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考研题目: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作者&投稿:始哗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为什么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张军:关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思考

  日期:2005-11-27 作者: 来源:解放日报

  ——张军教授在解放日报报业集团的演讲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话题一直受到全社会的关注,十四届五中全会更是明确提出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我们希望中国经济增长的能力能继续保持下去,但经济是否持续增长取决于增长的方式能否实现阶段性转变。今天我想从经济学家的视角谈一下这个话题。

  经济增长取决于什么?

  在经济学家看来,增长应该放到更长远的视野里去理解。可以说,经济学家谈论增长,其实是谈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能力怎样,增长趋势怎样。它牵涉到人口的变动、资本的形成、教育、制度变化和开放政策等方面。

  经济学家脑子里的“增长”的含义可能和政府以及我们媒体关注的经济增长的含义还是有区别的。大多数人常常把经济增长理解为年度国内生产总值(GDP)的增幅。在今天的各行各业里,GDP的增长都是深入人心的一件事情,我们的眼睛都关注着GDP每年增长多少。但是经济学家理解的“增长”是一个长期现象,是指一个经济在长期所能维持的增长。短期来讲,我们关注GDP今年增长多少明年增长多少,但这不能完全反映这个国家的经济中长期的发展趋势。比如,我们的GDP曾经达到过14%-15%的增长率,但这没能维持下去,最后还是回落了下来。因此,经济学家关注的增长其实相当于我们每年实现的经济增长的平均值。年度的增长可能是波动的,高于或者低于这个平均值,就是我们所谓的经济“大起大落”。从平均值来看,我们发现中国这20年来的增长不过在9%左右,要到10%以上就相当困难。当然短期内可以做到这一点,但不能持续,很快会碰到约束和瓶颈,能源、电力、运输等等一系列的问题,限制了增长的能力。这种情况在宏观上叫做“过热”。这就是说短期的增长不可能持续偏离长期增长能力。

  所以,谈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第一个问题就涉及到怎么理解增长的含义。

  在经济学家看来,增长应该放到更长远的视野里去理解。可以说,经济学家谈论增长,其实是谈论中国经济未来增长的能力怎样,增长趋势怎样。它牵涉到人口的变动、资本的形成、教育、制度变化和开放政策等方面。这些都是关于增长的比较长远的考虑。

  如果增长是指长远的产量增加能力的话,那么归根到底,经济增长就是取决于一个因素———生产率。什么叫生产率呢?简单地说,生产率就是产出比投入增加更快的能力。经济学家发现,前苏联在1958年以前经济增长很快,但以后怎么也上不去了。为什么?因为增长的潜能发挥殆尽了。除了生产率之外,其他投入最终都是可以减少的。比如,今天我们中国还有40%的储蓄率,20年以后,随着人口老龄化,储蓄率肯定大幅度下降。韩国1980年代以前保持35%到40%的储蓄率,今天只不过20%左右。在经济学家看来,一个经济能增长到什么程度,最终就看生产率的潜能积累了多少。通俗地讲就是,当你的投入,比如投资和消费,不能像过去那样高速增长的时候,你的经济还能不能维持一个高水平的增长?弄清楚这个问题非常重要。

  从投入上讲,中国目前还不存在问题。我们还有大量的农村闲置劳动力,每年还有300多万大学毕业生,在校大学生超过1000万,这些都是增长的投入因素。但是这些因素到未来10年、20年是会发生一些变化的。因此,我们要把增长理解为一个持续性的增长,或者把增长看作潜能的时候,眼光要放到长远,不能因为现在有那么多土地和那么多劳动力,每年的投资增长率都能维持在25%,而忽视未来的增长能力。这些都是变数,唯一能够推动经济未来发展的只能是生产率。中国现在高速发展的时候,经济每年都维持9%以上增长的时候,生产率的变动趋势怎么样,我们是不是走上了生产率潜能在不断积累的过程呢?不能只看到实物资本的增长。

  那么,一个国家在什么样的情况下能积累起生产率的潜能呢?经济学家比较强调的方面是教育,当然其他的东西也都相关,但最终是教育水平的提高或者人力资本的积累能力决定未来的增长。从这个意义上讲,很多人看好中国经济的未来。因为中国拥有相当不错的基础教育和大学教育。重视教育也被认为是东亚经济奇迹的一个共同因素。当然,中国与其他国家有很大区别。中国是大国,在教育潜能方面有更显著的积累能力。新加坡再怎么发展也不可能容纳一万所大学,可在中国,发展到像美国那样有几万所没有问题。将来中国和印度一定拥有别的经济不具备的规模效应,中国的规模效应将成为生产率积累非常重要的源泉。

