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伯特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有何异同

作者&投稿:郝净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舒伯特和肖邦音乐风格有什么不同~

舒伯特和肖邦音乐风格的区别有和声模式运用的不同,转调的不同,音乐情绪不同。
一、和声模式运用的不同
1、舒伯特:舒伯特打破了古典主义的和声模式。
2、肖邦:肖邦音乐中的和声“变换色彩”常常是通过交替调式来实现的,在配上新和声版后获得新的表现意义。
二、转调的不同
1、舒伯特:舒伯特转调之前给人一个合理的准备,转调之后却让人感到意外,转到一个意想不到的调性上去了。
2、肖邦:肖邦的许多作品里喜欢三度关系的转调,比如在肖邦的谐谑曲第二首,开始是降B小调,然后转到十分明快流动的降D大调。

三、音乐情绪不同
1、舒伯特:舒伯特的室内乐创作也延续了古典传统,音乐真挚亲切,强调旋律因素,有较强的抒情性。舒伯特的早期交响曲具有维也纳流行的抒情轻松的音乐风格。
2、肖邦:肖邦的音乐中充满着含蓄内在,均衡典雅的古典精神,不仅表现在音乐创作中,同时也反应在他的钢琴演奏风格中。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的里程碑式的人物,舒伯特是纯粹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读懂了贝多芬与舒伯特,就基本上读懂了古典音乐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贝多芬有思想家的气质,热中政治,拥护共和,相信德行,批判现实;舒伯特对现实漠不关心,在他眼里,人生不过是一连串情绪的波动,一连串的形象,他只希望那些情绪那些形象尽可能的愉快些。贝多芬好象是一个在黑暗中独行的旅者,他身上有一种与生俱来的孤独;舒伯特却温厚爱人,广结善缘,他的心隐隐约约与一切世人的心灵密切相连。他那个儿童般的心灵藏着许多骇人而怪异的幻象、无边无际的悲哀、心碎肠断的沉痛。

贝多芬和舒伯特都没有成家。不同的是,贝多芬一生都在追求爱情并深深的痛苦着——但那首“致爱丽斯”却甜在心里——可能爱情就是这个样子——甜蜜地痛苦着。而舒伯特好象懒得去爱,他似乎不相信人世间会有爱情、会有幸福。他抑郁的心灵充满悲哀和绝望,却没有贝多芬式的抗争,甚至连挣扎也没有。这颗高尚、纯洁、富于理想的灵魂不能以现世的幸福为满足,他似乎只是一个前世的过客,不是今生的归人。他甚至不象青藏高原上那些以身体丈量土地的朝圣者那样执着的活在来世,他只自顾自地活在自己幻想的世界里。

贝多芬的音乐充满思想、理想、力量和节奏,但弱于和声;舒伯特的音乐节奏贫弱,但充满梦幻般的诗意,旋律优美,和声丰富,是真正的“旋律之王”。

世人往往偏爱贝多芬的九大交响乐,我却最是钟爱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月光》温柔婉约,带给人们多少和平、宁静与美好;《悲怆》第一乐章里的快板、慢板戏剧性更迭交替,变化无穷,让听者如沐春风;《华尔斯坦》与《热情》也使人如痴如醉。《皇帝》更是把钢琴协奏曲推向乐之巅峰,从它之后再没有象样的钢琴协奏曲问世了。——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全集、莫扎特全集和肖邦《夜曲》都是我珍藏经年的“圣品”。

舒伯特只活到31岁,却给世人留下了600多首艺术歌曲,被称为“歌曲之王”!如果老天让他象莫扎特一样活到35岁,真难以想象他将还会给我们留下怎样的音乐!艺术歌曲与民歌或流行曲不尽相同,后者的旋律是二段体或三段体的,它用同一个曲调唱许多段歌词或诗节。而艺术歌曲的伴奏不只是把和弦、旋律填进去来帮助歌唱者,它着重于画出一个音乐的布景或背景,使伴奏者几乎同歌唱者一样重要。

