箬叶学书文言文

作者&投稿:芮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1. 箬叶学书的文言文翻译

原文: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伯珍 *** 便退,如此者凡十二焉。吴郡顾欢擿出《尚书》滞义,伯珍训答,甚有条理,儒者宗之。

宅南九里有高山,班固谓之九岩山,后汉龙丘苌③隐处也。二年,伯珍移居之。门前生梓树,一年便合抱。家甚贫窭④兄弟四人皆白首相对时人呼为四皓。建武四年,卒,年八十四。受业生凡千余人。

(选自《南史》卷七十六,有删节)

【注释】 ① 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与下文的“吴郡顾欢”都是地名人名。 ②辟:征召(为官)。③龙丘苌:人名。④窭:贫穷。

译文: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 *** 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艮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家境很足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卜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2. 箬叶学书的文言文翻译徐博真少股评学书五指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 *** 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吴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

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年后,徐伯珍移居逭里。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艮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家境很足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建武四年,徐伯珍去世,享年八卜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3. 箬叶学书的文言文翻译徐博真少股评学书五指

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

徐伯珍早年丧父,家境贫困,在竹叶及地上来写字练字。山洪暴发,淹没了房屋,村裹邻居都急忙源逃走,徐伯珍却把床叠架起来,留在上面,读书不止。

经过十年,对经籍子史都很有研究,所以游学的人大多依从于他。太守琅邪王萧昙生、吴郡人张淹都曾礼聘他,徐伯珍 *** 后便立即退归,这样做共有十二次。

吴bai郡人顾欢挑剔出《尚书》中含义不通的地方,徐伯珍训释回答得很有条理,因此儒学之士对他极为宗仰.他家南边九里有座高山,班固du称之为九岩山,足后汉龙丘苌隐居的地方。二年后,徐伯珍移居zhi逭里。

他家门前长着一棵梓树,一年便艮得很粗壮,须两人合抱。家境很足贫乏,兄弟四人,都白首相对,时人称之为“四皓”。

建武四年,徐dao伯珍去世,享年八卜四岁。接受他教诲的人共有一千余人。

4. 李太宗学书文言文翻译

译文

宋太宗当政的时候有一个叫王著的人学王羲之的书法,理解透了窍门,在翰林院当侍书。皇帝处理政事之余,还注重练书法,许多次派遣太监拿自己写的字给王著看,王著每次都认为(宋太宗)还未学好,太宗就更加专心临摹书法。(宋太宗)又拿了写好的字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当初的一样。有人问他的意图,王著说:“虽然(皇上)本来写得很好,但是如果那么快就说(皇上写得)好,恐怕皇上就不再(对书法)用心。”从那以后,皇帝的书法精妙绝伦,超越前人和古人,世人都认为这是王著对皇上规劝的成果。

5. 阅读文言文《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⑤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⑨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卷七)【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976~997年在位.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听政:处理政务.⑥内侍:此指太监.⑦遽:匆忙.⑧规:勉励.⑨益:得益.[编辑本段]译文: 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还是像原来一样.有人询问为什么呢,王著说“皇上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益于王著的劝戒.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⑤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益也.(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遽:匆忙.9、下面句中的“其”,与“其后,帝笔法精绝”的“其”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百姓多闻其贤 B、其如土石何 C、其人视端容寂,若听茶声然 D、其一犬坐于前 10、依据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义,写出一个成语.(2分) 太宗益刻意临学 ___________________ 11、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又以问著,对如初.12、你认为王著是一个怎样的人?(2分) 参考答案:9、C 10、更加;精益求精.11、(太宗)又让人拿着(新写的字)去问王著,王著的回答依然像开初一样.12、要求严格,循循善教.。

6. 画荻学书文言文及翻译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译文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7. 王羲之学书文言文翻译

原文

“晋王羲之,字逸少,旷子也。七岁善书,十二见前代《笔说》于其父枕中, 窃而读之。父曰:‘尔何来窃吾所秘’羲之笑而不答。母曰:‘尔看《用笔法》, 父见其小,恐不能秘之。’语羲之曰:‘待尔成人,吾授也。’羲之拜请,今而 用之,使待成人,恐蔽儿之幼令也。父喜,遂与之。不盈期月,书便大进。卫夫 人见,语太常王策曰:‘此儿必见《用笔诀》,近见其书,便有老成之智。’流 涕曰:‘此子必蔽吾名。’晋帝时祭北郊,更祝版,工人削之,笔入木三分。”

译文:

晋代王羲之,字逸少,是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时在父亲的枕中看到古代的《笔说》,就偷来读。父亲(发现后)问:“你为什么偷我秘籍?”王羲之笑而不答。母亲说:“你看《笔说》。”父亲见他小,怕他不能守住秘密。就对王羲之说:“等你长大成人后,我传授给你。”王羲之诚恳的请求父亲:“现在就给我用吧。倘使等到我成人,恐怕会埋没幼年的才华。”父亲很高兴,于是就给了他。不到一个月,书法便大有长进。

卫夫人见了后,对担任太常官的王策说:“羲之一定是看了《笔说》,最近看他的书法,已有了老成智慧。”泪流满面地说:“这孩子一定会比我还有名。”

晋帝时,朝廷在北郊举行祭祀大典,更换祝版时,工人削去他的字,渗入木板三分。

8. 王著教帝学书 文言文翻译

王著教帝学书

太宗①朝②,有王著学右军③书,深得其法,侍书翰林④。帝听政⑤之余,留心笔札,数遣内侍⑥持书示著,著每以为未善,太宗益刻意临学。又以问著,对如初。或询其意,著曰:“书固佳矣,若遽⑦称善,恐帝不复用意。”其后,帝笔法精绝,超越前古,世以为由著之规⑧益⑨也。 (王辟之《渑水燕谈录》)

