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地理必修1大气部分的详解

作者&投稿:厉尝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地理必修1复习重点,谢谢!!~

一:地球运动的基本形式:公转和自转
绕转中心 太阳 地轴
方向 自西向东(北天极上空看逆时针) 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相反)
周期 恒星年(365天6时9分10秒) 恒星日(23时56分4秒)
角速度 平均1o/日 近日点(1月初)快远日点(7月初)快 各地相等,每小时15o(两极除外)
线速度 平均30千米/小时 从赤道向两极递减,赤道1670KM\小时,两极为0.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
(1)黄赤交角:赤道平面和黄道平面的交角。目前是23o26’
(2)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移动

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更替(2)地方时 (3)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三: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
(1)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①昼夜长短的变化
北半球:夏半年,昼长夜短,越向北昼越长 ①太阳直射点在那个半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昼现象 那个半球昼长,②赤道全年
冬半年,昼短夜长,越向北昼越短 昼夜平分,③春秋分日全球
北极圈以北出现极夜现象 昼夜平分
南半球:与北半球相反
②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
春秋分日:由赤道向南北方向降低 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
随纬度的变化 夏至日:由23o26’N向南北降低 方向降低
冬至日:由23o26’S向南北降低
23o26’N以北在夏至日达到最大值 离直射点越近高度
随季节的变化 23o26’S以南在冬至日达到最大值 越大
南北回归线之间每年有两次直射
四:光照图的判读
(1)判断南北极,通常用于俯视图,判断依据为:从地球北极点看地球的自转为逆时针,从南极看为顺时针;或看经度,东经度递增的方向即为地球自转的方向.
(2)判断节气,日期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 晨昏圈过极点(或与一条经线重合),太阳直射点是赤道,是春秋分日;晨昏线与极圈相切,若北极圈有极昼现象为北半球的夏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北纬23o26’,若北极圈有极夜现象为北半球的冬至日,太阳直射点为南纬23o26’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4)判断昼夜长短 求某地的昼(夜)长,也就是求该地在纬线圈上昼(夜)弧的长度,这个长度也可由昼(夜)弧所跨的经度数来推算
(5)判断正午太阳高度角 先求所求地区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差,若所求地和太阳直射点不在同一半球,取两地纬度之和,再用90o-两地纬度差即为所求地的正午太阳高度
五:晨昏线与经线和纬线
(1)根据晨昏线与纬线相交判断问题
①晨昏线通过南北极可判断这一天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
②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昼,可判断这一天为6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夏至日,北半球为夏季,南半球为冬季
③晨昏线与南北极相切,北极圈内为夜,可判断这一天为12月22日前后,北半球为冬至日,北半球为冬季,南半球为夏季
(2)根据晨昏线与经线相交关系判断昼长和夜长
推算某地昼长或者夜长,求昼长时,在昼半球范围内算出该地所在地的纬线圈从晨线与纬线圈交点到昏线与纬线圈交点,所跨的经度除以15即该地昼长,如果图上只画了昼半球的一半,要注意,图中白昼所跨经度差的2倍,除以15才是该地的昼长
七:区时,地方时的计算
第一步:先求两地的经度差.
第二步:再求时间差,以每一度经度相差4分钟来算.
第三步:然后判断两地的东西方向,求东用加,求西用减.若求出的时间大于24小时,则减24,日期加1天,若时间为负值,则加24小时,日期减去1天.

第二单元 大气
一: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
1)低层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氮—生物体的基本成分、氧—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基本物质、二氧化碳—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地球生命的保护伞”)、水汽和固体杂质(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
2):大气的垂直分层(课本29页图2.1)
高度 温度 大气运动 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高层大气 2000-3000千米 电离层反射无线电波
平流层 50-55千米 随高度的增加而上升 平流运动 臭氧吸收紫外线升温;有利于高空飞行
对流层 低纬:17-18千米,中纬:10-12千米,高纬:8-9千米 随高度增加而递减 对流运动 天气现象复杂多变,与人类关系最密切
二:大气热力作用
(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吸收作用:具有选择性,水汽和二氧化碳吸收红外线,臭氧吸收紫外线,对于可见光部分吸收比较少
反射作用:无选择性,云层越厚,反射作用越强,在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是很高
散射作用:具有选择性,对于波长较短的篮紫光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呈蔚蓝色
(2)对地面的保温效应
①大气吸收地面的长波辐射,截留热量而增温,由于大气对于太阳短波辐射的吸收能力比较差,但是对于地面长波辐射吸收作用强,所以地面辐射大部分都是被大气吸收
②大气逆辐射是大气辐射的一种,方向朝向地面,对地面热量进行补偿,起保温作用
二:大气的热力状况
大气的热力作用
1)热力环流: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从图中可以看出,近地面等压线向低压方向(向下)弯曲,高空等压线向高压方向(向上)凸起
2)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影响因素:等压线越密集的地方,则风力越大(图2.10,2.11,2.12)
在单一水平气压梯度力作用下:风向垂直等压线,指向低压
风向 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平行
在三个力作用下:风向与等压线成一夹角,始终由高压指向低压方向.
三:全球性的大气环流
1)三圈环流(课本37页图2.14)
①在地表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和六个风带,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而南北移动,对于北半球来说,夏季向北移,位置偏北;冬季向南移,位置偏南.(图2.15)
②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3)季风环流(图2.18)
地区 东亚 南亚,东南亚
气候类型 温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成因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风向 冬季 西北风(亚洲大陆) 东北风(亚洲大陆)
夏季 东南风(太平洋) 西南风(印度洋)
四:常见的天气系统
1)锋面系统—冷锋和暖锋(图2.19,2.20)
冷锋 暖锋
概念 冷气团主动向暖气团移动 暖气团主动向冷气团移动
天气特征 过境前 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 单一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 阴天、雨雪、刮风、降温 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 气压升高,气温下降,天气晴朗 气温上升,气压下降,天气转好
降水的分布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后 降水一般出现在锋前
大气举例 北方夏季暴雨,冬春季大风,寒潮,沙尘暴
2)低压、高压系统—气旋和反气旋(以北半球为例,图2.21)

