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清重要的军事方面改革措施

作者&投稿:墨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请教:清末军制改革内容、过程、意义、效果等等方面、、、、、、~

论文简介:庚子之役后,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下,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为自救,清政府推行新政.军事制度改革是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通过描述清末军制改革的发展概况,简要分析其特点与影响,旨在厘清清朝新的军事力量体制的形成过程,进而透视清末军事近代化的成就.该文的写作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一、新军的编练此部分主要考察新式陆军的军事制度和具体编练状况,是论文的重点部分.二、近代海军的重建甲午战后,面对海军重振的严峻形势,清廷做出努力.海军部的创设当属海军重建的主要成就,同时,海军的重建也包括军舰的添置、军港的筹划与勘建以及舰队的组建.三、近代军事教育体制的创建1904年练兵处颁布全国统一的陆军学制,标志着近代新式军事教育体制基本建立.清朝从沿海城市到内陆边远地区,从中央到地方逐步建立起一整套新式的学制体系和教育行政管理体系.新式军事教育日趋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普及化.四、特点与评价.清末军制改革标志着中国军事近代化的基本确立,并且对中国的民族精神产生深远的影响.清末军制改革所取得的成果并不能掩盖其所存在的问题.改革者的私心太重、经济实力的不济以及外部社会环境的动荡,决定了清末军制改革存在缺陷.

当时:甲午战争的结果,促使清朝将传统旧军制向新军制转变。甲午战争之后,北洋水师的全军覆没与昔日号称陆军劲旅的湘、淮军的不堪一击,使国人如梦初醒,痛定思痛。中国有识之士发现,中国军事上的落后,不仅仅是武器装备,更重要的是制度。只有改革军制,才能解决国防问题。

十九世纪六十年代兴起的洋务运动可以看作是近代中国军事近代化的标志之一,主要的军事改革措施有:
一、兴建近代军事工业,引进西方军事技术以及部分军事指挥、训练、作战体系。
二、建设新式海军,并于十九世纪八十年代陆续建成北洋、南洋、福建三支海军
三、派遣军事留学生,学习西方军事理论
洋务运动失败,“庚子国变”之后,清政府又开始编练新军,以取代原先的旧式陆军,其中以北洋新军最为强悍
意义嘛,主要就是加速了军事近代化,在一定程度上增强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比如:兵部改陆军部。有现代化军队。有现代化舰队(北洋,南洋,福建)开始使用欧洲的火器········好像没了

