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打仗时,士兵宁愿被俘也不愿装死

作者&投稿:曹香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打仗时,为什么士兵们宁愿被俘虏也不敢躺下装死?~

因为他们都不傻,知道一旦装死被发现了,那估计会比现在死的还要惨一百倍。

一篇有趣的新闻已经向你发动了进攻,请看完再走,猥琐发育,别浪!

  士兵战场存活性的问题一直是人们热衷研究的,美国媒体曾经研究分析,朝鲜战争中,美军士兵如果遇到了弹尽粮绝、孤立无援和部队伤亡率在60%以上的情况时,美军士兵投降的几率是大于继续抵抗的几率的。不过,投降在我们看来是有辱军人职责和国家荣誉的事情,那么,战争上的失利一方,应该通过什么方式来保全性命呢?
  看过无厘头电影的人都有见到过,装死!当然,也有很多人会认为这个装死是一个好办法,在那么一个大的战场上,有那么多的死人,谁会知道哪个是真死还是假死的。所以有人会这样想,直接拿一具尸体放在自己的身上一动也不动,等到别人离开后你也可以活下来了。那么,这种方法真的可以让战败者保全自己的性命吗?我们就来探讨一下它的不可能性。
  我们的前提是撇开军人的职责,单单讨论战场的生存性。在影视剧中我们经常看到的装死镜头无非是往自己的身上拉几个尸体,抹一点血,然后就  关。但是实际上,装死是一件十分需要技术含量的行为,关键就在于战争的不可预测性以及复杂性。
 
  一场战争的局势瞬间万变,胜败转换乃是家常便饭。对于一个前线的士兵来说,只能看到自己眼前的一方战场,根本无法判断敌我的局势。如果战争胜利,而你却在人堆里装死,你的战友望着蜷成一团瑟瑟发抖的你,恐怕不仅会对你肆意地嘲笑,还会让你被送上军事法庭。

  其次,装死的存活率,比之拼死一搏的存活率还要低。战场上,不是分出胜负之后,大家就都散场回家的。自古以来那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在战场上死去的人数不胜数,尸体也是堆积成山,所以,打扫战场是必须进行的,一来,我们必须收集双方留下来的物资,其次,那就是补刀了。打扫战场的也是荷  实弹的士兵,一具一具尸体地检查过来,这样你要是都能不被发现,奥斯卡小金人就非你莫属了。等你被发现之后,痛快点的,直接给你一梭子,心狠的,直接就俘虏你,慢慢地折磨你。最后我们再假设一下,奥斯卡影帝的你,侥幸逃脱了检查,结果,就和你的战友或者敌人,那些冷冰冰的尸体一起,被深埋如地下,或者被火焚烧殆尽。
  有人说,混战装死不行,战壕中弹或者中途冲锋倒下行不行?同样是不行的,近代战场上所谓的监督这些贪生怕死、偷懒当逃兵的人,叫做军法队或者战场督察队。只要战役和战争打起来这些人就会做好监督准备,如果军法队在战场上发现有逃兵贪生怕死的抓到就就地  决了。

没有军衔,红军如何区分军官和士兵?
  之前我们讲过全军取消军衔制以后,65式军服的一些特点。当时要区分谁是军官,主要看两点,第一看上衣口袋。当时士兵的上衣只有两个口袋,而干部们是四个口袋。第二就是看鞋,士兵们一般穿胶鞋,军官们则主要穿皮鞋。那么,在红军和八路军时代,这些办法好用吗?

  一、在红军和八路军时代,军队也没有军衔
  在红军和八路军时代,由于物资匮乏,无论是士兵还是军官都没有皮鞋。大家都只有草鞋和布鞋,冬天能有棉鞋就不错了。当时也没有军衔制度,大家都穿着一样的灰军装。红军时期与八路军时期,在军服上变化不到。差异最大的是军帽,红军时代戴的是八角帽,也称列宁帽。到了八路军时期,全军换成了有护耳的山地帽。不过有一点是一致的,那就是不存在军衔。在这样艰苦的条件下,如何区分军官很困难。一般来说,战士们对自己的排长、连长都比较熟悉,见过营长就不错了。如果突然间,来了师旅级别的干部,战士们依靠什么区分呢?其实也有很多办法,这些办法久而久之连日军也知道了,首先是看身上的挎包,也就是现在的公文包。

