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国藩·乱世自警】之四:功名诽谤如浮云

作者&投稿:计戴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前言:

瘟疫,兵祸,天灾相继而至。晚清风雨飘摇,灾异不断。身逢乱世,应当随波逐流,浑噩且过?还是砥砺猛进,慧眼警醒?曾国藩感叹身在乱世,实为不幸。

面对欺辱、毁谤、功名与诱惑,他战战兢兢遵循传统,勤谨修身。经历千百险阻,不屈不挫,终于乱世中脱颖而出。他立德立言立功,是大清第一位以文臣封武侯,虽位极人臣,功高震主,仍能善始善终。

我们撷取曾国藩家书、日记及史稿,从财富观、修身思想、治家智慧、养生之道等不同层面,呈现曾国藩秉承的传统价值,为读者再现遗忘的精华传统。

同治元年(1862年),大清发生瘟疫。染疫的军民大量死亡,尸体顺着河流漂浮而下。由于尸臭弥漫,凡是闻到秽气的人,十个人中就有八九人病倒。曾国藩看着河中堆积的尸体,大叹:“诚宇宙之大劫,军行之奇苦也。”意思是这情况真是宇宙天地间的大劫难,行军打仗遇到的奇苦!

除了爆发瘟疫,大清对内与太平天国征战,对外面临诸国列强欺压。曾国藩身在乱世,面对功名和诽谤,他坚持自省修身,时常写信与诸弟共勉。

清军御敌,需要购买大批洋枪。同治元年(1862年),曾国藩购买枪炮时,听到有不少人谈论自家兄弟的过失。于是他提醒弟弟们行事应当谨慎,对于外界谈论的是非,秉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湖北官场对待其季弟曾国葆,也开始有意刁难。曾国藩安慰季弟,当一个人有了名望,是非也会随之而来。为此他举了一个例子,提到了金安清。

金安清也是很有才华的人。清宣宗道光四年(1842年),他在河南治水时,遇到了林则徐。林则徐向吏部写了一封书函,推荐金安清。金安清由此步入仕途。他历任江苏泰州府同知、海安府通判,官至道员(正四品)。太平天国起兵后,金安清加入统帅胜保的大营。咸丰十一年(1861年),金安清担任南北两台筹饷委员,因“藉捐肥己”,一说是因他得罪袁甲三、吴棠两任漕运总督,被革职查办。

金安清等人被弹劾后,官府抄没了金家财产,让金的妻子和儿子在街上站了大半夜。曾国藩说:“难道真的是因为他们犯下了万分的罪过吗?那是因为名望太大,赏罚也会随之而来。众口悠悠,起初不知道毁谤从何而起,也不知道又如何停止了。有才能的人,痛恨这些毁谤无凭无据,所以悍然不顾,但是毁谤仍旧沸沸扬扬。那些有德之士,害怕这些没有根据的毁谤,低调自抑坚持修德,毁谤则日渐平息。”他希望弟弟们面对毁谤能自抑自修,而不是悍然不顾,我行我素。曾国藩作为兄长,官任两江总督协办大学士,时时都在担心会从巅峰摔下来。他纵览古今人物事迹,像他这般有名望有权势的人,能够保全善终者,实在凤毛麟角。他非常担忧,当在自己处于鼎盛时,无法庇护荫福诸弟;日后一旦他摔下来,反而会连累诸弟。所以在书信中,他苦口婆心地劝诫弟弟们,不要在门户之内,兄弟之间计较胜负,反而忘了外患、外界众人的侧目。

同治三年(1864年),太平天国大势已去,清军围攻金陵。曾国荃率军克复了常州、丹阳等多座城,惟独金陵迟迟没有攻下。清廷常年战争,对外又与英国、法国、俄国签订丧权辱国条约《北京条约》(1861年),国事艰难,军饷缺乏,很多事情进展得都不顺利,各种不堪入耳的非议,接连传到曾国藩的耳中。这一年,京师户部官员上奏折,有意刁难曾国藩。曾国藩心中抑郁难平。同年三月二十五日,他说:“用事太久,恐人疑我兵权太重,权力太大。意欲解去兵权,引退数年,以息疑谤。”为打消众人对他的诽谤和猜忌,他拟好了病休奏折,准备自解兵权,回家休养。此时,正是清军围攻太平天国的紧要关头,战事艰难没有结果。金陵没有攻克,江西太平军再起,大清军队需要钜额粮饷,这些重任均由曾国藩负责。倘若曾国藩病休回家,一旦清军因为军饷奇缺引起军队哗变,太平天国反败为胜,清军多年的苦战就会功亏一篑。曾国藩终是没能离开。面对艰难的时局,众人的非议,朝臣的掣肘,曾国藩抑郁成疾,然而他更心疼弟弟,常年在外带兵打仗,身心都在煎熬劳苦,所以常写信安慰曾国荃。

