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作者&投稿:余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地位和影响~

宋词在苏轼手中开创出一种豪放阔大、高旷开朗的风格,却一直没有得到强有力的继承发展。直至南渡之初张元干、张孝祥、叶梦得、朱敦儒等人以抗金雪耻为主题的词,才较多继承了苏轼的词风,起到一种承前启后的作用。但他们的这一类词作,主要是在特殊的时代背景下为内心激情所支配的结果,而没有成为有意识的艺术追求,也没有更大幅度地向其他题材拓展,所以成就不是很高。到辛弃疾出现在词坛上,他不仅沿续了苏词的方向,写出许多具有雄放阔大的气势的作品,而且以其蔑视一切陈规的豪杰气概,和丰富的学养、过人的才华,在词的领域中进行极富于个人特色的创造,在推进苏词风格的同时也突破了苏词的范围,开拓了词的更为广阔的天地。
辛词和苏词都是以境界阔大、感情豪爽开朗著称的,但不同的是:苏轼常以旷达的胸襟与超越的时空观来体验人生,常表现出哲理式的感悟,并以这种参透人生的感悟使情感从冲动归于深沉的平静,而辛弃疾总是以炽热的感情与崇高的理想来拥抱人生,更多地表现出英雄的豪情与英雄的悲愤。因此,主观情感的浓烈、主观理念的执着,构成了辛词的一大特色。在他的词中,如“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贺新郎》),“夜半狂歌悲风起,听铮铮、阵马檐间铁。南共北,正分裂”(《贺新郎》),乃至“恨之极,恨极销磨不得。苌弘事、人道后来,其血三年化为碧”(《兰陵王》),都是激愤不能自已的悲怨心声,如“天风海雨”,以极强烈的力度震撼着读者的心灵。辛弃疾也信奉老庄,在词中作旷达语,但他并不能把冲动的感情由此化为平静,而是从低沉甚至绝望的方向上宣泄内心的悲愤,如“元龙老矣,不妨高卧,冰壶凉簟。千古兴亡,百年悲笑,一时登览”(《水龙吟》),“甚矣吾衰矣。怅平生、交游零落,只今余几。白发空垂三千丈,一笑人间万事”(《贺新郎》),“身世酒杯中,万事皆空。古来三五个英雄,雨打风吹何处是,汉殿秦宫”(《浪淘沙》),这些表面看来似旷达又似颓废的句子,却更使人感受到他心中极高期望破灭成为绝望时无法销磨的痛苦。
而他的英雄的豪壮与绝望交织纽结,大起大落,反差强烈,更形成瀑布般的冲击力量。如《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从开头起,一路写想象中练兵、杀敌的场景与气氛,痛快淋漓,雄壮无比。但在“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之后,突然接上末句“可怜白发生”,点出那一切都是徒然的梦想,事实是白发无情,壮志成空,犹如一瓢冰水泼在猛火上,令人不由得惊栗震动。
在意象的使用上,辛弃疾也自有特点。他一般很少采用传统词作中常见的兰柳花草及红粉佳人为点缀;与所要表达的悲凉雄壮的情感基调相吻合,在他的笔下所描绘的自然景物,多有一种奔腾耸峙、不可一世的气派。如“峡束苍江对起,过危楼、欲飞还敛”(《水龙吟》),“谁信天峰飞堕地,傍湖千丈开青壁”(《满江红》);他所采摭的历史人物,也多属于奇伟英豪、宕放不羁,或慷慨悲凉的类型,如“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的李广(《八声甘州》),“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的刘裕(《永遇乐》),“年少万兜鍪,坐断东南战未休”的孙权(《南乡子》)等等。这种自然和历史素材的选用,都与词中的感情力量成为恰好的配合,令人为之感奋。
所以,同属于豪放雄阔的风格,苏轼词较偏于潇洒疏朗、旷达超迈,而辛词则给人以慷慨悲歌、激情飞扬之感。
不过,以上只是指辛弃疾词中主流部分的艺术风格而言。
辛弃疾在词史上的一个重大贡献,就在于内容的扩大,题材的拓宽。他现存的六百多首词作,写政治,写哲理,写朋友之情、恋人之情,写田园风光、民俗人情,写日常生活、读书感受,可以说,凡当时能写入其他任何文学样式的东西,他都写入词中,范围比苏词还要广泛得多。而随着内容、题材的变化和感情基调的变化,辛词的艺术风格也有各种变化。虽说他的词主要以雄伟奔放、富有力度为长,但写起传统的婉媚风格的词,却也十分得心应手。如著名的《摸鱼儿·淳熙亥己……》,上阕写惜春,下阕写宫怨,借一个女子的口吻,把一种落寞怅惘的心情一层层地写得十分曲折委婉、回肠荡气,用笔极为细腻。他的许多描述乡村风光和农人生活的作品,又是那样朴素清丽、生机盎然。如《鹧鸪天》的下阕: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以及《西江月》的下阕:“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于简朴中见爽利老到,是一般人很难达到的境界。所以刘克庄《辛稼轩集序》说:“公所作,大声鞺鞳,小声铿鍧,横绝六合,扫空万古,自有苍生以来所无。其秾纤绵密者,亦不在小晏、秦郎之下。”这是比较全面也比较公允的评价。
辛弃疾和苏轼在词的语言技巧上都是有力的开拓者。前人说苏轼是以诗为词,辛弃疾是以文为词,这当然有些简单化,但确实也指出:到了辛弃疾手中,词的语言更加自由解放,变化无端,不复有规矩存在。在辛词中,有非常通俗稚拙的民间语言,如“些底事,误人那。不成真个不思家”(《鹧鸪天》),“近来愁似天来大,谁解相怜?谁解相怜,又把愁来做个天”(《丑奴儿》),也有夹杂许多虚词语助的文言句式,如“不知云者为雨,雨者云乎”(《汉宫春》),“不恨古人吾不见,恨古人不见吾狂耳”(《贺新郎》);有语气活跃的对话、自问自答乃至呼喝,如“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南乡子》),“杯,汝来前!”(《沁园春》)也有相当严整的对句,如“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破阵子》)……。概括起来说,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较多使用的以密集的意象拼合成句、跳跃地连接句子构成整体意境的方式,在辛词中完全被打破了。但并不是说,辛弃疾的所谓“以文为词”不再有音乐性的节奏。在大量使用散文句式、注意保持生动的语气的同时,他仍然能够用各种手段造成变化的节奏。如《水龙吟》中“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干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意义联贯而下,在词中是很长的句子,但却是顿挫鲜明,铿锵有力,决不是把一段文章套在词的形式中而已。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又一大特色,是广泛地引用经、史、子各种典籍和前人诗词中的语汇、成句和历史典故,融化或镶嵌在自己的词里。这本来很容易造成生硬艰涩的毛病,但是以辛弃疾的才力,却大多能够运用得恰到好处、浑成自然,或是别有妙趣,正如清人刘熙载《艺概》所说:“任古书中理语、廋语,一经运用,便得风流”。以《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一篇为例,百余字的篇幅,叙及孙权、刘裕、刘义隆、拓跋焘、廉颇五个历史人物的事迹,而与作者所要表达的主观情感、意念丝丝入扣;不仅内涵极为丰厚,而且语气飞动,神情毕露,实在是不容易的事情。
当然,辛弃疾的词时常也有过分散文化、议论太多,以及所谓“掉书袋”即用典用古语太多的毛病,但不管怎么说,他确实把词大大地改造了;他的词不仅是 “无意不可入,无事不可言”,而且是任何“意”和“事”都能表达得很自由很充分。这样,词的创作才完全摆脱了羁绊,进入了自由的境界。