也许所有坚强的笑容,背后都隐藏着更加坚强的忧愁。虽然舒伯特接连有不朽的作品不断问世,却连温饱也无法解决。有一天晚上,他又冷又饿却身无分文,他走进一家饭馆,在菜谱上作了一首曲。起初,老板以为舒伯特是个要饭的,想轰他走,后来看见乐谱才知道他是个作曲家,这个乐盲老板这才勉强收下乐谱,免费给了他一盆土豆。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摇篮曲》。每次听这首歌曲我都会想起那盆土豆,而每次啃德基薯条我耳边都会响起:“睡吧,睡吧,我亲爱的宝贝。。。。。。”

要了解舒伯特,不能以他平易的外表为准。在妩媚的帷幕之下,往往包裹着非常深刻的烙印。那个儿童般的心灵藏着让人惊异的内容,骇人而怪异的幻象,无边无际的悲哀,心碎肠断的沉痛。 要了解舒伯特,必须深入这个伟大的心灵,把他一刻不能去怀的梦境亲自体验一番。在他的梦里,有多少阴森的魅影同温柔可爱的形象交织在一起。 舒伯特的音乐首先是快乐,优雅,感伤的维也纳风格。但不仅仅是这样。 舒伯特本人虽则温婉亲切,但很胆小,不容易倾吐真情。在他的快活与机智中间始终保留一部分心事,那就是他不断追求的幻梦,不大肯告诉人的,除非在音乐中。他心灵深处有抑郁的念头,有悲哀,有绝望,甚至有种悲剧的成份。这颗高尚、纯洁、富于理想的灵魂不能以现世的幸福为满足;因此,他始终有一种想望"他世界"的惆怅,这使他所有的感情都染上了特殊的色调。他对于人间的幸福所抱的洒脱态度,的确有悲剧意味,但又并非贝多芬式的悲剧意味。 贝多芬首先在尘世追求幸福,而且只追求幸福。他相信只要有朝一日天下为一家,幸福就会在世界上实现。相反,舒伯特首先预感到另外一个世界,这个神秘的幻象使他不相信他的深切的要求能在这个生命【按:这是按西方基督徒的观点与死后的另一生命对立的眼前的生命】中获得满足。他只是一个过客:他知道对旅途上所遇到的一切都不能十分当真。 就因为此,舒伯特一生没有强烈的热情。这又是他与贝多芬不同的地方。因为贝多芬在现世的生活中渴望用所有人间的幸福来充实生活,因为他真切地爱过好几个女子,为了得不到她们的爱而感到剧烈的痛苦,在自己的内心生活中有充分的养料培养他的灵感。不需要借别人的诗歌作为写作的依傍。他的交响乐的心理内容已具备在自己身上。 而舒伯特的现实生活却不能常常给他引起音乐情绪的机会。他必须向诗人借取意境,这位天生写歌的作者一生共写了六百首以上的数量。在歌曲中,舒伯特和贝多芬同样有力,同样伟大,但还是有所区别。舒伯特的心灵更加细腻,因为更富于诗的气质,或者说更善于捕捉诗人的思想。在贝多芬那里,他主要表达一首诗的凸出的感情。这是把诗表达得正确而完全的基本条件。但舒伯特除了达到这个条件之外,还用各式各种不同的印象和情绪结合。他的头脑更留恋于细节,更能烘托出每个意境的作用。 另一方面,贝多芬非惨淡经营写不成作品,他反复修改,删削,必要时还重起炉灶,总而言之他没有一挥而就的才能。相反,舒伯特最擅长即兴。他几乎从不修改。有些即兴确是完美无疵的神品。这种天才确定了他的命运:象"歌"那样短小的曲子本来最宜于即兴。可是你不能用即兴的方法写硕大的交响乐。舒伯特写室内乐或交响乐往往信笔所之,一口气完成。因此那些作品即使很好,仍不免冗长拖沓,充满了重复与拖沓。无聊的段落与出神入化的段落杂然并存。 贝多芬的一生是不断更新的努力。他完成了一件作品,急于摆脱那件作品,唯恐受作品的束缚。他不愿意重复:一朝克服了某种方法,就不愿再被那个方法限制,他不能让习惯控制他。他始终在摸索新路,钻研新的技巧,实现新的理想。在舒伯特身上少有更新和演变。舒伯特就是舒伯特,离开人世的时候和十六岁的时候(写《纺车旁的玛葛丽德》的时代)一模一样。即使在他最后的作品中也难以觉察他所经历过的痛苦。 舒伯特的浪漫气息不减于贝多芬,但不完全相同。贝多芬的浪漫气息,从感情出发的远过于从想象出发的。在舒伯特的心灵中,形象(image)占的地位不亚于感情。因此, 舒伯特的画家成分千百倍于贝多芬。当然谁都会提到田园交响乐,但未必能举出更多的例子。 贝多芬有对大自然的感情,但他的爱是为了寻求生理的快感——自由自在,呼吸通畅。所以,他对万物之爱是有一些空泛的,并不能辨别每个地方的特殊之美。舒伯特的感受却更细致。海洋,河流,山丘,在他作品中有不同的表现,不但如此,还得让你体会到是平静的海还是汹涌的海,是波涛澎湃的大江还是喁喁细语的小溪,是雄伟的高山还是妩媚的岗峦。