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知道一些国外名人事迹的网站或直接事例

作者&投稿:鲜庾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想要了解国外名人的事迹~

居里夫妇
比埃尔·居里(Pierre Curie)1859年5月15日生于巴黎一个医生家庭里。在他的儿童和少年时期,性格上好个人沉思,不易改变思路,沉默寡言,反应缓慢,不适应普通学校的灌注式知识训练,不能跟班学习,人们都说他心灵迟钝,所以从小没有进过小学和中学。父亲常带他到乡间采集动、植、矿物标本,培养了他对自然的浓厚兴趣,学到了如何观察事物和如何解释它们的初步方法。居里14岁时,父母为他请了一位数理教师,他的数理进步极快,16岁便考得理学学士学位,进入巴黎大学后两年,又取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80年,他21岁时,和他哥哥雅克·居里一起研究晶体的特性,发现了晶体的压电效应。1891年,他研究物质的磁性与温度的关系,建立了居里定律:顺磁质的磁化系数与绝对温度成反比。他在进行科学研究中,还自己创造和改进了许多新仪器,例如压电水晶秤、居里天平、居里静电计等。1895年7月25日比埃尔·居里与玛丽·居里结婚。
玛丽·居里(Marie Curie)1867年11月7日生于沙皇俄国统治下的华沙,父亲是中学教员。16岁她以金质奖章毕业于华沙中学,因家庭无力供她继续读书,而不得不去担任家庭教师达六年之久。后来靠自己的一点积蓄和姐姐的帮助,于1891年去巴黎求学。在巴黎大学,她在极为艰苦的条件下勤奋地学习,经过四年,获得了物理和数学两个硕士学位。
居里夫妇结婚后次年,即1896年,贝可勒耳发现了铀盐的放射性现象,引起这对青年夫妇的极大兴趣,居里夫人决心研究这一不寻常现象的实质。她先检验了当时已知的所有化学元素,发现了钍和钍的化合物也具有放射性。她进一步检验了各种复杂的矿物的放射性,意外地发现沥青铀矿的放射性比纯粹的氧化铀强四倍多。她断定,铀矿石除了铀之外,显然还含有一种放射性更强的元素。
� 居里以他作为物理学家的经验,立即意识到这一研究成果的重要性,放下自己正在从事的晶体研究,和居里夫人一起投入到寻找新元素的工作中。不久之后,他们就确定,在铀矿石里不是含有一种,而是含有两种未被发现的元素。1898年7月,他们先把其中一种元素命名为钋,以纪念居里夫人的祖国波兰。没过多久,1898年12月,他们又把另一种元素命名为镭。为了得到纯净的钋和镭,他们进行了艰苦的劳动。在一个破棚子里,日以继夜地工作了四年。自己用铁棍搅拌锅里沸腾的沥青铀矿渣,眼睛和喉咙忍受着锅里冒出的烟气的刺激,经过一次又一次的提炼,才从几吨沥青铀矿渣中得到十分之一克的镭。由于发现放射性,居里夫妇和贝可勒耳共同获得了190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1906年,比埃尔·居里因车祸不幸逝世,年仅47岁。比埃尔·居里去世后,居里夫人忍受着巨大的悲痛,接任了她丈夫在巴黎大学的物理学教授职位,成为该校第一位女教授。她继续放射性的研究工作。1910年,她和法国化学家德别爱尔诺一起分析出纯镭元素,确定了镭的原子量和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她还测出了氡和其他一些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整理出放射性元素衰变的系统关系。由于这些重大成就,又荣获1911年诺贝尔化学奖,成为历史上仅有的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
居里夫妇亲自体验了镭的生理效应,他们曾不止一次地被镭射线烫伤。他们与医生一起研究将镭用于治疗癌症,开创了放射性疗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她为了自己的祖国波兰和第二祖国法国,参加了战地卫生服务工作,组织X光汽车和X光照相室为伤兵服务,还用镭来治疗伤兵,起了很大的作用。
大战结束后,居里夫人回到巴黎她创建的镭学研究所,继续自己的研究工作并培养青年学者。晚年完成了钋和锕的提炼。居里夫人在无任何防护设施的情况下从事了35年的镭元素研究,加上大战期间四年建立X射线室的工作,射线严重地损害了她的健康,引起她严重贫血。1934年5月她不得不离开自己心爱的实验室,并于1934年7月4日与世长辞。
居里夫妇一生淡泊、谦虚,不喜欢世俗的恭维与赞扬,不关心个人的名利与地位。在发现镭和提炼成功以后,他们不请求专利,也不保留任何权利。他们认为,镭是一种元素,应该属于全人类。他们向全世界公开他们的提镭方法。对他们花费十几年制备出来的、约值十万美元的一克多镭,全部交给了镭学研究所,不取分文。对美国妇女界捐赠给她的一克镭,也不据为私有,一半给了法国镭学研究所,一半给了华沙的镭学研究所。在将镭用于治疗癌症时,他们本可以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是他们商定,不要他们的发明带来的一切物质利益。他们辛勤劳动的目的,是为人类从新发现中获得幸福。
门捷列夫与元素周期表
宇宙万物是由什么组成的?古希腊人以为是水、土、火、气四种元素,古代中国则相信金、木、水、火、土五种元素之说。到了近代,人们才渐渐明白:元素多种多样,决不止于四五种。18世纪,科学家已探知的元素有30多种,如金、银、铁、氧、磷、硫等,到19世纪,已发现的元素已达54种。
人们自然会问,没有发现的元素还有多少种?元素之间是孤零零地存在,还是彼此间有着某种联系呢?
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律,揭开了这个奥秘。
