亡国之君崇祯帝,为何没有背负骂名还在历史上赢得了好名声?

作者&投稿:荀查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明王朝的统治长达近三百年,最终亡于崇祯帝之手。然而,让人觉得非常奇怪的一个现象是:崇祯并没有像历史上众多亡国之君那样,被世人大加挞伐,反而有很多人非常同情他,连取代他的清朝统治者(比如康熙)都为他说好话,帮他开脱亡国之罪。
放眼中国历史,死后能享受这种待遇的亡国之君可以说是极其罕见的。那么,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通过对各种史料的分析,可以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善于作秀让崇祯赢得了臣民的理解
从主观方面而言,崇祯在位时体现出了“重名轻实”的风格,这正是儒家思想中存在的一大致命缺陷。那么,崇祯的“重名轻实”到底体现在哪些地方呢?最直接的表现就是,他治理国家政事十七年中,往往首先考虑自己的名声,所做的事往往不切实际,只是一些虚头巴脑的玩意儿。他这种爱作秀的搞法确实会让一些不明就里的臣民觉得不同凡响,但是又怎么可能真正对国家人民有利呢?
崇祯“重名轻实”有什么具体表现呢?最突出的当然是他疯狂颁布“罪己诏”的做法。
历史上,汉武帝是“罪己诏”的首创者。在大臣们劝他在轮台戍兵备战时,他力排众议,发布诏书反省自己过往过分注重武备之罪,提出止兵养民的主张,从而完成了施政纲领的重大转变。这是历来为史家所称颂的。
然而崇祯似乎完全把罪己诏当成了一种博取臣民点赞的作秀工具,三天两头就反省一下自己。如果那个年代有微信朋友圈,相信崇祯的很多条朋友圈里主题只有三个字“我错了!”
比如说,1635年,李自成率领的起义军在凤阳大肆破坏皇陵。崇祯却发布罪己诏说,皇陵被毁的责任主要还是在自己这边,如果不是我用人不当,也不至于出现这种情况。为了进一步表达自己的愧疚之心,他还通过降低办公、居住和伙食等各项标准,不准宫中搞娱乐活动等方式惩罚自己。有一段时间,甚至连肉都不吃了,以表诚意。这还不算,他又号召朝中百官一起来反省各自过失,再加上埋头苦干,来感动老天、拯救万民。
1640年春,全国出现大面积的饥荒,饿死了很多老百姓。崇祯觉得这时候又露两手了,于是连发两道罪己诏,认为这是老天爷在警告在我们,要么是国家政事出了很多差错,要么就是贪官奸臣在兴风作浪。为了让老天爷回心转意,他认为自己应该每天吃斋祷告、清心寡欲,并且要求大小官吏全部要深刻、沉痛地反省自己,更以往更加努力地投入到工作当中去。结果呢,大饥荒根本没有缓解,反而越来越严重,饿死的百姓越来越多。
两年后,崇祯再次发诏,痛心疾首地唾骂自己缺德,表示一定要好好赎罪。可是,发完这些夺人眼球的朋友圈后,他却没有任何实质性的恤民措施,该加征的赋税一点也没减少,只不过说了一句要求各级官吏好好抚谕的空话屁话。
类似这样的搞法层出不穷,对国家对人民没有任何实际的价值,唯一的好处是,他博得了天下臣民的同情和理解,相当于朋友圈里满屏点赞,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好名声。
二、铲除魏忠贤集团让崇祯获得士大夫阶层的支持
从客观方面来看,特殊的历史条件也有助于他获得人们的支持和同情。比如说,在当时和后世,崇祯被肯定最多的一件事就是打击了魏忠贤集团,这成为评价其政治生涯的主要加分项。
他即位不久,就盯上了极为猖獗的魏忠贤和他背后的阉党集团。在经过多次调查和试探之后,他不动声色,以颇具铁腕手段的方式,一举铲除了这颗硕大的帝国毒瘤。黑暗了很久的明朝政坛或多或少有了一些面貌一新之感,这当然赢得了臣民们对“圣明之君”的热烈歌颂。
此举除了能够将整个国家的权力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之外,另一个最大的受益者群体就是以东林党人为首的士大夫阶层。要知道东林党人长期被魏忠贤集团进行政治迫害。崇祯大发神威,杀了魏忠贤,端掉了他背后的阉党集团之后,当然帮助东林党人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
即便是在明亡以后,仍有一批东林党人以及他们的同情者,活跃在政坛或民间,而且他们在整个社会都是具有一定影响力的。江山虽然易主了,但是他们没有忘记崇祯曾经带给他们的“恩泽”,就算是有一些人并不认同崇祯的总体施政纲领和某些具体措施,但整体而言,他们对其始终抱有同情和理解的态度。这些人又把他们的声音辐射到更大的范围,在社会舆论和历史评价方面都对崇祯的政治声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
三、敌视满清的民族心理让崇祯获得持续同情
众所周知,明朝灭亡,清朝取而代之,在当时的人们看来,满清代表的一个异族政权。要知道,汉族人尤其是士大夫群体自古以来都有一种优越感,对少数民族政权一律视为“夷狄”,汉族统治者也特别注重内政外交上的“夷夏之防”。
在这样一个深刻的大背景下,士大夫群体始终明里暗里对清政权采取一种排斥、反对的态度。明亡后,这种敌视心理又自然而然地转化为对故国和旧主的深深怀念。民间也把这种情绪传承、扩散开来,有清朝初年经常打出“反清复明”的旗号发动了大大小小的多次起义、起事。这种氛围就为同情崇祯帝的观点提供了丰厚的土壤。
四、满清统治者的背书让崇祯的名声没被搞臭
最有意思的是,清朝统治者不但没有攻击甚至诋毁崇祯,搞臭他的名声,反而为他说好话。造成这种现象,与当时复杂、特殊的政治局面是密不可分的。
在崇祯自杀之后,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占领了北京。他们焚太庙、毁宫殿、辱崇祯、拷掠明臣、敲诈勒索,甚至趁火打劫,殃及大量无辜百姓,给北京带来了深重灾难。
清军把起义军赶出了北京,他们充分运用了李自成等人可比的政治手腕:大张旗鼓地宣称国家政权是从李自成他们这些草寇流贼手中夺来的,而不是取之于崇祯之手,甚至打出了要为崇祯复仇雪耻的口号。满清政权还为崇祯风光大葬、大修陵墓,在道德伦理层面获得了众多明朝官员的认可和支持。
康熙皇帝出于政治需要,也多次有意给崇祯作死后的背书,为其开脱罪责。他把崇祯端掉魏忠贤集团的作用,与自己铲除鳌拜相提并论。他还经常以大V的身份,点评前朝得失,认为明朝灭亡崇祯并非罪魁祸首,根本原因在于朋党纷争互相倾轧。
当然了,他为崇祯说那么多好话,并不一定出自真心,其目的无非是为了收买人民,让明朝遗民心甘情愿地归附、顺从他。既然当今皇上都为崇祯站台,那些遗老遗少们自然也应声附和。于是,一种奇怪的现象由此产生:崇祯明明是一个亲手葬送明朝江山的“亡国之君”,在他在位时老百姓也的确苦难深重,但他偏偏赢得了后世的好名声。


