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宁》人物形象,婴宁象征什么,代表什么

作者&投稿:耿薛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分析婴宁的形象?~

  婴宁。。。永远记得她的笑。。。以下摘自一段评论。。
  依稀是婴宁的笑声

    在本来凤毛麟角的雌性笑声当中,其实对于我辈来说,恐怕记忆之最为深刻的,还属蒲松龄笔下的一位女子。她住的地方,就是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的确不算太远,打个的无须半个小时就到了。严格来说,她非人非神非鬼,而是一个可人的狐狸——她的名字叫婴宁。蒲松龄一辈子花了无数心血,用茶水换故事,在人们的印象中,他打交道最多的也是狐狸了,用时髦的话来称呼这位先生的话,应该称他为“搜狐先生”。他笔下众多的狐狸当中,有善有恶有美有丑。其中最美的一只,非憨态十足笑容可掬的婴宁莫属——关于婴宁,实在不知道怎么称呼她好。称之为小姐吧,大家也知道,如今北京某条街居委会都声称,这是极大的不礼貌;称之为阿姨吧,又总给人感觉少了份纯洁;叫婆婆固然无妨,却并非人人都做得来令狐冲,且婴宁之为婴宁,她必是永远美丽永远年轻的。不得已,我们姑且直呼其名吧。
    
    女子之为女子,有花做的,比如香妃;有水做的,比如西施;有眼泪做的,比如林黛玉;有蝴蝶做的,比如祝英台;有泡沫做的,比如维纳斯;有骨头做的,比如夏娃;而用笑声做的,就是婴宁。读过《聊斋》中婴宁篇的同志都知道,只要婴宁一出现,必定满屋子满园子满世界都笑声回荡。在搜狐先生的笔下,婴宁是如此出场的,“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单是这十三字,婴宁之美之丽之洁之净之素之雅,就由不得让人怦然心动了——当然,梅花被伊沙用一泡尿液解构之后,怦然心动大概就很难了,不过我们暂且还是回到没有遭遇伊沙尿液之前的梅花,在嘶喊的钢筋水泥世界中,听听婴宁洋溢明亮的笑声吧。
    
    话说王生一睹婴宁芳容之后,相思泛滥成灾,于是独自往“西南山中”查访。老天不负有心人,他找到了那杜撰中的地方,在一花园山庄里莫名其妙认了一通亲戚之后,随后千呼万唤的婴宁始出来:先是在户外,隐隐有笑声;由远而近,笑声“嗤嗤不已”;及见面,“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在生人面前,牙齿还是要保护的;待至其母嗔目之,则“忍笑而立”——并非全然无有顾忌;王生一开口,“复笑,不可仰视”——你一说话,我不得不大笑;等到她的丫鬟小荣在她耳旁嘀咕王生“目灼灼,贼腔未改”,则“又大笑”——看穿王生肚肠里的蛔虫了;然后婴宁看花去,才“笑声始纵”——大有“笑渐不闻声渐悄”之感。等到次日王生和婴宁第三次会面,此时婴宁已“爬”上了树,在树上“狂笑欲堕”——这笑这狂,可是有高度的花枝颤抖,只供人仰视;又“且下且笑”,及“方将及地,失手而堕,笑乃止”——不是直接从树下跌下,偏偏要等到快下地才失手,看至此足可让人会心一笑;于是王生上前将之扶起,“阴挲其手”,乃是“笑又作,倚树不能行,良久乃罢”……待其母问她在园子里和王生讲了什么悄悄话时,则毫无遮拦径直说道,“大哥欲我共寝”,于是“生大窘,急目瞪之”——连王生要和她做爱的话都敢厅堂之上直言不讳,王生焉能不急不窘?婴宁“微笑乃止”——看来婴宁大笑狂笑微笑,自有其分寸,而我辈读者,至此孰能不为之解颐?一路读将下来,不要说王生愿意为之死去活来,就是我们,个个也乐于为伊肝脑涂地的。
    
    婴宁的笑声到这里还远未停止,她还要把这笑声带到三十里之外——三十里之外是人间。而到了人间,搜狐先生清楚,人间自有人间的写法,他不惟直接状摹婴宁的笑声,而更通过旁人的反应来衬染婴宁的笑声。一到王生家中,便“但闻室中嗤嗤皆婴宁笑声”,及王生母亲进到屋子里,则“犹浓笑不顾”,从屋内出来,“才一展拜,翻然遽入,放声大笑”,此时“满室妇女,为之粲然”——没办法,婴宁就是比十个春天还要更多的春天,她的笑声让“满室粲然”!过犹不及,搜狐先生又不失时机地补上一笔,“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及至“使华装行新妇之礼”,“笑极不能俯仰”,众人无奈,只好取消结婚仪式,直接将新人送入洞房。婴宁的笑声,至此可谓一塌糊涂,不可收拾,但谁又能不为之欢欣踊跃?当然,搜狐先生清楚,必须开始用道德的佐料将之调和一下,为此添了几笔,“生以其憨痴,恐泄漏房中隐事;而女殊秘密,不肯道一语。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总而言之,婴宁的笑声,它不费心机,纯属天然,毫无造作,犹如池塘春草;它既是心理治疗的特效方剂,又是调剂人际关系的润滑油;它以其高于礼法而存在,所以带来满世界灿烂。回应前面的“容华绝代,笑容可掬”,至此天下男儿,莫不艳羡故事中的王生,能够一亲婴宁的笑声和芳泽,是何等的福气!
    
    惟恐人们饮憾不足,搜狐先生猛地又给婴宁加上一笔,“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香”——唉,婴宁啊婴宁,该是天上仙姝,连茅坑都繁花似锦。想来今人说什么“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其实搜狐先生笔下的婴宁,就是蹲在茅坑中,无论大解小解,稀里哗啦,她可都是在花丛中笑啊!比之庄子的藐姑射神人,“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 ;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 ,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冷冰冰的,虽然玲珑透体,美则美矣,但全无人间生气,是一具形而上的木乃伊,让人看了足以不寒而栗,更谈不上什么非分之想了。相较之下,屈原的山鬼,虽然“被薜荔兮带女萝,既含睇兮又宜笑”,虽然“山中人兮芳杜若,饮石泉兮荫松柏”,但终归是骑红色豹子还有什么花条纹的果子狸跟着的捧心颦眉的佳人,以其鬼气太多,还让人担心传染非典,因此还是少近为妙。惟有婴宁,这非神非鬼的婴宁,是明亮的,是炯炯的,是熠熠的,是灼灼的。她就在我们眼前,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是的,书上就是这样写的,书上就是这样说的。此时我们不信书,不信搜狐先生,还有什么可信的?!
    
