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5号的资料简介

作者&投稿:巫到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6月5日上午10时44分,神舟十四号载人飞船搭乘长征2F火箭发射升空,经过6个多小时的飞行,成功与空间站核心舱进行交会对接,中国航天员们再次进入中国空间站。此次升空的航天员陈冬、刘洋、蔡旭哲身负重任,将承担起建造中国空间站的使命,参与空间站从核心舱单舱组合体变身为三舱组合体的整个过程。从1992年中国载人航天工程正式立项到今年即将完成在轨组装建造,这一条路中国载人航天已经走了整整30年。在这30年间,中国航天人创造了无数的“第一次”。
▲杨利伟身着航天服在问天阁外领命出征。
2003年10月15日,中国自行研制的“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成功。这是中国进行的首次载人航天飞行,38岁的航天员杨利伟成为中国第一位“太空使者”。
▲神舟五号发射现场。
●惊魂26秒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肩负着祖国和人民的重托出征,去探索太空。“10、9、8……”当指挥员倒计时口令传来时,杨利伟情不自禁地举起了右手,向祖国和人民敬了一个庄严的军礼。
9时整,在震耳欲聋的轰鸣声中,火箭拔地而起,载着杨利伟飞向太空。
杨利伟后来在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提到,当年他在整个飞行过程中经历了两次最惊心动魄的时刻。第一个惊魂时刻是在火箭升上到三四十公里的高度,火箭的燃料与飞船舱体产生共振,附加到杨利伟身上是个高达6G的低频共振。人体本身对10HZ以下的低频振动非常敏感。杨利伟回忆说,当时他感觉自己的五脏六腑都要炸裂,内心一直处在心悸的状态内。幸运的是,这种从内到外的无法承受之重,在持续了26秒之后,慢慢减轻。事后,经科研人员确定,这种共振主要来源于火箭的振动,而当时的减振材料没有有效抑制共振的产生。一旦这种低频共振真的与内脏的振动形成最大幅度的叠加,人体的内脏就可能无法承受,危险至极。第二个惊魂时刻是在飞船返回地面的时候,因为飞船速度非常快,尽管通过降落伞以及反推发动机大大降低了飞船接触地面的速度,但仍然存在很大的反冲力。据杨利伟回忆,神舟五号飞船在第一次降落之后发生回弹,造成舱内巨大的震动,致使他嘴角撞向了麦克风。
“如果回弹冲击的问题不解决,航天员在减振中不是嘴角而是其他致命部位撞到硬物,情况会怎样?”中国航空制造技术研究院材料应用研究部李言博士说,这两次惊魂时刻都与阻尼胶黏剂有关。研究人员在了解到杨利伟的感受和遭遇后随即进行攻关,最终经过长达5年的创新发展,使得共振问题在“神舟七号”飞船中得以彻底解决。
▲杨利伟在太空中展示中国国旗和联合国旗。
●至今无法解释的怪现象:神秘的敲击声
杨利伟在太空碰到一个至今仍然原因不明的情况,就是时不时出现的敲击声。“这个声音也是突然出现的,并不一直响,而是一阵一阵的,不管白天还是黑夜,毫无规律,不知什么时候就响几声。不是外面传进来的声音,也不是飞船里面的声音,而仿佛是谁在外面敲飞船的船体。无法描述它,不是叮叮的,也不是当当的,而是更像拿一个木头锤子敲铁桶,咚……咚……咚……咚……”杨利伟心里很紧张,生怕哪里出了问题。每当响声来的时候,他就趴在舷窗那里,边听边看,试图找出响声所在,却什么也没发现。而飞船内部也没发现任何问题……飞行时,对声音变化是很敏感的。飞船哪个地方稍稍有点什么动静,都会让人心惊肉跳——怎么会有这个动静?
飞船运行一直很正常,可诡异的敲击声却不时出现!
回到地面后,技术人员想弄清楚这个神秘的声音到底来自哪里,就用各种办法模拟它,拿着录音让杨利伟一次又一次地听。直到现在也没有确认,那个声音再也没有在杨利伟耳边完全准确地再现过。
在神舟六号和神舟七号飞行时,这个声音也出现了,杨利伟告诉他们:“出了这个声儿也别害怕,是正常现象。”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在神舟五号返回舱内。
●返航时舷窗忽然出现大片裂纹
10月16日4时31分,杨利伟接到了返航命令。
飞船返回,是一个特别的阶段——人类历次太空飞行证明,返回阶段是最容易出现事故的阶段。
