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大运河的历问题

作者&投稿:琴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问题~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扬州大运河

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往来的重要港埠。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自开凿以来到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它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当时吴王夫差为了北伐齐国和晋国,便命人从江苏的江都(即现在的扬州)到淮水开一条运河,取名邗沟,这就是我国古代最早的运河。到了隋朝,为了加强全国经济联系,沟通南北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了包括邗沟在内的大运河,形成了全国运河系统。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百余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通涿郡(今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疏通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州)。至此,共用五百余万民工,费时六年,大运河全线贯通,全长两千七百余公里,成为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千古功过
  隋朝大运河,605年隋开凿,610年完毕,是隋炀帝非凡的政绩,也是隋 隋朝大运河
炀帝的暴政。例如,大运河开通之后,曾“游幸”江都。605、610、616年,隋炀帝三游江都(扬州)。“每出游幸,羽仪填街溢路,亘二十余里”,沿途几百里的州县都要献食(《隋书》卷二四《食货志》)。隋朝大运河,其开凿必然脱离不开间接地屠杀人民。开凿大运河,加重了人民负担,激化了阶级矛盾,开凿过程中滥施酷刑,进行镇压民众抵抗运动。规定:凡反抗者“罪无轻重,不待奏闻,皆斩”(《隋书·刑法志》)。隋是承前启后的一个朝代,文帝与炀帝共在位三十八年。为复兴生产和加强漕运,开皇四年(584年)开“广通渠”引渭达潼关。炀帝大业四年(608年)开“永济渠”引沁水南通黄河,自辉县至涿郡,长达两千余里。但今人所说的京杭大运河是元朝忽必烈所开,仅古邗沟、江南运河有重合。
编辑本段举国兴建
  隋朝大运河---605年至610年开通,共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 隋朝大运河
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 隋朝大运河
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   据文献载:(1)大业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之水达于黄河;又自板诸(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历荥泽入汴水;复自开封之东引汴入泗,达于淮水。同年发淮南民十余万整修邗沟(山阳渎),自山阳(今江苏淮安)引淮水经江都(扬州)至扬子入江。   (2)大业四年(608)正月,征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   (3)大业六年(610),下令开江南河,从京口(江苏镇江)到达余杭。
编辑本段饮誉世界
  隋朝大运河,开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隋炀帝运河,开通目的:修运河是劳民伤财的举动,是炀帝的功绩,是暴政。加强对东南方的统治、沟通南北经济、加强华北地区的军事力量。大运河开凿,给人民带来沉重负担,但成了南北交通的大动脉,加强了南北联系,对国家的统一和经济文化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作用,至今仍造福人民。运河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需要。政治上,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需要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地位历史作用:隋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运河长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水深、宽度、通航能力--是最大的。运河开通,“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皮日休曰:“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汴河怀古》(皮日休)云:“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大运河如同长城,饮誉世界,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运河的开通,促进了城市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迅速繁荣;维护了国家统一,促进了中央集权稳定。
编辑本段运河情源
  隋朝大运河-扬州大运河:扬州自古以来就是江淮经济文化中心和对外往来的重要港埠。素有“淮左名都”之誉。扬州有许 隋朝大运河
多文化古迹,其中之一就是古运河。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伟大水利工程,自开凿以来到现在已有2400多年的历史。最早开凿于春秋末年,夫差为了北伐齐晋,从江苏的江都(即现在的扬州)到淮开运河,名邗沟,是我国最早的运河。隋,为强经济,通漕运,隋炀帝下令利用天然河流和旧有渠道,开通包括邗沟,形成运河系统。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有的说隋炀帝是为了看琼花才开通运河(事实上不准确。运河开通的主要动机是为了巩固统治,方便交通和南粮北运,看花是指传说。)   开凿大运河的意义   大运河通航以后,不仅成为南北政治、经济、文化联系的纽带,也成为沟通亚洲内陆“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的枢纽。运河的通航还促进了沿岸地区城镇和工商业发展,它还宛如一条彩带,沿岸城镇犹如彩带上镶嵌的一颗颗明珠。此后,历代王朝对运河不断疏浚和改造,使它持续发挥着贯通南北动脉的作用。   申请世界文化遗产的理由   京杭大运河沿线拥有多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十分丰富的运河景观景点和文化遗存。作为中国最早提出运河申遗的城市,通州运河文化景观带已被列入北京2008年人文奥运六景区之一。运河沿线17市(区)负责人表示,运河文明的伟大之处仍在于它对南北文化的兼容与融合,因此,运河沿线联合申遗是一种必然的选择。
编辑本段主要作用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在古代,陆路长途迁移,只能靠骑马、坐牛车和步行,要翻山涉水,行动十分艰难和缓慢。但是人类早就有认识,水是可以利用的,可以坐船过河甚至跨海,既快捷又能辎重,往往比走旱路要方便许多。不过,中国地势西高东低,河的流向基本上是自西向东,南北则不行。隋炀帝决定挖凿南北大运河,亁脆把东西南北都用水连起来,组成水网,把几大自然水系(长江、淮河、黄河、海河、钱塘江)变成一个大水系,岂不是一盘大活棋。有了大运河,他可以把整个中国国土真正地完整地纳入自己的王权范围,宛如揣在自己的怀中,牢牢地属于自己。在过去的历史上,还没有一帝王这么做过。这是空前的。    杭州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纯属拔地而起,这不得了。大城,意味着人口的相对集中,意味着人才的聚集,而且因需要而都有分工,有搞运输的,有搞搬运的,有收税的,有管理的,有造船的,有搞仓储的,有搞货物集散的,有做卖买的,有旅店,有饭店,有美人街,有唱戏娱乐的,还有学校一类的机构,总之,越聚越多,名气也越传越远,终成气候,在历史上留下了永久的记忆。大运河就是城市的“催生婆”,而且多子多福。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大世界都市。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中国历史上有举足轻重地位的都市,或是首都,或是经济大城市,成为全国政治中心、经济中心、文化中心,影响既深且远。   第四、把中原文化带到了北方,带到了南方,也把北方草原游牧文化、南方鱼米桑茶水乡文化带到了中原,实现了中华文化的多元化、互补化和共繁化。   
第五、几大水系的串通促进了民族之间的融和与交流以及中外的国际交流。大运河仿佛为丝绸之路接上了手脚,一方面把地中海周边和中亚的文化和中国内陆的文化链接了起来,辐射开来,另一方面,把北方的少数民族文化和中原汉族文化链接了起来,促进了中华民族大家庭的生成、巩固和壮大。此两者的文化大交流因隋代大运河的挖凿而在后代大放异彩,结出具有深远影响的丰硕成果。   第六、隋炀帝大运河迎来了唐代的开元之治,奠定了唐文化在世界上崛起的基础。隋朝虽短,可是换来了唐朝的长治和极盛。隋代大运河基础打得好,唐朝在政策上稍做调整,立刻结出好果,无意中为辩证法的胜利增添了辉煌的一例。