都是亡国之君,为何祟祯没背负骂名还收到了许多同情?
当李自成兵临城下时,崇祯帝要人没人,要兵没兵,要钱没钱,要粮没粮。在朝堂上崇祯和大臣商量如何退敌,大臣们都不说话。崇祯心里悲凉到:“我不是亡国之君,你们都是亡国之臣。”当太监曹化淳开城门放李自成攻入京时,崇祯敲响景阳钟但是无人上朝。崇祯不禁悲从中来,在皇后自尽后去煤山...

为什么崇祯帝没做亡国之事却成了亡国之君?
明朝覆灭已成定局,无论崇祯是何举动都无法挽回大势,注定要做个“亡国之君”。就算崇祯励精图治、任用贤能,也只能延缓明朝灭亡的速度,更何况崇祯还误杀忠臣。第一,崇祯登基后明朝面临许多自然灾害,粮食歉收已是常态,许多以种地为生的农民纷纷加入农民起义军,这直接威胁明王朝的统治根基。

崇祯帝一生励精图治,为什么挽救不回大明王朝?
二是因为崇祯帝性格优柔寡断,又疑心重。优柔寡断向来是作为一个统治者的大忌,更何况崇祯帝是一国之君。崇祯帝很容易被别人的思想左右,朝中大臣争斗不断,崇祯帝不能表明态度,致使朝中混乱。三是因为大明当时已经摇摇欲坠。崇祯帝接手大明江山时,已经内忧外患,支离破碎。当时朝中大臣不仅不积极挽救大明,...

