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首的地理

作者&投稿:仲映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界首是属于哪个省~

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门,位于京九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交汇处,面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圈,背靠中原腹地,是东西进出的重要门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东汉时王莽、刘秀逐鹿于此,留下“王莽追刘秀”的千古史话,光武镇成为全国唯一以皇帝谥号命名的城镇。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划此沟为界。元末红巾军领袖界首人刘福通,在家乡首举反元义旗,为建立明朝奠定了基础。抗战时期,界首由于特殊的地理优势,未受日军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纷纷迁往界首,一度人口剧增,商贾云集,贸易兴旺,有“小上海”之美誉。

江苏省高邮市界首镇,因地处高邮、宝应、金湖三县市“交界之首”而因此得名,南宋时建镇,距今有1500多年历史。是里下河地区最为繁华热闹的名镇、古镇之一。此处北通京津、南接苏杭,水陆兼备,是南北交通要塞。位于长三角经济圈------江苏省中部里下河地区,是高邮市三大古镇之一,镇域面积87.8平方公里,其中辖高邮湖水面面积35.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1万人。

自明清至民国时期,界首集内居民多以商兼农为业,刘兴集居民务农者众。土地除庙寺、学田外,多数地亩被地主占有。饶绍周5口之家占有土地218亩,人均占有43.5亩。民国26年(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后,皂庙镇兴起,三镇鼎立,商业一时兴旺,来此经商的一些富商大贾乘机于县境争置田亩,高课收租,荷囊肥己。如山西省一陈姓商人和河南省一杨姓商人皆于城郊置田数百亩。据民国37年调查统计:三镇有地主(商农兼业)102户,559人,占三镇总人口数的2.4%,占有土地3383.5亩,人均6.05亩;贫农425户,2186人,有土地1314.4亩,人均0.61亩;雇农52户,261人,有土地52.5亩,人均0.2亩;城镇贫民(工人在内)747户,2782人有土地635.6亩,人均0.21亩。
无地或少地农民为养家糊口,常年赖劳力租课土地或作佣工辛苦劳作,若遇灾年或遭不测,只得典当家产乃至卖儿卖女抵租偿债,落得家破人亡。地主以其占有大量土地高课出租雇工、放高利贷盘剥农民。
民国36年(1947年)秋界首县城解放,民主革命政权建立后,相继开始实施”减租减息”,取消地主一切额外剥削,农民生产、生活条件相应得到改善。1952年5月界首市进行土地改革(城郊、光武、陶庙、洪庄、砖集5区悉于原属县进行),至7月底完成土地改革任务。全市1529户农户中划定地主123户,没收土地3743.5亩,征收土地702亩,没收牲畜65头,农具139件,没收房屋1997间,粮食计5044公斤。贫雇农477户,2447人,分回土地3541.65亩,人均分有土地1.44亩。政府向土地所有者颁发了土地证书,彻底废除千百年来封建土地占有制,实现了”耕者有其田”的个体农民所有制。是年农业产值由1950年的1332.64万元提高到1376.39万元。
土地改革结束后,农民有自己的土地,但在农业生产发展中由于资金短缺,耕畜农具等生产资料不足,抗御自然灾害能力有限,尤其是贫下中农中的劳弱户更无法摆脱贫困。为避免贫下中农重新陷入借高利贷或发生典当家产和出卖土地,产生两极分化,中共界首市委市政府根据上级指示,决定在土改基础上,依靠贫下中农,坚持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和国家帮助原则,引导农民走互助合作道路。1952年底在上年临时互助组14个的基础上组办常年互助组251个,临时互助组321个。土地经营管理自主,共同劳动,牲畜合犋,换工互利。时因无领导经验,已建起的互助组经不住自然灾害考验,到1953年9月,已入组8579户农民减少36.2%,经整顿教育后走上互助合作健康发展之路,是年全县粮食总产8582.85万公斤,人均产粮279公斤,农业产值1446.30万元。
在互助合作稳步发展中,部分常年互助组开始试办以土地入股地权不变统一计划经营为特点的初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称初级社),界首镇大张庄张应三初级社于1953年6月首办成功。以后,界首镇建国初级社、桑树乡郭华昌初级社、申湖乡张国兴初级社、荣庙乡荣占标初级社及砖集区老户李庄初级社、王南湖村初级社等先后办成。1954年县境初级社发展到56个,入社农户1337户,常年互助组570个,临时互助组4731个。至1955年初级社有739个,入社农民62411户,占农业总户数的36.5%,农业产值提高到2104.80万元。随着初级社生产水平提高,农民生活进一步得到改善,纷纷添置了一批生产资料,生产积极性更加高涨。
