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汝州郡楼这首诗的"黄昏鼓角似边州"渲染了一种怎样的气氛

作者&投稿:贲肢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历史】这是谁的诗~

《上汝州郡楼》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边州”三字淡描一笔,但这三个字寄慨无穷,贯串全篇。
首句是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接下来,第二句“三十年前上此楼”则是从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这句看来很平常,而且写得又很简单,既没有描绘三十年前登楼的情景,也没有叙说三十年来人事的变化;但字里行间,感慨系之,联系上一句读来,正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所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俱在其中”。
据近人考证,这首《上汝州郡楼》诗大约写于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李益五十七岁时,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楼大致在他登进士第后做华州郑县簿尉期间。试考察他两次登楼间隔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就作者个人经历而言,他在郑县过了几年郁郁不得志的簿尉生活,又远走边塞,先后在朔方、幽州、鄜坊、邠宁等节度使幕下过了长时期的军旅生活;就时局变化而言,唐王朝愈来愈走向没落,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来愈积重难返,代宗、德宗两朝,不但河北三镇形同异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动乱的策源地。在公元783年(德宗建中四年),汝州曾一度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当李益第二次过汝州时,淮西之乱也还没有平定。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旧地重来,想到此身,从少壮变为衰老;想到此地,经受干戈洗礼,是腹地却似边陲。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这时,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忧时伤世,万虑潮生,不能不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运升降而悲怆。这就是诗人在这首诗里紧接着写出了“今日山川对垂泪”这样一句的原因。
这第三句诗,会使人想起东晋过江诸人在新亭对泣的故事以及周顗所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的话,也会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诗中那“国破山河在”的名句。而在李益当时说来,这面对山川、怆然泣下的感触是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的,既无法在这样一首小诗里表达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只因他登楼时正是秋天,最后就以“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样一句并不说明原因的话结束了他的诗篇。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吟后,“悲秋”成了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其实,单纯的悲秋是不存在的。如果宋玉只是为悲秋而悲秋,杜甫也不必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中那样意味深长地说“摇落深知宋玉悲”了。这里,李益只告诉读者,他伤心的原因“不独为悲秋”,诗篇到此,戛然而止。而此诗篇外意、弦外音只能留待读者自己去探索。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悉的。这时,他登上汝州(州城在今河南临汝县)城楼,眼前展现的是暗淡的黄昏景色,耳边响起的是悲凉的鼓角声音,物与我会,情随景生,曾经对他如此熟悉的边塞生活重新浮上心头,不禁兴起了此时明明身在唐王朝的腹地而竟然又像身在边州的感慨。这个感慨既有感于个人的身世,更包含有时代的内容,分量是极其沉重的。这里虽然只用“似边州”三字淡描一笔,但这三个字寄慨无穷,贯串全篇。
  首句是从空间回忆那遥远的边塞生活;接下来,第二句“三十年前上此楼”则是从时间回忆那漫长的已逝岁月。这句看来很平常,而且写得又很简单,既没有描绘三十年前登楼的情景,也没有叙说三十年来人事的变化;但字里行间,感慨系之,联系上一句读来,正如孙洙在《唐诗三百首》中评杜甫《江南逢李龟年》诗所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俱在其中”。
  据近人考证,这首《上汝州郡楼》诗大约写于公元804年(唐德宗贞元二十年)李益五十七岁时,由此上溯三十年,其第一次登楼大致在他登进士第后做华州郑县簿尉期间。试考察他两次登楼间隔期间所发生的事情:就作者个人经历而言,他在郑县过了几年郁郁不得志的簿尉生活,又远走边塞,先后在朔方、幽州、鄜坊、邠宁等节度使幕下过了长时期的军旅生活;就时局变化而言,唐王朝愈来愈走向没落,藩镇割据的局面愈来愈积重难返,代宗、德宗两朝,不但河北三镇形同异域,淄青、淮西等地也成了动乱的策源地。在公元783年(德宗建中四年),汝州曾一度被淮西节度使李希烈攻陷;当李益第二次过汝州时,淮西之乱也还没有平定。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旧地重来,想到此身,从少壮变为衰老;想到此地,经受干戈洗礼,是腹地却似边陲。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这时,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忧时伤世,万虑潮生,不能不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运升降而悲怆。这就是诗人在这首诗里紧接着写出了“今日山川对垂泪”这样一句的原因。
  这第三句诗,会使人想起东晋过江诸人在新亭对泣的故事以及周顗所说“风景不殊,举目有江山之异”的话,也会使人想起杜甫《春望》诗中那“国破山河在”的名句。而在李益当时说来,这面对山川、怆然泣下的感触是纷至沓来、千头万绪的,既无法在这样一首小诗里表达得一清二楚,也不想把话讲得一干二净,只因他登楼时正是秋天,最后就以“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样一句并不说明原因的话结束了他的诗篇。自从宋玉在《九辩》中发出“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的悲吟后,“悲秋”成了诗歌中常见的内容。其实,单纯的悲秋是不存在的。如果宋玉只是为悲秋而悲秋,杜甫也不必在《咏怀古迹五首》之一中那样意味深长地说“摇落深知宋玉悲”了。这里,李益只告诉读者,他伤心的原因“不独为悲秋”,诗篇到此,戛然而止。而此诗篇外意、弦外音只能留待读者自己去探索。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出自哪里?
出自唐代李益的《上汝州郡楼》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诗的首句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边州”写的是心所感。李益曾久佐戎幕,六出兵间,对边塞景物特别是军营中的鼓角声当然是非常熟...

