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是从———吹向———,特点是————;冬季风是从

作者&投稿:唱信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完成下列各题(1)表示冬季风的是______图,气流来自______一带,大部分地~

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A我国冬季风的源地在寒冷干燥的西伯利亚和蒙古一带,风从内陆吹向海洋.在它的影响下,气温降低,降水不多.夏季风分别来自湿热的太平洋和印度洋,给我国东部和南部带来丰沛的水汽和大量降水.正是这种冬夏相反的盛行风向变化,带来了明显的气候季节变化.故答案为:(1)A;蒙古、西伯利亚;南;寒冷干燥;寒冷干燥,低温少雨;(2)印度洋;东南;高温多雨;(3)夏;非季风.

(1)A 蒙古-西伯利亚 寒冷干燥(2)印度洋 太平洋 印度洋(3)东南 试题分析:(1)表示冬季风的是A图,它来自蒙古-西伯利亚地区,性质寒冷干燥。(2)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来自印度洋和太平洋上空的暖湿气流,影响建水的夏季风来自印度洋。(3)北京夏季吹东南风。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气候的特点:①季风气候显著;②雨热同期;③气候复杂多样;我国季风区非季风区的分界线:大兴安岭——阴山——巴颜喀拉山——冈底斯山—— 一线为界,以西为非季风区,以东是季风区。长江中下游地区6月中旬为梅雨季节,7、8月雨带北移则多伏旱。

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特点是—温和、湿润—;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风—弱—(弱或强),易形成南涝北旱,夏季风强,则形成—南旱北涝—。

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是从东南海洋吹向西北内陆,特点是湿润、影响范围小;冬季风是从西北内陆吹向东南沿海,特点是干燥、影响范围大。夏季风强(弱或强),易形成南涝北旱,夏季风弱,则形成南旱北涝。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案解析】试题分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海陆因素,我国面向的是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背靠的是世界上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大。考点:本题考查我国气候的知识。点评:本题还可以考查我国根据降水量和蒸发量的关系可分为4个干湿地区:湿润、半湿润、半干旱、干旱;气...

...的显著特征是:我国气候的显著特征是:季风气候显著,{ ? }同期,气候...
可见,我国的季风特色不仅反映在风向的转换,也反映在干湿的变化上。形成我国季风气候特点为:冬冷夏热,冬干夏雨。这种雨、热同季的气候特点对农业生产十分有利,冬季作物已收割或停止生长,一般并不需要太多水分,夏季作物生长旺盛,正是需要大量水分的季节。我国降水量的季节分配与同纬度地带相比,在副...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那么这个显著体现在哪些方面?(此题两天内有效)_百...
1.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主要体现在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的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 冬季,我国大陆主要为极地大陆气团或变性极地大陆气团所控制,在80~90°E高空多为雹槐高压脊,而沿海高空常为一大槽,脊前、槽后的冷空气不断南下,加强了地面的冷高压(蒙古高压),温暖的...

中国的气候特点
1、我国气候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2、冬季我国要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冷;夏季比世界上同纬度地区热。因此,我国大部分地区的气温年较差比较大。3、季风气候显著:冬季,我国盛行偏北的冬季风,来自中、高纬度大陆的气流寒冷干燥;夏季,我国主要盛行偏南的夏季风,来自低纬度太平洋、印度洋的气流暖热...

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
1. 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征在于一年四季季风带来的降水呈现出明显的季节性变化。2. 中国的季风气候特点表现在大部分地区冬季盛行来自高纬度大陆的偏北风,夏季则转为来自低纬度海洋的偏南风。3. 在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干燥且风力较大;夏季,东部地区则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润并伴有较多降水。4...

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
我国气候的显著特点:类型复杂多样、大陆性季风气候显著。一、类型复杂多样 我国幅员辽阔,南北跨将近60个纬度(北纬4°—北纬53°),各地所获热量不同,有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五个温度带。由于距海远近不同,各地降水量差异大,又分成湿润地区、半湿润地区、半干旱地区和干旱地区等四...

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
季风气候的显著特征就是一年中随同季风的旋转,降水会发生在明显的季节变化中。中国季风气候的特点:中国大部分地区冬夏风向更替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气流来自低纬海洋,多吹偏南风。冬季受冬季风控制,气候干冷、风大。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热、多雨。春、...