    只是搜狐先生也清楚,笑是危险的,它终将与有板有眼的现实发生冲突,婴宁的笑声,到此也嘎然而止。三两行之后,婴宁的笑声引来一件刑事纠纷。邻居家的儿子想勾引婴宁,结果反被狡黠的婴宁变了个法子,让藏在枯木里的蝎子咬了那家伙的跨下宝贝一下,结果导致不治而亡——婴宁做案,自然没有留下任何证据。不过在婆婆的教导下,婴宁忽然之间,“正色,矢不复笑”——天啦,她居然可以发誓不笑!她居然说得到做到!犹如梁山的造反终归为朝廷招安,婴宁的笑声看来就此为现实的美德招安了。婴宁从此不惟不笑,接下来既能哭鼻子,又能流眼泪,还会哽咽;婴宁以其鬼母丧而欲尽儿女之孝,这也都是人之常情了,不过到这里,越泪水化、越人性化之后的婴宁的笑声,便彻底向投诚现实了——这位曾经目无礼法的女子,如今通了人间世物,懂得礼法,任劳任怨,以生儿育女为己任,至于其本己的笑声,则彻底放弃了;这位笑声就是其身份证明的女子,从此就泯然于女人之中了。
    
    与读者一样,搜狐先生到此也心有不甘,他也不希望让笑声彻底从故事中抹去,在最后几行,又添上一条光明的笑声的尾巴:“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另在其添加的评论中,其中两行,则又隐隐传来婴宁的大笑之声:“窃闻山中有草,名‘笑矣乎’。嗅之,则笑不可止。房中植此一种,则合欢、忘忧,并无颜色矣。”会心者至此,可以读得如驴子打滚,笑得眼泪都掉出来:与其找什么伟哥神油,不如找张周星星的无厘头碟子看看——《国产零零发》中周星星看毛片止疼,恐怕和这个道理正可以相发明。
    
    且不管婴宁的笑声最后如何归化了现实的道德实践——如所有的边缘话语、思维方式、异质性最终也为正统主流驯服一样,这迟早要发生——料来作为读者的我们,或许在邂逅婴宁多年之后,能够回想起来的婴宁,自也是那个居住在“西南山中,去此可三十余里”的“笑容可掬”的婴宁。那个后来捐弃了荒谬笑声、能零涕能哽咽的婴宁,我们也只得承认,她抵达了现实人性的深处。搜狐先生在《婴宁》一篇收尾处写道,“若解语花,正嫌其作态耳”,该笑即笑,该哭即哭,自然即性情——对于那个磨了一辈子镜子说什么“对于生活,不哭,也不笑,而是思考”的斯宾诺莎,应该把他的内裤剥下来,打一百棍子屁股。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婴宁的形象即使是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毫不逊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婴宁最典型性的性格进行塑写。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翻开《聊斋志异》,我们可以看到《娇娜》、《青凤》、《聂小倩》等以篇中女主人公直接命名的篇目。在蒲松龄的笔下,这些女性形象或秀婉温柔,或刚直不屈,或贞洁自爱,或清新脱俗,无不如栩栩如生,跃然纸上。而婴宁的形象是这许多女性形象的代表,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婴宁的形象即使是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毫不逊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婴宁最典型性的性格进行塑写。

  婴宁最大的性格特征就是爱笑。蒲松龄就是抓住了婴宁的笑进行具体细致,生动传神的描画的。在作者笔下,婴宁的笑是多侧面的。有微笑,有大笑,有非笑而似笑,有嗔笑,有含情脉脉的笑。“笑容可掬”、“含笑拈花而入”、“笑不可遏”、“微笑而止”、“犹浓笑不顾”等等。读到这里,读者也禁不住粲然。一个天真未凿,活泼可爱,机灵聪慧的女性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

  婴宁的笑是跟她特定的生存环境分不开的。在未嫁给王子服这前,婴宁是生存在一个几乎与世隔绝,半真半幻的环境中。“约上余里,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行人,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李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这就是婴宁所生活的世外桃源般的环境。脱俗得不食人间烟火。在这里,我们看不到一点市井的喧嚣。这也就造就了婴宁爱笑便笑的性格,而不必顾忌世俗的看法。婴宁的笑是天真自然,清新脱俗,而不是呆板做作的。在这里,婴宁的笑是未经封建礼教熏染,而发自内心的,最真诚最灿烂的笑。她所展示的是一颗最纯洁无邪的心。

  在《婴宁》里,蒲松龄不仅展示了婴宁天真无邪的笑容,也描述了婴宁从笑到不笑的整个过程。在嫁给王子服伊始,婴宁就遭到好色之徒“西人子”的挑逗。这在婴宁所生活的那个环境中是绝无仅有的。而这次事故,却是因为她迷人的笑容引起的。虽然婴宁凭借着自己的机智略施小计就惩罚了“西人子”,但这次遭遇却使婴宁第一次感受到现实社会的污浊。并且这件事后,婴宁即遭到王子服之母的训斥。从此以后,婴宁便“正色,矢不复笑”。即使是众人再三挑逗,婴宁“亦终不笑”。或许从这件事中,婴宁感受到了现实社会的残酷和苛刻。在这样的尘世里,是容不得笑声的,特别是女人的笑。

