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教育史,形式教育论和

作者&投稿:酉迫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的区别~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到19世纪;而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形式教育,时间:17世纪,代表人物: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理论基础:形式教育以官能心理学为基础。这种理论认为人的心理的各种能力,如感觉、思维、记忆等等是彼此分别独立的实体,这些官能可以分别进行训练,提高能力以后,可以迁移到任何别的对象上去。实质教育,时间: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出现的,代表人: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和英国教育家斯宾塞是其主要代表。理论基础:实质教育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基础。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两派的主张都是片面的,都把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人为地割裂开来了,形式教育者虽然强调了对学生智力加以训练的必要,但是他们看不到智力发展依靠于知识的掌握,离开基本学科知识的掌握去进行思维形式的训练,其效果是不好的。

是实质教育论

形式论和实质论是相对立的。

1.
时期
传教士创办学堂、翻译西书,农民起义畅言平等、反孔批儒;西方近代教育文化知识信息的传播,教育上平等性、普遍性要求的提出,孔孟学说至尊地位的动摇,
的提出。
清政府整顿官学书院、祛除科举积弊、推崇儒学地位,从传统中寻求应变方案;主要是针对现实的教育问题,力图恢复被农民起义搅乱的封建秩序。

的创办及增设天文算学馆。
成为中国近代第一所新式学堂,成为19实际60年代以后传播西学、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终于突破了对旧制度、旧体系修修补补的框架,迈出了有决定性意义的一步;教学内容的更新;传统教育的培养目标开始被淡化;严夷夏之大防的旧观念在教育上开始动摇,借才异域。

,从西语到西艺的转变。前学堂培养轮船设计制造人员,法文学堂;后学堂培养轮船驾驶人员,英文学堂。
留学生派遣。清政府第一批留学生派往美国,美国是唯一与中国签订有文化教育交流条约的国家,近代留学教育的倡始人容闳有留美的经历。福建船政局派遣留欧成绩更显著,在挑选出国人员上把关较严;出国学生年龄二十左右,只想坚定,学习目的明确,学习期限一般为三年;管理人员思想较开明;有明确的要求和检查措施。
开始把西学列为考试科目和部分书院教学内容的改革。

