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谁不知下一句

作者&投稿:肇路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 其谁不知的下一句:公辞焉。诗词名称:《蹇叔哭师》。本名:左丘明。所处时代:先秦。出生地:鲁国都君庄(今山东肥城)。主要作品:《曹刿论战》《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石_谏宠州吁》等。主要成就:著编年体史书《左传》著中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国语》。信仰:儒学。
我们为您从以下几个方面提供“其谁不知”的详细介绍:
一、《蹇叔哭师》的全文点此查看《蹇叔哭师》的详细内容
冬,晋文公卒。
庚辰,将殡于曲沃。
出绛,柩有声如牛。
卜偃使大夫拜,曰:
“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
必大捷焉。”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
“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
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
蹇叔曰:“劳师以袭远,
非所闻也。师劳力竭,
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
师之所为,郑必知之。
勤而无所,必有悖心。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
”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
蹇叔哭之曰:“孟子!
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
“尔何知!中寿,
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
哭而送之,曰:
“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
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
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
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
”秦师遂东。
二、左丘明其他诗词
《曹刿论战》、《蹇叔哭师》、《烛之武退秦师》、《郑伯克段于鄢/多行不义必自毙》、《周郑交质》。三、注解
殡:停丧。
曲沃:晋国旧都,晋国祖庙所在地,在今山西闻喜。
绛:晋国国都,在今山西翼城东南。
柩:装有尸体的棺材。
卜偃:掌管晋国卜筮的官员,姓郭,名偃。
大事:指战争。古时战争和祭祀是大事。
西师:西方的军队,指秦军。
过轶:越过。
杞子:秦国大夫。
掌:掌管。管,钥匙。
潜:秘密地。
国:国都。
访:询问,征求意见。
远主:指郑君。
勤:劳苦。
无所:一无所得。
悖心:违逆之心,反感。
孟明:秦国大夫,姜姓,百里氏,名视,字孟明。秦国元老百里奚之子。
西乞:秦国大夫,字西乞,名术。秦国元老蹇叔之子。
白乙:秦国大夫,字白乙,名丙。秦国元老蹇叔之子。这三人都是秦国将军。
中寿:有两种解释。1。参见中寿。2。中等年纪。不管哪种解释,就句意,均为秦穆王讽刺蹇叔现已年老昏聩,要是你蹇叔只活个差不多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
拱:两手合抱。
崤:山名,在今河南洛宁西北。
陵:大山。崤山有两陵,南陵和北陵,相距三十里,地势险要。
夏后皋:夏代君主,名皋,夏桀的祖父。国君。
尔骨:在那里。
四、赏析
卜官郭偃和老臣蹇叔的预见有如先知,料事真如神,秦军后来果然在崤山大败而归,兵未发而先哭之,实在是事前就为失败而哭,并非事后诸葛亮。
郭偃托言的所谓“君命大事”,不过是个借口,人们根据经验完全可以作出类似的判断,乘虚而入,乱而取之,是战争中常用的手法。作为政治家和军事家,如果不具备这种经验和头脑,应当属于不称职之列。从蹇叔一方看,他作为开国老臣,也具有这方面的经验:对手并非等闲之辈,不可能在非常时刻没有防备,因此,此时出征无异于自投罗网。
秦穆公急欲扩张自己势力的心情,导致他犯了一个致命的常识性的错误,违反了“知己知彼”这个作战的基本前提。敌手早有防备,以逸待劳,必定获胜;劳师远袭,疲惫不堪,没有战斗力,必定惨败。其中原因大概是攻城略地的心情太急切了,以至连常识都顾不上,当然是咎由自取。
马有失前蹄的时候,人也有过失的时候,而在利令智昏的情况下所犯的错误,则是不可宽恕的。利令智昏而犯常识性的错误,更是不可宽恕。
再说,当初秦国曾与晋国一起企图消灭郑国,后来又与郑国订立盟约。此时不仅置盟约不顾,就连从前的同伙也成了觊觎的对象。言而无信,自食其言,不讲任何道义、仁德,这同样应当遭天谴,遭惩罚。
当人心目中没有权威之时,便没有了戒惧;没有了戒惧,就会私欲急剧膨胀;私欲急剧膨胀便会为所欲为,无法无天。春秋的诸侯混战,的确最充分地使人们争权夺利的心理。手法、技巧发挥到了极致,也使命运成了最不可捉模和把握的东西。弱肉强食是普遍流行的无情法则,一朝天子一朝臣,泱泱大国可能在一夜之间倾覆,区区小国也可能在一夜之间暴发起来。
“先知”是没有的;而充满睿智并富有经验者,往往被人们为是“先知”!
五、译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出绛,柩有声如牛。卜偃使大夫拜,曰:“君命大事将有西师过轶我,击之,必大捷焉。”
冬天,晋文公去世了。十二月十日,要送往曲沃停放待葬。刚走出国都绛城,棺材里发出了像牛叫的声音。卜官郭偃让大夫们向棺材下拜,并说:“国君要发布军事命令,将有西方的军队越过我们的国境,我们袭击它,一定会获得全胜。”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
秦国大夫杞子从郑国派人向秦国报告说:“郑国人让我掌管他们国都北门的钥匙,如果悄悄派兵前来,就可以占领他们的国都。”秦穆公向秦国老臣蹇叔征求意见。蹇叔说:“让军队辛勤劳苦地偷袭远方的国家,我从没听说有过。军队辛劳精疲力竭,远方国家的君主又有防备,这样做恐怕不行吧?军队的一举一动,郑国必定会知道。军队辛勤劳苦而一无所得,一定会产生叛逆念头。再说行军千里,有谁不知道呢?”秦穆公没有听从蹇叔的意见。他召见了孟明视,西乞术和白乙丙三位将领,让他们从东门外面出兵。蹇叔哭他们说:“孟明啊,我看着大军出发,却看不见他们回来了!”秦穆公派人对蹇叔说:“你知道什么?要是你蹇叔只活个中寿就去世的话,你坟上的树都有两手合抱一般粗了(你现在离中寿都过去多少年了,早已昏聩)。”
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地;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蹇叔的儿子跟随军队一起出征,他哭着送儿子说:“晋国人必定在崤山抗击我军,崤有两座山头。南面的山头是夏王皋的坟墓,北面的山头是周文王避过风雨的地方。你们一定会战死在这两座山之间,我到那里收拾你的尸骨吧。”于是秦国军队东行。
相同朝代的诗歌
《采薇歌》、《春王正月》、《宋人及楚人平》、《吴子使札来聘》、《虞师晋师灭夏阳》、《郑伯克段于鄢》、《曾参烹彘》、《智子疑邻》、《师旷撞晋平公》、《滥竽充数》。
点此查看更多关于蹇叔哭师的详细信息


