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有一句诗是描写不要求孩子有多聪明,但求孩子健康长大的是什么

作者&投稿:贰闸 (若有异议请与网页底部的电邮联系)
大一选修课《文学与心理健康》论文1500字左右~

进入新世纪以来,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实施心理健康教育不仅是教育本质的体现,而且正在逐渐成为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作为一名小学高年级班主任,,我常常想:如何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同时还能接受心理健康的教育呢?如何在“以德育人”的同时“以心育人”?既然班主任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骨干、是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那么能否将二者有机结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呢?带着这样的问题我作了如下一些探索:一、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利用隐性课程对学生的心理施加积极影响。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学生的内在心理状态如何,情绪高昂,则效果倍增;情绪低落,则效果微小。只有靠学生内在情感动力,才能推动知识的掌握和智力的发展。”小学生作文源于他们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或亲身经历的人或事。小学生把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用自己的话说出来,无需太多的加工润色,更无需这样或那样的删改,这就是在他眼中的事情的本来面目。从他们的作文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知道他们在想些什么,他们对一些事情的具体看法。由此我想到把作文教学与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联系起来,是可以起到教、育两不误的作用的。

二、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实践。这一实践的宗旨就是“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教、育共长。 保健

知生活是作文的本源,离开了生活,作文便失去了源头和生命力。小学生学习写作文,主要以生活为基础。写作文的过程既是培养、提高学生文字表达能力的过程,又是陶冶、丰富学生情感的教育过程。学生的情感是作文的内在动力,而作文又是其情感的记录。因此,抓住这一切入点,将心理健康教育向学生的日常生活渗透,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把对整体学生的心理教育与个别学生的心理教育相结合。

在实施过程中,我注意抓住学生中出现的一些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利用作文的形式对学生进行心理教育,力求把教学要求转化为学生的内在需要。如在一次家长会中,有些家长反映学生受不了委屈,因为一点小事便弄得大哭小闹不止。这个问题引起了我的重视,于是我布置了作文《当我受了委屈的时候》。在作文中,有的孩子写道:“当我受委屈的时候,我会非常生气,有时候我会哭,有时候会静静的坐着不理睬他们,自已做自己的事,有时,我会打架,有时会骂人,还有时会摔东西。”一看就知道这个孩子的处理方式具有极大的普遍性。还有的孩子写道:“会和好朋友说一说,让她们说谁的对,如果是我的错,我会向那个人说声对不起,让她原谅我,以后我们还是好朋友。”很显然这样的作法具有很强的理智性,且有一定的推广价值。对于这样的作文,教师就不能一味的按原有的方式进行批改了,而是需要加进更多的人性化色彩。如我给第一例学生的评语是:“你和我受委屈时的反映很像,而且这种方式确实可以充分的发泄一下,但这很不好,是吗?我常想,其实可以想出更好的办法:或解释,或走开,或不去想,都可以,对吗?”类似的评语,可以指导学生的行为,使他们知道再发生类似的情况时,怎样可以做得更好些。在《我要做个好学生》这篇作文中,有学生这样写道:“小时候,我的学习成绩在我们班里差不多,我真想超过学习成绩一直比我好的同学,我就每天都刻苦努力学习,终于超过了比我学习成绩好的同学。我认为学习要放在第一位,我要做一个好学生。”她是这样写的,也确实是这样做的,这篇作文也使我找到了她为什么一直对班里的事情漠不关心的原因。于是我在评语中写道:你说的非常不错,其实,我觉得你不仅要认真学习,更应投入到集体当中,这样你才会有更大的收获,有更多的快乐!此后我有意识的在班级生活中安排一些公益性的事让她做,逐渐改变了她狭隘的学习观。还有一名学生的作文更令人吃惊:“做一名好学生,不但要学习好,更要在老师和同学以及别的领导眼里留一个好印象。”我一直对这名学生的印象不错,但我没有想到的是,这个孩子的内心竟有着如此”成人化”的想法。于是我在评语中语重心肠的写道:“做一名好学生的标准很多,其实最终一点就是你的健康成长,你明白吗?”