的近代化,是在资本主义列强侵略步步紧逼的国际环境下起步的,是在传统封建教育势力强大、影响根深蒂固的基础上起步的。新式学堂大致可分为语言学堂、技术学堂、军事学堂。是
近代化起步的重要标志和主要内容,为
近代化奠定了基础。反映西方近代文化的新的教学内容的开始引进,近代资本主义教育、教学制度的部分借鉴和近代新式人才的培养训练等微观方面;具有宏观性特点,冲击和改变着人们的旧教育观念和社会心理、风俗时尚,从一个侧面、在一定程度上为中国教育近代化扫除心理障碍,加速了封建教育的解体,推动了教育近代化的历史进程。
新式教育机构大部分集中在沿海一线口岸城市,是近代以来地处中西文化交流融汇的前沿。新式机构的创办人几乎全部是清政府的重臣要员。谨慎除旧,主动布新;中学为体,西学为用;各自为政,难成系统。
2.
时期
新教育机构内涵的扩大,出现了培养政治人才、实业人才、师范人才的学堂,女子教育机构和高等教育机构也产生于这一时期。动因分析:对
时期新教育发展的反思与批判;现实变革的驱动,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签订后日益高涨的
运动;西学价值的提高,对西方近代教育本质认识的深化,西方文化冲击的深入。
百日维新的除旧与布今相辅而行。在除旧方面,致力于改革
;在布新方面,大力兴办学堂,特别是实业学堂,举办
,开设经济特科,倡导兼习中学西学,奖励新发明、新著作,鼓励出国游学等。
1898年
的创办,说明建立中国自己的高等教育机构这一教育近代化的重大课题已引起清廷朝野的广泛重视。
统辖各省学堂,是去昂最高学府和全国最高教育行政机构。师法日本。
1901年以后,清政府对传统教育体制的改革,改造各级官学、书院改设学堂、改革和废除科举取士制度。废除
推动了新式学堂的大发展,促进了留学潮流的高涨,加速了传统教育观念、人才观念、价值观念的转变。
在晚清最后十年中,留日学生处于主流。清政府在政策上的提倡、鼓励;日本政府推行吸引
的政策;民族危亡感的强烈震荡;中日两国在地理、文化上的接近。留学生们在清末废科举、兴学堂这场在中国教育史上具有革命性意义的大变革中,站在时代的前列,积极引进西方先进的教育制度、教育理论、教育学说,为中国近代教育制度的初步确立、近代教育理论的建构做出了重大贡献;热情投身各级各类新式学堂的创办,为中国近代教育系统的初步建立,特别是初等教育体系、中等教育体系、师范教育、事业教育、军事教育、法政教育体系的初步建立奠定了基础;留学生中产生了中国第一代近代教育家群体。是实现以日本教育为模式改革传统教育的重要途径;加速了正在走向衰亡的封建教育体制的解体,以空前的规模和深度引进了近代西方的教育体制、教学内容、教学形式和教学方法,使近代教育理论、教育学说、教育观念第一次得到较为广泛的传播,培养和造就了中国最早一批具有近代意识的教育理论家和实践家。
清末兴学热潮的出现动因:清政府政策的推动和导向;学堂章程的颁布和教育行政机构的独立,有助于结束长期以来各自为政的混乱局面,使各级各类官办公立私立学堂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使全国教育的发展有统一的体现国家意志的法律保证;民间办学热情的高涨,教育救国思潮,政府鼓励私人办学;科举制度的废除;留学潮流的勃兴;民族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新的传媒载体的出现。评价:普通教育、实业教育、师范教育、高等教育、女子教育的较大发展,中国近代教育体制初具雏形;不再以培养少数官宦之才为唯一宗旨,而以造就各类新式人才为目的;不再以儒学经典为唯一教学内容,而代之以近代各门各类知识的学习;体制的转型既是教育观念转变的结果,又在新的层次上促进了观念转变的深化,成长起来的新知识分子成为推动中国教育近代化继续前进的强大动力;它的封建底色。
乡村教育冲突矛盾有观念上的差异,也有利益上的不平衡。乡村教育经济负担大幅增加是乡村教育冲突的最主要原因;学生所学的知识多与乡村生活脱节;对乡村生活和乡民心理产生很大的影响;打乱了村民正常的生活秩序;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校管理上都显得与中国乡村社会格格不入;乡村新学往往成为乡村社会发泄不满的对象。政府主要通过对部分教育政策的调整、教育政令的发布及修正等措施来加强对乡村教育的管理与调控,私塾的改良与取缔。乡村新式教育与乡村私塾的调适主要是根据乡村教育的实际情况,对自身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改革,实行男女同校,女子学堂用男教师担任教学任务,学生入学年龄足够灵活,对不同家庭经济背景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收费办法,调整教学安排以适应乡村社会生产和生活的节奏,新式学堂教师主动参与乡村社会生活;乡村私塾调适教学内容,接受近代教育培训,改变陈旧的知识结构和教学方法。


活动课程论、形式教育论、实质教育论分别的主要代表人物
活动课程论指以经验为中心的课程理论。奠定活动课程论理论基础的是19世纪至20世纪初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他认为“学校科目相互关系的真正中心,不是科学,不是文学,不是历史,不是地理,而是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二、形式教育论的主要代表人物:美国孟禄、苏联凯洛。形式教育作为一种教育学说或思潮,是...

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区别
实质教育论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是向学生传授与生活相关的广泛知识内容;与人类的世俗生活密切相关的实质学科或实质课程最有价值;教学原则与方法应适应儿童身心发展规律,是愉快的和有效的。5、理论基础不一样:实质教育是以联想主义心理学为理论基础的实质教育论,形式教育论是一种早期的学习迁移理论。参...

简述教学过程中,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关系。
在教育史上,教学中应如何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实质教育论者与形式教育论者之间有过长期的论争。①形式教育形成于17世纪,以英国教育家洛克和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奇为代表,强调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心理能力,重视教材的训练价值,课程上主要学习拉丁语、数学、逻辑及有关人文学科。此观点强调对学生进行“心能”...