气旋 反气旋
气压 低气压(中心低,四周高) 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
水平运动 四周向中心辐合(北逆南顺) 中心向四周辐散(北顺南逆)
垂直运动 上升 下沉
天气 多阴雨天气 多晴朗、干燥天气
举例 台风 长江流域的伏旱,北方“秋高气爽”天气
五;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1)气候的形成因子(太阳辐射、地面状况、大气环流、人类活动)
①不同气候类型的气温特点
l 气温的分布,一般是低纬温度高,高纬温度低;山上的气温比山下低;暖流经过地区的气温比寒流经过地区高
l 同一纬度地带内,由于下垫面不同,不同地点的气温状况不同,其中影响比较的大是海洋和陆地
l 大陆性气候与海洋性气候的比较(北半球)
气候类型 气温日较差 气温年较差 最高气温月 最低气温月
大陆性 大 大 7月 1月
海洋性 小 小 8月 2月
②不同气候类型的降水状况
l 赤道地区气流以辐合上升为主,全年雨量充沛
l 南北回归线至南北纬30o之间,在副热带高压和信风带控制下,常年干旱
l 大陆的西岸有两种情况,以亚欧为例,地中海地区(亚热带),夏季处于副热带高压中心的边缘,气流下沉,干燥少雨,冬季由于副热带高压向南移,此地受西风带的控制,多气旋活动,湿润多雨。欧洲地区(温带),终年盛行西风,各月降水量较多,而且比较均匀
l 大陆的东岸,以亚欧大陆为例,处于季风环流的控制下,冬季受来自大陆的冷干气流的影响,降水不多,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的影响,降水较多
l 大陆的内部,以亚欧大陆为例,终年受大陆气团的控制,降水比较少
l 两极地区以辐合下沉气流为主,全年降水少
2)气候的类型(课本47页的图2.26)
3)主要10种气候类型的判断(课本48页图2.27)
步骤 依据 因素变化 结论
判断南北半球 最高(或最低)气温月份 6.7.8三个月气温最高 北半球
12.1.2三个月气温最高 南半球
判断所属温度带 最冷月均温 最冷月均温>15℃ 热带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0℃~15℃ 亚热带气候或者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气温在-15℃~0℃ 温带气候
最热月5℃ 寒带气候
确定具体的气候类型 降水量的年内分配情况 年雨型 热带 热带雨林气候>2000mm
温带 温带海洋性气候700~1000mm
夏雨型 热带 热带草原气候(750~1000mm)热带季风气候1500~2000mm)
亚热带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 温带大陆型气候
冬雨型 亚热带 地中海气候
少雨型 热带 热带沙漠气候
寒带 极地气候
六;大气环境保护
(1)全球变暖
原因:二氧化碳的增多而使气温升高
二氧化碳增多的原因:①大量燃烧矿物燃料,②毁林
危害:①海平面上升,淹没陆地
②改变各地降水状况和干湿状况,导致世界各国经济结构的变化
保护措施:①提高能源的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益,采用新能源
②努力加强国际合作
(2)臭氧层的破坏与保护
原因: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主要是人类使用制冷设备排放的氟氯烃
危害:①危害人体健康,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保护措施: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物质的排放,加强国际合作
(3)酸雨
概念:人们一般把PH值小于5.6的雨水称为酸雨
成因:燃烧矿物排放的大量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酸性气体
危害:河湖水酸化,土壤酸化,危害森林和农作物生长,腐蚀建筑和文物古迹等
防治措施:防治酸雨最根本的措施是减少人为硫氧化合物和氮氧化合物的排放,我国已经采取了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措施来控制酸雨