原来,元素不是一群乌合之众,而是像一支训练有素的军队,按照严格的命令井然有序地排列着,怎么排列的呢?门捷列夫发现:元素的原子量相等或相近的,性质相似相近;而且,元素的性质和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的变化。
门捷列夫激动不已。他把当时已发现的60多种元素按其原子量和性质排列成一张表,结果发现,从任何一种元素算起,每数到8个就和第一个元素的性质相近,他把这个规律称为“八音律”。
门捷列夫是怎样发现元素周期律的呢?
1834年2月7日,伊万诺维奇·门捷列夫诞生于西伯利亚的托波尔斯克,父亲是中学校长。16岁时,进入圣彼得堡师范学院自然科学教育系学习。毕业后,门捷列夫去德国深造,集中精力研究物理化学。1861年回国,任圣彼得堡大学教授。
在编写无机化学讲义时,门捷列夫发现这门学科的俄语教材都已陈旧,外文教科书也无法适应新的教学要求,因而迫切需要有一本新的、能够反映当代化学发展水平的无机化学教科书。
这种想法激励着年轻的门捷列夫。当门捷列夫编写有关化学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章节时,他遇到了难题。按照什么次序排列它们的位置呢?当时化学界发现的化学元索已达63种。为了寻找元素的科学分类方法,他不得不研究有关元素之间的内在联系。
研究某一学科的历史,是把握该学科发展进程的最好方法。门捷列夫深刻地了解这一点,他迈进了圣彼得堡大学的图书馆,在数不尽的卷帙中逐一整理以往人们研究化学元素分类的原始资料……
门捷列夫抓住了化学家研究元素分类的历史脉络,夜以继日地分析思考,简直着了迷。夜深人静,圣彼得堡大学主楼左侧的的门捷列夫的居室仍然亮着灯光,仆人为了安全起见,推开了门捷列夫书房的门。
“安东!”门捷列夫站起来对仆人说:“到实验室去找几张厚纸,把筐也一起拿来。”
安东是门捷列夫教授家的忠实仆人。他走出房门,莫名其妙地耸耸肩膀,很快就拿来一卷厚纸。
“帮我把它剪开。”
门捷列夫一边吩咐仆人,一边动手在厚纸上画出格子。
“所有的卡片都要像这个格于一样大小。开始剪吧,我要在上面写字。”
门捷列大不知疲倦地工作着。他在每一张卡片上都写上了元素名称、原于量、化合物的化学式和主要性质。筐里逐渐装满了卡片。门捷列夫把它们分成几类,然后摆放在一个宽大的实验台上。
接下来的日子,门捷列夫把元素卡片进行系统地整理。门捷列夫的家人看到一向珍惜时间的教授突然热衷于“纸牌”感到奇怪。门捷列夫旁若无人,每天手拿元素卡片像玩纸牌那样,收起、摆开,再收起、再摆开,皱着眉头地玩“牌”……
冬去春来。门捷列夫没有在杂乱无章的元素卡片中找到内在的规律。有一大,他又坐到桌前摆弄起“纸牌”来了,摆着,摆着,门捷列夫像触电似的站了起
来,在他面前出现了完全没有料到的现象,每一行元素的性质都是按照原子量的增大而从上到下地逐渐变化着。
门捷列夫激动得双手不断颤抖着。“这就是说,元素的性质与它们的原子量呈周期性有关系。”门捷列夫兴奋地在室内踱着步子,然后,迅速地抓起记事簿在上面写道:“根据元素原子量及其化学性质的近似性试排元素表。”
1869年2月底,门捷列夫终于在化学元素符号的排列中,发现了元素具有周期性变化的规律。同年,德国化学家迈尔根据元素的物理性质及其他性质,也制出了一个元素周期表。到了1869年底,门捷列夫已经积累了关于元素化学组成和性质的足够材料。
无影周期表有什么用呢?它可非同一般。
一是可以据此有计划、有目的的去探寻新元素,既然元素是按原子量的大小有规律地排列,那么,两个原子量悬殊的元素之间,一定有未被发现的元素,门捷列夫据此预付了类硼、类铝、类硅、类锆4个新元素的存在,不久,预言得到证实。以后,别的科学家又发现了镓、钪、锗等元素。迄今,人们发现的新元素已经远远超过上个世纪的数量。归根到底,都得利于门氏的元素周期表。相信在广大青少年朋友中,一定会涌现出许多新的化学家,进一步打开微观世界之谜。
二是可以矫正以前测得的原子量,门捷列夫在编元素周期表时,重新修定了一大批元素的原于量(至少有17个)。因为根据元素周期律,以前测定的原于量许多显然不准确。以铟为例,原以为它和锌一样是二价时,所以测定其原子量为75,根据周期表发现钢和铝都是二价的,断定其原子量应为113。它正好在钙和锡之间的空位上,性质也合适。后来的科学实验,证实门氏的猜想完全正确。最令人惊异的是,1875年法国化学家布瓦博德朗宣布发现了新元素镓,它的比重为4.7,原子量是59点几.门捷列夫根据周期表,断定镓的性质与铝相似,比重应为5.9,原子量应为68,而且估计镓是由钠还原而得.一个根本没有见过镓的人,竟然对它的第一个发现者测定的数据加以纠正,布氏感到非常惊讶,实验的结果,果然和门氏判断极为接近,比重为5.94,原子量为69.9,按门氏提供的方法,布氏新提纯了镓,原来不准确的数据是由于称中含有钠,大大减少了它本身的原子量和比重。
三是有了周期表,人类在认识物质世界的思维方面有了新飞跃。例如,通过周期表,有力地证实了量变引起质变的定律,原子量变化,引起了元素的质变。再如,从周期表可以看出,对立元素(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在对立的同时,明显存在统一和过渡的关系。现在哲学上有一个定律,说事物总是从简单到复杂螺旋
式上升。元素周期表正是如此,它把已发现的元素分成8个家族,每族划分5个周期,每个周期、每一类中的元素,都按原子量由小到大排列,周而复始。
元素周期律一举连中三元,使人类认识到化学元素性质发生变化是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把原来认为各种元素之间彼此孤立、互不相关的观点彻底打破了,使化学研究从只限于对无数个别的零星事实作无规律的罗列中摆脱出来,从而奠定了现代化学的基础。