5时35分,飞船开始在343公里高的轨道上制动,就像刹车一样。飞船先是在轨道上进行180度调姿——返回时要让推进舱在前,这就需要180度“调头”。杨利伟能清晰地感受到飞船持续减速,在向地球靠近。
“制动发动机关机!”5时58分,飞船开始减速,脱离原来的轨道,进入无动力飞行状态。此后的飞船飞行并不是自由落体,而是使用升力控制技术,按照地面输入的数据,瞄准理论着陆点,依靠飞船上的小型发动机不断调整姿态,沿返回轨道向着陆场飞行。
6时04分,飞船飞行至距地100公里,逐步进入稠密大气层。这时飞船的飞行速度很大,遇到空气阻力,它急剧减速,产生了近4G的过载,杨利伟的前胸和后背都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快速飞行的飞船与大气摩擦,产生的高温把舷窗外面烧得一片通红;紧接着,在通红的窗外,有红的白的碎片不停划过。飞船的外表面有耐高温的防烧蚀层,随着温度升高,开始剥落,它剥落的过程中会带走一部分热量。但接着看到的情况让杨利伟非常紧张:右边的舷窗开始出现裂纹。杨利伟回忆说:“外边烧得跟炼钢炉一样,玻璃窗却开始出现裂纹,那种纹路就跟强化玻璃被打碎之后那种小碎块一样,这种细细的碎纹,我眼看着它越来越多……说不恐惧那是假话,你想啊,外边可是1600℃至1800℃的超高温度。”
杨利伟现在还能回想起当时的情形:飞船急速下降,跟空气摩擦产生的激波,不仅有极高的温度,还有尖锐的呼啸声,飞船带着不小的过载,还不停振动,里面咯咯吱吱乱响……先是右边舷窗出现裂纹,等到它裂到一半的时候,杨利伟转着头一看左边的舷窗,它也开始出现裂纹。这个时候他反而放心一点了:哦——可能没什么问题!因为这种故障重复出现的概率不高。杨利伟说:“回来之后才知道,飞船的舷窗外做了一层防烧涂层,是这个涂层烧裂了,而不是玻璃窗本身;为什么两边不一块儿出裂纹呢?因为两边用的不是同样的材料。”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返回舱和杨利伟穿的航天服。
●最折磨人的就是开伞
一个关键的操作——抛伞,即将开始。
这时舷窗已经烧得黑糊糊的,杨利伟坐在里面,怀抱着操作盒,屏息凝神地等着配合程序,到哪里该做什么,该发什么指令,判断和操作都必须准确无误。
6时14分,飞船距地面10公里,飞船抛开降落伞盖,并迅速带出引导伞。
这是一个激烈的动作。伞外边有个盖,以爆炸开启的电爆阀连接,离地10公里时一下子炸开,它飞出去,同时把引导伞带出来。
接下来是一连串快速动作。引导伞出来后,它紧跟着把减速伞带出来,减速伞让飞船减速下落,16秒之后再把主伞带出来。
主伞有1200平方米,这时它不完全打开,一下子打开突然减速太厉害,人受不了,材料也受不了。它有一个巧妙的收口设计,这时它收着口,只打开一个相对较小的面积,在收口处有绳连着,进一步减速之后统一动作,一个刀一样的东西把绳同时切断了,主伞才会完全打开。
这是一个二十几秒的连续过程,人在里边是什么感受呢?杨利伟回忆说:“其实最折磨人的就是这段了。随着一声巨响你会感到突然一减速,引导伞一开,使劲一提,这个劲很大,会把人吓一跳,减速伞一开,又往那边一拽,主伞开时又把你拉到另一边了……每次都相当重,飞船晃荡很厉害,让人不知道怎么回事。”
在主伞完全开好之后,飞船以10米/秒匀速下落。这时没有过载了,给杨利伟唯一的感觉就是晃荡,斜着晃荡——主伞开了之后,只有一根绳吊着飞船的一边,晃晃悠悠的。
接地时,杨利伟第一个要做的是判断是否落在实地,第二个要做的是切伞。在确认落地之后,要及时把伞切掉,伞不切的话,它会乘风带着飞船跑。
飞船离地面1.2米,缓冲发动机点火。接着飞船“嗵”的一下落地了。
杨利伟感觉落地很重,飞船弹了起来,在它第二次落地时,他迅速按了切伞开关。
飞船停住了。此时是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在内蒙古四子王旗阿木古郎草原腹地,距理论着陆点4.8公里。而这一时刻,正好是天安门当天升国旗的时刻,这是一个无法设计的巧合。
太空飞行14圈,历时21小时23分,杨利伟驾乘“神舟五号”飞船最终完成了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标志着中国人民在攀登世界科技高峰的征程上又迈出了重要一步。


