究的治学领域和治学方法有明确、清晰的说明。 第一,王国维的甲骨文研究。甲骨文晚清始发现,最早是王懿荣,后来刘鹗刊印《铁云藏龟》,继之,孙治让和罗振玉对甲骨文字进行研究。而将甲骨学由文字学演进到史学的第一人,则推王国维。他撰写了《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考》、《殷卜辞中所见先公先王续考》、《殷周制度论》、《殷虚卜辞中所见地名考》、《殷礼征文》以及《古史新证》等,他将地下的材料甲骨文同纸上的材料中国历史古籍对比来研究,用卜辞补正了书本记载的错误,而且进一步对殷周的政治制度作了探讨,得出崭新的结论,他的考证方法极为缜密,因而,论断堪称精审。他自己称这种考证方法为“二重证据法”,即以地下的材料与纸上的材料相比较以考证古史的真象。这种考证方法既继承了乾嘉学派的考据传统,又运用了西方实证主义的科学考证方法,使两者有机地结合起来,在古史研究上开辟了新的领域,创造了新的方法,取得了巨大的成就。郭沫若曾赞颂说:“王国维……遗留给我们的是他的知识的产品,那好像一座崔巍的楼阁,在几千年来的旧学的城垒上,灿然放出了一段异样的光辉。”

晚清康有为提出“六经皆伪”,后来史学界发展为疑古派,对古史抱怀疑态度。章太炎是古文经学家,精通语言文字音韵学,但是,他又不相信甲骨文,认为甲骨文不是真的,因此,他对这种研究甲骨文进而研究历史的方法持否定态度。王国维与疑古派不同,他认为古代传说仍有史学研究的价值,态度比较审慎。他又不同于乾嘉学派,乾嘉学派是经学家,他们研究语言文字学是为了通经,而王国维研究语言文字学,其基本出发点在于考史。而章太炎是过分相信书本知识,连青铜器上的金文,龟甲上的卜辞都一概否定其价值,不过是治学中的一种保守思想而已。

第二,西北地理和蒙古史的研究。王国维对西北地理和蒙古地区古代各游牧民族的历史进行广泛的研究,他利用汉晋木简、敦煌文献、碑文以及外国人的著述,加以比较、校勘、考证,写出了有重大贡献的论文。如他写的《流沙坠简序》,便是利用魏晋木简考证西域著名古城楼兰的位置及其兴废的论文。他写的《鬼方、昆夷、狁考》便利用了先秦两汉的文献,同时也利用了钟鼎彝器铭文的不少材料,经过比较、分析,而得出精辟的见解和论断。

他写的《高昌宁朔将军曲斌造寺碑跋》、《九姓回鹘可汗碑跋》、《书虞道园高昌王世勋碑后》、《唐贤力芯伽公主墓志跋》等文章,从碑文、墓志铭文考证蒙古地区古代游牧部族突厥、回鹘族的历史。他写的《蒙古考》(原名《辽金时蒙古考》),是研究成吉思汗1206年建国以前蒙古诸部落历史的重要论著。他写的《元朝秘史之主因亦儿坚考》考订主因亦儿坚即是纠军,搞清了金代后期纠军的情况和事迹。他还写了《鞑靼考》、《黑车子室事考》等文。他的研究方法是勤读宋、辽、金、元等汉文史籍,又参考钱大昕、徐松、张穆、何秋涛、洪钧、李文田、屠寄、丁谦、沈曾植、柯劭忞等学者的专著,还引用《蒙文元朝秘史》、拉施特《史集》、《马可•波罗行记》,以及对日本学者那珂通世等著作进行比较、校勘、证订,然后,得出精湛的论断。

第三,宋元戏曲史的研究。王国维1907年任学部图书馆编译时便从事中国古典戏曲研究,陆续写出了《曲录》、《戏曲考源》、《录鬼簿校注》、《优语录》、《唐宋大曲考》、《录曲余谈》、《古剧脚色考》7种专著。东渡日本后,1912年完成了《宋元戏曲考》。这批著作是富有创造性的研究成果,给戏曲研究开辟了一条崭新的道路。因为,历来人们对小说和戏曲认为是民间的俗文学,“庸人乐于染指,壮夫薄而不为”。研究的人寥寥无几。

王国维采用的是西方学术研究科学的严密的方法,先做分析考证,后做综合论述。上述前7种便是分析型的考证,后一种属于综合型的巨著。他在著述时又运用了西方先进的戏剧理论和美学理论,“观其会通,窥其奥窔者。”