一、清末军事改革的基本情况
建立一支有效的国防力量,一直是清政府自晚清以来最为渴求实现的目标。中日甲午战争之后,中国人对编练新式陆军的热情蓬勃高涨。“是时内外交章,争献练兵之策,于是北洋则有新建军,南洋则有自强军,是为创练新军之始”。而比较完全意义的军制改革是1901年,清政府下诏变法后开始的。
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清朝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对强烈的外来压迫和国内一浪高出一浪要求变革的呼声,清廷当权者慈禧于1901年1月下诏,提出“切实整顿”“一切政事”,要求各级官员“各就现在情弊,参酌中西政治,举凡朝章国政,吏治民生,学校科举,军制财政,当因当革,当省当并,……各举所知,各抒所见”,实行“新政”。一时间,清廷上下大小官员人人以新政自诩,清政府亦成立职能机构,专门负责制定和颁布法规、条例、章程等新政事宜。
作为清末新政的一项重要任务,裁汰绿营,编练“新军”,改用洋操训练,使用新式枪炮,使清政府投入了巨大财力,花费了很大力气。
第一,废武举,设学堂,裁旧军,摈弃旧做法,建立新军队。旧式武举是清政府培养军事人才的重要途径,而时人称其“所习硬弓、刀及马、步、射皆与兵事无涉,施之今日,亦无所用”,为培养合格的近代军事人才,1901年8月29日,清政府下令全国停止了武科科举考试;9月11日命令各省仿北洋、两江筹建武备学堂;9月12日下令全国各省裁汰旧军,编练“常备军”。编练“新军”的工作在全国铺开。
第二,设立中央与地方的领导机构,在全国推行编练“新军”。在中央,1903年12月4日,清政府以“各省军制操法器械未能一律,迭经降旨饬下各督抚,认真讲求训练,以期整齐划一,乃历时既久,尚少成效”,为了“随时考查督教,以期整齐而重戎政”,成立练兵处。该处由庆亲王奕助总理练兵事务,袁世凯为会办练兵大臣,铁良襄同办理。练兵处下设军政、军令、军学三司,负责招募训练新军。在地方,清政府下令各省设立督练公所,由地方督抚任督办,为各省领导编练“新军”的机构。督练处下设兵备处、参谋处、教练处。中央与地方领导机构的设立使编练“新军”的政策从上而下得到切实推行。
第三,颁法令,制计划,使编练的新军形成一定的规模。光绪三十年,兵部会同练兵处奏定《新军营制饷章》正式划定军制,规定新军分常备、续备、后备军三等。新军的编制为军镇,每镇官兵12500人。当年9月,练兵处、兵部奏准在全国编练“新军”36镇,颁布了《陆军学堂办法》。1906年11月7日,清政府改兵部为陆军部,将练兵处并入其中,铁良为尚书,统一指挥全国“新军”。1907年8月,陆军部制定了全国编练“新军”36镇的庞大计划,拟于2-5年内,除近畿4镇、四川3镇外,其他各省各省编练1~2镇。
清末新政期间,袁世凯的北洋军、张之洞的南洋陆军属内地举办较早,也是最具规模的新军。这两处新军成为各省督练新军的样板。而如新疆等特殊省份,则新政推行要晚于内地省份。
近代以来,长期遭受沙俄蚕食鲸吞的新疆,既是我国西北边疆国防战略要地,又是多民族混居地区,阶级斗争,民族矛盾不断。因此,清末中央在新疆的军制改革影响重大。1906年伊犁将军长庚上奏请旨练兵,新疆巡抚联魁亦开始在迪化设立督练处,作为一省军事中枢,负责疆内军事及新军各学堂的军事教育和训练。联魁在省城所编之新军主要来源于对原有营旗兵的改造。他将前任调集在省城的续备步队五营和左右两翼马队,改编成新军步队三营为一标,马队两营,炮队一营为一标,练成新军一协取名新疆陆军,总计官兵2841人。新疆陆军配备新式枪炮,模仿西方陆军章程训练。伊犁将军长庚所编练的新军主要是从内地引进。光绪三十三年(1907)长庚奏准清政府从北洋陆军挑选官兵248人进疆,组建成伊犁模范营。1908年长庚又从南洋湖北第八镇挑捡官兵800余名,编成马队、步队、野炮队、工程队,进抵伊犁。同时,招募伊犁当地锡伯壮丁800人,索伦200人,组建伊犁混成协,下辖步队、马队、炮队、工程队、辎重队,总计约2000人。清末新疆的军事改革客观上平息了民族分裂活动,捍卫了祖国的统一。
截至1906年,中央练兵处的实权为袁世凯所掌握。1907年官制改革,北洋集团势力发展受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领导人借机将势力移植入刚刚设置行省的东北。东北三省在之后的短短两年多时间内军事防务得到整顿,晚清东北边疆国防力量在军事改革的浪潮中亦得到加强。
东北是日、俄争相侵吞之地,北洋势力进入东北后,徐世昌在军事上带头做的努力有:
一、设立三省督练处,总辖三省兵事,“办理开练新军,振兴兵学,整顿巡防各事”。督练处设有督办、会办、总参议、总办、分驻各省帮办等员。其中,督办、会办由总督、巡抚分别兼任。督抚直接控制着军队的指挥调度,从而使督练处成为统一三省的军政机关。督练处在管理军队训练和作战演习方面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使得东三省军事混杂散漫的状况有所改变。
二、陆续开设和兴办东三省讲武堂、陆军军医局、陆军小学堂以及东三省宪兵学堂。其中,设于奉天的东三省讲武堂是当时全国较有影响的讲武堂之一。这些军事学校的设置,培养了一批军事骨干,为东北军队的正规化、近代化建设打下了基础。