航天精英钱学森
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是与钱学森的名字联系在一起的。 钱学森1911年12月11日出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
交大。1935年赴美留学,1938年在加利福尼亚理工学院著名专家冯•卡门指导下获博士学位。1943年,他与马林纳合作完成的研究报告《远程火箭的评论与初步分析》,为美国40年代研制成功地对地导弹和探空火箭奠定了理论基础。其设计思想被用于“女兵下士”探空火箭和“二等兵A”导弹的实际设计中,所获经验直接导致了美国“中士”地对地导弹的研制成功,并成为后来美国采用复合推进剂火箭发动机的‘北极星”、“民兵”、“海神”导弹和反弹道导弹的先驱。
此后,钱学森又在超高速及跨音速空气动力学、薄壳稳定理论方面对航空工程理论有许多开创性的贡献。他和卡门一起提出的高速音速流动理论,为飞行器克服音障和热障提供了依据,以他和卡门名字命名的卡门一钱学森公式成为空气动力计算上的权威公式,并被用于高亚音速飞机的气动设计。
由于他对火箭技术理论卓有建树,并于1949年提出核火箭的功能设想,因而在当时被公认为火箭技术方面的权威学者。
1955年,钱学森冲破美国当局的层层阻挠回到了祖国,投身于创建中国航天事业当中。1956年2月17日,他向国务院提交了一份《建立我国国防工业意见书》,最光为我国火箭技术的发展提出了极为重要的实施方案。同年10月,他又受命组建我国第一个火箭研究院——国防部第五研究院,并担任第一任院长。
接着,他长期担任航天研制的技术领导。在他的参与下,1960年11月我国发射成功第一枚仿制火箭,1964年6
月29日我国第一枚自行设计的中近程火箭飞行试验取得成功。1965年钱学森建议制订人造卫星研制计划并列人国家任务,最终使我国第一颗卫星于1970年到太空邀游。
在50年代初,钱学森把控制论发展为一门技术科学——工程控制论,为飞行器的制导理论提供了基础。他还创立了系统工程理论,并广泛应用。
由于钱学森在中国航天科技方面的卓越成就,1989年6月,国际理工研究所向他颁发了小罗克韦尔奖章;1991年
10月,我国政府授予他“杰出贡献科学家”的称号。

