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册立太子万历犹豫了15年,为何小小一只玉碗就让他做了决定?

作者&投稿:万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香港的历史~

在距今约12.9万年以前,岭南境地就已经出现了早期古人(马坝人)。先秦时期,岭南(包括香港)为百越之地,《吕氏春秋》中称“百越”,《史记》中称“南越”,《汉书》称“南粤” 。正史记载中,岭南尽皆“南蛮之地”,至秦军南下始融入文明;但考古学界近年来研究发现,这一观点是“历史的误会”,出土的大量文物表明,岭南地区在秦朝之前已经存在过灿烂的新石器时代和青铜时代高度文明,也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

公元前222年,秦王嬴政统一六国后,“因南征百越之君”,派屠睢率领50万秦军攻打岭南;公元前214年,秦军基本上占领岭南。随即,秦始皇将所夺取的岭南地区,设“桂林、象、南海”3个郡。把香港一带纳入其领土,属番禺县管辖。由此开始,香港便置于中央政权的管辖之下,明确成为那时的中原王朝领土(狭义的中原,指今河南一带。广义的中原,指黄河中下游地区),从此时起直至清朝,随着中原文明向南播迁,香港地区得以逐渐发展起来。
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香港隶属东莞郡宝安县。东晋成帝咸和六年将南海郡东部划出,另设了一个东莞郡,下辖宝安、兴宁、海丰等六个县。宝安县的辖地,包括今天的香港地区和深圳市、东莞市,县城就是今天的深圳南头城。
隋朝又废东莞郡,将辖地并入广州府南海郡,宝安县也改为隶属南海郡,香港则仍归宝安县管理。
唐朝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改宝安县为东莞县,香港仍然隶属东莞县。
宋元时期,内地人口大量迁至香港,促使香港的经济、文化得到很大的发展。中国元朝时属江西行省,元朝时,在香港西南的屯门,在广州的外港的屯门又设巡检司,驻军,防止海盗入侵,拱卫广州地区。
明朝万历年间从东莞县划出部分地方成立新安县,为后来的香港地区。香港岛自此由明神宗万历元年(公元1573年)起,一直到清宣宗道光21年(公元1841年)成为英国殖民地为止,该地区一直属广州府新安县管辖。
清朝于1662年派兵到新界,并命令乡民留辫。香港在清朝时,一直在对外通商中扮演重要角色,因为,香港在地理上与广州唇齿相依,而广州是清朝对外开放的唯一商埠。
在英国占领香港前,香港基本上是一个荒岛,岛上南部的赤柱、大潭笃和石排湾,东部的阿公岩、水井湾等,有一些渔民居住。其他黄泥涌、灯第洲、七姊妹等几处,则有一些小村湾,当时,岛上的居民约3000人。英国人早年看中了香港的维多利亚港有成为东亚地区优良港口的潜力,直至19世纪后期清朝战败后,领域分批被割让及租借予英国使其成为英国殖民地。
1841年1月26日,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强占香港岛,事后清政府曾试图用武力予以收复,道光皇帝为此发下多道谕旨,但清朝始终不能捍卫领土完整 。
1842年8月29日,清政府与英国签订不平等的《南京条约》(原名称《江宁条约》),割让香港岛给英国 。
1860年10月24日,中英签订不平等的《北京条约》,割让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南地区给英国 。
1898年6月9日,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展拓香港界址专条》(俗称“新界租约”),强行租借九龙半岛界限街以北、深圳河以南的地区,以及200多个大小岛屿,租期99年(至1997年6月30日结束)。通过三个条约,英国共占有包括香港岛、九龙和新界总面积达1092平方公里的中国领土,也就是现在整个香港地区的面积。
1941年12月25日(香港人称为“黑色圣诞日”),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军进犯香港,驻港英军无力抵抗,当时的香港总督杨慕琦无奈宣布投降。香港被日本占领,开始了三年零八个月的“日治时期”。
1945年9月15日,日本战败后在香港签署降书,撤出香港,香港被英国重新管治 。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成为继纽约、伦敦之后的世界第三大金融中心。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亚洲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1982年至1984年,中英两国就落实香港前途问题进行谈判,1984年12月19日签订《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政府关于香港问题的联合声明》,决定1997年7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中方承诺在香港实行“一国两制”。
1997年7月1日,中国政府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基本法开始实施。香港进入了“一国两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历史新纪元。

扩展资料:
位置境域:
香港地理坐标为东经114°15′,北纬22°15′,位于中国南部、珠江口以东,西与中国澳门隔海相望,北与深圳市相邻,南临珠海市万山群岛,距广州市约200公里。区域范围包括香港岛、九龙、新界和周围的262个岛屿。陆地总面积为1106.3平方公里,其中港岛80.7平方公里,九龙46.9平方公里,新界978.7平方公里。海域面积为1648.7平方公里。

