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蒙古舞两千字介绍。拜托摆脱。

作者&投稿:经华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求一篇 音乐与舞蹈关系的论文 800字拜托各位大神~

谈谈蒙古舞蹈美学 多年来,我收集整理“蒙古舞及蒙古诸部族舞蹈名词术语蒙汉双解资料”的同时,立项研究了“蒙古诸部族舞蹈审美特征”。在这个基础上撰写了这部《蒙古舞蹈美学概论》。 我是从舞台表演艺术起家的,尽管有大量的艺术实践经验和艺术创作,但我并不具备论证的能力和理论高度,很难迈入学术领域的门槛。我没有灰心。通过1990年至1992年近两年的准备,通过朋友邀请自费赴蒙古国摸底考察,6天的时间里收获不小,扛回来一批图书资料和录像、录音带等相关资料。回到北京后,我如饥似渴地阅读,看录像,听录音。1993年我向文化部提出了确立蒙古舞蹈科研项目“蒙古诸部族舞蹈审美特征”和“蒙古舞蹈名词术语蒙汉双解资料”的申请,获得批准。1994年、1995年又赴蒙古国考察学习,在乌兰巴托学到了自己想学的东西,查阅了大量资料,得到了充实提高,也征集到了相关资料。 在我研究蒙古诸部族舞蹈全过程里,经过多次反复鉴别,我把其中一部分认定并提升为美学术语并加以注释。 还有一部分是原有的蒙古舞蹈名词术语,过去只是作了一些简单的动作解释,并没有认定它是美学术语,现在我把这一部分也提升和认定为美学术语,从不同的审美视角加以注释。譬如,“萨布尔登伯依勒格”运作组合里的名称及名词术语,以往只做学术动作名称的解释,没有从美学和文化蕴涵的视角和深度与高度思考“萨布尔登伯依勒格”的美与动律名称及名词术语。我觉得应当从美学视角思考研究它的来源、它的形成、它的审美特征、它的兴起环境。再从它的发展规律入手,追踪其动律名称与组合名称之间的变化,组合名称与名词术语之间的沿革,以至将名词术语里的美学含量加以注释提炼,而后把它提升到美学术语加以锁定。 我认为,应当保留“陶布绣尔伯依勒格”的12个“组合名词术语”和12种“陶古绣尔”乐曲相媲美构成的一套完整系列性组舞,这12个名词术词不可以拆开,这一组系列名词术语里有鲜活的蒙古舞蹈美学,它有待我们继续深入研究。 还有,“萨布尔登伯依勒格”是由动律名称与名词术语组合而成的。每个动律组合里包含美学术语的成分。每一组动律组合里蕴涵着蒙古舞蹈的美。 蒙古舞蹈“伯依勒格”里的文化底蕴深厚且容量大。在蒙古舞蹈美学思想的形成过程里,它是所有蒙古舞蹈中的名词术语提升为美学术语的坚实基础,其美学术语是蒙古舞蹈美的领先“样本”。 “伯依勒格”是构成蒙古舞蹈精美的舞蹈语汇的佐证。假如一个民族只有单一的几个舞蹈动作而没有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就好比只有语言没有文字一样,将会受到极大的局限。一个民族的舞蹈没有丰富多彩的舞蹈语汇,它怎样来表述审美特征呢?!由此而言,“伯依勒格”是蒙古舞蹈文化的原形,是蒙古舞蹈的主流文化,是民族特色的象征,也是蒙古舞蹈文化兴起与繁荣发展变革中的标志,是蒙古舞蹈精致化的艺术缩影。 还有,《乐诗之舞》与《史诗乐舞》不能混为一谈。《乐诗之舞》是指诗歌里的乐舞,《史诗乐舞》是指蒙古史诗里的乐舞。这是蒙古舞蹈艺术精致与成熟的程度中,产生了在“宏大”里的细节,与其渗透在分门别类的艺术之中的美学成分。 对《安代舞》,经研究认定和排列了12种名词术语的顺序,这12种名词术语顺序不可以颠倒,如果颠倒了的话,势必会破坏经提炼而成的美学术语的完整性,贬损它的价值。 