  在当时,军官身上一般都戴着一个挎包,用来存放公文使用。日军看到戴着挎包的,就知道这是干部,尽量抓活的。在电视剧亮剑中两次提到了这一点,李云龙的老战友丁伟在行军途中遇到了一群伪军骑兵,这群伪军却不向丁伟开  ,原因就是他们看到了丁伟身上的挎包,知道这是一个干部,准备抓活的。和尚背着李云龙撤退时,一名日本军官通过望远镜看到了李云龙身上的挎包。然后这名军官的命令是部队追击、尽可能活捉。由此可见,挎包是区别干部与士兵最好的方式。除了挎包以外,还有就是使用的  。当时士兵们一般使用三八大盖步  或者汉阳造步  ,而干部们则使用驳壳  ,也就是盒子炮。除了那种执行特殊任务的士兵,戴手  的一般都是军官。


  二、从腰带上也可以区分谁是军官

他党龄比朱德还早,至少应授上将,却拒绝接受军衔
  前几天历史客栈发了一篇《今年正好100周岁的开国少将,既是少将,也是上将》,里面提到了开国少将向守志参加游击队的故事,他参加游击队的领路人,就是今天要介绍的王维舟,四川宣汉县人。
  今天的人提起“王维舟”这个名字,可能都不是很熟悉,但在近代史上,这绝对是一个大名鼎鼎的功勋人物。
  历史客栈之前介绍过十大元帅的入党时间,最早的是朱老总,时间是1922年11月,排第二的是聂帅,时间是1923年3月,都是比较早的。
  但王维舟比他们还要早,早到了什么程度呢?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他就已经是共产党员了。

  不好理解吗?其实也很简单,他一开始加入的是旅华朝鲜  组织,时间是1920年,第二年中国共产党成立后,被批准转入了我党。因此,王维舟堪称“入党比建党还早的人”。
  王维舟生于1887年,比朱老总小一岁,但参加革命的时间一点也不比朱老总晚,1911年10月,辛亥革命爆发,24岁的王维舟在家乡组织起义军,还打下了县城,自任县警备队长。而同时期的朱德,刚在滇军见习期满,担任司务长。
  之后的王维舟,一路高升,升到了团长、边防司令,但跟朱德一样,王维舟深感旧军队的腐败,于1920年离开了军队,去上海寻求革命真理,也就是在上海,加入了旅华朝鲜  组织,并在同一年去了苏联深造,还见到了列宁。

  回国后,王维舟在四川成立了第一个  小组,后来还成立了川东游击军,成为川东武装起义的重要旗帜。
  1933年,红四方面军进入四川后,川东游击队被改编为第33军,王维舟任  ,其他四个军的  分别为:王宏坤、何畏、余天云、王树声,副  、师长级别的还有许世友、陈再道、王建安、王新亭等开国上将。
  抗战开始后,王维舟担任八路军129师385旅副旅长,旅长是王宏坤,下面还有个团长叫陈锡联。后来,王维舟升任旅长兼政委。
  解放战争时期,王维舟担任西北军区副司令,司令是贺龙贺老总。


  这样的资历,王维舟如果授衔的话,至少上将是跑不了的,如果再考虑川东游击队的因素,大将也受之无愧。在军衔评定定稿前,总干部部提交的“须评定军衔又授予的”名单中,就有王维舟的名字,但在征求个人意见的时候,王维舟主动放弃了,因为那时候他已经离开了军队。
  在我党历史上,王维舟有“善人”的美誉,起源于抗战时期,王维舟主政陇东,有一天他跟警卫员去挑水,看见一对母子正在城墙边挖墙皮吃,小孩子的肚子都涨成了个球,王维舟看不下去,就把她们带去了食堂,请她们吃了一顿饭。
  母子俩吃饱后,王维舟还派人带她们去领救济粮,感动得那个妇女逢人就说八路军有个大官是个大善人。
  后来,还有个老大娘来找王善人,说要请他看病,警卫员都愣了,说我们旅长是带兵打仗的,哪儿会看病啊?老大娘还很奇怪,说王善人不是神仙吗?怎么还不会看病?
  这时候,王维舟从屋里出来了,带着她去了385旅的医院,给她治好了病。

  “文革”开始后,他的老乡、老战友李中权受到冲击,去向王维舟求助,王维舟当时也自身难保,但仍然让妻子马奎宣保留了李中权的资料,以便日后用得上。
  1975年,很多干部开始重新起用,李中权本来也在其中,但因为资料不足,一直没有得到工作。这个时候,王维舟已经病逝5年了,妻子马奎宣主动站了出来,把保留下来的资料交给了组织,还四处奔波,为李中权作证。
  李中权重新上岗后,特地登门拜谢,但马奎宣毫不为意,说如果王维舟还活着,他也会这么做的。
  马奎宣也是四川宣汉人,跟王维舟是老乡,跟着丈夫南征北战,功勋极大,但建国后,马奎宣非常低调,跟她同时期参加革命的人都身居高位,但她却一直甘居人后。
  丈夫去世后,马奎宣带着一家人从四合院里搬了出来,搬到了一座只有三个房间的公寓,连她的老领导都来劝她不用搬,可以继续住,但都被她婉拒了,因为四合院是国家分配给王维舟那个级别的人住的,现在他走了,自己不能住。