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1955年中共中央《关于农业合作化问题的决议》发表后,县委县人委选桑树乡试办第一个高级农业生产合作社(以下称高级社)——新生高级社,农民(称社员)将土地自愿入社,为集体所有,取消原土地股份分红,收益按劳动出勤评工记分,以分值计酬,年终(秋收后)结算。生产资料作价入社(不含小农具),房前屋后零星树木仍属农户所有。1956年春各区试办高级社9个,入社农户5495,土地55686亩。是年夏秋之交县城遇百年罕见涝灾,劳弱户分配食不饱腹,秋后出现少数农户退社现象。冬季农闲时,经广泛宣传党的有关办社方针政策,进行整社运动,巩固了高级社成果。1957年3月县境有高级社34个,入社农户60290户,占总农户的83.3%。在父子相劝、夫妇共商、初级社选派代表争相申请转办高级社的情况下合并28个初级社为10个高级社,同期吸收单干农户410户入社,年底县境有高级社44个,入社农民72775户,占总农户的98.5%。个体农民所有制土地在不足三年时间内完全转变为社会主义劳动群众集体所有制。1957年实现农业产值1675.08万元。
1958年8月建成了人民公社。实行单一的生产资料(土地在内)公社所有制,出现了”共产风”、”浮夸风”、”瞎指挥”,”高指标”、”高征购”、”放卫星”等做法,社行队效,农业生产遭到破坏,生产水平下降。1958年人均生产粮食只有199.5公斤。比1957年人均生产粮食329.17公斤减少129.67公斤,社员温饱难以正常维持。1960年农业总产值1006.17万元,农业产值899.54万元。1961年春经过整风整社运动,”五风”基本上得到纠正。县境推行”定产到队、包产到田、责任到户”的责任田制,先在前进公社洼张大队试点,以后在全县推行,农业生产有了回升,农业产值达1220.22万元。1962年责任田制受批判后作了改正。1965年农业总产值2396.93万元,农业产值由1963年的682.79万元提高到2158.45万元。
1968年县境普遍开展”农业学大寨”运动,收回或压缩社员自留地(也称菜地),取消或限制家庭副业生产,少数村队家畜家禽基本禁绝。经营方式单一,农业内部结构比例失调,社员生产积极性不能发挥,生产徘徊不前。其间,惟农田水利建设有所进展。如沟河治理清淤排障、修桥涵、建电机灌站、打机井等。1970年农业总产值3663.15万元,农业产值3128.69万元。1975年农业总产值3504.00万元,农业产值2926.42万元。
1978年12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次年2月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全县展开。由于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即生产队将土地及生产资料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按人劳比例将全年总包干任务(农业税、统购粮等)承包到户,责任到人,承包人在国家计划指导下根据市场需求直接安排生产,实现了责权利结合,农民生产积极性空前高涨,农业生产水平迅速提高,温饱问题基本上得到解决。是年农业总产值5708.37万元,农业产值4272.44万元。1982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进一步得到巩固、完善和发展。1983年人民公社取消,恢复区乡(镇)村建制,农业生产继续推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实行承包人”交足国家的、留足集体的、余下全是自己的”,使传统农业生产更加符合现有生产条件,呈现出前所未有的兴旺景象。至1985年粮食总产量178304吨,农业总产值13648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88元。
1952年市辖区域土地改革时留给界首中学、公安局劳教所、农场等单位全民所有权土地130多亩(,1953年撤市置县,随着行政区划变更,由太和、临泉两县划入全民所有权土地1000余亩,先后兴建农业场站。县北部区有聂马庄农场、葡萄场,中部区有县园艺场、苗圃场,南部区有马铃薯良种繁育场、陶庄湖农场、鱼苗场、畜禽改良站等国营地方场(站)。后随着工农业发展,水利、交通及其它部门先后征购土地权属全民所有,1983年普查结果全县全民所有权土地7357.20亩,其中耕地2688.10亩,林地416.6亩,交通用地272.5亩。
界首气候温和,物产丰富,是全国优质小麦、优质棉花、优质山羊、优质黄牛生产基地,截止2009年,界首市已成为安徽省粮、棉、油、肉的主产区。地方特产丰富,“吕长明”牛肉、“宏亮”熏鸡、清真牛肉干等特产享誉省内外,农副产品深加工具有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
截止2012年,全年粮食总产量39.2万吨,增长4.3%。有序开展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试点,土地流转户数增多、流转面积扩大。实施占地2200亩现代农业示范园、农村公路建设、农村安全饮水工程、农村沼气工程、农村危房改造等项目,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 1947年界首解放以后,以手工作坊为主的私营工业由于受过去战争及自然灾害的影响,生产很不景气,不少企业岌岌可危,一片萧条。市民主政府为保护与发展私营工业,对油坊、酒坊、制烟、造纸、皮革、毛巾、肥皂、木材铺、铁匠铺等私人企业发放低利贷款72.82万元(中卅币),使63家工厂企业得以恢复生产。至1949年底,境内私营工业有了发展,共有烟厂12家,石印馆21家,酒坊53家,织布厂17家。1950年市内规模较大的私营工厂6家,其中最大的鑫鑫铁工厂拥有固定资金1000万元(当时币值下同),流动资金640万元,有元床2部,铣床1部(全系人力),可生产弹花机及各种零配件。
1949年,界首市建白酒厂,为本县第一家国营工业工厂。1958至1961年,国营工业大起大落,曾有公私合营、集体经营、联合经营的工业工厂一次性转入地方国营。1961年工业下马,原来过渡为国营工业的公私合营、集体经营、联合经营工业工厂都从国营工业中退出。