蒙古传统舞蹈动律的核心是情趣美,应当让人们透过动律美意会到灵魂美,领略到与众不同的民族特色和回味无穷的艺术想象力。蒙古民族在“诗的海、歌的海、舞的海”中充分显示了一个民族的艺术想象力及其悠久传统,如果一个民族没有了艺术想象力和不具有艺术家群体,那么这个民族可能是愚昧无知的民族吧。 舞蹈是视觉艺术,是通过舞蹈演员的人体旋律在舞蹈作品中体现美的含义。它的审美情趣直接通过舞蹈演员展现。然而,舞蹈演员的能力直接影响到舞蹈作品的成与败。如若舞蹈演员不注重美学和文化修养,那么,单纯靠舞蹈的技术技巧去完成一个作品,就等于没有民族文化的血脉与审美情趣,也就不大可能上升到美学高度,只能是停留在技术技巧的层面上而已。在这个意义上讲,再好的技术技巧也不可以取代舞蹈的美学和美感。 舞蹈不是语言艺术。假如,演员在心目中只注重自我与舞蹈的技术技巧,而不去探索作品里的美,那他就不可能准确地表现舞蹈作品里的灵魂美,从而会直接扭曲作品的原本立意和美的意境。我认为蒙古舞蹈的美学思想就是通过好作品、好编导、好音乐、好演员铸造出来的,而且缺一不可。 譬如,《盅碗舞》的来源及其形成过程,真正地体现了《盅碗舞》与“伯依勒格”的密切关系;演员通过表演体现了与蒙古诸部族传统舞蹈密不可分的传承关系;音乐与舞蹈风格特点的密切关系;编导与演员的密切配合等,基本上构成了铸造艺术精品的先决条件。在演员的舞台艺术实践中不断磨砺,《盅碗舞》才更加炉火纯青。 我们还要跟踪深入研究蒙古诗歌与史诗、音乐、舞蹈三位一体艺术体系的形成,应当确立其在蒙古学中的历史地位,很有必要反复不断地研究总结。 值得注意的是蒙古舞蹈的异化问题。我很不赞成以往一种做法,把“杜尔伯特伯依勒格”里的动律美,变成了“挑手腕”的称谓,把“土尔扈特组舞”和“阿斯尔组舞”里的动律美,变成了“绕手腕”的称谓。就这样把一个好端端的蒙古舞蹈里的美和名词术语变异成“挑手腕”、“绕手腕”的单纯动作名称。这么一来,只是教了动作,而把美的趣味丢掉,使民族特色淡化了。这样的做法,恰恰把蒙古舞蹈文化中的精髓剥离了,只是教动作,没有了文化和美学的含金量和它的高度。 要知道,一个民族文化的血脉是任何东西不可以替代的。假如把蒙古民族语言里的“音韵”、音乐里的“乐韵”、舞蹈里的“舞韵”剥离掉了,还能有蒙古诗歌里的语言美、音乐美、舞蹈美的文化内涵吗?还能有蒙古舞蹈审美情趣和美学吗?这样做的结局算不算蒙古舞蹈文化的异化呢?! “马舞”系列是蒙古舞蹈文化的根基,也是支撑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舞蹈艺术的一根顶梁柱。我从小爱骑马,在舞台上“骑马”是心中一匹“马”,觉得自己骑在马上的感觉表现出了“骑马”的舞蹈动作和美的风韵。然而,骑的什么情景下的马,是骑的“走马”,还是“战马”、“赛马”?当然还有,赞“走马”、赞“战马”、赞“赛马”等等,靠演员们的艺术想象力表现“马舞”美的艺术系列。确实要通过艺术家高度的艺术表现力,才展现出了生活的真实与艺术化的真实性。善于运用虚与实结合的独特艺术及其创造手法贯穿在蒙古舞蹈“马舞”艺术系列里的美学思想,这就是蒙古民族的舞蹈艺术先驱们把虚实相符的审美理念,表现在生动活泼的蒙古民族舞蹈文化的气韵里。 在这本即将出版发行的《蒙古舞蹈美学概论》里,没有大篇幅展示“马舞”系列里蒙古舞蹈美学和相关名词术语,我觉得“马舞”应当单立专项,把它作为蒙古舞蹈学中的独立学科,有待更进一步深入研究。我非常信赖内蒙古自治区歌舞团会把蒙古舞蹈“马舞”系列提升到美学的高度,把其中的动作名称和名词术语整理出来,并把它提升和锁定在美学的高度。这个研究就留给后人吧! 祝愿蒙古舞蹈更加繁荣昌盛,经久不衰!