地形地貌:
香港地形主要为丘陵,最高点为海拔958米的大帽山。香港的平地较少,约有两成土地属于低地,主要集中在新界北部,分别为元朗平原和粉岭低地,都是由河流自然形成的冲积平原;其次是位于九龙半岛及香港岛北部,从原来狭窄的平地外扩张的填海土地。虽然香港一名取自香港岛,但香港最大的岛屿却是面积比香港岛大2倍多的大屿山。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香港

读通史,自己整理时代主线,列个时间轴之类时东西挂墙上,一面放世界大事,另一边写同时代的中国史大事(只放你觉得对世界起重要作用的大事,不必事无巨细地都写下来),读书过程中不断补充。比较好的世界史书推荐全球通史,尽管有些错误,但难得在视角不是西方中心,作者又有完整的史识。帕尔默的现代世界史在学术上更站得住,但西方中心也比较严重。另外极简欧洲史脉络清晰,有史识也好读,可以看看。中国史推荐钱穆的国史大纲,配合柏杨的中国人史纲来看。你做的时间轴是否精彩不是关键,对比地把中外通史读完才是关键。

那只玉碗让他知道郑贵妃不怀好心。万历皇帝,虽在位48年,但是他的皇帝生涯有两个极端,在张居正辅佐的时候,万历皇帝还算可以,每天勤勤恳恳处理政事,还出兵保卫国家,一当张居正死了,万历皇帝就开始放飞自我了,先是怎么都不上朝,然后大兴土木,在民间抢夺民女供自己玩乐,最后拖垮了整个国家。

万历皇帝的宠妃是郑贵妃,郑贵妃为他生下二皇子朱常洵,但是根据朱元璋定下的规矩,太子之位应该是大皇子朱常洛的,大皇子朱常洛的母亲是万历在太后处请安时一不小心的风流产物,虽然万历坚决认为他没召幸过王氏,但是起居注上说了万历干过这事,所以就算万历再不高兴,也得认儿子。这时候祖宗规矩和郑贵妃的耳边风就来了一场大战

太后、大臣都倾向于立皇长子,以免郑贵妃将来母凭子贵,郑氏一族会凌驾于皇权之上,但是万历昏了头,一心要立朱常洛,甚至不给朱常洵正常的皇子待遇。

万历皇帝病了,郑贵妃很高兴,心想好日子就要来了,皇帝一驾崩,自己的儿子就能上位了,这时候王氏还在默默伺候万历皇帝呢,这让万历很感动,心里的天平逐渐向朱常洛倾斜。历皇帝让郑贵妃把给两个儿子的玉碗拿过来,郑贵妃就说朱常洛的丢了,朱常洵的还在。万历皇帝也是当过皇子的人,怎么会不知道郑贵妃心里的小算盘,立马就立朱常洛为太子了。



这个玉碗说白了就只是一个契合点而已。真实的考验已经在之前就决定谁是太子了。

因为万历皇帝用一只玉碗测试出了皇子们的人品,让他找到了最好的皇位继承人。

他都犹豫了15年了,为什么后来是一只玉碗让他做了决定?因为都15年了,真的应该做决定了,不能再拖下去了。就像我们遇到事情下不了决心,就用抛硬币来解决一样,玉碗一个道具而已。

之前心中有人选,不过还不确定,万历用这只玉碗来测试皇子们的人品,以此来确定谁最适合当太子。


万历皇帝对郑贵妃是真爱吗 万历皇帝为什么不立她为皇后
在长达十五年的国本之争中,其实万历皇帝从来没有明确表示过他想让朱常洵做太子,只是一群文官看到郑贵妃的地位水涨船高,再加上外界的流言说皇帝已经答应了郑贵妃。这才不依不饶的一定要皇帝尽早册立朱常洛为太子。而万历皇帝给出过的不想早立太子的理由有以下几个:朱常洛还小,身体又弱,想等...

万历皇帝为何要会和群臣争论太子的归属呢?
明朝万历争国本事件具体情况是什么?这事件起因就是明神宗对宠妃的承诺,违背了祖制和封建礼制,势必引起重大的政治危机。有流言说明神宗与郑贵妃曾到大高玄殿祷神盟誓,相约立朱常洵为太子,并且将密誓御书封缄在玉匣内,由郑贵妃保管。朝中大臣受到流言影响,纷纷建议尽早册立皇长子朱常洛为太子,以...

