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用什么话总结了5000年历史,灵验得让人五体投地?

作者&投稿:穰萧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我最喜欢的历史人物诸葛亮 作文500字~

历史上,人们对于诸葛亮都有很高的评价。今天,本人斗胆也来谈谈我对诸葛亮的一些看法。
诸葛亮智。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他不但上知天文,下晓地理,而且精通战术兵法,空城计就是一个绝佳的例子。而他当年那篇肝胆照人、令人读后感觉荡气回肠的《出师表》,更成为千古不朽的名篇佳作,流传至今。实在是智!
诸葛亮神。他虽身在草庐之中 ,但却十分注意观察和分析当时的社会,对外界的形式了如指掌,且在刘备三顾茅庐之时,对当时的时局分析透彻,面面俱到。他甚至还能“呼风唤雨”借东风,仿佛天地万物都为他所用。他用兵如神,运筹帷幄,能决胜于千里之外。实在是神!
诸葛亮义。他的一片丹心以求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因受到刘备三顾茅庐之恩,白帝城托孤之重任,为了汉室之兴竭忠尽智,效死不渝,“鞠躬尽粹、死而后已”这句历史名言,不知影响了多少代人,成为多少名人志士的座右铭!他为了江山社稷,忠贞不二,呕心沥血,直到临死之前,还念念不忘江山社稷大业,为的就是报先帝的知遇之恩。实在是义!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诸葛亮唯一的遗憾恐怕就是没能实现刘备的遗愿了吧。以诸葛亮的才华与聪慧,竟落得如此下场,实在是可悲啊!人无完人,诸葛亮也确实有不足,但这又有什么关系呢?因为他实在是无愧于一个值得千秋赞颂的人。

诸葛亮为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殚精竭虑,辅佐刘备兴复汉室,鞠躬尽瘁,死而后己。他不贪权势,不谋私利,严于律己,知人善任,谦恭待人,治蜀有方,勤政为民,高风亮节。他提出了“跨荆、益”,“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抗拒曹操”的治国方略。他儒法并用,以法治国,执法必严,赏罚分明;他重用人才,任人以贤;他审时度势,不断的调整内政外交政策,建立广泛的统一战线;他重视农业,打击豪强,安抚流亡,轻徭薄赋,发展经济;他亲率大军采取灵活机动的战术,革新武器装备,全力北伐。他的一生充满了智慧,他也成为智慧的化身。

2.
诸葛亮已成为家喻户晓的智的化身。
虽说诸葛亮用兵如神,但他毕竟不是神,他也有缺点,而最主要的缺点是出在人事问题上。尤其是他对魏延的看法。魏延向刘备投降,诸葛亮居然根据骨相说他久后必反,这多么荒唐。虽然孔明未能杀死魏延,却对魏延抱有成见,认为他不忠不义。然而魏延是否如此呢?其实不是。虽然魏延不断被孔明排斥,却仍中心地效劳与蜀国,屡建奇功:斩王双,战张颌等都足以证明魏延是个不可忽视的人才。孔明最错的是在毫无根据证据之下,留下锦囊杀死了魏延。诸葛亮在人事上的失误还有让马谡守街亭,导致第一次北伐中原失败、关羽守荆州的失误,从某种意义上是诸葛亮一手造成的。在识人方面,刘备明显比孔明胜一筹.
大家公认的智慧者也有许多优点。刘备三顾茅庐后,说“如鱼得水”。这说明诸葛亮的确是个奇才。诸葛亮能严守军事机密,攻其不备。而且他办事很具有深谋远虑。诸葛亮让刘琦守江夏,其实是为了实施自己的战略思想。因为诸葛亮知道,新野小城,终不能长驻。他让刘琦守江夏,其目的不但要救刘琦,而且为后来躲避曹军奠定了退守的路。还有在安排刘备去东吴招亲时,孔明留下的三个锦囊,使刘备平安回到了荆州。
有人也许对诸葛亮让关羽去华容道劫曹操有不同的看法,有人认为关羽放走曹操诸葛亮没有预测到,其实我认为诸葛亮是故意让关羽去华容道放走曹操,因为杀掉曹操不是很好,假如在关羽在华容道上杀了曹操,孙权就回趁机占领北方,孙权势力大了,刘备就没有了安身之地,更别谈什么三国鼎立,复兴汉室了。因此孔明一方面让关羽放走曹操,落个人情,另一个方面就是让曹操抑制孙权,这一点更说明孔明真乃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将才。
诸葛亮不打无准备之战,他知己知彼,能巧妙对对方心理及天气季节的情况做出不同的计策,对天时地理了如指掌,因此我认为诸葛亮是一个少有的人才。

