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文学名著 童年

作者&投稿:昔聪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少儿文学名著有哪些~

张 美 妮

女。生于1935年。广东顺德人。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留校任教,师从穆木天教授和陈伯吹先生学习儿童文学,后改教写作课。1978年起,重新从事儿童文学的教学与研究工作,为北京师范大学教授、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主要著作有《儿童文学概论》(合作)、《儿童文学教程》(合作)、《幼儿文学概论》(合作)、《英国儿童文学概略》;主编有《童话词典》、《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大典》(中国卷、外国卷)、《二十世纪外国最新童话》(4卷)、《世界儿童小说名著文库》(12卷)、《外国童话名家精品文库》(6卷)、《中国当代中青年作家童话精品集》、《世界童话名著文库》(12卷、合作)、《中国幼儿文学集成》(1919—1989)(10卷,合作)、《中国新时期幼儿文学大系》(6卷7册、合作)等。







周 晓 波

周晓波, 女,1953年8月14日生于浙江宁波,祖籍浙江东阳。自小随父母在上海长大。1970年3月 在上海天山二中初中毕业后,即赴黑龙江孙吴县“奋斗”农场支边。1973年转入浙江金华汤溪后大公社插队。1975年任后大公社中学民办教师。1977年恢复高考,考入浙江师范学院(浙江师大前身)中文系。1982年1月本科毕业留校任教,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教学与研究。期间曾结业于北师大与浙师大合办的儿童文学硕士课程班。1994年11月晋升为副教授。为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研究会会员,中国儿童文学教学研究会会员。中共党员。

儿童文学创作始于大学时代,陆续发表过儿童诗、童话、儿童故事、散文等作品数十篇,作品被选入《中国当代儿童诗歌选》、《中国儿童文学大系》、《儿童散文诗选》、《365夜新故事》等多种选集中。也曾获得过一些省级儿童刊物的优秀作品奖。在教学之余,主要从事儿童文学的理论研究,在全国儿童文学理论研究界颇有影响。历年来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了100多篇儿童文学论文,计100余万字。发表的主要刊物有:《文艺报》、《文论报》、《当代作家评论》、《文艺评论》、《中国儿童文学》、《儿童文学研究》、《理论与创作》、《北师大学报》、《浙师大学报》、《中国教育报》、《中国图书评论》、《幼儿教育》、《学前教育》、《家庭教育》等。在《儿童文学选刊》、《童话世界》、《童话王国》、《中外童话》等杂志上开设过多种儿童文学作品评论和创作理论探索的专栏。论文多篇入选《中国儿童文学大系(1949-1989)》、《中国当代儿童文学文论选》、《人大复印资料》等重要论文集。出版有专著《当代儿童文学面面观》(湖南少儿出版社1999.4);此外,与人合著出版了十多部理论著作,主要有:《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河北少儿出版社1987.6版)、《世界儿童文学名著大典》(中国文史出版社1991.7版,该书获全国第二届冰心图书奖)、《世界儿童文学事典》(希望出版社1992.8版,该书获全国第三届冰心图书奖)、《儿童文学教程》(希望出版1993.6版)、《儿童文学原理》(安徽教育出版社1998.5版)等。主编《青少年朗诵诗选》、《青少年朗诵文选》(西安出版社未来出版社2000.5版);副主编《儿童文学精选读本》(未来出版社1994年版);新近与父亲、儿子合出一本《三代人的梦》(文汇出版社2000.6版)此外,与人合作的科研项目《中国现代儿童文学史》获1989年浙江省哲学社科学二等奖;《儿童文学教材建设及人才培养》、《儿童文学教材建设的深化与拓展》分别荣获浙江省教委1994年1999年教学研究成果一等奖。