第三单元 陆地和海洋
一:地壳物质的组成与循环
(1)组成岩石的矿物
元素:由多到少是氧、硅、铝、铁
结合
矿物:主要的造岩矿物有石英、云母、长石方、解石
积聚 岩浆岩(花岗岩,玄武岩)
岩石 沉积岩:具有层理结构,常含有化石,包括(石灰岩,页岩,砂岩,砾岩)
变质岩:大理岩,板岩
(2)地壳物质的循环
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的岩浆的产生,这一过程就是地壳物质循环
二:地壳变动与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按能量来源不同,分为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
内力作用:地震、火山爆发、地壳运动、变质作用
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沉积,泥石流、滑坡、山崩
2)地壳运动的基本形式及其对地貌的影响
地壳运动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两者的关系
水平运动 形成褶皱山系,如裂谷和海洋,东非大裂谷,大西洋的形成 以水平运动为主,垂直运动为辅
垂直运动 引起地表高低不平和海陆变迁
3)板块构造学说的基本论点
(1) 全球岩石圈共分为六大板块(课本63页图3.11)
(2) 板块处于不断运动之中,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交界地带地壳活跃多火山,地震等
(3) 板块张裂地带常形成裂谷或海洋,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在板块相撞挤压地带,常形成山脉,当大洋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海沟、岛弧、海岸山脉,当大陆与大陆板块相撞时形成巨大的褶皱山脉
4)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1)地质构造的概念: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变形变位
(2)常见的地质构造及构造地貌
褶皱 岩层形态 未侵蚀的地表形态 侵蚀后的地表形态 与人类生产关系
背斜 一般是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不少背斜顶部受张力,常被侵蚀成谷地 储油构造
向斜 一般是岩层向下弯曲 成为谷地 不少向斜受挤压不易被侵蚀成为山岭 储存地下水
断层 沿断裂面两侧岩块错位 东非大裂谷、华山北坡大断崖;上升岩块:华山、庐山、泰山,下降岩块:渭河平原、汾河谷地、鄱阳湖。 工程建设遇断层加固或避开
5)外力作用与地貌
侵蚀 搬运 堆积
流水作用 冲刷地表,如黄土高原千沟万壑的地貌,流水使谷地加深加宽 搬运侵蚀后的产物,如流沙流速降低,泥沙逐渐沉积 流沙堆积形成山前冲积扇,河流中下游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
风力作用 风蚀沟谷、风蚀洼地 形成戈壁、荒漠 风沙堆积形成沙丘、沙垄、沙漠边缘黄土堆积,如黄土高原
三;海水的温度和盐度
(1)海水的温度
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水平方向 同一海区 夏季水温高,冬季水温低
不同纬度海区 纬度较低处水温较高,纬度较高处水温较低
纬度相当海区 暖流经过的海区水温较高,寒流经过海区水温较低
垂直分布 水温由表面向深层递减,在1000米以下垂直温差较小
(3)海水的盐度
①概念:单位质量海水中所含盐类物质的质量。世界大洋平均盐度为3.5%
②分布规律:从两个副热带海区分别向两侧的低纬和高纬海区递减。红海最高(4.1%),波罗的海最低(不超过1%)
③影响因素
影响因素 影 响
降水量与蒸发量 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低;降水量<蒸发量,盐度较高
入海径流 有大量江河淡水注入的海区,盐度偏低
洋流 同纬度海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低,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偏高
四;海水的运动
(1)海水运动的主要形式:波浪(风浪、海啸);潮汐;洋流
(2)洋流的形成与分布(图3.31,3.32)
风海流:南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印度洋季风洋流
按照成因分 密度流:直布罗陀海峡两侧海水流动,红海与印度洋的曼德海峡
分布 补偿流:秘鲁寒流
寒流:从高纬流向低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低
暖流:从低纬流向高纬的洋流,水温比流经海区温度高
北半球:顺时针环流
分布规律 南半球:逆时针环流
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逆时针环流
北印度洋的洋流:夏季顺时针,冬季逆时针
(3)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暖流:增温增湿,如同一纬度地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高,西欧地区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就直接得益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如果没有北大
气候 西洋暖流,英国和挪威的海港将有半年以上的冰封期,俄罗斯的摩尔曼斯克海港终年不冻与北大西洋暖流有关
寒流:降温减湿,如同一纬度地区,寒流经过的海区盐度和温度比较低,
沿岸寒流对澳大利亚西海岸、秘鲁太平洋沿岸的荒漠环境的形成,起了一定的作用
寒暖流交汇处渔场的形成:日本的北海道渔场、加拿大的纽芬兰渔场、英
海洋生物 国的北海渔场
上升流的影响:秘鲁渔场的形成、东南大西洋渔场
海洋环境污染:加快净化的速度,有利于污染物的扩散,但是别的海域也可能受到污染,所以也扩大了污染的范围
航海事业:顺风顺流,例如,北半球的冬季,从波斯湾到红海的油轮经过阿拉伯海时是顺风顺流,从大西洋到地中海经过直布罗陀海峡时是顺风顺流
五:陆地水和水循环
(1)陆地水体类型:目前人类大量利用的淡水资源(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地表水:江河水、湖泊水、冰川
地下水:潜水、承压水
静态水资源:冰川、内陆湖泊、深层地下水
动态水资源:地表水、浅层地下水
目前,冰川是地球上淡水主体,分布于两极与高山地区,直接利用少;地下水是淡水第二主体,但主要为深层地下水,开发难度较大;动态水是人们开发利用的重点,其中以河流水最为重要。
(2)陆地水的相互关系
水源补给类型 补给时间 补给特点 我国分布地区
雨水 夏秋季节 水量变化大 东部和南部
冰川融水 主要在夏季 补给有时间性,水量稳定 西北地区
湖泊水 全年 有调节性,水量稳定 东部
地下水 全年 水量稳定,与河流有互补关系 普遍
(3)水循环
能量来源:太阳能和重力能
类型:海陆间大循环(蒸发(包括植物的蒸腾),水汽输送,下渗,地表和地下径流四个环节,(图3.37),陆地循环,海洋循环
六:生物
(1) 生物的分布和环境
光照:喜光植物和喜阴植物
热量:从赤道向两极,热量减少
从山麓到山顶,热量减少
水分:从沿海到内陆,水分减少,形成了不同的植被带
(2)对环境的指示作用:骆驼刺表示干旱的沙漠地区,莲表示水湿环境,矮牵牛能够指示大气中二氧化硫的污染
(3)生物在地理环境中的作用
