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石炭纪里会出现身长3米的巨型蜈蚣的呢?

作者&投稿:阎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石炭纪里会出现身长三米的蜈蚣这件事其实并没有什么好惊讶的,如果你静下心来仔细想一想就会发现,在那个遥远的年代会出现与如今的生物形态十分不同是一件很正常的事情。

大自然是变化莫测的,并且在大自然中有很多奇异的现象,令人惊叹不已。并且大自然中有许许多多生命形态各异的生物,他们通过千百万年的自然变化,形成了如今的各种形态,不仅有巨大如鲸鱼的生物也有细小到比尘埃还小的病毒,而在这几亿年的生命进化史中,会出现各种奇异的生物,也就不足为怪了。地球的生命演化史和地球的演变时是分不开的,这其中有一段时期被称为石炭纪。考古学家通过考古发现。

在石炭纪中,地球上存在一种深长三米的巨型蜈蚣,不仅大众很惊奇,就连科学家在发现这种巨型蜈蚣时也很惊讶在当时的生命进化中竟然繁衍出了如此巨大的蜈蚣。而在现代生活中,蜈蚣最大的也不过几十厘米,所以这对大众的常识进行了一种冲击,所以很多人都对此感到十分惊奇。

但是如果有科学常识的人就会明白,这是十分正常的一种现象,因为石炭纪距离现如今已经过去了很多年,生命也进化了很多不同的形式,所以当时的生物和现如今的生物有较大区别,也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说当时的生物和现在的生物肯定是有区别的,而科学家猜测,之所以在石炭纪会出现身长三米的巨型蜈蚣,很有可能是因为当时蜈蚣也算是一种比较大的动物,靠着身体硕大的优势来捕食一些小昆虫或是小动物,而现如今蜈蚣需要躲在黑暗狭小的角落里才能生存繁衍,所以蜈蚣也就逐渐变小了。



为什么石炭纪会出现身长接近3米的巨型蜈蚣?真是太可怕了? 不但有巨型蜈蚣还有巨型蜘蛛,巨型蜻蜓。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由网友 动物博览 提供的答案:

距今3.6亿到3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在地质史上被称为“巨虫时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巨型节肢动物。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巨型蜈蚣”。

石炭纪巨虫的辉煌

所谓的“巨型蜈蚣”,其实叫做节胸,属于节肢门—多足亚门—倍足纲,而蜈蚣属于节肢门—多足亚门—唇足纲,它们都不属于一个纲的,亲缘关系相当远了。举例来说的话,它们之间就类似于人类和鱼的关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因此,节胸不是什么巨型蜈蚣,它和马陆同属一纲,可以认为它们是一类古马陆。节胸有大有小,小的种类只有几厘米,大的种类有2.4米,半米宽。后者是根据在新墨西哥发现的足迹化石推断的,这只巨型节胸的脚印就像两道平行的轮胎痕迹。巨型节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巨型节胸虽然很大,但并不可怕。因为从化石看它们并没有强大的口器,无法进行捕食,肠道内容物和粪便化石也表明了它们是一种以植物碎屑为食的食腐动物。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石炭纪同时生活着巨型昆虫,当时已经出现的有翼昆虫有蜻蜓和蟑螂,其他类群尚未出现。巨脉蜻蜓翼展有74厘米宽,它们就是石炭纪的老鹰,在空中盘旋,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石炭纪巨型蜘蛛的传说,源自1980年在阿根廷发现的一个化石,这个化石呈现出了一个体长40厘米、腿宽50厘米的大型蜘蛛。然而,2005年,曼彻斯特大学的蜘蛛专家保罗·赛尔登重新检查了这个化石,他发现这根本不是蜘蛛,而是一只带有硬壳的海蝎(板足鲎)。截至目前,蜘蛛体型纪录的保持者仍然是1965年在委内瑞拉发现的巨型食鸟蛛,石炭纪尚未发现比现代蜘蛛更大的种类。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有史以来最大的节肢动物:耶克尔鲎(海蝎)化石

石炭纪时期陆地上确实有巨型蛛形纲动物,不过不是蜘蛛,而是蝎子。肺蝎长达70厘米,在当时是可怕的杀手,其毒刺足以放倒一些四足动物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石炭纪为什么能成为“巨虫时代”?