一月二月三月不知谁下一句?
下一句是:五月路人雷,六月伴侣没,七月被晒黑,八月待室内,九月更加肥,十月相亲累,十一月没人陪,十二月没三围,一月更悲催,二月不知谁。这句话是狠话段子减肥法的句子,意思是说宁愿现在吃那些垃圾食品,也不去运动,内心明明很焦虑,还是一成不变,等到时候别人瘦下来去放松了,而自己依旧是...

春山自不知的下一句春山自不知的下一句是什么
春山自不知的下一句:独行愁道远。春山自不知的下一句:独行愁道远。诗词名称:《思江南旧游》。本名:张籍。别称:张司业、张水部。字号:字文昌。所处时代:唐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和州乌江(今安徽和县)。出生时间:约766年。去世时间:约830年。主要作品:《野老歌》《成都曲》《秋思...

不知细叶谁裁出下一句是什么
贺知章的《咏柳》中,"不知细叶谁裁出"下一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句诗形象地描绘了早春二月春风的温柔与创造力,仿佛是一位无形的艺术家,用春风的巧手裁剪出新柳的嫩叶,赋予了生命和生机。首两句"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则以碧玉比喻柳树,绿丝绦形容垂下的柳叶,展现了柳树的娇美...

不知谁好复谁新的下一句不知谁好复谁新的下一句是什么
不知谁好复谁新的下一句:无端更入吴融手。不知谁好复谁新的下一句:无端更入吴融手。诗词名称:《湖上访梅·雪与梅花两逼真》。本名:杨万里。别称:杨廷秀、杨诚斋、杨文节、诚斋先生。字号:字廷秀诚斋。所处时代:宋代。民族族群:汉族。出生地:吉州吉水。出生时间:1127年10月29日。去世时间...

不知细叶谁裁出下一句
不知细叶谁裁出下一句是二月春风似剪刀。“不知细叶谁裁出”出自贺知章的《咏柳》全文为“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译文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垂的柳条像千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这细细的嫩叶是谁的巧手裁剪出来的呢,原来是那二月里温暖的...

不知细叶谁裁出下一句是啥?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1. 诗句背景及含义:这句诗出自贺知章的《咏柳》。其寓意是在赞美春天的生机和新生。细叶指的是柳树的嫩叶,裁出则是形容柳叶的形态仿佛被精心裁剪过。2. “不知细叶谁裁出”的意思:这句诗表达了一种对自然美景的赞叹,诗人看到春天的柳树,其细叶如画...