作为宋词的代表人物、宋代最有影响的流行歌曲作家,提起柳永,很多人认为他是一个风流浪子,“薄于操行”,这其实是对柳永的误解。实际上,柳永出身书香门第,官宦人家,家庭教育环境很好。家庭道德水准高。祖父以德行义气著称,治家严,威望高。少年柳永读书用功,严格要求自己,走传统读书做官的道路。



柳永20岁左右到开封参加进士考试,开始出入秦楼楚馆。究其原因,一是音乐家的气质使然。柳永是一个音乐家,而歌舞场所往往是流行音乐的产生地和传播地。二是城市音乐环境使然。宋代流行音乐繁荣,都城开封是流行音乐最为繁盛的城市。三是时代风气使然。唐宋时期青年举子可出入歌舞场所,正式官员则不能。



柳永被误解还与他接触的歌妓身份有关。唐宋时期歌妓分家妓、官妓与私妓。宋五品以上士大夫可自蓄家妓,官妓是为官府服务的,私妓则是歌舞场所里的歌妓。柳永接触的多是私妓,成分复杂,且他喜欢填词,影响大,“凡有井水饮处,即能歌柳词。” 柳永做了30年左右的举子,长期接触私妓,因此背上风流浪子的名声。进士考试落榜后,柳永写下“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表达不满,很快“传遍都下”,皇帝知晓后,下一次考试特意让他落选,“且去浅斟低唱,何要浮名?”此后柳永自称“奉圣旨填词柳三变。”



