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屐的读音木屐的读音是什么

作者&投稿:屈盼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木屐的读音是:mùjī。
木屐的拼音是:mùjī。词性是:名词。注音是:ㄇㄨ_ㄐ一。结构是:木(独体结构)屐(半包围结构)。
木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
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
木屐mùjī。(1)亦称“呱哒板儿”。木底鞋。
二、引证解释
⒈木底鞋。或有齿,或无齿。引《后汉书·五行志一》:“延熹中,京都长者,皆著木屐。”《晋书·宣帝纪》:“关中多蒺藜,帝使军士二千人,著软材平底木屐前行。”前蜀贯休《思匡山贾匡》诗:“石膏黏木屐,崖粟落冰池。”元宋无《咏石得天字》:“磴危欺木屐,_滑怯苔_。”《红楼梦》第四五回:“黛玉道:‘跌了灯值钱呢,是跌了人值钱?你又穿不惯木屐子。’”冰心《寄小读者》十八:“甲板上独坐,无头绪的想起昨天车站上的繁杂的木屐声。”
三、国语词典
以木材做底的拖板鞋。词语翻译英语woodenclogs德语Pantoffel(S)_法语sabotsdebois
四、网络解释
木屐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作木屐,使用于室外。后传入日本,在日本流行至今。木屐在中国,是汉服足衣的一种,是最古老的足衣。尧舜禹以后始服木屐。晋朝时,木屐有男方女圆的区别。汉晋隋唐时期的,木屐尤其普遍。在汉代,女性出嫁的时候会穿上彩色系带的木屐。南朝梁的贵族也常着高齿屐。南朝宋之时,贵族为了节俭也着木屐。杜牧诗云:“仆与足下齿同而道不同”。由木板与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屐是木履之下有齿者,又称木屐。江南以桐木为底,用蒲为鞋,麻穿其鼻。除了两齿木屐以外,古代行军打仗时也会使用平底木屐,以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不仅仅军人如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因此日本称谢公屐为“山屐”。八月十五夜诗(大江匡房):“山屐田衣三五夜。短低帽放游天。”《宇治拾遗物语·一四·三》:“开レ门て相迎たれば、泥が深きと见へて山屐の_には、泥が事外ついたぞ”。《中华若木诗抄·下》:“下踏の_の谁ころや桥の霜”。
关于木屐的诗词
《岭南杂录·吉贝衣单木屐轻》
关于木屐的诗句
皮穿木屐不曾拖皮穿木屐不曾拖木屐山陵阊阖臬
关于木屐的单词
clog
关于木屐的成语
削木为吏裙屐少年草木俱朽草木皆兵水木清华登木求鱼墓木已拱木头木脑
关于木屐的词语
屐齿之折石心木肠水木清华鸣于乔木裙屐少年削木为吏视如敝屐草木俱朽风木叹墓木已拱
关于木屐的造句
1、掀开门帘,交钱后换个筹子,进到浴室,脱了衣服,找双木屐子踢踢踏踏走到浴池。
2、据范银河介绍,这种作为防雨鞋具的木屐构造比较特别,大致由底板、屐齿和鞋面三部分组成。
3、大古道巷旧时最多的店铺是木屐、油鞋、古玩、字画店。
4、他却吊儿郎当的垮着肩膀在我面前走来走去,脚下的木屐一样的呱嗒板发出“踢嗒”声他也不时的拿眼角瞟我一眼
5、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下河街手工业作坊很多,主要是做油鞋木屐、纸盒、篾业和炭行四大类。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木屐的详细信息


木屐的读音 木屐什么意思
1、木屐的拼音是mù jī。木屐,简称屐,是一种两齿木底鞋,走起来路来吱吱作响,适合在南方雨天、泥上行走。若鞋面为帛制成,则称为帛屐。牛皮制作则称作牛皮屐。木制底下是四个铁钉,耐磨、防滑。2、木屐是由中国人发明的,是隋唐以前,特别是汉朝时期的常见服饰。其名来自中古音“屐屉”,常称...

屐的拼音 屐的组词
1、屐拼音:[jī]2、木屐 造句:突然,园丁的孩子们闯进了温室,把甲虫抓住了,用毛线把他绑在一只木屐做的小船上,让小船漂浮在湖中,这样一来甲虫没法飞走了。解释: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唐以前是旅游用的鞋,在宋代以后基本上就是专门的雨鞋了。

木屐怎么读
木屐的读音:mù jī

“屐”的读音是什么?
屐,读音[jī]释义: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唐以前是旅游用的鞋,在宋代以后基本上就是专门的雨鞋了。组词:木屐【mù jī】解释:1.木底鞋。或有齿,或无齿。屐齿【jī chǐ】解释:1.屐底的齿。 2.指足迹;游踪。 3.指履声,脚步声。造句:不过夏天时,舞妓会穿着上了黑漆的高跟木屐。

木屐读音是什么
木屐读音是什么 木屐读音是:木屐[mù jī][解释] 亦称呱哒板儿。木底鞋

木屐拼音
木屐的拼音是mù jī,相关内容如下:1、木屐的种类有很多,其中包括平底木屐、两齿木屐等。木屐由木板和木屐带结合而成,木板的底面有两条突起的“齿”,目的是为了雨天便于泥上行走。木屐在古代行军打仗时也会使用,以防止脚部被带刺杂草划伤,平民也往往在路上穿着木屐,防止脚被带刺植物划伤。2、...