拿破仑
当年叱咤疆场,横扫欧洲大陆的拿破仑,一个给法兰西人民带来无限荣耀,一个向世人发出“在我的字典里没有‘不可能'”的誓言的“自信家”,早年是何等勤苦地积累。在他于巴黎军校攻读炮兵攻略,学习海军知识时,一直是勤勉地苦学,用心地积累。当室友们吃午餐的时候,拿破仑依旧潜心于对地理、历史和数学的研究并乐此不疲。这一直持续了他整个学习生涯的积累过程,为他今后事业的成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终于,拿破仑成就了法兰西帝国,而长期的积累则成就了拿破仑,成就了他近似疯狂的自信。
杰克·伦敦
杰克·伦敦是美国著名的小说家,他的学识全是靠自修得来的。他经常把词典和书里的词句抄在小小的纸片上,然后把这些纸片挂在窗帘上、衣架上、柜橱上、床帐上,甚至塞在镜子缝里,以便在刮脸、穿衣、睡觉前后都能随时看一看,记一记。他把一些纸片放在衣兜里,外出参加音乐会、拜访亲友或散步时,抽出空闲的时间念一念。他由于不断地记诵,终于掌握了大量的词语,写起文章来就得心应手了。看来,杰克·伦敦有些笨,但是世界上有什么东西能不经过笨工夫就可以学到的呢。
果戈里
俄国著名大作家果戈里,曾经很好地利用自己的广泛观察过后悉心记录的笔记簿进行了成功的文学创作。
这位作家的一个习惯就是身边常备一个本子,随时记下一切在社会上观察、体验到的事情。除了眼见的各种景物外,还有耳闻的各种有意义的话语。在这些记录里,天文地理花鸟虫鱼无所不有,既有多种动植物的名字和它们展示给作家并拨动他心弦的特别之处,也有挂在捕鱼狩猎者口头的俗语和朴实的但是耐人寻味的语言,还记录下了作者对社会、人生和事情的思考。这些记录为果戈里的写作积累了大量的有用的素材,他曾经不无得意地把自己心爱的笔记簿称为“手头的百科辞典”。
马克思
革命导师马克思,为了动手写《资本论》,阅读了 1500 种以上的书,在书中引用了十几个学科、数百个作者的观点,留下了 100 多本读书笔记。他有极为丰富的哲学、政治经济学、历史、法律等社会科学知识,并对文学艺术有极高的修养,海涅、歌德、但丁、巴尔扎克、莎士比亚等著名作家的作品,他能如数家珍,随口吟诵。他几乎掌握欧洲一切国家的语言,能够用流畅的英语、法语著述立说,对自然科学也有很深的造诣,在他的头脑里积累储存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信息和资料,这些有益的积累,对成就他的事业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

失败的英雄,下面这个例子很不错。

1912年1月17日, 罗伯特-福尔肯-斯科特和他的同伴在争取最先到达南极的竞赛中英雄般地失败,以及他们在归途中遇难身亡的悲壮事迹,均已载入世界传奇录。

事后回想起来,斯科特施行的计划过于繁复,确是站不住脚的,许多环节可能会(后来果真)出差错。然而,人们永远不会忘记斯科特、威尔逊、奥茨、鲍尔斯和伊文斯的英雄主义精神和顽强意志。2月10日,他们的尸体被发现在距一个食品补给站仅11英里处。他们至今仍长眠于构筑在他们最后安息地上的圆锥形石堆下。

两个勇敢的探险家将目光牢牢地锁定了这块神秘土地。他们就是来自挪威的阿盟森和来自英国的斯科特。他们都知道,能够第一个踏上南极的土地,将从默默无闻的无名小卒一夜成名,将获得空间的历史荣耀。所以他们都憋足了一口气,誓死争先,在这片极美丽极危险的冰雪极地,以生命为赌注,展开了一场人类历史上空前酷烈的极速竞争。

出生在英国的斯科特小时候生活贫困,他一边在船上干零工,一边刻苦自学,最后以自己的聪明能够能干成为一名出色的船长。因为是苦孩子出身,他有很强的成功渴望,改变自己的生活,现在天赐良机,让他去完成人类的壮举,如果完成这个壮举的话,改变自己命运的机会来了。

阿盟森因为祖国挪威大部分国土在北极圈里,他从小就梦想去征服北极点,但是妈妈不想让他去冒险,而是希望他能成为一个医生,他是个孝顺的乖儿子,所以就遵从他母亲的意愿,就去读那医科大学,但是他做一个冒险家的愿望还是非常强烈。母亲去世后,他终于全力以赴地开始了自己的梦想之旅。

为了征服南极,阿盟森对南极进行了多年的仔细考察和研究,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他谦逊地向当地的爱斯基摩人学习如何使用狗拉雪橇,学习在风雪中生存的技巧。作为一个资深的探险家,他还组织了一个非常精干的团队。而且,他先行一步踏上征服南极的道路,而把对手远远地甩在后面。

然而,阿盟森的这些优势在斯科特面前就黯然失色了。因为当时强大的大英帝国政府给了斯科特最强有力的支持,甚至动用军队为他组织最精良的装备。相对于斯科特这支正规军而言,阿盟森仅仅是个微不足道的游击队罢了。