石炭纪成为巨虫时代,和当时的富氧环境有直接关系。当时的情况是,蕨类和裸子植物已经在陆地上繁盛,出现了大片的热带雨林,但是却没有以活的植物为食的动物,节肢动物只能吃死去的植物碎屑。再加上石炭纪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蕨类植物大面积蔓延,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就越来越高了。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石炭纪的热带雨林景观

节肢动物在海里本来是用鳃呼吸的,它们登陆之后就换了一套呼吸系统。昆虫的外骨骼上布满了微小的气管,可以将氧气直接输送到组织内部,而无需经过循环系统。这种体表扩散型的呼吸,对于小型动物来说特别高效。因为越小的动物,其表面积/体积比就越大。因此,正如我们看到的,昆虫大多是一些小不点。

但石炭纪的环境与今天不同,当时的大气中氧气浓度特别的高,达到了35%,是地球有史以来氧气浓度的巅峰期,今天只有21%。这么高的氧气浓度足以供养昆虫走向大型化。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另外,当时,没有植食性动物,只有捕食者和食腐动物。各类节肢动物成功地利用当时的富氧环境,展开了一场比体型的生存竞赛,长得大就可以吃掉对方,而长得小的只能被对方吃掉,只有那些长得足够大的才能留下后代,并把自己的个子大的基因遗传给下一代。这样经过石炭纪几千万年的演化,各类节肢动物就纷纷变得越来越大了。

“巨虫时代”是如何终结的?

距今3亿年前的石炭纪末期,发生了一次大规模的冰川运动,冈瓦纳大陆的南部为冰川所覆盖,海平面下降了100米。地球环境由温暖、潮湿转为炎热、干燥。大片热带雨林因不适应新的环境而纷纷消亡,这就是石炭纪末雨林崩溃事件。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石炭纪的石松化石

由于热带雨林崩溃,大气中氧气浓度在石炭纪之后的二叠纪急剧下降,从35%下降到15%,这个氧气浓度已经无法供养这些巨虫了,于是巨型节肢动物就走向了灭绝,只有那些小型化的种类活了下来。

节肢动物是动物界的登陆先锋,它们在4.5亿年前的奥陶纪晚期就开始登陆了。到3.7亿年前的泥盆纪晚期,四足动物也开始了登陆之旅。石炭纪中后期两栖动物和巨型节肢动物在陆地上共同繁盛,原始的爬行动物出现。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石炭纪:巨虫和两栖动物共存

爬行动物适应和改造环境的能力比巨虫和两栖动物更强,石炭纪以后地球就进入了长达2.3亿年的爬行动物时代。爬行动物出现了很多植食性种类,从此动物和植物的关系彻底改变了,动物控制着植物,使植物无法无序蔓延,大气中氧气浓度受到了控制,从此以后,地球再也没有出现过石炭纪那种富氧环境。

与此同时,在爬行动物的主宰下,体型大的节肢动物不再是优势,反而是累赘,体型越大就越容易被食虫性的四足动物发现并捕食,留下后代的几率反而越小。于是,节肢动物就此走向了小型化,并繁衍至今。巨虫的时代一去不复返了,我们今天只能从化石记录中感叹它们曾经的辉煌。



距今3.6亿到3亿年前的古生代石炭纪,在地质史上被称为“巨虫时代”,孕育出了一大批巨型节肢动物。其中就包括大家所熟知的“巨型蜈蚣”。

所谓的“巨型蜈蚣”,其实叫做节胸,属于节肢门—多足亚门—倍足纲,而蜈蚣属于节肢门—多足亚门—唇足纲,它们都不属于一个纲的,亲缘关系相当远了。举例来说的话,它们之间就类似于人类和鱼的关系。