  婴宁的不笑,事实是就是封建社会对一颗最天真无邪的心灵的扼杀。读到这里,我们也不禁要扼腕而叹。

  《婴宁》:人物形象塑造方面的独到之处
  蒲松龄所著的《聊斋志异》是一部短篇小说集。它塑造了一系列优美动人的人物形象,最令人难忘的是那些花妖狐魅幻化的女子形象。其中婴宁具有鲜明的个性:天真烂漫,肆意言笑,亦憨亦黠,不受任何礼教约束,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因此,《婴宁》成为《聊斋志异》的代表作之一。
  今天就让我们来简要分析婴宁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特点如下: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
  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宁身上。王子服是小说里的一个关键人物,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在塑造婴宁形象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
  首先, 小说开头只用“容华绝代”来概括,并没有具体描写婴宁的美貌,而是通过王子服的巧遇、思念、寻找等细节,从侧面来描写,衬托出婴宁的沉鱼落雁、钩人心魄的美貌,使人感到呼之欲出。王子服初遇婴宁,在婴宁美貌之前,如醉如痴,忘记男女之别“注目不移,竟忘顾忌”;婴宁离开后,他“拾花怅然,神魂丧失,恹恹而行”,达到失魂落魄的地步;回到家里,因思念婴宁,茶饭不思“不语亦不食”、“肌革锐减”;被其表兄哄骗得知婴宁消息后,“喜溢眉宇”、“饮食渐加”;久不得婴宁消息,他又把玩婴宁遗弃的梅花,睹物思人,陷入无限思念中,难以忘怀。这些虽带有夸张的色彩,但也通过王子服的动作、心理、喜怒无常的情绪变化中,真实地从侧面写出他对婴宁的刻骨铭心的思念。为了找到他的一见钟情的“梦中情人”,王子服不顾千山万水,只身前往山中寻找心上人。当他在园亭中发现婴宁时“心骤喜,但念无以阶进。欲呼姨氏,顾从无还往,惧有讹误。门内无人可问,坐卧徘徊,自朝至于日昃,盈盈望断,并忘饥渴”。这样充分写出了王子服对婴宁的一片痴情。
  这样通过以虚写实,虚实相衬,既间接地写出婴宁的美貌,又给读者留下想象的空间,出现了“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婴宁”。
  其次,王子服和婴宁“痴憨”相衬,以痴衬憨,颇具喜剧色彩。王子服在婴宁家呆了一个晚上,因无法向婴宁倾诉爱慕之情,急的象热窝上的蚂蚁,此时天赐良机,婴宁从树上落下来。王子服先是“扶之,阴捘其腕”,婴宁毫无反应; 乃出袖中花示之,婴宁接之,不以为然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只好含蓄的说:“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想“以示相爱不忘”,然而,婴宁却要“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无奈之中,只好开门见山的表白:“我非爱花,爱拈花之人耳”。但婴宁仍不会意,“葭莩之情,爱何待言”。最后,王子服不顾什么礼节明白告诉他此乃“夫妻之爱”、“夜共枕席耳”,婴宁仍无所悟:俯首思良久,曰:“我不惯与生人睡。”后竟告诉母亲“大哥欲我共寝。”生大窘,急目瞪之。王曰:“此背人语”、“背他人,岂得背老母?且寝处亦常事,何讳之?”在如此憨呆的婴宁面前痴情的王子服无计可施。
  作品中的其他人物大多都在塑造婴宁的性格上具有一定的作用。如作品通过“老媪”的对婴宁的介绍“颇亦不钝,但少教训,嬉不知愁。”、“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这就通过老媪之口,从侧面精妙地点出婴宁的性格特征。
  最后,作品多次描写优美的环境,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来衬托婴宁活泼灵秀、纯真烂漫、孩子般无邪的内心世界。王子服因不得吴生消息,怀梅袖中,负气自往,但望南山行去,但见山中之美景:“乱山合沓,空翠爽肌、寂无人行,止有鸟道。遥望谷底丛花乱树中,隐隐有小里落。下山入村,见舍宇无多,皆茅屋,而意甚修雅。北向一家,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间以修竹,野鸟格磔其中”。用“丝柳、桃杏、修竹、野鸟”修雅茅屋,描写出一个与世隔绝、幽深寂静、纯洁优美的世界,衬托出婴宁纯真烂漫、不拘礼节的性格;作者又借王子服之眼,来描写婴宁家的鸟语花香的温馨的环境:“见门内白石砌路,夹道红花片片坠阶上,曲折而西,又启一关,豆棚花架满庭中。肃客入舍,粉壁光如明镜,窗外海棠枝朵,探入室中,裀藉几榻,罔不洁泽”。这就用婴宁爱花、爱草的性格特征,暗示婴宁纯真烂漫的性格;最后还再次描写了舍后有小园的环境“次日至舍后,果有园半亩,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
  这样由远及近、由大到小、由外到内,层层深入地不断渲染整个优美的环境,也正是这样的环境才能更好的衬托出婴宁的性格。
  二、抓住个性特征,反复渲染爱花、爱笑的特点,使婴宁人物形象跃然纸上。
  笑声塑性格,鲜花配美人。小说开头“笑容可掬,拈梅花一枝”、“ 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点出了婴宁的“爱花、爱笑”的两个性格特征。
  首先,婴宁的笑千姿百态、不拘礼节。为了突出婴宁的独特个性,作品极少雷同的写出她千姿百态的笑:含笑、隐笑、嗤笑、复笑、狂笑、大笑、憨笑、浓笑、忍笑------
  这种种笑声,时时处处都有:郊游时、会客时、拜见婆婆时、捉弄西邻之子时、走路时站着时、坐着时、下树时------
  这种种笑声可解忧——“每值母忧怒,女至一笑即解”;可去苦——“奴婢小过,恐遭鞭楚,辄求诣母共话,罪婢投见恒得免”;可博人爱——“邻女少妇,争承迎之”;可增其媚——“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人皆乐之”。
  这笑声由远及进,极有层次地描写,使人觉得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将出来会见王子服时“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到门口时“嗤嗤笑不已”、进门后“犹掩其口,笑不可遏”、被老媪斥责后“忍笑而立”、当王子服问“妹子年几何矣?” 后,婴宁再也忍不住“复笑,不可仰视”。
  其次,“爱花”是婴宁另外一个突出的特性。她无论在哪里哪里就是花的世界:“遗花地上、拈梅花遥望谷底丛花乱树、门前皆丝柳、墙内桃杏尤繁;执杏花一朵、含笑拈花而入;窗外海棠枝朵,细草铺毡,杨花糁径、有草舍三楹,花木四合其所;爱花成癖,物色遍戚党;窃典金钗,购佳种,数月,阶砌藩溷无非花者”。从这里可以看出,花是婴宁生活的一部分,她爱花着象征着她的心灵美。
  三、亦憨亦黠,写狐写人,表达了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大胆追求。
  婴宁是一个复杂的人物形象,性格上具有“亦憨亦黠”的特点,作者写狐目的是为了写人。婴宁是人和狐的和身。在她的身上既有人性,也有狐性,因为她与人一样也有七情六欲,感情丰富:时而大笑,时而哀哭,时而憨语,时而伤感,时而任性。她比谁都勤劳,她比谁都孝顺。作者这样对美的构想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美的追求、美的渴望、美的向往和颂歌。
  婴宁的形象,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是婴宁的真处。婴宁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笑声动摇一切封建礼教的束缚。值得注意是婴宁的悲啼——哭求丈夫为母迁葬的。这悲啼是我们了解婴宁性格复杂的原因,认识婴宁天真狡黠之间关系的钥匙。我们容易被婴宁的笑声所迷惑,她不仅是个天真娇憨的姑娘,更是深沉早熟的姑娘。笑是她试探人生、应付生活、取得胜利的手段。她自己解释由笑转为零涕时说:“曩以相从日浅,言之恐致骇怪。今日察姑及郎,皆过爱无有异心。直告恐无妨乎?妾本狐产。母临去,以妾托鬼母,相依十余年始有今日。妾又无兄弟,所恃者惟君。老母岑寂山阿,无人怜合厝之。九泉辄为悼恨。君倘不惜烦费,使地下人消此怨恫,庶养女者不忍溺弃”。 她对至亲又兼阿婆的老人,甚至对同床共枕的情人尚如此不肯轻易袒露,尚必待仔细审查后方倾诉内心的愿望,婴宁的心灵是何等的深沉,何等的细致,又何等的善于控制啊!这也可见当时封建社会摧残人性的力量是多么强大。这正是其性格产生的社会根源,婴宁天真狡黠的出发点。她有意遗花地上,引起王子服的相思,在王子服面前,明骂似贼、却暗送秋波,引来了王子服后又故作痴呆,不解共寝,甚至似知非知,似痴非痴地说出:“背他人何得背老母”------这一切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真是黠得无与伦比。婴宁是当时大胆追求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女子的影子,表现了当时人们反对封建礼教“三从四德”的束缚,表达了人们对自由幸福的爱情生活的渴望和追求,这正是婴宁形象的光辉所在,也正是《婴宁》这颗明珠的夺目之处。