是的。
《童年》是前苏联作家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前苏联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童年 》是一本独特的自传。它不像大多数自传那样,以一个主人公为形象创造出一幅肖像来。它更多地像一幅长卷斑斓的油画,复原了一个时代,一个家庭里的一段生活。这段生活中,出现了许许多多的主人公。无论是美的,还是丑的,都同时站在读者面前,冲击着读者的心灵。《童年》以其独特的艺术形式,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树一帜的艺术特色在俄苏文学乃至世界文学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并具有不可比拟的艺术的价值。
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以及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前苏联]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 著 童年
《童年》是高尔基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其他两部分别为《在人间》《我的大学》)。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它内涵丰厚,耐人寻味,为我们描绘了一个精彩纷呈的精神世界。这部世界著名的自传体小说三部曲,通过一个渐渐长大的孩子阿廖沙的生活,以孩子的眼光来观察和了解他周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倔强、富有同情心和不断追求的青少年形象和他在成长期所遇到的种种问题和所经受的各种心理考验。

要的啥答案啊?
背景作者内容的介绍?还是什么东西?

  内容精要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写的是高尔基幼年时期从三岁至十岁这段时间生活断面。
  阿廖沙三岁时,失去了父亲,母亲瓦尔瓦拉把他寄养在外祖父卡什林家。外祖父家住在尼日尼——诺弗哥罗德城。外祖父年轻时,是一个纤夫,后来开染坊,成了小业主。阿廖沙来到外祖父家时,外祖父家业已经开始衰落,由于家业不景气,外祖父变得也愈加专横暴躁。阿廖沙的两个舅舅米哈伊尔和雅科夫为了分家和侵吞阿廖沙母亲的嫁妆而不断地争吵、斗殴。在这个家庭里,阿廖沙看到人与人之间弥漫着仇恨之雾,连小孩也为这种气氛所毒害。阿廖沙一进外祖父家就不喜欢外祖父,害怕他,感到他的眼里含着敌意。一天,他出于好奇,又受表哥怂恿,把一块白桌布投进染缸里染成了蓝色,结果被外祖父打得失去了知觉,并害了一场大病。从此,阿廖沙就开始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周围的人们,不论是对自己的,还是别人的屈辱和痛苦,都感到难以忍受。他的母亲由于不堪忍受这种生活,便丢下了他,离开了这个家庭。但在这个污浊的环境里,也还有另外一种人,另外一种生活。这里有乐观、纯朴的茨冈人,正直的老工人葛利高里。每逢节日的晚上,雅科夫就会弹吉他,奏出动人心弦的曲调。外祖母跳着民间舞,犹如恢复了青春。这一切使阿廖沙既感到欢乐又感到忧愁。在这些人当中,外祖母给阿廖沙的影响是最深的。外祖母为人善良公正,热爱生活,相信善总会战胜恶。她知道很多优美的民间故事,那些故事都是怜悯穷人和弱者,歌颂正义和光明的。她信仰的上帝也是可亲可爱,与人为善的。而外祖父的上帝则与之相反,它不爱人,总是寻找人的罪恶,惩罚人。
  后来,外祖父迁居到卡那特街,招了两个房客。一个是进步的知识分子,绰号叫“好事情”,他是阿廖沙所遇到的第一个优秀人物,他给阿廖沙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另一个是抢劫教堂后伪装成车夫的彼得,他的残忍和奴隶习气引起了阿廖沙的反感。