日本第一兵家,智商极高,策划九一八
今天脑洞老师跟大家聊聊二战中的日本人。我们知道二战中,日本人的战术很厉害,日本兵很凶,曾经数个老日本鬼子就能够横行一个县,一个兵的战斗力说抵四五个中国兵,是比较合乎现实的,但另一方面,日本的战略思想很差。打中国陷入长期战争,打美国直接作死。
  那么,日本国内是不是没有好的战略家呢?
  其实不是的,比如日本有三位战略家,如果让这三位掌了权,那中国很可能就亡国了。
  1.石原莞尔

  这个人是日本山形县鹤冈市,父亲是市里的警察署署长,从小就是小霸王,读书的时候特别皮,人称精神病患者,但读书成绩很好,经常看拿破仑的书,毕业后曾长期到中国旅游,湖南、四川、上海、江浙等地都去过,可以说是踩过点。后面被排到关东军当参谋,接下来,这个石原莞尔就开始暴走了。
  石原莞尔有一个最终战理论,认为东西方迟早有一战,而要打赢,光靠日本那点岛国不行,必须还有一个基地,这个基地就是看中了中国的东北。到关东军后,他跟板垣征四郎等人决定发动九一八事变,事实这个事情,日军本部根本不知道。毕竟日本本部也吃不准,到底在东北搞大动作,蒋介石会怎么反应,张学良会怎么反制,毕竟关东军的实力并不比张学良强,甚至处于明显劣势。
  但九一八让石原莞尔赌对了,张学良一  不放跑了,把东北白送给了关东军。这其中,像是一场豪赌,但实质是石原莞尔对张学良、蒋介石之间关系以及性格的精准判断,张学良怕开打,把自己的东北军拼完了。蒋介石精力又不在东北这一块。

  因为这,石原莞尔成为了日军中的明星,被称为关东军第一大脑、日本第一兵家,又自称满州国之父。但后面,他马上被打压了,为什么呢?因为拿下东北之后,他开始变手段为收缩,不主张跟中国全面开战,他认为中国是一个地方高度自治的社会。而且地方很广,这种国家很难一下打败,万一不能短时间拿下,就会使日本失去拿下东北后得到的优势。所以,他的建议是固定东北,然后慢慢蚕食华北,然后西北,然后整个中国。用数十年甚至百年的时间去完成。这个计划现在看起来,都让中国人心里发毛。

  但这个时候,日本军部都是疯子,个个都想着三个月灭中国。所以根本不听他的,急于发动七七事变,然后变成全面战争,直到二战战败。而石原莞尔则被排挤出了军部。

  到了1942年,日本已经不行了,才突然想起石原莞尔,东条英机才跑去问他怎么办。石原莞尔答,没戏了,我们从七七事变开始到现在的太平洋战争,我军就没有考虑过结束的事情,打仗这样胡闹,怎么有救。
  有意思的是,结束后,审判战犯,因为石原莞尔早早退出军部,这个发动九一八的人竟然不在战犯之列,他还瞎BB的很不高兴,说我石原莞尔不是战犯,这说得过去吗?
  不过,他也没活多久,因为在军队中骑术不佳,在马上被自己的佩剑刺中丁丁,一直没治好。1949年就病死了。
  2.永田铁山

  此人是日本长野县人,也被称为日本军中第一大脑,甚至有人说他比石原莞尔还要聪明。
  为什么这么说呢?
  我们先看一下他的策略,他的策略是对外跟英美修好,然后威慑苏联,但同时对欧洲的事务不要采取任何的态度,不干涉,也就是不跟德国结盟。

  在这样的前提下,然后来吞食中国。他也不主张全面同中国开战,而是在中国建立一个大本营,但他这个大本营比石原莞尔是大,他认为最好把中国华北地区从中国分出去,主要是山西内蒙古这两块。然后利用跟英美谈和的情况下,大力发展华北,使华北成为日本的大基地。