三、整顿奏调军队,改编各地巡防队,严肃军纪,设立宪兵队。整饬后的奏调军队“共计陆军一镇三协两标,人众将及三万”。改编后的巡防队,每省各分5路,总计101营,“步伍操练,一依新军章制”。为严肃军纪,设立了宪兵队。为了方便行军屯塞,熟悉形势山川道里,又设立了测绘队。
这些军事改革,从东三省来说,改变了以往军事上“名目复杂,头绪纷繁,器械即属参差,操法亦未一律,统率不一,散漫无纪”的现象,而且使东北地区从此有了近代化的军队。从全国出发,则东北军队在数量上和质量上取得的一定发展和改进,促进了清末军事近代化,挽救了日俄战争后东北的危亡,使清朝东北国家边防力量有所加强。
同一时期,西藏为抵御英、俄侵略也开始训练新军,加强兵备,实行军事改革。在海军衙门出身的议约全权大臣张荫棠与内务府正白旗出身的驻藏大臣兼帮办大臣联豫的积极倡导下,西藏依照清廷练兵处练制新军章程,结合自身情况,聘请北洋陆军毕业生为教习,添练新军,加强兵备,开办巡警,巩固了清政府的主权,出现了近代化的军队。
二、新政军事改革的具体成效
清末新政时期的军事改革,采用西方国家的军事制度和军事先进技术,讲究学习军事知识,提高了军队的战斗力,建立了初具规模的近代化军事制度。其具体成效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裁汰绿营,大练“新军”,逐步建立起一支新式装备的近代化军队。
晚清的军事改革,袁世凯起了重要作用。有人评价他是“一位纪律严明的人、一位令人钦佩的军事领导人、一位真诚的改革家,在他的部队中享有崇高的威望”。自1895年小站练兵始,至1906年被解除兵权前,袁世凯组织了一支拥有8万人的近代化军队,北洋军成为一支可与欧洲部队相媲美的力量。清末新政期间,一场名叫彰德会操的大规模军事演习证实了其实力。
二、督令地方,创办警政,警政建设步入正轨。
新政军事改革,创设巡警也是其内容之一。清代沿袭前代在京师设步军统领衙门和五城兵马司兼管京城的警察事务,各省城则有绿营马兵、步兵、守兵执行地方保安任务,基层农村推行以民治民的保甲制度。但到了近代这些制度不适应正在转型的中国社会,各项措施弊病丛生。于是,光绪二十七年清中央下令各地创办巡警。从1901年起,清政府先后饬令成立京师工巡局和直隶保定警务总局,并颁布相应的警务章程。1905年又下谕,宣布成立全国警政的最高管理机关巡警部,于是警政建设步入正轨。在清政府的督令下,各省纷纷创办地方警政,包括为解决警察奇缺,提高警察业务素质,举办各类警校,使学生受训毕业后担任巡警。这一系列措施的施行,其客观结果是推进了中国警政制度的近代化。
清末出现的近代警政,是中国传统封建社会走向近代化的重要内容。清统治者的主观目的是建立一支准军事化机构以挽救日趋解体的清政权,而新式巡警的创立引进了近代化的观念,开阔了民众眼视野,同时对社会治安的稳定也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另一方面,新式警察脱胎于旧式军队,这种方法虽能在短期内建立规模较大的警察队伍,却不能迅速组成一套整体效能高的警察机构体系。实际操作中军警不分,也严重扭曲和限制了警察的功能。
三、革新教育,创建军事学堂,军事院校建设成效显著。
训练一支合格的近代化军队,除配备新式的武器装备外,离不开从根本上改变军队官兵的知识结构和素质。旧式武科不能担负培养近代军事人才的重任,模仿西方创办近代新式军事学校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
从19世纪60年代起,清政府似乎已经认识到这一点。1866年福州船政学堂的创办成为清末军事学校的发轫,之后各种水师学堂、海军学堂层出不穷。1895年前,清政府创办的近代军校以海军学校为主,门类较为齐全。1895年后,由于甲午海战的失败,日军长驱直入,湘、淮军的腐败暴露无遗,旧式陆军已不能适应近代战争的需要,编练新军成为急务。而北洋海军的全军覆灭,使清政府无力再建海军,随着清末军事重心的转移,新式陆军的大量兴建,近代陆军学堂也掀起了举办热潮,故而,此后清政府创办的军事学校几乎全部是陆军学校。
随着各省“新军”的相继编成,清政府开始制定新的陆军军制,并在全国新式学制的影响下颁布了第一个军事学制,即《新定陆军学堂办法二十条》,模仿日本,在全国设立“陆军小学堂”、“陆军中学堂”和“陆军大学堂”,推行三级军事教育制度。陆军小学堂由各省武备学堂改建,招收14—25岁青年,课程仿日本按普通课和军事课设置。北京、陕西、湖北、江苏四所陆军中学堂为士官预备教育,学生一般从陆军小学堂毕业生中招收,课程有汉文、中外史地、化学、几何、三角、微积分、伦理学、外语、军制、步兵、野外勤务、射击、初级战术、筑城学、兵器学等。陆军大学堂则仿德日陆军大学制度,以培养陆军高级军事人才。学制两到三年,课程设置参照日本陆军大学,以战术、参谋业务、后方勤务、国防动员为主。陆军教育分为三级教育制度,标志着清末军事学校系统化和正规化的基本形成。
据统计,为适应新军对人才的需求,1898年至1912年前,清政府成立的军事院校计有:27所初级学校,15所测绘学校,4所中等学校,1所贵胄学堂和1所陆军军官学堂。这些院校的出现对晚清政治变革和军事近代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立宪


