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孝道?为什么说"孝顺"是人格,品质,道德修养

作者&投稿:镇夏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孝道是什么,道德又是什么呢,~

  孝道:
  传统孝观念的主要内容
  养亲与敬亲
  养亲是子女对父母的最基本义务,是基于人的报恩观念而产生的。每个人都是由父母所生,又是因父母的精心照顾而长大成人,这种生命创造及养护的客观事实使人类产生了报恩意识,即在自己的父母年老之后要竭尽全力赡养父母,尽“反哺”义务。孟子曾提出不孝的五种情况,即“惰其四支,不顾父母之养,一不孝也。博弈好饮酒,不顾父母之养,二不孝也。好货财,私妻子,不顾父母之养,三不孝也。从耳目之欲,以为父母戮,四不孝也。好勇斗,以危父母,五不孝也。”(《孟子.离娄下》)在这五种不孝的情况中,有三种均为“不顾父母之养”,这也可以从反面证明养亲是为人子的基本义务。 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对父母尽奉养的义务,更重要的是子女对父母有敬爱之心。孔子对“敬亲”特别重视,而且把能否敬爱父母作为人与畜、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论语.为政》)传统孝观念中,敬亲是比养亲更高层次的孝。只有上升到敬亲
  顺亲与谏亲
  敬亲,不仅表现在态度上对父母长辈和悦,在行为上事之以礼,而且更为深层的是要顺从父母长辈的意志,唯命是从,所以常看到孝顺连用。“孝者,畜也;顺于道,不逆于伦,是之谓畜。”(《礼记.祭统》)这里的畜即顺之意。“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学而》)顺就是要听从父母的话,按父母的意志办事,凡事以父母的标准为标准。 但如果认为,只要是长辈的,无论在一切情况下都是对的,并且要求子女在任何情况下都要绝对服从,显然是片面的。那么当父母长辈有过错时,子女应怎么办呢?儒家伦理给出了答案,即子女要委婉谏诤。孔子主张“事父母几谏”(《论语.里仁》)即委婉劝谏。孟子也曾说:“亲之过大而不怨,是愈疏也……愈疏,不孝也。”(《孟子.告子下》)就是说,子女对父母的过失,违背道义的行为不怨,不谏,甚至盲目顺从,就是不孝。
  传宗接代
  传统孝观念认为人在结婚之后必须生子,生子育孙能使家庭以至整个宗族得以稳固和延续,使先祖得以祭祀。完不成这一重任,就是对父母最大的不孝,对祖先最大的不尊。孟子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孟子.离娄上》)《孝经.圣治章》也说:“父母生之,续莫大焉。”即使奉养父母锦衣玉食,但终无后人再续家门,让父母死不瞑目,古代孝子会感到无限遗撼,感到愧对父母。可见传宗接代观念在古代是报答、安慰父母的一种方式和情结。
  丧亲与祭亲
  孝的基本含义是“善事父母”,它包括“事生”和“事死”两个层面,后者是前者的继续和延伸,它表达了子孙对逝去长辈的敬重和思念。“事死”是传统孝观念中非常重要的一项内容。“事死如事生,事亡如事存,孝之至也”。(《中庸》)意思是,侍奉死者如同侍奉生者,侍奉已亡者如同侍奉现存者,这是孝的最高表现。孟子曰:“养生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孟子.滕文公上》) “养可能也,敬为难;敬可能也,安为难;安可能也,卒为难。”(《礼记.祭义》)从以上可看出传统孝观念非常重视“事死”的。 “事死”也就是古人说的丧亲。曾子将丧亲之孝概括为“慎终追远。”慎终是父母死亡的丧葬行为,追远是父母死后的祭祀礼仪。可见,子女表达丧亲之孝的形式就是丧葬和祭祀,也就是说父母或长辈去世后要举行葬礼和祭礼。
  立身、立功,以显父母
  孝,乃百善之先,百德之首。因此,立身行道的一切几乎都被看作是孝。要立身必须首先存身,即保全自己的身体。因为“身也者,父母之遗体也,行父母之遗体,敢不敬乎?”(《礼记.祭义》)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孝经.开宗明义章》)意思是说,自己的身体是父母遗留下来的,如果毁伤了自己的身体就等于毁伤父母的遗体,就是不孝。 传统孝观念不仅要求子女立身,而且在立身的基础上要立德、立言、立功, “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孝经.开宗明义章》)子女们寒窗苦读,跻身仕途,求取功名,为的是秉承父志,善继善述,实现父母对子女的希望,“夫孝者善继人之志,善述人之事者也” (《中庸》)。为的是保持家风淳朴,维护家道兴旺,为父母、为家庭取得荣誉,延续父母、家庭及家族的生命。光宗耀祖,光大宗门,这是传统孝道对子女在家庭伦理范围内的最高要求。