3.
君子,本就应如内敛之玉,温雅,风度翩翩。
或说如千年之下沉淀的云墨,带着历史的沧桑和不易察觉的浪漫。——一如那个人。
题记。
君子——诸葛亮。
他是良臣,贤臣,忠臣。
他拥有过人的智慧。
他之所以是君子而不是英雄,是因为他足够仁慈,足够忠诚。
他隐居山林,却窥得天下;无意争霸,却算尽天下。
他才华横溢,却天妒英才;忠心耿耿,却未了心愿。
刘备三顾茅庐,请他出山为复兴汉室的事业而出谋划策。
于是,他走入了那纷争。
一走,便是二十余年。
历史洪荒,世事沧桑。漫过千年岁月。他在为蛙声蝉鸣中战争部署而忧的紧缩眉头,他在夜深人静想起先帝时的暗自垂泪,他在昔日并肩的好友逐一死去后寂寞。
他一生不慕虚荣,不求富贵,安贫乐道,朴素严谨,克己奉公,知恩必报,忠贞不二,鞠躬尽瘁,严于律己。这样的忠臣,是多少明君梦寐以求的属下。
只可惜,先帝早逝。留下的,是那不成器的阿斗。
先帝临死托孤让这位蜀相站上蜀国的皇位。但是他拒绝了。
他是他,不是刘备,不是孙权,更不是曹操。
他是诸葛亮。
忠臣而非野心家。

“出师一表真名世 ,千载谁堪伯仲间。”
那篇《出师表》里含着多少无奈的泪水,多少坦诚的忠心。从内政到军营,从司法到举贤。字里行间,尽是两朝开济老臣心啊!就是因为明白后主的无能,这位蜀相才会如此详细的安排这些事情。这哪是一章奏表,明明就是这位效忠于蜀国的老臣的一封遗书啊!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
这位中途而亡的老臣,究竟是一种怎样的心思去面对先帝的在天之灵的呢?应该是愧疚吧。没能完成先帝的遗愿,没能复兴汉室的基业。这是一个忠臣所想。或许这位老臣在永远的闭上眼睛的时候,那眉宇间的寂寞和忧愁也没能化开吧。