因此,节胸不是什么巨型蜈蚣,它和马陆同属一纲,可以认为它们是一类古马陆。节胸有大有小,小的种类只有几厘米,大的种类有2.4米,半米宽。后者是根据在新墨西哥发现的足迹化石推断的,这只巨型节胸的脚印就像两道平行的轮胎痕迹。巨型节胸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陆生节肢动物。

巨型节胸虽然很大,但并不可怕。因为从化石看它们并没有强大的口器,无法进行捕食,肠道内容物和粪便化石也表明了它们是一种以植物碎屑为食的食腐动物。

石炭纪同时生活着巨型昆虫,当时已经出现的有翼昆虫有蜻蜓和蟑螂,其他类群尚未出现。巨脉蜻蜓翼展有74厘米宽,它们就是石炭纪的老鹰,在空中盘旋,以其他节肢动物为食。

石炭纪巨型蜘蛛的传说,源自1980年在阿根廷发现的一个化石,这个化石呈现出了一个体长40厘米、腿宽50厘米的大型蜘蛛。然而,2005年,曼彻斯特大学的蜘蛛专家保罗·赛尔登重新检查了这个化石,他发现这根本不是蜘蛛,而是一只带有硬壳的海蝎(板足鲎)。截至目前,蜘蛛体型纪录的保持者仍然是1965年在委内瑞拉发现的巨型食鸟蛛,石炭纪尚未发现比现代蜘蛛更大的种类。

石炭纪时期陆地上确实有巨型蛛形纲动物,不过不是蜘蛛,而是蝎子。肺蝎长达70厘米,在当时是可怕的杀手,其毒刺足以放倒一些四足动物了。

石炭纪为什么能成为“巨虫时代”?

石炭纪成为巨虫时代,和当时的富氧环境有直接关系。当时的情况是,蕨类和裸子植物已经在陆地上繁盛,出现了大片的热带雨林,但是却没有以活的植物为食的动物,节肢动物只能吃死去的植物碎屑。再加上石炭纪的气候温暖、湿润,有利于蕨类植物大面积蔓延,它们通过光合作用消耗二氧化碳,释放出氧气,大气中的氧气含量就越来越高了。

石炭纪的热带雨林景观

节肢动物在海里本来是用鳃呼吸的,它们登陆之后就换了一套呼吸系统。昆虫的外骨骼上布满了微小的气管,可以将氧气直接输送到组织内部,而无需经过循环系统。这种体表扩散型的呼吸,对于小型动物来说特别高效。因为越小的动物,其表面积/体积比就越大。因此,正如我们看到的,昆虫大多是一些小不点。

但石炭纪的环境与今天不同,当时的大气中氧气浓度特别的高,达到了35%,是地球有史以来氧气浓度的巅峰期,今天只有21%。这么高的氧气浓度足以供养昆虫走向大型化。



因为那个时候的气候环境和现在有很大的区别,那个时候的植被覆盖率要比现在更高,空气中氧气含量也要比现在高,所以能够长出巨型蜈蚣。

因为石炭纪的环境非常适合蜈蚣的生长,所以可以长的非常大,甚至可以长到3米。


泥盆纪—早石炭纪裸露风化岩溶发育模式
图4-2 阿克库勒凸起泥盆纪末—早石炭纪裸露风化岩溶发育演化特征 海西早期,阿克库勒地区剧烈抬升,伴有断裂构造产生。阿克库勒凸起成型,隆升遭受强烈剥蚀,除了中、下奥陶系碳酸盐岩上覆的碎屑岩地层被剥蚀外,中奥陶统一间房组也大量剥蚀,该地层的尖灭线出现在凸起主体的东、南、西部边缘带,呈环带状...

请问距今3.55亿年的石碳纪的古生物有什么?
石炭纪――壮观的蕨类森林(距今3.55-2.90亿年轻化 (1)无脊椎动物 原生动物的有孔虫与蜒是石炭纪生物中特别重要的类群。有孔虫类常见的有小管杖虫(Lituotubella)、布拉德虫(Bradyina)。蜒类个体稍大,外形近似麦粒,骸体构造复杂,如早石炭世的纺锤蜒(Fusulina);晚石炭世的麦蜒(Triticites)。有孔虫与...