崇祯作为一国之君,一生勤于政事,为何最后却把头伸进白绫里,结束了他的...
明末为什么不能和宋朝一样选择南迁,要知道南宋还维持了很长时间的稳定,原因是成祖靖难之后将国家布局重新调整,南京作为留都。将国家政治经济中心北移,取天子守国门之意,这是政治意义上的不能妥协,但战略上不能妥协不代表坐以待毙,崇祯帝的性格是造成南迁不能进行的主要原因。崇祯的性格非常瞻前顾...

宋徽宗和崇祯皇帝皆为亡国之君,为何史学家对二人褒贬不一?
明朝这位亡国之君苦苦支撑了十七年,却终于没能在明末的内忧外患中力挽狂澜。“炊人骨以为薪,煮人肉以为食”是当时民间百姓生活的真实写照。一些史学家认为,崇祯皇帝的亡国是“有君无臣,祸贻邦国”所致。就连崇祯自己也认为,他并非“亡国之君”,而大臣们都是“亡国之臣”。他在遗书中道:“朕自...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何崇祯的骂名比其他帝王少很多呢?
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里,经历了无数朝代的更新,所以亡国之君也不在少数,然而崇祯帝作为明朝的亡国之君,他所受到的责骂别去其他的亡国之君来,少了很多,甚至还有很多人同情崇祯帝,这是为什么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第一,明朝的灭亡早已埋下祸根,并不是崇祯帝的原因。乾隆君王就曾经说过,明朝之所以...

同样是亡国之君,为什么祟祯没有背负骂名反而同情居多?
除了这两位古人对崇祯皇帝充满同情之外,乾隆皇帝也同情崇祯皇帝,近代不少学者也都非常同情崇祯皇帝。不少人对崇祯皇帝的评价甚至要好于万历皇帝、天启皇帝等其他明朝皇帝。为什么做为亡国之君的崇祯皇帝会受到如此同情。古代的亡国之君多不胜数,大部分亡国之君选择接受命运的安排,选择投降或者是禅让。还有...

崇祯做皇帝做了十七年时间 崇祯为何救不了大明江山
一切都晚了,心如死灰的崇祯便在煤山以死报国。崇祯帝为国家的付出应该被肯定,他想挽救他的国家,他不想成为亡国之君,也不想成为万载唾弃的对象,只是他的运气太差,遇上了旷世罕见的自然灾害,遇到一大批不靠谱的文臣,当然还有其自身的诸多问题,于是乎灭亡就成了必然结局。

崇祯作为一国之君,一生勤于政事,为何最后却把头伸进白绫里,结束了他的...
崇祯帝,作为一国之君,在其一生中勤于政事,但最终却将自己置于白绫之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为何他会走到这一步呢?首先,崇祯帝即位之初,国家并未陷入无法挽回的困境。然而,他治理国家的方式却导致了一手好牌被彻底打烂,最终导致众叛亲离,除了以死示忠,别无他法。其次,"君非甚暗"的说法有...

崇祯帝为什么一定要以身殉国而不是逃走呢?
1644年4月25日,当李自成大军浩浩荡荡地开进北京城之际,崇祯皇帝在司礼太监王承恩的陪同下,登上煤山,自缢于山腰一棵歪斜的老槐树上,终年33岁。崇祯皇帝亲手为享国276年的大明王朝划上了句号。 俗话说:“树挪死,人挪活。”李自成大军攻破明朝都城时,明朝还控制着半壁江山,拥有百万军队。

岳阳市18916142482: 历史上的亡国之君都是昏庸的吗?有没有不昏庸也亡国的? -
呼点复方: 亡国的不一定都是昏庸的皇帝,比如明末最后的崇贞皇帝朱由检,他就是一个比较有作为的皇帝,只是当时的明朝已经摇摇欲坠了,大势所趋,他无力回天了,假如他早几十年当皇帝,明朝是可能不会那么快灭亡的.

