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描写蜀道之难

作者&投稿:亢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蜀道难》运用哪些艺术手法描写蜀道之难?~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答:蜀道难三个段落分别从蜀道之高叹难行,从蜀道之险叹畏,从战祸之烈来申戒。
第二段,诗人先运用凄清环境描写的烘托手法来演染旅愁和蜀道上悲凉荒寂的气氛,有力地给这个“畏途”营造一种森然难行的气氛。再从风光奇险的角度正面夸张描写:以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进行渲染烘托出山势惊险的气氛,再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这里真的是惊险万状,令人心寒。
这种大胆的夸张与极力的渲染烘托,突出了蜀道之险,令人望而生畏、闻之胆寒。

艺术手法包括:
修辞方法(夸张、比喻……)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用典、侧面烘托、动静结合……)

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用典(神话传说) 增加了蜀道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写出历史上秦蜀间不可逾越之险阻,突出“蜀道之难”.

2、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衬托(侧面描写)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
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衬托了山的高峻,表现“蜀道之难”.

3、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
——烘托 古木荒凉、鸟声悲凄,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4、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夸张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5、“连峰去天不盈尺……砯崖转石万壑雷”
——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图画;接着平缓地推出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么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李白天马行空般的想象,和高度的夸张以及神话传说等相结合,创造出博大浩渺的艺术境界,充满了浪漫主义色彩.

第一段从开头到“相钩连”,用了四韵,为全诗定下豪放的基调,并用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蜀王本纪》中记载了一个关于蜀道的神话。据说当年秦惠王时,蜀王部下有五个大力士,称为“五丁力士”。他们力大无穷。于是秦惠王送给蜀王五个美女,蜀王就命五丁力士移山开路,迎娶美女。在回行路上,见一条大蛇蹿入山洞,五丁力士上前拉住蛇尾,用力往外拖,忽然地动山摇,山岭崩塌,压死了五丁力士。秦国的五个美女都奔上山去,化为石人。这个神话,反映着古代有许多劳动人民,凿山开路,牺牲了不少人,终于打开了秦蜀通道。李白运用这个神话的母题,写了第五韵二句:“地崩山摧壮士死”,也可以说是指五丁力士,也可以说是指成千累万为开山辟路而牺牲的劳动人民。他们死了,然后从秦入蜀才有山路和栈道连接起来。第一段诗到此为止,用四韵八句叙述了蜀道的起源。

第二段共享九个韵,描写天梯石栈的蜀道。“六龙回日”也是一个神话故事,据说太阳之神羲和驾着六条龙每天早晨从扶桑西驰,直到若木。左思《蜀都赋》有两句描写蜀中的高山:“羲和假道于峻坂,阳乌回翼乎高标。”羲和和阳乌都是太阳的代词。文意是说:太阳也得向高山借路。而最高的山还使太阳回飞避开。“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这一句就是说:上面有连太阳都过不去的高峰。“高标”是高举、高耸之意,但作名词用,因而可以解作高峰。萧士赟注引《图经》云:高标是山名。这是后代人误读李白诗,或有意附会,硬把一座山名为高标。原诗以“高标”和“回川”对举,可知决不是专名。

这两句诗有一个不同的文本。《河岳英灵集》、《极玄集》这两个唐人的选本、敦煌石室中发现的唐人写本,还有北宋初的《唐文粹》,这两句却不是“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而是“上有横河断海之浮云,下有逆折冲波之流川”。从对偶来看,后者较为工整,若论句子的气魄,则前者更为壮健。可能后者是当时流传的初稿,而前者是作者的最后改定本。故当时的选本作“横河断海”,而李阳冰编定的集本作“六龙回日”。

以下一大段又形容蜀山之高且险。黄鹤都飞不过,猿猴也怕攀缘之苦。青泥岭,在陕西略阳县,是由秦入蜀的必经之路。这条山路百步九曲,在山岩上纡回盘绕,行旅极为艰苦。参和井都是二十八宿之一。蜀地属于参宿的分野,秦地属于井宿的分野。在高险的山路上,从秦入蜀,就好似仰面朝天,屏住呼吸,摸着星辰前进。在这样艰难困苦的旅程中,行人都手按着胸膛,为此而长叹。这个“坐”字,不是坐立的坐,应该讲作“因此”。

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畏途巉岩”以下四韵七句,仍然紧接着上文四韵写下去,不过改变了描写的对象。现在不写山高路险,而写山中的禽鸟了。诗人说:这许多不可攀登的峥嵘的山岩,真是旅人怕走的道路(畏途)。在这一路上,你能见到的只是古树上悲鸣的鸟,雌的跟着雄的在幽林中飞绕。还有蜀地著名的子规鸟,常在月下悲鸣。据说古代有一个蜀王,名叫杜宇,号为望帝。他因亡国而死,死后化为子规鸟,每天夜里在山中悲鸣,好像哭泣一样。