木屐的拼音狐木屐的拼音是什么
木屐的读音是:mùjī。木屐的拼音是:mùjī。词性是:名词。结构是:木(独体结构)屐(半包围结构)。注音是:ㄇㄨ_ㄐ一。木屐的具体解释是什么呢,我们通过以下几个方面为您介绍:一、词语解释【点此查看计划详细内容】木屐mùjī。(1)亦称“呱哒板儿”。木底鞋。二、引证解释⒈木底鞋。或有齿,或...

应怜屐齿映苍苔的屐是什么意思
应怜屐齿映苍苔的屐意思是:木头鞋 屐拼音:jī,注音:ㄐ一,部首:尸部,部外笔画:7画,总笔画:10画 五笔:NTFC,仓颉:SHOE,郑码:XMEX,四角:77247 结构:左上包围,电码:1453,区位:6976,统一码:5C50 笔顺:フ一ノノノ丨一丨フ丶 释义:木头鞋,泛指鞋:木屐。屐履。

屐怎么读念什么字
“屐”的发音是:jī 一、基本解释: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木~。~履。雨雪时,当套鞋使用,以防打湿鞋袜。示例如下:唐颜师古《急就章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汉刘熙《释名 释衣服》:屐,搘也。为两足搘,以践泥也。宋张瑞义《贵耳集》:东坡在儋耳,无书可读,黎...

木屐怎么读
木屐的读法是:mùjī。木屐是一种传统的日本鞋类,通常用木材制成,底部装有高齿,适合在雨天或泥泞的地面上穿着。木屐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文化意义,被视为一种传统的民族服饰。木屐的制作材料通常是木材,如松木、柏木等,这些木材具有轻便、耐用、防水等特点。木屐的底部装有高齿,通常是用竹子...

潍城区19586689267: 木屐的读音 -
彭哈马应:[答案] [mù jī] 有帮助请点好评或者采纳 祝你新的一学期学习进步!

潍城区19586689267: 屐这字怎么读 -
彭哈马应: 多元输入法(多元汉字与图形符号输入法)在《通用规范汉字多元码表》文本查找栏输入bf 打出【屐】字,即知“屐”是通用规范汉字第4679号二级字,在第6版《现代汉语词典》第600页有详解:【屐】jī ➊ 木头鞋:木~.➋ 泛指鞋:~履.

潍城区19586689267: 请问(屐)拼音怎么读? -
彭哈马应: (屐)拼音:jī

潍城区19586689267: 屐的拼音怎么读 -
彭哈马应: 屐拼音:jī 基本信息: 部首:尸、四角码:77247、仓颉:shoe 86五笔:ntfc、98五笔:ntfc、郑码:XMEX 统一码:5C50、总笔画数:10 基本解释: 木头鞋,泛指鞋:木屐.屐履. 扩展资料: 常见组词: 1、屐齿[jī chǐ] 屐底的齿. 2、木屐[mù jī] 木板拖鞋;木底鞋. 3、飞屐[fēi jī] 是犹飞步.

潍城区19586689267: 屐怎么读念什么字 -
彭哈马应: “屐”的发音是:jī 一、基本解释: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木~.~履.雨雪时,当套鞋使用,以防打湿鞋袜.示例如下:唐颜师古《急就章注》:屐者,以木为之而施两齿,所以践泥.汉刘熙《释名 释衣服》:屐,搘也.为两足搘,以...

潍城区19586689267: "屐"这个字读什么 -
彭哈马应: 屐 jī <名> (形声.从履(鞋子)省,支声.本义:木屐,一种笨重的木底鞋) 同本义 [clogs] 木屐也.——《三苍》 以屐,为服.——《庄子·天下》.李注:“木曰屐者.”按,雨行所以践泥. 介子推抱树烧死,晋文公伐以制屐也.——《庄子·异苑》 脚着谢公屐,身登青云梯.——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蹑屐登崖.——明·刘基《诚意伯刘文成公文集》 又如:屐子(木鞋);屐齿(屐底的齿);屐声(脚步声);屐履间(履屐间);屐响(木屐的响声) 泛指鞋 [shoe in general] 佳处径须携杖去,能消几平生屐?——辛弃疾《满江红》 又如:草屐;屐履;锦屐

潍城区19586689267: 屐,这个字的拼音是? -
彭哈马应: ji

潍城区19586689267: 屐字怎么读 -
彭哈马应: 屐 读音:[jī] 部首:尸五笔:NTFC 释义:用木头做鞋底的鞋,泛指鞋. 唐以前是旅游用的鞋,在宋代以后基本上就是专门的雨鞋了.

潍城区19586689267: “屐履”怎么念? -
彭哈马应: 【条目】屐履 【拼音】jī lǚ 【引证解释】谓着履作游屐(登临). 宋 曾巩 《游金山寺作》诗:“屐履上层阁,披襟当九秌.”参见“ 谢公屐 ”.【释义】(1).鞋. 明 方孝孺 《见山堂记》:“敝履屐、劳躯体而不知厌,则其所得者狭矣.”(2).借指脚. 元 黄溍 《石台分韵得下字》诗:“白云与翠雾,夐在履屐下.”

潍城区19586689267: 谢公屐 的 拼音 是 -
彭哈马应: 谢公屐 [xiè gōng jī] 生词本 基本释义 详细释义 一种前后齿可装卸的木屐.原为 南朝 宋 诗人 谢灵运 游山时所穿,故称.事见《宋书·谢灵运传》:“寻山陟岭,必造幽峻,岩嶂十重,莫不备尽.登蹑常著木履,上山则去其前齿,下山去其后齿.”《南史·谢灵运传》引此作“木屐”.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