石炭纪古地理特征
中国石炭纪的古地理面貌是泥盆纪的继续和发展。华北-柴达木和华南板块的相互对峙,其间的秦岭小洋盆继续存在。华北板块西缘的古特提斯多岛洋进一步扩张发展。华北、塔里木和西伯利亚板块间的古亚洲洋内部发生了重要造山运动,导致古地理格局的变革。晚石炭纪至早二叠世极地大冰盖几乎覆盖整个冈瓦纳大陆。随着极地冰盖的增长...

为什么石炭纪的时候地球会出现巨型蜻蜓和蜈蚣?
但是石炭纪最大的特点就是有着十分茂盛的植物和庞大的昆虫。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因为当时氧气含量非常的丰富。据地质专家的调查,石炭纪这个时期的氧气含量比我们现在要高出1.5-2倍,整个时期的平均氧气含量达到32.3%,是现在的162%。在这种条件下面十分适合生物的成长,所以再小的生物都会变成体型庞大的...

石炭纪的时候为什么会出现体长三米的巨型蜈蚣?
1. 石炭纪是地球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地质时期,大约从3.55亿年前持续到2.9亿年前。这个时期的气候温暖,空气中的氧气含量极高,大约为45%,远超现今水平。2. 由于高氧气含量,石炭纪的昆虫和植物都拥有巨大的体型。昆虫没有天敌,得以自由生长,其中巨型蜈蚣的体长可达3米,与现代蜈蚣相比显得尤为巨大。

石炭纪地质简史
石炭纪为古生代第五个纪,名称乃1922年创用于英国,由于这个时期的地层中蕴藏着丰富的煤层而得名。石炭纪开始于距今3.54亿年,延续了59Ma。嵩山地区中奥陶世上马家沟组沉积早期海水向东北退走以后,在长达一亿三千多万年的时期里,南秦岭虽然仍在海进海退中,继续演义着志留纪—泥盆纪的历史,而嵩山...

石炭纪手抄报
石碳纪是指地球上一个主要的造煤时期,这一时期被包含于古生代。在石碳纪时期,蕨类植物繁盛,裸子植物出现,原始爬行类频出现。在石碳纪,全世界进入了重要的植物造煤期。同时大量陆生植物的出现,也为陆生食植动物的发展提供了食物来源。同时,石碳纪时期的地壳比较宁静,早石碳世晚期地壳略有上升,沉积了...

石炭纪的动物演化
与泥盆纪相比,蜓类是石炭纪海生无脊椎动物中最重要的类群,而腕足动物尽管在类群上减少,但数量多,依旧占相当重要地位,头足类则以菊石迅速发展为主。在石炭纪晚期,脊椎动物演化史出现一次飞跃,从此摆脱了对水的依赖,以适应更加广阔的生态领域,以北美宾夕法尼亚早期地层中的林蜥为代表。生活在陆上的...

石炭纪巨虫时代
在石炭纪这个独特的时期,也被称为“巨虫时代”,由于大气中的氧气含量丰富,昆虫的体型异常庞大,展现了自然界的奇特景象。这一时期见证了多种令人惊叹的节肢动物的繁盛。首先,我们关注的是巨型蜘蛛,它们属于中突蛛亚目,个头甚至可达人头般大小。这些庞然大物居住在自建的洞穴中,利用蜘蛛丝的敏锐触觉来...

什么是石炭纪
石炭纪(Carboniferous period)是古生代的第5个纪,开始于距今约3.55亿年至2.95亿年,延续了6500万年。石炭纪时陆地面积不断增加,陆生生物空前发展。当时气候温暖、湿润,沼泽遍布。大陆上出现了大规模的森林,给煤的形成创造了有利条件。中文名 石炭纪 外文名Carboniferous Period 古生代 开始时间 3.55...