她是美的象征,是作者心中理想女性的代表。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精彩篇章《婴宁》的主人公,是作者心目中理想女性的代表。她天真烂漫,爽朗喜笑,憨态可掬,是那个时代不太可能出现的新人。

这一人物真切地寄寓了蒲松龄的生命智慧与痴情诗意,表达了作者对理想生存状态的体悟和向往,蕴涵着深刻的社会意义。



创作背景

在清代前期,以才子佳人和市井家庭生活为题材的小说空前盛行,小说家的审美趣味从历史故事和神魔世界更多地转向了现实社会。

蒲松龄生在明清易代的乱世,从青年时期便热衷于记述神仙鬼怪等奇闻异事,他把黑暗的社会现实与个人遭遇的坎坷造成的“孤愤”、“狂痴”的人生态度融入了作品中,收集民间传说、以野史佚闻为创作凭借,融入自己的个性创造加工,于康熙十八年(1679)将已有篇章结集为《聊斋志异》。

《婴宁》以清初的山东地区为创作背景,蒲松龄在民间崇信灵异动物的基础上,以文学的手法对民俗加工改造,增加了狐仙的人性魅力;通过对神仙鬼怪常态性的民情风习作原生态的描写,对中国旧的封建制度、封建文化中的落后、迂腐、畸形以至病态的一面进行了批判性的展示和抨击。



婴宁 象征人心的纯净 感情的真挚 稚子心态 人之初 性本善 代表了作者的向往 向往超脱世俗 回归心的宁静

 一、《聊斋志异》婴宁这个人物形象的寓意是——人性美的回归。
  二、释义:
  作者反复用笑容对婴宁进行了细腻深入的刻画,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可爱动人形象。
  鲜花在小说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大自然中美丽的鲜花来象征婴宁的的美丽和纯洁,以花衬人,以人比花,将婴宁花一样的容貌和内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婴宁形象的成功刻画,与小说中的细节描写和环境渲染不可分。小说篇幅不长,要在如此篇幅中将人物写得血肉丰满,生气贯注,栩栩如生,作者高度凝练出神入化的细节捕捉功力堪称一绝。
  作者在环境氛围的渲染上也不惜笔墨,如王子服为寻觅婴宁,伶仃独步,望南山而行,以王子服的视角,移步换形地对小里落及周围环境层层点染,氛围烘托已足,则令主人公婴宁出场。整个氛围诗意盎然。环境之清幽脱俗,人物之超凡美洁,宛如一幅风景画轴,缓缓展开,妙笔天成,人与美景融为一体。
  三、作品简介:
  《婴宁》写的是狐女婴宁与王子服真诚相爱,并终于结成美满婚姻的动人故事。表达了封建社会中青年人追求坚贞,纯洁爱情的美好向往,也揭露和鞭挞了封建制度对人性的压迫。
  四、作者简介:
  蒲松龄(1640-1715),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山东淄川(今属淄博)人,清代文学家。出身于一个逐渐败落的地主家庭,广读经史,学识渊博。代表作《聊斋志异》,是我国文言文短篇志怪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郭沫若曾这样评价:“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骨三分。”