以下还有一韵二句,是第二段的结束语。先重复一句“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接着说:使人听了这些情况,会惊骇得变了脸色。“凋朱颜”在这里只能讲作因惊骇而“色变”的意思,虽然在别处应当讲作“衰老”。

第二段以下,韵法与章法似乎有点参差。依韵法来写,分为三段。但如果从思想内容的结构来看,实在只能说是两段。从“连峰去天不盈尺”到“胡为乎来哉”是一段,即全诗的第三段。从“剑阁峥嵘而崔嵬”到末句是又一段,即全诗的第四段,第三段前四句仍是描写蜀道山水之险,但作者分用两个韵。“尺”、“壁”一韵,只有二句,接下去立刻就换韵,使读者到此,有气氛短促之感。在长篇歌行中忽然插入这样的短韵句法,一般都认为是缺点。尽管李白才气大,自由用韵,不受拘束,但这两句韵既急促,思想又不成段落,在讲究诗法的人看来,终不是可取的。

这一段前二句形容高山绝壁上有倒挂的枯松,下二句形容山泉奔瀑,冲击崖石的猛势,如万壑雷声。最后结束一句“其险也如此”。这个“如此”,并不单指上面二句,而是总结“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以下的一切描写。在山水形势方面的蜀道之险,到此结束。此下就又接一个问句:你这个远路客人为什么到这里来呢?这又是出人意外的句子。如果从蜀中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我们这地方,路不好走,你何必来呢?如果站在送行人的立场来讲,就是说:如此危险的旅途,你有什么必要到那里去呢?

接下去转入第四段,忽然讲到蜀地的军事形势。“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易于固守,难于攻入。像这样的地方,如果没有亲信可靠的人去镇守,就非常危险了。这几句诗完全用晋代张载的《剑阁铭》中四句:“一人荷戟,万夫趑趄,形胜之地,匪亲弗居。”李白描写蜀道之难行,联系到蜀地形势所具有的政治意义,事实上已越出了乐府旧题“蜀道难”的范围。巴蜀物产富饶,对三秦的经济供应,甚为重要。所以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诗第一句就说蜀地“城阙辅三秦”,也是指出了这一点。李白作乐府诗,虽然都用旧题,却常常注入有现实意义的新意。这一段诗反映了初唐以来,蜀地因所守非亲,屡次引起吐蕃、南蛮的入侵,导致生灵涂炭的战争,使三秦震动。

这一段诗,在李白是顺便提到,作为描写蜀道难的一部分。但却使后世读者误认为全诗的主题所在。有人以为此诗讽刺章仇兼琼,有人以为讽刺严武,有人以为讽刺一般恃险割据的官吏,都是为这一段诗所迷惑,而得出这些结论。但是,这几句诗,确是破坏了全诗的统一性,写在赠友人入蜀的诗中,实在使人有主题两歧之感。然诗作本是诗人感情之流露:蜀中势力盘根错节,险要的地势更成为滋生割据野心的土壤,李白害怕友人误入是非之地,命丧宵小之手,故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之语。



夸张。


李白在蜀道难中描写仰望和俯视所见的景象的两句是
夸张是诗人常用的艺术手法,然而,李白的夸张与众不多,他往往把笔下的事物夸张到极度,而且动辄用“千”;“万”等巨额数词来形容修饰。如“白发三千丈”、“飞流直下三千尺”、“轻舟已过万重山”等脍炙人口的诗句,都是典型的例子。就《蜀道难》而言,他的夸张也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人说登天最难;而...

李白诗歌风格特点
李白诗歌的风格是什么主义?

关于高一语文必修三第四课《蜀道难》的一题
2.细读“上有六龙回日……坐长叹”这几句,说说诗人用了哪些写法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3.诗人给这个“畏途”营造了怎样的气氛?△4.写剑阁的那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这道题共含四小题:前三小题用于鉴赏诗的艺术特色,是按照课文段落顺序命题的,可以讨论一题,背诵一段,把鉴赏...

诗歌作文
这时,有一题把我们难住了:“请问‘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句词是出自谁的什么。”教室里悄无声息,空气仿佛被凝固似的。我一会儿用手撑在额头上,不停地搔搔头皮;一会儿用手托着下巴;一会儿紧闭双目,若有所思:这句话,我好像在哪里听过,我之前还背过前几句,可到底是谁写着呀。这时,和蔼可亲的...

李白诗歌的艺术成就
这种无比神奇的艺术魅力,确是他的诗歌最鲜明的特色。他的诗歌,不仅具有最强烈的浪漫主义精神,而且还创造性地运用了一切浪漫主义的手法,使内容和形式得到高度的统一。 李白不是一个“万事不关心”的诗人,相反,他似乎什么都关心,很多生活他都体验过,表现过。尽管没有一种生活能永远使他满足,但他那炽热的感情,强烈...