  道德:
  以下原词条释义仅仅是对行为规范意义上的道德的一种理解:
  道:本意是客观真理,即自然界的构造、运动、变化等规律,社会的客观发展和变化规律,人的生老病死等规律,是自然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它客观存在,左右社会和人类的发展。顺应它去发展,社会才能健康和谐、人才会健康幸福、自然界才会长足存在。
  德:的本意为顺应自然。社会和人类需要发展。在不违背自然规律的前提下,去改造自然、发展社会、发展自己的事业。
  也是遵循不违背“道”去适应自然,改造自然从而使社会,自然界和人类能长久发展、和谐共存。
  道和德统一到一起就是道德,人们按“道”的规律去做事、处事,就是有“道德”。
  我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查找道德的定义,没有很恰当的解释,经思考、请教好多前辈,终于得到以上结论,拿来共同教育后人。
  道:道就是明事理。
  德:德就是付出。
  道+德:笼统的讲就是有素质。
  实质上,人之初,性本善,也就是说人一生下来只有本能(有不少本能会危害其他人的生存),而不知约束自己。所以,所有人都需要对本能的外在约束和内在约束,外在约束是法律,然而法律的功能只有制裁人的本能中企图伤害他人等对人类社会有大的危害的方面;所以,需要内在约束(也就是道德)来约束本能中虽不违法,但亦会对他人(甚至是人类社会)造成危害的行为。
  所以,道德就是社会规范对人的本能的制约,换句话说,人一生下来就有以任何方式伤害甚至杀死其他生命的本能(即“生存无道德”),道德也就是继法律之后制约这种本能,减小这种伤害的工具。

什么都不属于。这是与生俱来的血液里的东西。

奉养父母长辈的准则叫“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如果人不知孝道,岂非是畜生也不如了!


儒家思想中的孝道
孝道是中国文化自古提倡的一种善,同时也是儒家文化的核心思想之一。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儒家宗教根源于对生命创造者的感恩之情与敬畏之心,“孝亲”是儒家宗教的重要内容。《论语》中记载了不少有关孝道的言论。孔子说:“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论语·学而》)”儒家...

对待老人应该如何才叫孝?
“孝”是中华的传统美德,也是历史文化的传承。为什么说“孝”是我们中华的美德,是一代代传承的文化?《孝经》里面讲:“自天子至于庶人,孝无终始,而患不及者,未之有也。”意思就是:从古代君王到普通百姓,每个人都有尽孝的义务,而尽孝的境界是没有止境的。而《礼记》中记载:孝者,畜也。顺...

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孝道的认识 结合资料书本~谢谢
其三,弘扬孝道文化,提高全体国民的基本道德素质,是当代社会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从我国的现实情况看,孝道也是形成现代人际关系和谐的价值渊源,还可以说是保持社会稳定的重要因素之一。事亲行孝,历来是做人的根本,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家庭和睦、社会安定、民族团结的基本要素。孝道文化是中华优秀...

什么是孝什么是还?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

《孔子孝》是什么意思?
孔子说:“如今所谓的孝道,是说能够养活父母就行。至于狗和马,也都能够饲养;如果没有尊敬顺从的的心理,那么这两者之间将用什么来区别呢?4. 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翻译】:子夏问老师什么是孝道。孔子说:“儿子在父母面前总保持愉快的...

解释子曰:孝,天之经,地之义,民之行也。
1. 曾子说:“孝道真是伟大啊!”孔子回答说:“孝道,就像是天的常道,地的常义,人民的常行。”2. 曾子曾认为,只要保护和照顾好身体,就是尽到了孝道。但在听到孔子关于五种孝道的讲解后,他惊叹地说:“孝道竟然有如此重大的意义吗?”3. 孔子听到曾子的惊叹,知道他已经对孝道有了更深的...

什么是孝顺
所以说孝顺的同时,也要保护好你们自己的身体。 ● 孝感天地,能够为父母长辈祈福就是孝顺。 ● 母亲多伟大,把我们养育了一辈子,我们没有对她付出什么,希望大家现在对母亲孝顺,孝字非常重要。中国人讲的是孝顺,实际上孝能感恩天地。我希望你们好好地照顾和孝顺自己的父母亲。 ● 请问大家,我们给自己的爸爸...

什么是“孝心”
子女如果在奉养中不尊敬父母的人格,对父母没有敬心,那么即使能给父母提供山珍海味,也不会被认为是真正的孝。换句话说:真正的“孝”应该在物质赡养的基础之上更上一层楼,达到“敬”。孔子强调要以敬的态度赡养父母,关心父母的健康,以敬爱的心情与和颜悦色的态度对待父母。他说:“今之孝者,是为能养,至于犬马...