我国季风气候最显著的特点是什么?
1. 我国季风气候的显著特点之一是冬夏风向的更替明显。冬季,气流主要来自高纬度的大陆,盛行偏北风;夏季,则来自低纬度的海洋,多吹偏南风。2. 在冬季,受冬季风的影响,气候干燥且寒冷,风力较大。夏季,东部广大地区主要受夏季风影响,气候湿润且多雨。3. 春季和秋季则是冬夏季风控制的气流相互作用...

我国气候特点:复杂多样,季风显著,雨热同期.__
我国虽然气候类型多样,但季风气候显著,季风气候区域(指能受到夏季风影响的区域)最为辽阔.夏季普遍高温,雨热同期,水热条件配合得当,使农作物和林木在旺盛的生长期内,能够得到充足的热量和水分,因此中国喜温作物的种植界限,比世界其他地区的纬度要高得多.故答案为:√.

试评价我国季风气候显著这一基本特征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季风气候显著 中国的气候具有夏季高温多雨、冬季寒冷少雨、高温期与多雨期一致的季风气候特征。由于中国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东部,又在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西岸,西南距印度洋也较近,因之气候受大陆、大洋的影响非常显著。冬季盛行从大陆吹向海洋的偏北风,夏季盛行从海洋吹向陆地的偏...

铜梁县18359574900: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 -
纵瑞依林:[选项] A. 大西洋、印度洋 B. 太平洋、北冰洋 C. 太平洋、印度洋 D. 太平洋、大西洋

铜梁县18359574900: 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是从———吹向———,特点是————;冬季风是从———吹向————,特点是———.夏季风————(弱或强),易... -
纵瑞依林:[答案] 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特点是—温和、湿润—;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风—弱—(弱或强),易形成南涝北旱,夏季风强,则形成—南旱北涝—.

铜梁县18359574900: 中国季风气候显著,影响我国的夏季风和冬季风的风向有可能的是() -
纵瑞依林:[选项] A. 夏季风--东南风 B. 夏季风--西北风 C. 冬季风--东南风 D. 冬季风--西北风

铜梁县18359574900: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最大的优势是_______,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___ --
纵瑞依林:[答案] 我国季风气候显著,最大的优势是__夏季雨热同期__,夏季风活动不稳定,容易导致_旱涝灾害__.

铜梁县18359574900: 季风气候显著是我国气候的主要特征之一,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A.大西洋、印度洋B.太平洋、 -
纵瑞依林: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来自东部太平洋的东南季风和来自南部印度洋的西南季风. 故选:C.

铜梁县18359574900: 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是从———吹向———,特点是————;冬季风是从 -
纵瑞依林: 我国气候季风气候显著,夏季风是从—海洋—吹向—陆地—,特点是—温和、湿润—;冬季风是从—陆地—吹向—海洋—,特点是—寒冷、干燥—.夏季风—弱—(弱或强),易形成南涝北旱,夏季风强,则形成—南旱北涝—.

铜梁县18359574900: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有()A.来自印度洋的东南季风B.来自太平洋的西南季风C.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D. -
纵瑞依林: 我国东临世界上最大的大洋,西靠世界上最大的大陆,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很大,夏冬两季气压差较大,形成显著的季风气候,影响我国的夏季风既有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也有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西南季风和东南季风给我国东部地区带来丰富降水,有利于农业生产.根据题意. 故选:C.

铜梁县18359574900: 我国的季风气候显著,其主要原因是 -
纵瑞依林: 成我国季风气候显著的主要原因是(海陆热力差异大).季风是由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大地形等因素造成的,以一年为周期的大范围对流现象.亚洲地区是世界上最著名的季风区,其季风特征主要表现为存在两支主要的季风环流,即冬季盛行东北季风和夏季盛行西南季风,并且它们的转换具有暴发性的突变过程,中间的过渡期实短.一般来说,11月至翌年3月为冬季风时期,6~9月为夏季风时期,4~5月和10月为夏、冬季风转换的过渡时期.但不同地区的季节差异有所不同,因而季风的划分也不完全一致.

铜梁县18359574900: 关于我国季风的叙述,正确的是() -
纵瑞依林:[选项] A. 受季风影响明显的地区为季风区 B. 夏季风都来自太平洋,以东南风为主 C. 冬季 风来自青藏高原,以西北风为主 D. 西北内陆受夏季风影响小

铜梁县18359574900: 读我国夏季风来源示意图,完成8~9题 影响我国的夏季风主要是①和②,它们分别是() -
纵瑞依林:[选项] A. 东南季风和西南季风 B. 东北季风和东南季风 C. 东北季风和西北季风 D. 西北季风和西南季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