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简单的判断古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作者&投稿:凤砌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如何简单的判断古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很简单,意动用法就是把……当做……,使动用法,就是使……怎样你汉翻译的时候,看是哪个就是哪个用法

意动用法
  所谓意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以之为何”的意思,即认为宾语怎样或把宾语当作怎样。一般可译为“认为......”“以......为......”等。
  意动用法只限于形容词和名词的活用,动词本身没有意动用法。
  1.名词的意动用法
  名词用作意动,是把它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看做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1: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宾客其父”是动宾结构,意为“以其父为宾客”。
  例2:父利其然也。(《伤仲永》)
  利:是名词活用作意动词。“利其然”即“以其然为利”(把这种情况视为有利可图)。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
  形容词用作意动,是主观上认为后面的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代表的性质或状态。
  例1:渔人甚异之。(《桃花源记》)
  异: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异之”,即“以之为异”(认为这件事奇怪)
  例2: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
  奇:原为形容词,这里用作意动词。“奇之”,即“以之为奇”(认为他才能非凡)
  上述这些词类活用现象,还不能概括所有情况。比如数词或者数量词优势也可活用为动词甚至是使动词。
  使动用法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实际上,它是以动宾的结构方式表达了兼语式的内容。
  使动用法中的谓语动词,有的是由名词、形容词活用来的。由于原来的词类不同,活用作使动之后,它们所表示的语法意义也不完全相同。
  一、动词使动用法
  动词和它的宾语不是一般的支配与被支配的关系,而是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产生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五蠹》)
  怀:使……归顺。
  例2:直可惊天地,泣鬼神。(《〈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
  惊:使……震惊。 泣:使……悲泣。
  例3: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愚公移山》)
  止:使之止(使愚公止)
  例4: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
  走:使操军逃跑
  二、名词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是指这个名词带了宾语,并且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变成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翻译时要采用兼语式的形式。
  例1:文王以百里之壤而臣诸侯。(《毛遂自荐》)
  臣:使……称臣。
  例2: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鸿门宴》)
  王:使……为王。
  在古代汉语里,名词用作使动词比较少见。
  三、形容词使动用法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如果使得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的性质和状态,那么这个形容词则活用为使动词。
  例1:既来之,则安之。(《季氏将伐颛臾》)
  安:使……安。
  例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蔺相如列传》)
  急:使……急。
  例3:凄神寒骨,悄怆幽邃。(《小石潭记》)
  凄、寒:使神骨凄寒。
  四.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使....劳累"。 2.名词的使动用法。是"使......成为......."的意思。3.形容词的使动用法。特点是使宾语表示的人或物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有两种: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
  为动用法
  为动用法表示“主语为宾语怎么样”。
  谓语可以由动词形容词或活用的名词充当,例如:
  (1)夫人将启之----夫人姜氏将为他们打开城门 《触龙说赵太后》
  (2)等死,死国可乎?----同样是死,为国家而死可以吗? 《陈涉世家》
  (3)祭祀必祝之----祝,祈祷,动词的为动用法,翻译为:为……祈祷 《左传•成公十三年》
  (4)既泣之三日,乃誓疗之----泣,为……哭泣 《病梅馆记》
  (5)后人哀之而不鉴之----哀,为……而哀 《阿房宫赋》
  (6)马病肥死,使群臣丧之。丧,为……治丧 《史记 滑稽列传》
  (7)文嬴请三帅。请三帅:替三帅请求 《秦晋崤之战》
  (8)邴夏御齐侯。御齐侯:给齐侯御(驾车) 《左传•成公二年》
  (9)广陵太守陈登得病……佗脉之。脉,为……诊脉 《三国志•华佗传》
  (10)伯夷死名于首阳之下,盗跖死利于东陵之上。死名:为了名而死。死利:为了利而死。 《庄子•骈拇》
  (11)君子死知己。死,为……而死 陶渊明《咏荆柯》
  主谓倒装
  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
  例:甚矣,汝之不惠。 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
  定语后置
  现代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一般都应提到中心词前边来。另外,定语后置时,往往在中心词和定语之间家“之”子,有时也在定语后面加“者”字。
  1.用“者”结句,形成“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2.用"之"结句,“中心词+之+后置定语”的形式。
  如:“其嵌然相累而下者,若牛马之饮于溪;其冲然角列而上者,若熊罴之登于山。”(《钴姆潭西小丘记》)
  3.用“者”又用“之”。
  如:“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的形式。如“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苏轼《石钟山记》)等。
  4.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荀子《劝学》)
  应注意的是,文言文中定语后置只限于表示修饰关系的句子,表领属关系的定语则不后置。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中状语置于谓语之前,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但在文言文中,处于补语的成分往往要以状语来理解。
  例如:《鸿门宴》:“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战河南”即“战(于)河南”,应理解为“于河南战”。《促织》:“覆之以掌”即“以掌覆之”应理解为“用手掌覆盖(蟋蟀)”。
  状语后置的类型
  状语后置有三种情况:
  1、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处在补语的位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仍作补语外,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作状语。
  例: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荀子《劝学》)
  分析:此句中的“于蓝”介宾短语,前者应该移到“取”的前面做状语;后者“于蓝”介宾短语应该移到“青”的前面做状语,即译为“比蓝青”。
  2、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在今译时,一般都作状语。
  例:具告以事。(《史记•项羽本记》)
  分析: “具告以事” ,即“以事具告” ,“以事”介宾短语做“告”的状语。
  3、还有一种介词“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补语位置时,在翻译时,可视情况而定其成分。
  例: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韩愈《师说》)
  分析:“生乎吾前”中的“乎”就是介词“于”;“乎吾前”应该移到“生”的前面做状语。
  宾语前置
  所谓宾语前置句,就是通常作宾语的成分,置于谓语动词的前面,以示强调。
  如:“何以战?” 正常语序应该是“以何战”。 意思是凭什么作战?
  例如:《鸿门宴》:“良问曰:‘大王来何操?’”“何操”应理解为“操何”
  还有许多不同形式的宾语前置句
  (1)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大王来何操?”
  (2)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古之人不余欺也。”
  (3)借助“之”“是”将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孜孜焉唯进修是急,未之多见也。”
  (4)介宾短语中宾语前置。如:“不然,籍何以至此?”