综述近代史上清政府的改革
从19世纪60年代至20世纪初,洋务运动、戊戌变法和清末新政的依次出现,启动并推进了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历史进程。这三次新政的主要内容都涉及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军事四个方面的改革,并且都是在重要的对外民族战争以后出现的,这是三次新政的共性所在。但是这三次新政在其各自的历史原因、在推进过程中的...

晚清军事革命的启示
晚清军事改革的启示人类战争形态从冷兵器战争向热兵器战争的转变,是一个持续近千年的历史过程。当它走到尽头的时候,中国已经在晚清进行了一系列的军事改革运动。深入研究和分析这场带有军事变革色彩的运动及其教训,对于今天积极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意义。1.军事变革是一场观念革命,旧的...

请教:清末军制改革内容、过程、意义、效果等等方面、、、
论文简介:庚子之役后,在内忧外患的交相煎迫下,清朝统治岌岌可危.为自救,清政府推行新政.军事制度改革是新政的重要内容之一.该文通过描述清末军制改革的发展概况,简要分析其特点与影响,旨在厘清清朝新的军事力量体制的形成过程,进而透视清末军事近代化的成就.该文的写作内容分为以下四部分:一、新军的编练...

简述清政府实行新政的改革
四、改革军制,编练新军。清廷的军事改革,有利于中国军事的近代化进程,但新军并没有起到维护清朝统治的作用,许多新军在资产阶级革命派的宣传鼓动下,投身反清革命,成为清王朝的掘墓人。五、改革法律。光绪二十八年起,清廷参照西方各国法律,修改《大清律例》。新政既没有起到加强清朝统治的效果,也远...

自强运动的军事改革成就
最终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可是这令中国军事进入现代化走近一大步。 中国第二个自强运动是维新运动,当中的军事改革成就是编练新式陆军,以新法训练士兵,又要士兵改习洋枪,整顿军队编制。第二节:近代中国演变的第一阶段--内忧外患下的中兴-自强运动(1860-1894) 1.自强运动产生的原因 a.清廷社会...