①光合作用(太阳能转换成生物能,无机物转换成有机物),②生物循环促使化学元素的迁移,联系有机界和无机界,③改变原始大气的成分,④改变水的化学成分,⑤参与沉积岩的形成,加速岩石的风化,促使土壤的形成,⑥绿色植物的环境效益(吸烟除尘,过滤空气,减轻污染,降低噪音,美化环境)
七:土壤
(1)土壤的概念:是指陆地表面具有一定肥力,能够生长植物的疏松表层
(2)土壤的本质属性:具有肥力,能够生长植物
(3)土壤的组成:矿物质(土壤中矿物养分的来源),有机质(其含量的高低是土壤肥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指标),水分和空气(彼此消长,影响热量)
(4)土壤的形成
形成过程: 岩石风化过程 低等植物着生过程 高等植物着生过程 土壤
生物对母质的改造作用:有机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所以生物在土壤的形成过程起着主导作用
八;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
(1)整体性(图3.53):地理环境各要素不是孤立的,而是一个整体,例如我国西北内陆地区由于距海远,海洋暖湿气流难以到达,形成了干旱的大陆性气候,由于气候干旱,降水少,所以地表水少,多为内流河,由于气候干燥,流水作用微弱,但风化作用强,形成了大片戈壁和沙漠,气候变化会导致植被稀少;整体性还表现在某一个要素发生变化会导致整个环境状态的改变,例如,气候变暖,导致两极冰川融化,海平面上升,最终会淹没城市河低地
(2)地域差异
分异规律 形成基础 影响因素 分布规律 主要分布地区
从赤道向两极 热量 太阳辐射 沿纬线延伸,经度更替 低纬度地区和北半球的高纬度地区
从沿海向内陆 水分 海陆分布 沿经度延伸,纬线更替 中纬度地区
山地的垂直分异 热量,水分 海拔高度 从山麓到山顶有规律的变化 海拔较高的山地
第四单元 自然资源和自然环境
一:气候资源的特点
(1)特点:普遍存在性,数值特征,变率大
(2)开发利用
气候资源与农业:一地的气候资源往往决定了该地的农业类型和种植制度
气候 日照与街道方位:街道与子午线成30~60度的夹角
开发 资源与 盛行一种主导风向:工业布局在下风向
利用 建筑 风向与 盛行季风区:工业布局在垂直于季风区风向的郊外
城市规划 已知最小风频:工业布局在最小风频的上风向
气候资源与交通:公路和铁路的建设(应特别注意沿线的暴雨及其激发的泥石流、大风等出现的强度和频率,以及冻土、积雪的深度);机场的选址(宜选择低云、雾和暴雨出现频率较少、风速较小的地方,还应与城市保持较远的距离)。
二;海洋资源
(1)海洋渔业的形成和分布:
、 在浅海大陆架海域,阳光集中,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
渔场的 来了丰富的营养物质
形成条件 在温带海域,季节变化显著,冬季底层海水和表层海水交换时,带来了丰富的营养盐类
在暖流和寒流的交汇处,饵料比较丰富
世界主 世界主要渔场:课本100图4.4
渔场的 世界四大渔场:纽芬兰,北海道,北海,秘鲁渔场
分布 我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最多的国家
(2)海洋油气生产过程:资源勘探(利用地震波探测)、油气开采(海上钻井平台)、油气运输(管道运输,船舶运输)
(3)海洋空间的利用(图4.9)
(4)海洋运输和港口建设:港口作用:海洋运输船舶停泊、中转、装卸货物得场所。
腹地:为港口提供服务的区域
(5)海洋环境的主要问题
海洋污染:绝大部分来源于陆地上的生产活动,工业生产的废
海洋环境 弃物是主要海洋污染物,集中在大型港口和工业城市附近
保护 海洋生态破坏:人类活动(海岸工程,围海造陆)以及自然条件的变化(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
主要来源:沿海工业生产和海运航线上的船舶
石油污染 石油污染 污染区域:集中在沿海水域和海上航道沿线
及其防治 治理重点:石油泄漏
石油污染的防治:分散、沉降、吸收、围栏、放任、燃烧
三:陆地资源
(1)陆地资源的类型和特点: 类型:(表4.4)
特点:有限性;利用潜力的无限性;分布规律性;整体性。
(2)陆地资源与人类活动的关系:陆地资源是人类进行生产活动的对象;陆地自然资源是人类生产活动得以进行和发展的动力
四:气象灾害
(1)台风
形成:台风是形成于热带或副热带海区,强烈发展的热带气旋
主要灾害:强风,特大暴雨,风暴潮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东部,亚洲南部,北美洲东海岸,其中西北太平洋是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强度最大的海区
发生季节:夏秋季节
监测和防御:主要是利用气象卫星监测,到近海后,还可以用雷达监测
(2)暴雨洪涝
形成条件:源源不断的水汽供应;强烈的上升运动;形成降水的天气系统持续时间长
主要影响地区:亚洲最多
防御措施:利用气象卫星,提高暴雨预报的准确率;工程措施(修筑堤坝,整治河道,修建水库,修建分洪区)和非工程措施防御(洪泛区的土地管理,建立洪水预报警报系统,拟定居民的应急撤离计划,实施防洪保险)
(3)干旱
(4)寒潮
原因:由强冷空气迅速入侵造成得大范围得剧烈降温,并伴随有大风,雨雪,冻害等现象,寒潮是我国冬半年主要的气象灾害,尤以秋季和春季的寒潮对农作物危害最大。
五:地质灾害
(1)地震
分布: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山地震带
能量大小:用震级表示,震级每增加一级,能量约增加30倍,3级以下为微震,5级以上为破坏性地震
要素:震中,震源,震中距,震级,烈度。
(2)火山喷发
火山构造:火山锥,火山口,火山通道
类型:死火山,活火山,休眠火山
(3)滑坡和泥石流
(4)地质灾害得关联性
①地质灾害在成因上得关联性:一个地域内得地质灾害可能有若干种,他们在成因上关联的,例如,我国的川、滇、黔接壤地带,形成了地震、滑坡和泥石流为主的灾害
②由一种原发性的主灾诱发其他灾害,例如地震可能诱发火灾、海啸、滑坡、泥石流、瘟疫蔓延等
③人类活动及其对自然环境施加的影响可能诱发地质灾害,例如,人为的破坏地表植被,造成了泥石流;人为大规模的工程活动,造成滑坡等灾害。
(4) 防御措施:加强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加强地质灾害的管理,实施一些防御措施,开展防灾、减灾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和减灾意识。
第五单元 人类的生产活动与地理环境
1:农业
①农业生产的特点:地域性、季节性和周期性。
②农业的投入:自然条件:光照、热量、水分、土壤
社会经济条件:劳动力;生产资料、科技
③农业的分类: 按生产对象分类:种植业和畜牧业
按投入的多少分类:粗放农业和密集农业
按产品的用途分类:自给农业和商品农业
④农业区位因素:气候、水源、地形、土壤、市场、交通、政策等
⑤农业发展与区位的关系:
区位因素 农业发展
气候 热量、光照、降水对农业区位的影响极大。光热条件与农作物的分布、复种制度和产量关系最为密切。
水源 年降水量少于250毫米的干旱地区,灌溉水源是决定性因素。
地形 不同的地形区(坡度、高度),适宜发展不同类型的农业。平原地区地势平坦,土层深厚,适宜发展耕作业,山地适宜发展畜牧业和种植业
土壤 不同的土壤种类,适宜生长不同的作物。如东南丘陵地区分布广泛酸性土壤,适合种植茶树
市场需求 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 主要影响商品农业的区位,园艺、乳畜业等要求有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条件
国家政策

