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回中林黛玉桃花唐诗和葬花吟相比有什么异同?

作者&投稿:邵炊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林黛玉的葬花吟与唐伯虎的桃花诗有没有联系呢?~

记得俞平伯1923年出版《红楼梦辨》,在附录中收了《唐六如与林黛玉》一文,一开头就说:“读者看了这个标题,想没有一个不要笑的,以为我大约是在那边大发精神病了。”其实,这篇文章并不是为了讨笑,而是讨论《红楼梦》中黛玉葬花这个情节,在曹雪芹的创作过程中应该有所本,是从唐伯虎的葬花故事与落花诗得到启发的。
不知道俞平伯是否认为这篇附录文章学术性不够,属于游戏文章,在1952年修订重版,并改书名为《红楼梦研究》的时候,就把这篇文章全删了。

俞平伯所举的唐伯虎轶事,见于《六如居士外集》是这样写唐伯虎的:“唐子畏居桃花庵,轩前庭半亩,多种牡丹。花开时,邀文徵仲、祝枝山赋诗,浮白其下,弥朝浃夕。有时大叫痛哭。至花落,遣小伻一一细拾,盛以锦囊葬于药栏东畔,作落花诗送之。”这是写唐伯虎落魄的时候,生活在苏州城西北的桃花坞,任性恣情,放浪形骸,却无法排遣内心郁积的无限痛楚。
这是真实的唐伯虎,年轻的时候才气纵横,不谙世事,以解元身份赴京会试,意气风发,不可一世,却受到旁人的嫉恨,不幸身陷科场弊案中而断送了青云直上的前程。唐解元再也无法晋身上层阶级,成了一介布衣,只好靠卖画谋生。身为诗人画家,花开花落的绚丽与萎败,深深刺痛他敏感的艺术心灵。这期间他留下了许多著名的诗文和画作。但是经济上的愁苦一直困扰着这位江南第一才子,史上记载唐寅曾和祝枝山等扮为乞丐,沿街唱莲花落讨钱,落花的景象象征着鲜丽人生的死灭,感叹美好世界的消逝。

明正德四年(1509年)唐寅在苏州城北建成桃花坞,自称桃花坞主,那首著名的《桃花庵歌》便是此时所作。
如《桃花庵歌》:“半醒半醉日复日,花落花开年复年。但愿老死花酒间,不愿鞠躬车马前”。《花下酌酒歌》:“枝上花开能几日?世上人生能几何?昨朝花胜今朝好,明朝花落随秋草。花前人是去年身,去年身比今年老。昨日花开又谢枝,明日来看知是谁?明年今日花开否?今日明年谁得知?”
《红楼梦》黛玉的葬花吟了:“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漂泊难寻觅……”这些都可以作为黛玉《葬花吟》的粉本。

同时《红楼梦》中多次提到唐伯虎,如第五回,写贾宝玉进了秦可卿的卧室,在梦入太虚幻境之前,看到悬在壁上的画,就是唐伯虎的“海棠春睡图”。更明显、更有趣的例子是第二十六回,宝玉给薛蟠拜寿,说到写字画画,有这么一段令人嘀笑皆非的文字:
薛蟠笑道:“你提画儿,我才想起来了:昨儿我看见人家一本春宫儿,画的很好,上头还有许多的字。我也没细看,只看落的款,原来是什么‘庚黄’的。真好的了不得!”宝玉听说,心下猜疑道:“古今字画也都见过些,那里有个‘庚黄’?”想了半天,不觉笑将起来,命人取过笔来,在手心里写了两个字,又问薛蟠道:“你看真了是‘庚黄’么?”众人都看时,原来是“唐寅”两个字。
这段文字写得生动精彩,但也是有来历的。王世懋(1536-1588)的《二酉委谭》就记有一段故事,是嘲笑一个北方的低级官员没有文化,读不通篆刻图记,胡搅蛮缠了文徵明与唐伯虎的关系。到了曹雪芹的笔下,由薛蟠演示出来,就写得更为通俗易懂,引人发笑。引用这段素材,在创造人物方面,《红楼梦》写薛蟠的不学无术,达到了雅俗共赏的效果。