终于,出人意料的结果被历史记录了下来。最后的胜利者愉快地站在南极点上,享受着成功的巨大喜悦,甚至还戏谑地给他的对手留下了一封信,信里以轻松幽默的口吻,宣告了自己是最后的赢家。我们已经不可能知道失败者的感受,他在看到这封信的时候,是怎样的心情,说了什么,做了什么,因为这个屈居第二的探险家,在从南极返回的途中,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重重磨难后,葬身雪海了。

而这位胜利者,后世常常批评他过于刻薄,心胸狭窄,而对手的不幸,又使世人更加同情失败者,而忽略了这位胜利者……事实上,若干年后,他为了营救其他探险家,同样不幸丧生在探险途中,为探险事业付出了生命的代价。这两位参与生死极速的探险家,都是高尚、勇敢和伟大的英雄,随着他们的相继死亡,南极渐渐成为科学家关注的地域,而不再是探险家的目标。

斯科特和阿盟森,他们共同书写了南极探险史光辉巅峰,一起终结了南极探险的英雄时代。

参考资料:http://www.cctv.com/program/lc/20040921/102125.shtml

二战时德国的将领们,古德里安指出的装甲兵理论是现代各国的陆军用兵理论,但他败了。隆美尔的用兵方略不是任何一个盟军将领能企及的,当之无愧的英雄,他也败了,曼施坦因,闪电伯爵,没有他,法国不会那么轻易投降,他最后也败了,拿破伦,世界上谁说他不是英雄谁就不食人间烟火,但他也败了,还有巴黎公社等,英雄是个人的素质和能力,不是以胜败来定论的,如果一定要胜利才是英雄,那蒋介石打败日本也算英雄了?

我早已在同学中得知有一类启发思想的好书,它就是我每天不断翻阅的《真好从书》。因为我平时做事没有恒心,我便挑中了《坚毅真好》这本书。

一开始,映入我的眼帘的是耳熟能详的几个故事。接着,我又再次被菲迪皮茨那坚忍不拔的毅力感动了。紧接着,我又被海伦·凯勒的老师和海明威的坚持不懈的精神再次感动了。这里面有成功的事例,也有失败的事例,其中,最让人惋惜的就是《成败只差0.5毫米》,而莱斯只要把那颗螺丝多向前旋转0.5毫米,他就能成功。但他没有贝尔那种毅力,放弃了改装的机会,最后让贝尔拿到了研究出电话的荣誉。从这一个个小事例中我也明白了许多生活的哲理。从《让站错了队伍的“士兵”回到队列中去》中,我懂得了如果工作是一种乐趣,人生就是天堂(歌德)。从《从自己第一百零一次站起来》,我知道了上天完全是为了坚强我们的意志,才在我们的道路上设下重重障碍的(泰戈尔)。《成败只差0.5毫米》里,我明白了成功=艰苦的劳动+正确的方法+少说空话(爱因斯坦)。

再次阅读完《坚毅真好》的我,思绪万千.我在阅读完这本书后,不由自主地想到了著名科学家居里夫人的一句话:人要有毅力,否则将一事无成。我还明白了:只要有不灰心、不气馁、坚持不懈的毅力,才有可能获得成功……。

在法国拿破仑战争时期,由于流失了一颗铁钉就掉了一个马蹄铁,掉了一个马蹄铁就折了一匹战马,折了一匹战马就死了一个将军,死了一个将军就输了一场战争,输了一场战争就亡了一个国家。一个国家的灭亡竟然是因为当初流失了一颗铁钉。

美国国父

美国首任总统(1789~1797),美国独立战争大陆军总司令。他毕生未进大学学习,但注意自学,使自己具备了突出的才干。早年当过土地测量员。1752年,成为维农山庄园的主人。曾参加七年战争,获中校和上校衔,积累了军事指挥的经验。1758年当选为弗吉尼亚议员。翌年与富孀M.D.卡斯蒂斯结婚,获得大批奴隶和60.75平方千米土地,成为弗吉尼亚最大的种植园主。在经营农场、手工作坊的过程中,华盛顿饱尝了英国殖民当局限制、盘剥之苦。1774年和1775年,先后作为弗吉尼亚议会的代表出席第一届、第二届大陆会议。1775年7月3日,华盛顿就任大陆军总司令。他把一支组织松散、训练不足、装备落后、给养匮乏,主要由地方民军组成的队伍整编和锻炼成为一支能与英军正面抗衡的正规军。通过特伦顿、普林斯顿和约克德等战役,击败英军,取得了北美独立战争的胜利。1783年《巴黎和约》签订,英国被迫承认美国独立。同年12月23日递交辞呈,解甲归田。1787年他主持召开费城制宪会议。制定联邦宪法,为根除君主制,制订和批准维护有产者民主权利的宪法作出不懈的努力。