太平天国占据了中原半壁江山。曾国藩与曾国奎等人竭力为大清挽回了局面。同治三年七月,清军攻破金陵,朝廷加封曾国荃为一等伯爵,锡名威毅,赐双眼花翎。加封曾国藩为一等侯爵,世袭罔替,赏戴双眼花翎。自大清开国以来,文臣封侯就是从此开始。朝野称贺,曾国藩不敢居功,他一如既往行事谨慎,如履薄冰。

曾国荃有功于社稷,但因他行事张扬,招致众人忌恨,还遭到朝臣弹劾。一天,曾国藩阅读邸报,获悉御史佛尔国春上奏朝廷,弹劾曾国荃是肃党成员,应当受到惩治。说起肃党,涉及到一场宫廷政变。当年咸丰十一年(1861年),咸丰皇帝驾崩前,命以肃顺、载垣等八位大臣辅佐同治小皇帝,同时授予两宫太后印玺。顾命大臣拟旨后,要加盖两宫太后掌管的印玺,圣旨才能生效。但两宫太后意在垂帘听政,与辅政大臣不和,于是两太后与恭亲王奕䜣联手发起政变,除掉了辅政大臣,其中载垣、端华在宗人府自尽,肃顺被斩,其他人等发往军台。这就是辛酉政变,也称为祺祥政变。

肃顺是皇室宗亲,此人喜交名流,并采纳他们的建议,受到咸丰帝的信任。然而肃顺恃宠而骄,揽权立威,数次兴起大狱,引起天下民怨;又奏请削减八旗俸饷,引起皇室贵族的怨恨。众人见他临刑,争相向他投掷瓦砾,拍手称快。肃顺生前与两宫太后交恶,御史佛尔国春弹劾曾国荃是肃党,如此诬陷无疑是想置他于死地。后经查实,此为诽谤诬陷,朝廷降谕还曾国荃清白,一场风波就此平息。曾国藩自述:“吾家高爵显宦,为众人所侧目,思之悚栗。”曾家兄弟是当朝达官显贵,一举一动受到众人瞩目,稍有不慎,都会留下弹劾的把柄,曾国藩细思内心感到极度恐惧。

曾国荃四十一岁之际,也就是同治三年(1864年)八月,曾国藩赠予他十三首组诗。其中第十首是:

“左列钟铭右谤书,人间随处有乘除。

低头一拜屠羊说,万事浮云过太虚。”——(节录自《沅圃弟四十一初度》)

诗文大意是说,对于位高权重之人,往往他的左边陈列著钟鼎铭记的功勋,右边则是诽谤他的状书。人间随处变幻莫测,那些看不见的风险,此起彼伏就像算数上的加减乘除,没有定数。曾国藩建议弟弟要像春秋时期楚国的屠羊说一样,看淡功名,拒绝国君赏赐,谨慎低调地做人。因人间万事就像天上的浮云,最终都会一消而散。

参考资料:

《曾国藩日记》

《曾国藩家书》

《清史稿》卷387/卷413

《曾文正公年谱》卷九

阅读开智慧,分享积功德!


曾国藩怎样看待初办团练时推崇的乱世需用重典?
乱世需bai用重典,这是必然的,怎么会出现du乱世,那就是因为中央zhi控制能力已明显不足dao,江湖豪客应运而生,时势推动下就会有取而代之之意,面对这种苗头,政府不通过严酷手段扼杀,那就回像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一旦杀压不住就会江山易主了,譬如三国,隋末,元末各路烽火就是例子;而且曾国藩就...