  婴宁人性美的回归
  内容提要:婴宁作为《聊斋志异》中一位勇于反抗封建礼教的鲜明女性形象,其“爱笑”的特点与《红楼梦》中林黛玉的“哭”已成为中国文学史上无独有偶的绝调。本文试从婴宁爱笑的特点入手,对其性格及其形成原因进行理性的探索。最终站在美学角度认为婴宁的笑是一种人性美的体现。并且肯定这种人性美,是作者对于先秦时代理想人性的回归。从而对《聊斋志异》的审美理想有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解与把握。
  关键字:婴宁 人性美 回归
  《聊斋志异》驰想天外,幻迹幽冥,花妖狐媚,梦魂依稀,成为集神话志怪寓言之大成的宝典。其神仙狐鬼精魅故事,不仅在叙事模式上超越了六朝志怪小说,,更为重要的是,其“志怪”的性质发生了变化,将其“游心娱目,亦足以发明神道之不巫的六朝志怪”[1]小说发展成为作者“集腋成裘,浮白载笔”仅成的“孤愤之书“。充分表达了作者寄寓其中的对于当时黑暗社会现实的忧思孤愤之情。而《婴宁》一文,更是以蒲松龄”我婴宁“的爱称表达了作者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人格倾向,在婴宁“率直,纯真,浪漫”的美好人性背后,是蒲松龄对于一种完美人性的执著的追求。
  一 婴宁的笑
  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文中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出游时“笑容可掬”,见有人挑逗她时是“笑语自去”在园内是“含笑捻花”,见客人时是“笑不可揭”,下树时是“且下且笑”,行婚礼时是“笑极”。再看与王子服见面一节[2]:
  媪曰:“唤宁姑来。”婢应去。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媪逋目曰:“有客在,咤咤叱叱,是何景象?”女忍笑而立,生揖之。媪曰:“此王郎,汝姨子。一家尚不相识,可笑人也。”生问:“妹子年几何矣?”媪未能解;生又言之。女复笑,不可仰视。媪谓生曰:“我言少教诲,此可见矣。年已十六,呆痴如婴儿。”生曰:“小于甥一岁。”曰:“阿甥已十七矣,得非庚午属马者耶?”生首应之。又问:“甥妇阿谁?”答曰:“无之。”曰:“如甥才貌,何十七岁犹未聘?婴宁亦无姑家,极相匹敌。惜有内亲之嫌。”生无语,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婢向女小语云:“目灼灼贼腔未改!”女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
  这样的举止言行,是超越我们常人正常的行为表达方式的。也许,在许多人的眼中,婴宁的笑已被归入了傻大姐的行为表现当中。那么,婴宁到底傻不傻呢?实际上婴宁不傻。我们来看几个例子:
  婴宁一露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她看到王子服对自己一个劲地盯着看,笑吟吟地说了句“个儿郎,目灼灼似贼。”大大方方地把花丢到地上,跟丫鬟有说有笑的走了。婴宁说的“贼”不是“小偷”,是淄川方言,淄川人叫心爱的小男孩是“小狼贼”。婴宁似乎无意的丢花,其实是丢的是爱情信物。
  婴宁再露面,执杏花一朵,她爬到树上摘花,看到王子服,哈哈大笑,差点儿从树下掉下来。王子服拿出珍藏的花给婴宁看,婴宁说:“枯矣,何留之?”王子服说,他保存花是为“相爱不忘”,婴宁说:这好办啊,等你走的时候,让老奴把园中花折一巨捆负送之。王子服说: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并进一步表白,这种爱不是亲戚间的爱,而是夫妻间的爱。婴宁问:“有以异乎?”夫妻之爱和亲戚之爱有什么区别呀?王子服回答:“夜共枕席耳。”婴宁低头寻思许久,回答:“我不惯与生人睡。”婴宁竟然说出这样的话,表面看,她憨极了,简直是个傻大姐,实际上她假装不懂王子服的爱情表白,是为了让他把爱情表达得更热烈,更赤诚。她说折一巨捆负送之,就是让王子服进一步把爱捻花之人的话说出来,婴宁还把“大哥欲我共寝”这句话,当着王子服的面说给母亲听,吓得王子服魂飞天外。其实,她说“大哥欲我共寝”的话时,丫鬟出去了,而她母亲是个聋子!听到这个话而且着急得不得了的,只不过是王子服。婴宁是在跟王子服进行妙趣横生的爱情逗乐,让王子服把爱情表白得更炽热一点。
  所以我们说,在婴宁极其憨直的外表下,实际掩藏的是一颗及其聪慧的心。
  那么,婴宁为什么如此爱笑呢?这就要从婴宁生活的内外环境说起了。
  这里所说的外环境,指的是婴宁生活所处的自然环境。婴宁从小生活在一个与世隔绝的山谷之中。那里山峦起伏却寂无人行。繁花似锦,绿草如茵,如婴宁般美丽;洁净的空气,朴素的摆设如婴宁般无邪。由于这是一个世外桃源,所以没有礼教的熏染,也没有世俗风气的浸浊。在这种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少女,不懂人情事故,只有自然与清纯。这时的婴宁是自由的,她那爱美爱笑的个性得到最大限度的伸长。当然,在我过的文学作品宝库中,在如此绿色环保的环境下生长起来的女性形象并非是绝无仅有的。沈从文笔下湘西《边城》中的翠翠,汪曾祺《受戒》中的小英子,不都是纯朴的自然环境影响下而形成的典型女性形象?
  再看她的内环境。也就是作为自身主体的内在条件。在那个受封建礼教的枷锁牢牢束缚的时代,现实世界中的少女永远也无法像狐女那样去寻找自己的爱恋者。假如婴宁,作为一个闺中少女,逢人就笑,在户外“哧哧笑不已”,在树上“狂笑欲坠”,笑得“不能自止”,笑得“不可仰视”,甚至笑掉了自己的婚礼,这种行为岂能为世人所容?然而婴宁是狐,那么一切都可以原谅,一切都可以通过,封建礼教对于她而言,简直可以说是形同虚设。
  台湾王溢嘉先生在《欲望叫响曲——〈聊斋〉狐妖故事的心理探索》[3]中用分析心理学的理论指出“《聊斋志异》狐妖故事可以说是汉族文化的潜意识里浮现出来的助人实现欲望的非法力量。如果说《聊斋志异》里狐妖的故事是中国人个人原我及社会原我的显影,那么作为个人超我的道德意识及作为社会超我的人间法律和礼教,在这里都派不上用场,对它少有制裁力量,它们成为只有原我,而没有超我的欲望交响曲”。也就是说,狐妖实际上是作者一种原我潜意识的体现,是一种浪漫主义的象征隐喻手法。
  二 笑——人性美的体现
  什么是人性?
  马克思在其成熟的著作中,把“一般的人性”或“人类的天性”肯定的归结为人类对于真善美的追求。他在为新亚马克思撰写的美学条目中写到:
  最可靠的心理学家们都承认,人类的天性可分作认识,行为,情感,或是理智,意志和感受三种功能,与这三种功能相对应的是真,善美的观念。美学这门科学和感受的关系正如逻辑学和理智,伦理学和意志的关系一样。逻辑学确定思想的法则;伦理学确定意志的法则;美学则确定感受的法则。真是思想的最终目的,善是行为的最终目的,美则是感受的最终目的。
  确实,对于真善美的自觉追求及与此相联系的追求真善美的对象化活动,正是人之区别于动物的根本特征,显示出人性的美好,崇高和庄严。[4]而笑,做为一种人类精神状况的外在表现形式,是一种真心诚意的表达,是一种对于虚情假意的反抗,正是一种对于“真善美”的回归。正如果戈里所说:“笑的美学意义就在于使人们对于那些极其卑鄙的事物唤起明朗的高贵的反感。”婴宁的笑,率直,纯真,浪漫。他的笑,涤除了人性中“假丑恶”这一作为兽性的部分。没有了假——迷信,谎言,欺骗,恶——残忍,贪婪,诈伪,丑——嫉妒,寡情,势利眼。她以纯乎又纯自然的美来净化人的心灵,化解人类的纷争,以蕴涵着崇高理想的美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激发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勇气和信心,给人类带来和平和温馨,创造和求进。
  婴宁的笑,简直可以和《红楼梦》中的黛玉的哭共同成为我国小说史上无独有偶的绝调,她无拘无束的笑,无法无天的笑,笑的那样天籁,那样美,把封建时代少女不能笑,不敢笑,不愿笑,甚至于不会笑的条条框框都打破。那时代的女人只能“向市儿井下,听人笑语”只能笑不露齿,笑不出声,否则就是有悖纲常,有失检点,不正经[5]。婴宁如此率直,天真,浪漫的个性不是人性最美的真实写照么?
  婴宁的笑,打破了一切封建礼教的苑囿,她的美赢得了王子服的爱情,赢得了身边众多女子的的友情,她的笑赢得了王母的疼爱,这种笑,难道不值得赞美吗?
  她宛如山涧的清泉,丛林的清风,纯净得让人忘记生在尘世。这种美,又岂是我们这个到处充满三从四德,三纲五常的封建伦理社会所得企及?