通过这种方式,在提高学生作文水平的同时,有效的发现、纠正了一些学生的观点,帮助他们认识自己,悦纳自己,提高他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养成他们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正确的学习态度,培养他们健康、向上、乐学、合群、自信、自主、开拓、创新的健康人格。

学习写作文和提高认识能力是相辅相成的,高年级学生掌握了足够的字和词汇,视野逐渐扩大,能主动地观察周围的变化,能表达出自己的情感和见解,对于生活中可喜、可悲、可爱、可憎的人和事都有着自己的理解方式。教学,归根结底是为了学生的学习。学是内因,教是外因,教只有通过学才能起作用,没有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教师的一切活动都毫无意义。

三、将心理健康教育与作文教学相结合想法的收获

事实证明:经常写作文会使一个人勤于动脑,感情丰富,思想活跃,促进认识事物能力的提高。生活中,孩子们会遇到许多人和事,要求他们写下来,喜欢的、好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赞扬它;憎恶的、坏的人和事,就在文章中批评它。久而久之,便会在孩子们心中形成一个衡量好坏、美丑、善恶的标准,使其用这种标准衡量生活,从而提高了他们的辨别力,丰富了感情,对于优美和高尚的人和事敢于赞颂,对于肮脏和丑恶的人和事敢于鞭挞,提高了审美能力。让学生在交往中学习处理人际关系,勇于负责,培养了合作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形成良好的自我认识能力,学会控制和调节自已的行为,以奋发向上的态度面对学习,面对生活。

你在侮辱文学。

诗句是“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洗儿戏作》。

原诗:

《洗儿戏作》宋代: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释:

洗儿,旧时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或满月,亲朋集会庆贺,给婴儿洗身。

释义:

人们生养孩子都希望孩子很聪明,在世界上吃得开。但是我自己却就因为聪明,受尽了磕绊与磨难。所以我更加希望我的孩子愚笨粗鲁,却能够无灾无难的升职到三公九卿的职位。

扩展资料:

写这首诗的时候,苏东坡被卷入“乌台诗案”被贬至黄州,差点因此丢了性命的他,在黄州收获了一个儿子,由侍妾朝云所生,而这首《洗儿诗》即为此男孩儿而作。对于诗人来说,自己刚刚经历一场大磨难,内心的波折还是非常复杂的,所以才写出“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的诗句。

这首诗,看似玩笑、调侃,其实不然。苏东坡,他自认是聪明人,而且说是聪明绝顶也不过分。但是,他看到自己刚出生的儿子,却发出如此怪异的感慨,不是像常人想的那样望子成龙,聪明绝顶,而是希望儿子今后不要像自己一样聪明和倒霉。

第一句的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第二句的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内蕴着诗人的牢骚与不平:当前就是如此,愚鲁的人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令人感到悲哀。

而“我被聪明误一生”更是写出了自己内心的无可奈何。当然,后半句的“愚且鲁”其实也不过是件外套而已,本质的内容乃是大智若愚。这首诗虽然字词简单,但是却是苏轼一生的写照。

苏轼的一生,可谓几近波折。年少的时候就中进士,曾任凤翔判官、殿中丞等官。但是后来卷入王安石变法,被迫下任杭州,而后一再遭贬,先后贬到惠州、琼州、昌化。后来宋徽宗即位大赦,被召回京,病死在常州旅舍。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洗儿戏作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洗儿



是宋代词人苏东坡的《洗儿戏作》诗,不是陆游的。

全诗如下: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如下:

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扩展资料:

作品赏析

这首诗表面上写的是孩子的教育话题,看起来观点荒谬,实际上是反讽,因为在苏轼看来,当时的公卿宰相,都是一些只会保持权位,毫无治国才具的人。

苏东坡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他不会不知道历史上曾有装糊涂而保全身的先例:春秋时代的卫国,有个大夫宁武子,他经历卫国两代的变动,从卫文公到卫成公,无灾无难地安然做了两朝元老。孔子道出了个中原委:“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意思是说:“宁武子这个人,当国家有道时,他就显得聪明;当国家无道时,他就会装糊涂。他的那种聪明别人可以做得到,他的那种装糊涂别人就做不到了。”

苏东坡要儿子“愚”,是为儿子设计的一种人生策略,就是学习宁武子的“愚”,也就是老子的“大智若愚”。这是常人难以做到的。苏东坡明白自己就是因为太过突出,反而容易成为众矢之的,所以他要儿子隐匿锋芒,学会揣着明白装糊涂。

作者简介

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书画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苏洵之子。嘉祐进士。学识渊博,喜好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其文纵横恣肆,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 又工书画。有《东坡七集》《东坡易传》《东坡书传》《东坡乐府》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洗儿戏作》



是苏东坡的《洗儿戏作》诗,不是陆游的。

原诗如下:

《洗儿戏作》

宋代: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

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译文:每个人生下孩子,都希望孩子头脑聪明。但是聪明有什么好处呢?我就是因为聪明,遭到人家的嫉妒,被聪明误了一生。只希望自己的儿子愚笨迟钝,没有灾难,没有祸患,而能够官至公卿。

扩展资料

创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为“乌台诗案”被贬谪到黄州充团练副使的闲散官,这一贬就是五年。苏轼在黄州初寓居于定惠院,后迁居于临皋亭,倒也安于贬所,随僧蔬食,有暇则往村寺沐浴,寻溪傍谷钓鱼采药,自寻欢适。

有时也随一叶扁舟,放棹于大江之上,浪迹于山水之间,与渔樵杂处,往往为醉酒的醉汉所推倒,甚至于詈骂,他却自喜渐不为人识,而自得其乐。

苏轼在黄州的生活,最得意的恐怕还是与朝云的相处,朝云为东坡侍妾,于熙宁七年(1074年)九月来归,深得东坡的宠爱。元丰六年(1083年)九月二十七日,朝云产下一子,小名干儿,颀然颖异,苏轼欣然,因作《洗儿戏作》诗。

苏轼是诗词文俱佳的大文豪,他的作品讲究炼词炼意,这首七绝也是如此。一个“望”字,写尽了人们对孩子的期待;一个“误”字,道尽了自己一生的遭遇。诗中几处转折,情味全在其中:世人望子聪明,我却望子愚蠢,一转折也。

人聪明就该一生顺利,我却因聪明误了一生,二转折也;愚鲁的人该无所作为,但却能“无灾无难到公卿”,三转折也。苏轼的牢骚全在这些转折中。



根据你的补充意思来看,应该是苏东坡的《洗儿戏作》诗,不是陆游的。原诗如下:《洗儿戏作》作者:苏东坡人皆养子望聪明, 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描述“不眠之夜”的诗词有哪些?
此外,也有人认为第一句诗描写的是清晨时的景象:乌臼鸟叫了,月亮下山了,天亮了,到处都是白花花的霜。而后三句采用倒叙方法,写诗人整个夜晚都处于失眠状态。诗的第二句接着描绘“枫桥夜泊”的特征景象和旅人的感受。在朦胧夜色中,江边的树只能看到一个模糊的轮廓,之所以径称“江枫”,也许是因...

不认庐山真面目,下一句是什么
不识庐山真面目下一句是只缘身在此山中。出自于苏轼的《题西林壁》。原诗: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译文: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

求一句古诗有描写人游玩山水的诗句。。
《竹叶青》晨夜听竹风,微微触秋韵。细风忽不闻,化作叶雨声。待得霜近时,又怜一度春。远山风光飞鸟乱,近水流波尽朱颜。土桥烟絮何来晚,低燕绿岸雨翩翩。余花落处风唱晚,离歌一阕渭水涧。浅草渐长遮望眼,孤影渐行没芳边。月华如练千里外,幸有浓景疏情煎。2012\/04\/2410:32 参考资料...

...美景如诗道不得,只因此女画中游。”,怎么翻译?
晚上游西湖夜空中的月亮像钩子一样,举起酒杯问天都是惆怅。如此美景用诗词是写不出来的,只因为有个美人游走在西湖像在画中一样。此诗是描写四大美人中的西施,西施五官端正,粉面桃花,相貌过人。她在河边浣纱时,清澈的河水映照她俊俏的身影,使她显得更加美丽,这时,鱼儿看见她的倒影,忘记了游水,...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的诗意是什么
第三句“王师北定中原日”,诗人以热切期望的语气表达了渴望收复失地的信念。表明诗人虽然沉痛,但并未绝望。诗人坚信总有一天宋朝的军队必定能平定中原,光复失地。有了这一句,诗的情调便由悲痛转化为激昂。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

苏轼写的关于旅游的诗句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5.写一首关于旅游的古诗 要七言的 1、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 2、山回路转不见君,雪...

“远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这两句诗是什么意思?
苏轼于公元1084年(神宗元丰七年)五月间由黄州贬所改迁汝州团练副使,赴汝州时经过九江,与友人参寥同游庐山。瑰丽的山水触发逸兴壮思,于是写下了若干首庐山记游诗。【赏析】:这是一首诗中有画的写景诗,又是一首哲理诗,哲理蕴含在对庐山景色的描绘之中。“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形容儿童游戏的诗句
1.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杨万里 2. 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白居易 3.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白居易 4. 儿童拍手闹黄昏,应笑山公醉习园。——苏轼 5. 儿童拍手笑何事,笑人空腹谈经义。——苏轼 2. 《宿新市徐公店》这首诗中描写儿童游戏情景的诗句有什...