(《黛玉传》中的黛玉葬花)
最后想说,俞平伯十分谨慎,“不敢说《红楼梦》的作者一定用了这典故,或许只是碰巧偶合。”,但是,我们知道《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是个饱学之士,这些材料应该都知道的。

林黛玉的《葬花吟》的分析 红楼梦 2006-12-30 11:37:22 阅读68 评论0 字号:大 中 小 订阅 《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诗,凄楚哀艳,感人至深,为全书之精采。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辨下卷》中对此诗的出处进行过考证。俞先生在《唐六如与林黛玉》这篇文章中分别列举唐伯虎《六如集》中的《落花诗》、《花下酌酒歌》、《桃花庵歌》等诗,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葬花吟》与《桃花行》两诗进行比较和对照,指出林黛玉的《葬花吟》和《桃花行》是借鉴了唐伯虎《六如集》中咏桃花的诗作,并指出:“《红楼梦》虽是部奇书,却也不是劈空而来的奇书。他底有所因,有所本,并不足以损他底声价,反可以形成真的伟大。古语所谓‘河海不择细流,故能成其大’,正足以移作《红楼梦》底赞语。”①对俞平伯先生的这一考证与评判,笔者在细读其文后,深表认同与赞成。值得注意的是,俞先生在文章中提出两种假定:“①黛玉底葬花,系受唐六如底暗示。②雪芹写黛玉葬花事,系受唐六如底暗示。依全书底态度看,似乎第一种假定较近真一点。黛玉是无书不读的人,尽有受唐六如影响底可能性。”②按俞先生这里的意见,他认为《红楼梦》中写黛玉葬花这件事存在着两种可能性,一种可能是林黛玉幼时读过唐伯虎的《六如集》,受其影响而有葬花逸事。还有一种可能就是曹雪芹读过唐伯虎的《六如集》,受其启发,在书中塑造了林黛玉的形象,并写出了《葬花吟》这样的名篇佳制。经过深入分析考证,笔者认为《葬花吟》既不是黛玉所作,也不是曹雪芹所作,它实际上是脂砚斋(妙玉)当年的闺中之作! 以下笔者重点论述这一判断的原因和依据。 在笔者撰写的《解开脂砚斋身世之谜》这篇文章中,笔者曾考证并论述了脂砚斋是清代康熙年间著名学者何焯之女,并指明脂砚在《红楼梦》中的角色正是十二钗中的妙玉。具体的考证依据在该文中有详细的论述。按照这一结论来解读《葬花吟》,我们会有许多新的发现。 下面对《葬花吟》一诗作具体分析。 《葬花吟》全诗如下: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游丝软系飘春榭,落絮轻沾扑绣帘。闺中女儿惜春暮,愁绪满怀无释处。手把花锄出绣帘,忍踏落花来复去。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桃李明年能再发,明年闺中知有谁?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也倾。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花开易见落难寻,阶前闷杀葬花人。独倚花锄泪暗洒,洒上空枝见血痕。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未温。怪奴底事倍伤神,半为怜春半恼春。怜春忽至恼忽去,至又无言去不闻。昨宵庭外悲歌发,知是花魂与鸟魂。花魂鸟魂总难留,鸟自无言花自羞。愿奴胁下生双翼,随花飞到天尺头。无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莫教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侬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侬知是谁?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这首诗,乍看起来很象是黛玉所作,但细细思量,却有很多疑问。