  以此为基础,壮大之后,看情况跟苏联或者美国来个最终战争。
  可见,这个人也是很阴的,而且他的地位比石原莞尔要高,更有可能全面接管日军。要是他当家,那中国也头疼。好在1935年,因为日军派系的斗争,他被一个叫相泽三郎的日军少佐用军刀砍死在办公室。

  这两位可谓都是战略层面的厉害角色,幸亏一个被打压,一个被砍死,不然,中国还真的很麻烦。
稳住,我们能赢!恭喜你完成了最后的阅读,给你点个赞,么么哒,笔芯~

装死???
殊不知打仗是有打扫战场的习惯的。
都是要补枪的。

被俘虏意味着你战斗过,是个忠君爱国者。
装死就是逃兵了。


古代打仗的时候,为什么士兵能不怕死的往前冲?
更何况家里还可以得到一大笔抚恤金,如果是逃跑的肯定什么都得不到的。当然除了这些威逼利诱之外,人心上的掌握也很重要,不然也有士兵暴乱杀将军的,所以一般在大决战前都会有鼓舞士气的口号,甚至有身先士卒的将军,必要时甚至有皇帝监军,以摆出决一死战的态度,士气上扬,再一鼓作气,也容易让士兵...

急求一篇500字左右的读书笔记(包阔书名,作者,好词,佳句,读后感)快...
★《红岩》的读书笔记 读书时间:2010年4月4日 书名:《红岩》作者:罗广斌、杨益言 作品类型:革命体小说 好词:掩人耳目 风吹草动 倾巢出动 整装待发 毫无表情 形势严峻 雨雾蒙蒙 映入眼帘 热泪盈眶 胸口梗塞 恸哭出声 头昏目眩 满怀悲愤 严刑拷打 宁死不屈 呐喊助威 不顾一切 焦躁不安 不屑一...

古今战争的诗词有什么啊?
斗:战斗。儒:读书人。打仗时须用长枪利剑,不能用笔,故曰“耻为儒”。○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记》身轻一鸟过,枪急万人呼 ○唐·杜甫《送蔡希鲁都尉还陇右,寄高三十五书记》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 辚lín辚:兵车隆隆声。萧萧,战马嘶鸣声。行人:出发的士兵。

有个将军,打仗时奖励士兵吃羊腿,但是忘了那个赶马的人,最后坏了大事...
当晚,士兵们兴高采烈地捧着肉骨头大啃特啃,只有华元的马车夫羊斟在一边喝凉水。原来华元军务繁忙,忘了交代人分给羊斟一份。羊斟见其他人吃得满面红光,不禁气不打一处来,决定以牙还牙,第二天要华元好看。第二天,宋郑两军相遇,双方摆开阵势,互相厮杀起来。就在两军激战正酣的时候,羊斟忽然...

三国志正史人物解说 高手进
总之,小说对诸葛亮外貌特征的定型是:头戴纶巾,身披鹤氅,手持羽扇,有时坐一辆四轮小车。 鞠躬尽瘁,死而后矣 54(41.5%)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8(6.2%)俭以养德 2(1.5%)刑法虽峻但无怨者 6(4.6%)以其用心平而劝戒明也(教育为主刑法为辅) 1(0.8%)兵出天下不惊(打仗时连老百姓都不惊动) 8(6.2%)事必躬亲...

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士兵为啥不躺在地上装死?
在古代打仗的时候,士兵为什么不躺在地上装死呢?其实答案也很简单,因为如果这么做的话,在大多数情况下,装死的士兵会死得更快更惨啊。在古代冷兵器时期的战争,可不像是现代的战争,在现代的战争中,为了尽可能减少遭到对方密集火力的打击,减少伤亡,在冲锋时都是采取的散兵,甚至匍匐前进的方式,...

古代战争中,有什么士兵虽没有武器,但不会被攻击,还要被保护?
扛军旗的士兵。因为在古代的战争中,军旗是非常重要的东西,它的重要意义体现在几个地方,一个是军旗代表着战斗的双方的身份,起码能让对方知道自己是谁,并且在开战的时候不会让自己人打到自己人。二是军旗可以鼓舞战士们,这跟我们的号角是差不多的性质,扛军旗跟吹号角一样,可以鼓舞军中士气,让...

记得一篇古代英雄名言。很豪壮。找不到了·谁帮我找一下
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拿破仑成吉思汗 名言:“打仗时,我若是率众脱逃,你们可以砍断我的双腿;战胜时,我若是把战利品揣进私囊,你们可以斩断我的手指。” “人生最大的快乐在于到处追杀你的敌人,侵略他们的土地,掠夺他们的财富,然后听他们妻子儿女的痛哭声 ”。 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汉·无名氏...