上流社会的长期排挤,迫使柳永走上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乐工有了新曲子就请他填词,曲子才能流行于世。他尽量收集和使用大众口语,以便适应歌妓演唱需要。柳永因此成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第一个专业作家。歌妓得到柳永品评“声价十倍”,反过来又用金钱物资资助他。据传柳永死后,歌女们筹钱把他安葬。清明节祭奠柳永的活动“吊柳会”成为一项民俗活动。


柳永最初出入秦楼楚馆,主要受时代风气和城市音乐文化环境影响,后来是被统治者逼迫、排斥的结果。成为专业词人,走与歌妓、乐工合作的创作道路,这是一条独立自主的道路,一条自食其力的道路,一条与下层民众相融合的道路。这条道路既成全了柳永在词史上的地位,也推动了宋词的发展和繁荣。因此这条道路是值得肯定的。

柳永被误解,是由一系列原因造成的,他的不幸遭遇值得同情。事实上,他并不是一个风流浪子,他尊重同情歌妓,甚至主张歌妓解放,是一个具有人道主义精神的词人,一个具有同情心和正义感的词人。柳永是公认的慢词鼻祖。柳永之前,唐宋词多是小令,篇幅短,承载内容有限。柳永大量创作慢词,篇幅较长,承载内容更丰富。同时还创制慢曲,为此建立许多法则,被称为慢词鼻祖。后来的词人写慢词,无一不受他的影响。


极大地拓展了词的题材。柳永大量书写城市繁华、都市风情,从他的词中可了解宋代城市的繁荣景象。长期在外漂泊,其羁旅行役词“不减唐人高处”。他带着同情的眼光看待歌妓,尊重她们,赞美她们,他的歌妓词很有人文精神。此外还有咏史词、怀古词、咏物词等,总之,在苏轼之前的北宋词人中,柳永词的题材是最丰富的。柳永同时还丰富了词的语言。他写羁旅行役词,多用古代诗赋语言,写歌妓词,多用大众口语,便于歌妓传唱。在交通、通讯便捷的今天,人们的离别之情已不像过去那样浓厚沉重,缺乏令人回味的东西。过去的生活之所以值得回味,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感情更真挚醇厚,回忆过去,是为了满足情感需要。今天我们重温柳永《雨霖铃》这样的作品,可以重温中华民族曾经有过的真挚而醇厚的感情,让我们的感情品质得到提升。

  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地位:

  李清照的词以独特的艺术风貌誉满词坛,被誉为“易安体”,易安的词是她真情的喷涌,表现出一种冷峻的对生命价值的内省和感悟。李清照的全部词作,构成了一部描述个人性情变化、展示心灵历史的宏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艺术系统。由于作者将个人的情感艺术化,使这个艺术整体再现了一位性格鲜明而有发展变化、形象生动而又丰富多姿的抒情主人公。换言之,李清照的词是自我形象的艺术化,作家用词描述了她丰富曲折的一生。这在宋代乃至整个词史上,都是绝无仅有的。因此,我们可说,李清照是以高超的艺术腕力,用词写自传,从而形成“易安体”的显著特色。

  易安体在词史上的影响:
  李清照在中国文学史上是卓然一大家,对后来的文学产生过深远的影响。李清照词语言的精美化,代表了北宋文人词语言的新高度。柳永曾在语言的出新上获得一定成功,但他在引用俚言俗语入词的过程中,未能着意陶洗,摒除芜杂庸俗的成分,使得李清照批评他“词语尘下”(《词论》)。秦观从书面语言中提炼出一种优美而精炼的文学语言,但又缺乏民间口语的生动活泼。当北宋末年大晟词人们注重格律和典雅的时候,李清照却能扬长避短,从书面语言和时人口语中吸收有生命力、有表现力的成分,锤炼入词,创立了清新自然、生动活泼、富有音乐感的精美语言,这对发扬民间词的优良传统,坚持词向健康的方向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无怪乎清人沈谦说易安词的语言“极是当行本色(《填词杂说》)了。
  总之,“易安体”的突出个性和成就,奠定了作者在古代词史和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使她的作品盛传不衰,具有了永久的艺术生命,流风余韵,绵延千载,影响和沾溉着历代无数的作家和读者。