此诗出现于《红楼梦》第二十七回之中,此时的黛玉,年龄约在十四、五岁,且很受贾母等人的疼爱,除了与宝玉有些小误解外,在贾府并未受到多大的冷遇。那么诗中“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该作何解释?再看,“明媚鲜妍能几时,一朝飘泊难寻觅。”一句,反映的是已成年的女子伤春、惜春的心境,而黛玉此时尚未成年,不大可能会有这样的吟唱。从《红楼梦》第十八回中介绍可知,妙玉进贾府时年已十八岁,且“模样又极好”,到第二十七回时,妙玉的年龄当在十九岁左右,正是少女成熟时期,其特殊的身世与际遇(出身名门,寄人篱下,才貌双全,被迫出家),引发出强烈的伤春、惜春情怀,其对往事的感怀,对前途的忧虑,对世态的感受都足以促使她在孤寂中写出哀艳绝伦的《葬花吟》。妙玉本有诗才,《红楼梦》第七十六回中借黛玉之口,称赞妙玉为“诗仙”,何况她出生于吴门(苏州),生长于诗书家庭,对唐伯虎的《六如集》耳熟能详,因此,脂砚(妙玉)在寄居曹府期间感怀身世写下感人至深的《葬花吟》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有其逻辑上的必然性。《葬花吟》中的诗句几乎句句都能与脂砚的身世、心境完全吻合。请看:“杜鹃无语正黄昏,荷锄归去掩重门。青灯照壁人初睡,冷雨敲窗被末温。”这不正是脂砚(妙玉)寄居曹家时孤苦无依,青灯黄卷生活的真实写照吗?再看:“天尽头,何处有香丘?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杯净土掩风流!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这几句诗,传递的正是“气质美如兰,才华馥比仙”(妙玉判词)而又遭遇不幸的妙龄少女脂砚自爱自惜的悲痛情怀。值得一提的是,妙玉判词的曲名叫“世难容”,一般人都把它理解为妙玉心性高傲,脾气古怪难以为世道所容,这样理解当然也可以。但是笔者认为,“世难容”三个字后面隐藏有更深的涵义。 笔者在《脂砚斋身世解谜》一文中已经指出,妙玉进贾府是在贾府被抄家的前三年左右(书中交待是元春省亲的那一年),从史料看,曹家被抄家是在雍正五年年底,因此,脂砚到曹家避难是在雍正二年。书中指明妙玉进贾府时年方18岁,由雍正二年(1724年)前推18年,是公元1706年(脂砚的生年)。而脂砚之父何焯是1707年(康熙四十六年)回乡守制③,当时,脂砚刚满周岁,何焯因急于回乡奔丧守制,故将刚满周岁的脂砚托付皇八子照管。此事后被雍正党羽侦知,密奏康熙,成为皇八子与官员密谋结党的铁证,致使何焯后来入狱丢官。这是脂砚幼年时的一段不幸经历,也是脂批中对“有命无运,累及爹娘”八个字痛下批语的原因所在。此乃妙玉判词“世难容”的第一层涵义。还有第二层涵义。《葬花吟》中有这样几句诗:“三月香巢已垒成,梁间燕子太无情!明年花发虽可啄,却不道,人去梁空巢已倾。”这几句诗写得非常隐晦,其中隐藏着脂砚在婚恋上的一段惨痛经历。脂砚之父何焯与苏州织造李煦关系极深,同属皇八子党,何焯去世前,将爱女脂砚许配给李煦之孙(即《红楼梦》中的甄宝玉),二人已定婚,即将举行婚礼,不料一场大祸从天而降。雍正二年,李煦因亏空而被抄家,其家属及家仆等“二百余口,在苏州变卖”,在苏州卖不出去,又将他们“记档”解送到北京,“交崇文门监督五十一等变价。”④这实际上是雍正继位后,对皇八子党采取的清算行动,脂砚为防不测,而投奔曹家,此时曹家因有贵妃在宫中照应,尚无大碍。曹家与李家本是至亲,李家遭难,其未过门的孙媳脂砚在其老师的指点下投奔而来,曹家当然会尽力救护,何况曹家与何家过去也有深交关系。脂砚逃到曹家后,仍时时担心会暴露身份,遭到迫害。这便是“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这句诗的真实背景,它也是“世难容”的第二层涵义。《红楼梦》后四十回中,甄宝玉和其母在脱难后曾专程到贾府寻访妙玉(通过地藏庵的姑子侧面打听),在得悉妙玉“被抢”后,央托王夫人另外为甄宝玉择门亲事,王夫人将李纨的堂妹三姑娘许配给甄宝玉。