  母亲在一天早晨突然回来了,她的变化使阿廖沙心里感到十分沉痛。开始,她教阿廖沙认字读书,但是,生活的折磨使她渐渐地变得漫不经心,经常发脾气,愁眉不展。后来母亲的再婚,使得阿廖沙对周围的一切都失去了兴趣,竭力避开大人,想一个人单独生活。就这样经过了一个夏天思考之后,他终于增强了力量和信心。
  母亲婚后生活是不幸福的,她经常挨后父打。贫困和疾病,吞蚀着她的美丽。由于她心境不好对阿廖沙常常表现出冷酷和不公平。
  阿廖沙在家中感受不到温暖,在学校也受歧视和刁难。因此,在阿廖沙的心灵中,“爱”的情感渐渐被对一切的恨所代替。由于和后父不合,阿廖沙又回到外祖父家中,这时外祖父已经全面破产!他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困苦。为了糊口阿廖沙放学后同邻居的孩子们合伙拣破烂卖。同时,也感受到了友谊和同情。但这也招致学校的非难。他以优异的成绩读完了三年级,就永远地离开了学校课堂。
  这时候阿廖沙母亲逝世,他埋葬了母亲以后,不久便到“人间”去谋生。
  时代背景
  本书成书于1913年,是苏联伟大作家马克西姆·高尔基(1868—1936)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的“童年生活”部分。高尔基,原名阿列克谢·马克西莫维奇·彼什科夫,4岁丧父,10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成的,它们独自成篇,又前后相连,艺术地再现了主人公阿辽莎成长历程的三个阶段,真实深刻地反映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俄罗斯民众的生活,反映了小市民阶层的庸俗自私和空虚无聊,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作者生平
  高尔基(1868—1936),是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列宁称;他是无产阶级艺术的最杰出代表。他出生在俄国中部尼日尼,诺夫戈罗德的一个细木工家里,四岁丧父,寄居在外祖父家里,这是一个典型的小市民家庭。他从小就受到苦难生活的折磨,只读过两年小学,十一岁走入“人间”。在社会的底层,他当过学徒,拣过破烂,做过跑堂的、看门人、搬运工人和面包师傅。1884年他来到喀山,想进大学不成,结果贫民窟成了他的“社会大学”。他还在工人,农民中进行过革命宣传活动。19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高尔基两次在俄国南部流浪。最后到梯弗里斯,进入铁路修配厂做工。1892年,在(高加索报)上用高尔基的笔名发表了第一篇短篇小说(马卡尔,楚德拉),从此走上文学创作的道路。高尔基的早期作品反映了劳动人民反抗沙皇专制统治、渴望自由解放的革命激情。其中,浪漫主义创作占重要地位。1895年写的《伊则吉尔老婆子》和《鹰之歌》是出色的作品。他的剧本有《小市民》、《底层》和《仇敌》。1906年写成重要长篇小说《母亲》。随后写出自传体三部曲《童年》、《在人间》、《我的大学》。晚年的代表作是四部史诗巨著《克里姆,萨姆金的一生》。
  经典片段
  有一天,酒馆女主人和外祖父吵架,她捎带着把没有参加吵架的外祖母也骂上了,骂得很凶,甚至向她扔红萝卜。
  “您真糊涂,我的好太太。”外祖母安详地对她说,然而可把我气坏了,我决定对这个恶婆报复一次。
  我想了又想,怎样才能给这个双下巴细眼睛的红发胖女人来一次更痛的打击。
  我观察邻人们的内讧,知道他们互相报复的方法是:切掉猫尾巴,把狗给毒死,打死公鸡和母鸡,或者半夜偷偷地进到仇人的地窑里,把煤油倒入腌白菜和王瓜的木桶里,把桶里的克瓦斯放出来,——但是这些办法都不合我的意;需要想一个更惊人更厉害的方法。