  另外一个可以积累和改善生产率潜能的因素和规模有关系。经济学家马歇尔1890年在《经济学原理》这本书里提到一个概念,叫“外部经济”。什么叫外部经济?拿我们今天的话来讲就是经济活动之间或者部门之间综合配套的能力,这个能力会使中国在包括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产品方面很快地拥有竞争优势。像华为、海尔、联想这样的企业就是利用了中国的产业部门之间综合配套能力强的优势而获得竞争力的。包括将来搞飞机这样的产业在中国也一定有竞争优势。小国家搞飞机比较困难,自己生产几样零部件还可以,可是要综合配套恐怕就做不起来,需要大量外包。据说波音公司有近两万多个零部件要在全世界购买,像美国这样完全本土化造飞机都很困难,可是在中国很多产品几乎都可以做到完全本土化来做。将来飞机的全部零部件都可以在中国造的时候,中国制造的飞机因为实现了这个外部经济效应,肯定比波音的价格便宜不知多少。虽然现在这个潜能释放的阶段还没有真正到来,但是看看中国产业现在的发展趋势就可以想明白,中国经济在生产率潜能的积累能力上很可能是史无前例的。

  为GDP而增长的未来风险

  处于追赶阶段的经济增长通常速度都比较快,但这并不表明未来还能维持这么高的增长。除非你的效率潜能的积累在这个过程里能够跟上。否则,一旦越过了追赶阶段,经济的增长可能就会明显回落。

  大家比较熟悉的是短期经济的发展问题,怎么保持今年GDP比去年的相对增幅,这是我们当前地方政府工作的最重要的目标之一。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会计含义的增长。为什么呢?因为GDP实际上是指这一年里面各个行业所创造的新的价值的总和,也就是我们说的增加值。但是统计所有行业的增加值在现实中是很困难的,通常情况下采取估算法。比如,28大类行业在规定时间内上报增加值。增加值怎么算呢,基本上是用总产值乘以增加值率。比如服装这个行业,增加值可能占总产值的比重根据以往的经验大概推算出,比如40%,60%都是人家转移的中间产品的价值。所以,一旦我们过分关注GDP,我们就自然会去关注总产值。这一来,事实上就可以先确定GDP的增长率目标,然后倒算出行业的总产值必须实现多少才能保障GDP增长目标的实现,这就必须有多少投资项目下去才行。可是大家想一想,产值增加多少从长期来看是没有绝对意义的,因为当年增加的产值完全可以变成日后的库存。这就是增长目标短期化的问题。

  再有,增值税在中央和地方分享以后,刺激了地方去搞制造业,因为增值税主要来自于制造业。做大制造业产值最方便可行的办法就是做投融资项目,而在现阶段做项目最简便的办法就是招商引资,项目来了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就形成了我们今天短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基本范式。这样一个发展的范式不是偶然形成的,而是和我们对GDP的核算方法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从长远来看,这种大干快上的发展观如果愈演愈烈并且彻底制度化的话,很可能会冷落了我们对生产率潜能的积累,把注意力简单地放到资本积累上去了。

  目前这个问题还不突出,因为中国现在还处在追赶阶段。追赶阶段的意思就是,经济发展水平还比较低,人均资本存量还不够大,城市化程度还不高。在这个阶段上,我们能看见我们与发达经济的差距以及在哪些方面有差距,因此,我们可以迅速赶上来,而且经济发展的风险和不确定性是比较小的。这就是所谓的落后的优势。例如,今天中国机场的数量大概是340个,美国包括私人机场加起来大概2万多个,我们数量只有不到他们的2%。仅仅机场这一项,就决定了中国在投资阶段还要有相当长时间。将来我们要修更多的机场、公路,对城市基础设施进行改造,这都叫资本积累。说中国经济增长现在已经维持不下去了是缺乏依据的,还没到那么严重的程度,因为现在属于追赶阶段,处于追赶阶段的经济增长通常速度都比较快,增长率都比较高,从东亚经验看都是这样。但这并不表明未来还能维持这么高的增长。除非你的效率潜能的积累在这个过程里能够跟上。否则,一旦越过了追赶阶段,经济的增长可能就会明显回落,这是个很大的问题。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意义。

  现在我们谈论增长方式转变也不应该过多地批评投资太多,问题在于对投资效率的关注不够。我们担心的是,现在的发展模式演变成一种权力而非市场主导投资决策的体制。这样的体制以及表现出的顽固化倾向对于市场力量、金融和企业家创业活动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需要我们特别的关注。

  我们的消费太少吗?