以前有,现在早就没有了啊。

2.1 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布

一、识记:

1、 低层大气主要由哪三大部分组成?(①干洁空气 ②水汽 ③杂质)

2、 干洁空气主要成分中,

①占比重最大的气体是什么?(氮)

②占干洁空气总体积数的99%的成分是什么?(氮和氧)

③各种主要成分都有什么作用?

氧——人类和一切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

氮——地球上生物体的基本成分

二氧化碳——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对地面有保温作用

臭氧——能大量吸收紫外线,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具有杀菌治病作用。

3、 大气中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是什么?(水汽和杂质)

4、 依据大气的温度、密度和大气运动状况,地球上大气自下而上依次划分为对流层、平流层和高层大气层。

5、 大气垂直分层中,

⑴对流层特点有: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递减。(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下降0.6℃。原因:地面是对流层大气的主要的直接热源)

②对流运动显著。(原因:该层上部冷,下部热,有利于空气对流运动)

③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原因:整个大气质量的3/4和几乎全部的水汽、杂质都集中在这一层)

⑵平流层特点有:①气温随高度的增加而增加。(原因:该层的臭氧吸收太阳紫外线使大气增温)

②气流以平流运动为主。(原因:该层上部热,下部冷,大气稳定,不易形成对流)

⑶高层大气层特点有:①气压很低,空气密度很小,在200-3000千米高空,大气的密度与星际空间密度很接近。

②该层有对无线电短波通讯有主要作用的电离层。

6、 明确以下现象或事物主要出现在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哪一层:

①大气中最活跃,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的大气层指的是——对流层

②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主要出现在——对流层

③有利于高空飞行的大气层是——平流层

④臭氧主要存在于——平流层

⑤出现流星、极光的大气层是——高层大气层

⑥宇宙火箭、人造卫星飞行在——高层大气层

⑦电离层主要存在于——高层大气层

7、 关于对流层的厚度,还要明确:

① 对流层的厚度因纬度而异(平均厚度为12千米)。

知道:低纬地区厚度(17-18千米)>中纬度地区>高纬度地区(8-9千米)

② 同一地点,夏季对流层厚度>冬季

二、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P29图2.1《大气垂直分层》考点:①大气垂直分层的依据 ②各大气层的名称及大致高度范围 ③各大气层的特点

2.2 大气的热力状况

一、识记:

一、大气的热力状况包括两方面:①大气的热力作用 ②全球的热量平衡

二、大气的热力作用两个主要表现是什么?——①大气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②大气的温室效应

三、关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

1、大气削弱太阳辐射的三大途径是什么?——吸收、反射和散射

2、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吸收有什么特点?

——具有选择性。①臭氧选择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吸收(主要发生在平流层)②二氧化碳和水汽主要选择波长较长的红外线吸收。(主要发生在对流层)③大气对太阳辐射中能量较强的可见光吸收很少。

3、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反射有什么特点?

——没有选择性。①云的反射作用最为显著。(云层越厚、越多,反射越强。)

4、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有什么特点?

——具有选择性。太阳辐射可见光中,波长越短越容易被散射。

四、关于大气的温室效应:

1、理解什么是温室效应: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几乎是透明的,大部分太阳辐射能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大气对地面长波辐射却是隔热层,把地面辐射放出的热量绝大部分截留在大气中,并通过大气逆辐射将热量还给地面。大气的这种作用,称为大气的温室效应。

2、明确:从波长上看,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辐射和大气逆辐射为长波辐射。

五、大气热力作用的意义:

地球上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和对地面的保温作用,既降低的白天的最高温度,又提高夜间的最低温度,从而减少了气温日较差,使地球表面温度提高到15℃,形成了适宜人类生存的温度环境。

六、关于全球热量平衡。知道:就整个地球多年平均状况来看,地球收入的热量和指出的热量是相等的,即:热量收支平衡。

二、应用:

一、解释:

1、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的原因。(答:在太阳辐射的可见光中,波长较短的蓝、紫光最容易被散射,所以晴朗的天空多呈蔚蓝色)

【延伸】与大气对太阳辐射的散射作用有关的现象还有:举例:①、朝霞、晚霞多呈红、黄、橙色。②、每天,太阳准备升起或更落下,天空仍有一段时间蒙蒙亮 ③、生活中,用红色的物体做警示标识。(“红灯行,绿灯停”的运用)

2、白天,多云时候地面温度比晴朗时低,为什么?(答: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较强,减少了到达的地面的太阳辐射,所以温度比晴朗时低)

3、晚上,多云的时候的地面温度比晴朗的时候高,为什么?(答: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

4、在晚秋或寒冬,为什么霜冻多出现在晴朗的夜晚?(答:晴朗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弱)

5、为什么人造烟雾能起到防御霜冻的作用?(答:人造烟雾能起到增强大气逆辐射的作用)

6、一天中,多云的天气比晴朗天气温差小,为什么?(因为:多云的白天,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地面温度偏低,多云的夜晚,大气逆辐射强,地面温度偏高,故温差小)

三、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P32 图2.7(有大气的地球)理解太阳、地面和大气间各种辐射能的转换过程

2.3 大气的运动

一、识记:

一、关于大气运动的基本情况:

1、大气运动的意义:实现大气中热量和水汽的输送,以及各种天气的变化

2、大气运动的能量来源:太阳辐射

3、造成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地区间的冷热不均

4、大气运动的形式:①垂直运动 (表现为气流上升和气流下沉)②水平运动(即风)