在历史的考察方面,他总结说:“我国戏剧,汉魏以来,与百戏合,至唐而分为歌舞戏及滑稽戏二种;宋时滑稽戏尤盛,又渐借歌舞以缘饰故事;于是向之歌舞戏,不以歌舞为主,而以故事为主,至元杂剧出而体制遂定。南戏出而变化更多,于是我国始有纯粹之戏曲”。他的这段总结,是依据一种论断,即“戏曲者,谓以歌舞演故事也”,“必合言语、动作、歌唱,以演一故事,而后戏剧之意始全”。用这一原则考察中国古典戏曲形成、演变、发展过程,描绘出清晰的途径和线索。在艺术审美方面,他说:“元剧最佳之处,不在其思想结构,而在其文章。其文章之妙,亦一言以蔽之,曰:有意境而已矣。何以谓之有意境?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是也。古诗词之佳处,无不如是。”

他运用这种审美标准对戏曲的语言的艺术特点和审美价值作了具体的分析和发挥。人们一致共认《宋元戏曲考》是近代古典戏曲研究的“开山之作”。

综上所述,王国维史学研究的最大贡献,便是将物质与经籍,证成一片。从晚清到民国初年,发现了大量物质的材料,如一、殷契甲骨文字;二、敦煌塞上及西域各地之简牍(亦称流沙坠简);三、敦煌千佛洞之六朝唐人所书卷轴;四、内阁大库之书籍档案;五、中国境内之古外族遗文(如西夏文、蒙文等)。这些新的发现的地下材料,王国维学贯中西,用毕生精力对之加以研究考证,取得了巨大的研究成果。他虚心好学,治学态度缜密而严格,结识了国内外许多学者,如法国汉学家伯希和、沙畹博士,日本著名学者藤田丰八、内藤虎次郎、狩野直喜、富田谦藏,以及中国著名学者罗振玉、沈曾植、柯劭忞等,同他们交流研究成果,探讨切磋学问,颇受其启导和鼓励。王国维的学术成就又使他在国际、国内的学术界得到了极高的声誉。

太多了,你可以参考:bbs.singtao/dispbbs?boardid=19&id=5199


清朝时期佟国维的一生是什么样的?能得以善终靠的是什么
当时谁也不曾想到,在此后的几十年,佟氏一族逐渐脱颖而出,成了闻名遐迩的“佟半朝”,其家族最著名的代表,莫过于康熙的小舅舅佟国维。在康熙一朝,佟国维受宠34年,直到去世之后,雍正对他仍旧赞不绝口,本文,笔者将和大家分享佟国维,希望通过史料和分析,带大家认识一位不一样的国舅。一、起底佟氏一族佟氏是女...

玉国维生平简介?
在日本期间,王国维有感于时局动荡和清王朝灭亡,结合人生体验,有诗作问世,编定诗集《壬癸集》。这一时期,他的生活颇安定,学术上也更有成就,他自述此间“生活最为简单,而学问则变化滋甚。成书之多,为一生冠。”只因生计问题,有同乡邹安邀其返沪,为英国人哈同编《学术丛编》杂志,他不愿再以全家生活有累罗振玉...

佟国维是谁?女儿嫁康熙,自己是八爷党,雍正登基得厚待
佟国维的父亲在努尔哈赤十七就归顺了清朝,并随着努努尔哈赤一起打下江山,为清朝的根基奠下了基础。后来到了顺治时期,清朝为了不让这样的人流失拉拢佟氏一家,把佟国维的姐姐选入宫成了顺治皇帝的妃了。而身为弟弟的佟国维也被封为一等视为,专门保护皇帝这一职位。这时候,佟国维的好运才刚刚...

求王国维的生平与诗词
一、王国维,字静安,浙江海宁州诸生。少以文名。年弱冠,适时论谋变法自强,即习东文,兼欧洲英、德各国文,并至日本求学。通农学及哲学、心理、论理等学。调学部,充图书馆、编译名词馆协修。 辛亥后,携家东渡,乃专研国学。谓:“尼山之学在信古,今人则信今而疑古,变本加厉,横流不返。”遂专以反经信古为...

佟国维是一直支持八阿哥胤禩的,为何最后还能善终?
佟国维可以说是康熙年间最知名的一位大臣并且有着佟半朝的称号,也就是说朝廷中有一半的人才都是佟国维的门生故吏,从这句话当中就能知道佟国维真的不是一般的朝廷命官那么简单,但是佟国维的一生之中却有一个让我们非常好奇的事情就是他是一直支持八阿哥的,这与康熙内定的继承人是截然相反的...

佟国维是皇亲国戚,后来得到好的结局吗?
佟家是康熙的母族,本来很尊贵。但女儿入宫后却早死无子,所以佟国维家族也就相对安静了下来。一天皇后佟佳氏:废太子与大阿哥集团竞争白热化时,佟国维谨慎从事,不敢参与。康熙43年辞职隐退在家,只有公爵身份。然而,佟国维没有守住意念。康熙47年9月一废太子,康熙随后要求大臣举荐新太子。此时康熙...