如此忠臣,如此君子。
如此谋略,如此才智。

即便千年已过,这段不朽的历史还是没有被泯灭于红尘之中。
在微醺的午后,端一杯清茶,捧一缕阳光。
静静的品读那忠臣之道,君子之心。

4.
诸葛亮辅佐刘备建立蜀汉,并联吴抗曹,致力于统一事业,政绩斐然。尽管“出师表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但他那宏伟远大的抱负,坚韧不拔的毅力,忠贞不渝的赤诚,超凡绝伦的才智,卓尔不群的人品,达到了儒道法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我国历史上罕见的才德兼备的人物形象,羽扇纶巾的诸葛孔明成了集智慧、谋略道德于一身的永恒的偶像。
诸葛亮“科教严明,赏罚必信,无恶不惩,无善不显”,他知识渊博,多才多艺,处事注重调查研究,瞻前顾后,深思熟虑,具有一个伟大政治家非凡的品格。所谓品格,顾名思义,即入的品质通俗地说,就是指人的“德行”。我国古代历来都十分重视人的德行,讲究人的品行修养的重要作用。关于诸葛亮的人品,突出表现在下述几个方面:
其一是诸葛亮处理国家大事善于集众思,广忠益,听得进不同意见和建议。刘备定蜀后,曾任命董和为掌军中郎将,前后跟随诸葛亮共事七年。期间,董和对于诸葛亮某些处理不当的事,敢于提出自己不同的意见或者是反对意见,有时其至连提十余次。但诸葛亮总是十分赞赏董和这种忠于国家的大无畏精神,说大家如果都能像董和这般认真、勤勉,“则亮可以少过矣”。在他担任蜀汉丞相后,经常教育下边的人说:“干工作,就是要集众思,广忠益。如果只因为一些小嫌隙,就听不进不同意见,难免要犯大错误。听了净言,获得了正确的结论,那就好比丢弃了废旧破烂而得到了珍贵的玑珠宝玉。”
其二是诸葛亮能够严肃无情地正视自己的错误,勇于引咎自罚,痛下针砭,深刻检讨,知过能改。公元二二七年,诸葛亮亲率大军准备攻魏。虽然他制定的作战计划是正确的,但由于错用了马谡当先锋,结果在街亭打了大败仗,使整个北征计划受挫。事情发生后他即以《街亭自贬疏》上书,“请自贬三等,以督厥咎,并坦诚深刻地检讨说:“咎皆在臣,授任无方”,“臣明不知人,恤事多阅”。认为错误全在于自己用人不当,愿承担对这些过失所负的全部责任,并请求官职降低三等,以惩罚自己这个过错。
其三是诸葛亮通体光明,清廉谦退,不贪财、不求奢,毫无自私之利之心。诸葛亮临终前曾上表后主刘禅,表明他至死不要任何封赠赏赐,不使自己内有余帛、外有赢财的心迹。他最终将自己铸成了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一个有高度道德品质的人。对于他身后之事,也早就立下了遗嘱,“因山为坟,冢足容棺,敛以时服,不需器物”。全然不像有些官吏要搞厚葬:死后埋葬丘陇必巨,棺椁必重,衣衾必多,文绣必繁。由此观之诸葛亮对丧葬制度颇有超前的革新精神。他的这种精神处在我国封建社会确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也有一些不良的影响,正如楼主理解的,韩国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冲击也是显而易见的,特别是前几年韩国申报端午节世界文化遗产的成功。还有,韩剧在中国热播,也引来太多的争议和批判。
所以为了避免政治、经济和文化等各方面的争议,制止不必要的口水战争,百度系统自动屏蔽韩国吧的创建,并且列为敏感话题。
就是这些原因,望楼主参考,O(∩_∩)O谢谢

诸葛亮在《出师表》里说到的一句话:“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这句话总结出了几千年来历史成败的关键。


《出师表》是诸葛亮在北伐之前,给刘禅写的表文。在中学课本里都学过,老师都给我们主要讲的是北伐的重要,诸葛亮对刘禅的期望,还有诸葛亮对蜀汉的忠诚之心。其实这里面大家都忽略了一个很重要的问题,那就是诸葛亮写的这一句话,他总结了出了关键的原因,却也没有什么可以解决的方法。



这句话的意思就是说,要亲近贤臣而远离小人,这就是汉朝之前兴盛的原因;亲近了小人却疏远的贤臣,这就是汉朝后期衰落的原因。诸葛亮可谓是一个人全能型的人,他在政治,军事,外交,发明等多项领域都是佼佼者。我们还可以给他一个社会学家的称号,他面对强大的敌人从来没有怕过,但是却被小人给整怕了。

诸葛亮的这句话,不得不说真的是很牛,把几千年的封建王朝都做了一个总结,不止汉朝,从古到今,历经了那么的朝代,也尽是毁在小人手里的。其实最能说明问题的就是清朝了,清朝被慈禧太后这个没什么本事的人,可给弄苦了。当初有人建议咸丰学学汉武帝立子杀母,可是咸丰没舍得,结果却被慈禧把整个国家给搞的祸乱不断。想想当初诸葛亮写下这话是那种茫然无助的心境,又是多么的难过啊。