5、大气运动最简单的形式:热力环流

二、几个概念:

1、 什么是热力环流?(答:由于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称为热力环流)

2、 什么是气压梯度?(答: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气压梯度)

3、 什么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答:由于水平面上存在气压梯度,就产生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这个力,就叫水平气压梯度力)

三、水平气压梯度力的特点:①垂直等压线 ②由高压指向低压

四、关于风:

1、大气的水平运动,即是风。

2、形成风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3、高空中风向的特点:与等压线平行。(受二力影响:地转偏向力、水平气压梯度力)

4、近地面风向的特点:与等压线斜交。(受三力影响: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二、应用:

1、关于气压大小判断的几个关键:

⑴ 同一水平高度:

①空气密度越大,气压越高,密度越小,气压越低。(即:空气密度与气压呈正相关)

②等压线上凸处,形成高压,下凹处,形成低压。(简记:高凸低凹)

⑵ 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越低(故:海拔高处气压低于海拔低处)。

⑶ 近地面,温度偏高处,气流上升,则近地面形成低压,高空形成高压;温度偏低处,气流下沉,则近地面形成高压,高空形成低压。(简记:①高温低压,低温高压;②同一地点,近地面气压状况和高空相反。)

2、要求理解并会画生活中常见的几种热力环流:海陆风、山谷风、城市热岛环流

三、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图2.8(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 图2.11(知道并能画出高空风的受力情况) 图2.12(理解并能画出近地面风的受力情况)

2.4 全球性大气环流

一、识记:

一、关于大气环流:

1、 什么是大气环流?(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

2、 大气环流的意义:促使高低纬度之间、海陆之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调整全球水热分布

二、关于气压带和风带:

1、全球共分为7个气压带和6个风带(记住具体名称和位置。详见P38图2.14)

2、全球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中出现季节移动,影响因素是: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

3、太阳直射点北移,则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北移;直射点南移,则气压带和风带整体南移

4、气压带和风带季节移动特点(详见P39图2.15):北半球,夏季北移冬季南移(南半球,夏季南移冬季北移)

三、关于海陆分布对大气环流的影响

1、影响原因:海陆间存在热力差异

2、北半球气压带多被分裂成一个个高、低气压中心,而南纬30°以南地区,气压带基本呈带状分布,原因是:南半球海洋面积占绝对优势

3、北半球:

7月份,副热带高气压带被大陆热低压(亚欧大陆的亚洲低压(又称印度低压)最突出)所切断, 从而使副热带高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详见P39图2.16)

1月份,副极地低气压带被大陆冷高压(亚欧大陆的亚洲高压(又称蒙古-西伯利亚高压)最强烈,控制范围最广)所切断,从而使副极地低气压带仅保留在海洋上。(详见P39图2.17)

四、关于季风环流:

1、什么是季风?(大范围地区盛行风随季节变化而显著变化的现象)

2、季风环流、大气环流和热力环流的区别:

(热力环流是最简单的大气运动形式;大气环流是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季风环流是大气环流的一个组成部分。)

3、形成季风的主要原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4、东亚季风的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南亚季风的成因(有两个):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 ②气压带和风带的季节移动

5、世界上季风环流最显著的地区:东亚(包括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

原 因:东亚位于世界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和世界最大的大洋——太平洋间,两者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显著

二、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1、图2.14 考点:①三圈环流的形成及分布的纬度范围 ②南北半球气压带的分布及名称 ③南北半球风带的分布及名称

2、图2.40 考点: 1月份(或7月份),①此时亚欧大陆所形成的气压中心名称。

②东亚和南亚地区各自所受季风的风向、风的主要来源及风的性质(偏南风:温暖湿润,偏北风:寒冷干燥)

2.5 常见天气系统

一、识记:

一、关于天气系统:各个天气系统都有其生长、移动和消亡的过程,而且与大气运动有密切关系

二、关于锋面:

1、 锋面一般分为冷锋和暖锋(影响我国天气的锋面主要是冷锋)

2、 冷锋与暖锋的异同点(详见P42图2.19 2.20):

相同点:①都是冷而重的冷气团在锋面之下,暖而轻的暖气团在锋面之上

②过境时往往形成阴雨天气 ③过境后往往天气转晴

不同点:①冷锋是冷气团主动推暖气团前进的的锋面(示意图中冷气团运动箭头一直朝前);暖锋是暖气团主动推冷气团前进的锋面(示意图中冷气团运动箭头出现返回)

②过境时降水情况不同:暖锋往往形成连续性降水

③降水位置不同:冷锋降水在锋后,暖锋降水在锋前。

④符号不同: (详见P42图2.19 2.20)

3、 锋面两侧温度、湿度、气压、风等都有明显区别

4、 锋面过境对当地天气的影响:

冷锋:过境前——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暖晴; 过境时——出现阴天、下雨、刮风、降温等天气

过境后——气温和湿度骤降,气压升高,天气转晴

暖锋:过境前——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 过境时——出现连续性降水

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天气转晴

三、关于低压(气旋)和高压(反气旋)

低压(气旋)或高压(反气旋),分别是对同一天气系统不同的描述(低压和高压是针对该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针对该系统气流水平运动状况的描述)

天气系统示意图

情况分析

低压(气旋)系统

北半球示意图:

南半球示意图:

1、该系统,从气压状况看,属于低压系统,从气流状况看,属于气旋系统

2、该系统,气流运动状况分析:①在水平方向上:北半球做逆时针辐合运动,南半球做顺时针辐合运动。②在垂直方向上,做上升运动

3、该系统控制下,往往形成阴雨天气

高压(反气旋)系统

北半球示意图:

南半球示意图:

1、该系统,从气压状况看,属于高压系统,从气流状况看,属于反气旋系统

2、该系统,气流运动状况分析:①在水平方向上:北半球做顺时针辐散运动,南半球做逆时针辐散运动。②在垂直方向上,做下沉运动

3、该系统控制下,往往形成晴朗天气

四、关于锋面气旋(P44 图2.22)

1、什么是锋面气旋?(地面气旋系统和锋面系统往往结合在一起,称为锋面气旋)

2、北半球,气旋前方,往往形成暖锋云系及相伴的连续性降水天气;气旋后方,往往是比较狭窄的冷锋云系和降水天气;气旋中部是暖气团控制下的云雨天气。

二、常见天气与天气系统的关系:

1、与冷锋有关的天气:①北方夏季的暴雨 ②冬季爆发的寒潮 ③沙尘暴 ④一场秋雨一场寒

2、与暖锋有关的天气:一场春雨一场暖

3、与低压(气旋)有关的天气:台风、龙卷风、南方夏季的暴雨

4、与高压(反气旋)有关的天气:①秋高气爽的天气 ②长江中下游的伏旱天气

三、要求理解和掌握的图表:

1、P42图2.19 2.20 考点:①看图判断冷锋或暖锋、冷气团或暖气团 ②判断锋面前进风向 ③说出降水位置 ④说出某地在锋面过境前、中、后的天气变化

2、P43图2.21 关于低压(气旋)或高压(反气旋)的考点:①读图判断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②判断气压状况 ③判断气流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特点 ④判断气流在垂直方向上的运动特点 ⑤分析该天气系统控制下的天气(气压中心天气、气压中心附近某位置的风向等)

2.6 气候的形成和变化

一、识记:

一、关于气候

1、 气候特点往往通过天气和降水状况描述

2、 不同地区,气候特点不同,对此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有:

① 太阳辐射(太阳辐射是大气运动最根本的能源)

② 地面状况(下垫面是大气的直接热源和水源)

③ 大气环流(促使高低纬度间、海陆间热量和水汽的交换)

④ 人类活动(改变大气的成分和水汽含量,改变地面状况等)

——气候的基本特征就是上述气候因子长期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二、关于气候类型:(理解并记住世界气候类型的分布特点、气候特点和各气候类型的成因)

2.7 大气环境保护

一、识 记:

一、目前全球性大气环境问题主要有:①全球变暖 ②臭氧层破坏 ③酸雨危害

二、关于全球变暖:

1、 现状:近百年,全球平均气温已上升0.4-0.8℃.全球呈变暖趋势

2、 全球变暖的人为原因:①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等矿物燃料 ②毁林(尤其是热带雨林)

3、 全球变暖的危害:①引起海平面上升 ②引起世界各地降水和干湿状况的变化

4、 控制全球变暖的措施(目的在于减少二氧化碳排放):

①提高能源利用技术和能源利用效率 ②采用新能源 ③加强国际间合作

三、关于臭氧层破坏;

1、 现状:全球臭氧含量明显减少(1979年-1990年,下降3%),南极附近出现臭氧层空洞(在南极地区的春季(9-11月份)出现)

2、 臭氧层被破坏的人为原因:人类使用空调、冰箱等释放出能消耗臭氧的氟氯烃化合物

3、 臭氧层被破坏的危害:①直接危害人体健康 ②对生态环境和农林牧渔业造成破坏

4、 对臭氧层保护的措施: (目的在于减少氟氯烃化合物等破坏臭氧的气体排放)

①减少并逐步禁止氟氯烃等消耗臭氧的物质排放 ②积极研制新型制冷系统

四、关于酸雨:

1、 什么样的雨称为酸雨?(PH值小于5.6的雨水)

2、 酸雨的成因:人类大量燃烧煤、石油、天然气等矿物燃料,不断向大气排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等酸性气体所致

3、 酸雨的危害:酸化土壤、水源,腐蚀建筑物,危害人体健康

4、 酸雨防治(目的在于减少酸性气体排放)

最根本途径:减少人为硫氧化物和氮氧化物的排放

有效措施:研究煤炭中硫资源的综合开发和利用

5、 关于我国的酸雨:

① 我国的酸雨主要类型:硫酸型酸雨

② 我国酸雨区的分布:我国东南大部和东北部(酸雨区覆盖了国土面积的30%)

③ 我国控制酸雨采取的措施:发展洁净煤技术,清洁燃烧技术等


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高中地理中的自然地理(主要是高中地理上册部分),包括宇宙、大气、海洋、陆地等,主要属于理科内容。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有哪些你知道吗?一起来看看2022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欢迎查阅!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点 一、第一单元宇宙环境 人类对宇宙的认识在不断深化 宇宙是物质的、运动的 宇宙中物质的存在形式:天体(...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一路走来,懵懵懂懂,跌跌撞撞,或欢欣或鼓舞,一个脚印一步成长,深深浅浅,感谢时光,教会了我如何成长,如何去演绎自己的人生,下面是我给大家带来的人教版 高一地理 必修一知识点归纳,以供大家参考!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归纳 1、天体的类别:星云、恒星、流星、彗星、行星、卫星、星际空间的气体、尘埃等。

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
随着同学们进入高中,如何分配学习时间便是重中之重,该如何学好地理。以下是由我为大家整理的“高一上册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整理”,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高一...(2)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 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并产生大气逆辐射(射向地面的大气辐射),把部分热量归还给地面,云层越厚大气逆辐射越强。 5、【全球近地面有...

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二节大气圈与天气气候第三节水圈与水循环知识...
3、内陆循环 水循环环节少,水量少,如高山冰雪融化、内流河、湖的水循环。4、海洋内循环 水汽数量很大,环节少,海洋蒸发的水汽大部分落回海洋。(二)水循环的能量来源和意义 1、水循环的能量来源于太阳辐射能、重力能。水循环的过程就是能量在地理环境中大规模的转移过程。2、水循环的意义 联系四大...

