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高跷表演有什么讲究?

作者&投稿:衡垄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辽宁沈阳市都有什么银行?~


沈阳高跷基本属于辽南高跷。根据文献资料和实地调查推断,辽南高跷形成的时间应在清乾隆以后,发展成为东北的典型高跷形式,已是清代后期了。

今人所用的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双跷多绑扎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便于上下,动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形成鲜明的地域风格与民族色彩。高跷由于脚下绑有木跷,重心不易掌握,所以膝部要微屈,两脚要不断移动,上身和双手必须随重心而俯仰和甩摆,以加强腰部的控制力保持平衡。沈阳高跷艺人们运用了这些规律,出脚时踢抬有力,收回时落地稳扎。发挥上身和双臂的舞蹈作用,舞姿多变,手腕灵巧,“手巾花”翻飞如蝶,体现了敏捷活泼和稳重相结合的美。而且,利用跷着地面积小,易于活动的特点,使膝部规律性的“顿劲”和舞动翻转时的“利索劲”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特殊的动律,艺人们把它称为“艮(gěn)劲”。舞蹈家们把高跷的风格特点归纳为:臂松弛,腕有力,腰先摆,脚后踢,身要稳,微提气。即艺人们强调的“稳中浪”。

沈阳高跷的服饰多是戏曲人物的衣着,但表演的农民按照自己熟悉的生活,塑造了农村的人物形象。如“头跷”是草莽英雄的形象。“上装”是梳长辫的农村姑娘形象,艺人们把上装的动态美形容为“稳中浪(活泼),浪中俏,俏中艮”,必须演得既扎实又活泼,既敏捷又俏皮,要有质朴的艮劲。“下装”是农村小伙子的形象,要求屈膝、蹲裆,以稳扎的跷功,风趣、幽默地衬托上装。

沈阳高跷的伴奏可分为跑场、走场、清场三类。跑场音乐热烈奔放,走场音乐流畅欢快,清场音乐华丽风趣。伴奏乐器有:唢呐、大鼓、大镲、小镲等。曲调是富有东北地区色彩的唢呐曲牌,曲式短小,乐句齐整,附点音符与对句运用较多。中速或慢速乐曲中附点音符的运用,便于演员抒发深挚的感情。两支音色不同的唢呐以对句的形式吹奏,犹如互相问答,增强了演员间的感情交流,使表演更富有戏剧性。沈阳高跷中,鼓点和打击乐的演奏非常出色,增强了表演的艺术效果。

沈阳高跷的传统乐曲都有标题。例如根据乐曲的结构特征命名的[句句双];借用戏曲剧目、曲牌的名称或沿用元明以来南北曲牌名称的[闹元宵][柳青娘][柳摇金][洞房赞][桂枝香]等;根据地名命名的如[泰山景][小游西湖]等;以动物、花草名命名的如[鹁鸪][逗蛐蛐][五匹马][茉莉花][小红梅]等;借用歌曲或其他器乐曲曲名的如[海青歌][万年欢][得胜令]等。这些传统乐曲往往表示某一种情绪,如[五匹马]表现了一种热烈的情绪,富有生活情趣;[句句双]曲调生动活泼,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也有一部分乐曲的标题与内容有密切的关系,如[得胜令]表现了民族英雄胜利凯旋时,人们热烈欢腾的情景。以地名命名的乐曲则往往是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创作乐曲的标题与内容的关系密切。

享誉世界的海城高跷

沈阳高跷场上的角色分工为:头跷:武丑打扮,手持马鞭,是全队的指挥;二跷:武旦打扮,亦持马鞭(很多队中无此人物);老蒯:彩婆子,穿农村中生活服装,持长烟袋锅子或棒槌;上装:梳大辫扎彩球,彩色大襟上衣、长裙,手持扇子或手帕,一般为两三名;下装:穿短水袖大襟上衣,长裤,腰扎彩带,一般为两三名;渔翁(或扮《打鱼杀家》中的萧恩)、渔女,戏曲打扮;其他还有傻柱子、白蛇、许仙、青蛇等戏曲人物。场上角色互相扭逗,表演以双人对舞为主。由上下装为一组,称作“一副架”。最好的一副架排在队列的最后,叫作“底鼓”或“压鼓的”,集体表演时,伴奏乐队的鼓手,根据他俩的示意变换鼓点,全队行进由头跷率领并指挥。

沈阳高跷的表演形式,分为大场、清场和小戏三部分。大场指头跷带领大家跑各种队形;清场指各种人物的分别表演,包括上装与下装的小场,上装、下装和老蒯的混场等;最后是小戏。大场在开头和结尾,清场根据演员所表演的而定。主要内容如下:

太平有象全体演员以叠罗汉方式摆画面,唱喜歌或奉承之词,取民俗“太平有象”说法,寓意幸福、吉祥、丰收。

大场引入由头跷(二跷)率领跑大场,如“四面斗”“二龙吐须”“卷菜心”等场面。行中头跷做“盖跷”(空中碰响木跷)、“蹲裆”等高难动作,其他演员在变换中只要打照面,就扭逗一番。大场既显示阵容,掀起欢快气氛,又可打开场地。

头跷献技头跷的主要表演,分为“鞴马”与“鞭挂”两部分,前者表演牵马、掸水、刷毛、备鞍、紧肚带等鞴马的过程,后者则是持戏曲的马鞭表演骑在马上飞奔的各种动态。舞蹈节奏、动律、风格都非常别致。

清场逗俏清场是表演中的主要部分,上装与下装默契配合,表现农村男女的爱情生活。上装俊俏泼辣,下装风趣幽默。相互衬托,相得益彰。表演以上装为中心,下装随机应变即兴发挥,但伴奏乐器中的大鼓,则看下装的示意,打出长短不同带有停顿性的鼓点为段落。走相是基本的扭法,是富有韵味的行进表演。稳相是走相和鼓相之间,给叫鼓作铺垫的原地动作,是上装和下装示意即将转换的过渡性动作。鼓相是表演中的小停顿或转折。不同鼓相是大小不同的段落,是突出人物形象的地方。

小戏别致高跷上表演的小戏别有情趣,虽都取自戏曲,但充满农村生活的乡土气息。语言风趣,动作鲜明,情节洗练。如《打渔杀家》对白不多,父女划船捕鱼一段是优美的舞蹈表演。《瞎子观灯》中可把“小车”“旱船”穿插于表演之中。

收场过街清场演毕,头跷领跑大场,最后以“过街楼”的欢腾表演结束。“过街楼”曲牌名为[五匹马],节奏欢快、热烈。舞蹈多用“翻身”“蹲起”“滚龙场”等技巧,洗练、利落、精彩。高跷队行进中常停下表演“过街楼”。




元宵节习俗:踩高跷
3) 舞凤飞龙成夜市;踏歌击鼓助春声。4) 九华灯炬云中挂;五彩鳌山海上移。5) 三五星桥连月阙;万千灯火彻天衢。6) 三千世界笙歌里;十二都城锦绣中。7) 万户春灯报元夜;一天瑞雪兆丰年。8) 万户管弦歌盛世;满天焰火耀春光。9) 万里阳和春有脚;一年光景月当头。10) 万家灯火同秋月;大地光明不夜...

弹跳高跷的介绍
弹跳高跷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群使用,无论是儿童还是成年人,都可以通过弹跳高跷来挑战自己的极限。儿童可以通过使用弹跳高跷来锻炼身体,提高运动能力,而成年人则可以通过它来放松心情,释放压力。此外,弹跳高跷还可以作为一种表演工具,用于各种文艺演出和体育比赛,展示用户的技巧和创意。总之,弹跳高跷是一...

南郑县协税社火高跷相关器具
南郑县协税社火中的高跷表演,其关键道具之一是木制的高跷腿子。这些腿子选用山坡向阳处生长的刺杉木,因其质地轻盈、光滑耐磨,且防滑性能优良。早期的高跷腿子高度为两米,为了确保表演者的安全,如今已调整至1.8米至1.6米。演员们身着精心设计的戏装,将木制腿子牢固地绑在脚和腿上,通过各种动作展...

人踏春阳,元宵喜乐什么意思
高跷一般都是木质的,在刨好的木棒中做一个支撑点,以便放脚,然后用绳索绑在腿上。表演者踩着高跷,不但可以行走自如,还能做劈叉、跳凳、扭秧歌、舞刀弄枪等各种高难度的动作。二、舞狮子 舞狮子是我国一项优秀的民间艺术。每逢元宵佳节或者其他集会盛典,民间都会以舞狮子的形式来助兴。这一习俗起...

正月十五闹元宵,古人是怎么“闹”的?“闹元宵”从什么时间开始...
表演前,表演者要在腿上绑上很长的木棍,不但站立行走如常,还要表演跳跃和舞剑等等一些难度较大的动作。高跷一般分为高跷、中跷和跑跷三种形式。 9、划旱船 划旱船也称跑旱船,就是在陆地上模仿船行功作表演各种故事。划旱船流行于中国很多地区。过去表演跑旱船的大多是姑娘,现在也有男性表演划旱船的。 民间传说,划...

高跷放起来不踩注意什么?
防潮、防虫吃鼠咬,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就好。

人踏春阳,元宵喜乐什么意思
讲的是这个时候正是初春,阳气上升,喜乐元宵伴佳宴,吃喝玩乐嗨翻天。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所以称正月十五为 “元宵节”。根据道教“三元”的说法,正月十五又称为 “上元节”。元宵节习俗自古以来就以热烈喜庆的 观灯习俗为主。明月如霜,灯火如...