  所以,我们可以说,婴宁的笑实际上就是作者内心所深切渴望的,人性中至真至纯至善的美。
  关于回归为什么说这种人性之美是一种回归呢?事实上,这种人性之美,早在先秦时代就有所反映。比如说《诗经》。尤其是“风”的部分,是古代社会的真实反映。其中有不少写爱情,生活的作品,就是人性美的体现。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
  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诗经•邶风•静女》
  溱与洧,方涣涣兮。士与女,方秉蕳兮。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勺溱与洧,浏其清矣。士与女,殷其盈矣。女曰观乎?士曰既且。且往观乎?
  洧之外,洵訏且乐。维士与女,伊其将谑,赠之以勺药。 〈 郑风 溱洧〉
  前一首写一个女子相悦的男子在城隅约会。女子赠男子彤管示爱,男子则用彤管比况和夸赞女子的美。后一首写的是一个女子同一个男子到洧水边上参加驱除不详的盛会,问答笑谑,互赠鲜花,而在《婴宁》的开头,作者也给我们展现了一个“上元佳节,游女如云” 的场面于是才有了两人的偶然邂逅,一人扔花,一人拾花,两情相悦,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这不能不说是作者对于男女自由恋爱的向往。而实际上在那个充满程朱理学,三纲五常,男女之大不防的时代,男女之间自由,单独见面,岂是社会所允许?
  再者,我们从《婴宁》之名看,它取自《庄子∶大宗师》,“其为物,无不将也,无不迎也,无不毁也,无不成也,其名婴宁,撄宁者也,撄而后宁者也。”所谓“婴宁”,就是指的得失成败都不动于心的一种精神追求。赞美婴宁这一女性形象,也正寄寓着对老庄人生哲学中所崇尚的复归自然的天性的向往,对于人世的叹息与无奈。
  这种回归,犹如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追求。是一种人性意识的觉醒,婴宁作为生命力的象征,勇敢地冲破了封建社会女子三从四德的牢笼,以超然宁静的心境,傲然独立在这个风刀霜剑的恶浊的时世中。她犹如一泓清泉,在这个非人间所能建构的精神世界中涤荡着世俗的灵魂。
  蒲松龄的一生穷困潦倒,封建统治的黑暗腐朽,科举考试的屡试不中,程朱理学的束缚,让他对这个黑暗的现实世界失却了理想与希望,因此,作者对于这种美好人性的回归,是一种心灵的解脱,是一种芳草美人式的隐喻。
  然而,这种回归也是有局限性的。蒲松龄生活在清初,就文化心理而言,正处于明中叶兴起的启蒙思潮和复古思潮的交汇处,人生观,世界观,充满复杂性,在文学作品中呈现为矛盾性。在《婴宁》中,就可以看出作者既有明代后期文学主情重欲的思潮色彩,又有清代文学内敛和重实的倾向。在《婴宁》浪漫故事的背后,有一个现实主义的背景。作者丛来也没有忘记现实,婴宁最终被王子服带入了现实社会,并且始不复笑,笑是人的本性,天赋性情,竟为世俗所禁锢,这无异于失去了精神与灵魂。这种不笑看似一种成熟,其实是人性之花的凋谢。张爱玲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最可恶的是莫过于一个才女成为少奶奶。”婴宁出嫁是一个悲剧,她的婚姻代表她从世外走入尘世,一个可爱的美丽的女孩儿成为人妇,成为只知相夫教子男性的附庸。于是她的性情,梦想也就随之而泯灭了。
  出嫁后的婴宁身上,我们再也看不到人的价值,尊严,权利,正当的欲望。看到的只是极端自卑,极端软弱,任人宰割。这时的人性,已被完全扭曲变形,甚至成为一种“人性的异化”。[6]
  蒲松龄希望人性完美,期盼人性复归,以便实现人性的重建。这种愿望不仅可以理解,而且令人钦敬。他试图以鬼、狐、仙去改造世人的灵魂,劝说人们远离污浊的现实, 即使身不能远离,心也要远离,以此摆脱现实给人们所带来的压抑、辱和烦恼。这种思想情节,正体现了中国知识分子不肯同流合污的传统品格,表现了同统治阶级明显的离心倾向,具有积极意义。然而,作为一种封建时代历史的局限性,这种理想仅仅只能成为一种回避矛盾,逃避现实的幻想,这仅仅只是这位乡村秀才乌托邦式的幻想罢了。
  当然,我们并不能因此而嘲笑作者理想的空幻,太脱离现实。
  当一般人面对阶级社会的人生重压而委曲求全时,当一般人麻木得把剥削阶级给自己套上的精神枷锁视为本体的自然组成部分时,蒲松龄却发现这是一种人性的异化和失落,这难道不是一种难能可贵的人性自觉吗?他对人性回归的梦想和追求,难道不是一般庸俗作家难以企及的精神品格吗?
  人性是要回归的,但不是回到老庄时代的“小国寡民”,不是回到原始人的深山丛林,更不是回到动物世界。只有当人类彻底消灭了阶级和阶级压迫之后,才能在更高的社会形态里去实现这种复归。存在决定意识。生活在那个时代的蒲松龄不可能认识到这一点。但他又是可敬的。他尊重了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让他笔下的“婴宁”按照客观环境的制约因素及其自身的性格逻辑去发展,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愿望强加到她身上。这种“真”,真正达到了美学意义上的李泽厚先生所认为的“真与善的和规律性和和目的性的统一”,成为了文学作品“美的本质和根源”。[7]
  注释:[1] 《搜神记》干宝等编著,顾希佳选译,浙江古籍出版社。 [2] 《聊斋志异》蒲松龄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95年第1版,143页 [3] 《古典今看:从诸葛亮到潘金莲》王溢嘉 国际文化出版社 2006年4月第1版 2156 [4] 《人性精神论 》许苏民 湖北人民出版社 2000年5月第1版 62页\[5] 《马瑞芳揭密聊斋志异》马瑞芳 东方出版社 2006年5月第1版 381[6] 《聊斋美学》吴九成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1998年5月第1版 358页[7] 《美学四讲》李泽厚 三联书店 1989年6月第1版 75页
  《婴宁》篇,但明伦评说:“以笑字立胎,而以花为眼,处处写笑,即处处以花映带之。”篇中爱笑与爱花两个细节极富象征意蕴和表现力。 狐女婴宁含笑捻花出场:“……有女郎携婢,捻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后,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王子服一见倾心:“拾花怅然,神魂若失”,相思成疾。“至家,藏花枕底,垂头而睡,不语亦不食”。后,“探视枕底,花虽枯,未便凋落,凝思把玩,如见其人”,及至“怀梅袖中”寻访婴宁,得见时:……(生)乃出袖中花示之。女接之曰:“枯矣。何留之?”曰:“此上元妹子所遗,故存之。”问:“存之何意?”曰:“以示相爱不忘也。自上元相遇,凝思成疾,自分化为异物,不图得见颜色,幸垂怜悯!”女曰:“此大细事!至戚何所勒惜。待兄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生曰:“妹子痴耶!”“何便是痴?”曰:“我非爱花,爱捻花之人耳。” 以上处处写花,也是处处写人,一枝梅花不仅是婴宁爱花成癖个性的象征,而且充当了她与王子服建立真挚、纯洁爱情的无声媒妁,终至合卺。 爱笑的细节描写,让读者“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王子服到婴宁家,其养母老媪让婢去唤宁姑后,“良久,闻户外隐有笑声。媪又唤曰:‘婴宁!汝姨兄在此。’户外嗤嗤笑不已。婢推之以入,犹掩其口,笑不可遏。” 这里处处写笑,也是处处写人。 据计,篇中有二十多处不同境遇,用细节凸现婴宁迥然各异的笑貌之妙。比如“含笑”、“隐笑”、“嗤嗤笑”、“笑不可遏”、“忍笑”、“笑不可仰视”、“大笑”、“笑声始纵”、“狂笑不止”、“笑而依树不能行”、“微笑而止”、“笑辄不辍”、“吃吃笑”、“浓笑不顾”、“放声大笑”、“笑嫣然”,等等。种种笑貌细节,将一位憨态可掬、纯洁天真、乐观开朗而又非幼稚的少女形象,描摹、刻画得栩栩如生。行文至此,人们自然会联想到《红楼梦》中,娴熟自如地运用笑貌细节刻画人物形象的极致。它的造诣是不言而谕的。但须说明的是,《红楼梦》是长篇巨制《聊斋志异》是短篇,在一个短篇里,一个主人翁身上,运用这种传神细节,细腻、精妙刻画塑造典型形象,也是十分难能可贵的。