这句话就是“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历史上朝朝代代都如此。

这句话就是亲贤臣,远小人,历史证明,他的这句话非常准确。

诸葛亮有非常多的话,都非常有总结性,其中最经典的是“亲贤臣,远小人”。

其实我感觉最主要的一点就是一定要远离小人,这句话一直从古至今运用到现在。


谁能给我总结一下三国里的任何一个故事?
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

三国演义中重要人物各有什么性格特点?
关羽 傲上而不悔下,恩怨分明,以信义著称 罗贯中笔下的曹操是奸诈、残忍、任性、多疑的反面人物典型。陈寿认为曹操在三国历史上“明略最优”,“揽申、商之法术,该韩、白之奇策,官方授材,各因其器,矫情任算,不念旧恶”。曹操御军三十余年,但手不释卷,登高必赋,长于诗文、草书、围棋。周瑜...

章回小说结构中的对联
这些诗联,都用“正是”二字引出。回尾联的作用一般有两个,一是总结和概括上文,有的还与回目联遥相呼应;二是过渡和提示下文;还有些回尾联表达了作者对所述情节或人物的评论或感叹。例如第8回“冲天怒气高万丈,仆地肥躯做一堆”总结董卓因吕布和貂蝉在一起而大怒,急忙追赶而被来人撞倒一事...

三国演义里的对联
三国演义》中的对联约有373副之多 (1)刘关张励志联:同心协力,救国扶危 上报国家,下安黎庶 (2)玉泉山关帝庙联 赤面秉赤心,骑赤兔追风,驰驱时无忘赤帝 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3)诸葛草庐中门联:淡泊以明志 宁静而致远 (4)徐庶口占二副:①驽马并麟麟 寒鸦配鸾凤 ...

八卦阵图怎么摆
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关于八卦,最早的说法是伏羲为天下王,他向外探求大自然的奥秘,向内省视自己的内心,终于推演出了太极八卦图。但是至今最为盛名的莫过于《周易》八卦,《左传》中记载:《周史》以周易为诸侯占卜到现代的术士打着周易的招幌。人们无不一言以蔽之曰:周易...

近日,襄阳,南阳各自举办诸葛亮研讨会,到底谁是真正的躬耕地?
诸葛亮的躬耕地,古代明确记载了是躬耕于南阳,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古代的南阳是属于现在的襄阳还是南阳,是有很大的争议的,这个争议持续了1000年以上,并且至今还没有落下帷幕。其实谁是真正的躬耕地并不重要,谁能最大化利用,让游客领略到诸葛亮的魅力,才是真正重要的。关于名人的故居、出生地、...

励志名言初中
初中励志名言 1、乐观,是达到成功之路的信心;不怀希望,不论什么事情都做不出来。——海伦凯勒 2、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3、如果你相信自己做的还不错,不在乎别人怎么看你的时候,你真的可以很自在。——吴淡如 4、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才能益己及他。有能力办实事才不会毕竟空谈...

创业的诗句
魏徵须却出,葛亮更何之。简约逾前古,升平美不疑。触邪羊唅唅,鼓腹叟嘻嘻。迈五方云大,超三始见奇。锦霞连紫极,仙鸟下峨眉。谢傅还为傅,周师又作师。纳隍为永任,从谏契无为。子子寰瀛主,孙孙日月旗。寿春嗟寿域,万国尽虔祈。捧日三车子,恭思八彩眉。愿将七万岁,匍匐拜瑶墀。4...

三国大时代怎么找朱葛亮
都这么多路线可选了,还怕什么没将守城吗?反正玩到现在感觉最最重要的还是要闪避高,其他都是可以商量的。11. 司马在宛城,诸葛亮要197年或208年左右出现 ?南阳?,12. 伯乐的问题,总结下伯乐的出现规律:伯乐随界面刷新,正常情况,系统每月自动刷新一次,伯乐也刷新。特殊情况,可通过读档刷新界面...