1789年,当选为美国第一任总统。他组织机构精干的联邦政府,颁布司法条例,成立联邦最高法院。他在许多问题上倾向于联邦党人的主张,但力求在联邦党和民主共和党之间保持平衡。他支持A.汉密尔顿关于成立国家银行的计划,确立国家信用。批准T.杰斐逊所支持的公共土地法案,奠定了西部自由土地制度的基础。1793年,再度当选总统。为了缓和同英国的矛盾,1794年11月4日华盛顿派出首席法官J.杰伊与英国谈判,签订杰伊条约,因有损于美国利益,遭反对。1796年9月17日,他发表告别词,表示不再出任总统。从而开创美国历史上摒弃终身总统,和平转移权力的范例。次年,回到维农山庄园。因对美国独立作出重大贡献,被尊为美国国父。

林肯的“独断”

美国总统林肯,在他上任后不久,有一次将6个幕僚召集在一起开会。林肯提

出了一个重要法案,而幕僚们的看法并不统一,于是7个人便热烈地争论起来。林 肯在仔细听取其他6个人的意见后,仍感到自己是正确的。在最后决的时候,6 个幕僚一致反对林肯的意见,但林肯仍固执己见,他说:“虽然只有我一个人赞 成,但我仍要宣布,这个法案通过了。”

表面上看,林肯这种忽视多数人意见的做法似乎过于独断专行。其实林肯 已经仔细地了解了其他6个人的看法并经过深思熟虑,认定自己的方案最为合理。 而其他6个人持反对意见,只是一个条件反射,有的人甚至是人云亦云,根本就没 有认真考虑过这个方案。既然如此,自然应该力排众议,坚持己见。因为,所谓 讨论,无非就是从各种不同的意见中选择出一个最合理的。既然自己是对的,那 还有什么犹豫的呢?

在企业,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新的意见和想法一经提出,必定会有反对者。 其中有对新意见不甚了解的人,也有为反对而反对的人。一片反对声中,领导者 犹如鹤立鸡群,陷于孤立。这种时候,领导者不要害怕孤立。对于不了解的人, 要怀着热忱,耐心地向他说明道理,使反对者变成赞成者。对于为反对而反对的 人,任你怎么说,恐怕他们也不会接受,那么,就干脆不要寄希望于他的赞同。 重要的是你的提议和决策是对的,只要真理在握,就应坚决地贯彻下去。

决断,是不能由多数人来作出的。多数人的意见是要听的;但作出决断的, 是一个人。

魔头形象“将战争进行到底”

丘吉尔出生于英国的一个贵族家庭,他的祖上约翰·丘吉尔因在“光荣革命”中支持威廉三世,且又在对西班牙和法国的战争中做为军队总司令取得胜利而于1702年被安妮女王封为马尔巴罗公爵(Duke of Malborough),马尔巴罗家族在19世纪英国20个王室以外的公爵家族中名列第十。丘吉尔的父亲伦道夫·丘吉尔勋爵(Lord Randolph Churchill)是马尔巴罗公爵七世的第三个儿子,是保守党“樱草会”(保守党中的一个派系,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创办人,曾担任过内阁中仅次于首相的财政大臣。丘吉尔的母亲珍妮·杰罗姆是美国百万富翁、《纽约时报》股东之一的伦纳德·杰罗姆的女儿。
战时内阁首相
9月1日早晨,战争爆发后的数小时,张伯伦召见丘吉尔,邀请他加入战时内阁。9月3日,丘吉尔被重新任命为海军大臣。由于战事进展不顺利,下院议员们在1940年5月对张伯伦政府提出不信任动议案,将矛头指向张伯伦。5月8日,张伯伦政府仅以81票的多数获得信任案,但是张伯伦感到他无法继续执政,因此准备组建联合政府,并让出首相位置。他原本希望由外交大臣、绥靖政策的积极贯彻者哈利法克斯勋爵接任,但是无法得到丘吉尔的支持。张伯伦十分清楚,一旦丘吉尔离开内阁就要垮台。此外工党也向张伯伦施严,十分明确地向他表明,工党将不会再支持由张伯伦或其亲信所领导的内阁。于是张伯伦只得向国王提出辞呈,并建议由丘吉尔组阁。

