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说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是一场阳谋?

作者&投稿:骑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汉武帝实行的推恩令,为何会被世人称为是史上最强的阳谋?~

汉武帝实行的推恩类之所以会被人们称为史上最强的阳谋,那就是因为当时所有的诸侯国都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但却没办法拒绝,而且必须要往这个陷阱里面跳。实际上推恩令应该算是汉武帝比较拿得出手的政绩之一了,通过推恩令的推行也确实是解决了西汉时期让人头疼的诸侯问题。
其实大家都知道,在刘邦夺取了整个天下以后,实际上是采用的一个分封制以及郡县制并存的制度,因为刘邦在夺取天下以后,认为秦朝之所以会快速的灭亡,就是因为改成了郡县制,当朝廷被别人攻击之时,各地不能最快的去带兵勤王。所以在拿到了整个天下以后,刘邦就分封了很多的诸侯,当时诸侯的封地加起来已经达到了汉室的半壁江山。不过令刘邦没有想到的是,外姓的诸侯可以起兵造反,同样是刘氏诸侯却也可以起兵造反。
所以到了汉景帝时期便开始削藩,但是诸侯也不是吃素的,所以就有了后来的七国之乱。而到了汉武帝时期,汉武帝也是吸取了之前的教训,不肯轻易的说削藩,不过汉武帝则是采取了主父偃的建议,开始实施推恩令。所谓的推动力其实就是指每个诸侯只要有儿子,那么就必须要把自己的封地全部过继给自己的儿子,而且不论是长子、次子或者是不是嫡子,都有这个权利来继承父亲的封地。
这样一来若干年以后,这些诸侯国的封地就会越来越小,而朝廷就可以一步步的蚕食这些诸侯。当然这些诸侯也是知道这是一个陷阱,但却不能不遵从,如果他们拒绝执行这样的命令,那么这些诸侯的子孙肯定就会直接造反,到时候不要汉武帝动手,他们的子孙就直接把他们灭掉了。

虽然汉武帝时期颁布了推恩令,使得王侯将相分成了若干个小国,但是诸侯国却越分越小,无力抵抗中央。但是推恩令对于那些诸侯来说,虽然他们的权力变小了,但是他们有自己管辖的区域,所以其实总体来说还是不错的,他们自己本身除了地盘小一点没有什么大的危害,最主要的还是因为他们想夺回土地却也没有能力。


而且推恩令之所以能够取得如此显著的效果还是因为汉室的朝廷与地方诸侯实地对比还是有很大的差距的。因为如果在汉初时就实行分封的话,当时诸侯所占的分地十分的多,所以此时颁布推恩令,诸侯肯定是不愿意的。而后来随着汉室的地盘越来越大,诸侯的地盘越来越小,他们说话也没有那么的铿锵有力了,所以说没有办法只能够接受推恩令了。


正如贾谊在《治安策》中提出的假设:假令悼惠王(刘肥)王齐,元王(刘交)王楚,中子(刘如意)王赵,幽王(刘友)王淮阳,共王(刘恢)王梁,灵王(刘建)王燕,厉王(刘长)王淮南,六、七贵人皆亡恙,当是时陛下(汉文帝)即位,能为治乎?臣又知陛下之不能也。
在推恩令实施之前文景时期的一系列削藩政策,导致后来的那些诸侯国势力逐渐地微弱,而且推恩令在早期就有了端倪。但是由于当时诸侯的势力十分强势,皇权并没有那么的稳定,所以当时没有颁布,而到了汉景帝时期,政权已经稳定下来了,而且国家也十分的繁荣昌盛了才颁布。而且后来发生了七国之乱,但最终的结果还是以吴楚七国惨败告终,此时诸侯已经完全没有力量最后对抗朝廷了,只能任由朝廷宰割了。


所以说推恩令对于诸侯国是十分不利的,而对于汉室的统治是十分有利的,并不是说诸侯他们就眼睁睁地看着自己的土地被削弱,而是他们也没有办法。

“推恩令”就是一个阳谋,是建立在景帝平定七国之乱,“文景之治”朝廷实力强盛的基础上的。推恩令是汉朝汉武帝时期刘彻开始实施的,在之前是没有的,我们先来看一下之前是什么状况。