百度音乐中有
http://www.tudou.com/programs/view/zQ6EJspARSA/

蒙古民族历来是欢歌乐舞的民族,宴会、婚礼、庆典、体育竞赛无不既歌且舞,而且宗教舞、宫廷舞、民间舞有着难以截然划分、千丝万缕的因缘关系,统治者宫廷中的盛大宴会,还保留着民间即兴舞蹈的习俗。《出使蒙古记》记载:“当他们举行盛大宴会时,他们全都拍着手,并随着乐器的节奏跳舞,男人们在男主人面前,妇女们在女主人面前。”蒙族民间舞如《踏歌》、《倒喇》、《筷子舞》、《酒盅舞》,至今流传在民间,成为娱乐性强的集体舞。

《踏歌》

蒙古族进入中原之前,流行氏族部落的集体舞,形式是绕树踏歌。《蒙古秘史》中有一段记载,说是立忽图刺(成吉思汗的叔祖)在成为合罕(部落的领袖)时,在豁儿害纳黑川举行了庆典,“蒙古之庆典则舞蹈筵宴以庆之”,既推举忽图刺为可汗,所以要“绕蓬松繁茂树而舞,直踏出没肋之蹊,没膝之尘矣”。绕树而舞或围成圆圈起舞为游牧民族舞蹈的原始形式。“在繁茂的树阴下,跳舞欢宴,把杂草踏烂,地皮也踏破了”(均见《蒙古秘史》)。古代蒙古的游牧部落以“库伦”的形式居住,每个“库伦”都是圆形的,部落首领的帐篷居中,其他人家层层围着它,所以他们习惯于围成圆圈载歌载舞,还喜欢顿足踏步(莫德格玛《蒙古舞蹈文化》),元代从草原进入大都市仍流行这种舞蹈形式。而且在宫廷巍峨的殿堂里,宴会上也欢舞踏歌,《辍耕录》记载:“黄羊尾,文豹胎,玉液淋漓万寿杯。九殿高紫帐暖,踏歌声里欢如雷。”至今蒙古族民间的《安代》中还保留着这种即兴踏歌(还有移步动作)的形式,虽有种种不同的传说,但从动作特点看是和踏歌一脉相承的。莫德格玛的研究认为是《德布恩勒特踏舞》。

《倒喇》

《倒喇》(蒙语又歌又舞的意思)和现在流传于内蒙古杜尔伯特部族的《顶碗舞》(头上顶碗)以及广泛流行于鄂尔多斯民间的《筷子舞》、《酒盅舞》等,和佛教舞《灯舞》、《珠腊》都有很密切的渊源关系。《历代旧闻》曾谈到:“元有《倒喇》之戏,谓歌也,琵琶、胡琴、筝皆一人弹之,又顶瓷灯起舞。”清代人吴长元著《宸垣识余抄》曾指出,《倒喇》是金代和元代的戏剧名,而且还引用了陆次云的《满庭芳》词:“左抱琵琶,右持琥珀,胡琴中倚秦筝,冰弦忽奏,玉指一时鸣。唱到繁音入破龟兹曲,尽作边声。倾耳际,忽悲忽喜忽又恨难平。舞人矜舞态,双瓯分顶,顶上燃灯。更口噙湘竹击节堪听。旋复回风滚雪,摇绛烛,故使人惊,哀艳极,色艺心诚,四座不胜情。”从这一段生动的描绘,可以知道《倒喇》是一场优美动人的独舞,还有特技表演,不但头上顶灯,而且口里还吹奏着横笛。“双瓯分顶,顶上燃灯”,则指既顶双碗或顶点燃着的灯。蒙古族舞蹈艺术家莫德格玛集中杜尔伯特部族的顶碗和鄂尔多斯的《酒盅舞》的精华,创编了当代的《盅碗舞》,再现了高贵、端庄、典雅、秀美的古代蒙古妇女的神态风韵,在表演时,三只瓷碗好像长在人体上的零件,头顶不离碗,手不离盅,被誉为“东方一绝”。