你想问 隋朝大运河的历史问题么?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大运河的开通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我国的大江大河大都是从西往东横向流动的。在现代陆路交通工具还没有出现的情况下,开辟一条纵贯南北的水路运输,是很必要的。特别是在结束南北朝分裂局面,隋朝实现了全国统一之后,更显得十分必要了。当时,隋朝的政治和军事中心在北方,而南方江淮地区的经济却有了很大的发展。北方城市所需要的物资,特别是粮食,有很大一部分要依靠江淮地区供应。怎样把这些粮食源源不断地运到北方地区,这是摆在统治阶级面前必须解决的重大问题。大量的物资要从江淮运到长安,甚至运到北方边疆的军事重镇,采取什么运输方式好呢?当时陆上运输只有骡马大车和肩扛人挑,运输速度缓慢,运输量又小,费用和消耗却甚大,不能满足统治阶级的需求。只有利用水道运输,才能完成这项任务。所以,当时开凿运河是时代的需要和历史的必然,不能把隋炀帝杨广这个暴君穷奢极欲,爱好游玩,当成主要原因。

但是,开凿运河的艰巨工程对劳动人民却是一场灾难。隋炀帝强征几百万民工修筑运河,严重地破坏了生产,使成千上万的民工惨死在运河工地上。晚唐文人韩偓〔Wò卧〕写的《开河记》中描写了修河民工的悲惨生活。文中写道,隋炀帝派遣了酷吏麻叔谋主管修河,强制天下15岁以上的丁男都要服役,共征发了360万人。同时又从五家抽一人,或老,或少,或女子,担负供应民工的伙食炊事。隋炀帝还派出了五万名彪形大汉,各执刑杖,作为督促民工劳动的监工。因为劳动负担很重,监工督责太急,动不动就用棍棒毒打,所以不到一年,360万民工死者竟达250万人。