在他歌曲的旋律之下,有生动如画的伴奏。贝多芬并不超越自然界:浩瀚的天地对他已经足够。可是舒伯特还嫌狭小。他要逃到一些光怪陆离的领域中去:他具有最高度的超自然的感觉。 贝多芬留下一支Erl-king(歌曲)的草稿,我们用来和舒伯特的Erl-king作比较极有 意思。贝多芬只关心其中的戏剧成分,而且表现得极动人;但 歌德描绘幻象的全部诗意,贝多芬都不曾感觉到。舒伯特的戏剧成分不亚于贝多芬,还更着重原诗所描写到的种种细节:马的奔驰,树林中的风声,狂风暴雨,一切背景与一切行动在他的音乐中都有表现。此外,他的歌的口吻与伴奏的音色还有一种神秘意味,有他世界的暗示,而在贝多芬的作品中,那些是完全没有的。舒伯特的音乐的确把我们送进了一个光怪陆离的世界,其中有仙女,有恶煞,就象那个病中儿童在恶梦里所见到的幻象一样。贝多芬的艺术不论如何动人,对于这一类的境界却是完全无缘的。 倘使只从音乐着眼,只从技术着眼,贝多芬与舒伯特虽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极大的差别!同样的有力,同样的激动人心,同样的悲壮,但用的是不同的方法。有时竟近于相反的方法。贝多芬的不同凡响与独一无二的特点在于动的力量和节奏。旋律本身往往不大吸引人;和声往往贫弱,或者说贝多芬不认为和声有其独特的表现价值。在他手中,和声只用以支持旋律,从主音到属音的不断来回主要是为了节奏。在舒伯特的作品中,节奏往往疲软无力,旋律却极其丰富、丰美,和声具有特殊的表情,预示了舒曼,李斯特,瓦格纳与弗朗克的音乐。他为了和弦而追求和弦,还不是象德彪西那样为了和弦的风味,而是为了和弦在旋律之外另有一种动人的内 容。此外,舒伯特的转调又何等大胆!已经有多么强烈的不协和音!多么强烈的明暗色彩对比! 在贝多芬身上我们还只能发现古典作家的浪漫气息。而纯粹的浪漫气息则是从舒伯特开始的,比如渴求梦境,逃避现实世界,遁入另一个能安慰我们拯救我们的天地:这种种需要是一切伟大的浪漫派所共有的,可不是属于贝多芬的。因为贝多芬根牢固实的置身于现实中,决不走出现实。他在现实中受尽他的一切苦楚,建造他的一切欢乐。但贝多芬永远不会写《流浪者》那样的曲子。原因在于他缺少某种诗意,某种烦恼,某种惆怅。一切情感方面的伟大,贝多芬应有尽有。但另有一种想象方面的伟大,或者说一种幻想的特质,舒伯特完全超过了贝多芬。 在舒伯特身上,所谓领悟几乎纯是想象。贝多芬虽非哲学家,却有思想家的气质。他喜欢观念,他有坚决的主张,肯定的信念。他 常常独自考虑道德与政治问题。他相信共和是最纯洁的政治体制,能保证人类幸福。他相信德行,便是形而上学的问题也引起他的兴趣。他对待那些问题固然是头脑简单了一些,但只要有人帮助,他不难了解,可惜当时没有那样的人。舒伯特比他更有修养,却不及他胸襟阔大。他不象贝多芬对事物取批判态度,以为他不喜欢作抽象的思考。他对诗人的作品表达得更好,但纯用情感与想象去表达。纯粹的观念使他害怕。世界的和平,人类的幸福,与他有什么相干呢?政治与他有什么相干呢?对于德行,他也难得关心。在他心目中,人生只是一连串情绪的波动 ,一连串的形象,他只希望那些情绪那些形象尽可能的愉快。他的全部优点在于他的温厚,在于他有一颗亲切的,爱人的心,也在于他有丰富的幻想。而贝多芬身上充沛无比而为舒伯特所绝无的,是意志。贝多芬既是英雄精神的显赫的歌手,在他与命运的斗争中自己也是一个英雄。舒伯特的天性中可绝无英雄气息。他并不主动支配自己的行为,音乐很少显出思想,在生活中象在艺术中一样,他不作主张,不论对待快乐还是对待痛苦,都是如此,他只忍受痛苦,而非控制痛苦,克服痛苦。命运对他不公平的时候,你不能希望他挺身而起,在幸福的废墟之上凭着高于一切的意志自己造出一种极乐的境界来。但他忍受痛苦的能耐其大无比。对一切痛苦,他都能领会,都能分担。他从极年轻的时候起已经体验到那些痛苦,例如在那支精采的歌《纺车旁的玛葛丽德》已尽情流露,他对一切都寄与同情,不能缺少人与人间的交接。这一点也许正与贝多芬相反:贝多芬是个伟大的孤独 者,只看重自己的内心,绝对不愿受社会约束,他要摆脱肉体的连系,摆脱痛苦,摆脱个人,以便上升到思考中去,到宇宙中去,进入无挂无碍的自由境界。舒伯特从不会拯救自己,但他的牺牲也是一种伟大,那不是予人以信仰与勇气的伟大,而是善良的伟大,宽恕的伟大,怜悯的伟大——一种也能动人肺腑的伟大。