(详见《红楼梦》第115回)。《红楼梦》后40回乃高鹗根据曹雪芹原著《风月宝鉴》后40回改写而成,因此,后40回的故事,有其真实性的一面。甲戌本《石头记》第十三回中,有一段脂批;“旧族后辈,受此五病者颇多,余家更甚。三十年前事,见书于三十年后,令余悲恸,血泪盈面。”这段批语写于甲戌年(1753年)前推三十年正是雍正二年(1724年),而妙玉进贾府的时间,经推算也是雍正二年,李煦被抄家的时间,也是雍正二年,这难道说只是一种巧合吗?非也,它说明《红楼梦》中讲述的故事,是以曹雪芹和脂砚斋两人的身世为主线,其中的许多故事情节是追踪蹑迹的“实录其事”,而不是“稍加穿凿,徒为供人之目而反失其真传者”的“假拟妄称”(以上引语皆为《红楼梦》第一回中的作者自述语)。什么样的事能使脂砚在三十年后回忆往事仍然“血泪盈面”呢?只有婚变或失恋,才会有这种难以平复的创痛。因此,对《葬花吟》这首诗,我们如能结合妙玉的判词及脂砚的身世作深一层考证,就会相信《葬花吟》乃脂砚昔时旧作绝非虚语。 上面我们分析论证了《葬花吟》一诗乃脂砚(妙玉)的闺中之作。下面,重点论证《红楼梦》前80回的“传诗之意”。 在甲戌本《石头记》第一回,贾雨村中秋赏月,吟出“未卜三生愿”这首五言律诗,诗旁有一段脂批:“这是第一首诗,……余谓雪芹撰此书,中亦有传诗之意”,何谓“传诗之意”,就是作者对过去写下的一些比较满意的诗,借助小说这种形式写入书中以便流传,这是明清时期文人写小说常用的方法,故脂批中用“亦有”二字。但是,与其它一些小说家不同的是,在《红楼梦》这部小说里,曹雪芹不仅要传他自己作的诗,而且要传脂砚及大砚园中二十钗的诗,这就是《红楼梦》前80回中集合了大量诗词作品的真正原因。而要把这些诗,很巧妙地安插在书中的各个章回里,是很需要作些辅陈安排,甚至是需要作精心设计的。也正因为如此,在对《风月宝鉴》改写的过程中,曹雪芹会“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花费了很多精力。 说《红楼梦》有传诗之意,有没有直接的证据?答曰,有。请看甲戌本《石头记》第二十七回,在林黛玉哭吟《葬花吟》的开头,脂砚写下这样一段批语:“诗词歌赋,有如此章法写于书上者乎?”,这就说明《葬花吟》是原来就有的诗作,被作者巧妙地安插在故事的情节之中。脂砚是此诗的原作者,她很欣赏曹雪芹在书中为此诗设置的情节,故在批语中称赞曹雪芹处理手法的妥帖与新颖。再看《葬花吟》全诗写完后的脂砚批语:“开生面立新场,是书多多矣,惟此回更生更新。……难为了作者了!故 留数字以慰之。”曹雪芹在《红楼梦》中有意为脂砚传诗,尤其《葬花吟》一诗,乃千古绝唱,雪芹费尽心思,使此诗在书中由黛玉口中自然吟出,这种高超的技巧与精心的构思,自然会引起脂砚的赞叹与感动,故脂砚在批语中会写下“难为了作者了,故留数字以慰之”这样的批语。因此,仅从《葬花吟》及其脂批中,我们已能明显地看出《红楼梦》中的“传诗之意”。再看《红楼梦》第六十四回中,黛玉所作“五美吟”诗,乍一看,很象是黛玉所作,细细品读,却又不象是黛玉所作,尤其是咏红拂那首:“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縻女丈夫。”根本就不象是林黛玉这样经常哭哭啼啼的柔弱女孩子所作。相反,这五首诗却很象是脂砚所作。因为这五首诗的内涵与格调与脂砚的身世、心境、性格、气质十分吻合,它更象是妙玉所作而不象是黛玉所作。另外,《红楼梦》第70回中林黛玉所作“桃花行”,也很象是脂砚的闺中之作。这些都说明,《红楼梦》前80回中出现的诗作,有很大一部分可能正是脂砚与十二钗当年在曹府时的闺中之作,它们被曹雪芹巧妙地安排在前80回的各个章回之中,形成了《红楼梦》独特的“诗格局”景象。为了使这些诗作能够得到巧妙的展示,曹雪芹在书中设置了很多人物与场景,并要照应各方面的联系与呼应。这大约正是《风月宝鉴》前三回内容经过反复增删修改,终于形成《红楼梦》前80回的原因所在。 对于《红楼梦》前80回的“传诗之意”,尚有许多方面值得研究考证。例如薛宝琴其人与其诗,就与“传诗之意”大有关联,这里限于篇幅,就不作深入论述了。

