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史公自序》讲了些什么?

作者&投稿:函承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是~

《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是:
全文可分三部分: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和家学渊源,并概括了作者前半生的经历;第二部分利用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第三部分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扩展资料《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总结性文章,包含两大内容:一是总结《史记》这本书,一是总结自己这个人。
司马迁在其中追溯了民族的历史、家族的源流、政治的变迁、文化的辨析,融自己的遭遇和志向于一炉。这是一篇大文章,分判了当时所有的学问,是一篇思想性的文献,深邃复杂。
这篇文章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和家学渊源,并概括了作者前半生的经历;第二部分利用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以《史记》上续孔子的《春秋》。
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表白他以古人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励,终于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第三部分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
文章从开篇至“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系全书总论,举凡《史记》一书的述缘起、创作目的、全书章旨等核心内容,尽皆涵盖于此。从“维昔黄帝,法天则地”至“俟后世圣人君子。第七十”,则是《史记》十二本纪、十表、八书、三十世家、七十列传的各篇小序。
《太史公自序》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
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叙写司马迁千余年家世,不过数百字,而系次井然。耕牧壮游,磊落奇迈的倜傥少年形象跃然纸上。
父子执手流涕,以史相托付,场面又何其凝重。草创未就,横被腐刑,愤懑不平之辞,又使读者不禁掩卷叹息。
特别是作者用相当篇幅序写六家的要旨,论道六经的要义,充分而深刻地反映了司马父子的学术思想。对儒、墨、名、法、道及阴阳六家的分析精辟透彻,入木三分,指陈得失,有若案断,虽历百世而无可比拟。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太史公自序

  1、最后一段: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也。昔西伯拘羑里,演《周易》;孔子戹陈、蔡,作《春秋》;屈原放逐,著《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而论兵法;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抵贤圣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也,故述往事,思来者。”于是卒述陶唐以来,至于麟止,自黄帝始。
  翻译:
  于是我评论编次了这些文章。经过了七年,我因李陵事件而蒙受祸患,被拘禁在监牢之中。于是喟然长叹道:“这是我的罪过啊!这是我的罪过啊!身体遭到摧残,再没有什么用处了!”我又转而深思:《诗》、《书》辞意隐曲,文字简约,是想表达作者内心的思考的。从前西伯被拘禁在羑里,于是演绎了《周易》;孔子被困于陈、蔡,于是写作了《春秋》;屈原被放逐,著述了《离骚》;左丘眼睛失明,才写了《国语》;孙膑被剔去膝盖骨,就研究兵法;吕不韦被放逐到蜀地,世上流传他的《吕氏春秋》;韩非被关在秦国的牢里,著述《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都是贤人圣人感情愤发而写作的。这说明,那些人都是感情有所郁积,不能实现自己的主张,所以追记往事,思念未来。于是我从黄帝开始直到汉武帝猎获白麟的时候为止,叙述了陶唐以来的史事。
  2、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太史公自序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历叙世系和家学渊源,并概括了作者前半生的经历;第二部分利用对话的形式,鲜明地表达了作者撰写《史记》的目的,是为了完成父亲临终前的嘱托,以《史记》上续孔子的《春秋》,并通过对历史人物的描绘、评价,来抒发作者心中的抑郁不平之气,表白他以古人身处逆境、发愤著书的事迹自励,终于在遭受宫刑之后,忍辱负重,完成了《史记》这部巨著;第三部分是《史记》一百三十篇的各篇小序。全序规模宏大,文气深沉浩瀚,是《史记》全书的纲领。
  全书纲领体例,《自序》交待得清清楚楚。读者在读《史记》之前,须将《自序》篇熟读,深沉有得,然后可读各篇纪、传、世家;读纪、传、世家如果不得其解,仍须从《自序》中求得解答。这实际上是司马迁在教人读《史记》的方法。其体制如同《周易》的《系辞》,《毛诗》的《小序》,都是关系到一书的体要。清代牛运震曾评价:“《自序》高古庄重,其中精理微者,更奥衍宏深,一部《史记》精神命脉,俱见于此太史公出格文字。”(《史记评注》) 《史记》自《黄帝本纪》起一百三十篇,合起来说,是总的一篇。这部史书的末尾必须收束得尽,承载得起,意理要包括得完,气象更要笼罩得住。《史记》的最后一篇以作者自序世系开始,逐层卸下,中间载有六家、六经两论,气势已经极盛,后又排出一百三十段,行行列列,整整齐齐,最后又总序一百三十篇总目,可以说无往不收,无微不尽。它的文势有如百川汇海,万壑朝宗,令后世的学者赞叹不已。