  一个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是由人均收入的水平或者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决定经济增长的最终是生产率而不是消费率。不能简单地把消费理解为决定GDP增长的因素,而应该理解为GDP增长的结果。

  在有关的讨论中,很多人认为,我们现在的增长模式有一个缺点,那就是投资太多太快而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不足。这种观点强调,中国现在应该尽快把经济增长转移到依靠扩大提升国内消费能力上来。我认为,这一看法似是而非,理论上值得商榷。首先,一个国家消费占GDP的比重是由人均收入的水平或者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我前面已经说了,决定经济增长的最终是生产率而不是消费率。消费和积累的比重反映的只是短期内国民收入的分配方式的差异。因此,不能简单地把消费理解为决定GDP增长的因素,而应该理解为

  GDP增长的结果。经验上看,当经济发展水平比较低的时候,尤其是在东亚地区,消费占GDP的比重往往比较低。很多人对消费的问题有所误解,认为消费需求比投资需求更重要。可是,大家想想,短期内要扩大消费的比重,就要压缩投资的比重,因为GDP在核算意义上等于总消费加总投资以及贸易的顺差。如果短期内提高消费比重,也就是要压缩或者减少投资的需求,才能保持平衡。否则,一味刺激消费很可能引发经济过热,出现经济失衡。还有一个统计上的问题是,买房子这一块应该计算到消费里面,现在是计算到投资里面,显得消费的比重好像比较小。即使不谈这个问题,银行发放的信贷刺激了消费,短期内带来的结果是,经济过于繁荣,出现过热苗头,因为投资需求没压下来,消费需求提高,这一来,当期的收入平衡表被破坏了。我们在2003年下半年显现出来的经济过热趋势,就与之前鼓励短期消费增加的消费信贷政策的实施有直接的关系。

  有些人认为中国消费需求偏低,给出的一个理由是,全世界消费占GDP的平均比重在70%左右,美国更是高达80%-90%,而中国只有57%-58%,所以应该提高消费占GDP的比重。我说你得看中国经济处在什么阶段上。消费的能力,短期内表现为消费占GDP的比重,反映的是国民收入的分配格局,而不是增长的长期条件。消费占GDP比重受经济发展的阶段影响,人均所得提高是个缓慢的过程,消费占GDP比重的提高也是个缓慢的过程。有些学者甚至讲中国是内需不足的经济,这个概念更加不对。中国怎么会内需不足?你看看中国的投资和储蓄率基本上是一样的,如果内需不足中国的物价应该是持续下跌,现在总体上平衡,物价水平基本上是不动的。消费虽然占GDP比重偏低,这个不要紧,这是经济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只要投资需求上去,能够吸纳那么多的储蓄就可以了,总量上就会平衡。这是我们要澄清的。因此我们不能把扩大提升消费理解为转变增长方式的推动力,经济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必然会逐步提升消费,这不是一个短期现象,而是个长期现象。

  前景

  中国人口的素质、技能、教育水平、创新能力、管理、企业家的成长以及企业应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促进效率的因素。这些因素很难用数字简单地度量出来,统计上自然也不能反映出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在我看来,并不是从一个模式直接跳到另一个模式的问题。事实上,这个转变的过程从我们改革开放之初就开始了,只是我们现在的经济发展出现了一些值得关注的倾向需要引起注意并加以解决。总的来说,过去10多年的经济发展比较倾向于过快的资本积累,资本形成的速度很快。当然,我们正处在一个追赶阶段,需要通过资本积累迅速扩大产能和资本存量。