历史上真实的「 ”鬼子进村”是什么样的?和电视剧中不一样
抗战剧在编排时,总会带有主观色彩,那么真实的「 ”鬼子进村”是什么样的呢? 在真实的历史上,日本人进村之后的行为可谓是毫无道德底线,和强盗的行为相比较有过之而不及,粮食什么的被扫荡一空。他们在打仗时,军队各个士兵队伍分布很有秩序,他们会先把村庄围起来,然后再派一队人去村里找可疑的...

国难中诞生的「岳家军」:乌合之众炼成威武之师
所谓「在操场上很困难,打仗时就容易多了」,岳飞一生谦虚,唯独对岳家军士兵的战斗力从未低调,曾豪言:「某之士卒真可用矣! 」有着中国古代军队最严格的训练体系与战斗纪律的「岳家军」也成为名副其实的「南宋第一强兵」! 战将:历史就是传奇 「岳家军」不但兵多而且将广,岳飞帐下有统制官22 人、将官252人,其中...

五常市19649619071: 古代战争那么惨烈,为什么士兵宁愿战死也不愿意装死 -
镇江多烯: 首先古代战争不是影视作品中所有人拿着兵器一拥而上,而是要讲究阵型的.在密集的军阵当中士兵根本没有躺下装死的机会,不动的时候容易被识破,进攻的时候一旦躺下就会破坏整整一行的完整性,整个阵型都会受到影响(当然更有可能的...

五常市19649619071: 二战中士兵为什么宁愿战死都不愿躺着装死 -
镇江多烯: 最初在前方战死的日军尸体都是完整带回,在后方火化装殓.之所以坚持这个仪式,是考虑战死官兵的灵魂,可以通过这一只手或者一根手指返回故里.但这只是万不得已时候的做法.

五常市19649619071: 揭秘为什么古代的士兵打仗不敢装死 -
镇江多烯: 战场上,士兵装死生还的可能性极低,现在也一样.每次战争过后,获胜一zhidao方都要清理战场,为了避免已方出现意外伤亡,古时补刀,现在补枪.然后由搜索队清理尸体,主要是收集有价值的回情报,书信照片,贵重物品,再进行死者答的身份确认,最后是集体掩埋.所以,装死是一种愚蠢的行为.

五常市19649619071: 二战战败,日军:宁愿投降当俘虏也不假死,为什么 -
镇江多烯: 打仗的时候,不管是不是真死的士兵地方清理现场都会给你补几枪,如果是你会不会去装死?装着装着就真死了,当俘虏还不会死,最多就让你坐牢

五常市19649619071: 为什么很多人认为被俘士兵是英雄 -
镇江多烯: 战场上,士兵被俘的原因有很多,比如受伤被俘、比如弹尽粮绝而精疲力尽被俘、比如与主力部队失散意外被俘.......只要被俘士兵没有投降敌方、没有出卖军事情报,当然仍然是英雄!

五常市19649619071: 打仗的时候士兵能不能装死存活下来 -
镇江多烯: 装死投降敌方活下来的,装死当逃兵的,装死逃回本方的都有.不过装死很多时候危险系数一样很大.

五常市19649619071: 战争时期,士兵在战场上装死到底有没有用 -
镇江多烯: 战斗结束后,敌人会到尸体进行检查,比如抗战中,不管死活,都是用刺刀再戳一戳.这个时候就无法逃脱了.不过,趁着战场上最混乱时,也是有机会逃走的.

五常市19649619071: 二战期间,一名士兵押送上百名战俘,为何没人反抗? -
镇江多烯:我认为哈:战俘可以理解为:战争中已经投降被敌方俘虏的士兵.那么,可以想到,之前他们肯定因为种种原因成为战俘(军事失利、寡不敌众等等).而战争对于一个普通的人来说,是一件十分恐怖的事情.人们对于求生的希望过高,那么他...

五常市19649619071: 二战中为什么德国人宁愿被盟军俘虏也不愿意被苏联人俘 -
镇江多烯: 因为仇恨和理念 这是人类最可怕的两个情绪他能在一瞬间改变人的思想 它可以杀人也可以救人 很明显苏联人属于前者

五常市19649619071: 都有哪些原因,可以导致士兵被俘?
镇江多烯: 被俘虏主要是由于己方的力量与对方过于悬殊,再继续抵抗会造成己方人员大量伤亡或者大量平民伤亡的情况下,向对方投诚的行为.现在,在正规军事战争中一般都会遵循《俘虏法》,但在一些极端组织里,多半不会遵循这一法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