何为“孝”?
《礼记》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怎么能体会这种和气、愉色、婉容的境界呢?男孩子想想自己刚交上一个女朋友的时候,那种无微不至的关怀和包容,那就是了。孔子还说:“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这也就是说,孝不光...

为什么要继承中华民族传统的孝文化,什么是孝?
至于为何孔子在此要分两段解释无违呢?有学者以为孟懿子的父亲孟僖子贤而好礼,所以孔子只要他能做到不违其父之志向行为就可以算是孝了。但是一般人的父亲言行未必一定合礼,此时子女就不应以不违背父亲为孝,而应该以不违背礼为孝了。 孟武伯问孝。子曰:父母唯其疾之忧(孟武伯向孔子请问什么是孝。孔子说:让做父...

资溪县15673664197: 孝道是什么意思 -
席仁蜜炼: 孝道中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角的形体,和“子”字组合而成的一个会意字.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孝”的古文字形与“善事父母”之义是吻合的,因而孝就是子女对父母的一种善行和美德,是家庭中晚辈在处理与长辈的关系时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和必须遵守的行为规范.

资溪县15673664197: 什么为孝?孝道是什么意思? -
席仁蜜炼: 所谓孝,就是对长辈尊敬,听从长辈教悔,而孝道,就是自己对父母赡养的一个方式.当今能做到的人很少…望采纳

资溪县15673664197: 什么是孝道?为什么说"孝顺"是人格,品质,道德修养 -
席仁蜜炼: 奉养父母长辈的准则叫“孝道”.孝道是中华民族的两大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之一,另一个基本传统道德行为准则是忠.几千年来,人们把忠孝视为天性,甚至作为区别人与禽兽的标志.忠孝是圣人提出来的,却不是圣人想出来的.它是我国古代长期社会实践的历史产物.动物尚且知道感恩父母,如果人不知孝道,岂非是畜生也不如了!

资溪县15673664197: 什么叫孝道?何以为孝? -
席仁蜜炼: 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著作《尔雅》下的定义是:“善事父母为孝”.汉代贾谊的《新书》界定为“子爱利亲谓之孝”.东汉许慎在《说文解字》的解释:“善事父母者,从老省、从子,子承老也”.许慎认为,“孝”字是由“老”字省去右下...

资溪县15673664197: 传统孝道文化具体指的是什么?就是孝道文化的具体含义 -
席仁蜜炼:[答案]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主要内涵 中国传统孝道文化是一个复合概念,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既有文化理念,又有制度礼仪.从敬养上分析,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我们可以用十二个字来概括,即:敬亲、奉养、侍疾、立身、谏诤、善终. 1、敬亲....

资溪县15673664197: 孝道的含义是什么? -
席仁蜜炼: 我国主要传统美德之一,是我国传统伦理道德的中心.“孝”在我国古代时期被作为一个伦理观念正式提出,孝的含义主要有尊祖敬宗和传宗接代这两个方面.我国传统孝道也包括要从物质上供养父母,即赡养父母.

资溪县15673664197: 孔子认为什么是孝? -
席仁蜜炼: 问题一:分析并归纳孔子所认为的“孝”. 孝:孔子认为孝悌是仁的基础,孝不仅限于对父母的赡养,而应着重对父母和长辈的尊重,认为如缺乏孝敬之心,赡养父母也就视同于饲养犬,乃大逆不孝.孔子还认为父母可能有过失,儿女应该婉言...

资溪县15673664197: 孔子对孝的解释有哪些? -
席仁蜜炼:[答案] 孔子认为:“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论语·学而》)!也就是说,孝乃第一忠,是“仁”的根本所在.那么,什么是孝呢?《论语·为政》记载: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不违礼).” 那么,什么是无违呢?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

资溪县15673664197: 孝道是什么……?
席仁蜜炼: 孝道就是感恩.感恩是一种力量,感恩是一种责任,感恩是一种义务!诗经、尔雅中》说:“善事父母曰孝”.孟子也说:“孝子之至,莫大乎尊亲”.意思就是说,要尽心赡养侍奉父母,尊敬爱护老人“顺”,就是要顺从,依老人的意愿行事...

资溪县15673664197: 何为孝?为何孝?孝为何?
席仁蜜炼: 百善孝为先,意思是说,当人做对他人有益的事情的时候第一个作用对象-----即亲人父母.孝就是以亲人父母尊长的利益为基础,做不伤害或有利于大家的事情.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