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百草园到三味书的内容和中心

作者&投稿:寸窦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分别是什么?~

【主要内容】
在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和在三味书屋的启蒙学习生活.作者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的回忆,表现作者儿童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欢乐的心理.另外,作者通过对自己在私塾的学习生活的描写,也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中心思想】
(关于本文的中心,大致有三种不同的意见,这很正常,这就是语文不同于自然学科的地方。你同意哪一种,应从原文中找出依据。)
1、这篇课文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衬托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
2、这篇课文用百草园自由快乐的生活同三味书屋枯燥无味的生活作对比,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喜欢自由快乐生活的心理,同时对束缚儿童身心发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满。
3、这篇课文通过对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美好生活的回忆,表现儿童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自由欢乐的心理。
【段落大意】
百草园和三味书屋是鲁迅童年生活过的两个地方。阅读时抓住地点的变化可将全文分为两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时间和事情的不同分为几层:
第一部分(1~8段):回忆百草园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层:
一层(1段):总的介绍百草园情况。点出是“我的乐园”,充满留恋之情。
二层(2段):写热天百草园充满无限乐趣。
三层(3~6段):写长妈妈讲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层(7~8段):写冬天百草园雪地捕鸟的乐趣。
第二部分(9段~结束):回忆在三味书屋读书的经历。可分五层:
一层(9段):是过渡段,告别百草园去书塾读书。
二层(10~11段):写入学的情形。介绍了书屋和先生。
三层(12~16段):写不准提课外的问题。
四层(17~20段):写不准去后园玩。
五层(21~24段):写师生读书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读书入神时画画儿。
【内容简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一个奇趣无穷的儿童乐园,其间穿插“美女蛇”的传说和冬天雪地捕鸟的故事,动静结合,详略得当,趣味无穷。三味书屋则是一个充全不同的世界,作者逼真地写出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说它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受到规矩的束缚。但作者并末将三味书屋写得死气沉沉,而是通过课间学生溜到后园嬉耍,老私塾先生在课堂上入神读书学生乘机偷乐两个小故事的叙述,使三味书屋充满了谐趣,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快乐天性。该散文入选初中语文,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
【创作背景】
这篇散文写于1926年9月18日。“三·一八”惨案以后,鲁迅被北洋军阀列入通缉的北京文教界五十人名单。因此他无法公开与北洋军阀作斗争,被迫于1926年应厦门大学的邀请离开北京。鲁迅到厦门大学时正值暑期,学生还没开学。鲁迅在辗转流徙,心情苦闷的时候经常回忆起少年时的往事,就写了这篇散文发表于《莽原》上,发表时加的副标题是”旧事重提之六“。
【作品鉴赏】
这是一篇谱写幼年往事的优美回忆性散文。在这一脍炙人口的散文中,作者以如诗的笔触舒卷自如地描绘了一个妙趣横生的童心世界。