  我想到一个法子:我瞅酒倌女主人下地窑的时候,合上地窑的顶盖,锁上,我在上面跳了一通复仇者之舞,把钥匙扔到屋顶上,就一溜烟地跑到厨房里,外祖母正在那里做饭。她没有马上明白我为什么高兴,但当她弄明白后,狠狠地朝我的屁股拍了几巴掌,把我拖到院子里,叫我到房顶上去找钥匙。我对她的态度觉得很奇怪,我默默地把钥匙拿下来,躲到院子角落里看她释放被俘获的酒馆女主人,她们俩友善地一面走过院子,一面大笑。
  “我叫你知道厉害,”酒馆女主人攥紧胖胖的拳头威吓我说,但她那看不见眼睛的胖面孔露出和蔼的笑意。外祖母揪住我的领子,把我拉到厨房里,问道:
  “你干吗要这样做?”
  “她拿胡萝卜打你嘛……”
  “你是为了我吗?原来是这么回事!你瞧我把你这块废料塞到炉底下喂老鼠,你就知道了!你算什么保护者啊,一个小泡泡儿,一戳就破!你看我告诉外祖父--他不打掉你一层皮才怪呢!到顶楼念书去吧……”
  她整天不理我,到晚上,在没有祈祷以前,她在床沿上坐下,教训了我几句永志不忘的话:
  “阿辽莎,亲爱的孩子,你要记住:不要管大人的事!大人都学坏了;上帝正考验他们呢,你还没有受考验,你应当照着孩子的想法生活。等上帝来开你的心窍,指示你应当做什么,领你走那应走的道路。懂不懂?至于什么人犯了什么过失——这不是你的事。这让上帝来判断,惩罚。这要他来管,不是我们!”
  她沉默了一会儿,嗅了嗅鼻烟,眯缝起右眼,补充说:
  “是啊,谁犯了过错,大约连上帝也不是任何时候都弄得清楚的。”
  “上帝不是什么都知道的吗?”我吃惊地问道。她轻轻地、悲哀地回答道:
  “他要是什么都能知道,大约有很多事情人们就不会做了。他老人家从天上向人间、向我们大家看了又看,有时会大哭起来,一面哭一面说:‘我的人们啊,我的人们啊!噢啊,我是怎样可怜你们啊!’”
  她自己也哭了,带着满脸的泪痕,到墙角祈祷去了。
  从那时起,她的上帝对于我更亲近更可理解了。
  妙语佳句
  ◆从那时起我怀着不安的心情观察人们,仿佛我心上的外皮给人撕掉了,于是,这颗心就变得对于一切屈辱和痛苦,不论是自己的,或别人的,都难以忍受的敏感。
  ◆各人不过有各人的名字,而权利人人都一样。
  ◆官像顽皮的孩子,走上来就把一切法律破坏了。
  ◆在无穷无尽的工作日厉,忧伤也是节目,闹火灾就是逗乐,在一无所有的脸上,连伤痕也是点缀……
  阅读指导
  苦难和奋斗是很多现实主义文学创作的主题。高尔基的作品,无疑是这类文学的典型代表。所不同的是,《童年》是一位无产阶级文学导师的生活自传的“童年部分”,它是一个已经成为无产阶级斗士的人重新回忆自己的童年生活的“结果”。当然,很多童话以至少年小说都是成年作家写的,但《童年》显然和它们不同,它绝不是一本儿童读物,“儿重视角”之于《童年》只是一个技术手段问题,它所展现的并不是儿童世界,而是一幅完完全全的小市民生活图画。高尔基通过童年阿辽莎告诉我们的,是19世纪末俄罗斯低层市民生活及思想的真实:庸俗、自私,无聊、无奈,虔诚、怀疑、亵渎和无尽的困难。以及这一切灰色当中不寸闪烁的爱的火花。
  和现代派小说惯用的”儿童视角”不同,“阿辽莎视角”没有统领全书,而只是在某些细节才起作用。通篇来看,“童年阿辽莎”是由成年的“我”来回忆叙述的。因此,《童年》根本上是一部传统小说,用的依然是全知全能视角,少有现代派小说的痕迹。从阅读经验来看,该小说似乎是把一些小市民的故事压缩编织进一个少年的经历里,而各个故事之间的内在联系却很少,缺乏艺术的有机性、完整性,这一点,高尔基自己也有察觉。在给罗曼·罗兰的信中,他写道:“我个人觉得,书写得不成功,有点乱,缺少内在的协调,读起来,觉得太急于交代,所以许多地方描写粗糙,不完全,语言不够精练。”
  但这并不是说《童年》不是一本优秀小说,由于成功运用了典型概括等艺术手法,由于以童年之心再现市民庸俗生活的庸俗、苦难,小说具有异常强烈的感染力,能使任何一个经过苦难的仁慈心灵唏嘘不止。不算长的篇幅内,出场人物众多,却大都个性鲜明,“外祖母”的形象、“母亲”的形象,甚至于凶恶、冷酷的“外祖父”的形象,具有典型性、代表性,又不失真实和丰满。在性格的生动性、完整性上,《童年》较后来的一些概念小说要高出千百倍。它能让人读后为“好人遭厄运”鸣不平,也会因“恶人”(如“外祖父”)身上存在的人性的复杂而顿生怜悯。