不知细叶谁裁出的下一句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歇后语谁人不知君前面一句是什么
后两句“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是对朋友的劝慰:此去你不要担心遇不到知己,天下哪个不知道你董庭兰啊!话说得多么响亮,多么有力,于慰藉中充满着信心和力量,激励朋友抖擞精神去奋斗、去拼搏。〔作者简介]高适(700?-765),唐代诗人。字达夫,一字仲武。渤海蓨(xiu)(今河北沧县)...

不知细叶谁裁出下一句是什么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第三句由“绿丝绦”继续联想,这些如丝绦的柳条似的细细的柳叶儿是谁剪裁出来的呢?先用一问话句来赞美巧夺天工可以传情的如眉的柳叶,最后一答,是二月的春风姑娘用她那灵巧的纤纤玉手剪裁出这些嫩绿的叶儿,给大地披上新装,给人们以春的信息。这两句把比喻和设问...

谁人背后不说人,下一句是什么?
人言可畏,人们对于他人的评价和看法,总是显得那么在意。殊不知,人活一世,无论你怎样做,做的多么好,总有一些人出来嚼舌根。谁人背后不说人,谁人背后不被说,一个成熟的人,一定不会因为他人的言论去影响自己的情绪和状态。如若不然,别人的一句话,也许就有可能让我们久久不能释怀,既影响我们...

泉山区17055565768: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出处??? -
东野章氟康: 出自《左传》 上下文是: 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民.”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肴.肴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遂东. 意思是你都跑了一前千多离了,地球人都知道了 单独解释很困难这是半句话

泉山区17055565768: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中的“其”字的意思和作用 -
东野章氟康: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出自《左传》. “其”在这句话中作副词,表反问语气,可以译为“难道”.翻译为:况且行军千里,难道有谁不知道吗? 《蹇叔哭师》 朝代:先秦 作者:左丘明 原文: 冬,晋文公卒.庚辰,将殡于曲沃....

泉山区17055565768: “且行千里,其谁不知”中的“其”是什么意思 -
东野章氟康:[答案] 这是一个宾语前置的倒装句,可理解为:谁不知其.“其”是代词.此句不太完整,请问楼主能否将前面的句子一起给出?以便我准确判定它代指什么!

泉山区17055565768: 杜牧《赠别》赏析 -
东野章氟康: 杜牧此诗,从意中人写到花,从花写到春城闹市,从闹市写到美人,最后又烘托出意中人.二十八字挥洒自如,游刃有余,真俊爽轻利之至.别情人不用一个“你(君、卿)”字;赞美人不用一个“女”字;甚至没有一个“花”字、“美”字,“不著一字”而能“尽得风流”.语言空灵清妙,贵有个性.

泉山区17055565768: 莫知其孰是一句中“其”是什么意思 -
东野章氟康: (原文)莫知其孰 (译文)没有人知道他是谁 其:qí 1. 第三人物代词,相当于“他(她)”、“他们(她们)”、“它(它们)”;“他(她)的”、“他们(她们)的”、“它(们)的”:各得其所.莫名其妙.三缄其口.独行其是.自食其果.2. 指示代词,相当于“那”、“那个”、“那些”:其他.其余.其次.文如其人.名副其实.言过其实.3. 那里面的:其中.只知其一,不知其二.4. 连词,相当于“如果”、“假使”:“其如是,熟能御之?”5. 助词,表示揣测、反诘、命令、劝勉:“其如土石何?”6. 词尾,在副词后:极其快乐.大概其.

泉山区17055565768: 高中范围内古文中“之”“其”“而”“以”“为”的例句及用法 -
东野章氟康: 之《说文解字》:“之,出也.象草过彻,枝茎渐益大,有所之也,一者地也.”段《注》:“引申之义为往,《释诂》曰:'之往是也.'按:之有训为'此'者.”▆⑴他,她,它(们).例:①人皆吊之.(之:他,指上文善术者)...

泉山区17055565768: 核桃仁的功效与作用 -
东野章氟康:核桃,又称胡桃,为胡桃科植物.核桃仁含有丰富的营养素,每百克含蛋白质15~20克,脂肪60~70克,碳水化合物10克;并含有人体必需的钙、磷、铁等多种微量元素和矿物质,以及胡萝卜素、核黄素...

泉山区17055565768: 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下句是什么 -
东野章氟康: 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无论为哀为乐,为怨为怒,为恋为骇,为忧为惭,常若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泉山区17055565768: 若有人不知,…………接下一句 -
东野章氟康: 是,《若要人不知》,下一句是,除非己莫为

泉山区17055565768: “且行千里 ,其谁不知 ” 中“ 其 ”的词性和用法是 -
东野章氟康:[答案] 在句中表示反问语气,相当于“难道”、"怎么". 词性:副词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