1951年,逐步对私营手工业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工业转为公私合营企业。1955年成立手工业联合社时,又进一步将私营、公私合营企业转变为联合经营企业,辖属有20个单位,即民主铁业社、木器社、服装社、竹器社、布鞋社、棉织社、三合社、化工社、毛笔社、印刷社、修配社、石磨社、陶瓷社、麻纺社、车马挽具社、建筑社、刻字社、各区农具社、大黄竹器社。1956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发展到26个社组,大都是集体性质。”大跃进”时期,这些集体性质的手工业社(组)都一次性过渡上升为地方国营企业。1961年,工业下马,原转为国营企业的手工业社(组)仍属集体性质。
1953至1958年,贯彻过渡时期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进行”一化三改造”,个体手工业户分别合并为公私合营、联营、集体经营。1965年前,部分乡村个体手工业兴起,如大黄的竹编、魏窑的陶业等。1967年后,手工业又处于奄奄一息状态。
1963年,农业丰收,国营工业较前好转,白酒厂、农机修造厂、印刷厂、电厂4个国营企业年总产值为89.92万元,实现利润16.3万元。1966年”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工业生产基本上处于混乱瘫痪状态。1978年,国营工业有所发展。至1984年,共有国营企业18家,总产值为4455万元,实现利润340.6万元。1985年,国营企业18家,从业人员2728人,年总产值3453.2万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20.6%,利润336.2万元。
1965年,共有集体企业17家,从业人员376人,年总产值120.07万元。1970年,县内共有集体企业59个单位,职工670人,年总产值370.92万元。1976年有集体企业84个单位,从业人员6118人,年总产值1360.85万元。
1978年,随着市场开放搞活,私营手工业重新复苏。1981年,境内个体手工业登记发照的有20户,从业人员20人,年营业额为1.06万元。农村的手工作坊、烧窑、制陶、编织等也应运而生。
1980年后,集体工业企业发展较快,至1985年共有集体企业45个,职工3812人,总产值8043.6万元,占工业总产值的47.9%,是1976年的10倍,实现利润869.8万元。
1983年8月27日,界首县”个体劳动者协会”成立,其中有手工业代表3人。年底共有个体发照117户,从业人员152人,资金5.26万元,年营业额6.42万元。1985年,个体手工业发展较快,年底共有个体手工业发照339户,从业人员600人,资金30万元,年营业额181万元。
截止2009年,界首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7.29亿元,比上年增长15.0%。其中,工业增加值22.43亿元,增长32.8%。全市已形成20多个行业、2000多个品种的生产体系,国家级、省级品牌产品32个。医药、塑料化工、纺织制鞋、食品酿造、机械制造、有色金属冶炼六大支柱产业优势明显,一批知名产品享誉全国。工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达40%以上,对财政经济的贡献率达70%左右,形成了“一园四区”——市工业园、再生铅工业区、再生塑料工业区、再生铜铝工业区和再生绳网工业区,呈现勃勃生机,发展潜力巨大,已成为彰显界首循环经济发展的特色产业集聚地和“界首城市名片”。 抗日战争期间,界首三镇商业繁荣。市内大小街道77条,商店、行栈、货摊林立。分别从事盐业、粮业、花布业、杂货业、竹木业、山窑业、服务业等,共650家。经营品种有京广杂货、文具、五金、颜料、中西药材、栗炭、焦炭、竹木山窑、棉纱布、烟草、食盐、食糖、大豆、麻油、牛羊、皮张等。1944年,全年贸易额按当时法币计算为88000万元,税收从1939年的万元,到1944年增加到亿元以上。
1945年抗日战争胜利后,客商大都携资归里,界首商业迅速萧条。至1947年前夕,市内共有私营商业百余家,主要经营土产品和山货。
新中国建立后,市场商业经营仍以私营为主。1953年,全市共有私营商业1042户,全年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417.26万元,占全市零售总额的44%。1956年,全县完成对私营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私营商业基本消失。
19世纪60年代初,由于三年自然灾害的影响,商品奇缺,供求紧张,私营商业仍未得到发展。直到1963年,农业收成见好,出现少量商户和退出国营商业的小商贩重返于市。”文化大革命”期间,个体商户受到限制,城乡个体商户纷纷闭门歇业。
1979年后,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党和人民政府采取扶植个体工商户的方针,同时实行”广开就业门路,解决城镇就业”的政策,从事商业活动人员增加。至1981年,全县个体商户达1707户,分别从事修理、服务、工艺手工、饮食、小商品零售、运输等行业。年营业额419.8万元。1982年,市场进一步开放、搞活,农村个体商户继而崛起,年底全县共有个体商户1880个,资金103.97万元,年营业额754.3万元。1983年,县召开个体劳动者协会第一次会议,选出代表146人,其中个体商户代表90人,占61.6%。1985年,个体商户遍布境内,共有商户4486个,从业人员6942人,资金454万元,年营业额3794万元。
截止2009年,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28亿元,增长19.3%
截止2003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比上年增长16%。实现进出口总额1.8亿美元,增长32.3%;从出口产品类别来看,调味品、渔具、纺织家具是拉动出口快速增长的主要支撑。




