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战国时期那些策士是怎么任用的?

作者&投稿:暴贵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古代哪些人被称为策士?~

策士
在春秋战国这一社会大动荡、大变革的时期,士阶层日益壮大,他们为了所依附的阶级与统治集团的利益,四处奔走争鸣,以辨力为雄。各诸侯国在争霸过程中认识到:国力、军队固然重要,政治攻势与外交斗争也是争霸所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正是在这种社会形势下士阶层中一批又一批的游说策士应运而生了。尤其在商鞅变法之后,西方的秦国崛起,日益成为山东六国的威胁。六国企图联合抗秦,而秦国则利用六国间的矛盾,“远交近攻”,从而分化瓦解他们,这便形成了长达百年的“合纵”“连横”斗争。谋臣策士在这种错综复杂的政治、军事、外交斗争中大显身手。他们大多们有一定的政治主张,往往为个人的功名利禄,朝秦暮楚,见风使舵;但他们熟谙纵横之术,凭借机谋智慧、口才辞令,四处奔走游说,周旋于政治集团之间,为诸侯征城、掠地、杀人、灭国出奇谋划妙策。张仪、苏秦、陈轸等人就是他们的典型代表。

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的书是《战国策》。
《战国策》是西汉的刘向根据前人的著作整理合编而成的。

《战国策》是汇编而成的历史著作,作者不明,非一时一人之作。其中所包含的资料,主要出于战国时代,包括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汇集成书当在秦统一以后。原来的书名不确定,西汉刘向考订整理后,定名为《战国策》。
总共三十三篇,按国别记述,计有东周一、西周一、秦五、齐六、楚四、赵四、魏四、韩三、燕三、宋、卫合为一、中山一。记事年代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以策士的游说活动为中心,反映出这一时期各国政治、外交的情状。全书没有系统完整的体例,都是相互独立的单篇。
到宋时已有缺失,由曾巩作了订补。有东汉高诱注,今残缺。宋鲍彪改变原书次序,作新注。吴师道作《战国策校注》,近代人金正炜有《战国策补释》,今人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

他们那些人是主动上门,为各国君主指明形势、开悟解惑的。

战国时期是纵横家的天下,一代代能言善辩的游说之士四下奔走,为了他们心目中的理想社会而游说各国君主,可以说,他们有的人的确不是某一个家族的奴才,他们是为了个人心中的价值观、有时也是为了自己的名利,说远点儿,为了天下苍生、黎民黔首而去当说客的,并不忠于一国一君。

——纵横家出现于战国至秦汉之际,多为策辩之士,可称为中国五千年中最早也最特殊的外交政治家。他们的出现主要是因为当时割据分争,王权不能稳固统一,需要在国力富足的基础上利用联合、排斥、危逼、利诱或辅之以兵之法不战而胜,或以较少的损失获得最大的收益。他们的智谋、思想、手段、策略基本上是当时处理国与国之间问题的最好办法,是世界史上独一无二的历史阶段,其在历史条件下所创造的智慧是后世任何一个朝代都无法超越的。

纵横家人物多出身贫贱,在最艰苦的投机倒把一下是一种人类智慧的超常解放、创造和发挥,他们以布衣之身庭说诸侯,可以以三寸之舌退百万雄师,也可以以纵横之术解不测之危。苏秦佩六国相印(合纵六国,佩六国相印乃后世策士夸张,苏秦当时是合纵五国,佩齐、赵、燕三国相印),连六国逼秦废弃帝位;张仪雄才大略,以片言得楚六百里;唐雎机智勇敢,直斥秦王存孟尝封地;蔺相如虽非武将,但浩然正气直逼秦王,不仅完璧归赵,而且未曾使赵受辱。纵横之士智能双全,有不乏仁义之辈,其人其事若鉴于当代,亦必可使受益者非唯浅耳。

最有名的是“苏秦”,原来只是为了去秦国求富贵,但是没有被采纳,于是回家,回家受到家人的冷眼,发恨读书,为山东六国服务,后来六国都用他为相,他一人身兼六国军政大权,当然不能是某一国的私人高级顾问了。我们也不能认为他复出后先到赵国,就认为他是赵国的人才,赵国只是他后来“合纵”思想的一个起点。他后来助燕弱齐,他也不能算是燕国人,