关于神舟七号的资料
此外,他们还考虑在火箭上增加一些摄像头,使火箭的工作状态更直观。从神舟七号开始,我国进入载人航天二期工程。在这一阶段里,将陆续实现航天员出舱行走、空间交会对接等科学目标。整个二期工程的所有发射任务全部由长征二号F型火箭担任。荆木春表示,十一五期间,他们要把载人航天二期工作基本完成,最后完成...

舟桥部队的历史
在我军有关战史资料和战争回忆录的系列文章中,大多描写的是冲锋陷阵的英雄群体和闪烁着光环的英雄个人,今天笔者用一个章节专门向各位朋友介绍一个默默无闻的兵种---舟桥部队。大家可能从他们的日常训练中目睹过他们的风采,但是很少有人知道我们的舟桥兵们,在惊天动地的对越自卫反击战中是如何战斗的。我要介绍的...

舟字的五笔怎么打
舟字的五笔:TEI 一、舟的读音:zhōu 二、汉字释义:船。三、汉字结构:单一结构 四、部首:舟 五、相关词组:舟车、舟桥、龙舟、飞舟、贾舟

关于舟和鹤的诗句(关于鹤的诗句)
5. 丹顶宜承日,霜翎不染泥。爱池能久立,看月未成栖。——刘禹锡《鹤叹二首》 6. 寂寞一双鹤,主人在西京。故巢吴苑树,深院洛阳城。——刘禹锡《鹤叹二首》 作者简介: 7. 刘禹锡(772-842),字梦得,洛阳(今属河南)人,唐朝文学家,哲学家,政治家,自称是汉中山靖王后裔,曾任监察御史,是王叔文政治改革集团的...

中国科技馆在哪
北京市朝阳区北辰东路5号。中国科学技术馆(英语:ChinaScienceandTechnologyMuseum,缩写“CSTM”)是一家国家级综合性科技馆,隶属于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其主要教育形式为展览教育,通过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相结合的展览内容和参与互动的形式,反映科学原理及技术应用,鼓励公众动手探索实践,不仅普及科学知识...

关于端午节的资料
关于端午节的来源,时至今日至少有四、五种说法,诸如:纪念屈原说;吴越民族图腾祭说;起于三代夏至节说;恶月恶日驱避说,等等。 端午节是古老的传统节日,始于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这里仅介绍以下四种: 源于纪念屈原 据《史记》“屈原贾生列传”记载,屈原,是春秋时期...

核舟记的作者
两个舟子的神情也“不属”:一个“若啸呼状”,很悠闲自在;一个“视端容寂”,是很专注的样子。这样来塑造舟子的形象,更有力地突出了“泛舟”的主题,也渲染了舟中轻松、愉悦的气氛,跟船头的情景互相呼应。 第二层(第5段)介绍舟的顶部。这一层是略写,只介绍了题名和篆章,以“细若蚊足,钩画了了”再次...

康有为简介
康有为(1858年3月19日-1927年3月31日),清末维新变法派主要发起者,原名祖诒,字广厦,号长素,又号明夷、更生、西樵山人、游存叟、天游化人,广东省南海县丹灶苏村人,人称康南海,光绪廿一年(1895年)进士,曾与弟子梁启超合作戊戌变法,变法失败后,被慈禧太后通缉而出逃。1912年宣统退位后,...