在我国历史上,京杭大运河的开凿工程主要经历了三个时期:

第一个时期是东周春秋时期。位于东南吴国的国王夫差,为了争霸中原,向北扩张势力,在公元前486年引长江水经瓜洲(今江苏省邗江县南部)北入淮河。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

第二个时期是隋朝时期。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形成大运河的中段,取名曰山阳渎。在长江以南,完成了江南运河,这是大运河的南段。实际上,江南运河的雏形已经存在,并且早就用于漕运。“漕”是利用水路运送漕米到集中地点的意思。漕运是我国历史上一项重要的经济制度,用今天的话来说,就是利用水道(河道或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我国的封建王朝,向农户征收地租和田赋,在很长时期内,采取征收实物的办法。这些王朝又大都建都在西北和北方的城市,而附近地区所产的粮食,不能满足京城的需要。因此,把其他地区征收的粮食调运到京城,就成为一项重要的政治措施,为封建统治者所重视。在这种情况下,漕运在我国历史上形成过一套较完整的制度,并有相应的一套管理系统。漕运用的船,叫做漕船。漕船载运的粮、米,叫做漕粮、漕米。驾驶漕船的军队和民工,叫做漕军、漕丁和漕夫。许多朝代都设专管漕运的官员。远在秦汉时代,我国史书就已经有了关于漕运的记载,到了隋朝,漕运更有了进一步的发展。

公元605年,隋炀帝杨广下令开凿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这时主要是开凿通济渠和永济渠。黄河南岸的通济渠工程,是在洛阳附近引黄河的水,行向东南,进入汴水(今已湮塞),沟通黄、淮两大河流的水运。通济渠又叫御河,是黄河、汴水和淮河三条河流水路沟通的开始。隋朝的都城是长安,所以当时的主要漕运路线是:沿江南运河到京口(今镇江)渡长江,再顺山阳渎北上,进而转入通济渠,逆黄河、渭河向上,最后抵达长安。黄河以北开凿的永济渠,是利用沁水、淇水、卫河等河为水源,引水通航,在天津西北利用芦沟(永定河),直达涿郡(今北京)的运河。

下面我们具体介绍一下隋朝修筑大运河的几项重要工程:

一是开凿东通黄河的广通渠。隋朝开始修建的一条重要的运河是从长安东通黄河的广通渠。隋初以长安为都。从长安东到黄河,西汉时有两条水道,一条是自然河道渭水,另一条是汉朝修建的人工河道漕渠。渭水流浅沙深,河道弯曲,不便航行。由于东汉迁都洛阳,漕渠失修,早已湮废。隋朝只有从头开凿新渠。开皇元年(公元581年)隋文帝即命大将郭衍为开漕渠大监,负责改善长安、黄河间的水运。但建成的富民渠仍难满足东粮西运的需要,三年后又不得不再一次动工改建。这次改建,要求将渠道凿得又深又宽,可以通航“方舟巨舫”。改建工作由杰出的工程专家宇文恺主持。在水工们的努力下,工程进展顺利,当年竣工。新渠仍以渭水为主要水源,自大兴城(今西安市)至潼关长达300余里,命名为广通渠。新渠的运输量大大超过旧渠,除能满足关中用粮外,还有很大富余。

二是整治南通江淮的御河。隋炀帝即位后,政治中心由长安东移洛阳,很需要改善黄河、淮河、长江间的水上交通,以便南粮北运和加强对东南地区的控制。大业元年(公元605年),命宇文恺负责营建东京洛阳,每月役丁200万人。同时,又令尚书右丞皇甫议,“发河南淮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通济渠”(《通鉴·隋纪四》)。此外,还征调淮南民工10多万,扩建山阳渎。工程规模之大,范围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通济渠可分东西两段。西段在东汉阳渠的基础上扩展而成,西起洛阳西面,以洛水及其支流谷水为水源,穿过洛阳城南,到偃师东南,再循洛水入黄河。东段西起荥阳西北黄河边上的板渚〔zhǔ煮〕,以黄河水为水源,经今开封市及杞县、睢县、宁陵、商丘、夏邑、永城等县,再东南,穿过今安徽宿县、灵壁、泗县,以及江苏的泗洪县,至盱眙〔xū yī虚移〕县注入淮水。两段全长近 2000里。山阳渎北起淮水南岸的山阳(今江苏淮安市),径直向南,到江都(今扬州市)西南接长江。两渠都是按照统一的标准开凿的,并且两旁种植柳树,修筑御道,沿途还建离宫40多座。由于龙舟船体庞大,御河必须凿得很深,否则就无法通航。通济渠与山阳渎的修建与整治是齐头并进的,施工时虽然也充分利用了旧有的渠道和自然河道,但因为它们有统一的宽度和深度,因此,主要还要依靠人工开凿,工程浩大而艰巨。可是历时很短,从三月动工,到八月就全部完成了。隋炀帝立刻从洛阳登上龙舟,带着后妃、王公、百官,乘坐几千艘舳舻〔zhú lú竹炉〕,南巡江都。这是中外工程史上的奇迹。当然,代价是极其高昂的。在凿渠和造船过程中,“役丁死者什四五”。