关于西子湖的诗句
2. 关于西湖的诗句 “水光潋滟晴放好,山色空蒙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墨总相宜。”这是北宋文学家苏东坡在观赏西湖之后,对西湖精彩的描述,他把西湖比作一位春秋战国时期越国的美女,一位具有东方魅力的美女――西施。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是宋朝诗人...

我记得有一首诗,每一句都描写了西湖(也有可能是杭州)的一处景色,求这...
春看苏堤春晓、夏看曲院风荷、秋看平湖秋月、冬看断桥残雪、远看双峰插云、近看花港观鱼、远听南屏晚钟、近听柳浪闻莺、日看雷锋夕照、夜看三潭映月。是在某个游记里看到的,不确定是不是诗……

珙县13731544244: 陆游有一句诗是描写不要求孩子有多聪明,但求孩子健康长大的是什么 -
石灵门冬: 诗句是“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出自宋代文学家苏轼创作的《洗儿戏作》. 原诗: 《洗儿戏作》宋代:苏轼 人皆养子望聪明,我被聪明误一生.惟愿孩儿愚且鲁,无灾无难到公卿. 注释: 洗儿,旧时风俗,婴儿出生三天或满...

珙县13731544244: 诗人陆游告诉他的儿子:读书要不遗余力;读书还要亲自实践.前两句是使我想起了相关诗句:————————,————————( 不能写原句 ).后两名句... -
石灵门冬:[答案] 诗人陆游告诉他的儿子:读书要( 认真 ),读书还要( 自觉).前两句诗使我想起了相关的诗句“( 书读百遍 ),( 其义自见 )”.后两句使我想起了相关的名言警句:( 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刘勰)

珙县13731544244: 归纳陆游教诗内容不多于20字 -
石灵门冬: 陆游教子诗歌及家训的主要内容有: 一、教子做人 陆游教子做人,给儿子们提出了一系列做人的道德规范.这些道德规范和他对社会生活的体验有密切关系. 1.要做好人 在《示儿礼》一诗中,陆游对儿子要做什么样的人提出了希望. 燕...

珙县13731544244: 这是哪一句古诗?陆游写的,意思是凡事只要肯尝试,就会有意外的结果这是哪句古诗,这又是哪首诗中的句子? -
石灵门冬:[答案]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

珙县13731544244: 谁知道一首陆游的爱国诗,示儿不要,有多少写多少.
石灵门冬: 关山月 和戎诏下十五年,将军不战空临边. 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 戍楼刁斗催落月,三十从军今白发. 笛里谁知壮士心,沙头空照征人骨. 中原干戈古亦闻,岂有逆胡传子孙?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 书愤 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珙县13731544244: 陆游教育孩子的诗词有哪几首 -
石灵门冬: 最著名的当属《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珙县13731544244: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是宋代诗人陆游的名句请问这两句?
石灵门冬: 儿子 【原诗】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 行.——(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子聿是陆游最小的儿子.陆游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书房,乐此不疲地 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陆游却浑然忘我置之脑后,静寂的夜里,他抑 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毅然挥就了八首《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满怀深情地送 给儿子,本诗是流传千古的第三首.本诗是一首哲理诗,写于宁宗庆元五年(1199).整 首诗只有短短的四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使人回味无穷.

珙县13731544244: 陆游哪一句诗是描写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和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石灵门冬: 是同一句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最后两句是描写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出自《后汉书·班超传》陆游似乎没有相应的作品.陆游最著名的是《谢池春》气吞残虏,勉强算的上吧. 谢池春 壮岁从戎,曾是气吞残虏. 阵云高、狼烟夜举. 朱颜青鬓,拥雕戈西戍. 笑儒冠、自多来误. 功名梦断,却泛扁舟吴楚. 漫悲歌、伤怀吊古. 烟波无际,望秦关何处. 叹流年、又成虚度. 如果能帮到你,请点采纳

珙县13731544244: 陆游有一首教育儿子的诗是什么? -
石灵门冬: 诗为六艺一,岂用资狡狯.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

珙县13731544244: 陆游临终前写给儿子的一首诗这首诗是什么 -
石灵门冬: 示儿 南宋·陆游 死去元知万事空, 但悲不见九州同. 王师北定中原日, 家祭无忘告乃翁.

本站内容来自于网友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仅表示其个人看法,不对其真实性、正确性、有效性作任何的担保
相关事宜请发邮件给我们
© 星空见康网