婴宁人物形象
婴宁这一人物形象,是一个天真烂漫、纯洁无暇的少女,她以她的笑声和纯真的个性,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婴宁的纯真和无忧无虑是她最为引人注目的特点之一。她不拘小节,常常放声大笑,这种笑声不仅富有感染力,更体现了她内心的纯净和喜悦。例如,在小说中,无论是在花园中游玩,还是在与亲友交谈时...

《婴宁》人物形象,婴宁象征什么,代表什么
一、《聊斋志异》婴宁这个人物形象的寓意是——人性美的回归。 二、释义: 作者反复用笑容对婴宁进行了细腻深入的刻画,塑造了一个个性鲜明的可爱动人形象。 鲜花在小说中有着很重要的作用,以大自然中美丽的鲜花来象征婴宁的的美丽和纯洁,以花衬人,以人比花,将婴宁花一样的容貌和内心表现的淋漓尽致。 婴宁形象的...

小说婴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婴宁》选自蒲松龄《聊斋志异》,这篇小说塑造了一个独特的妇女形象婴宁,她外憨内慧,天真、爽朗、纯洁、善良,自由放纵,不受礼法的拘束。全篇以笑作点染,将她的性格风貌从内到外写得栩栩如生;用花作烘托,以一种优美的艺术气氛和意境,使人物显得更加美丽可爱。婴宁,可说是《聊斋志异》众多女性形象中最招人喜爱...

婴宁的性格是怎样的?
婴宁人物形象分析如下:婴宁聪明美丽,天真活泼,无拘无束,憨态可掬。那经常不停的笑是体现她性格的一个重要特征。纯洁得几乎透明的心使她美丽的外貌显得更加动人,也使她的笑声充溢着真诚质朴,在那个弥漫着迂腐气息的社会里显得尤为可贵。女子到了妙龄该是知些风韵的了,然而婴宁在这一点上却与一般...

《聊斋志异》婴宁的人物形象分析是什么?
婴宁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她是一个内心非常善良的女子,作者对她的设定,并不是那种传统的女子。她相比传统女子,更加活泼,可爱,率性且具有。此外,她还对公婆孝敬如宾,对奴婢宽怀大度,对丈夫痴情尊重,对于坏人,她也更是具有善恶分明的品质。婴宁是聊斋先生最钟爱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人物。蔡君茹在...

婴宁人物性格是什么样的?
婴宁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她是一个内心非常善良的女子,作者对她的设定,并不是那种传统的女子。她相比传统女子,更加活泼,可爱,率性且具有。此外,她还对公婆孝敬如宾,对奴婢宽怀大度,对丈夫痴情尊重,对于坏人,她也更是具有善恶分明的品质。婴宁是聊斋先生最钟爱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人物。蔡君茹在...