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概括说来,前者认为教育旨在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后者则认为教育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前者是所谓形式目的的;后者是所谓实质目的的的.毫无疑问,就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理论本身而言,早已成为历史.现在很难找到一位自称是形式...

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是关于课程设置和选择教材的两种对立的教育理论...
(3)心理学理论基础上是官能心理学还是联想心理学。形式教育论强调心智的练习及其迁移是发展官能的唯一途径,而实质教育论则认为主要是经验的积累和联系。(4)在课程问题上形成不同的主张和倾向:形式教育论强调古典语言、文字和古代历史、数学、逻辑学等学科的教学,强调形式训练。实质教育论则相反,重视...

如何正确理解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的关系?
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的关系一直是教学理论和实践的一个重要问题。在教育史上表现为实质教育与形式教育之争。正确认识和处理二者之间的关系,对于深化教学改革、指导教学实践都是非常重要的。 (1)能力发展依赖于知识的掌握,知识的掌握又依赖于智力的发展,二者互为条件。 (2)引导学生自觉地掌握知识和运用...

形式教育论的渊源
简言之,就是着眼于学生通过教育掌握各种方法。这种理论认为,学生掌握了这些方法,就能接受一系列的内容。 这里暂且不论把形式教育论等同于官能心理学是否恰当,把形式教育论分为早、晚期是否合理,但有一点是明确的,即:要探讨形式教育论的来龙去脉,就不得不追溯到古希腊。苏格拉底方法在西方教育育史上,苏格拉底方法,...

传统教育与所谓的现代教育有何不同?老师是否应该改变教育方式呢?
传统教学教人做人的办法:长幼尊卑,依次有一次,安分守己,不越位。其实就是合乎三千大道,所说三千大道便是自然法则。当代教育从内容和形式增强了很多文化知识、社会发展历史知识点和新研究成果。各级各类学校都是有包含人文学科和社会科学等在内的详细课程内容,更有利于学生们的高速发展。三、教育对象...

学校教育的历史发展
现代教育技术的发,不仅改变了传统教育形式,也扩充了教育内容和情境。 这一变化,引起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学校教育的效率,也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学校教育与社会隔离的封闭状态。 世界进入20世纪末,一股倡导人文教育与科学教育相融合的思潮正在悄然兴起。 从历史上看,偏执的人文教育虽弘扬了人类的理...

中国的教育历史概括
中国教育史,有文献记载的可追溯到有虞时代舜所设庠,发展至今已经有数千年的历史。汉代以后以儒家文化为主导,清末又引入了西方近代教育。到了近现代,在教育制度上学过日本、德国、美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又向苏联学习过。在教学内容方面也曾引进西方的政治社会学说和自然科学技术作为各级各类学校的...

坊子区19178022245: 如何看待形式教育论和实质教育论之争? -
刁旭复方:[答案] 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是在教育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两种相对立的教育理论.概括说来,前者认为教育旨在使学生的天赋官能或能力得到发展;后者则认为教育在于使学生获得知识.前者是所谓形式目的的;后者是所谓实质目的的的. 毫无疑问,就...

坊子区19178022245: 在近代教育史上,认为教学的主要任务在于传授知识而与智力训练无关紧要的理论是( ) -
刁旭复方:[选项] A. 传统教育理论 B. 现代教育理论 C. 形式教育理论 D. 实质教育理论

坊子区19178022245: 实质教育论 形式教育论 分别是谁提出的? -
刁旭复方:[答案]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 实质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和古罗马,在中世纪受压制,形成于18世纪,兴盛于19世纪,20世纪初衰落,主要代表...

坊子区19178022245: 形式教育论的形式教育与实质教育 -
刁旭复方: 形式教育论起源于古希腊,纵贯整个中世纪,形成于17世纪,盛行于18-19世纪,衰落于20世纪初,主要代表人物是洛克和裴斯泰洛齐.主要观点是:教育的目的在于发展学生的各种官能或能力;形式学科(如希腊文、拉丁文、数学、逻辑学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