《太史公自序》说:“子羽暴虐,汉行功德;愤发蜀汉,还定三秦;诛籍业帝,天下唯宁,改制易俗,作《高祖本纪》。”意思大致是说,刘邦和项羽一样,都是在灭秦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楚汉战争中刘邦所以能够打败项羽,也不是偶然的,这是因为他有好的方针、策略,因为他能够改变秦朝的法制,顺从民心,因为他能够实行宽仁的政策,不同于项羽,所以他胜利了,成了汉代开国的君王。这话是不错的,这篇文章的主旨就是记述了刘邦由起事反秦、楚汉相争,到统一国家、建号称帝的全过程,对于刘邦取得成功的一切优胜措施,如顺应时代,从合人心,分化敌人,团结内部,知人善任,而又驾驭有方,刚柔并济,恩威兼施等,都一一做了生动的描绘,说明了刘邦的胜利绝非偶然。从这些办大事的主要方面看,刘邦的确是一个雄才大略,有智谋,有远见,能用人,尤其是能驾驭人的政治家。具体地表现为以下三方面:其一,智略超人,规模宏远。秦朝是由于严刑酷法、残暴无道而导致四海分崩、群雄起义的。刘邦明白这一点,于是他就反其道而行之,因而很快地就在起义军中获得了一个“长者”的称号。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一篇读后感
史记太史公自序读后感 《太史公自序》论文 读过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后,我感慨颇深。《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所做的序文,排在全书 的最后。全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司马氏的世系及其父司马 谈的论六家要旨;第二部分叙述司马迁自己的经历及作《史记》的原 由旨趣;第三部分对...

《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现在了”,为什么还要读这本书?
而《史记太史公自序讲记》就是张文江先生所授的众多课程中的一门。我对这本由一门课程的讲稿汇编成的书产生了浓厚兴趣,还因为太史公司马迁的《史记太史公自序》仅一千五百余字,张文江先生竟然能将其讲成一本书,这实在太让我好奇了。一、《史记》,不仅仅是一部历史书 每年的上海书展,我都会去逛...

司马迁的生平简介
司马迁的生平简介:司马迁早年受学于孔安国、董仲舒,漫游各地,了解风俗,采集传闻。初任郎中,奉使西南。元封三年(前108)任太史令,继承父业,著述历史。他以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史识创作了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原名《太史公书》)。被公认为是中国史书的典范,...

文言文《太史公自序》
善善恶恶,贤贤贱不肖 直译:以善行为善,以恶行为恶。以贤者为贤(值得推崇的),以为不肖为贱。意译:善待(鼓励)善行,憎恨恶行。提倡贤人,鄙视不肖。直翻译的话是形容词的以动用法,不是名词做动词。不过是按照含义翻译成现代汉语的时候有名词作动词的嫌疑。从行文看应该是以动用法。

太史公自序中出现的成语
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若夫控名责实,参伍不失,此不可不察也。”4、匡乱反正:消除混乱局面,恢复正常秩序。出处:西汉·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仲尼悼礼废乐崩,追修经术,以达王道,匡乱世反之于正。”5、徒托空言:白把希望寄托于空话。指只讲空话,而不实行。...

史记主要讲什么?
余死,汝必为太史,无忘吾所欲论著矣……”司马迁则回答道:“小子不敏,请悉论先人所次旧闻。”可知司马迁乃秉承父亲的遗志完成史著。 而《史记》以《封禅书》为其八书之一,即见其秉先父之意。 二、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 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

名人评价太史公自序
(《史记-太史公自序》)" 扶义倜傥",主要是讲德行、风采;"不令己失时",是讲善于把握时机、机遇;"立功名于天下",是讲以天下为己任的事功目标。显然,在太史公看来,他所要写进《史记》的历史人物,一般都是属于这种类型的人。然而,太史公却又并不是用绝对的观点来对待这个准则的;他的史笔之下,也活画出一些...

失之毫厘谬以千里是什么意思,是《史记太史公自序》里
释义: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结果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毫、厘:两种极小的长度单位。出处:《礼记·经解》:“《易》曰:‘君子慎始,差若毫厘,缪以千里。’”翻译:君子从一开始就十分慎重,假如刚开始稍微有一点差错,那么结果就会造成极大的误差。作者:孔子七十二弟子 创作年代:先秦 英文翻译:One ...

