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大改造的农业合作化高潮

作者&投稿:将星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三大改造中 农业合作化后土地归谁所有?~

土体归集体所有,实际上是国有。
个体手工业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经济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逐步转变为社会主义经济的理论和实践使得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就完全成为全民所有制企业

随着社会主义工业化建设的开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迈开了步伐。为了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力,逐步克服农业同工商业发展不相适应的矛盾,中共中央积极引导农民组织起来,走集体化的道路。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第二年,90%以上的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与此同时,90%以上的手工业者也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在农业合作化高潮的推动下,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也迅速展开。在这个改造过程中,我国实行了“利用、限制、改造”的政策,从以加工订货为主逐步向公私合营过渡。1956年初,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出现了全行业公私合营的浪潮,并迅速席卷全国。

在合作化的初期,在发展速度问题上,毛泽东还是持谨慎态度的。他强调要注意“条件是否成熟”,认为条件成熟的地区可以快一点,条件不成熟的地区就慢一点。他提出在反右的同时也要注意防左。他强调坚持“自愿互利”的原则;强调控制发展数字和合理地摊派;强调要积极引导、稳步前进,建社要合乎章程。他特别提出要正确对待中农。指出对待小农经济只能是改造,而不是消灭。还强调检验成败的关键主要是看是否能增产,看新的生产关系是否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他强调发展合作社要做到数多、质高、成本低并达到增产的目的。根据以上原则,他认为老解放区与新解放区、汉族地区与少数民族地区、先进地区与落后地区等均应有所不同。
1953年10月毛泽东还具体地进行了安排。他提出,在新解放区,无论大、中、小县要在1954年春天办好1-2个合作社。他强调说:“至少一个,至多三个”。并说“多了就是冒进,少了就是右倾” 。他指出在土地改革尚未完成的地区、少数民族地区可以暂时不搞,落后地区也可以推迟搞,可以到1954年秋天以后再搞。他最初提出的规划是:1953年冬到1954年秋收前全国发展合作社(初级社)三万二千多个,到1957年可以发展到七十万个,也可以发展为一百多万个。这也是第一次提出的规划。这时的设想主要还是发展小型社。一般每社规模约70-80户或到一百户,几百户的社应是少数。与此同时,可以建立少数“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农场,到1957年可达3038个并有一定程度上的机械化。建设国营农场是为了更多的为国家提供商品粮食。
但是合作社发展的实际情况是:到1951年12月农业合作社还只有一百四十多个,到1954年秋已发展到十万多个,到1955年6月经过初步整顿后,还有六十五万个。这个速度已经超过了原来的规划。到了1955年7月毛泽东认为全国农村形势发生了变化,已经出现了一个新的社会主义群众运动的高潮。他的这个判断是根据基层送上来的一批报告作出的。他对每份报告都作了批语,这些批语得出的结论就是,农村合作化的社会主义高潮已经到来或即将到来。当时中国农村已有五亿人口,毛泽东要求由上面派出大量干部去指导和帮助合作化运动。
可是,正在这时,浙江对合作化却采取了“坚决收缩”的方针。一下子解散了共约四十万农户的大批合作社。毛泽东认为这是一种惊惶失措的情绪表现,批判这是一种前怕龙,后怕虎的小脚女人思想。他强调说,群众运动已经走到了领导的前头,而我们的一些领导却跟不上运动。具体的就是批判当时负责农村工作的邓子恢。毛泽东认为邓子恢错误的性质属于右倾,属于经验主义,并认为他是代表了富裕中农和富农的利益。毛泽东正是在这时强调说:“我们应该相信群众,我们应该相信党,这是两条根本的原理。如果怀疑这两条原理,那就什么事情都做不成了。”(《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173页)应该相信群众什么呢?那就是要相信广大农民群众有着走社会主义合作化道路的积极性。这是一个严重的误判。正是基于这个判断,所以在以后的发展中,采取群众运动的方式,不顾广大贫下中农在土改后的真实愿望,粗暴地侵犯中农利益,导致了严重的后果。
在批判小脚女人之后,毛泽东认为《农业合作化的一场辩论》已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合作化要大发展,这是农民群众的要求;2.晚解放区、山区、落后乡、灾区都能发展;3.少数民族地区也可以办社;4.没有资金、没有大车、没有牛、没有富裕中农参加也可以办社;5.“办社容易,巩固也不难”;6.没有农业机器不能办社的迷信也能完全破除;7.合作社不能随便解散;8.如不赶快上马(办合作社),就要破坏工农联盟等等……。同时,对一切反对、怀疑加快发展合作社的意见都打了回去,从而也打破了大发展的一切阻力。毛泽东认为过去的争议已经解决了。
正是由于对农民两个积极性的误判,由于对小脚女人的批判,促使农村形势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农业合作社的发展掀起了高潮。到1955年的12月下旬,中国的一亿一千万农户中,已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农户,即七千多万农户响应号召加入了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农业合作社。而在1955年7月31日毛泽东在报告中提到的数字是: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有一千六百九十万户。也就是说几个月的时间,就有五千几百万农户加入了合作社。对这种显然违反发展规律的反常现象,毛泽东却兴奋地说:“这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选自(《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22页) 他甚至认为:“这件事告诉我们,只需要1956年一个年头,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农业方面的半社会主义合作化。再有三年到四年,即到1959年,或者1960年,就可以基本上完成合作社由半社会主义到全社会主义的转变”。(《毛泽东选集第5卷》第222-223页)这样,原本以为需五年,三年却实现了三大改造的完成。如江苏省昆山县的一个乡两年就实现了合作化;河北省刑台县东川口村“只花了一个多月时间就使全村合作化了”。河北省遵化市有一个王国藩合作社,这是一个由二十三户贫农组成的合作社,是一个只有三条驴腿的合作社,是一个被称为“穷棒子的合作社”。毛泽东对这个社大加赞扬,认为它代表了整个国家的形象,代表了五亿农民的方向,它说明“鸡毛可以上天”。