三是修建北通涿郡的永济渠。在完成通济渠、山阳渎之后,隋炀帝决定在黄河以北再开一条运河,即永济渠。大业四年(公元608年),“诏发河北诸郡男女百余万,开永济渠,引沁水南达于河,北通涿郡”(《隋书·炀帝纪》上)。永济渠也可分为两段:南段自沁河口向北,经今新乡、汲县、滑县、内黄(以上属河南省)、魏县、大名、馆陶、临西、清河(以上属河北)、武城、德州(以上属山东)、吴桥、东光、南皮、沧县、青县(以上属河北),抵今天津市;北段自今天津折向西北,经天津的武清、河北的安次、到达涿郡(今北京市境)。南北两段都是当年完成。永济渠与通济渠一样,也是一条又宽又深的运河,据载全长1900多里。深度多少,虽不见文字,但大体上说,与通济渠相当,因为它也是一条可通龙舟的运河。大业七年(公元611年),炀帝自江都乘龙舟沿运河北上,带着船队和人马,水陆兼程,最后抵达涿郡。全程4000多里,仅用了50多天,足见其通航能力之大。

四是疏浚纵贯太湖平原的江南河。太湖平原修建运河的历史非常悠久。春秋时的吴国,即以都城吴(苏州市)为中心,凿了许多条运河,其中一条向北通向长江,一条向南通向钱塘江,这两条南北走向的人工水道,就是最早的江南河。这条河在秦汉、三国、两晋、南北朝时,进行过多次整治,到了隋炀帝时又下令作进一步疏浚。《资治通鉴》卷一八一记载:“大业六年冬十二月,敕穿江南河,自京口至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使可通龙舟,并置驿宫、草顿,欲东巡会稽。”会稽山在今浙江省绍兴市东南,相传夏禹曾大会诸侯于会稽,秦始皇也曾登此山以望东海。隋炀帝好大喜功,大概也要到会稽山,效仿夏禹、秦皇的故事。

广通渠、通济渠、山阳渎(隋炀帝把后两者合称御河)、永济渠和江南河等渠道,虽然不是同时开凿而成,可以算作各自独立的运输渠道。但是由于这些渠道都以政治中心长安、洛阳为枢纽,向东南和东北辐射,形成完整的体系,同时,它们的规格又基本一致,都要求可以通航方舟或龙舟,而且互相连接,所以又是一条大运河。这条从长安、洛阳向东南通到余杭、向东北通到涿郡的大运河,是古今中外最长的运河。由于它贯穿了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海河五大水系,对加强国家的统一,促进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都是很有价值的。

在以上这些渠道中,通济渠和永济渠是这条南北大运河中最长最重要的两段,它们以洛阳为起点,成扇形向东南和东北张开。洛阳位于中原大平原的西缘,海拔较高,运河工程充分利用这一东低西高、自然河道自西向东流向的特点,开凿时既可以节省人力和物力,航行时又便于船只顺利通过。特别是这两段运河都能够充分利用丰富的黄河之水,使水源有了保证。这两条如此之长的渠道,能这样好地利用自然条件,证明当时水利科学技术已有很高的水平。开凿这两条最长的渠道,前后用了六年的时间。这样就完成了大运河的全部工程。隋朝的大运河,史称南北大运河。它贯穿河北、河南、江苏和浙江等省。运河水面宽30—70米,长约2700多公里,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工程之一。