这个世界是由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组成的。先是百草园,顾名思义,是个荒凉的地方,如作品所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可是,“那时却是我的乐园”。“草园”变成“乐园”,其间就充满了童趣,作品即以这为中心进行构图。儿童最大的心理特征就是好奇,自然的形态,自然的情调,自然的声音,必然萌发起他们的兴趣,勾起无穷的联想,那蝉的“长吟”,油蛉的“低唱”,蟋蟀的“弹琴”,都是孩子们对昆虫语言的好奇想像。鲁迅在百草园里描绘的就是儿童在自然环境里的极乐世界。在作者笔下,百草园是一个充满了颜色和声音的生命世界,连那青青的野草丛里,也氤氲着一个动人的故事。这故事极有声色,但见金光闪闪,风声飒飒,鬼影幢幢,妖气重重,恐怖极了,又生动极了。有人认为这像是闲笔,其实这看似信笔插话,却是极具匠心,众所周知,这是一个民间的古老传说,鲁迅借助它饶有兴趣地从另一侧面丰富了作品的内容。从结构角度看,这个故事是从园里草丛中相传“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引发出来的,文气贯通,毫无游离之感;而更重要的是它反映了,儿童的心理,挖掘了潜存于他们心灵深处的奥秘。可以想像得出,孩子们对美女蛇的故事是又喜欢又害怕的。在技巧上看,这一插话是转叙事为描写,别开生面地为作品拓展了新的天地,百草园一渗入人情,就更其魅人了,这实是一记妙着。
百草园的另一景观是冬天,作者集中笔力只写雪天捕鸟,怎样张设机关,鸟雀如何入彀,闰土父亲如何传授方法,自己又是如何不行,虽然着墨不多,但却相当传神,是一幅充满了儿童乐趣的动画,从这里头看到了孩子们欢蹦乱跳的情景,听到了快乐的欢语笑声。写夏天,用浓墨重彩,写冬天则轻描淡写,这一笔路的转换,也很巧妙。把这两大断片连缀起来,构成了百草园的大全景,它所表现的就是“无限的趣味”,那是一个没有烦恼,没有忧愁,可以无拘无束地尽情欢笑的儿童乐园。
三味书屋的况味就完全不同了。由于对它理解不同,因此对作品的主旨和作者的创作意图也有多种猜测。有的认为鲁迅所勾勒的三味书屋是一个封建的囚牢,禁锢儿童身心的场所,因此论定作者意在批判封建教育制度。
有的则相反,以为三味书屋和百草园一样,都是表现儿童乐趣的。孰是孰非,只有正视作品实际进行实事求是的分析,方能得出比较确当的答案。三味书屋是个私塾,如作品所说,“是全城中称为最严厉的书塾”。它的样子就很古老,所谓“三味”,实是经、史、子三类书籍,“三味书屋”这一名称就鲜明地表现了这所私塾的办学宗旨和教育内容。在作品里,作者鲁迅十分逼真地描写了三味书屋的陈腐味,学生进学先向孔子牌位行礼,其次是拜先生,平时只能专心攻读经书,旁的学问是不许过问。日常课程也安排得十分刻板,每天就只读书,“正午习字,晚上对课”,书慢慢加多,对课也逐渐加上字去,“从三言到五言,终于到七言”。书塾设有打人的戒尺,也有罚跪的规则。总之,三味书屋绝不是和百草园一样是儿童的乐园,它是一所名副其实的“最严厉的书塾”,儿童在那里要受到规矩的束缚,自由是没有的;但鲁迅也没有把书塾写成儿童的囚牢,这不是他创作的本意。读这篇作品,谁都会真切地感到,在那枯燥乏味的三味书屋里,却有一股亲切的气氛流动其间,这就是儿童的谐趣。有三幅明丽的图景,值得注意,一是“园戏图”,书屋后面有一个小园,学生有时偷偷地从课堂里溜出来到里面玩耍。再就是“读书图”,师生都放开喉咙读,可读到后来,学生的声音渐渐地低下去,以至静了下来,只有老师一个人在那儿摇头晃脑大声地朗读着,这情景实在有趣极了。最后是“课嬉图”,在课堂间隙,当先生独自“读书入神”之时,孩子们便调皮起来了。这三个充满谐趣的图景,和“最严厉的书塾”似乎有点不大相称,反差很大,但这恰是透露了鲁迅的创作意图,于“严厉”的环境中,表现了儿童不可压抑的天性和本能。
【作者简介】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笔名鲁迅,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是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化与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无产阶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也被人民称为“民族魂”。他是世界十大文豪之一,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支持者,是中国无产阶级文学的奠基人,也是中国现代文学的一面旗帜。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https://wapbaike.baidu.com/