《黑山鸡舞》

这是流行于布里亚特蒙古族的古老民间舞,模仿黑山鸡的动作和叫声,翩翩起舞,舞者边舞边吹口哨或用舌头作响,学鸡叫伴奏(《布里亚特蒙古史》)。

乐器、乐曲和舞曲

元代的乐器除蒙古族固有的胡琴、号角外,也吸收了汉族乐器,如方响、羯鼓、竽、拍板等,山西曲沃出土的元延佑元年的砖雕四乐伎就是典型例子。蒙古乐曲散见于《新元史·礼乐志》以及《辍耕录》等书中。这些乐曲都和汉族曲调不同,具有浓厚的蒙古民族色彩,除大曲、小曲之外,也有从新疆一带传来的乐曲,即所谓“回回曲”。

《海青拿天鹅》

海青是鹰的一种,全身为白色,红嘴,红爪,善于擒拿天鹅,是成吉思汗部族的图腾。蒙古族放海青拿天鹅是很古老的习俗,因之也产生了反映这种生活的乐曲和舞蹈,叫做《海青拿天鹅》。元代诗人杨允孚在《滦京杂咏》中描述了这首琵琶曲:“为爱琵琶调有情,月高未放酒杯停。新腔翻得凉州曲,弹出天鹅避海青。”

根据内蒙古札木苏记录,兴安岭南麓的狩猎歌舞《海青拿天鹅》为两人扮演的小歌舞,据说蒙古族舞蹈的顺拐和小碎步向前跑,都是模仿海青的,这可说是蒙古族图腾舞的遗迹,值得重视。

《白翎雀》

《白翎雀》是元代著名的《答罕曲》。“答罕”为蒙古语,亦名《白翎雀双手弹》,见《新元史·乐志》。杨维祯《元宫词》有“开国遗音乐府传,白翎飞上十三弦”之句(十三弦为筝,是用筝奏的曲子)。最初元世祖忽必烈令伶人硕德闾作曲,表现在朔漠之地能制猛兽又能驾天鹅的白翎雀。此鸟雌雄合鸣,声音悦耳,曲子开始缓慢柔和,曲终急促,表现“白草黄云日色薄”,“啾啁百鸟纷参错”的朔漠风光,动人心弦。此曲后为舞曲。张昱在《白翎雀歌》中描述了女真族舞伎作此舞时的妙丽多姿:“女真处子舞进觞,团衫盘带分两傍,玉纤罗袖柘枝体,要与雀声相颉颃。”

《白沙细乐》——《别失谢礼》

这是至今保存在云南省丽江县的元代歌舞曲。相传南宋末年(1253年),元世祖忽必烈南征,取道吐蕃之地,过大渡河抵金沙江,丽江摩些(纳西族)部土司阿良对忽必烈表示拥护并帮助他进军大理。临别时忽必烈将乐曲十章和乐工、乐谱赠送给阿良。这就是《白沙细乐》——《别失谢礼》的来源。《丽江府志》记载:元太弟(忽必烈)革囊渡江,其音乐相传有胡琴、筝、笛诸器,其调有南北曲,叨叨令、一封书、寄生草等名。名曰细乐。据调查,现在元代遗音仍保留在纳西族丽江地区,成为纳西族的古典乐舞。而且配以舞蹈,这原是大型套曲,有十个乐章,但现在仅存乐曲《笃》(序曲),第一章为《一封书》(即堪蹉),第二章为《雪山脚下三股水》,第三章为《美丽的白云》,第四章为《多蹉》(即赤脚跳),第五章为《三思吉》,第六章为《劳曼蹉》(即《云雀舞》),此外还有《哭皇天》等,其他已失传。“蹉”即舞蹈,《堪蹉》、《多蹉》和《劳曼蹉》都是舞蹈。特别值得注意的是《劳曼蹉》(《云雀舞》),该舞由二人分别着黑白长袍,腰间系带,扮一对云雀,持黑白双扇绕场飞翔,曲调活泼,舞姿优美而敏捷,颇有元代遗风。这和硕德闾所作白翎雀及女真舞伎擅长的白翎雀舞是有着内在联系的。陈卫业曾向云南老艺人学习此舞。至今云南大理仍保存元代乐队陶俑,这些陶俑有的吹大号,有的吹竽,均着长袍,长靴,有的戴笠子帽。