诸侯国的情况,推恩令的起因

在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王的儿子只有一个可以继承王位。而其他的儿子则不能做王,只能叫做公子,其它公子要是比较受他爹喜欢,或者有功劳的有可能会封以君位。

君是王以下的最高爵位。对应的是汉爵,相当于列侯。君是可以有自己的封地和属官。这种形式相当于另类的推恩令。

这样爵位的土地分封很大程度上分化了国家权力、土地、国力等。战国时受封君影响最明显的是楚国,楚国国土面积虽然大,却有着数十个封臣,导致王权极度分散。整个国家大而不强。

楚国去远征的时候,导致的大多数情况就是楚王亲军占比很少,大部分都是各封臣自己的私兵。且战斗素质极低。国力不集中,就导致损耗。

而汉朝的诸侯王比起战国的诸侯王,有一个权利是没有的,在没有推恩令的时候,汉朝初期的诸侯王可以任命一些低级官员和将军,但是是没有权力对其封爵,而战国时期的诸侯王是可以的。

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了汉朝诸侯王的权利无法分散出去,还是诸侯王一人全权掌握。而这样诸侯王的实力就很强了,比战国时候的诸侯王是强不少。

那么诸侯王这么强了,对朝廷来说就是一个巨大的威胁,单打独斗可能不是朝廷的对手,但是又不是一个诸侯王,要是联合起来,朝廷就有点危险了。而后就发生了七国之乱,

七国之乱是一次诸侯国的叛乱,发生在西汉景帝时期,汉景帝想消弱诸侯王的势力,就下诏削夺楚、赵等诸侯国的封地。你说这么整,诸侯王肯定是不能依啊,怎么办呢?开打呗。

但是一个诸侯王的力量是打不过朝廷的,那就联合其他的诸侯王,反正都属于共患难,这时吴王刘濞就联合楚王刘戊、赵王刘遂、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胶西王刘昂、胶东王刘雄渠等刘姓宗室诸侯王,以“清君侧”为名发动叛乱。然后就产生了历史上的七国之乱。

推恩令的产生

那么七国之乱发生后,让汉朝皇帝不安了。朝廷就一直想办法继续消弱诸侯王的权利。但是汉朝的政治传统却是不利于削弱诸侯王,不仅如此,还会使得朝廷虚弱。

因为被封出去的给诸侯王的土地,中央是不能没有原因的情况下收回,那么不能没有原因的收回,这部分土地一直就不属于中央直接管理。

但是每一朝的皇帝,又有新的兄弟姐妹。之前收不回来也就算了。现在又的给新一轮的兄弟姐妹分土地。这样的情况就导致,中央的土地一直在减少。失去直接控制权。

诸侯国越多越多了,中央的权利、土地等越来越小了。那么结果就是诸侯王强大了,中央开始消弱了。这种情况,中央就更加的焦虑了。

怎么样土地才会又回到中央呢。只有诸侯王没有子嗣,或者犯法,要是没了子嗣还好说,都收回了,但是王犯法,收回的土地还是太少的。

但是要指望王没儿子的话,那太难了,王都是富得流油的人,还能缺个女人吗?除非这个王没有在那方面不行。所以也不怎么显示,要是靠诸侯王犯法把土地收回来,那可等吧,没个几代几十代估计是回不来。

那么只能想其它办法了。那么靠帝王一个人想出来有点够呛。那么枕头来了。主父偃、朱买臣、贾谊这样的“士”为了在汉朝廷求得一官半职。

那么没有功劳是不行的,想要“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必须想办法获得皇帝的垂青,只有出奇计才能让汉武帝“不拘一格降人才”。

而此时要是把诸侯王的问题解决了,自然荣华富贵还会少吗。于是这些人开始不断上书,开始谈论国家大事。

而推恩令的提议者主父偃此时闪亮登场了,主父偃知道皇帝的心理,毕竟富庶的国土,谁也不想封出去,封出去,皇权变相的就少了。

于是主父偃在上书中谈到:

“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平津侯主父列传》

理解过来的大意就是:现在诸侯王很强大了,有的诸侯王城池几十座,封地方圆上千里。要是不管他们吧,这些诸侯王就过的潇洒的不行,生活太灿烂。要是管的厉害吧,也不行,就和朝廷对着干。