上汝州郡楼的介绍
《上汝州郡楼》是唐代诗人李益创作的一首诗。这首诗的内容是: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上汝州郡楼注释
哈喽,大家好!今天要给大家讲解的是《上汝州郡楼》;【作者】唐·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这首诗,诗的第一句,【黄昏鼓角似边州】,其中【黄昏鼓角】写的是目所见、耳所闻,【似...

上汝州郡楼作品鉴赏
这首诗是李益在汝州城楼上所作,通过黄昏鼓角的景象,唤起了他对边塞生活的深刻回忆。他身处唐朝腹地,却仿佛身处边州,这种感慨源于个人经历和时代背景的交织。首句描绘了空间中的边塞记忆,而第二句则通过时间,回忆起三十年前的登楼时光,尽管看似简单,却蕴含着岁月流转和世事变迁的感慨。据考证,这...

上汝州城楼还是郡楼好
其实是一样的。《上汝州郡楼 \/上汝州城楼》是由李益所创作的,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凉,寄意深远。唐代诗人李益所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这首诗写三十年后诗人重登此楼,听见军中悲凉的鼓角声与三十年前大不相同,战争的...

上汝州郡楼的作品格律
此诗用韵方式为首句入韵平起式;其韵脚是:下平十一尤(平水韵)。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说明:○平声 ●仄声 ⊙可平可仄 △平韵 ▲仄韵)

上汝州郡楼的作者简介
公元769年登进士第,公元783年登书判拔萃科。因仕途失意,客游燕赵。公元797年任幽州节度使刘济从事。公元800年南游扬州等地,写了一些描绘江南风光的佳作。公元820年后入朝,历秘书少监、集贤学士、左散骑常侍等职。公元827年以礼部尚书致仕。他是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其边塞诗虽不乏壮词,但偏于...

望嵩楼文化传承
望嵩楼的历史可追溯至唐朝,其文化传承自古至今。中唐诗人李益在公元804年创作的《上汝州郡楼》诗,不仅是《全唐诗》的收录之作,还被选入大学教材,可见当时望嵩楼的名声已非一日。随后,胡证、刘禹锡等唐代名流相继造访并留下诗篇,如刘禹锡的《送寥参谋东游二首》和牛增孺的《席上赠刘梦得》,这些...