  该文章转自[语文123资源网]:http://www.yuwen123.com/Article/200709/27531.html


广昌县14730752823: 高尔基的名著《童年》的主要内容 200字 -
汗径六味:[答案] 主要内容: 高尔基4岁丧父,10岁丧母,后靠自己努力学习奋斗成为了苏联伟大的文学家,自传三部曲是在列宁的鼓励下写... 揭露了沙俄专制的黑暗与罪恶,被视为俄苏自传体小说的里程碑和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伟大成就. 《童年》是这套三部曲的第...

广昌县14730752823: 《童年》推荐理由《童年》一书推荐理由100字左右 -
汗径六味:[答案] 高尔基在这本书中真实地描述了自己苦难的童年,反映了当时社会生活的一些典型的特征,特别是绘出了一幅俄国小市民阶层风俗人情的真实生动的图画.它不但揭示了那些“铅一样的承重往事”,还描绘了作者周围的许多优秀的普通人物,其中外祖...

广昌县14730752823: 名著书屋.  (1)《童年》是 - _ -- 以自身经历为原型创作的 - _ -- 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它讲述的是      ... -
汗径六味:[答案] (1)高尔基 自传体 阿廖沙 (2)外祖母

广昌县14730752823: 名著阅读 《童年》 -
汗径六味: 你好 有两部童年 一部 高尔基的 自传三部曲的第一部 一部是 托尔斯泰写的 《童年》、《少年》、《青年》第一部 如果你在说前者 我最喜欢的人物是 好事情 还有茨冈 因为这两人都很亲切 善良 带点悲剧色彩的 印象最深的情节我觉得是每到周六 茨冈表演的各种各样的东西 老鼠 蟑螂 还有小主人公观察 好事情 的时候

广昌县14730752823: 童年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什么? -
汗径六味: 讲述了阿廖沙(高尔基的乳名)三岁到十岁这一时期的童年生活,生动地再现了19世纪七八十年代俄罗斯下层人民的生活状况,写出了高尔基对苦难的认识,对社会人生的独特见解,字里行间涌动着一股生生不息的热望与坚强. 阿廖...

广昌县14730752823: 名著阅读积累《童年》选段家里一切都分得一清二楚名著阅读积累童
汗径六味: 1.阿廖沙 在母亲死后与外婆相依为命2.在外祖父做饭的时候,吃得就特别次;特别注意倒给他的茶的茶色和浓度;圣像前的长明灯的灯油也是各买各的.贪婪吝啬.【解析】要求学生对课后推荐的名著加以识记,尤其是名著里主要的知识点要记牢.

广昌县14730752823: 名著《童年》塑造了什么的形象 -
汗径六味: 经典名著《童年》与其续篇《在人间》、《我的大学》共同构成了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童年》是首篇.在这部小说中,描写的是作者10岁以前的童年时代的生活.记叙了主人公成长、生活的历程,描写了那令人窒息的、充满可怕景象...

广昌县14730752823: 中外文学名著导读童年 -
汗径六味: 《童年》是高尔基自传体小说三部曲中的第一部 .早在19世纪90年代,高尔基就有撰写传记体作品的念头.在1908年至1910年间,列宁到高尔基所在的意大利卡普里岛公寓所做客,高尔基不止一次地向他讲起自己的童年和少年的生活.有一次...

广昌县14730752823: 推荐的名著:童年. 推荐的理由: -
汗径六味:[答案] 谁没有过童年呢?这本书的名字让人们不由自主想到自己的童年.更有种感觉想知道别人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所以打开了《童年》这 本书一、多视角的 ;二、《童年》的语言十分生动活泼,栩栩如生 ;三、独特的选材,《童年》取材...

广昌县14730752823: 《童年》的作者、主要内容、主要人物形象、启迪感悟是什么 -
汗径六味: 作者 高尔基 主要人物 阿廖沙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