如果消弱诸侯王的权利,就会像之前七国叛乱一样开始联合造反。正常的方法是指定不行。那么有一个方法倒是可行。诸侯王地位财富没得说,整天没事的时候,在古代也没多少玩乐,那么只能生孩子了。

要说汉朝的生孩子,就佩服中山王刘胜,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就因为推恩令的情况,刘胜的后代刘备到东汉末年时从成了织席贩履的了。

但是诸侯王的传统继承人只有一个。那么其他的儿子就没什么可继承的了。对诸侯王的其他儿子是不公平的。主父偃提议让诸侯王把国土分给自己的所有孩子。都给他们封侯。

这样的结果就是诸侯王的庶出子嗣都会感恩皇帝,而把土地都分开了,那么诸侯王的势力也会消弱。

诸侯王没有权限封爵,就让朝廷给诸侯王的儿子封爵位。于是敲定了让一个诸侯王,除嫡长子继承继承王位外。再把次子和三子封列侯,而封地是从诸侯国的土地里划分。这样的情况就是不用消耗中央土地,而诸侯王的权利也变小了。

而且王的庶出儿子封的列侯还隶属于中央管理,是不归诸诸侯王管。那么诸侯王每代子嗣封点,传宗接代几次诸侯国的土地还有啥呢。

推恩令下,刘备开始卖草鞋

就比如刘彻的一个兄弟刘胜,被封中山王,而刘胜的太色了,也太能生孩子了。挂了的时候有一百二十多个儿子。

刘胜的第五个儿子叫刘贞,按照推恩令应该是封侯的。然后刘贞这一支就开始繁衍下来,推恩令也一直推了下来。刘贞(陆城亭侯)下来儿子刘昂、刘禄(漳侯),就一直往下推。

刘恋(沂水侯);刘英(钦阳侯);刘建(安国侯);刘哀华(广陵侯);刘宪(缪水侯);刘舒(祈邑侯);刘谊(祈阳侯);刘必(原泽侯);刘不疑(丰灵侯);刘惠(济川侯);推到刘雄的时候,没有封地可推了。

刘雄生了个儿子叫刘弘,刘弘又生了个儿子叫刘备!刘备是啥样呢,我们是比较熟知的,在东汉末年的大街上卖草鞋。现在看看推恩令怕不怕,王的子孙开始卖草鞋了。

但是这样政策,对于不少的诸侯王来说,自然是有人可以识破的,但是没用啊,汉武帝时期,军力实在太强盛了,联合几个诸侯王也打不过汉武帝。那么只能实行中央的政策了。

但是也不能整的过于着急,所谓“狗急了还跳墙呢”,有时候温水煮青蛙往往是最好的办法。这样慢慢的整吧。而一个诸侯国就开始一代一代的分封,一代比一代小。直到像刘备那样封无可封。

此时诸侯王的问题得到了一定的解决,主父偃提议的推恩令这招,汉武帝都觉得“真损!”

数见,上疏言事,诏拜偃为谒者,迁为中大夫。一岁中四迁偃。

而主父偃也得到了相应的回报。一年之中升了四次官!

推恩令的目的

推恩令就是让诸侯王的所有儿子都享受到受封的权利,因为庶出的儿子之前是享受不到的。目的很明显,就是分化诸侯国的势力,分散嫡长子继承的力量,为之后中央集权做准备。

众所周知,嫡长子继承制度是我国的封建时期的基本传统制度。原因之一就是为了集中诸侯王的力量,避免因为继位带来的内耗,而庶出的其他兄弟就成为了诸侯国的辅佐力量了,辅助嫡出管理诸侯国。

而只有家族的团结力量才大,而推恩令就相当于分家产,分家就意味着一个大的家庭变成了一个个小的家庭。力量上也就自然变弱了。而推恩令的目的各大诸侯王也能看出来。

但是推恩令摆明了就是阳谋,不怕你看透,看透你都没办法拒绝。属于一个相当厉害的消弱诸侯王的政策。

推恩令作为阳谋,很难被拒绝,推恩令已经深深看透了人性。人性本来就是注重自身的利益的,而之前只有嫡长子继承制度,把庶出的兄弟束缚住。

而这个推恩令就把庶子的地位提高了,也不怕诸侯王不同意,中央给了庶子权利,自然就会在诸侯国的内部开始逐渐瓦解,就是诸侯王不乐意,自己庶出的儿子也会想办法。而汉武帝时期,中央实力很强,诸侯王只能主动加被动接受推恩令。