  1. 意动用法是指某些词用作动词充当谓语时其动作属于主观上的感觉、看待或评价。意动用法是古汉语重要语法现象之一,其中包括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

    例子: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伤仲永》,宾客:本为名词,这里活用为意动词,意为乡里人“以宾客之礼待其父”。是主语主动发出的。

  2.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即主语不发话,而是主语发出行为后自动发生的事情,有点顺其自然的含义。

    例1:行仁义而怀西戎,遂王天下。 (《五蠹》),怀就是使动用法,因为行仁义之后才产生的结果。

    例2:操军方连船舰,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赤壁之战》)走:使操军逃跑,属于烧之后产生的行为,不是军队直接让其发生。

  3. 结论:意动用法就是主语直接导致发生的行为,而使动用法就是非主语发出,而是主语发生行为后导致的连锁反应,间接发生的行为。




怎样判断古文中的文言句式?
一、判断句:文言文中也有用判断词“是”(或“非”)来构造判断句的现象,比如: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非我也,兵也。(《寡人之于国也》)句中“是”“非”,和现代汉语判断词“是”“非”同义。但是,这种用法不大常见。文言文往往用别的词或结构方式来表...

如何判断古诗文中的对仗?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意思是“千万里冰封冻,千万里雪花飘。”“千里”和“万里”是互文。)例5:《观沧海》曹操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日月之行“与"星汉灿烂"互文)例6:《马诗》李贺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何当金络脑,快走踏清秋。("大漠"与“燕山”互文)例7...

何的文言文
①抚军不忘所自,无何,宰以卓异闻,宰悦,免成役(《促织》) 【何乃】译为“怎能” ①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孔雀东南飞》) 3. 古文中 何 的全部意思 何[hé] 疑问代词(a.什么,如“~人?”b.为什么,如“~必如此?”c.哪样,怎样,如“~不?”“~如?”d.哪里,如“~往?”e.发表反问,如“~乐而不为...

何初中文言文
「何乃」怎么能.例:何乃太区区! 「何得」怎么能.例:生之者甚少而靡之者甚多,天下财产何得不蹶? 「何加」有什么益处.例:万钟于我何加焉! 「何曾」有什么益处.例:可又是胡说,你又何曾见过他? 「何其」多么.例:何其衰也! 2. 初中文言文“何”的句子 1、何作代词。 (1) 什么。子何恃而往?——...

古文中,怎么可以判断出哪个是判断句?
……者……也 此乃……都是判断句的标志,楼上的胡说八道 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第一、“...者,...也。”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者”,表示提顿,...

古文如何判断句式?
一、判断句:(一)采用“……者,……也”的方式 1.“……者,……也”①廉颇者,赵之良将也。②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中判断词“是”的意思,是由“……者,……也”结构表示出来的,这是文言文判断句的典型结构。当然,这个结构不是固定不变的,具体言语中,其结构变化十分灵活。比如...

文言文怎么才是判断句
1. 古文中,怎么可以判断出哪个是判断句 ……者……也此乃……都是判断句的标志,楼上的胡说八道文言文判断句最显著的特点就是基本上不用判断词"是"来表示,而往往让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其句式有如下几种表示法: 第一、“。 者,。 也。” 这是文言判断句最常见的形式。主语后用“...