《闪闪发光的你·2》| 职场干货总结
《闪闪发光的你·2》 职场干货总结分享:1.沟通与协作 当薛梦琪与何拜葛亮分为一组准备课题的时候,两个人沟通很不顺畅。喜欢用“你懂吗”以及“NO NO NO或不不不”等话语。喜欢说“你懂吗”,从口吻上来说就是对对方的不尊重,认为自己比对方优秀。但都是实习生,且她本人并没有比何拜葛亮有...

普宁市19354732182: 诸葛亮在《出师表》中总结两汉历史教训的一句话是? -
底孔仟德:[答案]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普宁市19354732182: 用一句话来总结诸葛亮的一生 -
底孔仟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这句话现在是没人能做到了,因为这句话如果能够用在一个人的身上,那么这个人一定不是一个简单的人.而且是受所有人崇拜的伟人.而现在社会这么现实,哪里还有鞠躬尽瘁,死...

普宁市19354732182: 概括诸葛亮的历史背景 -
底孔仟德: 东汉末年,天下大乱,军阀混战.曾一度在荆州半隐居的诸葛亮,接受了当时势力还不甚强大,但却求贤若渴的刘备的邀请,进入刘备阵营,最终成为刘备阵营主要谋士\大臣,为三国鼎立局面的形成和维持发挥了重要影响.

普宁市19354732182: 用一句话来总结诸葛亮的一生 -
底孔仟德: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此句就是为诸葛亮量身做的,因为只有他的一生真正作到了这一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其他人都是说 到最后还是达不到要求的 毕竟能用这句形容的人并不多

普宁市19354732182: 诸葛亮临时前说了句什么话! -
底孔仟德: 诸葛亮《诫子训》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韬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

普宁市19354732182: 诸葛亮用哪句话告诉我们要淡泊名利要有远大的志向? -
底孔仟德: 诸葛亮《诫子书》中: 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 意思是:不追求名利才能使志趣高洁,平稳静谧心态,不为杂念所左右,静思反省,才能树立(实现)远大的目标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三国〕诸葛亮《诫子书》

普宁市19354732182: 诸葛亮舌战群儒运用到什么说话技巧 -
底孔仟德: 一、明确目标,分析各种因素,相信自己,把握机会. 诸葛亮下江东的时候,正是刘备颠沛流离,火烧新野也把自己的大本营给烧掉了.这个时候诸葛亮临危受命,开始了他原来的计划,也就是他在隆中对中所提到的联合孙权共同抵抗曹操的主...

普宁市19354732182: 诸葛亮的“明知不可为而为之”是否值得今天的人学习? -
底孔仟德: 诸葛亮知其不可而为之 知其不可而为之 公元190年,东汉分崩离析,军阀割据混战,三国纷争开始. 公元279年,吴国灭亡,三国鼎立形势结束. 90年的时间,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只是飞速划过的流星,但这短短的一瞬却异常精彩,并因武...

普宁市19354732182: 关于诸葛亮的评论,从性格,生平,战绩,事例及后人评论分析 -
底孔仟德: 一代豪杰诸葛亮 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三顾频繁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落满襟. 每次读到这首诗,我的眼前就会浮现出一个的身影.他闪动于战局之间,矗立于...

普宁市19354732182: 诸葛亮在死之前说了什么话
底孔仟德: 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刘禅即位.蜀汉四虎将此时全部都已死亡,诸葛亮也再次重用魏延.在诸葛亮的南征、北伐中,魏延都是一个十分重要的角色.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时,魏延就提出了奇袭子午谷的想法,但未被诸葛亮同意.然而此时,魏延与杨仪之间的矛盾日益严重.杨仪屡进谗言,使得诸葛亮也对魏延越来越不信任.234年,诸葛亮病逝于五丈原.临死传遗言时,诸葛亮就没有叫来魏延.诸葛亮说道:“我死之后,汝等撤兵,魏延为先锋.若他不退兵,军队便自行撤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