推恩令升级

而推恩令出来之后,诸侯王其实也能有相应的办法。推恩令的前提是诸侯王有很多儿子才能有效,那么诸侯王要是儿子少,或者就生一个的话,推恩令的效果就降低了。

此时推恩令就升级了,贾谊的提议登场了,贾谊的办法比主父偃提议的推恩令还狠!就是专门针对这种情况的,要是诸侯王不生儿子怎么办。

诸侯国又大,孩子还少,那就先把诸侯国分成一个个的小国,先空在那里,等诸侯王生出了儿子就可以直接封了,要是不生的话,就一直空着。贾谊的这个升级版可谓是更阴。

这样的政策一直贯彻下去,汉朝的分封制只能随着时间的推移自动解题。一个个诸侯国变成更小的诸侯国,之后在变小。一个诸侯国可能到了最后,土地只有郡那么大了,甚至还不如。

而中央对于诸侯王是有严格规定的,违反了相应的法律就会受到处罚,比如诸侯王要是没有在一定的时间去上朝就是死罪,还有诸侯王需要向中央交钱纳贡。

在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的时候,汉武帝以诸侯王纳贡的“酎金”成色不好或斤两不足为借口处罚诸侯。

被夺爵者的诸侯数量高达106人,而这个数目占比当时列侯的一半人数。

而汉武帝也用这样的政策收回了大量的封地。而此时中央的权力完全压制了所有的诸侯国。从此诸侯国再无嚣张的资本了。

结语:

在汉朝中央占据绝对优势局势之后,中央又推行了相关的一系列针对诸侯的政策,最后诸侯王的权力只能享受自己封地租金,而没有权利管辖自己的封地,诸侯王成为了徒有其名,而没有其权的一个职位。最终汉朝的诸侯沦为一个个富家翁。

文/历史紫陌阁

图片来源网络,侵删。



汉武帝的推恩令是针对当时的诸侯王而实行的,是对他们不能硬来,却是通过再分封他们的儿子,他们的孙子,这样各大诸侯王的地盘也就越来越小,直到对中央政权造不成威胁。

因为这个推恩令,表面上是为了让藩国的王子有土地继承权,但是也是属于逐渐削弱他们的权力。

因为推恩令可以光明正大解决藩王问题,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很多宗室子弟对汉武帝感恩戴德,但是藩王实力被削弱。


汉武帝为什么要推出「推令」?上谕的作用和影响是什么?
为了削弱日益强大的诸侯国的实力,主父偃结合前人的失败,建议刘彻颁布“仁政”。特定赦免法案的目的是什么?一般来说,颁布法令的目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直接的,一种是根本的。直接目的是削弱附庸国的权力。其根本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维护皇帝权威,巩固统一。“发号施令”不仅仅是意识形态的变化,更...

汉武帝的推恩令,究竟有什么特别之处?
古往今来,如何治理一个国家一直是政府的首要任务。我国的省市众多,管理起这些需要很强的秩序以及法律法规的约束。在古代,也是各种诸侯国并列共存,如何预防他们的叛变是历朝历代君王在管理国家方面的一大问题。很多君王对此颁布了一系列的法律措施,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便是其中具有代表性的...

汉武帝以“推恩令”削弱诸侯王,就没人反抗吗?
可以说推恩令的推恩内容很好,朝廷又不会强制实施,所以自然也没有诸侯王反对,因为他们根本找不到反对的理由。虽然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之后,也有诸侯王意图谋反之事,但并不是因为反对推恩令,而是早有野心罢了。当然诸侯王也不是傻子,也采取了一定措施,来抵制或者减缓这种被实力削弱的过程。在汉武帝...