不知道


贝多芬病毒古典音乐
『第1-2集古典乐精选』:贝多芬的第五号交响曲《命运》展现了力量与决心;斯特劳斯的拉德茨基进行曲则带来激情的旋律;海顿的小号协奏曲与莫扎特的双簧管协奏曲展示了古典音乐的优雅。韦瓦第的四季中,"夏"的小提琴协奏曲如同阳光洒落。费加罗的婚礼序曲和勃拉姆斯的第三交响曲第三乐章,展现了深沉的情感...

音乐巨人贝多芬大师风范
为俾斯麦带来了勇气。这首曲子的音乐力量,可见一斑。瓦格纳将《第七交响曲》视为舞蹈的极致,它被改编为芭蕾舞剧,讲述了一个关于世界创造与毁灭的寓言。而《欢乐颂》的旋律,从1793年的构想到1824年的《合唱交响曲》中最终实现,是对自由的永恒歌唱,反映了贝多芬音乐中的民主精神和时代背景。

贝多芬与《英雄交响曲》 :《英雄交响曲》背后的故事
1. 贝多芬以其不屈不挠的精神和对音乐的贡献闻名于世。他的名言“我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它妄想使我屈服,这绝对办不到”体现了他对抗命运的决心。2. 贝多芬的音乐成就卓越,他的作品《英雄交响曲》广受赞誉。该曲第一乐章描绘英雄的成长,第二乐章为葬礼进行曲,第三乐章为谐谑曲,第四乐章为凯旋进行...