【注释】①太宗:宋太宗赵匡义。②朝:一代君主的统治时期③右军:指晋代著名书法家王羲之。④翰林:皇帝的文学侍从官。⑤听政:处理政务。⑥内侍:此指太监。⑦遽:匆忙。 ⑧规:勉励。⑨益:得益。

译文:

太宗在位的时候,有个名叫王著的人学习王羲之书法,很是得其要领,被太宗任命为翰林,太宗在朝政的空余时间也爱好练习书法,每有心得都派内侍去送给王著看,但每次王著都说不行,太宗又去尽量的模仿的更像,然后又去问王著,王著还是说不行,太宗问其为什么呢,王著说“你的书法外形固然是好,但匆忙的说好,恐怕皇上并不明白书法的深意”后来太宗的书法已是精妙绝伦,超过了很多以前的著名书法家。世人都说这得宜于王著的劝戒。




独山县19149938352: 箬叶学书的文言文翻译 -
曲琛奥立: 原文:徐伯珍字文楚,东阳太末人也.伯珍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山水暴出,漂溺宅舍,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诵书不辍.积十年,究寻经史,游学者多依之.太守琅琊王昙生、吴郡张淹①并加礼辟②,...

独山县19149938352: 箬叶学书文言文的“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通书不辍运用了什么的写法起作用 -
曲琛奥立: 《箬叶学书》文言文中的“村邻皆奔走,伯珍累床而坐,通书不辍”,运用了对比的写作手法,用村邻的“奔走”与伯珍的“累床而坐,通书不辍”作对比,起到了突出人物性格的作用.

独山县19149938352: 学书 的 拼音 是 -
曲琛奥立: 学书拼音: [xué shū] [释义] 1.读书.《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 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汉书·东方朔传》:“年十三学书,三冬文史足用.”2.学习写字.《南史·隐逸传下·徐伯珍》:“ 伯珍 少孤贫,学书无纸,常以竹箭、箬叶、甘蕉及地上学书.” 宋 曾巩 《墨池记》:“ 羲之 尝慕 张芝 ,临池学书,池水尽黑.” 宋 陆游 《喜小儿辈到行在》诗:“ 阿纲 学书蚓满幅, 阿绘 学语莺啭木.” 元 杨维桢 《又湖州作》诗之四:“得句时过 张外史 ,学书不让 管夫人 .”参见“ 学字 ”.

独山县19149938352: 画荻学书文言文及翻译 -
曲琛奥立: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而孤,母郑,守节自誓,亲诲之学.家贫,至以荻画地学书.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及冠,嶷然有声. 修始在滁州,号醉翁,晚更号六一居士.天资刚劲,见义勇为,虽机阱在前,触发之不顾.放逐流离,至于再三,志气自若也. 译文 欧阳修字永叔,庐陵人.四岁时便死了父亲,母亲郑氏决心不改嫁,(在家)亲自教欧阳修读书学习.因家里贫穷,以至于只能用芦荻在地上练习写字.幼年时,欧阳修就聪敏过人,读过一遍书就能背诵下来.等到成年时,更是人品超群而享有盛誉. 欧阳修开始在滁州任职,自号为醉翁,晚年更改为六一居士.他天性刚直不阿,见义勇为,即使有陷阱在前面,都一往无前即使身受其害都不回头.即使被贬低多次,(他的)志向也一样不变.

独山县19149938352: 画荻学书 翻译 -
曲琛奥立: 欧阳修先生四岁时父亲就去世了,家境贫寒,没有钱供他读书.太夫人用芦苇秆在沙地上写画,教给他写字.还教给他诵读许多古人的篇章.到他年龄大些了,家里没有书可读,便就近到读书人家去借书来读,有时接着进行抄写.就这样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只是致力读书.从小写的诗、赋文字,下笔就有成人的水平,那样高了.

独山县19149938352: 王羲之学书文言文译文 -
曲琛奥立: 译文:晋朝王羲之,字号逸少,王旷的儿子.七岁就擅长书法,十二岁看见前代人谈论书法的书《笔说》,在他父亲的枕中偷来读,父亲说:“你为什么要偷我的秘籍?”王羲之笑着却不回答,母亲问:“你看的是用笔法吗?”父看他年少,恐...

独山县19149938352: 文言文《王羲之学写字》 -
曲琛奥立: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导之从子也.羲之幼讷于言,人未之奇.及长,辩赡,以骨鲠称.尤善隶书,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深为从伯敦、导所器重.时陈留阮裕有重名,裕亦目羲之与王承、王悦为王氏三少.时太...

独山县19149938352: “余幼时即嗜学……”出自哪篇文言文? -
曲琛奥立: 文言文翻译《送东阳马生序》 全文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观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了,不敢销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

独山县19149938352: 钟繇学书全文意思 -
曲琛奥立: 魏时人钟繇,字元常.小时候跟随刘胜去抱犊山,学习了三年书法.成名后,钟繇常跟魏太祖,邯郸淳、韦诞等人一起谈论书法.一次,钟繇向韦诞借《蔡伯喈笔法》看看,韦诞没有借给他.钟繇生气得捶胸顿足,口吐鲜血.魏太祖取出五粒灵...

独山县19149938352: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文言文翻译 -
曲琛奥立: “古人有学书于人者”,这句文言文如何翻译?可翻译为:古代有向别人学习《尚书》的人. 书:古文中有时常特指《尚书》,好比古文中“河”专指黄河一样. 学……于……:向……学习……. 者:……人.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