苏轼简介
人物简介】 苏轼(1037~1101)字子瞻,二名苏东坡,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享年64岁,史书记载苏轼身长八尺一寸有余(186cm)苏轼为人豁达心胸宽广,宋高宗朝乾通6年,赠太师。眉州(即今四川眉山)人,汉族,是苏洵的大儿子,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诗人、词人,豪放派词人代表。嘉佑二年(1057年)与弟苏辙同登进士。

《舟过安仁》(宋)杨万里 写作背景
写作背景:诗人对官场的风尘劳碌已经厌倦,产生了退休的迫切想法。1192年秋天,他终于辞官回乡,不再出仕。诗人在1192年乘舟路过安仁县(现在的江西省余江县)时,看到两个孩童以伞当帆来使船前进。诗人被孩童的稚气和可爱行为感染,从而创作了此诗。原文: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怪生无雨都...

木兰县18362667416: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简介? -
岛孟贝复:[答案] 神舟5号 资料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

木兰县18362667416: 请告诉我关于"神州五号"的资料 -
岛孟贝复: 神州五号小资料--------------------------------------------------------------------------------http://www.sina.com.cn 2003年10月16日10:15 大江网-江西日报为何选择白天发射据新华社酒泉10月15日电(记者奚启新、白瑞雪)与以往“神舟”系列发射时间不同...

木兰县18362667416: 关于神舟五号飞船的信息 -
岛孟贝复: 2003年10月15日9时,中国成功发射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21个小时23分钟的太空行程,标志着中国已成为世界上继前苏联/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第三个能够独立开展载人航天活动的国家. 这一刻,距中国第一艘试验飞船发射3年零329天,...

木兰县18362667416: 有关神州五号的资料,50字 -
岛孟贝复: 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

木兰县18362667416: 资料:2003年10月15日,我国成功发射了“神舟五号”载人飞船,圆了中国人遨游太空的千年梦想,杨利伟成为中国太空第一人,发射时用三级火箭,当飞... -
岛孟贝复:[答案] (1)气体分子间间隙较大,通过降温加压使氢气、氧气液化,节约空间; (2)热管的传热本领是一般金属的几千倍,通过热管可以把向阳面的热量迅速的传递到背阴面,使卫星个部分均匀受热; (3)飞船在轨道上运行时,外界气压为0,人的内部...

木兰县18362667416: 关于神舟五号的资料 -
岛孟贝复: 1999年11月20日~21日,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一艘“神舟”无人试验飞船飞行试验获得了圆满成功.2001年初至2002年底又相继研制并发射成功了神舟2~4号无人试验飞船,获得了宝贵的试验数据,为实施载人航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神舟-5飞船是在无人飞船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运行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木兰县18362667416: 神舟5号资料
岛孟贝复: "神舟"五号飞船是在无人飞船的基础上研制的我国第1艘载人飞船,乘有1名航天员,在轨道运行了1天.整个飞行期间为航天员提供必要的生活和工作条件,同时将航天员的生理数据、电视图像发送地面,并确保航天员安全返回. 此次飞行标志着中国成为第三个有能力独自将人送上太空的国家

木兰县18362667416: 载人飞船的简介 -
岛孟贝复: 载人飞船又称载人航天飞船,它借助于运载火箭发射进入太空,绕地球轨道运行或进行轨道机动飞行;飞船内有适合人工作和生活的人造环境;完成任务后,飞船的一部分返回大气层,用降落伞和缓冲装置实现软着陆. 载人飞船按照其飞行任务...

木兰县18362667416: 神舟五号发射资料!!!!!!!!!!!!!!!!!!!!!!!!
岛孟贝复: 一、神舟五号简介: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是“神舟”号系列飞船中的第五艘,是中国首次发射的载人航天飞行器.它于2003年10月15日9时发射,将航天员杨利伟送入太空,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这个飞船标志着中国成为俄罗斯和美国之后的第三个将人类送上太空的国家.二、神舟五号飞行员:杨利伟(首次载人)三、神舟五号发射时间:于北京时间2003年10月15日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次日返回,降落于四子王旗着陆场.四、神舟五号回归时间:2003年10月16日6时23分返回五、神舟五号发射意义:神舟五号的成功发射与返回标志着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把人送入太空的国家.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