  但是,这些年来资本积累的方式更多地体现了政府的意志,而市场和企业家的作用似乎还不大。在资本积累的过程中,如果生产率的积累跟不上的话,将来等我们追赶到一个更高的层次,投资的增长速度下降,劳动力的增长速度下降的时候,就很难保证经济增长不下降。我这样说并不是说中国在生产率潜能积累方面几乎为零,而是说也许我们可以更好更快地积累生产率的潜能。我们的研究发现,过去中国经济增长中平均有约35%的贡献来自生产率的积累,而不光是资本的积累。但是,中国经济在过去10多年的生产率增长的速度却下降了。

  中国第一个生产率潜能的快速释放发生在上世纪80年代,农业的改革和乡镇企业的崛起带来了生产潜能的释放。农业的改革表现为,大量的农民从土地上离开了,劳动力的投入大大下降,农业产量反而增加了。就是说产量的增加主要靠生产率的提高。体制改革提高了农民种地的积极性是农业生产率提高的主要源泉。后来乡镇企业的发展也是生产率潜能释放的因素,乡镇企业的经营体制比较灵活,非常市场化,投入很少,技术很简单,资本投入更少,用最简单的技术、最简单的生产方式,产值一度占据工业的半壁江山。这些都是西方经济学家理解为中国改革真正有特色、有创新的东西。乡镇企业的发展经历了差不多10多年,到了90年代初乡镇企业的优势开始慢慢丧失,出现亏损,大量乡镇企业开始转制。南巡讲话以后,开始了更深度地开放,正好在乡镇企业对生产率促进潜能发挥得差不多的时候,大量外资进来,带来了市场、技术、管理,这些东西又导致生产率潜能新一轮的积累。过去我们不知道怎么做贸易,怎么把东西卖出去,怎么管理好企业,怎么应对市场,现在我们有多少人在学管理、读MBA。这些东西短期内看不出效应,长期来看就是在积累和改善中国经济的生产率潜能。我们不缺资本,外资进来并不是解决中国的资本短缺问题,非常重要的是促进中国生产率潜能的积累能力。每年外资只占我们当年资本形成投资的10%左右,中国经济发展不是靠外资,但是外资带进来的东西都在影响我们生产率的变化,成为90年代那一轮的生产率潜能积累的重要源泉。所以开放的因素是非常重要的,对生产率潜能积累有显著影响,这是影响中国未来经济增长的很重要的因素。

  我认为,生产率的提高能力其实和我们的人力资源以及利用这些资源的经济体制的效率很有关系。中国人口的素质、技能、教育水平、创新能力、管理、企业家的成长以及企业应对市场的应变能力,这些都是促进效率的因素。这些因素很难用数字简单地度量出来,统计上自然也不能反映出来,但却是非常重要的东西。现在的体制似乎越来越善于数目字管理和治理,因而往往不能很好地像资本积累那样来促进这些生产率潜能的积累。这就需要建立起防止政府过多参与经济发展的制度约束,比如让政府加大力度保护私人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发展更好的教育、加大劳动力培训、坚持更加开放的环境。

  在微观层面上,我还是很乐观的。过去中国生产的家具在国际市场根本不可能卖出去,今天我们可以把家具卖到美国的市场,这不光是因为价格便宜,还因为质量提高很快,反映了效率增长的因素。现在看起来中国生产复杂的资本密集产品的能力仍需要改善,还需要大量人力资本的积累。尽管华为比思科还是差一些,但追赶速度很快。但我们毕竟只有一个华为,要看到中国生产率潜能积累的空间还是很大。不要过早地让中国企业做大,因为还处在追赶阶段,我们还需要帮人家做加工来实现资本积累,同时在这个过程里面积累你的技术、你的思想,到了一定阶段中国的企业就很容易变成在高科技领域、在世界五百强里面的公司,这一点也不奇怪。但是,有人比较担心,说中国的企业很不行,将来不会在国际上有竞争力。我没有那么悲观。只要关注效率问题,就会水到渠成的。像华为、海尔这样的企业今天还凤毛麟角,但只要能够很好地积累效率,我相信这样的企业会迅速增加。

  讲演者小传

  张军

  1963年生。复旦大学经济学教授,中国经济研究中心主任。1981-1994年间在中国、英国和美国接受了高等教育。1997年以来,曾在伦敦经济学院、哈佛大学、东京都立大学、韩国庆北国立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等做访问研究员和讲座教授。对中国的工业改革、经济增长和当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有深厚的研究。曾在《经济研究》、Journal of Asian Economics,East Asian Review等中外学术刊物上发表研究论文数十篇。最近出版的著作有《中国的工业改革与经济增长:问题与解释》、《组织、制度和中国的经济改革》等。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缓解我国人口众多而资源短缺矛盾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适应社会需结构 变化和实现社会主义生产目的的需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提高经济效益是搞好国有企业的需要,...