曾国藩为什么人称曾剃头?
曾国藩经常用重刑斩首土匪恶霸,所以被戏称为曾剃头。曾国藩在做了一段时间的京官以后,郁郁不得志,自己的才华,观点得不到咸丰帝的赏识,于是,曾国藩就越来越对京城的官场生态感到厌恶,想要回老家。终于,曾国藩等来了一个机会。咸丰二年六月,曾国藩在赴任山西的路上,自己的母亲去世,于是,曾国藩回到...

曾国藩名句(精选53句)
乱世多尚巧伪,但忠者可革其习。 末欲多趋偷懒,只有勤者才能遏制其流。 忠诚,不必有过人之智,尽我心而已。 勤奋,没必要有过人的精神,尽力而为。 能剖心肝以至尊,忠至,智亦生焉。 能苦筋骨以捍卫大患,勤奋,勇敢。 曾文正公全集middot;杂着》 许多优良的品质都源于一颗善良的种子。 忠诚和智慧只是一棵树...

很进取但就是干不好,这困局曾国藩怎么破?悟通此理,一定大逆袭_百度知 ...
搁以前,这种事曾国藩是万万干不来的,能干来哪还有打脱牙和血吞的憋屈。 但彻底开悟之后,曾国藩不这么想了,他觉得胡林翼才是真正的高人,他要做这样的高人。 咸丰八年六月初三,正当曾国藩觉得自己可以再战乱世风云的时候,咸丰的上谕到了。 接过咸丰的上谕,此时的曾国藩再无从前的强势做作,讨价还价,啥督抚实职,有没有...

初识不知曾国藩,再读文正敬为神
读书、做事、运动这么简单。至于过程循序渐进,坚持到底就好。成功不是偶然,天上也不会掉下馅饼,掌思想之舵,练做事之能,修自我之养,做一个充实的人。世治神为人,世乱人为神,曾国藩生逢乱世,扶大厦于将倾,终以人成神。我们生处盛世,安于本职,乐于奉献做好人则本身就是神。

给我讲讲曾国藩的主要事迹
曾国藩对交友之道颇有见地,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总以钱少产...

曾国藩有哪些功绩?
曾国藩功绩:创立湘军,平定太平天国、洋务运动的发起者之一、晚清四大名臣之首、晚清散文“湘乡派”创立人。曾国藩出生地主家庭,自幼勤奋好学,6岁入塾读书。8岁能读四书、诵五经,14岁能读《周礼》《史记》文选。道光十八年(1838年)中进士,入翰林院,为军机大臣穆彰阿门生。累迁内阁学士,礼部侍郎...

曾国藩的家训金句
洁身自好,严于律己;节欲莫贪,克己复礼。节制锋芒,谦和退避;激流勇退,养精蓄锐。事缓乃圆,好从慢得;从缓待变,应对自如。诸弟在家教子侄,总须有勤敬二字。无论治世乱世,凡一家之中。能勤能敬未有不兴,不勤不敬未有不败者。学而废者,不若不学而废者。学而废者恃学而有骄,骄...

曾国藩到底是好人还是坏人?
6. 曾国藩在处世交友方面有独到的见解,他认为交友贵雅量,要“推诚守正,委曲含宏,而无私意猜疑之弊”。“凡事不可占人半点便宜。不可轻取人财”。要集思广议,兼听而不失聪。“观人之法,以有操守而无官气、多条理而少大言为主”。处世方面,曾国藩认为,“处此乱世,愈穷愈好”。身居高官,“...

“半个圣人”曾国藩,他的最高官位相当于今天的什么职位呢?
那是1852年的事情了,1851年太平天国农民起义爆发,1852年兵临长沙城下,围城多日,久攻不下,绕道而走。但是周围造反之声四起,太平军也在和长沙城里的起义势力互通有无,因此湖南巡抚决定在全省组织团练,团练的负责人就是曾国藩。曾国藩认为乱世须用重典,他告诉自己手下的新兵,只要抓住一个造反的贫民...

怀仁县13723129312: 曾国藩 左值功名右谤书 怎么解释 -
采饱宁芬: 这是曾国藩的所谓励志诗句吧.是曾国藩在给他弟弟曾国荃的信中写的.原文是“左列钟铭右谤书”.意思是在他的办公桌旁边“左边摆满了朝廷的奖状,右边放了一大堆告发和咒骂他的信札”.