解读《史记》的史料来源
天下遗文古事靡不毕集太史公太史公仍父子相续纂其职。”秘府藏书丰富,司马迁可以自由翻阅查检,这是《史记》能够顺利撰写的一个重要前提。三、游历 为了著《史记》,其游历是极其丰富的《太史公自序》云:“二十而南游江、淮,上会稽,探禹穴,窥九疑,游于沉、湘:北涉注,讲业齐、鲁之都,观...

司马迁 一生著作
公元前145年(汉景帝中元5年)司马迁生于龙门。公元前140年(汉武帝建元元年)六岁,在故乡读书。父亲司马谈任太史令。《太史公自序》:“谈为太史公,仕于建元元封之间。太史公既掌天官,不治民。”公元前136年(建元五年)十岁,在故乡。《太史公自序》:“耕牧河山阳,年十岁,则诵古文。”按:...

西平县19716011718: 《太史公自序》的主要内容是
曲费血脂: 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所做的序文,排在全书的最后.全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司马氏的世系及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第二部分叙述司马迁自己的经历及作《史记》的原由旨趣;第三部分对《史记》中的每一篇作了非常简要的介绍.

西平县19716011718: 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看后有什么观点? -
曲费血脂: 《自序》历述了太史公世谱家学之本末.从重黎氏到司马氏的千余年家世,其父司马谈重老庄之学术思想,司马迁本人成长经历,继父志为太史公,及其著述《史记》之始末,无不具备于篇中.但作者娓娓道来,错落有致,累如贯珠.叙写司马...

西平县19716011718: 太史公自序 知识总结 -
曲费血脂: 《太史公自序》知识点梳理 一.指出下列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1.其指数千 2.失之豪厘 3.天人之际,承敝通变 4.扶义俶傥,不令已失时 5.故长于风 6.弗敢阙 二..指出古今异义词,并解释. 1.使复典之,至于夏商 2.无泽为汉市长 3.不得与从事 4.中于...

西平县19716011718: 《史记》列传的最后一篇是什么 -
曲费血脂: 1. 《史记》列传的最后一篇:《太史公自序》2.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

西平县19716011718: 太史公自序 依据上述语段 概括司马迁为什么要创作 -
曲费血脂: 一、司马迁为了继承父亲编订史书的遗志,完成撰写《史记》的宏愿 二、司马迁想继承《春秋》精神 三、司马迁要完成史家职责使命 四、司马迁想通过《史记》“偿前辱之责”,以抒发郁结之情

西平县19716011718: 太史公自序 包含了有什么中华文化思想 -
曲费血脂: 《太史公自序》是《史记》的最后一篇,是《史记》的自序,也是司马迁的自传,人们常称之为司马迁自作之列传.不仅一部《史记》总括于此,而且司马迁一生本末也备见于此.文章气势浩瀚,宏伟深厚,是研究司马迁及其《史记》的重要资料.

西平县19716011718: 史记主要讲什么? -
曲费血脂:[答案] 《史记》是我国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被列为二十四史之首.原名《太史公记》.该书是中国古代最著名的古典典籍之一,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

西平县19716011718: 太史公自序最后一段是什么? -
曲费血脂: “文王拘而演周易”是报任安书里的,太史公自序最后一段是: 于是论次其文.七年而太史公遭李陵之祸,幽于缧绁.乃喟然而叹曰:“是余之罪也夫!是余之罪也夫!身毁不用矣.”退而深惟曰:“夫《诗》、《书》隐约者,欲遂其志之思...

西平县19716011718: 太史公的杰作记载的内容是什么 -
曲费血脂: 太史公1、司马迁在《史记》中的称呼.2、太史公是西汉武帝时期设立的官职名称.司马迁继任父职为太史公,写出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集解如淳曰:“汉仪注太史公,武帝置,位在...

西平县19716011718: 《史记太史公自序》第一篇读后感 -
曲费血脂: 史记太史公自序读后感《太史公自序》论文 读过司马迁的《太史公自序》后,我感慨颇深.《太史公自序》是司马迁为《史记》一书所做的序文,排在全书 的最后.全序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叙述司马氏的世系及其父司马 谈的论六家要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