不过你说的张仪,后来一直为秦国服务,但是也并不是为了秦国的强大,只是为了推广他的“连横”术。

陈轸的出现,按他的目的,他是帮楚国,算楚国的谋士,去秦做官,只相当于当间谍,与苏秦弱齐助燕一样。

而鲁仲连更是像侠客一样,一无所求,只为救民救天下,不谋私利。

可以的,我感觉有怎么几个原因,一,当时理论上,还是周天子门下,大家多没有叛国。二,士为知己者死,你重视我就为你做事,三,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如果几个国家的国君和他的理想刚好可以重合就可以同时做几国的官。四,当时灭国无数,得为他们的遗老遗少们找条出路啊,回来也带坏了其他人。五,当时讲究裂土封侯,想白起等人后来其实也是诸侯,只是实力不够而已。所以谁愿意分给我地盘或者那个老大有实力就跟谁了
秦以后进行郡县制就解决了大部分问题了
一句话,春秋战国时期是谋己,为自己找出路发财封侯,或者为义,为他人当刀

我的理解 不要骂我

有才能会说话,不泄露机密,有什么不行,他们一般是门客性质的,不定职。

当然 此处不留爷 自有留爷处,战国讲究 士为知己者死,可不讲愚忠

http://210.40.132.153:8080/uploadfile/200492811731517.pdf
里面有你需要的有关战国时期策士的详细资料,给分落


战国时期哪个国家最强?
战国初期的“魏国第一”,到战国后期的“秦国一统”。战国时期有“战国七雄”,就是春秋时期无数次战争使诸侯国的数量大大减少,到战国时期实力最强的七个诸侯国分别是齐、楚、燕、韩、赵、魏、秦,这七个国家被史家称作“战国七雄”。战国250余年历史中,魏国是最先强盛而称雄的国家,公元前334年魏...

战国持续多少年
问题三:战国时期是多少年至多少年? 中国的战国时代指公元前475年海公元前221年(另有一说认为具体时间应该是从韩赵魏三家分晋开始算起直到秦始皇统一天下为止,即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战国时代是中国古代重要的历史时期之一,其主体时间线处于东周末期。战国时代是华夏历史上分裂对抗最严重且最...

中国古代朝代的顺序
中国朝代顺序表:夏、商、周[西周、东周(春秋、战国)]、秦、汉(西汉、东汉)、三国时期(魏、蜀、吴)、晋(西晋、东晋)、五胡十六国、南北朝[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五代(后梁、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十国[前蜀、后蜀、吴、南唐、吴越、闽...

中国古代史分为先秦时期、秦汉时期、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等几个...
3、周朝的建立:周朝分为西周和东周两个时期。西周时期,周公旦和周穆王建立了周礼制度,奠定了封建制度的基础。东周时期,周王权力逐渐衰落,出现了诸侯国的崛起。4、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在公元前475年至公元前221年的时期内,诸侯国争霸,政治格局分裂,军事纷争频繁。各个国家通过外交、联盟和战争等手段...

跪求古代中国历史上所以的国家.例春秋战国时期的所有国家什么秦.楚.齐...
春秋主要国家:吴,越,秦,齐,楚,燕,卫,晋,中山,鲁,宋,蔡,郑,许等国。(三家分晋是战国的开端,“三家”是魏,赵,韩)战国七雄:秦,齐,楚,燕,魏,赵,韩 秦 西汉 新(王莽篡位,建立的朝代号称:“新朝”)东汉 三国(魏,蜀,吴)西晋 东晋(东晋势力范围在长江以南,而...

春秋战国时期的著作?
《论语》在古代有3个版本:《古论》、《鲁论》和《齐论》。现在通行的《论语》是由《鲁论》和《古论》整理形成的版本。2、《孟子》《孟子》一书共七篇,是战国时期孟子的言论汇编,记录了孟子与其他各家思想的争辩,对弟子的言传身教,游说诸侯等内容,由孟子及其弟子(万章等)共同编撰而成。《...

试述战国时期儒家、法家、道家、墨家的代表人物及主要思想
孟子的思想主要是“民贵君轻”,提倡统治者实行“仁政”,在对人性的论述上,他认为人性本善,提出“性善论 ”,与荀子的“性恶论”截然不同,荀子之所以提出人性本恶,也是战国时期社会矛盾更加尖锐的表现。2、道家代表人物:老子、庄子。主要观点:以春秋末年老子关于道的学说作为理论基础,以道说明宇宙...

春秋战国时各各国家的地图?
见于《左传》的一百二十余国,到春秋末只剩下原来的三分之一了。 本回答由网友推荐 举报| 答案纠错 | 评论 51 40 其他回答 欧陆时代 | 发布于2016-06-03 举报| 评论 89 13 plokmijn639 | 发布于2017-12-16 举报| 评论 4 1 1条折叠回答 为您推荐: 春秋战国有多少个国家 春秋战国的历史故事...