政治地理的首都
首都亦称国都,中国古代则称京城。首都的功能是指它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所能承担的任务和作用。1.政治中心首都是执掌和行使国家最高统治权的地方,控制全国领土和管理国家事务的神经中枢。国家元首、最高权力机关、最高行政机关、最高司法机关乃至最高军事指挥机关都驻在首都,国家的大政方针在...

高一地理知识点总结归纳
例如,我国季风区与非季风区分界线较长,其中包括“大兴安岭―阴山―贺兰山―巴彦喀拉山―冈底斯山”的山脉,我们可以将这组山脉名称的字首组合为“大阴贺巴冈”,这样记忆效果就会明显提升。 趣味联想法 不少同学对地理学习缺乏兴趣,尤其是对地理概念的记忆更是表现出明显的抵触心理。但是由于要高考,我们又不得不去...

华盛顿建在美国东部地区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波托马克河畔,有何...
政治上:因为1783年,美国国会提出建立永久性首都的想法,但在选址上发生了分歧,南北双方都想把首都设立在自己的境内。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达成了妥协的方案,拟将首都建在东部南北方的天然分界线上。地理位置上:位于北美五大湖周围,气候温和适宜,平原地形,地势平坦开阔,水源充足。历史开发早,经济发展...

德国统一后为什么首都在东德呢?
第三,地理方面。柏林位于德国东北部,是德国的首都和最大的城市,也是德国的政治、文化、交通及经济中心,人口约363.4万。城市面积883平方公里,其中公园、森林、湖泊和河流约占城市总面积的四分之一,整个城市在森林和草地的环抱之中,宛若一个绿色大岛。柏林位于欧洲的心脏,柏林扼东西欧交通要道,是...

地理学时空观的理解
地理学的时空观是理解地理现象和过程的重要视角。它强调了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对于地理学的研究具有深远影响。详细论述如下:1、首先,地理学时空观认为地理事物和过程不是孤立的,而是在一定的时间和空间背景下发生的。时间和空间是紧密联系的,不可分割。这种观点强调了地理现象的时空连续性和动态性,有...

从地理位置上来讲,中国的最中心是哪里?
在宁夏于甘肃省交界的地方——榆中县 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心从几何的角度来讲,它一定是距离我国东南西北四边大体相当的距离。中国的地理位置几何中心在甘肃省榆中县距离兰州近。 在甘肃兰州那里有个中国大地原点的标志。国家大地原点测量就以它为标准的。

七年级下册地理各国首都,世界地理
中国(北京)韩国(汉城)朝鲜(平壤)日本(东京)马来西亚(吉隆坡)印度(新德里)巴基斯坦(伊斯兰堡) 泰国(曼谷)越南(河内)斯里兰卡(科伦坡)缅甸(仰光)孟加拉国(达卡)阿富汗(喀布尔)柬埔寨(金边)尼泊尔(加德满都)老挝(万象)菲律宾(马尼拉) 塔吉克斯坦(杜尚别) 新加坡(新加坡)马尔代夫(...