(5分)上汝州 ① 郡楼唐·李益黄昏鼓角似边州 ② ,三十年前上此楼...
小题1:试题分析:抓住“边州”“黄昏”两个词,注释②边州:边塞城市。可以得出“萧条、悲凉、纷乱”小题2:试题分析:抓住“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两句,联系全诗,即可理解作者的“伤心不独为悲秋”,更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和自己的人生遭遇而悲伤。

悲秋是怎么回事呢?
「悲秋综合征」是一种情绪问题,通常在秋季出现。其诱因包括天气变化、日照时间减少、气温下降、植物凋零等。这些因素会导致人们感到孤独、沮丧、无助和失落,从而引发情绪问题。为了保持心理健康,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包括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和适量的运动。2. 寻找支持和帮助...

向阳区15643002546: (5分)上汝州 ① 郡楼唐·李益黄昏鼓角似边州 ② ,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川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
韦祥灭菌: 小题1:(2分) 萧条、悲凉、纷乱(意思相近即可) 小题2:(3分) 作者的“伤心不独为悲秋”,更是为国家的前途命运和...

向阳区15643002546: 上汝州郡楼 李益后两句是什么 -
韦祥灭菌: 今日山川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向阳区15643002546: 伤心不独为悲秋是什么意思 -
韦祥灭菌: 就是说诗人悲秋不是因为秋天萧瑟肃杀而悲,而是对自身命运、国家前途而悲.中唐边塞诗的代表诗人李益,在《上汝州郡楼》中写道:黄昏鼓角似边州, 三十年前上此楼.今日山城对垂泪, 伤心不独为悲秋. 这是一首触景生情之作.境界苍...

向阳区15643002546: 形容黄昏的诗词 -
韦祥灭菌: 1、[唐] 戎昱《别离作》原文选段:手把杏花枝,未曾经别离.黄昏掩门后,寂寞自心知.释义:手里拿着杏花的枝叶,没有经历过离别.黄昏关门之后,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的寂寞.2、[唐] 张祜《题海盐南馆》原文选段:黑夜山魈语,黄昏海...

向阳区15643002546: 上汝州郡楼 作者伤心的原因
韦祥灭菌: 当李益第二次过汝州时,淮西之乱也还没有平定.三十年的变化是如此之大.他旧地重来,想到此身,从少壮变为衰老;想到此地,经受干戈洗礼,是腹地却似边陲.城郭依旧,人事全非.这时,抚今思昔,百感丛集,忧时伤世,万虑潮生,不能不既为岁月更迭而慨叹,又为国运升降而悲怆.

向阳区15643002546: 有哪些形容“哭”的诗词?
韦祥灭菌: 上汝州城楼 李益 黄昏鼓角似边州,三十年前上此楼. 今日山城对垂泪,伤心不独为悲秋.

向阳区15643002546: 浣溪沙第三首 苏轼思想感情 -
韦祥灭菌: 浣溪沙(三) 此为一首记游词.元丰七年(1084),苏轼由黄州调任汝州(今河南临汝),赴任途中,曾于泗州小住,这首词便是在此期间,与友人在泗州附近南山游玩的时候所写. 上片写南山所见的景色:微寒天气,乃"细雨斜风"有心"作"之,天气放晴,滩边之烟柳似作意"媚"之,眼前入淮清洛,亦仿佛渐流渐见广远无际.本无意之风景,于有心人眼中,却显得处处有情. 下片写午时小休,烹茶野餐.乳色鲜白的好茶伴着新鲜的野菜,别有一番风味. 而全词的主旨,最终落在"清欢"二字上,可见作者对生活情调的欣赏. 全词笔调雅致,可感受到作者清雅、恬淡的心境,正因有此心境,才能品味出生活的独特情致. 希望帮到你.

向阳区15643002546: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是什么意思 -
韦祥灭菌: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的意思是说: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