政治考研题目还是从新华网上摘下比较权威的回答吧。

解读十一五:为什么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新华网北京11月1日电题:为什么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九五”计划中,中央科学地判断我国发展形势,明确提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要求,这些年来,各方面做了很大努力,取得了积极成效,企业效益和产业发展效率都有了很大提高。但从总体上看,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没有实现根本转变,以“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和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格局还在继续。

粗放的增长方式超过了国内资源和环境的承载能力,也对整个世界产生重要影响。对这种状况,《建议》作出明确和重要判断,我国土地、淡水、能源、矿产资源和环境状况对经济发展已构成严重制约,出路就在于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展望未来,如果我国的经济增长方式可以转变过来,发展就可以持续;如果再转变不过来,将严重制约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

《建议》提出,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发展循环经济,高效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要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走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努力实现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和可持续发展。为了实现加快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目标,要抓住以下重要环节:要转变观念,坚持科学发展,要全面理解发展的内涵,正确处理经济发展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要大力调整产业结构,尤其要大力发展能耗低、需求大的现代服务业,提高先进制造业的比重,通过结构调整,构建增长方式转变的物质基础;要努力提高科技水平,大力推广和普及先进适用技术,加快运用高新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传统产业;要增强科技的自主创新能力,大力发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形成转变增长方式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动源;要加快改革引发粗放型增长的体制和机制,加快转变政府职能,深化财税和金融体制改革,建立反映资源稀缺程度的价格机制,加快完善相应的法律和法规,把企业投资、生产行为和政府行为“逼入”科学发展的轨道;要从根本上转变干部政绩考核办法和经济绩效考核办法,引导广大干部求真务实,扎实工作,艰苦奋斗,勤俭建国,引导领导干部转变发展观念,更新发展思路,创新发展模式,彻底转变引发粗放增长的动力机制。要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鼓励资源节约,提倡文明消费和适量消费,建立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要加快教育体制改革,改革教学内容,更新教学方法,使广大青少年充分认识我国环境面临的严峻挑战,认识我国未来发展的资源制约,进一步树立忧患意识和责任心。要加强执法监督,进一步严格技术标准,提高市场准入水平,通过综合运用法律、经济和行政办法,使粗放增长的企业和个人行为受到严厉惩戒。(完)
来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5-11/01/content_3712975.htm

马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实现又好又快发展

——在中国发展高层论坛2007年会上的演讲

中国国家发展改革委主任 马 凯

(2007年3月18日)

女士们、先生们,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刚刚过去的2006年,中国经济增长10.7%,增速已连续四年保持在10%或者多一点,而且年度之间、季度之间波动都比较小,呈现出速度较快、效益较好、物价较低的良好态势,总体上是令人振奋的。但是喜中有忧,主要是经济增长付出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2006年,按现行汇率初步测算,中国GDP总量占世界的比重约5.5%,但重要能源资源消耗占世界的比重却较高,比如能源消耗24.6亿吨标准煤,占世界的15%左右;钢表观消费量为3.88亿吨,占30%;水泥消耗12.4亿吨,占54%。即使考虑到汇率因素,中国的资源产出效率也是比较低的。