巴塞罗那是西班牙首都吗?
现今则与巴塞罗那并列为西班牙的两大对外文化窗口。马德里同时也是西班牙的商业中心和“总部经济”中心。马德里,海拔670米。南下可与非洲大陆一水为限的直布罗陀海峡相通,北越比利牛斯山可直抵欧洲腹地,因此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在历史上因战略位置重要而素有“欧洲之门”之称。

宁夏人文地理:青铜峡牛首山寺庙群
1. 在银川平原与卫(中卫)宁平原之间,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山脉。主峰位于北端,由武英、文华两峰组成,南北对峙,形状像牛头上的角,因此被称为“牛首山”,也有人称其为“牛头山”。2. 相传这里曾是释迦牟尼与众佛菩萨讲法传道的地方,并有《大乘经》藏在其中。3.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情溢...

我国第一部记载全国的水道的地理书是什么
地理知识传于后人,所以他选定《水经》一书为纲来描述全国地理情况。正如王先谦所 说,郦道元注《水经》的目的在于“因水以证地,即地以存右”(《王先谦合校本 序》)。其次,他认识到地理现象是在经常变化的,上古情况已很渺茫,其后部族迁徙、 城市兴衰、河道变迁、名称交互更替等等都十分复杂,所以他决定以水道为纲,...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首界是两省交界的地方吗? -
秦袁可宝: 界首是一个县级市,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南与临泉县和颍泉区接壤,东与太和县为邻,西北与河南省的沈丘、郸城两县交界. 从地理位置上看,界首确实位于安徽和河南交界的地方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安徽省界首市概况 -
秦袁可宝: 界首市自然条件 界首市地处皖西北平原,南北狭长,南与临泉县以泉河为界,西与河南省沈邱县、郸城县接壤,东与太和县、阜阳市相邻.全市辖十八个乡、镇、办事处.截止2004年底总人口72.3万人,其中农村人口62.0193万人,农村劳动力...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界首的面积有多大
秦袁可宝:界首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淮北平原的西部边缘.地处东径115°15'—115°32',北纬33°0'— 33°30' .土地总面积667.3平方公里,是安徽省西出东进的门户. 界首市城区面积15平方公里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界首在哪里?
秦袁可宝:界首市是安徽西北大门,位于京九经济带和欧亚大陆桥经济带交汇处,面向以上海为中心的华东经济圈,背靠中原腹地,是东西进出的重要门户,具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全市总面积667.3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2万亩,人口73万,辖18个乡、镇、办事处.为省直辖市.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界首是什么地方?
秦袁可宝: 植物园.七七纪念碑 曼哈顿,聚富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阜阳地理位置 -
秦袁可宝: 阜阳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辖颍州、颍泉、颍东三区和临泉、太和、阜南、颍上.四县及界首市,户籍人口1014.8万,常驻人口为7599918人.面积9775平方公里,是安徽省人口最多的市,也是全国比较大的地级市之一.阜阳交通优越,是安徽3大枢纽之一,市内铁路,公路,航空,水运发达,为安徽前列. 阜阳经济与商业发达.商品零售金额仅次于省会合肥,为安徽第二.GDP为安徽第五.发展潜力巨大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界首是哪个省的 -
秦袁可宝: 界首,别名界沟、小上海,安徽省县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南接临泉县、阜阳,东邻太和县,西北与河南省的沈丘、郸城两县交界.因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此划界为沟而得名.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界首不是一个市吗?为什么说阜阳界首市? -
秦袁可宝: 界首是县级市,所属地区为安徽阜阳市,所以叫阜阳界首市. 界首,安徽省辖县级市,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别名界沟、小上海.南接临泉县、阜阳,东邻太和县,西北与河南省的沈丘、郸城两县交界. 因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此划界为...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界首在哪个地区?
秦袁可宝: 安徽

鄂托克前旗19773687923: 届首是哪个省的? -
秦袁可宝: 界首,安徽省辖县级市,由阜阳市代管,位于安徽省西北部,别名界沟、小上海.南接临泉县、阜阳,东邻太和县,西北与河南省的沈丘、郸城两县交界.因南宋名将刘琦大败金兀术,在此划界为沟而得名.抗战时期,界首由于交通闭塞,未受日军侵犯,上海、南京等城市商人纷纷迁往界首,一度人口剧增,商贾云集,贸易兴旺,故有“小上海”之美誉.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