怀仁县13723129312: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 什么意思 -
采饱宁芬: 记得这句话,是曾国藩说的, 恶莫大于毁人之善,德莫大于白人之冤.意思是,最坏的行为莫过于诽谤别人的善行. 其中,毁这个字的意思是“诽谤,说别人的坏话.”

怀仁县13723129312: 有才者忿疑谤之无因,而悍然不顾,则谤且日腾;有德者畏疑谤之无因,而抑然自修,则谤亦日熄"曾国藩! -
采饱宁芬: 有才华者气愤于怀疑诽谤的毫无缘由,常常我行我素而不顾人言,结果毁谤的声音越来越盛;有德行者忧惧于怀疑诽谤的毫无缘由,常常谨言慎行自我修性,结果毁谤的声音越来越少.

怀仁县13723129312: 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 -
采饱宁芬: 【翻译】:有的人说:“在世上人情交往之中,怎么才能不被诽谤?”【出处】:曾国藩:或曰:交处乎世,如何可以免乎谤.曰:“去六邪,用四尊,则可矣.”曰:“谏未深而谤君,交未至而则友,居未安而罪国家,家不俭而罪岁,道不高而凌贵,志不定而羡富,此之谓六邪也.自尊其道,尧舜不得而卑也.自尊其亲,天下不得而绌也.自尊其己,孩孺不得而娱也.自尊其志,刀锯不得而威也,此之谓四尊也.”

怀仁县13723129312: 曾国藩曾说,社会大乱之前,必有三种前兆. -
采饱宁芬: 曾文正公全集

怀仁县13723129312: 翻译两句曾国藩的古诗 -
采饱宁芬: 五 形 面 相 曾国藩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 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 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上面的大家可能只有“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不好理解了,可以解读成:手指细长细腻指甲明亮的,当然很少是做体力活的,那就做脑力的比较多;过去的人穿的都是布鞋或者草鞋,“风波”其实是指走路的多少.走路多了,当然脚上的茧就多,趟的水多了,静脉就会扭曲突出了.

怀仁县13723129312: 曾国藩说,功名看气概 即有没有功名是看他有没有气质;富贵看精神 即能不能长久富贵得看精气神 -
采饱宁芬: 这出之曾国藩《冰鉴》,(民间相术口诀) 邪正看眼鼻,真假看嘴唇.功名看气概,富贵看精神. 主意看指爪,风波看脚筋.若要看条理,全在语言中. 原文及译文如下: 第一神骨 : 语云:“脱谷为糠,其髓斯存”,神之谓也.“山骞不崩...

怀仁县13723129312: 如何看待曾国藩 -
采饱宁芬: 治世之能臣,问道之哲人.章太炎:曾国藩者,誉之则为圣贤、谳之则为元凶.要其天资,函功名,善变人(虚伪)也.……金陵之举(屠城、杀忠王)……所志不过封御侯,图光紫……死三十年,其家人犹曰:“吾祖民贼”.悲夫:虽孝子贤孙,百世不能改也.(《检论》,卷八,杂志)

怀仁县13723129312: 曾国藩人生哲理语录 -
采饱宁芬: ◎乍得勿与,乍失勿取,乍怒勿责,乍喜勿诺. ◎礼义廉耻,可以律己,不可以绳人……为子孙做富贵计者,十败其九.为人做善方便者,其后受惠……为善最乐,是不求人知.为恶最苦,是惟恐人知. ◎勿扬人过,反躬默省焉,有或类是,...

怀仁县13723129312: 清末,民间为什么叫曾国藩为“曾剃头”? -
采饱宁芬: 曾国藩 在长沙的审案局 信奉乱世重刑的他在处理一个被诬告的秀才 林明光的时候为了了树立典型 不按当时的程序告知县学政官员 将关心和围观此案的人调开后 即刻宰了这个秀才 当时这秀才是社会上比较有声望的人 众人没想到林秀才被这么快杀掉 一个路过打酱油的老太太抱怨:什么曾大人哦 这杀人比剃头都快 由此得此外号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