明光宗朱常洛,在位时间为何只有二十九天?
为了平息皇储争议,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皇帝终于立皇长子朱常洛为皇太子、三子朱常洵为福王、五子朱常浩为瑞王、六子朱常润为惠王、七子朱常瀛为桂王。对此,在笔者看来,虽然在公元1601年被册立为太子,但是,朱常洛的位置还是不太稳固的,这主要还是因为万历皇帝对郑贵妃的宠幸不减。万历三十一...

历史上的万历皇帝真是个昏君吗?
万历六岁时被册立为太子,十岁登基。说是朱翊钧当年大声提醒“别摔着”,让正在皇宫骑马的父亲朱载垕感动的立刻下马,于是,没过几天就将他定为了皇位继承人。万历年少时,很是“嘴甜”,每次去探望后宫陈皇后时,说话很是乖巧,极得皇后欢心。即使皇后身体不适,也不会拒绝见他。朱翊钧登基后的9年...

正值年少的万历做了什么事,几年后被逼得不敢上朝?
从万历14年到万历42年间,长达28年的“战争”中。文官集团们可谓费尽心思,步步斡旋,先让朱常洛出阁读书,再到最后让万历改观印象,软磨硬泡下最终万历妥协,册立朱常洛为太子。万历18年,内阁首辅申时行要求给9岁的朱常洛册立太子,万历不做回应。言官集体骂内阁无能。结果四个内阁...

万历并不喜欢朱常洛,那最后为何还将皇位传给他?
因为宠爱,万历帝十分想要将三子立为储君。但是太后以及朝中百官却坚持“立长不立幼”,所以册立太子一事就这样陷入了僵局。期间郑贵妃为帮助自己儿子得到太子之位也是多番设计陷害朱常洛,但是最后终是没能如愿以偿。时隔多年之后万历帝终是只能顺应太后以及百官的意愿将朱常洛立为太子,然...

明朝万历时期的国本之争,持续了那么年,到底争的是什么?
按照古代嫡长子继承制的传统,嫡长子没有,肯定就是先出生的朱常洛了。但是一个宫女生的孩子,怎么能比上自己心爱的郑贵妃的孩子呢?可是他并不喜欢这个宫女,当然也不怎么喜欢他生的儿子。明神宗想违背“立嗣立长”的祖训,册立朱常洵为太子,众臣知道后遭到反对。万历十四年,内阁首辅申...

明神宗朱翊的玉盒密约是怎样的典故?
慈圣太后这才感到,儿子恐怕真有“废长立幼”的决心,就质问万历。万历说:“他(指朱常洛)是宫女的儿子。”太后申斥说:“你不也是宫女的儿子吗?”(万历的生母是宫娥李氏)吓得万历惶恐万分。于是,他就把册立太子的事推迟,采取“拖”的办法。理由是皇后还很年轻,说不定她会生个男孩,“立...

明光宗苦熬38年后才登上皇位,为何在位仅1个月便驾崩呢?
经过多年的斗争,万历皇帝最终妥协了,朱常洛几经周折最终是被立为太子了。朱常洛的太子之位来的很不容易,而且在他当上太子后,还差点被人打死过,这起事件被称为“梃击案”。当时有一位名叫张差的人手持木棍的人闯进太子朱常洛的住所,要攻击、刺杀朱常洛。虽然朱常洛躲过了一劫...

明朝万历年间的妖书案到底是怎么回事?
万历三十一年,内阁大学士朱赓在家门口发现了一份题为《续忧危竑议》的揭帖,指责郑贵妃意图废太子,册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此书在京中掀起轩然大波。万历皇帝要求朝中严查妖书的作者。由于事发突然,毫无线索可依,一时牵连甚众。沈一贯、沈鲤、郭正域等人成为当时的焦点。看似两次妖书案都与“国土之...

仁化县17351853999: 万历帝为什么怠政
宇矩咳喘: 看万历十五年更加明确一点,基本上明中期开始,皇帝的权力被大大的限制,外臣和清议的力量上升.对于万历皇帝来说后期的内阁并不被他信任,他钟爱郑贵妃和三子福王母子,想立常洵为太子,但是却受到了满朝文武的反对,最终在反复拉锯10年后被迫立长子为太子.整个过程中万历与百官的矛盾不断,但是他又不像他的祖父嘉靖那样彻底将外廷踩在脚下,缺乏正面对抗的勇气. 然后产生了类似消极怠工不合作态度来对付朝臣. 当然还有一种说法是万历当时染上了鸦片瘾而没有办法上朝,这个说法没有得到确认

仁化县17351853999: 为什么万历皇帝欲立太子,和大臣斗几十年还不得不放弃
宇矩咳喘: 这其实就是君权与臣权之争.君主要一言九鼎,说一不二.大臣要君主只当偶像,凡事大臣说了算.两者pk,君权完败.