李白诗歌的主要特点是什么?
李白有《李太白集》传世,诗作中多以醉时写的,代表作有《望庐山瀑布》、《行路难》、《蜀道难》、《将进酒》、《梁甫吟》、《早发白帝城》等多首。 李白所作词赋,宋人已有传记(如文莹《湘山野录》卷上),就其开创意义及艺术成就而言,“李白词”享有极为崇高的地位。 3.【李白的诗有什么特点啊 李白诗歌的主要...

飞流直下三千尺 疑是银河落九天是什么意思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意思是:那瀑布的水从很高的地方笔直的倾注而下,就好像是银河从九天之上掉落了下来一样。这句诗出自唐代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二首》。这是李白五十岁左右隐居庐山时写的一首风景诗。这首诗形象地描绘了庐山瀑布雄奇壮丽的景色,反映了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

有哪些描写手法,艺术手法和表现手法以及它们的作用,
一篇文章,不管作者选择什么样的表达技巧,都是为了更好地表情达意。因此,分析语言、理解文章内容,必须认识表达技巧的作用。2、谈表达技巧和表现手法在诗歌鉴赏中的运用 诗歌的形象性与抒情性要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它包括表达方式和文艺表现手法两种。诗词中表达方式主要运用叙述、描写、议论、抒情四种...

赏析文章中表达方式和艺术手法有哪些?(详细说明)
一.艺术手法:1、表达方式: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 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写、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写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 情因景生 以景衬情 融情入景 一切景语皆情语等。2...

李白的诗是如何体现盛唐气象的?
[1] 它“着眼于盛唐诗歌给人的总体印象,诗歌的时代风格、时代精神:博大、雄浑、深远、超逸;充沛的活力、创造的愉悦、崭新的体验;以及通过意象的运用、意境的呈现,性情和声色的结合,而形成的新的美感”[2] ;它涵盖了盛唐文人在文学中表现出的开阔的眼界,自由活跃的思想,蓬勃向上的生命力,激奋昂扬的气概。它展现...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蜀道难》中写了蜀道哪些特征,运用了什么手法 -
雪陶复方: 艺术手法包括: 修辞方法(夸张、比喻……) 表现手法(借景抒情、情景交融、虚实结合、用典、侧面烘托、动静结合……)五丁开山,六龙回日 ——用典(神话传说) 增加了蜀道的历史感和神秘色彩,写出历史上秦蜀间不可逾越之险阻,突出“蜀道之难”.2、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 ——衬托(侧面描写)山高得连千里翱翔的黄鹤也不得飞度,轻疾 敏捷的猿猴也愁于攀援,衬托了山的高峻,表现“蜀道之难”.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李白《蜀道难》第一段运用了哪些写法表现“蜀道之难” -
雪陶复方: 您好. 诗人大体按照由古及今,自秦入蜀的线索,抓住各处山水特点来描写,以展示蜀道之难. 从“噫吁”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象一首乐曲的主旋律一样激荡着读者的心弦.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作者是如何表现蜀道三“难”分析它的艺术手法 -
雪陶复方: 从“噫吁嚱”到“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为一个段落.一开篇就极言蜀道之难,以感情强烈的咏叹点出主题,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基调.以下随着感情的起伏和自然场景的变化,“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的咏叹反复出现,像一首乐曲的主旋律...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蜀道难是怎样描写蜀道高与危 -
雪陶复方: 用神话传说,虚实映衬,借景抒情,运用夸张,绘画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有力的烘托了蜀道之难.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蜀道难中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写得蜀道的来历和高峻 -
雪陶复方: 第一节中作者用了哪些手法来写蜀道的来历和蜀道的高峻的?明确:通过传说来写蜀道的来历.作者先引用远古蜀君传说中的蚕从、鱼凫 的开国来叙述蜀国长期闭塞的状况;用五丁开山的传说来写蜀道的来由. 作者充分运用了点面结合、 以虚...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 ,在蜀道难一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举例分析 -
雪陶复方: 蜀道难李白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蜀道难》第一段是从什么角度写蜀道之难?哪些句子能体现特点?采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
雪陶复方: 第一段写 叹山高:从两地相隔太久,蜀道来历奇特,峨眉、青泥山高峻 体现蜀道难的难是:“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上有六龙回日,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采用了夸张、引入神话(五丁开山、六龙回日)虚实结合这是自己写的,今天老师才上完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李白《蜀道难》创作的艺术表现手法 -
雪陶复方: 浪漫,夸张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①《蜀道难》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并举例. ②分析《蜀道难》的主旨? -
雪陶复方: 《蜀道难》运用了夸张的手法,还有想象,比如说不与秦塞通人烟.

丰宁满族自治县18867928311: 《蜀道难》诗人如何表现蜀道雄奇险峻 -
雪陶复方: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史上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在眼前. 借景抒情: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夸饰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惊险的气氛. 李白正是这样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了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