汉武帝的推恩令有何高明之处
诸侯王在封地内可以任免官吏,收取租税,创造钱币,还拥有兵权。针对王国势力尾大不掉的局面,景帝接受了御史大夫兆错的建议,削夺王国一些封地。吴、楚等七个王国联合叛乱。景帝派太尉周亚夫率大军东征,平息了叛乱。此后,景帝规定诸侯王在国内只能收取租税,其他权力归中央。汉武帝继位后,颁布“推恩令...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在什么时候?目的是什么?“推恩令”的内容有哪 ...
除此之外,武帝还常借故废掉王国。按照汉朝的制度,皇帝每年八月都要在宗庙举行祭祖仪式,叫做“饮酎”。到时候,所有的诸侯都必须贡献黄金助祭,叫做“酎金”。依照规定,如果所献的黄金斤两或成色不足,王国要被削地,侯国则被免除。为了约束各地诸侯王势力的扩张,武帝还颁布了“左官律”和“附益法”。...

历史上汉武帝接受主父偃的建议,颁布了什么呢?
这样一来,子孙的封地就会停止,直到土地不再分配,然后就不会担心诸侯王对皇帝统治的影响。以上是汉朝推行宠信的具体措施。这种做法的目的是为了减少诸侯王的权力,使皇帝的权力更加稳定。汉代推恩令从根本上解决了国家发展的问题,王公贵族拥有的土地逐渐减少,自然其权力也会被削弱。汉武帝颁布的图恩令是...

汉武帝的推恩令为什么能被诸侯接受?
汉初,诸侯王的爵位,封地都是由嫡长子单独继承的,其他庶出的子孙得不到尺寸之地。一个诸侯王的子孙何止一两位,汉武帝颁布实施推恩令,使其他子孙可以获得封地,这对诸侯王其他子弟是利好消息,当然会拥护这一政策。诸侯王就是明知道这跟削藩一样,也无法阻止,因为他们除长子以外的子孙不会参与他们...

汉武帝用什么方法便轻松解决了诸侯之乱呢?
汉武帝用《推恩令》的方法便轻松解决了诸侯之乱。汉武帝在位之时,由于诸侯的势力逐渐强大起来,并且曾经还发生过叛乱,虽然最后被镇压了下来,不过这件事情还是令汉武帝心有余悸。汉武帝面对诸侯的大权在握,在不得已的情况下,他便颁布了《推恩令》这一项政策,《推恩令》的内容其实并不复杂,它...

明知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变相削藩,诸侯王们为什么无人反抗?
因为汉武帝颁布的推恩令虽然是一种变相削藩的行为,但是这些诸侯王们却不得不接受,因为相比于汉景帝削藩引发七国叛乱的时期,诸侯王的势力已经被大大的削弱了,而且推恩令的颁布并不是对于诸侯王所有的儿子都不利,受到损害的只会是一些嫡长子和诸侯王,但是诸侯王的其他儿子反而会因此受益,所以想要反抗...

推恩令是什么意思
同时,推恩令也体现了汉武帝时期政治制度的创新和发展,对后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总的来说,推恩令是汉武帝时期一项重要的政治举措,对于加强中央集权、防止地方诸侯王势力过大起到了关键作用。通过对诸侯王土地的分割和对地方行政管理的加强,推恩令有效地维护了汉朝的统一和稳定。

凤凰县17285199170: 汉武帝的推恩令为什么能够实施?诸侯明知道是变相的削藩,为什么不反对 -
度燕寒痛: 我们必须看到“推恩“是在平定”七国之乱“之后的事情.从这里,我们就必须认识到,平定七国之乱,对推恩令的实施造成的正面影响.大家都知道”推恩“只是一种变相的“削藩”.我们既然能看出来,那么几千年前那些个西汉王爷们,也...

凤凰县17285199170: 汉武帝为什么颁布推恩令 -
度燕寒痛:[答案] 满意答案〖FU≈FU〗15级2009-08-06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汉武帝采纳主父偃的建议,颁布“推恩令”,规定诸侯王除以嫡长子继承王位外,可以推恩将自己封地分给子弟,由皇帝制定封号.使诸侯王多分封子弟为侯,使王国封地被分...

凤凰县17285199170: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为了什么 -
度燕寒痛: 推恩令是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而颁布的一项重要政令.这项政令要求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自己的子弟.后来根据这项政令,诸侯国被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事件,曾在《治安策》中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其具体办法是,让诸侯王各分为若干国,使诸侯王的子孙依次分享封土,地尽为止;封土广大而子孙少的人,就虚建国号,待其子孙生后分封.汉朝原来施行的是郡县制,所以制定推恩令是在郡县制的基础上做的改进,由以前的各诸侯所管辖的区域只由其长子继承,改为由诸侯王的长子,次子,三子共同继承.