  【附: “易安体”的五个突出特征】

  感情模式的独特化
  感情模式的独特化是“易安体”的又一突出特征。法国的罗丹指出:“艺术就是感情”(《论艺术》)。作为“纯情”文学的词,尤其如此。由于人的感情是复杂多样的,从而使作品呈现着多姿多彩的景观。词向以“艳科”著称,表现爱情是它的传统题材。李清照在这方面没有冲破旧的樊篱,仍然以表现爱情作为基本的题材。她深于情,专于情,笃子情,比任何一位词人都更集中、更深入、更艺术地表现着爱情。但是,李清照词中的爱情模式却与前人大异其趣。
  首先,易安词写的是伉俪情、夫妻情。这种感情是人类最普遍、最诚笃、最深挚、最美好、最纯洁的感情,但是却很少有人加以艺术的表现。前代的爱情词,绝大多数都是当时“畸形爱情”的产物,表现的是文人士大夫同歌妓舞女之间的爱情,反映的是“婚外情”。苏轼虽然也有《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那样杰出的优秀作品,但毕竟是少而又少,且仅仅是悼亡而已。李清照的作品,特别是前期的词作,则是直接向自己的丈夫倾吐爱情。

  其次,易安词表现的是自身体验的女子真情。前代的爱情词,大都是代言体,作者以男性为主,模拟女子言情,即所谓“男子作闺音”(田同之《两圃词说》),纵是“逼真“,其实质不过为文造情而已。李清照则是以一位女子特有的柔肠和细腻,以自己亲身的体验和独特的感受来写爱情,为读者展示了一个鲜为人知的神秘而又奇妙的内心世界。她用天才的生花妙笔,把夫妻间人人都有,却未必人人敢言、人人能言的情感,生动形象地昭示出来,而且沉挚感人。
  复次,易安词表现的是纯洁高尚的爱情。前代的艳情词具有较强的写实性,甚至不乏自然主义的描写,象柳永《慢曲**》“恁偎香依暖,抱着日高犹睡”,黄庭坚《鼓笛令》“你但那些一处睡”,《千秋岁》“欢极娇无力,玉软花绮坠”之类,不能给读者以美感,所谓“词语尘下”,缺乏审美的提炼和艺术的概括,“风期未上”(《艺概》),格调不高。与此相反,李清照词中的爱情描写则境界高雅。作者对自己炽烈的感情,进行了理性的高纯度的提炼和净化,已经把对爱情的追求,升华为对爱情的审美,以自己特有的敏感纤细,表达了对爱情的独特的、深刻的审美体验。因此,她的词显得格外纯洁、格外高尚、格外美好,艺术感染力也格外强烈,易安词中的爱情已被罩上浪漫化和理想化的光环而变得崇高,这是大异于前人的地方。
  劳承万在《审美中介论》中指出:“一个艺术家用自己的艺术手段,表现了某种新颖、独特的情感模式,那将是一种伟大的贡献。”李清照在文学史上的最大贡献之一,就是用词表达了一种独特的感情模式,这种感情模式是前代词人所没有表现过的。高尔基说:真正的诗,永远是心底的诗,永远是灵魂的歌。李清照的词,正是这种“灵魂的歌”,“心底的诗”。
  另外,李清照表现爱情的模式,也为后人提供了可资借鉴的成功经验,这与当代小说和电影中那些淫秽的色情描写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艺术风韵的个性化
  艺术风韵的个性化是“易安体”的第三个突出特征。清代文坛盟主王士祯曾云:“婉约以易安为宗,豪放唯幼安称首”(《花草蒙拾》),把李清照推为婉约派的杰出代表。《四库全书总目提要》也说易安“抗轶周(邦彦)、柳(永)”,沈曾植说她“气调极类少游”(《菌阁锁谈》),都指出了李清照词风格婉约的特点。但是,他们只是看到了易安词的风貌,并未指出其独特的个性。
  首先,易安词的风格是多样的。婉约只是她的基本风格、主导风格。同时,她也有著名的豪放之篇,如《渔家傲·天接云涛连晓雾》,全词以记梦仙游为线索,突出描写了与天帝的对话,抒情述志,瑰丽神奇,豪迈奔放,充满了浪漫主义的色彩,前人以为此篇“绝似苏(轼)辛(弃疾)”(《艺衡馆词选》)。尽管在李清照传世的词作中,这类篇章并不多见,但已足以说明李氏亦有豪放之笔。
  其次,易安婉约风格的作品,也有不同的风调。如前期表现少女生活的篇章,格调欢快活泼,富有生趣,表现了少女的天然情态,上面言及的《点绛唇·蹴罢秋千》、《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等,都很典型。表现夫妻生活的则笔调轻松,风趣横生,《减字木兰花·卖花担上》通过买花心理的描述,在表现新婚甜蜜的同时,也透露了俏皮的性格,令人回味不绝。其抒写离别相思的作品,则大都委婉含蓄,热烈挚着。后期词作格调则变为凄苦沉郁。
  复次,同其他婉约派作家相比,易安词的个性化色彩更为明显和突出。柔美是婉约派的共同特点。但不同的作家,有不同的表现。柳永多发露浅俚,市民意识十足;周邦产浑厚典雅,文人色彩浓厚;秦观细腻婉丽,而“格力失之弱”(《苕溪渔隐丛话》)。李清照则扬长避短,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个性:婉中见直,柔中有刚。同样是写送别:
  “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咽。”
  ——柳永《雨霖铃》
  “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
  ——秦观《满庭芳》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李清照《一剪梅》
  柳词婉中带露,秦词婉中有柔,李词则婉中见直。柳永词和易安词都有“直”而坦率的特点,但柳词直而浅俚,李词直而文雅。如同是写相思,柳永说:“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凤栖梧》);易安云“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二者的差异是很明显的。
  被前人誉为“幽细凄清,声情双绝”(《自怡轩词选》)的《醉花阴》,是词人向丈夫倾吐重阳佳节深切思念之情的名篇,上片写白昼、夜间的孤独难熬,下片追忆从前夫妻同赏秋菊,而以“人比黄花瘦”作结,传达了自己因刻骨镂心思念而面容憔翠的情形。全词无一字一句言及思念,而思念之深切又充溢字里行间。可谓语言委婉含蓄,“无一字不秀雅”(《云韶集》),而意思却真率明白,“令人再三吟咀而有余味”(吴景旭《历代诗话》卷三十八)。
  李清照这种情感直率,表达含蓄,婉中有直,柔中有刚的艺术风韵,与她本人那种豪爽开朗的个性气质有着密切联系。故《菌阁琐谈》谓“易安倜傥,有丈夫气,乃闺阁中之苏、辛。”

