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声慢》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作者&投稿:贺义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李清照《声声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是我国文学史上杰出的女作家,宋词婉约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作品对后世有着较大的影响。

《声声慢》可能是易安后期的作品。李清照所处的时代,是烽火连天,山河破碎的靖康前后,她经历了由家庭幸福美满,国家战乱频仍,一人漂泊落拓,晚景寞苦凄凉的历程,感慨自然良多。这首词恰恰就是宣洩了一个漂泊落拓而又失去爱情的人内心苦闷的心景。词的上阕主要写境况而兼及心情的透露,下阕以景物旁衬而主要写心情。全首词迭字连用、借用口语,最能体现其妙处所在。
全首词用“寻寻觅觅"开场,把一个人内心空虚、百无聊赖的心境十分逼真的表露出来,寻觅不可得;接着便是冷清;冷清过后,自然就是“凄凄惨惨戚戚"。这七组迭词很自然地构成了三个不同的层次。所以到最后,相识的雁过,引起的只是无语的惆怅。
下阕把意境发展到最高限度,黄花堆积,容光憔悴,谁来采摘?“守着窗儿"是怜爱那憔悴的秋光,也是从秋光中见到了自己容光的憔悴,所以有“怎生得黑"的惨淡感受。正因为空虚,所以“点点滴滴"都好象打在自己的心上,越来越愁。

此词是李清照晚年流落江南为抒发家国身世之恨而作的。它写的是词人从早到晚一整天的愁绪。其妙处主要体现在叠字上,开篇三句十四个叠字,表现三种境界。寻寻觅觅,写人的动作丶神态,冷冷清清,写环境的悲凉;凄凄惨惨戚戚,写内心世界巨大的创痛。这几句叠字还造成音律的回环往复,加强了词作的音乐性。其次是借物抒情。都准确而形像地表现出内心的愁情,最后道出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强烈感愤,促然作结,而其沉痛无限。全词语言朴实,感受细腻,讲究声情,巧用叠字,满纸鸣咽,动人心弦。
此词写诗人愁苦之情。起句的十四个字都用叠字,词结尾"到黄昏、点点滴滴"也用叠字,新警奇特,情景婉绝,真是绝唱。起句的叠字都是唇齿音,读文更让人有凄清之感。全词都是寻常语,未用典故,来加雕饰,却把心中所感用白描手法写出,感人至深,结句有力。