上任后丘吉尔首先访问法国,他惊讶地得知法国即将投降,但是他向法国领导人表明,即使法国被打败了,英国仍将继续战斗。5月26日,丘吉尔下令撤出在法的英军,代号为“发电机计划”的敦刻尔克大撤退开始。在短短的8天中,被围困在敦刻尔克周围一小块地区的盟军奇迹般地撤出33万多人,政府号召英国沿海居民利用自己的小艇救援在海峡对岸出租车兵,连海军部的军官们也亲自加入到救援行列。6月4日丘吉尔在下院通报了敦刻尔克撤退成功,但是也提醒“战争不是靠撤退打赢的。”之后丘吉尔就发表了大概是二战中最鼓舞人心的一段讲话:
我们将战斗到底。我们将在法国作战,我们将在海洋中作战,我们将以越来越大的信心和越来越强的力量在空中作战,我们将不惜一切代价保卫本土,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敌人的登陆点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头作战,我们将在山区作战。我们绝不投降,即使我们这个岛屿或这个岛屿的大部分被征服并陷于饥饿之中——我从来不相信会发生这种情况——我们在海外的帝国臣民,在英国舰队的武装和保护下也会继续战斗,直到新世界在上帝认为适当的时候,拿出它所有一切的力量来拯救和解放这个旧世界。”
6月13日丘吉尔第五次也是最后一次以首相身份访问法国,他希望游说法国政府继续作战,但是很明显的法国政府已经决定投降。6月17日戴高乐将军抵达英国,次日丘吉尔在下院发表了另一篇鼓舞士气的讲话:“让我们勇敢地承担义务,以致英帝国和她的联邦在1000年后人们也可以这么说:‘这是他们最光辉的时刻。’”8月,不列颠战役正式打响,英德空军进行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空战,战役期间德军每天平均出动飞机1,000架次,而英国皇家空军的飞行员们人数上处于劣势,一个人每天必须执行3次左右的任务。8月20日丘吉尔在下院赞扬英国空军飞行员的英勇表现:“在人类战争的领域里,从来没有过这么少的人对这么多的人作出过这么大的贡献。”到了9月7日,德国决定停止空战,改以轰炸伦敦,这给英国一个喘息的机会,也是不列颠战役最重要的转折点。


10个国内外名人简介(3百字左右)
1 杰克·伦敦(Jack London,1876年1月12日~1916年11月22日)原名为约翰·格利菲斯·伦敦(John Griffith London),生于旧金山,他来自“占全国人口十分之一的贫困不堪的底层阶级”。是美国著名的现实主义作家。被称为“美国无产阶级文学之父”。他的作品不仅在美国本土广泛流传,而且受到世界各国人民...

国外名人
拿破仑·波拿巴(Napoléon Bonaparte,1769.8.15~1821.5.5),法兰西第一共和国第一执政(1799-1804),法兰西第一帝国及百日王朝的皇帝(1804-1814,1815)、法兰西共和国近代史上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曾经占领过西欧和中欧的大部分领土,使法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思想得到了更为广阔的传播,在位前期是...

来点国外名人的名字
Benson 班森 希伯来,英国 具有其父般性格人。Berg 博格 条顿 冰山。Berger 格吉尔 法国 犁地的人;牧羊人。Bernard 格纳 条顿 像熊一般勇敢。Bernie 伯尼 条顿 像熊一般勇敢。Bert 伯特 英国 光辉灿烂;全身散发出荣耀和光辉的人。Berton 伯顿 英国 勤俭治产之人。Bertram 柏特莱姆 条顿 幸运且杰出的...

国外名人作家有哪些?
1、培根2、狄更斯3、大仲马、小仲马4、艾默生5、歌德6、高尔基7、海明威8、勃朗特三姐妹:夏洛蒂·勃朗特、艾米丽·勃朗特、安妮·勃朗特9、雨果10、萧伯纳11、莎士比亚12、列夫·托尔斯泰13、屠格涅夫14、马克·吐温15、伏尔泰16、福楼拜17、莫泊桑18、米兰·昆德拉19、玛格丽特·米切尔20、雪莱21、托妮·...

德国在历史上有哪些名人
1、约翰·沃尔夫冈·冯·歌德(Johann Wolfgang von Goethe,1749年8月28日—1832年3月22日),出生于美因河畔法兰克福,德国著名思想家、作家、科学家,他是魏玛的古典主义最著名的代表。而作为诗歌、戏剧和散文作品的创作者,他是最伟大的德国作家之一,也是世界文学领域的一个出类拔萃的光辉人物。他...

国外名人
牛顿--英国 ,加俐略-意大利 ,华盛顿--美国,雨果--因果,拿破伦--法国

现在国外有哪些名人?作家演员都可以
杰明·富兰克林(1706.1-1790.4),美国革命时期的资产阶级民主主义思想家,杰出的政治活动家,卓越的科学家。他是美国十八世纪仅列于华盛顿之后的最著名人物。1723年,富兰克林17岁,他因与兄长的不合而离开家庭,独自来到费城谋生。在这里,他从印刷工人开始,一直到拥有自己的印刷作坊,自己办报纸,走过...

三个字的国外名人有什么?
三个字的国外名人有拿破仑、柏拉图、贝多芬、马克思、恩格斯。名人释义:知名人士;杰出的或引人注目的人物。拿破仑:出生于法国的科西嘉岛,是已经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爱好军事,政治,是世界著名的军事家、政治家,法兰西第一共和国执政官,十九世纪最著名的法兰西第一帝国的缔造者。柏拉图:是著名的古希腊...