第三个时期是元朝时期。元朝定都大都(今北京)后,要从江浙一带运粮到大都。但隋朝的大运河,在海河和淮河中间的一段,是以洛阳为中心向东北和东南伸展的。为了避免绕道洛阳,裁弯取直,元朝就修建了济州、会通、通惠等河,明、清两代,又对大运河中的许多河段进行了改造。下面具体介绍一下元朝开凿运河的几项重大工程:

一是开凿济州河和会通河。从元朝都城大都(今北京市)到东南产粮区,大部分地方都有水道可通,只有大都和通州之间、临清和济州之间没有便捷的水道相通,或者原有的河道被堵塞了,或者原来根本没有河道。因此,南北水道贯通的关键就是在这两个区间修建新的人工河道。在临清和济州之间的运河,元朝分两期修建,先开济州河,再开会通河。济州河南起济州(今济宁市)南面的鲁桥镇,北到须城(在今东平县)的安山,长150里。人们利用了有利的自然条件,以汶水和泗水为水源,修建闸坝,开凿渠道,以通漕运。会通河南起须城的安山,接济州河,凿渠向北,经聊城,到临清接卫河,长250里。它同济州河一样,在河上也建立了许多闸坝。这两段运河凿成后,南方的粮船可以经此取道卫河、白河,到达通州。

二是开凿坝河和通惠河。由于旧有的河道通航能力很小,元朝很需要在大都与通州之间修建一条运输能力较大的运河,以便把由海运、河运集中到通州的粮食,转运到大都。于是相继开凿了坝河和通惠河。首先兴建的坝河,西起大都光熙门(今北京东直门北面,当年这里是主要粮仓所在地),向东到通州城北,接温榆河。这条水道长约20多公里,地势西高东低,差距20米左右,河道的比降较大。为了便于保存河水,利于粮船通航,河道上建有七座闸坝,因而这条运河被称为坝河。后来因坝河水源不足,水道不畅,元朝又开凿了通惠河。负责水利的工程技术专家郭守敬,先千方百计开辟水源,并引水到积水潭集蓄起来,然后从积水潭向东开凿通航河段,经皇城东侧南流,东南去文明门(今北京崇文门北),东至通州接白河。这条新的人工河道,被忽必烈命名为通惠河。通惠河建成后,积水潭成了繁华的码头,“舳舻蔽水”,热闹非常。

元朝开凿运河的几项重大工程完成后,便形成了今天的京杭大运河,全长1700多公里。京杭大运河利用了隋朝的南北大运河不少河段,如果从北京到杭州走运河水道,前者比后者缩短了900多公里的航程。

目前国外著名的大运河有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前苏联土库曼运河等。这些运河的长度不但都比我国的大运河短得多,而且也都比隋朝开凿南北大运河的时间晚1000多年。

开通大运河的目的和条件

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朝的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开通运河,利用水利运输,成为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从政治上看,隋政府为加强对东北和江南地区的控制,也需要开通一条南北向的大运河。隋炀帝个人,也抱有开运河乘龙舟游江南的目的。那时候,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政府掌握了大量的粮食、布帛和财富。这就为开通运河提供了足够的物质条件。

隋朝大运河是在605年至610年开通的,共分四段:

1.通济渠 605年,隋炀帝征发“河南、淮北诸郡民前后百余万”开通济渠。早在战国初期,魏国就开凿了鸿沟(引河水循汴水,折南循沙水入颍)。通济渠是在鸿沟和下游的汴河两水基础上,加以疏浚的。通济渠自洛阳城西引谷水、洛水入黄河,再自板渚(为板城渚口的简称,在今河南荥阳汜水镇东北黄河侧)引黄河入汴河,经今河南开封东南入淮河。

2.邗沟 隋炀帝于605年,征发“淮南民十余万”开通邗沟。早在春秋时期,吴王夫差下令开通长江和淮河之间的运河。因这条河流经吴国邗城(今江苏扬州)城,所以称为邗沟。隋朝大运河的邗沟,就是在春秋时期吴国邗沟的基础上疏浚的,它从山阳(今江苏淮安)到江都入长江。

3.永济渠 608年,隋炀帝征发河北诸郡壮丁百余万,开永济渠。男子不够,还征发了妇女。永济渠从洛阳的黄河北岸,引沁水东流入清河(卫河),到今天的天津附近,经沽水(白河)和桑干河(永定河)到涿郡。

4.江南河 610年,开江南河。从京口到余杭,“八百余里,广十余丈”。运河两岸筑有御道,栽种柳树,修建离宫40多所(自长安至江都)和许多粮仓。课本《隋朝的大运河》地图上还有一段运河,是584年隋文帝下令开通的。由于渭水多沙,深浅不一,行船不便,就在渭水南边开了一条从长安东到潼关入黄河的运河,长300多里,名广通渠。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大运河的地位和作用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开通以后,“商旅往返,船乘不绝”。唐朝文学家皮日休说,运河“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皮子文薮·汴河铭》)他还在《汴河怀古》一诗里赞颂这条大运河说:“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运河两岸城市的发展,江都、余杭、涿郡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另外,运河的开通,对维护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也起了促进作用.