康熙三大重臣,为什么三人之中只有佟国维得以善终?
下面就具体的分析一下。一;低调 这可以说是佟国维纵横官场30余年的重要法宝之一要知道佟国维也是皇亲国戚,而且佟家祖上也是与爱新觉罗家族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但是佟国维为人一生低调,就算在索尼与明珠争斗的不可开交的时候佟国维依然没有选择站到任何一方的队伍当中而是默默的在朝中做事,不去参与...

怎样评价雍正王朝中的佟国维呢?
佟国维很清楚,佟家之所以有今天,靠的其实是皇家的青睐,如果没有皇权的庇护,一切都是虚的。所以,他必须配合康熙,把这出打压老八的戏演好,从而换取佟氏新贵隆科多的上台,完成佟氏新老两代的交替。于是,佟国维一方面配合康熙,大造声势,渲染胤禩贤名,营造一个串联群臣的迹象,另一方面则在背地...

大臣能做到哪一个人的份上,已是很幸运,连康熙都特地演戏给他台阶下...
这个大臣是佟国维,一生都算幸运的。首先他是康熙的舅舅,后来康熙又娶了佟国维的女儿,佟国维也就成了康熙的岳父。所以佟国维在朝堂上或者带兵噶尔丹失败两次也只是降职,并没有别的处罚。那时候佟国维已经退休却参与到另立太子的事,康熙后来又重立太子,搞得大家都很没面子,康熙后来和佟国维一...

在清朝时期,为什么佟国维能够平步青云、得到善终呢?
佟国维的爷爷在大清王朝建立过程中立下很多功劳,凭借着祖辈的功劳佟国维也登上了清朝政坛。佟氏家族在清朝的势力遍布极为广泛,这也是他们长盛不衰的主要原因,在众多皇子当中都有佟氏家族人物的身影,无论哪一个皇子登上帝王之位,都可以保证自己家族繁荣昌盛,佟氏已经成了满清的重要依靠力量。佟国...

台州市13737668461: 王国维在哪些方面有卓著的成就?
蠹瑞儿宝: 王国维(1877年一 1927年),字静安、伯隅,号观堂、静观,浙江海宁盐官人.清代秀才,王国维在我国近现代众多方面都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早年研究文学、哲学,...

台州市13737668461: 王国维的简介生平,王国维是个怎样的人
蠹瑞儿宝: 1877年12月3日(清末光绪三年十月二十九日),王国维出生于浙江省杭州府海宁州城.王氏家族世代书香,家学渊源及学人辈出的海宁乡风,对王国维的成长和人生道路...

台州市13737668461: 王国维的生平 -
蠹瑞儿宝: 王国维(1877年—1927年),字伯隅、静安,号观堂、永观,汉族,浙江海宁盐官镇人.清末秀才.我国近现代在文学、美学、史学、哲学、古文字、考古学等各方面成就卓著的学术巨子,国学大师.

台州市13737668461: 王国维生平 -
蠹瑞儿宝: 1、简介 王国维(1877年12月3日—1927年6月2日),初名国桢,字静安,亦字伯隅,初号礼堂,晚号观堂,又号永观,谥忠悫.汉族,浙江省嘉兴市海宁人.王国维是中国近、现代相交时期一位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学者. 王国维早年追求...

台州市13737668461: 王国维一生是什么样的?
蠹瑞儿宝: 王国维(1877-1927年)中国学者、语言文字学家.字静安,一字伯隅,号观堂,又号永观,浙江海宁人.早年就学于杭州崇文书院,后在罗振玉所办的东文学社学习外语、哲学、文学.1901年留学日本,回国后在南通师范学堂、江苏师范学堂讲授哲学、心理学、逻辑学.1909年,任学部图书馆编译,从事中国戏曲史和词曲的研究.1911年底避居日本京都,专门研究经史及古文字.1916年回国.1923年任清故宫“南书房行走”,给废帝溥仪当老师.1925年任清华研究院教授,1927年投昆明湖自尽.

台州市13737668461: 王国维三大人生境界是什么
蠹瑞儿宝: 王国维的治学第一境界是说“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在王国维此句中解成,做学问成大事业者,首先要有执着的追求,登高望远,瞰察路径,明确目标与方向,了解事物的概貌.这自然是借题发挥,以小见大. 王的治学第...

台州市13737668461: 国学大师王国维的人生三个境界,谁来说说! -
蠹瑞儿宝: 王国维的人生三种境界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台州市13737668461: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 -
蠹瑞儿宝: 王国维的”人生三大境界”之我观 ——从成就事业的角度 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 “众里寻他...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