《回回曲》

这是新疆一带的乐曲。《辍耕录》乐曲条说:回回有《马黑木当当》(当当即曲调)、《清泉当当》。《马黑木当当》很可能就是新疆维吾尔族最古老的乐曲《木卡姆》。“木卡姆”当时称“马黑木”。成吉思汗西征,使东西交通畅行无阻。其后到至元间(1264年),忽必烈控制了岭北局势,势力已伸入畏兀儿(即维吾尔)地区,西域和边疆乐舞在元代非常盛行。“木卡姆”乐舞已成为大都(汗八里,即北京)和上都(开平)演出的重要节目,至今新疆地区仍保留“十二木卡姆”。据学者考证,“十二木卡姆”发源于南疆和田一带。

蒙古民族历来是欢歌乐舞的民族,宴会、婚礼、庆典、体育竞赛无不既歌且舞,而且宗教舞、宫廷舞、民间舞有着难以截然划分、千丝万缕的因缘关系,统治者宫廷中的盛大宴会,还保留着民间即兴舞蹈的习俗。《出使蒙古记》记载:“当他们举行盛大宴会时,他们全都拍着手,并随着乐器的节奏跳舞,男人们在男主人面前,妇女们在女主人面前。”蒙族民间舞如《踏歌》、《倒喇》、《筷子舞》、《酒盅舞》,至今流传在民间,成为娱乐性强的集体舞。


蒙古族舞蹈的风格特征
蒙古族舞蹈的特征包括身体姿态自然、强烈的节奏感、跳跃作为表现手段、互动与对话的方式以及浓郁的民族特色。1、身体姿态:蒙古族舞蹈强调身体姿态自然,要显得自如、柔和、放松,体现出大草原自然环境的影响。舞者不强调身体的线条或姿势,而是注重身体的自然状态,舞蹈要让舞者能够在热情奔放、豪放不羁的节拍...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风格等等
蒙古族民间舞蹈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盅碗舞。盅碗舞一般为女性独舞,具有古典舞蹈的风格。舞者头顶瓷碗,手持双盅,在音乐伴奏下,按盅子碰击的节奏,两臂不断地舒展屈收,身体或前进或后退,意在表现蒙古族妇女端庄娴静、柔中有刚的性格气质。舞蹈利用富有蒙古舞风格特点的“软手”、“抖肩”、“碎步...

蒙古族的民族舞蹈特点有哪些?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蒙古族舞蹈久负盛名,传统的马刀舞、鄂尔多斯、筷子、安代、布利亚特婚祀、驯马手、小青马、盅碗...

蒙古族舞蹈的介绍
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舞\\、\\鹰舞\\、\\...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什么?
蒙古族舞蹈以节奏鲜明、热情奔放为主要特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动律是蒙古舞蹈的精髓,是一个民族生命律动的形象化,又是舞者性格、气质、风貌的显现。

蒙古族舞蹈特点
1 蒙古族舞蹈产生于民间,其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豪迈,步伐轻捷洒脱,表现出蒙古族男性剽悍英武,刚劲有力之美。保留节目有\\"筷子舞\\"、\\"马刀舞\\"、\\"驯马舞\\"、\\"盅碗舞\\"、\\"挤奶员...

蒙古族舞蹈的特点.风格等等
蒙古族舞蹈 “太平鼓”系用铜圈驴皮制成,呈圆形或椭圆形,鼓皮涂绘山、水、花哉或人物,饰以绒球、花穗,柄部小圈处系有小铁环。多于丰年节日由妇女表演,分集体和单人舞两种表演形式。舞时,左手横握鼓柄,右手持一带穗木棍,边击边舞。动作名称有“拜鼓”、“跑走马”、“拉大锯”、“扑堞”...

蒙古舞的基本元素有哪些
2、基本体态:挺胸立腰,上身略后倾,后背略后靠。仰头,颈部稍后枕。3、手型:四指伸直、并拢、拇指稍翘自然旁开,五个手指在一个平面内,形成“板手”。叉腰为一字叉腰。蒙古舞的介绍:蒙古族舞蹈独特的风格特征,举手投足之间便让人一目了然。这些散发着浓郁草原气息的舞蹈动作,无不来自蒙古族在...

怎样形容蒙古舞的美
蒙古舞是一种独特而充满力量的舞蹈形式,它展现了蒙古族民俗文化的魅力与美感。蒙古舞以其独特的舞姿、优雅的动作和激情四溢的表演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蒙古舞注重展示人体的力量和柔韧性,舞者们通过高跳、旋转、翻腾等技巧展示出他们的身体控制能力和协调性。舞蹈中的抽搐、扭动和挥舞,充满了原始的力量和...