比较清末的三次改革
洋务运动,戊戌变法,清末新政

清朝八旗、绿营、巡防营、新军之间的演变?
绿营兵,作为清朝的主要常备军,顺治初年即已建立,以营为基本单位,数量远超八旗。它主要由汉人组成,将领受督抚控制,反映了中央与地方权力的平衡。然而,绿营在军事素质上与八旗相比略显不足,尤其在训练和军事知识方面存在短板,后来的巡防营就是其转型的产物。巡防营的出现,是旧绿营和民丁的结合...

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后首先进行的改革是军事改革,为什么呀?
清王朝根已经烂了,但它只想着改革军事来继续维持自己的统治,它不可能主动在政治上进行改革,戊戌变法之所以失败就是因为触及到了封建阶级的利益。甲午战争失败最直接的就是戊戌变法,但是结果你知道。慈禧废除了改革,清末新政算是后续,因为到了05年那会再不改革就清王朝就快不行了。

晚清三次改革为什么没能挽救清王朝?
清光绪八年(1882)直隶总督李鸿章乘龙号机车视察唐胥铁路 问题不在于没有进行政治改革,那么洋务运动是不是就没有问题了呢?当然不是,洋务运动还是片面改革。下面从几个方面探讨。 第一,军事改革偏重武器。军事改革是李鸿章等人首先做也是一直努力做的,他们觉得西洋人之所以打败我们,就在于他们的洋枪洋炮,以为我们有了同...

晚清军事变革为什么会失败(4) 历史
其他类似问题 2017-06-08 晚清军事变革为什么会失败 1 2015-02-01 根据材料一概括晚清军事改革的意义。依据两则材料概括晚清军事工... 2011-04-08 晚清重要的军事方面改革措施 15 2014-12-02 晚清军事变革有哪些主要成就 更多类似问题 > 为你推荐: ...

昌图县19289732755: 甲午战争后清政府进行的军事改革是什么
茌饼小儿: 问题不在这,清帝国的发展随时间的发展,一开始能打的,能办事的,和研究事的人... 所以,那个时候,军事改革成效并不大. 甲午战争后,因为,中国失了朝鲜全境的控...

昌图县19289732755: 历史:比较清末3次改革
茌饼小儿: 洋务运动: 主张利用西方先进技术来维护清朝统治. 前期,以“自强”为旗号,采用西方先进生产技术,创办了一批近代军事工业. 后期,为解决资金、燃料、运输等方...

昌图县19289732755: 关于中国近代军事制度的发展 -
茌饼小儿: 军事后勤学理论认为,后勤体制是军队作为实施后方勤务工作而确立的组织体系和组织制度的总称.它包括各级后勤机构的设置、构成、编制、隶属关系和职权划分等.依组织系统分,它包括陆军后勤体制、海军后勤体制等;以任务性质分,它...

昌图县19289732755: 清末新政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茌饼小儿: 清末新政,香港称晚清改革,是清朝末年自上而下的一场经济和政治体制改革运动.1900年庚子事变爆发,八国联军入侵北京,慈禧太后下令和谈,接受八国联军提出的承...

昌图县19289732755: 用简洁的词语概括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 -
茌饼小儿: 主要表述就是,加强中央集权,发展经济革命,增加军事威力,推行文明开化的政策.1、政治方面:(1)废藩置县(作用:消灭了封建割据,加强了中央集权) (2)废除封建身份制度,取消武士特权. 2、经济方面:大力进行改革,发展资...

昌图县19289732755: 简述王安石变法经济措施的主要内容 分析王安石变法军事改革的目的及主要内容 -
茌饼小儿: 经济措施的主要内容为: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免役法,市易法,方田均税法,均输法.军事改革的目的:巩固封建统治秩序,整顿加强军队建设,改变积弱现象主要内容:保甲法,保马法,将兵法,设军器监

昌图县19289732755: 清朝经济,军事简介 -
茌饼小儿: 军事: 采用八旗制度,包括满洲八旗·汉军八旗·蒙古八旗.采用居重驭轻的重点配置政策,重点防御北京的叫“禁旅八旗”,又叫“京旗',驻防地方的叫“驻防八旗”. 军力:乾隆年间京旗...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