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很多,既有阶段性、转移性因素,也与我国经济增长方式依然粗放密切相关。从阶段性因素看,中国目前正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速的历史时期,国际经验表明,这一时期是资源消耗增长的爬坡阶段。随着经济规模扩大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资源需求总量和消耗强度在较长时期保持较高水平,具有一定的客观必然性。从转移性因素看,在经济全球化和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一些高消耗、资源性的产业转移到中国,相应地加大了我们的资源消耗总量。随着大量“中国制造”走向世界,中国也直接或间接地出口了大量能源资源。比如许多国家自己不再生产或减少生产焦炭,同期,中国焦炭出口从1991年的108万吨增加到去年的1450万吨,此外,去年我国还净出口煤炭2500多万吨,这是直接出口。同时,我们还间接出口了不少能源资源。去年我国净出口粗钢3434万吨,未锻轧铝70万吨,彩电及整套散件1.04亿台,机电产品1217亿美元,这里面都包含着能源资源的消耗。比如一吨铝耗电15000度,净出口70万吨铝就等于出口100多亿度电。从这个意义上讲,中国增加的资源能源消耗,相当一部分是对其他国家或地区资源消耗的“替代”,是对世界能源资源供应的贡献。但是,不容忽视的是,资源消耗高、环境压力大,突出地表明中国“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难循环、低效率”为特征的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转变。与国际先进水平比,中国大中型钢铁企业吨钢可比能耗高15%,火电供电煤耗高20%,水泥综合能耗高23.6%。实践中,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如果不尽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把过高的资源消耗降下来,中国经济虽然一时可以增长很快,但走不好,也走不远。加快转变增长方式,走科学发展之路,已成为我们内在的迫切要求。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不只是某个国家的问题,而是世界性难题。不同国家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转变增长方式的具体模式也有所不同,既有以美英为代表、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和竞争推进的自发渐进型,也有以日韩为代表、强调发挥市场、政府合力的市场增进型,还有以前苏东地区为代表、主要依靠行政力量推动的政府主导型。根据中国国情和发展阶段,在推进增长方式转变时,我们强调市场调节和宏观调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要充分发挥市场机制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通过市场的优胜劣汰促进增长方式转变;另一方面,又要注重发挥政府引导这只“看得见的手”的作用,健全宏观调控体系,科学制定规划,完善产业政策,综合运用财税等经济手段,引导市场主体自觉转变增长方式。

女士们、先生们,

转变增长方式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首先,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要前提。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其次,要优化经济结构。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主要途径。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是相互联系、互为制约的两个方面,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导致增长方式粗放、增长成本过大的重要原因。目前,在我国三次产业中,工业比重过大,工业中高能耗、高物耗的重工业增长偏快,这是我国单位GDP能耗高、环境压力大的重要原因。要大力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特别要大力发展服务业,到2010年,使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再提高3个百分点,推动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工业内部,要做强高新技术产业;强化产业政策引导和环保、能耗、水耗、安全、质量、技术等准入门槛约束,加快产能过剩行业调整。目前我国炼铁产能4.5亿吨,炼钢产能5亿吨,其中有10—20%的工艺落后、能耗较高,电力装机容量达到6.2亿千瓦,其中单机10万千瓦及以下小火电机组有1亿多千瓦。我们将采取综合措施,未来五年淘汰落后炼铁产能1亿吨,落后炼钢产能5500万吨,关停落后燃煤小机组5000万千瓦。

第三,要促进节能减排。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抓手。节能减排同转变增长方式相互关联、相互促进,一方面,只有加快增长方式转变,才能把过高的能源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降下来;另一方面,抓好节能减排,又是转变增长方式现实有效的切入点和突破口。为此,我们将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节约集约用地放在更加突出的战略位置,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除了要调整经济结构外,还要做好三方面工作:一是更加重视源头控制。把节能评估、环境评价作为市场准入的强制性门槛,实行耗能产品最低能效标准,扩大强制性能效标识实施范围,要求所有新建火电厂都同步安装脱硫设施。二是切实加强重点领域。突出抓好钢铁、有色、煤炭、电力、石油石化、化工、建材等重点耗能工业以及建筑和交通两大行业的节能工作,全面实施低效燃煤工业锅炉改造、绿色照明等十大重点节能工程,加强年耗能万吨标准煤以上重点企业节能管理。三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按照“减量化、再利用、可循环”的原则,改进产品设计和制造工艺,积极开展再生资源回收利用、废旧家电回收处理和汽车零部件再制造试点,逐步建立健全全社会的资源循环利用体系。

第四,要依靠科技进步。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转变增长方式的本质是更加高效地配置各种生产要素,以尽可能少的投入实现尽可能多的产出。在能源资源约束强化和低成本竞争优势弱化的情况下,只有将增长建立在科技进步的基础上,经济发展才是有后劲、可持续的。要实施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努力攻克一批核心关键技术,力争在重点优势领域取得突破;支持高效节能产品推广、重大节能项目建设和重大节能技术示范,培育一批技术推广机构,为中小企业提供技术支持和援助;引导企业积极开展技术创新活动,形成一大批集研发设计制造于一体、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促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资金和物质要素投入带动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带动转变。