开凿大运河的皇帝是谁
隋唐大运河将司马迁时代的燕、赵、魏、宋、齐、鲁、徐、吴、越等这些较为独立的自然经济区连成了一片,并且有效解决了中国南北走向河流少的问题,同时隋唐大运河也进一步加强了陆地交通,解决了有些地区山川比较多所造成的通信困难问题,进一步促进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以及钱塘江这五大水系的整合发展...

隋朝的大运河大概修建的过程是怎样的?
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据文献载:(1)大业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之水达于黄河;又自板诸(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历荥泽入汴水;复自开封之东引汴入泗,达于淮水.同年发淮南民十余万整修邗沟(山阳渎),自...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原因是什么?
隋朝是历史上的一个朝代,他的统治仅仅延续了不到四十年就走向了覆灭,也是一个短命王朝,隋炀帝在位期间修筑了大运河,隋炀帝修筑大运河的原因之一就是希望打破南北方之间的阻碍,这样能够更好的巩固自己的统治,原因之二就是修筑大运河能够促进经济和文化的交流,能够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统一。在古代的时候...

七年级下册历史问题(1)
这条联系江、淮的运河,从瓜洲到末口(今淮安附近),当时称为邗沟,长约150公里。这条运河就是京杭大运河的起源,是大运河最早的一段河道。后来,秦、汉、魏、晋和南北朝又相继延伸了河道。 第二个时期是隋朝时期。公元六世纪末到七世纪初,大体在邗沟的基础上拓宽、裁直,形成大运河的中段,取名曰山阳渎。在长江...

关于大运河的来历及故事详细
春秋末期,吴国开凿了胥溪、邗沟、黄沟三条运河。自胥溪开凿完成后,吴人可东自太湖,沿胥溪西上,直到今芜湖附近后转入长江,再渡过长江往北沿栅水到巢湖一带北入淮水。夫差是春秋时期吴国的最后一位国王,他运河开挖起了开创作用。他是大运河“第一锹”的开挖者。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是在地方性运河的...

隋朝大运河开凿的原因及历史意义
隋朝大运河,开通条件: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经济有了显著发展,尤其是会稽郡(今浙江绍兴一带),成为江南最富庶的地区。隋政治中心在北方,北方经济虽然发展较快,但两京和边防军所需的粮食相当多,需要江淮地区供应。陆路运输,速度慢,运量小,费用大,无法满足北方的需要。隋朝社会经济有了较大的发展...

京杭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区别
京杭大运河和隋朝大运河区别有水系和路线、历史变迁、对周边地区的影响。1、水系和路线:隋朝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至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长度约为2700公里,而京杭大运河则是南北贯通的直线形状,北起北京(涿郡),南到杭州(余杭),全长约1797公里,隋朝大运河的路线比较弯曲,...

隋朝大运河是南北交通的大动脉,都经历了怎样的过程?
大运河开通后,山东遭遇了罕见的洪水。以上就是小编针对问题做得详细解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评论,如果哪里有不对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动交流,如果大家喜欢作者,大家也可以关注我哦,您的点赞是对我最大的帮助,谢谢大家了。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意义
一、开通意义 1、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2、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京(含天津)这样三个城市点,与南方经济中心绍兴遥相呼应。扬州是大运河的起点,西安是中点,北京是终点。大运河把这三点造就成了规模宏大的在...

隋朝大运河的始末
隋大运河全部完工以后,南北的物资可直达长安。 隋朝大运河,隋炀帝曾三次大型地征用民力。据文献载:(1)大业元年(605)三月,征河南诸郡男女百余万人开通济渠,自洛阳西苑引谷、洛之水达于黄河;又自板诸(河南荥阳东北)引黄河水历荥泽入汴水;复自开封之东引汴入泗,达于淮水。同年发淮南...