词人在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作品转为沉郁凄婉,本词主要抒发了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
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感情深沉也博大。
诉说了词人孤愁无助、生意萧条的处境,寄托了极其深沉的家国之思,深深地打上了时代的烙印。
写了环境,写了身世,写了心情,并将这三者融为一体,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受,创造了冷落、凄清、寂寞的意境。凄凉的景物一路写下来越积越多,伤感越来越浓重,最后堆砌的愁苦迸涌而出。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打击使她尝尽了国破家亡、颠沛流离的苦痛。就是在这种背景下作者写下了《声声慢》这首词,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作者的词作风格:前期,相思闺怨,对爱的渴求,对自然的喜爱(如梦令) 后期:(南渡后) 怀念故土(忧国忧民).孤独,凄凉(声声慢 )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起首三句比较形象,委婉细致地表达了作者在遭受深创巨痛后的愁苦之情。
七组十四个叠字,犹如信手拈来,”看似平平淡淡,实则显示了作者高超的文字功底。十四个字无一愁字,却写得字字含愁,声声是愁,造成了一种如注如诉的音韵效果,如徐虹亭语:“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也。” “寻寻觅觅”,是作者的动作行为,作者在经受了国破家亡、夫丧、金石丢失等一连串的打击后,内心极为哀愁,再加上一人孤处,更是百无聊赖,空虚郁闷,为了排解这一哀愁,作者开始了漫无目的的寻觅。寻啊觅啊,想寻些什么呢?不太清楚,一切都是那么茫然,或许她是想找回一些温馨的回忆来慰藉自己,但茫然的作者只感到四周“冷冷清清”。这是作者的心境使然,常言说“人悲物亦悲”,在一个悲伤凄凉人的眼中,所有的事物都是暗淡天光的。正所谓“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寻觅的结果给作者最深的感受是“凄凄惨惨戚戚”,它不但没有减轻内心的伤痛,反而使其由这清冷之景更生一种凄凉、惨淡和悲戚之情。这就为全词定下了一个感情基调,使全词笼罩在一种凄惨愁苦的氛围中。“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作者由以上的茫然和结果转到写气温骤变的感受,说天气变化无常,忽暖忽寒,人最难调养身体。然而其内蕴又何止这些呢?联系李清照的生平,可知她在金兵入侵、南渡避难之前的生活一直是优裕、安宁而美满的,而写作此词时,已是形单影只,孤身飘零,生活一下从幸福的峰巅跌入痛苦的深渊,这种情形与“乍暖还寒”的天气是多么相像啊,它让作者的身心一时都难以承受。怎么办?只有借酒驱寒,借酒浇愁。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
“欲以酒暖身,借酒浇愁,可是酒的滋味却又那么淡。 “淡酒”无力,怎么能抵挡住那一阵紧似一阵的急风,更何言消去心中的愁苦呢?这里酒味为何那么淡?是酒淡吗?不是。酒性依旧是烈的,只是因为作者的愁太重了,酒入愁肠愁更愁,满心都是愁,致使酒力压不住心愁,。自然就觉得酒味淡了。李清照在前期词作《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中也写到过为驱寒消愁曾饮酒之事,然而却是“浓睡不消残酒“。酒力显得那么大,让作者浓浓地睡了好长时间都没有消下去,这里的酒力之所以大,是因为作者此时没有什么切入肌骨的愁病,有的只是作为一个年青贵族女子的闲愁,闲愁不痛,所以才会有“浓睡不消残酒”之说。两相对比,一个“淡”字,表明作者晚年是何等的凄凉,心境是何等的凄苦。
“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本欲借酒浇愁,可谁想“举杯消愁愁更愁”,反而勾来了自己一阵阵的伤心,正当作者独自对酒伤心伤神之时,猛然间抬头看到南飞的大雁,再细看,那大雁不就是自己以前曾多次看到过的大雁吗?不就是曾为她和丈夫捎过信笺的大雁吗?而今大雁依旧,人却不是那两人了,也不会再有什么书信捎来了,真乃“物是人非事事休”。尤其是“雁过也”这句话,不仅写得有形,而且有声,渲染出了一种哀哀欲绝的凄苦氛围,让我们仿佛与作者一同听到了长空中那南飞雁一声声凄厉的哀鸣。这哀鸣,听来犹如杜鹃啼血,让人心痛,心酸,心碎!而作者的心情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下片由远及近,转入对眼前残秋之景的具体描绘,进一步表现作者的凄苦之情。
“满地黄花堆积,慌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这三句话由景入情,情景交融。作者是爱花的,在过去有丈夫为她摘花,但是在这残秋之季,作者所见、所感却是:菊花枯萎凋落,落瓣纷纷,堆积了一地,花都憔悴了。不忍看花落,可如今又有谁可以摘花送给自己呢?丈夫不在了,只能看着它一朵朵、一瓣瓣的枯萎凋落,多像自己孤苦飘零的晚境。到这里,作者的感情渐渐融入落花中,对花自怜,不由又黯然神伤。
“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更进一步抒写作者寂寞难耐的痛苦。常言说“人老伯孤独”,更何况作者是位感情丰富的文人,这样独守窗前,不免触景生情,睹物思人,那境况自是令作者甚感凄凉、惨淡和愁苦的,可怎么捱到天黑呢?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主要写声音,以声衬情,尤其是“点点滴滴”一语,极富“顿挫凄绝”感。


李清照的《声声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为物是人非,生活有变的愁情伤感。

声声慢中风 思想感情
词人在靖康之变后,国破,家亡,夫死,伤于人事.作品转为沉郁凄婉,本词主要抒发了她对亡夫赵明诚的怀念和自己孤单凄凉的景况.女词人在一个秋天的黄昏里的生活感受,一行行写的都是冷冷清清的秋景,一行行反映的都是孤独凄凉的境况。全词所写,不外一个“愁”字,感情深沉也博大。诉说了词人孤愁无...

...和姜夔《扬州慢》的分别抒发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李清照《声声慢》主要写国破家亡的凄惨心境和痛苦感情,流露出故国之思和昔盛今衰之感;姜夔《扬州慢》抚今追昔,悲叹今日的荒凉,追忆昔日的繁华,发为吟咏,以寄托对扬州昔日繁华的怀念和对今日山河破的哀思。

《声声慢》表达了李清照怎样的思想感情?
在李清照晚年的词作中,最为人们所称道的,是她的《声声慢》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而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

《声声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词中用了九对叠字,叠字用得很自然,如大珠小珠落玉盘,前人称赞她笔力很健。这些叠字用得自然妥帖,是经过作者锤炼而得的,使寂寞、怅惘、痛苦的感情通过这些叠字的渲染得以尽情的表现。词的语言通俗平易,虽是寻常语,但富有表现力,表现了深刻的内容。《声声慢》词调可押平声韵,也可押入声韵,...