三个春天,黛玉写下了两首古风。对比“葬花吟”和“桃花行”,无论立意还是意境,毫无疑问都是“葬花吟”更令人感动。这两首诗当然都充满黛玉个人的生命和情感体验,可“葬花吟”却跳出了个人视角,它诉说的疼痛与忧伤,它发出的激烈叩问,寄托了天下红颜女子对不能自主的命运的共同叹息,让后世千千万万读者为之共鸣。而“桃花行”却有点私人化了,鸳鸯锦、珊瑚枕,桃花泪、人憔悴,那是只属于贵族女子的奢侈与吟咏,似乎有点无事闲愁的意味。缺少了感同身受的体验,潇湘妃子的作品自是不如当年。


《红楼梦》中一回林黛玉葬花记的歌词是哪个啊?
《红楼梦》中一回林黛玉葬花记的歌词是哪个啊? 我有一个姐妹很喜欢黛玉葬花记里的那首歌~所以托我帮她找到``请大家知道的帮我找找啊~先且谢过了~~~... 我有一个姐妹很喜欢黛玉葬花记里的那首歌~所以托我帮她找到``请大家知道的帮我找找啊~先且谢过了~~~ 展开  我来答 5个回答 #热议# ...

《红楼梦》中景物描写的特点和审美作用
《桃花行》诗最后一句“一声杜宇春归尽,寂寞帘拢空月痕",不仅已是黛玉的死兆,也是大观园生活即将结束的预示。此回中写春景的只有众女儿放风筝,先是宝玉之类人风筝放不起,接着是黛玉“随着风筝的势将籰子一松,只听一阵豁刺刺响,登时籰子线尽”,后来紫鹃“向雪雁手中接过一把西洋小银剪子来,齐籰子根下寸丝不...

红楼梦中的人物花语和性格是什么?
林黛玉 桃花花神 我们知道林黛玉曾经为桃花建了一个花冢.第二十七回,林黛玉最凄婉的一首诗是在花冢那里咏出的.而这一幕也成为表现林黛玉的绝唱.曹雪芹曾经多次把林黛玉比成桃花.林黛玉自己更是在七十回建了一个桃花社.所以桃花花神正是林黛玉的又一个身份。薛宝钗 牡丹花神 这一条,现在还不能确定....

红楼梦中是哪一回描写到林黛玉看见桃花开得正红,就写黛玉的脸像桃花,有...
跟你表述有点区别,是宝玉挨打后黛玉来看他,后来宝玉命晴雯送去两方旧帕,黛玉领会宝玉的意思,在旧帕上写诗,才写了两首觉得脸上做烧,打开锦伏一看脸通红,自羡压倒桃花。是第三十四回

“桃花行”是黛玉作品吗?
《桃花行》出自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为林黛玉所作,后多有仿写作品。书中写到时逢初春时节,大观园群芳又萌动了诗兴,商量作诗,把宝玉找去商量。宝玉去后,大家正在看黛玉正作这首《桃花行》。海棠诗社建立后,只做了几次诗,大观园中变故迭起,诗社一...

林黛玉的诗词分别在哪一回出现过
<<桃花行>>一篇,第七十回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春色倍伤情.闲苔院落门空掩,斜日栏杆人自凭.凭栏人向东风泣,茜裙偷傍桃花立...

在红楼梦第70回中,林黛玉是一个怎样的人?
在红楼梦第70回中,林黛玉结社咏桃花诗,体现了黛玉是一个有才华冰清玉洁的女子

桃花行原文及翻译
“敏探春兴利除宿弊”(五十六回),无暇顾及诗社,“诗社散了一年,也没有人作兴”,恰逢黛玉作此《桃花行》一首,众人见“这首桃花诗又好”,建议“就把海棠社改做桃花社”。值得一提的是,此时的贾府已不同往昔,距离“惑奸谗抄检大观园”(七十四回)的由盛而衰已经相去不远了。在时令上来...