曲剧文化了解:河南曲剧的角色行当
早期的河南曲剧在表演上继承了高跷曲的歌舞身段和行当分工。高跷曲一般有五个角色:老婆(老旦)、媳妇(青衣)、姑娘(小旦)、相公(小生)、和尚(丑)。和尚经常兼扮演老旦,并且有时还会增加诸如“二姑娘”、“瞎子”等配角行当。早期的河南曲剧无论演什么戏,角色一般不外乎以上五种主要形式。早期...

做高跷写作文
1. 模仿口技写一篇高跷表演的作文300字 我小时侯有许许多多有趣的事,最让我难忘的是学踩高跷。 一天,妈妈从外婆家找出了两对怪东西,我奇怪地问妈妈:“妈妈,这奇怪的东西是甚么?”“这叫高跷,人踩上去就变得高了许多。走得也快了许多。” 妈妈回答。“那这东西怎么玩?”我又问。 妈妈说:“你先站上去,保...

关于秧歌的介绍
在民间,对秧歌的称谓分为两种:踩跷表演的称为“高跷秧歌”,不踩跷表演的称为“地秧歌”。近代所称的“秧歌”大多指“地秧歌”。秧歌历史悠久,南宋周密在《武林旧事》中介绍的民间舞队中就有“村田乐”的记载,清代吴锡麟的《新年杂咏抄》中明文记载了现存秧歌与宋代“村田乐”的源流关系。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高跷要用什么工具 -
彤恒华芬: 高跷也叫“高跷秧歌”,是一种广泛流传于全国各地的民间舞蹈,因舞蹈时多双脚踩踏木跷而得名.高跷历史久远,源于古代百戏中的一种技术表演,北魏时即有踩高跷的石刻画像;高跷一般以舞队的形式表演,舞队人数十多人至数十人不等;...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怎样踩高跷 -
彤恒华芬: 胆子大一些,从低到高慢慢来,先上一只脚在上另一只脚,先扶着什么东西,一步步来,摔一下不用怕的!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什么是高跷啊 -
彤恒华芬: 高跷,也称拐子,是由表演者脚踩木跷表演.由于表演者高出一截,观众需要仰起头来或是站在高处观看,所以也有人把高跷称为“高瞧戏”.这种活动在山西全省境内流行甚为普遍,是一种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文艺活动形式. 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为什么在春节踩高跷? -
彤恒华芬: 高跷,是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的形式,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由于演员踩跷比一般人高,便于远近观赏,而且流动方便无异于活动舞台,因此深受群众喜爱.关于高跷的起源,学者们多认为与原始氏族的图腾崇拜、与沿海渔民...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
彤恒华芬: 东北秧歌的风格特点是热烈、火爆、诙谐等.东北秧歌舞动的时候带有泼辣火热、质... 地秧歌则是一种不踩高跷表演的秧歌,基本上在课堂上所学的都属于地秧歌,在沈阳...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踩高跷是什么意思 -
彤恒华芬: 踩高跷,是汉族传统民俗活动之一.踩高跷俗称缚柴脚,亦称“高跷”、“踏高跷”、“扎高脚”、“走高腿”,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多在一些民间节日里由舞蹈者脚上绑着长木跷进行表演.踩高跷技艺性强,形式活泼多样,深受群众喜爱.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高跷的由来? -
彤恒华芬: 关于高跷的起源,已故历史学家孙作云(公元1912~1978)在他的《说丹朱――中国古代鹤氏族之研究――说高跷戏出于图腾跳舞》一文中,首次提出高跷源于鹤图腾崇拜的论点,并以《山海经》古文献为据:“长股之国在雄常北,被发,一曰...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踩高跷中,身份相同的人物脚上所绑得高跷的造型与高低. -
彤恒华芬: 今人所用的高跷,多为木质,表演有双跷、单跷之分.双跷多绑扎在小腿上,以便展示技艺;单跷则以双手持木跷的顶端, 踩高跷 便于上下,动态风趣.其表演又有“文跷”、“武跷”之分,文跷重扮象与扭逗,武跷则强调个人技巧与绝招,...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元宵节为什么踩高跷扭秧歌儿代表什么意思?
彤恒华芬: 踩高跷,民间传统节目——舞狮子是民间盛行的一种群众性技艺表演.高跷本属中国古代百戏之一种,早在春秋时已经出现.中国最早介绍高跷的是《列子·说符》篇:“宋有兰子者,以技干宋元.宋元召而使见其技.高跷是我国古代百戏之一...

香港特别行政区13784983120: 东北人怎么过清明 -
彤恒华芬: 咱东北人的过年习俗 你了解多少? 俺们东北人把过春节称为过大年.俺们东北人过大年可热闹了,有很多是俺们东北人过大年独有的习俗,不是有这样一首民谣么,小孩小孩你别馋,过了腊八就是年.腊八粥喝几天,哩哩啦啦二十三.二十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