凤凰县17285199170: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是在什么时候 -
度燕寒痛: 推恩令,汉武帝为了巩固中央集权,下令允许诸侯王将自己的封地分给子弟,诸侯国越分越小,汉武帝再趁机削弱其势力.公元前127年(汉武帝元朔二年),他采取了大臣的建议实行的. 关于“推恩令”的背景,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主父偃说上曰:'古者诸侯不过百里,强弱之形易制.今诸侯或连城数十,地方千里,缓则骄奢易为淫乱,急则阻其强而合从以逆京师.今以法割削之,则逆节萌起,前日晁错是也.今诸侯子弟或十数,而适嗣代立,余虽骨肉,无尺寸之地封,则仁孝之道不宣.愿陛下令诸侯推恩分子弟,以地侯之.彼人人喜得所愿,上以德施,实分其国,不削而稍弱矣.'于是上从其计”.

凤凰县17285199170: 用最通俗的话解释推恩令 -
度燕寒痛: 是汉朝汉武帝时期推行的一个旨在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的一项重要法令.主要内容是将过去由诸侯王只能把封地和爵位传给嫡长子的情况,允许诸侯王把封地分为几部分传给几个儿子,形成直属于中央政权的侯国.简单的说就是“减少诸侯的封地,削弱诸侯王势力范围”,啧啧,当皇帝的个个都是看紧皇位啊

凤凰县17285199170: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为什么 -
度燕寒痛:[答案] 因为各地的宗亲封地很大,而且有军队,汉文帝时期还发生了七王之乱.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把宗亲们的封地割成一块块的,越割越小,从而消弱诸侯国对朝廷的影响.

凤凰县17285199170: 汉武帝实行推恩令的目的 -
度燕寒痛: 推恩令,武帝为削弱诸侯王势力而颁行的重要法令.西汉自文、景两代起,如何限制和削弱日益膨胀的诸侯王势力,一直是封建皇帝面临的严重问题.文帝时,贾谊鉴于淮南王、济北王的谋逆,曾提出“众建诸侯而少其力”的建议.文帝在一定...

凤凰县17285199170: 推恩令对当时统治起到了什么作用 -
度燕寒痛: 内容:规定各诸侯在死后将其土地分给子孙,继承他的头衔;时间:就是汉武帝时期开始实施的,后来延续了下来;目的:瓜分诸侯实力,因为他一个人的土地就得分给那么多子孙,而且子孙死后也一样这样做,到时土地越分越少,他们也就没什么利益和权利所谋,虽然有着个世袭的头衔,但作用不大.意义:巩固的西汉的统治

凤凰县17285199170: 汉武帝颁布“推恩令”的直接目的是 -
度燕寒痛: 答案C 解析:该题主要考查分析、判断能力,属于因果选择题.设问具体明确,解题关键是弄清“直接原因”的含义是事件发生的近期目标,而“最终目的”要经过中介环节才能达到.“推恩令”的最终目的就是加强中央集权,解决王国对中央的威胁,直接目的就是具体做法,即分割王国的土地,B、D两项是景帝的措施,A项与题干相悖,只有C选项正确.

凤凰县17285199170: 推恩令颁发的原因 -
度燕寒痛: 是刘彻为了削弱诸侯王势力,所以就颁发了推恩令主父偃上书武帝,建议令诸侯推私恩分封子弟为列侯.这样,名义是上施德惠,实际上是剖分其国以削弱诸侯王的势力.这一建议既迎合了武帝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又避免激起诸侯王武装反抗的可能,因此立即为武帝所采纳.同年春正月,武帝颁布推恩令.推恩令下达后,诸侯王的支庶多得以受封为列侯,不少王国也先后分为若干侯国.按照汉制,侯国隶属于郡,地位与县相当.因此,王国析为侯国,就是王国的缩小和朝廷直辖土地的扩大.这样,汉朝廷不行黜陟,而藩国自析.其后,王国辖地仅有数县.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