根据以往学生学习这篇课文的情况来看,他们是很喜欢读的。一则文章本身的艺术魅力强,能够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二则他们已有一定的阅读能力,对课文的内容基本上理解,例如大部分学生在预习时即能归纳出文章的中心思想:作者通过回忆童年时代在百草园游戏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两种不同生活的对比,批判了腐朽的封建教育制度。但是作者是怎样用对比的构思方法和生动形象的语言来表达这个内容,又是怎样运用含蓄的语言进行批判的,还要引导学生体味、分析、理解。
根据学生的情况来看,这篇课文的重点应该是“百草园”和“三味书屋”相对比的那部分回忆性材料,难点应该是作者写作时那些含蓄深刻的批判。换一句话说,重点即“朝花”部分,难点即“夕拾”的用意。学习时,采取螺旋式比较合适,分成两段,一个是初读,一个是复读。初读使学生掌握描述两种不同生活的具体材料,进行对比,把它们的生动形象鲜明地印在脑子里。复读是引导学生去分析、品味那些含蓄而深刻的语言,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本意。
1、“百草园”和“三味书屋”:
作者把“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两个地方的两种生活进行对比,目的是告诉读者,他对这两种生活的“爱”与“憎”的感情对比。鲁迅在这里没有用一句评论性的语言来表示他对这两个地方的两种不同生活的意见,而是用具体、生动的描述,让读者通过“形象”去“感受”到它们的截然不同,让读者通过“感情”的感染去“体味”到它们的可爱与可憎。这种通过具体生动的形象去表达自己的见解的写作艺术,是应该让学生认真学习的。
2、百草园的景物,用成人的眼光看来并不新鲜,但在儿童眼里,一切都新奇──有声有色有趣,确是儿童的乐园:
关于百草园的形象是从第2段开始描述的。
作者在这一段中写了十四种动植物的名称,它暗示读者这个被一般人尤其是大人先生们所不注意或看不起的杂草丛生的园子,却有那么丰富的“自然资源”,这里足供好奇心盛的孩子们观赏、玩耍并且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所以它是“那时”的“我”的乐园。在这些动植物名称的前边,作者用了许多美妙的恰到好处的形容词和描述语,如果让学生把它们在课本上划出来或者摘录到笔记本上,这些词就更加醒目了,它们好像带着作者的感情跃然纸上。紫红、碧绿、菜花黄,多么鲜艳的色彩;轻捷、肥胖、臃肿、光滑,各种各样的形态,它们吸引着童年的鲁迅去观察、欣赏;好奇心进一步促使他要亲自去试一试:按按斑蝥的脊梁,拔拔何首乌的藤,尝尝覆盆子的味。
鲁迅对这里的草木虫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那些形容词不够用了,进一步用丰富的想象和优美的语言来抒发自己对它们的喜爱之情,什么“长吟”,什么“低唱”,什么“弹琴”,这哪里是在写小动物,简直是在写有艺术修养的“人”。这些带着感情活力的语言,让我们好像看电影银幕一样看到了百草园那美丽的形象。这“形象”让我们和作者的感情发生了共鸣。
3、关于长妈妈讲述美女蛇故事,它吸引了孩子,给百草园增添了神秘感,丰富了百草园作为儿童乐园的情趣:
鲁迅笔下长妈妈讲故事,是很生动有趣的,它更增加了百草园是“我”的乐园的因素。童年鲁迅因为听到百草园里有一条很大的赤练蛇的传说,所以“长的草里是不去的”,这使得他在百草园里的自由受到限制,听了长妈妈讲的美女蛇的故事之后,他就极想得到一盒老和尚那样的飞蜈蚣。他说:“走到百草园的草丛边时,也常常这样想。”他多么想得到老和尚的飞蜈蚣去制服毒蛇、妖魔而得到“自由”“解放”呢。孩子们喜欢听神奇的传说和惊险的故事是他们年龄的特点,而许多神话和童话也确实常常在孩子的心里种下善良、进取的种子。当然长妈妈的故事是要一分为二的,有它消极的一面,后面还要提到,但是“讲故事”却是儿童们所欢迎的教育方式。
4、详写捕鸟时间、条件、方法、收获、经验,这都是写百草园给爱玩的儿童带来无穷乐趣,再点“乐园”:
雪地捕鸟一段,鲁迅把捕鸟整个过程的动作写得非常详细而逼真。虽然他写这篇文章时已经45岁,事隔三四十年,他还能用那些活的动词把每一个步骤写出来,让我们好像看见闰土的父亲,正在把着手教给鲁迅捕鸟的各种动作。并且连捕鸟的时机和闰土父亲讲给他的简单要领,他都记得那么清楚。从这里我们体会到鲁迅是多么喜爱这里的生活。
观赏自然景物,听神奇的故事,学捕鸟这种孩子们喜欢的小本领,这些都是使鲁迅把百草园看成是乐园的原因。在鲁迅笔下的百草园也同样吸引着学生和小读者们,因为这些生活内容确实符合儿童心理要求的。
鲁迅就是这样用“形象”把他对百草园的爱摆在读者面前的。
5、写三味书屋的生活:
三味书屋的生活怎样呢?三味书屋给鲁迅的第一个印象是一扇“黑油的竹门”,这在色调上就和“碧绿”“紫红”的百草园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百草园多么明丽多彩,三味书屋多么肃穆森严。随后鲁迅选择了三个典型事例来突出他对三味书屋的不满和厌恶感。
第一个事例,是他刚刚进三味书屋的第一件事,他讨厌那拘束人的礼节:拜鹿──拜孔子,拜先生。尊孔是封建教育制度的核心,这一拜便算孔门弟子了,从此就要沿着“学也,禄在其中矣”“学而优则仕”的道路走下去。
第二个事例,他对压制学生求知欲十分不满。进了三味书屋就要非礼勿言,非礼勿动,从而把自己培养成惟有读书高的“士”,可是少年鲁迅却问了读经以外的“怪哉虫”的故事,这在老师眼里简直是轻举妄动,左道旁门。老师是非礼勿言的,所以他不予回答,而且有怒色了。
第三个事例是他对那里读书的内容和方式是十分反感的。鲁迅写他们读书的状态是这样的:老师大声道:──“读书”!于是大家放开喉咙读一阵书,真是人声鼎沸。学生是在老师的命令或压力下读书,只是声音够大的。读什么呢?“仁远乎哉我欲仁斯仁至矣”,这是宣传“仁”这个虚伪的封建道德的主观主义说教。“笑人齿缺曰狗窦大开”,这是取笑别人的低级趣味的话。“上九潜龙勿用”,这是宣传风水迷信的东西。“厥土下上上错厥贡苞茅橘柚”,是读错了一句讲古代税法的话。他们读的就是这些令人难懂而又无用的“书”。读不成句、读错了,也得不到纠正。背,死记硬背。学生怎能有兴趣!所以终于声音“低下去,静下去了,只有他还大声朗读着……”老师很起劲,学生却没有一点积极性。老师读老师的,学生读学生的,师生之间没有感情上的交流。这里的戒尺和罚规,虽然不常用,但是它还是起着一定的指挥作用。当老师的精力注意不到的时候,学生们也就把戒尺和罚规忘掉了,去玩苍蝇和蚂蚁,这本来是无聊的游戏,但那枯燥单调的读书生活更无聊,只好用“无聊”来解除“无聊”。
写三味书屋的生活,作者也是用生动的形象来告诉我们他对那里是多么憎恶。
本文通过对百草园的快乐生活和三味书屋的枯燥生活的回忆,表现了儿童热爱大自然,追求自由、快乐、美好的生活的心理,也反映了封建教育制度对儿童身心的束缚。