在社会主义改革中,为什么要对农业改造走合作化道路?对单个农民或农_百...
是由当时的土地改革后,为发展生产力,抵御自然灾害的要求,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的原则,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消灭富农的阶级政策,而且社会主义性质就是将个体所有制改造成集体所有制

在农业合作化过程中,党和政府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什么...
党和政府领导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主要形式有互助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3年,中共中央正式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在总路线的指导下,社会主义改造开始进行。手工业一般经历了生产合作小组、手工业供销合作社、手工业生产合作社几个阶段;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大体经过了从低级国家资本主义...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称为农业合作化运动,自1951年12月起,党中央颁布了一系列决议,明确了我国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截至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个阶段,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比例达到了96.3%。这一改造不仅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丰富和...

土地改革、农业合作化运动、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生产关系是怎样改变...
土地改革是1950年开始,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即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农业合作化是1952年开始,国家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主要是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十一届三中全会...

我国农业合作化的方针是什么?
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基本方针是:积极发展、稳步前进。对个体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引导农民走农业合作化道路,这是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要求。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基本原则是: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我国农业合作化的具体形式是:从具有社会主义萌芽性质的互助组,到实行土地入股及分红的半社会主义性质的初级...

什么是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进行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又称农业合作化运动,始于1951年12月。在此期间,党中央陆续作出了一系列决策,确立了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全国约有96.3%的农户加入了合作社。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于1953...

1953年,党和国家对农业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改选,为此采取的主要形式...
加上1954年粮食统购中多够35亿公斤等原因,造成农村关系紧张。这个阶段合作化运动根据情况及时调整步伐,基本保持了发展、巩固、再发展、再巩固的稳步前进的势头。三是1955年下半年到1956年,是农业合作化运动高潮阶段。1955年夏季,在合作化问题上,党内发生意见分歧。一方以邓子恢为代表,他们主张在现有65...

三大改造指的是哪三大改造
三大改造是指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以及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社会主义改造,也就是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3年开始至1956年,中国共产党在全国范围内推动了这一运动,通过建立农业生产合作社,将独立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走上了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这一过程主要经历了互助组...

什么是三大改造
即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基本完成,全国加入合作社的农户达96.3%。手...

当年农民合作化道路与今天的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有何异同?
2、内容不同:农业合作化,是指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通过各种互助合作的形式,把以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基础的个体农业经济,改造为以生产资料公有制为基础的农业合作经济的过程。这一社会变革过程,亦称农业集体化。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但在...

乳源瑶族自治县13961522707: '三大改造'农业合作化达到高潮的时间 -
柏雄复方: 1955年,农业合作化掀起了最高潮.

乳源瑶族自治县13961522707: 1955年,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到1956年绝大多数农户参加了农业生产合作社;同时,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个体手工业者参加了手工业生产合作社;... -
柏雄复方:[选项] A. 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基本建立起来 B. 彻底废除了封建土地剥削制度 C. 我国第一个五年计划提前超额完成 D. 社会主义总路线取得了伟大胜利

乳源瑶族自治县13961522707:        中国共产党在1953—1956年的三大改造时期,1957—1966年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和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在农村分别实行了哪些重要政策... -
柏雄复方:[答案] 三大改造时期:实行农业生产合作化,引导农民走集体化道路,对农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全国掀起农业合作化的高潮,对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为社会主义制度在我国的基本建立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村生产力水平.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

乳源瑶族自治县13961522707: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三个发展阶段是什么?
柏雄复方: 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大体上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和高级社三个发展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是发展互助组,同时试办初级社.互助组由几户或十几户农民自愿组成,土地耕畜和...

乳源瑶族自治县13961522707: 三大改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
柏雄复方:[答案] 一、农业社会主义改造 农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又叫农业合作化运动. 从1951年12月开始,党中央颁发了一系列的决议,规定了我国的农业社会主义改造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到1956年底,农业社会主义改造在经历了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三阶段后...

乳源瑶族自治县13961522707: 农业合作化运动开始时间和结束时间 -
柏雄复方:[答案] 三大改造(对农业的改造) 第一阶段:1949年10月至1953年 第二阶段:1954年至1955年上半年 第三阶段:1955年下半年至1956年底 必修二的内容.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