  表现手法的新巧化
  表现手法的新颖和巧妙,是“易安体”的第四个突出特征。宋人王灼《碧鸡漫志》说李清照“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这种艺术境界的形成,主要得力于表现手法的出新。易安词手法之新巧,突出的表现在:
  其一,善于移情于物。李清照喜欢将个人的主观感受揉合于客观景象之中,使景物成为感情的载体,既增强了词的含蓄性,又丰厚了词的意韵。如《醉花阴》起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室内香烟缭绕,扑鼻而来,沁人肺腑,而主人闻而不觉,视为“薄雾浓云”;重阳佳节本是欢快易过的日子,而主人却觉得度日如年,视为“永昼”;这样,作者就把自己的主观感受“愁”与“难熬”,分别揉进了客观的空间景物与时间之中,巧妙地表现了自己的孤独寂寞,传达出对丈夫的深切思念。《声声慢·寻寻觅觅》过片“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满地盛开如云的菊花,本来是赏心悦目,十分美丽的,但作者孤身一人,丈夫早已离世,回想当年一起赏菊的情形,怎能不触景伤情!故在主人公眼里,盛开的菊花仅是“堆积”而已,毫无美感可言。这里,词人巧妙地将思念亡夫的悲伤和心情的郁闷烦躁,融纳在客观景物的描写中,既深沉含蓄,又合情合理。诸如此类的例子,在易安词中随处可见。这种移情于物的手法,实际上是对传统的“借景抒情”手法的改造与翻新。
  其二,善于化抽象为形象。这也是前人常用的手法,但李清照在此基础上又善于变化以出奇。例如,表现“愁”这种只能意会的内心感情,前人已有许多形象的描绘,李煜“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贺铸“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都是为人称颂的名句。在李清照笔下,“愁”字则具备了更多的形态,它可以有长度、有浓度、有形体、有重量、有行动:
  “从今更添一段新愁。”(《凤凰台上忆吹箫》)
  “更谁家横笛,吹动浓愁。”(《满庭芳》)
  “独抱浓愁无好梦。”(《蝶恋花》)
  “只恐双溪蚱蜢舟,载不动许多愁。”(《武陵春》)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一剪梅》)
  这些形象的比喻、形容和描绘,无不给人以生新出奇的妙感。
  其三,善于运用对比。对比是诗词中最常见的艺术手法之一,李清照对这种传统手法的翻新使用,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将其运用于全篇的艺术构思中;一是将虚实融为一体,进行对比,使时空高度浓缩化。前者如《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天真单纯的侍女(卷帘人)与“浓睡不消残酒”的主人形成对比,突出了主人的多愁善感和细腻多情;《永遇乐·落日熔金》通过良辰佳节个人处境和情绪前后截然相反的对比,传达出作者回慕昔日家国与忧愤目前局势的心情。后者如《南歌子·天上星河转》“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词人将“天气”、“衣”、“情怀”与往昔比较,目下为实,从前为虚,实虚参照,形成对比。《醉花阴》中“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是实景、实感,是眼下的景象,但其中又包含着过去夫妻相伴幸福生活的情景,这样,就将从前和现在进行了暗暗的对比,从而传达了对丈夫的思念。《声声慢》的过片同样将从前和当时进行了对比,从前是虚,现在是实,以实写虚,实中有虚,虚实结合,完美地表达了作者的心境和情绪。其他如《清平乐·年年雪里》通过早年与丈夫“常插梅花醉”同现在独自赏梅“赢得满衣清泪”的对比,表现国破家亡、沦落天涯的痛苦;《孤雁儿》“吹箫人去玉楼空,肠断谁与同倚”写孤身漂泊的凄惨处境,表现对丈夫的深切思念等,都十分巧妙地运用了虚实结合、融为一体的对比方法,从而在有限的篇幅中加大了内容的涵纳量。
  另外,在比兴、烘托、渲染诸方面,李清照同样有创造性的运用,既新颖,又巧妙,增强了艺术感染力,此不再阐述。