岳阳市18916142482: 崇祯皇帝是昏君吗? -
呼点复方: 祟贞皇帝不是一个昏君,也算不是一个庸君,而是一位时运不济的皇帝.他一生勤政,想要努力维持岌岌可危的皇朝,但是朝庭腐败已经到了无力回天的地步了. 大明王朝的灭亡真的都怪罪于崇祯皇帝的治...

岳阳市18916142482: 明朝最后一个皇帝为什么要上吊身亡? -
呼点复方: 1、性格使然,崇祯皇帝坚持不迁都而殉社稷. 2、无路可走,杀皇后、子女、自杀以免受辱. 3、自尊心强,作为亡国之君,无颜苟活于世.

岳阳市18916142482: 关于明朝末代皇帝崇祯明朝末代皇帝崇祯真的是昏君吗?我认为不是,
呼点复方: 不是昏君,也不见得是明君 他那一朝不是没有人才,而是他刻薄寡恩、猜忌不能用 袁崇焕总是死在他手下的 当然这样的性格放在和平时期的确没什么关系,当个守成之君还是合适的,也算生不逢时 但是全节而死只能说他还是有节气的有魄力则未必,有魄力的话一早与后金议和,剿灭农民军了

岳阳市18916142482: 到底该如何评价崇祯皇帝 -
呼点复方: 看金庸是如何评价崇祯的! 显然,崇祯不肯认错,不肯承认当时误中反间计的愚蠢.杀袁崇焕 ,并不是心中真的怀疑他叛逆,只不过要隐瞒自己的愚蠢.以永远的卑鄙来掩饰一时的愚 蠢!为甚么隔了...

岳阳市18916142482: 明知北京已经很难守住,崇祯皇帝朱由检为什么不南迁南京呢?
呼点复方: 崇祯本有意南迁,但他又不愿意被人说是抛弃先帝陵寝的不孝之人,优柔寡断,结果错过了南迁的有利时机. 崇祯原来指望某个大臣做托,在早朝时提议南迁,等大多数大臣同意,自己顺水推舟. 结果那个托遭到反对党大臣扣帽子,在朝堂上吵得不亦乐乎. 最后某大臣提出让让太子南迁以防万一,皇帝留下来守国门,竟然得到多数票. 崇祯心中大怒,“你们这就要抛弃我了?”,却又不能明言. 干脆,崇祯决定,谁也别走,大家一起死.

岳阳市18916142482: 明崇祯帝缘何受到清康熙乾隆的崇祀?明崇祯帝缘何受到清康熙乾隆的崇
呼点复方: 康熙帝曾明确提出:只要不 是亡国之君就当列入帝王庙享 祀.崇祯帝是明朝最后一位皇 帝,曾被人称为亡国之君,清朝就是从他手里接过统治大权的. 但是,康熙帝认为...

岳阳市18916142482: 崇祯皇帝怎么样? -
呼点复方: 死要面子的崇祯皇帝公元1627年,玩了一辈子木匠活的熹宗在临去见太祖的前几日,将他的五弟信...

岳阳市18916142482: 六道轮回 -- 历史上的亡国明君
呼点复方: 崇祯帝有道无福,他本身是好皇帝,但是明朝历代以来奸臣朋党发展的太厉害,他实在没办法.有段相声说崇祯帝上吊之前曾写血书晓谕李自成,“进城之后,朝中文武刀刀斩尽,个个杀绝,休要惊扰我那百姓.”算是一个侧面反映.当然可能还有别的亡国明君,但崇祯应该算是比较典型.

岳阳市18916142482: 明朝灭亡前有什么自救措施吗? -
呼点复方: 明朝的灭亡不是那一个君主导致的,而是日积月累的腐败朝政导致的,清代有学者对明朝灭亡的评价是“明之亡,非亡于崇祯,而亡于天启,实亡于万历,始亡于嘉靖”.清朝这个学者的确将明朝灭亡的一些原因进行了准确的分析,但是我并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