柳城县13755773876: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问题,隋朝大运河全场两千多公里,只用了五、六年时间就开凿完成了.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为何完成的如此迅速? -
本珊司迈:[答案] 隋朝大运河始建于公元605年,用工360万民工挖通济渠,连接黄河淮河,同年又用十万民工疏通古邗沟,连接淮河长江,构成下半段.三年后,用河北民工百万余,挖永济渠,到北京南,构成上半段.又过两年,重开江南运河,直抵余杭(杭...

柳城县13755773876: 隋朝开通大运河过程中会遇到哪些难题 -
本珊司迈: 大运河的开凿,也是建筑工程史上的奇迹.它要穿过几条大河,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难以想像的.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证明了我国人民所具有的聪明才智是无与伦比的. 今天,古老的运河仍在继续发挥着作用.江苏、浙江地区已经或正在重新疏浚运河河段,河北、山东河段今后也将得到整治.古老的运河定会重新焕发青春,它的经济、文化价值会重新被人们认识和利用.

柳城县13755773876: 隋朝大运河的开通意义 -
本珊司迈:[答案] 第一、沟通了中国大地的东西南北,实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次真正的融会贯通和大一统. 第二、一下子诞生了几十座沿河的繁荣城市.先有河,后有城镇,后者因河而生,因河而旺. 第三、隋代大运河造就了扬州(含杭州)、西安(含洛阳、开封)、北...

柳城县13755773876: 在隋朝时开凿大运河会有哪些困难 -
本珊司迈: 在隋朝时开凿大运河,主要困难在于需要集合庞大的物力、人力,同时也需要面对很多的技术难题. 一、经济方面的困难.隋唐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南起杭州,北到北京,全长2700公里,跨越地球10多个纬度,纵贯浙江、江苏、安徽、河南...

柳城县13755773876: 隋朝大运河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根据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1)大运河开凿的时间,人物是?(2)开凿大运河的主要目的是?(3)大运河开通的主... -
本珊司迈:[答案] (1)根据所学知识可知605年隋炀帝利用已有的实力,征发几百万人开凿了一条以洛阳为中心贯通南北,北至涿郡,南到余杭... 据题意要求回答时间和开凿的人物,据分析可知时间是605年,人物是隋炀帝杨广. (2)隋朝大运河的开凿是当时政治经济...

柳城县13755773876: 关于隋朝大运河的一个历史问题.我知道选项,请给解释下为什么.
本珊司迈: 因为永济渠是南引沁水通黄河,北通涿郡(治蓟城,今北京).简单说就是洛阳去北京的. 隋朝都城在洛阳,进京赶考到洛阳就可以了,不去北京的.

柳城县13755773876: 简述隋朝大运河的历史作用 -
本珊司迈:[答案] 隋朝大运河,地位作用:隋运河以洛为中心,北起涿郡,南到余杭,全长两千多公里,分为永济渠、通济渠、山阳渎(邗沟)、江南河四段.接五大水系黄河,长江,海河,淮河,钱塘江,是世界上最雄伟的工程之一.运河长度,世界首屈一指,河道...

柳城县13755773876: 隋朝开凿大运河时会遇到哪些技术问题 -
本珊司迈: 1.古代没有任何精密仪器和工程机械,如此巨大、复杂的工程,实施之艰难可想而知, 2.河流多是东西向的,故易引起泥沙下陷等.另外,还会引发洪水等地质灾害.这些灾害的解决. 3.它要穿过几条大河,经过山地、平原等复杂的地段,所遇到的技术难题是难以想像的

柳城县13755773876: 隋朝开凿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
本珊司迈: 从主观方面看,隋炀帝开凿运河的动机包括三点:一是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三是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由于在隋朝统一之前,江南经济已赶上北方,那么,隋朝开凿运河与江南经济地位的提高是有关系的. 从客观上看,又分两个方面.一方面,开凿运河必然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这也是隋朝暴政的内容之一.另一方面,运河的开通还产生了久远而积极的影响,它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柳城县13755773876: 隋朝大运河有怎样的历史地位? -
本珊司迈:[答案] 隋朝大运河是世界上伟大工程之一.大运河的长度,在世界上首屈一指,而且河道的水深和宽度及通航能力也是最大的.它的完成,体现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力.和我国古老的长城一样,大运河千百年来饮誉世界. 运河的开通,还促进了...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