  语言锤炼的精美化
  语言锤炼的精美化是“易安体”的第五个突出特征。宋人谓易安词“文采第一”(王灼《碧鸡漫志》);明人云其:“驾秦(观)轶黄(庭坚),陵苏(轼)轹柳(永)”(《崇祯历城县志》);清人说“其炼处可夺梦窗(吴文英)之席,其丽处直参片玉(周邦彦)之班”(李调元《雨村词话》)、“直欲与白石老仙相鼓吹”(陈世焜《云韶集》),都对漱玉词的语言精美做了高度评价。李清照词的语言精美,主要得力于作家的精心锤炼和着意陶洗,侔色揣称,锻字炼句,从而达到了自然准确、清新流畅、精炼优美、炉火纯青的境界,形成了一种雅俗共赏的语言风格,被人们称之为“易安体”,受到了普遍赞誉。
  易安词语言清新自然,极富表现力。《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前人以为“语新意隽,更有丰情”(《草堂诗余隽》)。蒋一葵《尧山堂外纪》说:“当时文士,莫不击节称赏,未有能道之者。”其结句“绿肥红瘦”,拈用平易通俗、普通寻常的字眼,不仅形象逼真地写出了风雨之后,海棠绿叶肥茂、红花凋残的景象,而且十分传神地表达了寂寞深闺中抒情主人公惜春怜花、无比惆怅的细腻感情,所谓“委曲精工,含蓄无穷之意焉”(《草堂诗余别录》),特别是用“肥、瘦”写海棠,令人耳目一新,极富情趣,王士祯认为“人工天巧,可称绝唱”(《花草蒙拾》)。
  《凤凰台上忆吹萧》茅暎谓“出于自然,无一字不佳”(《词的》),其前结“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三句,“婉转曲折,煞是妙绝。笔致绝佳,余韵尤胜”(《云韶集》)。《念奴娇·萧条庭院》以自然流畅的语言,描写春天的景物及其孤独寂寞的感受,情景兼至,媚中带忧,其“宠柳娇花寒食近,种种恼人天气”尤为人称颂。宋代黄升说:“前辈尝称易安‘绿肥红瘦’为佳句,余谓此篇‘宠柳娇花’之语,亦甚奇俊,前此未有能道之者”(《唐宋诸贤绝妙词选》)。词人创造性地将“宠”、“娇”两个形容人的平常字眼,移用来写柳写花,“宠”字活现了新柳的婀娜多姿、轻摇慢舞的景象,“娇”字突出了鲜花的艳丽得意情态。而花、柳的得意与得宠,又反衬了词人的冷落和寂寞,新丽奇俊,耐人寻味,明代徐士俊谓此四字“不效颦于汉魏,不学步于盛唐,应情而发,自标位置”(《古今词统》),正指出了其清新而有表现力的特点。其他如以“雪清玉瘦”写白菊,“拥红堆雪”写落花:“暗淡轻黄体性柔,清疏迹远只香留”(《鹧鸪天》)写桂花;“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渔家傲》)写梅花;无不准确地抓住了事物的特点,给人以自然清新、入木三分的感觉。
  易安善锻化和提炼口语入词,即所谓“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彭孙遹《金粟词话》)。《转调满庭芳》煞拍“如今也,不成怀抱,得似旧时那”表现怀旧恶今的悲苦烦闷之情;《凤凰台上忆吹萧》过片“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表现丈夫离别而无法挽留的痛惜依恋之情;《行香子》结句“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以天气的变化多端表现词人对牛郎织女相会和离别的关注与担心;都完全是口语化。《念奴娇》“被冷香消新梦觉,不许愁人不起”,《声声慢》“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永遇乐》“如今憔悴,风鬟霜鬓,怕见夜间出去”——“皆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词意并工,闺情绝调”(《金栗词话》),都是“以寻常语度入音律”(张端义《贵耳集》)炼俗为雅的典范。
  易安词语言的精美化还表现在具有优美的音乐感。《声声慢》起拍“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作者选用14个叠字,充分利用其双声叠韵、唇音齿音相互交错的发音效果,形成顿挫有致、沉重抑郁的节奏旋律,有层次、有深浅、自然贴切地表达了孤独、寂寞、凄凉、忧愁、感伤等复杂细腻的情感和心境,读来令人荡气回肠,被前人推许为“千古创格,亦绝世奇文”(《冷庐杂识》)。《诉衷情》下片“人悄俏,日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捻余香,更得些时”,借助于描写和修辞,构成了代美的节奏和旋律,表达了词人在清冷的月夜深切思念故土家园的情形。《行香子》前结“渐一番风,一番雨,一番凉”,后结“闻砧声捣;蛩声细,漏声长”;都以鲜明的节奏和韵律,渲染了悲凉凄苦的气氛,烘托了深夜难眠的寂寞烦愁。易安词语言优美的音律节奏,富有鲜明的音乐感,其声情配合,增强了抒情效果和作品的艺术魅力。