贝多芬的音乐作品有哪些?
贝多芬 音乐作品集 :1.交响曲贝多芬 C大调第一交响曲 贝多芬 D大调第二交响曲贝多芬 b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贝多芬 bB 大调第四交响曲贝多芬 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贝多芬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贝多芬 A大调第七交响曲 贝多芬 F大调第八交响曲贝多芬 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2.协奏曲贝多芬 D...

贝多芬的代表作有哪些?
代表作有:降E大调第三交响曲《英雄》、c小调第五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七交响曲、d小调第九交响曲《合唱》(《欢乐颂》主旋律)、序曲《爱格蒙特》、《莱奥诺拉》、升c小调第十四钢琴奏鸣曲《月光》、F大调第五小提琴奏鸣曲《春天》、F大调第二浪漫曲。

贝多芬有哪些好听的乐曲
2、作品第二十七号之二《月光奏鸣曲》全曲充满诗情与戏剧式的波涛,一步紧似一步,如古悲剧般表达着:心灵的力终于镇服了痛苦。3、作品第三十一号之二《D小调奏鸣曲》贝多芬以此开始在乐曲的音节、形式、风格上走向新路。乐曲描绘出如罗曼•罗兰所说,一个“仲夏夜之梦”。4、作品第三十五号...

贝多芬在西方音乐史的历史地位
称为乐圣和“交响乐之王”.把交响曲这种音乐体裁的艺术成就推高到极至.后 人无可超越.如<合唱交响曲>.2.丰富和完善了奏鸣曲这个体裁,3.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之一。他开辟了浪漫乐派.4.影响欧洲音乐发展3个最重要历史时期的音乐家之一,(巴赫.贝多芬,博拉姆斯)欧洲三个重要历史时期中,他是...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及创作特点?
1、在名人传中,贝多芬是一个成长环境恶劣,但十分坚强,以顽强的毅力,不懈的动力,以及他对音乐真理的坚定追求与热爱的伟大的中世纪音乐家。可以说贝多芬一生经历坎坷曲折,晚年又失聪,对于一个音乐家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悲哀与不幸,但是他凭借着对音乐的热爱与坚持,最终战胜命运,成为一代伟大的音乐作曲...

贝多芬的乐曲有哪些
贝多芬的主要作品也是最重要的作品是交响音乐,其中又以九部交响曲占首要地位。这些家喻户晓的作品有:降E大调第3交响曲《英雄》、C大调第5交响曲《命运》、F大调第6交响曲《田园》、A大调第7交响曲、d小调第9交响曲《合唱》(《欢乐颂》)、序曲《爱格蒙特》、序曲《柯利奥兰》、降E大调第 5号钢琴协奏曲《皇帝》、...

贝多芬《命运交响曲》中各乐章如何描绘斗争与胜利的音乐画面?
发展部,命运动机再次出现,音乐回到不安的音调,主题交替发展,对比复调和频繁转调丰富了音乐层次。再现部中,斗争场面再现,第一主题的强烈音响强化了英雄性格。第二乐章则是一首优美的抒情诗,深沉而优美,主题交替的六次变奏,展现了英雄的沉思与决心,以及对胜利的信念。第三乐章以复三部曲式,对比两...

且末县15011424835: 舒伯特与贝多芬的音乐风格有何异同 -
阚马济得: 舒伯特与贝多芬生活在同一个时期(从古典主义到浪漫主义的过渡时期)的同一个城市(世界音乐之都维也纳),但他们的音乐风格却相距甚远.我们通常把贝多芬称为古典主义的最后一人,而把舒伯特称为浪漫主义的第一人.当年舒伯特开始...

且末县15011424835: 贝多芬与舒柏特音乐风格的不同之处 -
阚马济得: 舒柏特生活在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交接时期.他的交响性风格继承的是古典主义的传统,但他的艺术歌曲和钢琴作品却完全是浪漫主义的.他绝妙的抒情性使李斯特称他为"前所未有的最富诗意的音乐家".舒柏特在传统的室内乐中注入了...