婴宁人物形象的解读
婴宁人物形象的解读 小说主要表现的是婴宁的憨痴可爱。而这一性格的传达,作家主要就通过人物的一个典型的行为而达到的。这个典型的行为就是“笑”。王子服初见婴宁,婴宁“笑容可掬”,又“遗花地上,笑语自去”。二见婴宁,婴宁“含笑拈花而入”;等到鬼姨向王子服引见婴宁,婴宁则更笑得突出:“闻...

你知到婴宁的人物形象吗?
婴宁的人物形象分析是:她是一个内心非常善良的女子,作者对她的设定,并不是那种传统的女子。她相比传统女子,更加活泼,可爱,率性且具有。此外,她还对公婆孝敬如宾,对奴婢宽怀大度,对丈夫痴情尊重,对于坏人,她也更是具有善恶分明的品质。婴宁是聊斋先生最钟爱的人物,也是最成功的人物。蔡君茹在...

作品中婴宁的形象特点是什么?
作品多次描写优美的环境,如山中之美景,婴宁家的鸟语花香的温馨环境等,用世外桃源般的环境来衬托婴宁活泼灵秀、纯真烂漫、对美好生活的热切追求的孩子般无邪的内心世界。作品的环境描写与人物性格刻画,达到了妙合无痕的境地。婴宁的生父是人,生母是狐,长期由鬼母教养,一直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乱山幽谷之...

婴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婴宁人物形象及性格特点分析 婴宁是《聊斋志异》中的一个角色,具有独特的形象和性格特点。她的外貌清丽脱俗,内心善良纯真,同时性格中又有一种不拘小节、率真自然的特质。下面将从几个方面对婴宁的人物形象和性格特点进行详细分析。婴宁的外貌形象给人留下深刻印象。她通常被描绘为拥有清秀的面容和飘逸的...

宁明县13995305215: 分析婴宁的形象? -
宏裴阿乐: 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一个.也是蒲松龄描写得最成功的一个,婴宁的形象即使是置身于世界文学之林,也是毫不逊色的.究其原因,那就是作者抓住了婴宁最典型性的性格进行塑写.婴宁是蒲松龄所描写的诸多女性形象中的...

宁明县13995305215: 蒲松龄笔下婴宁反映了怎么样的社会认识 -
宏裴阿乐: 尽管封建社会有如此强大的力量,但是婴宁以一介弱女仍然获得了胜利,这当然是由于蒲松龄热爱她的原故.蒲松龄为什么偏爱她,赋予她最长的篇幅?是由于她不仅是位天真可爱的少女,更是一位美女,更是一位想能以女代男完成母愿的奇女...

宁明县13995305215: 试析蒲松龄《聊斋志异》中婴宁的个人形象 -
宏裴阿乐: 开朗、善良、纯真

宁明县13995305215: 小说婴宁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物 -
宏裴阿乐: 婴宁以其笑,在《聊斋志异》中别具色泽,别开生面.她笑得娇美:艳丽、天真、无邪.她的笑,使小说中其他人物解颐忘忧,有时却使他们狼狈尴尬.但融涵在婴宁特征中的"笑",实际上成了婴宁生命的一部分.婴宁的笑有时不顾封建礼俗,有时显得完全不通人情世故,不该笑而纵声,不当笑而前仰后合.然而,作者笔下的婴宁始终让后世的读者得到一种销魂蚀骨的美感,这主要是因为婴宁笑出了天真纯洁善良无瑕的美,又笑出了无视封建礼教,一秉纯性纯情的美.她的笑声融汇了对爱情的忠贞,对理想婚姻的渴望和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可以说婴宁是个不折不扣的反封建的人 这也是蒲松龄的写照 不向权势低头,敢爱敢恨,不通人情世故,只为活出只我.

宁明县13995305215: 聊斋志异婴宁性格特点及作者怎样刻画这个人物的 -
宏裴阿乐: 婴宁是一个很开朗爱笑的奇异女子,她的笑容让王子服流连忘返,虽然历尽艰辛,但最终有情人终成眷属,王子服抱得美人归.但从中我们看到了蒲松龄对封建社会繁琐礼法的批评,尤其是对妇女束缚的制度的批判.但是它的结局却是美好的,...

宁明县13995305215: <<婴宁>>中,婴宁这个形象寄予作者社么样的情怀??急需!要详细点,好的话我还加分! -
宏裴阿乐: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塑造了众多花妖狐魅的形象,其中最为人们熟悉和喜爱的当属婴宁.婴宁爱花成癖,敢说敢笑,天真烂漫,亦憨亦黠,具有真性情.蒲松龄塑造婴宁这个形象是对妇女的命运表示真诚的关怀,是对封建礼教束缚下的妇女形...

宁明县13995305215: 《聊斋志异》中婴宁的性格特点有哪些 -
宏裴阿乐: 婴宁和聊斋里的其他狐仙妹妹一样聪明漂亮、有正义感、同情心,但是婴宁更加率真、对生活有美好的向往,始终充满信心、乐观慧黠.如果用一个字来形容阿婴,那就是“笑”字了.婴宁是狐母生、鬼母养,她褓襁丧母,但是不见愁容,反而...

宁明县13995305215: 聊斋志异婴宁的赏析 结合人物生平、性格和事例来写赏析 -
宏裴阿乐: 一 婴宁的笑婴宁最大的特点就是爱笑.文中用“笑”来刻画其天真烂漫共26处.出游时“笑容可掬”,见有人挑逗她时是“笑语自去”在园内是“含笑捻花”,见客人时是“笑不可揭”,下树时是“且下且笑”,行婚礼时是“笑极”.再看与...

宁明县13995305215: 聊斋志异中的婴宁给你带来什么感想? -
宏裴阿乐:[答案] 一、刻画人物,虚实相衬,“痴憨”相衬,众星捧月,以优美的景色衬托人物美好的心灵. 婴宁是一个美丽纯真、娇憨活泼的女子.作者十分巧妙的应用虚实相衬的手法.虽写的是王子服、老媪、婆婆、西邻之子和自然环境,但实际上却处处落笔在婴...

宁明县13995305215: <聊斋志异>婴宁的分析资料聊斋志异>婴宁的分析
宏裴阿乐: 蒲松龄在《聊斋志异》中塑造了许多可爱的狐女形象,最美的要数婴宁.他称这女孩儿是“我婴宁”,口吻之亲密真像是称呼自己的女儿.他爱婴宁,因为她纯洁得像露珠...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