宋词的发展历程
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这三个阶段在时间上非截然分开,而是互相交错在一起的;就其发展演变的实际情况看,继承与创新也不是相互脱节的。宋词派别:基本分为婉约派、豪放派两大类。婉约派的代表人物:南唐后主李煜、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等。豪放派的代表人物:苏轼、辛弃疾、岳飞等。

古代被称为济南二安的是哪两个人?
爱国者、军事家和政治家。李清照,宋代(南北宋之交)女词人,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人。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和完美的形式水乳交融,浑然一体。她将“语尽而意不尽,意尽而情不尽”的婉约风格发展到了顶峰,以致赢得了婉约派词人“宗主”的地位,成为婉约派代表人物之一。

李清照的详细生平,详细啊!!!
清照词被称为易安体,广为流传。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人民文学出版社本,黄墨谷有《重辑李清照集》,齐鲁书社版。李清照生于书香门第,父亲李格非精通经史,长于散文,母亲王氏也知书能文。在家庭的熏陶下,她...

宋代词的演变历程(包括:主要人物及其代表词作)
之后的苏轼继承柳永的革新成果彻底破除“诗尊词卑”,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从根本上改变了词史的发展方向,开创了辛派词人的先河。3、第三个阶段 周邦彦在艺术创作上的集大成,体现了宋词的深化与成熟。周邦彦兼采众家之所长,进行了一系列集大成的工作,促进词体的成熟。在思想内容上增强了词的“体质...

名词解释: (1).江西诗派; (2).江湖诗派; (3).易安体; (4).稼轩体...
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稼轩体 辛词在语言技巧方面的一大特色,是形式松散,语义流动连贯,句子往往写得比较长。文人词...

李清照的简介
全词流露出对国家变故、昔乐今哀的深切悲痛之情,后来宋末词人刘晨翁读此词,不禁“为之泪下”。 李清照的词独具一家风貌,被后人称为“易安体”。李词的主要特点有:一是以其女性身份和特殊经历写词,塑造了前所未有的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从而扩大了传统婉约词的情感深度和思想内涵。二是善于从书面语言和日常口语...

中国古代最有名的女词人是谁
同时,她词作中的笔力横放、铺叙浑成的豪放风格,又使她在宋代词坛上独树一帜,从而对辛弃疾、陆游以及后世词人有较大影响。她杰出的艺术成就赢得了后世文人的高度赞扬。后人认为她的词"不徒俯视巾帼,直欲压倒须眉",她被称为"宋代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也是中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一位女词人"。 有《易安居士文集》...

李清照的生平资料?
她的词作在艺术上达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在词坛中独树一帜,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易安体”。她不追求砌丽的藻饰,而是提炼富有表现力的“寻常语度八音律”,用白描的手法来表现对周围事物的敏锐感触,刻画细腻、微妙的心理活动,表达丰富多样的感情体验,塑造鲜明、生动的艺术形象。在她的词作中,真挚的感情...