且末县15011424835: 贝多芬与舒伯特 -
阚马济得: 贝多芬是古典主义的里程碑式的人物,舒伯特是纯粹浪漫主义的开山鼻祖.读懂了贝多芬与舒伯特,就基本上读懂了古典音乐最重要的两大流派. 贝多芬有思想家的气质,热中政治,拥护共和,相信德行,批判现实;舒伯特对现实漠不关心,...

且末县15011424835: 更喜欢舒伯特还是贝多芬,为什么 -
阚马济得: 相比较而言,喜欢舒伯特 因为喜欢他的风格 对贝多芬,因该说尊敬和敬佩更多 贝多芬的音乐里蕴含了太多的情感,怎么说呢,可能岁数不到,所以会觉得(不太好表达)有些压抑的感觉,听着听着就会喘不上气来

且末县15011424835: 交响乐队分几个声部?各组有哪些乐队组成?高悬赏!!!! -
阚马济得: 1.交响乐队有弦乐声部,打击乐,管乐声部,管乐又分为木管和铜管,弦乐分高音、中音、低音三个声部.高音为第一、第二小提琴,中音为中提琴,低音部分为大提琴和贝斯.木管有长笛,单簧管,双簧管,大管,低音单簧管等等;铜管有圆...

且末县15011424835: 谁知道贝多芬.莫扎特.舒伯特钢琴曲的特点? -
阚马济得: 贝多芬的作品被称为是 含着泪水的幽默 而莫扎特的作品则是 天真浪漫式的幽默 在他们的的作品~无论是钢琴还是其他形式 都得以体现.和他们的生活经历是分不开的 舒伯特就不知道了

且末县15011424835: 古典主义音乐和浪漫主义音乐风格上的不同和这两个时期的过渡人物? -
阚马济得: 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没有严格的界限来划分,它们之间的过渡人物显然是“集古典主义之大成,开浪漫主义之先河”的贝多芬(1770-1827).贝多芬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作曲家,在他略微之前的莫扎特,海顿等作曲家的作品都属于古典主义,他们的作品结构严谨,宗教味道较浓,浪漫主义时期,自1820年到1920年.产生的音乐家多为我们所熟悉,创作的作品被演奏的次数最多.代表音乐家:贝多芬、舒伯特、柏辽兹、肖邦、门德尔松、舒曼、威尔地、瓦格纳、比才、勃拉姆斯、柴可夫斯基、约翰.斯特劳斯、德沃夏克、圣桑等等,浪漫主义时期的作品注重抒情性,写作方法也突破原来的框架,大胆而富有想象力,管线乐队编制较以前更加扩大.自己总结的,有点乱.

且末县15011424835: 关于舒伯特降A大调即兴曲 -
阚马济得: 8首即兴曲 op.90,op.142是舒伯特钢琴创作中较为重要的作品,这两组作品既可以被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八首钢琴小品,也可以被看作是两首大型的钢琴曲,因为从结构和形式上来看,每一组作品都与一...

且末县15011424835: 舒伯特未完成交响曲的介绍 -
阚马济得: 舒柏特的《未完成交响曲》 舒伯特和威伯是同时代的作曲家,也是德国早期浪漫派的代表,他创作了大量的艺术歌曲,著名的有《魔王》、《野玫瑰》、《鳟鱼》,还有声乐套曲《冬之旅》等,他的歌把诗词融于音乐,而他的器乐作品(钢琴曲...

且末县15011424835: 浪漫主义时期交响乐特点 -
阚马济得: 一、浪漫主义音乐概述 浪漫主义乐派是继维也纳古典乐派后出现的一个新的流派,它产生在十九世纪初.这个时期艺术家的创作上则表现为对主观感情的崇尚,对自然的热爱和对未来的幻想.艺术表现形式也较以前有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浪漫...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