国外关于宽容的名人事例
“我知道了,妈妈。”林肯点点头回答母亲。林肯牢牢记住了母亲的教导,宽容的美德为他铺就了成功的一生,也让他的故事不断为后人所传诵。5、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20世纪最伟大的物理学家阿尔伯特·爱因斯坦(Albert.Einstein)1879年3月14日出生在德国西南的乌耳姆城,一年后随全家迁居慕尼黑。爱因斯坦的父母都...

国外从古至今的名人
一、真实政治历名人物:埃及艳后——克丽奥佩托拉七世 圣女贞德——法国的民族英雄、军事家,天主教会的圣.女,法国人心中的自由女神。叶卡捷琳娜二世——明.成.皇.后——朝.鲜.近代史上的女.政.治.家,本名闵.兹.映 索菲娅公主——传说与韦小宝有过.关.系.的罗.刹.国(俄国斯)女.摄.政...

洞头县18485049629: 外国名人事例 -
逯雷健脾: 1980年秋,美国佛罗里达州17岁的优秀中学生丹尼尔·洛文在有83万考生参加的全国考试中,数学成绩优异:50道题答对了48道.但听到考分后,他并不像别的孩子在取得好成绩时那样兴高采烈,相反,他很不满意.因为他所做的第44题被判...

洞头县18485049629: 外国的名人事例 -
逯雷健脾: 爱迪生是世界有名的“发明大王”.他一生发明的东西大约有两千种,像留声机、电灯、电影、蓄电池等等.爱迪生对人类的贡献可大啦!在世界科学发展史上,他的名字好像一颗明亮的星,永远闪耀着光辉.1847年2月11日,爱迪生诞生...

洞头县18485049629: 外国名人故事 -
逯雷健脾: 尔尼雪夫斯基7 岁的车尔尼雪夫斯基, 读书就简直入了迷, 他经常一面吃饭, 一面看书.有一天早晨, 妈妈看到孩子好长时间没从厨房里出来, 心想这孩子到底吃了些什么?於是, 他母亲悄悄地走到厨房门前, 只看到小车尔尼雪夫斯基正在...

洞头县18485049629: 外国名人故事摘抄 -
逯雷健脾: 最大的麦穗 希腊有一位大学者,名叫苏格拉底.一天,他带领几个弟子来到一块麦地边.那正是成熟的季节,地里满是沉甸甸的麦穗.苏格拉底对弟子们说:“你们去麦地里摘一个最大的麦穗,只许进不许退.我在麦地的尽头等你们.” 弟子...

洞头县18485049629: 要外国名人故事 -
逯雷健脾: 富兰克林罗斯福知道吧...那么他的成就你知道,但是孩童时代的能力低下你应该就不知道了,给你看个事例吧 8岁的富兰克林·罗斯福是一人脆弱胆小的男孩,脸上总显露着一种惊惧的表情.他呼吸就象喘气一样,如果被喊起来背诵,他立...

洞头县18485049629: 外国名人事迹 -
逯雷健脾: 一天早上,一位贫困的牧师,为了转移哭闹不止的儿子的注意力,将一幅色彩缤纷的世界地图,撕成许多细小的碎片,丢在地上,许诺说:“小约翰,你如果能拼起这些碎片,我就给你二角五分钱.” 牧师以为这件事会使约翰花费上午的大部分...

洞头县18485049629: 外国名人勤奋故事 -
逯雷健脾: 爱因斯坦爱因斯坦就是一位从“笨瓜”到科学巨人的典型.爱因斯坦幼年时是出了名的“弱者儿”,3岁还不会说话!读书时是不爱玩耍的讨厌的学生.6岁时,被老师叫到名字,竟呆若木鸡,引来一片轻蔑的笑声:“差劲的笨瓜”.当时老师给...

洞头县18485049629: 法国有哪些伟人?他们有什么故事? -
逯雷健脾: 历史名人:法国剧作家莫里哀 :1622年1月15日生.本名为让-巴蒂斯特.波克兰.莫里哀是他参加剧团以后用的艺名.莫里哀10岁丧母,外祖父经常带他去看闹剧、喜剧和悲喜剧.50年代,莫...

洞头县18485049629: 名人的故事 -
逯雷健脾: 1、1999年的阿里巴巴创办者马云,对梦想从不放弃.他曾经想考重点小学,但却失败了;考重点中学也失败了;考大学更是考了三年才考上;想念哈佛大学也没有成功.但他有坚持不懈,勇往直前的精神,俗话说:...

洞头县18485049629: 外国名人故事现代 - 朴素伟人的事例,最好是现代的或是国外的,要详细介绍
逯雷健脾: 居里夫人 以下摘自《居里夫人自传》之《前言》: 居里夫人 Marie Curie(1867-1934... 但是说:“我的生活都是一些很平凡、很单调的小事,哪能写出一本书来呢.”这么伟...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