仁化县17351853999: 万历皇帝为什么三十年不上早朝 -
宇矩咳喘: 一方面是因为国本之争,也就是太子之争,万历帝想要立郑贵妃生的三子朱常洵为太子,而当时明朝的规矩是有嫡立嫡,无嫡立长,嫡长子就是皇后生的儿子,而皇后没有生儿子,只有王恭妃生的长子,所以大臣们都要他按照祖宗规矩,立她的儿子为太子,而王恭妃,万历帝是因为有一次喝酒后宠幸了她,后来就冷落她,不闻不问,她生孩子的时候万历帝都不在场,最后迫不得已听他的母亲(李太后)的话,给了她妃子的名分,而万历帝喜欢郑贵妃,郑贵妃给他生了三子朱常洵,他想立他为太子,可是大臣们强烈反对,万历帝和大臣们为了皇长子和皇三子争斗了十多年,还没有结束,大臣们被斗倒了很多,万历帝也累了,从此再也不上朝,为了躲避这些大臣们.

仁化县17351853999: 万历十五年发生什么事?
宇矩咳喘: 万历年间文官集团逐渐成熟 甚至达到了与皇权对峙的地步 万历最敬重的老师兼首辅死后被参劾并最终被清算 这对万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最主要的还是万历想立最疼爱的皇三子常洵为太子但是却遭到了朝臣的竭力反对并经过三十年的斗争最终被迫立皇长子常洛为太子,三十年的时间消磨了万历的雄心壮志,万历因此事而心灰意冷 深居后宫 消极怠工

仁化县17351853999: 万历皇帝为了立郑贵妃的儿子为太子,与大臣们前后斗争了十几年,终因大臣们的一致反对而作罢,类似这样的事情在明朝时常发生.这反映了明朝() -
宇矩咳喘:[选项] A. 官僚政治运行机制成熟 B. 皇权专制不断削弱 C. 传统宗法观念日益淡化 D. 皇帝昏庸懒于朝政

仁化县17351853999: 万历十五年发生什么事,使万历发生变化 -
宇矩咳喘:[答案] 万历年间文官集团逐渐成熟 甚至达到了与皇权对峙的地步 万历最敬重的老师兼首辅死后被参劾并最终被清算 这对万历造成了很大的影响 但最主要的还是万历想立最疼爱的皇三子常洵为太子但是却遭到了朝臣的竭力反对并经过...

仁化县17351853999: 明朝末阮大胡 -
宇矩咳喘: 明万历朝,因立太子曾引起朝廷激烈的争论.万历帝长子朱常洛为太后宫女王氏所生, 极受冷遇;而宠妃郑贵妃所生皇三子朱常洵为万历帝所钟爱,郑氏与万历帝“密誓”立常洵为太子.朝臣依据封建王朝太子立嫡,无嫡立长的法纲力争,但万历帝总以各种借口拖延,直至皇太后施加压力,始于万历二十九年(1601年)册立朱常洛为皇太子,同时也封常洵为 福王,藩国洛阳,这就是万历朝围绕确立太子争论了15年的“争国本”斗争.从万历二 十九年(1601年)至四十二年(1614年),又斗争了13年,直至福王离开北京赴洛阳就 国才真正确立了朱常洛的太子地位.但宫闱的权力之争仍未停止.

仁化县17351853999: 万历年间的大事件!详细点! -
宇矩咳喘: 万历大事件1. 万历出生:嘉靖四十一年八月十七日/1563年2. 荣升皇太子:隆庆二年 (6岁)3. 登基为帝:隆庆六年(9岁)4. 辞退内阁首辅高拱:为帝第六天(实际是冯保、张居正二人联合)5. 册封嫡母与生母6. 任命张居正为内阁首辅:...

仁化县17351853999: 万历帝为何在其位而不谋其政?
宇矩咳喘: 因为其在立储问题上与文官集团发生冲突,他想立次子为太子,而文官坚持立长子,所以他把不临朝作为与文官集团对抗的办法.具体的原因去看万历十五年吧,挺好的书

仁化县17351853999: 万历十五年到底发生了什么让万历皇帝转变如此彻底 -
宇矩咳喘: 是因为“国本之争”. 万历帝非要立郑贵妃的儿子当储君.可百官都说要立长,于是就要立王恭妃的儿子朱长洛.结果,各执一方.万历即没有勇气效仿当年唐高宗“废王立武”,同时又想得到群臣的拥护.最终的结果就是导致20几年不上朝.国事都是用“奏折”来处理.不合意的就不批也不理. 事实上,明朝的灭亡也不能全怪他.“明末三大征”就是在他主持下平定的. 明朝最大的问题是“圈地”造成流民问题,其实是闭关锁国,经济不发达.最重要的是民族问题处理不当,误杀奴尔哈赤的父亲,重用他的仇人尼堪外兰.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