林黛玉诗词鉴赏林黛玉诗词
12、一般情况下,乐府诗不另外再加题目,这里因为又仿初唐歌行《春江花月夜》而作,所以又拟一个字面上与唐诗完全对称的、更具体的诗。13、3桃花行该词出自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为黛玉所作,后多有仿写作品。14、书中写到时逢初春时节,大观园群芳又萌动了诗兴,商量...

“林黛玉重建桃花社 史湘云偶填柳絮词”什么意思
“重”起桃花社是因黛玉写的一首桃花诗,众人想起探春的海棠社久未提起,便因此诗,再起桃花社。探春见柳絮飞舞,便填了首柳絮词。桃花行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花解怜人花亦愁...

阳城县15858972287: 解释什么意思,要赏析 -
秘界二甲: 作者:曹雪芹 作品:桃花行 内容: 桃花帘外东风软,桃花帘内晨妆懒: 帘外桃花帘内人,人与桃花隔不远; 东风有意揭帘栊,花欲窥人帘不卷. 桃花帘外开仍旧,帘中人比桃花瘦; 花解怜人花也愁,隔帘消息风吹透. 风透湘帘花满庭,庭前...

阳城县15858972287: 《红楼梦》高人指点,到底是“冷月葬花魂”,还是“冷月葬诗魂”? -
秘界二甲: 冷月葬诗魂和冷月葬花魂,这两句话我们都见过的.归为印刷错误自然可以,不过细究起来,倒还真是难以定夺呢. 冷月葬诗魂: 这个说黛玉,真是合适极了.葬花辞,海棠诗,桃花行,秋窗风雨夕,五美吟,柳絮词,题帕三绝句`````` 有相当...

阳城县15858972287: 林黛玉最美的诗是哪首? -
秘界二甲: 林黛玉的葬花吟是绝对的经典,但她的其他诗也并不逊色,比如说有一次诗社聚会,黛玉写的“半掩窗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得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写的也很好.

阳城县15858972287: 《桃花行》是谁写的? -
秘界二甲: 《红楼梦》中的林黛玉.

阳城县15858972287: 春困的诗句 -
秘界二甲: 1、第五回,《海棠春睡图》旁的对联:嫩寒锁梦因春冷,芳气笼人是酒香2、第十八回,宝玉的诗《怡红快绿》绿蜡春犹卷,红妆夜未眠3、第二十三回,《春景即事》霞绡云渥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

阳城县15858972287: 红楼梦中哪个人物被赞怀有咏絮才列举能体现该人物诗才的两处情节 -
秘界二甲: 林黛玉 黛玉葬花和海棠诗社两个章节最能体现她的才情

阳城县15858972287: 金陵十二钗的花名及由来 -
秘界二甲: 1、林黛玉=芙蓉花 书中第六十三回群芳开夜宴,黛玉伸手掣出一枝芙蓉,上题“风露清愁”四字,那面一句旧诗,道是:莫怨东风当自嗟.故黛玉当为芙蓉花.2、薛宝钗=梨花、牡丹花书中第二十八回,宝玉、薛蟠、蒋玉菡等一起行...

阳城县15858972287: 红楼梦41—80回每回里的好词好句 -
秘界二甲: 五十回的即景诗;红梅花,宝琴所做; 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女儿尽奢华.闲庭曲槛无余雪,流水空山有落花. 幽梦冷随红袖笛,游仙香泛绛河槎.前生定是瑶台种,无复相疑色相差. 七十回的桃花诗. 林黛玉 花帘外东风软, 桃花帘内晨妆...

阳城县15858972287: 跪求红楼梦59~60回及69~70回读后感,600字左右. -
秘界二甲: 第五十九回 柳叶渚边嗔莺叱燕 绛云轩里召将飞符 柳叶渚,是大观园的一个风景区,多柳.嗔莺,批评莺儿,莺儿是宝钗的丫头.叱燕,训斥春燕,春燕是宝玉的丫头.第五十六回写到大观园的树木花草是承包给了私人的.这回中,莺儿采了一...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