第五,要深化体制改革。这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保障。要逐步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体制机制。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减少行政审批,为市场发挥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创造竞争有序的市场环境;积极稳妥地推进水、电、成品油、天然气等重要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在有条件的地区开征污水处理费和垃圾处理费,充分发挥价格在节约能源资源、保护环境中的杠杆作用;改革财税体制,制定全面实施增值税转型方案及配套措施,深化资源税制度改革,健全矿产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建立生态环境补偿机制;加快金融改革与创新,引导信贷资金投向节能减排、技术进步等有利于增长方式转变的领域。要加快培育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市场主体,增强企业自主转变增长方式的内在动力,推进企业调整重组,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大做强,提高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同时,还要促进企业强化科学管理,降低原料、生产、消费、废弃物处理等各个环节的物耗和能耗。

摘自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fortune/2007-03/20/content_5869958.htm

考研应该是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风险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竞争中我国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
实现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首先应该按照"两个坚持"和三个发展"的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即:"两个坚持"就是要坚持走中国特色新型工业化道路,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三个转变'就促进经济增长是要把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促进经济增长是要把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同拉动/促进经济增长就是要依靠物质资源消耗向依靠科技进步,管理创新,劳动者素质提高转变.
再者,可以依靠以下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1.加快推进经济结构调整(把调整经济结构作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重点)
2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3.加快推进自主创新(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带来的战略机遇)
4.加快推进农业发展方式转变(坚持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
5.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
6.加快发展文化产业
7加快推进对外经济发展方式
此为满分作答模版````看样子你也是研友,一起加油把!!!


考研政治:为什么电脑和机器人不能进行实践活动。求详解
他们要由人来操控,没有自主性,没有思考,只会根据程序反馈

考研政治,为什么资本垄断向世界扩展的经济动因有: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
简单说就是因为随着生产的扩大,本地有资金但资源有限,为了确保生产的继续,才必须把资金转到世界其他资源充足的地方购买资源,确保原材料和能源的供应。从而形成资本垄断向世界范围的l扩大

考研政治选择题答题技巧
14. 毛中特选择题考“主观原因”, 答案一般选“党”、“人民军队”;15. 毛中特选择题考“客观原因”, 答案一般选“党”、“人民军队”之外的选项。

...的“近似正确”。这句话对吗,题目上说对,为什么
(2)从深度上说,它只是对特定事物的一定程度、层次的近似正确的认识,有待于深化;(3)从进程上说,它只是对事物的一定发展阶段的正确认识,有待于发展。

考研政治:人与自然的关系是相互利用的关系为什么是错误的?
怎么可能是相互利用?说利用的话,也只能是人利用自然的资源为自身生存发展需要服务,自然利用你什么了?呵呵。自然是完全的客观实在的受体,只是规律性的反作用人类的行为结果。

考研政治大题对应科目?
考研政治大题分析题50分(每题10分,题号34-38),对应科目如下:1、分析题34对应是马原部分,马原部分算是比较简单的。光背那是不行的,只有在理解基础上去记忆才能够更好地运用这个知识去判断是否正确,以及应该要写什么答案。2、分析题35对应是毛中特部分,毛中特部分是比较难的。主要包括了马克思...

考研政治是不是四选三的题目?
多项选择题:17~33题,每小题2分,共3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项的字母涂黑。多选或少选均不得分。该题型的占分比例约为34%,也属于客观性试题。主要适用于考查对基本概念或基本原理的记忆和对有关观点、原理的掌握和理解。有时间也...

考研政治多选题总是出错该怎么办?
考研政治老出错,要捋清楚一下问题:1、为什么老是错?题目是千变万化的,但背后的考点是不变的。会议题能怎么出?题中考来考去不就是内容和背景吗?干扰项无非是两种:要么是偷梁换柱,把a会议内容挪到b会议;要么偷摸修改会议的内容字眼,比如遵义会议没解决思想问题非说解决了!所以,做题不是目的,...