高中地理必修1所有的图(不用画,说名字)
重点要求的图:太阳光照图 二分二至图 大气受热示意图 热力环流示意图 三圈环流示意图 季风环流图 气候分布图 锋面示意图 高压、低压示意图 洋流分布图 水循环示意图 地质构造图 板块示意图 褶皱山示意图 地理要素关系示意图 地域分异规律示意图 ...

高中地理必修一知识讲解
高中地理必修上册部分第一单元 宇宙中的地球1、地球的特殊性---存在生命地球的宇宙环境:稳定的光照条件,安全的空间运行轨道地球的自身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体积质量适中---存在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地球内部物质运动促进海洋的形成—液态水2.八大行星的分类类地行星:水星、金星、地球、火星巨行星:木星、...

高效练测地理必修1目录
高效学习地理必修1的内容概览如下:首先,我们深入理解第一章——行星地球。在这个部分,我们探讨了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和特点,通过第一节,我们了解了宇宙中的地球如何独特存在。第二节则讲述了太阳对地球的显著影响,包括地球气候和生态的形成。接着,第三节详细解析了地球的运动规律,包括自转和公转,这...

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
(6)南半球缺失苔原气候和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南半球55°~65°的纬度地带内大部分是海洋。 高中地理气象与气候知识点相关 文章 : ★ 2017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梳理:大气与天气、气候 ★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总结 ★ 高中地理气候知识点 ★ 高中地理中国气候知识点 ★ 高中地理气...

地理必修1
找到必修1的辅导书,按它来学习。要多利用图,地球运动部分多进行空间想象;大气部分要首先记住气压带与风带分布及运动规律并运用它来分析各地气候现象与成因;然后就是要掌握主要天气系统。

高中地理必修1知识点总结
(3)确定地方时 在光照图中,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经线为正午12点,晨昏线所包围的白昼部分的中间经线为12点,晨线与赤道交点经线的地方时为6点,昏线与赤道交点经线为18点,依据每隔15o,时间相差1小时,每1o相差4分钟,先计算两地的经度差(同侧相减,异侧相加),再转换成时间,依据东加西减的原则,计算出地方时 ...

徐水县18889015942: 地理必修一大气内容a云层多,太阳辐射被反射,“地球变暗”:那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又是怎么回事 b多云的白天气温比平日低,多云的夜晚气温... -
咎学通经:[答案] a云层多,太阳辐射被反射,“地球变暗”:那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云层多,云量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多,到达地球表面的就少,所以夏季多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b多云的白天气温比平日低,多云的夜晚气温比...

徐水县18889015942: 高中地理必修1的知识点 -
咎学通经:[答案] 最佳答案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 【第一章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 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

徐水县18889015942: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概要 -
咎学通经:[答案] 必修一部分(高一) 第一章 行星地球 §1 宇宙中的地球 1、天体系统级别:河外星系←总星系→银河系→太阳系→地月系 2、太阳系中距太阳由近及远的八大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因为地球上有...

徐水县18889015942: 高一地理必修一~!大气保温的三个过程是什么 还有什么是什么的直接来源等之类的请帮忙归纳一下 谢谢还有就是 大气逆辐射算长波辐射吗 -
咎学通经:[答案] 大气逆辐射,地面辐射都是长波辐射. 1.因地球大气对太阳短波辐射基本透明,而对地表长波辐射具有强烈的选择吸收,大气吸收了长波辐射,同时又放射长波辐射, 2.其中一部分逸向太空, 3.另一部分又返回地表和低层大气,从而使有大气存在时...

徐水县18889015942: 地理必修一气压带和风带的形成的知识点和重点.麻烦详细点谢谢! -
咎学通经:[答案] 1.气压带和风带都是以赤道为轴对称的.高压低压相间分布,风带位于两个气压带中间,风向由高压吹响低压,北半球为东北风和西南风;南半球为东南风和西北风. 2.赤道低气压带和极地东风带是热力因素形成,副高和副极地低气压带是动力因素形...

徐水县18889015942: 大气运动的原因关于地理必修1教材 -
咎学通经:[答案] 大气水平运动的根本原因是:“太阳辐射能的纬度分布不均,造成高低纬度间的温度差异".也就是冷热不均. 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 大气垂直运动的原因是:地球表面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环流.地表温度高的地方气流上升近地面...

徐水县18889015942: 高中地理必修一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
咎学通经: 是由昆明准静止锋形成的 冬半年北冰洋寒冷气流南下侵袭,受到重重山脉阻挡之后,受到云贵高原阻挡,难以爬升,与西南暖湿气流【印度洋北上】形成准静止锋【冷暖气团势均力敌】.带来绵绵细雨 另外补充一点,云贵高原上的昆明位于暖气团一侧,所以四季如春.贵阳位于冷气团一侧,所以常年有雨【天无三日晴】

徐水县18889015942: 高一地理必修一知识点完整总结(注重知识点间的联系) -
咎学通经:[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1复习知识点 第一章:行星地球 一、宇宙中的地球 1.宇宙:时间上的无始无终,空间上的无边无际. 2.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各天体...

徐水县18889015942: 高一地理 必修一 气旋与反气旋 季风 洋流 大气 谢谢! -
咎学通经: 气旋:四周气流中心辐合上升,地面是低压,多阴雨天气 反气旋:气流由中心向四周辐散,地面是高压中心, 季风:风向有季节性的变动形成,多为气压带季节性移动形成; 洋流:海水有规律的流动交互; 其他问题可以发消息给我

徐水县18889015942: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的大气环境一节,赤道上海洋对太阳辐射反射率为什么是最低的 -
咎学通经:[答案] 赤道地区温度比较高 因此大气是轻而热的于是空气上升 再往气压低的地方流动这样赤道上方的大气就比较的稀薄 于是对太阳的反射和折射比较少 所以对太阳辐射的反射就地低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