中国古代朝代表
中国古代朝代表如下:历史王朝简记: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三分魏蜀吴,两晋前后延。南北朝并立,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王朝就此完。

战国时期七国分别管理的是哪些地方?
前三六一年,秦孝公下令求贤,魏国人商鞅应暮入秦,自此,秦国进入了其快速发展的阶段。商鞅在十年的时间里通过实行 组织民户、奖励军功及变领主制为地主制等一系列政治经济的改革,使秦国国富民强,成为战国第一大国。但商鞅的变法遭到了其他旧势力的反对,至秦惠王即位,商鞅便被施以车裂之刑,而他...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春秋战国时期,人才都是怎样被选拔和任用的呢? -
郯牵诺迪: 春秋战国时期盛行的选拔人才制度是军功爵制度,以军功作为选官标准.因为这一时期正值中国奴隶社会瓦解,封建社会形成的动荡时期,各诸侯纷纷变法图强,以应对未来的争霸战争,于是逐渐形成了以军功作为依据的选才制度.中国最早的...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我国古代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并说明选官标准的发展变化. -
郯牵诺迪: 秦军功爵制;两汉察举制;魏晋九品中正制;隋唐元明清科举制. 变化:军功爵制以军功为标准,察举制以德行(孝廉)为标准,九品中正制以门第为标准,科举制以学识能力为标准.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除科举制外,我国古代哪些人才选拔制度,评判标准分别是什么 -
郯牵诺迪: 咱按历史年代远近来说说,先秦时期,由于还处于奴隶社会,所以没有完善的人才选拔制度,一般都是举荐、自荐、诸侯王直接提拔,形式比较多;秦朝则主要是军功制,战国即已普遍实行,此外兼顾先秦一些人才选拔制度;汉代开始出现比较完善的成文的选拔制度——察举制制,地方官员推举孝、廉者,中央政府予以任用;三国时期魏曹丕开创九品中正制;魏晋南北朝时期,九品中正制逐步完善;隋代开始创立科举制,至唐完善,后代逐步发展稳定,直至清末1905年废除科举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是中国古代三大选官制度.纯手打.希望能解答你的疑惑,望采纳,谢谢!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战国时期的“士”是指哪一类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 -
郯牵诺迪: 1、战国时的“士”包括: 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 2、举例如下: 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但是,通常我们所说的“士”,大都源自“士为知己者死”的古语,也就是那些贵族的家臣或者死士.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在战国时期有很多的谋臣策士,士是什么意思? -
郯牵诺迪: 我觉得“士”好像不是一个官位,就是一个人的意思,古时候不是有很多大官在家养着许多有才又知识的人吗,那些人应该就是这里的策士.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战国时期的”士“是哪一类人?举三个历史上有名的事例 -
郯牵诺迪: 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燕太子丹刺秦王、冯谖客孟尝君、苏秦连横等.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战国时期,“士”是一个非常特殊的社会阶层.战国时期的“士"指哪一类人?举出几个历史上有名的“士”. -
郯牵诺迪: 希望对你有帮助:平原君的手下:毛遂! 信陵君的手下:侯赢、朱亥! 孟尝君的手下:冯欢!战国时期的“士” 战国时期,从王廷到社会底层,到处都可看到“士的身影.探讨这个阶层的活动,对深入了解战国的社会生活,特别是政治与文化...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在战国时期士是什么意思 -
郯牵诺迪:[答案] “士”,上古掌刑狱之官.商、西周、春秋为贵族阶层,多为卿大夫的家臣.春秋末年以后,逐渐成为统治阶级中知识分子的统称.战国时的“士”,有著书立说的学士,有为知己者死的勇士,有懂阴阳历算的方士,有为人出谋划策的策士等.如:荆轲为...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概述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发展演变的过程,其中那种选官制度影响最为深远,你怎么看 -
郯牵诺迪: 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从春秋战国时代的世卿世禄制到汉代的察举制,再到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隋唐后变为科举制,影响最深远的是科举制. “科举”是一个含义丰富复杂,具有动态特征的词语.广义的科举指分科举人或设科取士,约略同于贡举,起始于汉代,狭义的科举指进士科举,始于隋朝.科举制的诸多特征是经历漫长的过程才逐渐形成的,但要定下一个起始年代,必有标志性的创制,而真正具有标志性意义且与历史上“科举”一词相符合的,只有隋炀帝创立进士科这一历史事件,从隋炀帝大业元年(605年)进士科的创设,到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废除科举,科举制在中国历史上存在1300年之久.

吐鲁番地区19246707053: 记录战国时期各国谋臣策士活动是什么朝代的什么人根据什么整理 -
郯牵诺迪: 是西汉的刘向根据战国时期策士的著作和史臣的记载整理的,定名为《战国策》.望采纳,谢谢.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