古文中的倒装句被动句省略句判断句固定句怎么快捷的判断?
但在古代,倒装句是正常的句法,所以在文言文翻译时有时要作适当的调整。古汉语中的倒装句通常有以下几种形式:1.主谓倒装 (1)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2.宾语前置 a.用助词“之”使宾语提前 何陋之有《陋室铭》b.疑问代词作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的前面 吾谁与归《岳阳楼记》

古代文学中如何分辨疑问代词?
都可以称为“疑问代词作动词宾语前置。疑问代词在这个类句子之中并不直接充当宾语,没有疑问代词作它后面中心词的宾语,也可以作宾语前置,只是需要具备代词复指的条件。总而言之,古汉语中的疑问代词的位置及成分的判断要在句中的句法作用和成分,及代表的意义判断,不能仅凭形式上的而简单的去分辨。

文言文表判断的词语
1. 在文言文中,什么时候表(是)表判断 在文言文中的表判断: 先秦时代,专用的判断词尚未形成。除偶用“是”表判断外,一方面用语气词“也”帮助判断,用“为”表示弱性判断;另一方面则大量采用副词兼表判断。这种现象,从上古到中古、近古汉语乃至现代汉语都有。大家知道,古今汉语判断句的谓语一般都可以由名词或名...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如何区分文言文里的词是使动还是意动用法? -
卓转艾唯: 可以根据翻译,使动是使......怎么样,意动用法是认为......怎么样 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1.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古文中怎样区别意动,使动和实意动词 -
卓转艾唯:[答案] 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如: (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文言文中怎样判断一个句子为使动或意动?同上 -
卓转艾唯:[答案] 使动用法与意动用法的识别: (1)名、形、动词都可以用作使动;而只有名、形可以有意动用法,动词无意动. (2)使动是使宾语“做什么、怎么样”,是客观的结果.意动是认为宾语“怎么样”,把宾语“当作什么”,是主观的看法、意念.如...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如何简单的判断古文中的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
卓转艾唯: 很简单,意动用法就是把……当做……,使动用法,就是使……怎样 你汉翻译的时候,看是哪个就是哪个用法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高中文言文中意动用法和使动用法的区别 -
卓转艾唯: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1.语义区别使动用法指动词谓语表示主语使宾语"怎么样"的用法.有些名词和形容词活用为使动词,表示"使......"的意思.有三种:①动词的使动用法.如"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中的"劳",意思是...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文言文中怎么区分使动还是自动怎么知道他是使动还是意动 -
卓转艾唯: 文言文如何区分自动、使动和意动?文言文翻译要做到字字落实,即对译.同时还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要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二是要符合语境,二者缺一不可,否则就要考虑其中有词类活用或者是使动、或者是意动.比如,项伯杀人,臣...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文言文中怎样判断一个句子为使动或意动 -
卓转艾唯: 意动用法指的是主观上认为或想怎么样,有名词的意动用法(译作“把……当作……”)和形容词的意动用法(认为……怎么样;对……感到怎么样)两种;使动用法指的是客观上使……怎么样,有动词(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和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两种.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文言文翻译中怎样辨认意动用法? -
卓转艾唯: 要明确一点,名词和形容词作动词必然是使动或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主语认为宾语怎么样,或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 有两种: 1.名词的意动用法.例如"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中的"王",意思是"以....为王". 2.形容词的意动用法.例如"而耻学于师"中的"耻",意思是"以为耻".使动: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它是用动宾结构表达使令式的内容. 意动:认为……怎么样:余颇易之(我认为甚是简单 )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文言文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的区别 -
卓转艾唯: 使动和意动,主要是从翻译的意义上来区别的. 所谓使动,是指动词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宾语发出的.例如《捕蛇者说》“君将哀而生之乎”句中,主语是"君",但"生"并非"君"的行为,而是"君"使宾语"之"发出的行为."生之"要译为"使我活",凡在语译中动词前要加"使、让"等词语的,我们称之为使动. 所谓意动,是指主语主观上认为宾语就是谓语或具有了谓语的性质状态,表示"认为宾语怎么样",或"把宾语当做谓语"的意思.意动只是一种主观上的认识,客观上不一定是这样.如“若毒之乎”句中的"毒".是主语"若"的主观想法. 最主要的判别方法,就是区分翻译意义.翻译为使让……怎么样,就是使动用法.如果翻译为以……为……,就是意动用法

水磨沟区13427986908: 文言文中什么是使动用法,意动用法,为动用法.有什么区别 -
卓转艾唯:[答案] 1.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之怎么样”的意思,即此时谓语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由宾语发出的.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