考研政治时政题有几个政治题目分布
时政共计16分,共计5题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单选题:第15题、第16题 (每题1分共计2分)多选题:第32题、第33题(每题2分,共计4分)分析题:第38题(一般两个问,共计10分)

考研政治,没看清题目而用错原理会不会酌情给分?
不会给分的。原理不对,说再多话也无用。从同情的角度,我们都希望会给你分,但是,从真理的角度,我认为没门!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考研 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
敏褚慢肝: 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狭义指转变GDP增长方式,广义指经济增长方式从低级向高级转变,如从资源配置型向资源再生型增长方式转变、外延扩张型向内涵开发型增长方式转变、资源运营—产品运营—资产运营—资本运营增长方式向知识运营增长方...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政治考研题目:为什么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如何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
敏褚慢肝: 考研应该是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变化,增强我国抵御国际风险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在后国际金融危机下的国际竞争中我国抢占制...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政治经济学考试题:为什么要转变我国经济增长方式 -
敏褚慢肝: 粗放式的浪费资源;不适合国际竞争力.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用政治经济学原理分析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必要性
敏褚慢肝: 我国要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性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型经济增长是指在原有技术水平和管理水平上依靠扩充生产要素来增加产出,搞投入,搞消耗,低产出,低质量.而集约型经济增长方式则是通过提高全部生产要素的效率来增加产出.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质量.从粗放型经济增长转变为集约性经济增长方式,1.是实现持续较快增长和保持经济总量的需要.2.是缓解能源,交通,原材料供给的制约和治理生态环境的需要3.是提高我过产业和产品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4.是全面提高经济增长素质和经济效益的需要.因此要转变方式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为什么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敏褚慢肝: 具体的会议文件什么的比较多.如果是一道政治题的话,一般就是从经济学回答,再加点哲学方面的:主要答题路线 1、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促进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彻底转变;2.扩大内需,由外向型经济转向内需导向型;3.统筹国内发展和各国共同发展,在对外开放中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4.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以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支撑.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初中政治(思想品德)答题技巧
敏褚慢肝: 1 找出关键词 2回归课本 3整理回合回合 列:请从可持续发展角度和国际竞争角度谈谈为什么国家要转变经济增长方式? 1关键词 2个角度 2已知条件就是 可持续发展的内容 有三个 第一个 有利于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促进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第二个 我们应该协调好PRED关系,在不损害当代人和后代人的利益下追求发展 第三个 要求我们要以很高的道德水准.. 根据题目选择第一个 国际竞争角度有2个 第一个 各国之间的竞争归根到底是教育和人才的竞争 第二个 科技创新能力是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 因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有利用于科技创新 所以选第二个 答案就出来了 如果有分值的话 还可以看分值 比如 设问是哪些 分值是2分 那么答案肯定是2个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政治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什么轨道上
敏褚慢肝: 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必须把经济建设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 由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变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现在这种提法上的变化,对促进由原来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到科学发展的轨道上来,是个更加清晰的导向.这是对我国经济建设实践的经验总结和理论升华,也是对国际经验教训的合理借鉴.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政治题:为什么提高自主创新能力 -
敏褚慢肝: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科技发展水平和产业结构2113的技术构成发生了重大变化,劳动力素质也有了相当提高.但总的来看,面对日新月异的5261科学技术变革,面对日益强化的资源环境约束,面对以创新和4102技术升级为主要特征的激烈国际竞争,我国自主创新能力薄弱的问题已经日益成为发展的瓶颈制约.加快提高自主创新能力,是“十一五”时期引导我1653国经济发展的重要任务,这是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迫切需要,是推动产业结专构优化升级的迫切需要,是增强我国综合国力和竞争属力的迫切需要,也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的迫切需要.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政治考试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什么意思?详细点!最好举个例子! -
敏褚慢肝: 经济增长方式转变是指:经济增长的方式由不可持续性向可持续性转变;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由出口拉动向出口、消费、投资协调发展转变;由结构失衡型向结构均衡型转变;由高碳经济型向低碳经济型转变;由投资拉动型向技术进步型转变;由技术引进型向自主创新型转变;由第二产业带动向三大产业协调发展转变;由忽略环境型向环境友好型转变;由“少数人”先富型向“共同富裕”转变.

图木自治县市18975442487: 转变经济发展的基本思路是什么?
敏褚慢肝: 我记得考研时,十七大说转变经济发展有三个方面,十七大报告说的很明确,是这个样子,绝对没问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在需求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在产业结构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在要素投入上,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