摘自百度网友,谢谢。


朝花夕拾中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全文
全文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也有深层含义,实是指作者的童真童趣的一去不复返。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已赞过 已踩过< 你对这个回答的评价是? 评论 收起 匿名用户 2014-09-28 展开全部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鲁迅 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是咱们最熟悉的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这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概括如下: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鲁迅先生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以及在三味书屋读书时的乏味生活。鲁迅先生的这篇充满对童年回忆的散文,表达了鲁迅先生心底的那份热爱自然,向往自由的童真童趣。文中充分描绘出百草园这个荒园充满着无限的乐趣,那么有“碧绿的菜畦,光滑的...

从三味书屋到百草堂 原文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作者:鲁迅 原文节选:我家的后面有一个很大的园,相传叫作百草园。现在是早已并屋子一起卖给朱文公的子孙了,连那最末次的相见也已经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确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时却是我的乐园。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

《从百草味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
这是百草园的生活,作者抓住“我的乐园”来写,满溢着生机和活力。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的乐园”了。这里,作者用一个过渡段,巧妙地将自己的百草园生活过渡到了随先生读书的学习生涯。出处:出自近代作家鲁迅的《从百草味到三味书屋》。

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_百度...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就是要搞清楚全文主要讲的是什么。只有掌握了文章的主要内容,才能正确领会文章的中心思想。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小学四年级语文课文《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欢迎大家参考!《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原文
读的书多起来,画的画也多起来;书没有读成,画的成绩却不少了,最成片段的是《荡寇志》和《西游记》的绣像,都有一大本。后来,为要钱用,卖给一个有钱的同窗了。他的父亲是开锡箔店的;听说现在自己已经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绅士的地位了。这东西早已没有了吧。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文章结构 全文可分三部分。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这一篇前半部分写了鲁迅在童年时期百草园无拘无束玩耍时的快乐生活,接着线了鲁迅在三味书屋枯燥的学习生活,表达了鲁迅对童年时代对自然的热爱,对知识的追求。 从这本书中,我知道了鲁迅是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让我更进一步了解鲁迅的生活。我还学到了鲁迅写作的一些方法。 我要向鲁迅先生...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主要内容是什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先生于1926年9月写的一篇回忆童年生活的散文。文章记述了鲁迅先生从百草园天真烂漫、无拘无束的生活到三味书屋枯燥乏味但却影响深远的读书生活的变化。文章是鲁迅先生历经坎坷之后的中年之作,三味书屋中的“先生”形象至今都有异议,鲁迅先生笔下的先生形象到底是什么样的,接下来...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概括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写作特点:本文采取由远及近、由高到低、从静到动、先夏后冬的顺序,对百草园的景物作了有层次的描述。

南华县156885372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 -
满帝右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主人公鲁迅的童年,屋子后面有百草园,这是他童年最快乐的时候,通过美女蛇等故事讲述,后来主人公在私学的教育中长大,他把其称为为三味书屋,是他怀念的童年时光.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南华县156885372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主要内容和主题思想 -
满帝右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的封建书塾教育的尖锐矛盾,表达了应让儿童健康活泼地成长的合理要求.

南华县156885372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 -
满帝右美:[答案] 这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 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 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不得不离开“我...

南华县15688537204: 朝花夕拾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 -
满帝右美:[答案] 就是鲁迅在三味书屋学习,百草园是他玩的地方,主要是对童年的怀念和对封建教育的抨击

南华县156885372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简单的 -
满帝右美:[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中生动描写了塾师寿镜吾的形象,他是鲁迅的第一个启蒙老师.《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还——描述了儿时在家中百草园得到的乐趣和在三味书屋读书的乏味生活,揭示儿童广阔的生活趣味与束缚儿童天性...

南华县156885372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概括 -
满帝右美:[答案]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是鲁迅于1926年写的一篇童年妙趣生活的回忆性散文,此文被收入《朝花夕拾》.全文描述了色调不同,情韵各异的两大景片:百草园和三味书屋.作者写百草园,以“乐”为中心,采用白描手法,以简约生动的文字,描绘了...

南华县15688537204: 大家帮忙概括一下鲁迅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和中心思想啊 -
满帝右美: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三味书屋:是清末绍兴城里著名私塾.鲁迅12岁在这里求学,塾师是寿镜湖老先生.三味书屋,是三长间的小花厅,本是寿家的书房.寿镜吾老先生在此坐馆教书长达六十年. “三味书屋”之味:鲁迅先生在他的散文...

南华县156885372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的中心思想 -
满帝右美:[答案] 中心思想是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离儿童实际的私塾教育,用乐园似的百草园生活和阴森、冷酷、枯燥、陈腐的三味书屋相对比,一个是多么适合儿童心理,表现了儿童的广阔的生活乐趣,一个是多么妨碍儿童身心的发展.类似的看法是:通过对百...

南华县15688537204: 《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的主要内容用简短的文字概括文意 -
满帝右美:[答案] 这是他回忆童年生活的文章.本文包括两个部分,两部分之间表现了作者由童年的游戏、玩乐到长大读书的成长过程.作者先从百草园生活写起,点出那里曾经是“我的乐园”.慢慢地,“我”长大了,家里人要送“我”去读书,“我”...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