河西区19795761897: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动物长得那么大 -
银哑葛根: 由于当时地球含氧量是现在的几倍,生物吸氧量也随之增大.石炭纪时期最危险的不是爬行动物,而是巨型昆虫,其中的巨型蜻蜓有鹰那么大.它们由于不是用血液运输氧,而是通过空心管道,空气是直接进入全身各处;石炭纪有大量茂密高大的植被,含氧量是现在的几十倍,昆虫全身的管道由于呼吸氧气的越来越多而越来越粗,个头也随之越来越大.

河西区19795761897: 为什么远古的生物能长得如此巨大?就好似远古的恐龙那般.为什么样现
银哑葛根: 远古时代,地球大气层中氧含量远远超出了今天的标准,而古生物学家通过化石标本... 那么,是不是当时的高氧大气造就了古代的巨型昆虫? 3亿年前石炭纪地球上生活着...

河西区19795761897: 石炭纪巨型昆虫后来是怎么变小的? -
银哑葛根: 因为昆虫不是靠鼻子来呼吸,是靠腹部的呼吸孔呼吸,效率比较低,当氧气含量降低昆虫只能缩小身体适应环境,当时空气含氧量在百分之四十以上,现在只有百分之21了

河西区19795761897: 石炭纪的巨型昆虫能吃人吗 -
银哑葛根: 不知道,不过当时有的巨型昆虫是植食性的,比如巨型马陆,那时的巨型蜘蛛可能对人类危害较大

河西区19795761897: 为什么侏罗纪时期的生物都长那么大个头,听说鳄鱼也比现在大许多 -
银哑葛根: 环境所迫,而且那时的氧气浓度较现在高.从生物进化来看,多数动物都是越长越大.同天敌战斗,与同类竞争资源,体型大一些都没什么不好.到侏罗纪及白垩纪时期,恐龙达到繁盛,加上氧气浓度高,体型变得很大.但较大的体型也导致了一些问题,比如对食物的需求增加,生殖周期较长,易受攻击等等.然后在灭绝之后又被小型的物种取代它们的生态位.

河西区19795761897: 石炭纪时期,为什么地球陆地上上充斥着各种巨型昆虫 -
银哑葛根: 炭纪有个别名叫“巨虫时代”,因为当时大气含氧量很高,虫子长得特别大.

河西区19795761897: 为什么古生物都那么大 -
银哑葛根: 额...介个...古生物不一定都大,楼主可能说的是恐龙一类.古生物中也有小个子,其中不乏小型哺乳动物,当然单细胞生物也很小.至于恐龙,其实也没多大,因为地球上出现过最大的生物其实是蓝鲸!当然恐龙确实巨型,究其原因可...

河西区19795761897: 史前动物为什么都那么大?
银哑葛根: 在稳定的环境中,自然选择总是有利于身高体大的动物.无论是在获取食物、抢占栖... 但我们所熟悉的巨型史前动物并非同时出现的.巨大的恐龙,包括植食性的巨型蜥脚...

河西区19795761897: 为什么远古时期的生物体型都非常巨大,现在的比较小 -
银哑葛根: 看是什么时期 恐龙巨大与气候和食物有关 食草的可以长得很的大 石炭纪昆虫巨大与大气中的氧有关浓度 那时氧浓度很高 有的昆虫太小会氧中毒

河西区19795761897: 古代里真的有巨型昆虫吗 -
银哑葛根: 巨型远古昆虫 科学家们通过化石记录发现,在恐龙之前,地球上就有巨大的物种存在,它来们就自是3亿年前石炭纪的巨型节肢动物,包括超大的蜉蝣昆虫、蝎子;吊兰大小的蜘蛛;还有5英尺长的千足虫,等等.最有特点的两种昆虫是巨脉蜻2113蜓 Meganeura,及远古蜈蚣虫.巨型蜻蜓的翼展可以达到2英尺半(接近1米),有老5261鹰那么大,是地球上有史以来最大的昆虫.3亿年前,这些物种曾经昌盛一时4102.那时大部分陆地都在热带,植物繁盛(后埋入地下形成煤炭,该时期因此称为石炭纪).但经过大约5000万年,从二叠纪的中期到1653晚期,这些巨型物种消亡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