赏析 李清照《声声慢 寻寻觅觅》
赏析:《声声慢·寻寻觅觅》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的作品。作品通过描写残秋所见、所闻、所感,抒发自己因国破家亡、天涯沦落而产生的孤寂落寞、悲凉愁苦的心绪,具有浓厚的时代色彩。此词在结构上打破了上下片的局限,一气贯注,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开头连下十四个叠字,形象地抒写了作者...

关于李清照的生平和她的词
李清照 (1084-1155) 号易安居士,南宋杰出女文学家,章丘明水(今属济南)人。以词著名,兼工诗文,并著有词论,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 李清照她出生于一个爱好文学艺术的士大夫家庭,与太学生赵明诚结婚后一同研究金石书画,过着幸福美好的生活。靖康之变后,她与赵明诚避乱江南,丧失了珍藏的大部分文物。后来赵明诚...

黄陵县15699754855: 易安体、四大家 -
骑盲倍顺:[答案] 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

黄陵县15699754855: 试谈对易安体的理解 -
骑盲倍顺: 易安体: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

黄陵县15699754855: “安易体”的艺术特点 -
骑盲倍顺: 【易安体】 李清照是我国南北宋之交的一位著名女词人,也是我国古代文学史上有着特殊地位的女文学家.历代以来对其词作的艺术成就,都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李清照把女性的柔情美,诗人的理想美和性格的阳刚美融为一体,形成自已独特的...

黄陵县15699754855: 什么叫易安体 -
骑盲倍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是我国宋代杰出的女作家.她的成就主要在词上,一方面继承了婉约派的创作风格和手法,一方面又有所创新和发展.她的词婉约清秀,情真意切,语言清新自然,音调优美,自成一家,被称为“易安体”. ??“易安体”之称最早见于南宋侯寘《眼儿媚·效易安体》,后又有辛弃疾《丑奴儿·博山道上效易安体》.侯氏效其意,辛氏效其文,皆失其本色,然而这是中国文学史上标举“易安体”之始.古往今来,评易安体者众,人们的认识也逐渐深化,然而仍见仁见智,莫衷一是.尤其是李清照理论文章《词论》与其词作实践是否相合,更是众说纷纭.

黄陵县15699754855: “易安体”具体表现在哪里 -
骑盲倍顺: 李清照是宋词婉约派大家.她的词于苏豪、柳俗、周律之外别树一帜,婉约而不流于柔靡,清秀而具逸思,富有真情实感,语言清新自然,流转如珠,音调优美,故名噪一时,号为“易安体”.特定的历史条件促成了“易安体”神“愁”形“瘦”而以清新奇隽出之的艺术特征.“易安体”既保持了南唐以来抒情词的传统词风,又创造了以时代悲剧为背景的、表现作者个人的深沉感受和巨大不幸的艺术风格.

黄陵县15699754855: 关于李清照 -
骑盲倍顺: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宗".她的词分前期和后期.前期多写其悠闲生活,多描写爱情生活、自然景物,韵调优美.如《一剪梅》等.后期多慨...

黄陵县15699754855: 李清照的词被誉为什么?什么体? -
骑盲倍顺: 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因此,李清照的词被称为易安体.易安体的特色:1.易安体的一个显著特色是善用浅俗语,明白如话而清新工巧.2.家国之痛和身世之悲相融合,是易安体的特殊格调,令人凄怆欲绝.3.易安体倜傥有丈夫气,不同于一般婉约词的地方,是温婉中透出刚健、洒脱.

黄陵县15699754855: 李清照的易安体 -
骑盲倍顺: 简单的说,李清照的易安体与别的词最大的不同,在于易安体贴近生活,将口语写入词中,如李清照《声声慢》中就很多“怎敌他、晚来风急”与“怎一个愁字了得?”中“怎”是就是口语的一种.其次,易安体在婉约派中,可以说是凄惨格调的代表体系,易安体的词读起来催人惆怅,这也是和李清照的身世分不开的.最后是易安体在感情上柔中带有刚劲,除李清照的词外,辛弃疾也著有易安体系的词,辛弃疾为宋代豪放派词人,作出的婉约风格的词也带有刚劲,将他的词归如易安体,自然可见易安体柔中带刚,感情丰富多样,叫人读起来感觉哀而不衰了.

黄陵县15699754855: 李清照晚年的诗集 -
骑盲倍顺: 目睹了国破家亡的李清照“虽处忧患穷困而志不屈”,在“寻寻觅觅、冷冷清清”的晚年,她殚精竭虑,编撰《金石录》 李清照是中国古代罕见的才女.她擅长书、画,通晓金石,而尤精诗词.她的词作独步一时,流传千古,被誉为"词家一大...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