蒙古族舞蹈特点总结蒙古族舞蹈特点
关于蒙古族舞蹈特点总结,蒙古族舞蹈特点这个很多人还不知道,今天来为大家解答以上的问题,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1、蒙古族是能歌善舞的民族。2、蒙古族舞蹈的特点是节奏明快,热情奔放,语汇新颖,风格独特。3、动作多以抖肩、翻腕来表现蒙古族姑娘欢快优美,热情开朗的性格。4、男子的舞姿造型挺拔...

道孚县15955691713: 求各位帮写篇作文 寄信2012最好要原创的,两千字,实在写不出来抄一个也行,寄信2012,就是给已经过去的2012年写封信,明天一早就要,摆脱各位浪费... -
卢超硫酸:[答案] 当日子一天天的过去,看到那2012日历上的最后一页时,心里不禁会想一想,时光如梭,一点一滴的过去了,这一年我是又怎样度过的呢? 在这一年中,不知从何时开始,我成长的道路上第一个小插曲出现了. 2012年我上初二了,学习好苦,好累...

道孚县15955691713: 两千字要读几分钟
卢超硫酸: 两千字大约要读20分钟至30分钟.因为读书有快慢之分,读得比较快些的两千字一秒钟读一个字需要两千秒,60秒读60个字两千秒里有33分多一点如果2秒钟读3个字,60...

道孚县15955691713: 求500字作文《忍耐是一种美丽》,拜托了各位. -
卢超硫酸: 忍耐是一种美丽 忍一时风平浪静,退一步海阔天空 ——题记 珍珠因为忍耐了蚌壳数千日的折磨,才绽放出了它夺目的光彩;大海因为忍耐了小溪的流入,才展现了它壮阔的美丽;大地因为忍耐了小草汲取营养的根,才拥有了那身美丽的衣裳....

道孚县15955691713: 介绍蒙古族衣食住的作文二百字., -
卢超硫酸: 蒙古族 [民族简介] 蒙古族,现有人口约4800,00人.主要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其余分布在中国的东北、西北地区. 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于传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来,蒙古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

道孚县15955691713: 威风锣鼓介绍词 -
卢超硫酸: 晋南威风锣鼓临汾市古为尧都,世称平阳,是中华民族五千年灿烂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威风锣鼓作为民间锣鼓艺术的一个品类,在临汾市不仅有 威风锣鼓 长远的历史渊源,更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威风锣鼓最早的名称为“锣鼓”,俗称“家伙”...

道孚县15955691713: 以唯物辩证法基本原理分析透视某一热点问题,于2000字,急需啊! -
卢超硫酸: 唯物辩证法是一种研究自然、社会、历史和思维的哲学方法;是辩证法的三种基本历史形式之一;是由马克思首先提出,经其他马克思主义者发展而形成的一套世界观、认识论和方法论的思想体系;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组成部分.唯物辩证...

道孚县15955691713: 两千字自我介绍女高中生 -
卢超硫酸: 我是一个高中一年级的女生,15岁的我最然算不上是大家闺秀,但也不是生活在侏罗纪时代的生物.平平凡凡的我在一个平平凡凡的城市里过着平平凡凡的生活.我出生在一个并不富裕的家庭,甚至我们家的生活过得有些拮据,爸爸妈妈的工...

道孚县15955691713: 《长恨歌》的资料 -
卢超硫酸: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846),中唐著名诗人,汉族,字乐天,号香山居士,祖籍太原[今属山西].到了其曾祖父时,又迁居下邽(音guī)(今陕西渭南北).白居易的祖父白湟曾任巩县(今河南巩义)县...

道孚县15955691713: 求两篇《汗血马》的推荐语和读后感,拜托各位了,在线恭候! -
卢超硫酸: ^-^ 原文: 汗血马 魏继新 夕阳正在西下,苍茫的暮色给无垠的沙丘涂上了一层忧郁、凝重的昏黄.晚霞正在渐渐地黯淡下去,几缕破碎的云丝被烧得通红后,又仿佛随着沙漠粗糙而夹着尘沙的戈壁风吹得骤冷,云丝便变得象一块冷却后的生铁在...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