李清照的声声慢全文和大意、写作背景、思想感情,谢谢!!!
《声声慢》是李清照的一首震动词坛的名作。靖康之难以后,词人的丈夫已故,他们精心收集的金石书画,都已散失。词人飘泊江南,由一个无忧无虑的贵妇人,一变而为流落无依、形影相吊的寡妇。国破家亡,引起的国恨家愁,像铅一样压在她的心头,在这位女词人的心里点燃了爱国思想的火花。这是女词人在...

李清照《声声慢》原文及翻译赏析
原文: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到处寻找,寻到的只有冷清,十分...

李清照 声声慢 赏析
秦观(一作无名氏)《鹧鸪天》下片:“无一语,对芳樽,安排肠断到黄昏。甫能炙得灯儿了,雨打梨花深闭门”,与此词意境相近。但秦词从人对黄昏有思想准备方面着笔,李则从反面说,好像天有意不肯黑下来而使人尤为难过。“梧桐”两句不仅脱胎淮海,而且兼用温庭筠《更漏子》下片“梧桐树,三更雨,...

李清照的醉花阴与声声慢在表达感情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点
同:《醉花阴》和《声声慢》有一个明显的相同之处,也是李清照大部分作品的一个共同点,那就是一个愁字,都有着一颗沉重的心,抑郁的心情。异:同样是写愁,但是愁得对象却随着其个人的遭遇而发生了很大的改变,《醉花阴》是在自己衣食无忧的生活条件下写的。《醉花阴》字字都表达了自己的愁与凉,凉...

声声慢写秋景,表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
联系作者的遭遇,可知作者这一深重的哀愁不是那种闺怨闲愁,它是在金兵入侵、国土沦丧、人民流离失所、朝政腐败这样一个社会背景之下产生的,这就使这首词的感情色彩有了一个时代依托,有了一定的现实性和社会意义。因此,《声声慢》这首满含凄苦情的词堪称千古绝唱!唐宋古文家以散文为赋,而倚声家实...

咸安区18369636849: 李清照的《声声慢》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
保胜替卡:[答案]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晓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翠损,如今有谁堪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

咸安区18369636849: 李清照的《声声慢》一词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啊~ -
保胜替卡:[答案] 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词风深沉凝重、哀婉凄苦,一改前期词作的开朗明快. 上片主要用清冷之景来衬托孤寂、凄凉的心境.

咸安区18369636849: 声声慢中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
保胜替卡: 李清照(1084—1151?)号易安居士.这位颇具文学才能的女作家,在宋代众多词人中,可以说是独树一帜.《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

咸安区18369636849: 《声声慢秋声》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 -
保胜替卡: 词人以“豆雨声”起,以“雁声”收,写了秋夜中听到的十种秋声.但声声总离不了凄凉意,使一个正在发愁的人谛听这些声音,使作为声音的客体,严重地被染上“愁人”的主体印记,因而从笳声、雁声、蛩声、铃声中听到的,都是词人的苦闷心声.

咸安区18369636849: 《声声慢》表达了作者什么情感 -
保胜替卡: 李清照《声声慢》?? 词人通过对秋景秋情的描绘,抒发国破家亡、 天涯沦落的悲苦,具有时代色彩.首句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的心情.下文“点点滴滴”又前后照应,表现了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全词一字一泪,缠绵哀怨,极富艺术感染力.

咸安区18369636849: 大学语文简答题《声声慢》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 -
保胜替卡: 康桥给徐志摩的记忆是最深刻的.于是想要告别,往事就会如陈酒香气回肠,激荡心扉.徐便是如此,往日康桥的一幕幕情景再现眼前:金柳,青荇,潭水,三个意象表现了作者对康桥的眷恋.对这份眷恋的加重升华,应该说是从第五节“寻梦...

咸安区18369636849: 《声声慢》大意、思想感情?
保胜替卡: 意思就是她很难过,但是无从述说

咸安区18369636849: 李清照《声声慢》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保胜替卡: 内心无法言尽的凄凉与悲酸

咸安区18369636849: 李清照《声声慢》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以及如何理解里面的“愁”字. -
保胜替卡:[答案] .《声声慢》是她晚年的名作,历来为人们所称道,尤其是作者那哀婉的凄苦情,不知曾感动过多少人.当时,正值金兵入侵,北宋灭亡,志趣相投的丈夫也病死在任上,南渡避难的过程中夫妻半生收藏的金石文物又丢失殆尽.这一连串的...

咸安区18369636849: 李清照的《声声慢·寻寻觅觅》到底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感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主要不在意思!就是说,能不能大家回答的更清楚些,我想要的是它具体... -
保胜替卡:[答案]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著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